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

时间:2019-05-15 08: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

第一篇: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

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 教 学 内 容

一、办公室布局与环境要求

二、办公室电话礼仪

三、接待礼仪

(一)办公室布局

一、办公室布局与环境要求 1.开放式办公室

办公空间开放式设计,也称“办公室美化布置”或“办公室模式设计”。2.封闭式办公室

是按照办公职能设置分隔式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室。

(二)办公室环境管理

办公室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两大要素

硬环境包括办公室(含会客室、接待室)内的空气、光线、颜色、办公设备及室内布置等外在条件。要求:

1.在会客室或办公室摆放一些鲜花或绿色植物; 2.做好室内通风和温湿度的调节; 3.防止光线太弱或过强; 4.保持室内整洁和安全。

二、办公室电话礼仪

电话三要素:声音、态度、言辞。

(一)拨打电话 1.备好电话号码; 2.想好通话内容:

a.自报家门:问候、单位、部门、姓名。b“六何清楚”: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如何做。c.“3分钟电话”

d.距离电话3厘米左右的距离,通话效果最好。3.慎选通话时间。

(二)接听电话 1.“铃响不过三”;

2. 开头语:问候、自报家门(询问事由); 3.积极处理,妥善分流; 4.礼貌转接电话; 5.做好电话记录。注意事项

1.通话要见机行事; 2.拨错要及时道歉; 3.时间要有所限止; 4.话筒要轻轻挂上。思考题:

1.通话时谁先挂电话? 2.如何巧于中止电话? 3.通话中断,谁先重拨号? 4.通话初始,相互问候,自作介绍的具体类型有几种? 5.如何分流打给领导电话的电话?

(四)手机使用礼仪 开机为通话之本 静音为礼貌之本

关机为安全之本

1.手机正确放置的位置 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 二是上衣的内袋里。

注意:手机放在能随手拿到的地方,开机就随身带手机。2.手机静音或关机礼仪

(1)开会、看电影、图书馆、演讲、典礼仪式请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2)上医院、乘飞机、加油站请关机。

三、接待礼仪

(一)办公室接待

(二)来访团体的接待

(一)办公室接待 1.接待准备

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迎客—待客—送客

环境准备:主要包括办公室、会客室

心理准备:公关意识、真诚热情、合作精神 2.迎客礼仪

(1)见到客人的第一时间,应该马上做出如下的动作表情,简称为“3S”+问候;(2)甄别客人;

(3)接待预约来访者的工作程序;(4)接待未预约来访者的工作程序。3. 待客礼仪(1)陪车(2)引导(2)入室(3)入座

(4)奉茶 引导

(1)引导客人时,最好是走在客人的左前方,一般应与客人保持二至三步的距离;(2)上楼时,客人走在前,主人走在后;(3)下楼时,主人走在前,客人走在后;

(4)乘电梯。进入无人管理的电梯,客人和上级人数较多,则宜自己首先进入电梯按住电钮以便客人或上级从容进入电梯。接待次序礼仪

接待过程中,遵从次序礼仪的要求,能准确地突出来访者的身份,是对来访者的尊重。其要求如下:

就坐时,以右为上,以远为上,面门为上,面南为上。

迎客时,主人走在前;送客时,主人走在后。内开门,已先入;外开门,客先入。

总之,一般以右为大、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上茶礼节

A.上茶时机,应是客人入座后,未开始谈正事之前。B.保持手的干净、头发的整齐和茶具的清洁。

C.有条件的话,可征求客人的意见喝什么种类的茶.D.冲茶要冲得不浓不淡,一般是七层满。

E .送茶时,把茶杯放在茶盘里,以齐腰高度端进,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再把茶杯及茶碟托出,从客人的右边献茶,并轻轻地说:“请用茶”。上茶礼节

F.上茶顺序:先按客人的职务高低顺序上茶,再给本公司人员按职务高低顺序上茶,也可视情况按座位上茶。

G.退出时,先后退几步,离开客人的视线后再转身出去,关门时,把身子转过来,轻轻把门带上。

4. 送客礼仪 领导送客:

(1)不要看手表。

(2)客人提出告辞时,等客人起立后在起立。(3)“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宾客最基本的礼仪。

(4)告别时握手再见,挥手致意,目送客人离开视线后再返回。

(二)来访团体的接待 1.拟订接待方案(计划)2.车站、码头和机场的接待(1)准备(2)接站

(3)主动迎候来宾、问候、自我介绍、握手、递名片。

(4)引导上车。(5)与客人谈话。

(6)协助入住旅馆客房。(7)协商日程。

(8)给客人留下联系方式。3.组织好各项活动

4.听取意见,赠送纪念品 5.车站、码头和机场送客 6.总结收尾工作

第二篇:第四讲 社交礼仪.ppt.Convertor

第四讲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尊重、敬意、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与惯用形式。

一、社交礼仪的原则与要求

(一)社交礼仪的主要原则 1.注意形象的原则; 2.恪守信用的原则;

3.宽容为怀的原则; 4.注重技巧的原则。

(二)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 1.遵守时间,按时赴约;2.礼尚往来,礼轻情重;

3.用词委婉,待人谦逊;4.尊老敬贤,积极参与。

二、见 面 礼 仪

是指人与人在见面之际所应遵守的主要交际规范。包括问候、致意、介绍、握手以及交换名片等基本内容。

(一)互致问候1.问候内容:2.问候顺序:3.问候礼节

(二)致意礼节

指向他人表达问候的心意,由礼节、行为举止表示出来。握手礼

标准的握手姿态要点

A.握手时,距受礼者约一步的距离。

B.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对方的手掌(与女士握手,握手指),手掌与地面垂直,四指斜向下。

C.握手时间约2--5秒。

D.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略微前倾,头微低,双足立正。E.握手的高度约齐腰。握手禁忌

A.不宜戴着手套;

B.不宜戴着墨镜;

C.不宜以手插兜;

D.不宜掌心向下;

E.不宜滥用双手;

F.不宜推拉抖动;

H.不宜跨着门坎;

I.不宜争先恐后。

(三)介绍礼仪 1.自我介绍 要点把握: A.掌握时机; B.简明扼要;

C.内容有别:应酬式、交流式、礼仪式、答问式。D.诚实无欺。2.介绍他人

(1)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特别是男女之间。(2)介绍通则:受尊重的一方先了解对方。所以具体介绍顺序:(1)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2)双方年龄差不多,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引见给另一方。(3)把一人介绍给众多人。

(4)把晚到的客人介绍给早到的客人。(5)把本单位同事介绍给客人。

(四)递接名片 1.递送名片(1)有备而至(2)讲究时机

(3)考虑顺序:由尊而卑,由近而远,或从左到右。(4)毕恭毕敬:(5)语言提示。

2.接收名片

(1)认真接受:双目正视对方,用双手或右手握住名片的下方恭敬接过。(2)口头道谢(3)专心通读:“接受名片,一定要看,通读一遍”。

(4)妥为存放:接受的名片放在名片夹或腰部以上的衣服口袋里。如放在桌上,不要在名片上压放东西,也不要当记事本。

(5)有来有往:接到名片后,如自己带有名片,应回送名片,没带应道歉说明。

三、宴请礼仪

宴请是一种正式而比较隆重的宾主在一起聚餐的高层次社交活动形式。出席宴会,“非为饮食,为行礼也”。(一)宴请宾客程序

1.确定宴请对象、形式、时间、地点、菜谱; 2.发出请柬; 3.席位安排;

4.迎宾、引客入座; 5.开席、敬酒致词; 6.互相祝酒、交谈; 7.宴会结束。

(二)赴宴准备1.给予答复;2.整妆修饰;3.备好名片;

4.准时到达;5.依次就座。

(三)中餐礼仪

中式菜讲究“同食共餐”,“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已千杯少”。

1、餐具使用

(1)主餐具:筷、匙、碗、盘

(2)辅餐具:水杯、湿巾、水盂、牙签

2、酒水饮用(1)酒菜搭配

(2)敬酒:斟酒、敬酒、干杯 3.进餐礼节

(1)筷子的使用;(2)餐巾的使用;(3)吃相文雅;(4)友好交谈;(5)席间禁忌。筷子的使用

(1)不要用筷子乱翻动菜肴;(2)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3)筷子不要含在口中;(4)筷子挟菜时不要让菜汤滴下来;(5)筷子不要插在碗内的饭菜上;(6)不要用筷子指指点点。

(四)西餐礼仪 1.西餐的特色:(1)4M原则: 精美的菜单; 迷人的气氛; 动人的音乐; 优雅的礼节。(2)西餐餐具:

杯子24种;餐具30种。(3)西餐摆台

(4)菜单(上菜顺序):

开胃酒(小吃、海鲜)

面包

汤类

鱼、烤肉或禽类(主菜)

沙拉

甜点水果

咖啡或茶

3.西餐礼节(1)餐巾的使用;(2)刀叉的使用; 3.西餐礼节(4)注意吃相;(5)各道菜的吃法:

汤、面包、蔬菜和色拉、鱼、虾、海鲜、肉类、甜点、水果。4.西餐饮酒

(1)饭前即开胃酒

(2)席间用酒:红、白葡萄酒,香槟:

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3)餐后酒。5.饮咖啡礼节

五、拜访礼仪

拜访是指前往他人的工作地点、私人居所或其他商定的地点,会晤、探望对方,是联络感情、交流工作、增进友情的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形式。

(一)做客之规

1.有约在先:2.守时践约; 3.礼貌登门; 4.为客有方; 5.适时告辞。

(二)待客之道

1.细心安排

2.迎送礼让

3.热情相待

六、馈赠礼仪

(一)礼品的选择原则 1.礼轻情谊重。

2.既考虑受礼者的喜好,又与众不同。

3.有纪念意义或收藏价值。

(二)馈赠禁忌

数字禁忌:

1.西方国家忌讳星期

五、13号。

2.日本人忌讳 9、4。

3.韩国人、中 国 人忌讳4。

4.非洲大多数国家认为单数带有消极色彩。色彩禁忌:

1.中国、欧美许多国家忌讳黑色。2.印度人、摩洛哥人忌讳白色。

3.法国人、英国人、巴西人忌讳黄色。(黄色很多国家忌讳)4.法国、比利时人忌墨绿色。5.比利时人、埃及人忌蓝色。6.日本人忌绿色。7.土耳其人忌花色。8.泰国忌红色

(三)馈赠礼节

1.时间:见面时和告辞时,不要偷偷放在某个角落。2.场合:最好不要在大庭广众送礼。3.注意包装。4.注意说明。

5.注意送礼时的问候和寒暄。6.接受礼品时答谢: 7.不要当面马上回礼。

(四)送花的礼仪 1.了解“花卉语”

红玫瑰——爱情

牵牛花——爱情

蔷薇花——求爱

桂花——爱情 2.送花礼节:

(1)送花的数量:单数。

(2)国际交往中忌讳送的花:菊花、杜鹃、石竹花、黄色花。(3)献花人是男女儿童或女青年。

第三篇:第三讲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ppt.Convertor

第三讲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4.1 生物的分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ntae)三界系统:霍格(J.Hogg,1860)和赫克尔(E.H.Haeckel,1866)又提出原生生物界(Protista)四界系统:考柏兰(H.F.Copeland,1938)原始有核界(Protocista)五界系统:惠特克(R.H.Whittaker,1969)在三界系统之上又提出原核生物界(Monera)和真菌界(Fungi)六界系统:陈世骧,1979年提出:非生物总界(病毒界)、原核生物总界(细菌界、蓝藻界)、真核生物总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八界系统

4.2 神奇的微生物

4.2.1 微生物的概念(Microorganism,microbe)

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三个要点: 小、简、低

微生物小的意义

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细胞分裂?

◇ 大象与小鼠的身体体积相差悬殊,是体内的细胞数目多,还是细胞体积大? 细胞是生物体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基本单位,细胞靠表面接受外界信息及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表面积/体积)却在变小。活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细胞表面担负着输入养分,排出废物的重任。表面积/体积 比值的下降,意味着代谢速率的受限和下降。所以,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过程中保持足够表面积,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的重要措施。

微生物的特点

生物学之最:形态最简、代谢能力最强、食谱最杂、繁殖最快、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变异最易

4.2.2 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原核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 真核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非细胞生物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1、蓝细菌

在地球上已存在28~32亿年,是年代最久的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作用。

一些种类可作为农作物的氮肥源、鱼和家禽等的饲料以及直接供人类食用。

蓝藻过量繁殖会形成水华,导致水质败坏,从而对水产养殖业和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先锋植物(原核自养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形态特点

比一般原核细胞大很多,直径在10um左右,甚至可达70um(如颤藻)。蓝细菌虽然属单细胞生物,但有些蓝细菌经常以丝状的细胞群体存在(如发菜)。

结构特点

胶质鞘

酸性粘多糖、果胶

细胞壁

纤维素、肽聚糖(G-)

DNA 环状,信息量大,无蛋白与之结合 核糖体

70S 光合片层 单膜片状结构上有藻蛋白体

螺旋藻

因其呈螺旋形状而取名螺旋藻

螺旋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营养最丰富、最均衡的物种之一。

1克螺旋藻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千克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营养总和

2、极端环境微生物 细菌的现代分类

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

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

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酸嗜热菌

古细菌原界主要特点(不同于真细菌)1)生态环境不同;

2)核糖体的16S rRNA核苷酸序列和类脂组分不同;

3)亲缘关系不同(DNA和RNA); 4)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不同;

古细菌的种类

极端嗜热菌: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

极端嗜盐菌:高盐度环境,盐度可达25%,死海和盐湖。

极端嗜酸菌: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

4.2.3 微生物的生长与死亡 纯培养的概念

是指从一个细胞得到的后代。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稀释倒平板法

划线法

单细胞挑取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培养法

灭菌与消毒的概念: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1)细菌繁殖体

对消毒剂较敏感,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2)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3)病毒

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4)真菌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

数量越多消毒时间越长,剂量越大。3.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

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

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4.温度

温度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5.PH值

①改变消毒剂溶解度和分子结构。

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6.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酸碱添加剂的抑菌机理

无机酸可增加氢离子的浓度,引起菌体表面蛋白的变性和核酸的水解,并破坏酶类的活性 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有机酸如苯甲酸和水杨酸可与微生物细胞中的成分发生氧化作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防腐: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措施

碱类物质可引起细胞物质的水解或凝结,以杀死或抑制微生物,食品工业中常用石灰水、NaOH、Na2CO3等作为机器、工具以及冷藏库的消毒剂

4.3 聪明的植物愚蠢的虫 —绿色植物界的进化

4.2.1 海洋中的植物—藻类

多数生物学家认为,植物从多细胞绿藻进化而来。植物学家认为藻类和植物关系密切,是一个很自然的类群,主张将藻类划入植物界,并将它们称为低等植物。

4.2.2 登陆植物—藓类

缺乏维管束,根、茎、叶的分化,个体矮小。受精过程仍需水媒介,两栖植物,水陆过渡类型。

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显著,可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孢子体退化,需由配子体获得养分。

苔藓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有性生殖器官外有不孕性细胞构成的壁保护;

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母体营养,发育成胚; 孢子细胞小,适于随风散布。

4.2.3 繁盛一时的维管植物-蕨类

蕨类植物有时称为羊齿植物或无种子维管植物,其特征:

⑴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有维管组织,比较简单

⑵长见到的是孢子体,配子体为原叶体,有性生殖;

⑶一般为陆生,世代交替明显,孢子体、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蕨的生活史

陆地环境在许多方面对生命都是严酷的。在陆生环境中,植物体只能用它们伸入土壤中的根来吸收水分,并将所吸收的水分和水中溶解的物质运送到植物体的茎、叶等部分,而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送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地下部分去。

维管植物解决了以下问题,适应陆生环境:

第一,暴露于空气中的体表覆盖有角质层和蜡质,可防止水分的丢失;

第二,生殖细胞都有一层或多层没有生殖功能的细胞包围,受到很好保护,不至干枯而死;

第三,合子停留在亲本植物体内,从亲本植物获得水分和营养而发育成多细胞的二倍体胚胎;

第四,维管植物有维管系统,有支持的功能,还有远距离运输的功能。

蕨类植物中的鳞木、芦木都很高大,后来绝灭了,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桫椤(佛家的神圣之树)是木本外,其他都是草本,如木贼。

4.2.4 裸子植物

由于胚珠及种子裸露,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因此被称为裸子植物:

⑴ 孢子体发达,多年生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植物,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有粗大的茎干和主根,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⑵ 配子体十分退化,不能脱离孢子体而独立生活;

⑶ 具有颈卵器构造,但结构简单;

⑷ 有花粉管的产生,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在胚珠中进行,受精卵发育形成为种子,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第一节

裸子植物单性的孢子叶聚集成球花或球果,雌雄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球为雄球花,着生有小孢子囊(即花粉囊),大孢子叶球就是雌花,每片大孢子叶基部着生两个裸露的胚珠,胚珠不被大孢子叶包被。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为异形世代交替,与蕨类植物相比,其孢子体更加发达,配子体非常退化,配子体只能寄生于孢子体上胚珠的珠心里而不能独立生活。裸子植物的颈卵器结构简单,也比蕨类植物退化。当裸子植物的小孢子囊(花粉囊)成熟后,其花粉可借助于风力传播,花粉粒发育出的花粉管将精子送至颈卵器。除了苏铁和银杏等极少数种类外,精子都不具有鞭毛,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因此,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有颈卵器,具有维管束和次生生长,能产生裸露的种子,适应于陆地生活,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高等植物。松柏、银杏、苏铁、麻黄

4.2.5 当今植物进化最高级—被子植物

约25万种,占植物界半数,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孢子体高度发展,具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生殖器官特化成为花的构造,有特殊的双受精现象

果实的形成是植物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更加进化的体现。被子植物具有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被子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花与果实。

根据胚中子叶的数量差异,被子植物被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具有典型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所谓器官就是为了实现生物体的某一重要生理功能,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和空间布局形成的生物体局部的特定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或其他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花与果实。根据胚中子叶的数量差异,被子植物被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例如,棕榈、墨兰、百合、水稻、小麦、玉米等都是单子叶植物,木兰、山毛榉、蔷薇、仙人掌、柑橘、苹果、向日葵等都是双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的陆生适应性

陆生适应性进化导致被子植物形成了生长在土壤中的根系和生活在空气中的茎(枝条)系统两部分,贯穿整个植物体的维管束组织在内部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连接起来。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包含主根和多级侧根,茎干系统包含茎、叶、花等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与种子统称为生殖器官。植物的基本形态与其功能紧密相关联,还反映在它们的进化历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上。被子植物最早起源于生活在水中的藻类,藻类生长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包括矿质营养和CO2等都来源于水中,决定了藻类适应于水生环境的简单形态为浮游在水中的单细胞体、多细胞体或扁平的叶状体。但是,被子植物是典型的陆生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矿质营养,从空气中获取CO2。因此,陆生适应性进化导致被子植物形成了生长在土壤中的根系和生活在空气中的茎(枝条)系统两部分(图8-7),贯穿整个植物体的维管束组织在内部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连接起来。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包含主根和多级侧根,茎干系统包含茎、叶、花等器官。生长在黑暗中缺乏叶绿体的根系依赖于茎干系统部分的光合作用提供有机营养;同样,生长在地上部分的茎系统依赖于根系提供水分和矿物营养。植物的根、茎、叶与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运输和贮藏密切相关,被称为营养器官。植物各部分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赖与配合,各器官结构的特点体现了为功能服务和对陆生环境的适应。

一些植物的主根可以贮存糖类等有机营养物质。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和一些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根为须根系。

对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仅发生在根尖的部位,在根尖处分布了大量的根毛。

少数植物从茎或叶上生长的根称为不定根,这些不定根增加了植物的固着或吸收作用。

1、特定功能的细胞群——组织

常见的植物细胞类型包括薄壁细胞、厚角细胞、厚壁细胞、管胞与导管分子、筛管分子等 薄壁细胞:壁薄,大多缺少次生壁,常有中央大液泡。是植物进行光合、呼吸、贮藏、分泌等作用的场所。具有很强的分生潜能。

厚角细胞:壁不均匀增厚,不含木质素。通常成束重叠排列,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在茎和叶柄中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厚壁细胞:具有均匀加厚的次生壁。木质化,对植物的机械支持作用更强,多为缺少原生质体的死细胞。

管胞与导管分子、筛管细胞:运送水分和有机物质。

被子植物三大组织系统:表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植物的组织还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6类。其中,分生组织具有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通常位于植物体的生长部位。其他5类组织是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分化发展而成,又称为成熟组织。

把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所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每一植物的各种器官都包含着一定种类的组织。尽管被子植物形态各异、细胞类型多、组织结构复杂,但组成被子植物的三大组织系统,即表皮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却连续地贯穿在整个植物体中。表皮组织系统是覆盖和保护着植物各部分的一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除了保护功能外,根毛的表皮细胞还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茎和叶的表皮覆盖着一层蜡质,有利于这些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保持水分。因此,表皮组织系统的功能体现了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贯穿于植物体的两种输导组织即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构成了植物的维管组织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及养分和机械支持的功能。基本组织系统填充在表皮组织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之间,占据了植物体的绝大部分。基本组织系统主要由具同化(如光合作用)、贮藏、通气和吸收功能的薄壁细胞组成,还包括具机械支持功能的厚壁细胞和厚角细胞。

2、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结构特征 大多数植物可保持连续生长,生长方式取决于分生组织所处的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芽,使植物体纵向生长(初生生长)。侧生分生组织靠近根、茎等器官表面、细胞通过径向分裂,使根、茎进行加粗生长(次生生长)。大多数植物在一生中都可保持连续地生长,或称为无限生长。尽管整个植物体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但某些植物的器官,如叶片和花,生长也是有限的。植物无限生长并不意味其长生不老,各种植物都有一定的生活期。在一年之内完成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然后死亡的植物称为一年生植物,大部分农作物都是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是指那些在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第二年开花结果然后死亡的植物。大多数树木、草本植物都是多年生植物。植物之所以能够无限生长是因为在植物体的生长部位具有分生组织。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一部分不分化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中,有的能持续分裂,保持着很强的分裂能力,它们被称为原生分生组织;有的生长并初步分化,形成初生分生组织,这些初生分生组织以后逐渐失去分裂能力,形成植物器官中的成熟组织。

维管束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茎中的每一个维管束都被基本组织所包围。双子叶植物中维管束环状,单子叶植物中维管束散生。单子叶植物没有次生生长。

维管组织在茎的内部通常成束分布,又称为维管束。维管束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排列。茎中的每一个维管束都被基本组织所包围。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茎中,维管束排列成环状,环的内部为髓,外部为皮层,在维管束间为细的髓射线将髓和皮层连接起来。植物茎中的髓和皮层都属于基本组织系统。在每一个维管束中,木质部通常都面向髓排列在内侧,而韧皮部通常面向皮层排列在维管束的外侧。与双子叶植物不同,单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通常散生在基本组织系统中(图8-19)。茎的基本组织大部分为薄壁细胞,但在紧贴表皮处可以有厚角细胞,主要起加强机械支持作用。茎的表皮由一层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外壁较厚,具有角质层或蜡质,以加强表皮的保护功能。

多年生木本植物,春季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生长快,形成材质疏松的早材;秋季,形成层活动减弱,形成少量材质致密的晚材。在茎的横切面上,每一年的次生木质部都从早材渐变到晚材,如此形成若干同心纹轮,称为年轮。

在被子植物中,大部分单子叶植物仅有初生生长,没有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的茎除了初生生长外,还具有次生生长。由于两种形成层的细胞分裂活动,使茎不断加粗,产生茎的次生结构。当需要加粗生长时,茎的维管束内木质部与韧皮部间的形成层(又称束中形成层)开始分裂,同时维管束之间的部分髓射线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衔接成环,构成维管形成层。它向外分裂出的细胞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分裂的细胞产生次生木质部,使茎不断加粗(图8-20)。分析植物的年轮可以推算植物的生长年龄。

茎中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的同时,部分皮层细胞也恢复分裂机能,形成一圈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它们共同组成周皮。

越靠近茎中心部分,木质部形成的时间越早,称为心材;外部木质部则形成较晚,称为边材。心材部分的木质部全部为死细胞,导管丧失了输导功能。只有边材中的导管和管胞具有输导功能。

4、植物的繁殖

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世代交替现象

植物由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及根、茎、叶的生长是植物的营养生长,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当植物的营养生长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了繁殖后代、延续种族,植物体进入到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具生殖功能的细胞和器官。在被子植物中,花、种子与果实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繁殖是植物产生新个体的全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3种方式。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营养繁殖。也有的学者将营养繁殖归入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指一些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不经过两性的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中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称为孢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很发达,它们又称为孢子植物。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些性细胞称为配子,为单倍体。两个配子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由合子再发育形成新的个体。被子植物代表了植物中最高级的类群,其繁殖器官的结构、功能、繁殖的方式与全过程是生物长期进化并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果。

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温度:除了对植物营养生长阶段器官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影响外,对于植物的生殖生长也具有调控作用。如一些植物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诱导开花(春化作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信号,可以调控组织的分化和器官的发育。根据植物开花的光周期反应可把植物分为3种类型:长日植物、短日植物、日中性植物。

其他外部因素:触摸、生物钟的节律变化、激素等。引起植物体某些特殊运动细胞中钾离子浓度发生变化,造成运动细胞膨胀或失水,从而导致叶片或复叶等的收缩、合拢、卷曲或伸展。含羞草的害羞、捕虫草能包卷捕捉昆虫、豆科等植物的叶片白天水平舒展,以利于光合作用,夜晚便下垂处于“睡眠”状态、向性生长等。4.3 意外的工具箱—动物进化的机遇及限制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 无脊椎动物与昆虫进化

鲨鱼的第六感 —鱼类与两栖类进化 乌鸦究竟有多聪明 —鸟类进化 哺乳类进化

动物的再生机制与潜能

4.3.1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

多生活于海水中,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则为固着生活。

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为管细胞和扁细胞,内层为领细胞。内外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其中具有支持功能的针骨和海绵丝(成分为硬蛋白,可用于洗涤、手术及隔音等用途)。体表有入水孔,海水由此进海绵腔,海绵腔顶端具有一出水孔。

4.3.2 无脊椎动物与昆虫进化

分节 躯体由不分节(腔肠动物、多孔动物)到分节,分节又分为原始分节(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和异律分节(节肢动物)。

体腔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无体腔,线形动物具原体腔,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呼吸 低等无脊椎动物:从原生到环节无专门呼吸器官,常以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无脊椎动物:水生种类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

神经系统 原生、多孔动物无神经系统;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梯形;线形动物为筒形;环节、节肢动物成链状;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棘皮动物由下、内、外三个环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并与上皮还没有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感觉器官 原生动物眼虫有眼点(感光);腔肠动物有触手囊(内有平衡石),囊上有眼点:平衡、感觉作用;扁形动物涡虫有耳突:嗅觉、触觉作用;环节动物有刚毛、眼(多毛累)、感觉细胞;软体动物有眼、平衡囊、嗅检器;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触角、单眼、复眼、唇瓣(蝇类)、跗节(蜜蜂、家蝇)、腹听器(蝗虫)、鳌肢的平衡囊(第一触角原肢节内)。

生殖系统 原生动物无生殖系统,多数营无性生殖;多孔动物的生殖细胞分散在中胶层;腔肠动物有生殖腺,由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有世代交替现象;扁形动物有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属腺,多数为雌雄同体;线形动物出现了雌雄异体,且异形;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均是由体腔上皮产生,一般由体腔管通于外界。4.3.3 鲨鱼的第六感 —鱼类与两栖类进化 鱼类: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生物学特征

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索功能由脊柱替代;头骨更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体表具侧线;鳃为呼吸器官;单循环;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推断 5 亿年前这些动物都栖息于淡水中。由河、湖移居海洋是在泥盆纪中期之后。这样脊椎动物起源于淡水的说法便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由于软骨鱼类化石保留较硬骨鱼少。软骨鱼分为二大线系,即全头类与鲨鳐类。鲨鳐类向两个方向演化,即鲨类和鳐类。

约有百余种鱼具有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所在位置因种而异。

发电器官是由肌细胞特化成的电细胞(电板)构成的。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约0.1v,发电器官的动作电位是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之和。

鲨鱼的第六感

人类的第六感在进化中已经消退,但鲨鱼的第六感却仍然灵敏。鲨鱼可以感知及其微弱(10-6伏)的电场,这种电感觉可以帮助鲨鱼寻找食物,即便在浑浊、黑暗、泥沙之下,海洋动物仍然逃不过电感觉的追踪。

鲨鱼猎食过程中会运用它们所有的感觉,但在攻击猎物的最后时刻,更相信自己的电感觉。可以解释鲨鱼伤人后出现的怪事:在伤者被救到安全地带前,鲨鱼会反复攻击伤者,却对救援者 “视而不见”,尽管伤者留出的血会扰乱鲨鱼的嗅觉、模糊鲨鱼的视线,但血液中的盐分会产生强电场,鲨鱼似乎可以通过点感觉牢牢的锁定伤者。

硬骨鱼类的2个大类群——肉鳍鱼类(包括肺鱼类和总鳍鱼类)和辐鳍鱼类 肺鱼类是一群种类不多的特化淡水鱼,现存只有3个属。

古总鳍鱼类具有内鼻孔、能作肺用的鳔和能上陆地运动的肉叶状偶鳍,这就使它们能够爬越干涸的泥洼进入新的水域去生活。有的种类经常这样爬越陆地、呼吸空气,结果发展成为最初的陆生脊椎动物,即两栖动物。

辐鳍鱼类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成功的水生类群,化石由泥盆纪开始,发展至今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阶段为软骨硬鳞,以古鳕鱼类为代表,泥盆纪开始出现,石炭纪是它的全盛时期,到三叠纪渐渐被全骨类代替,到白垩纪绝迹。4亿年前的泥盆纪世界各地海陆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自然选择,鱼类产生了两种适应方式,得以保存下来:一是由陆地淡水水域迁居海中;二是体内长出能行气呼吸的“肺脏”,必要时可以代替鳃的功能。

两栖类是首次登陆的脊椎动物,四足类中的低等类群,初步完成了水生向陆生转变,基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但仍不能完全脱离水环境。被认为是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支撑体重,陆上运动:前肢短,后肢强大,5趾型附肢支撑身体完成运动。在空气中呼吸:肺呼吸+皮肤呼吸,不完全双循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皮肤较薄、裸露、轻微角质化。在陆地上繁殖:雌性、雄性生殖系统,体外受精。维持一定的体内温度:保温、散热能力差。与之适应的感官、神经系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官上有视、听、嗅觉,适应复杂的陆生环境。

4.3.4 乌鸦究竟有多聪明——鸟类的进化

鸟类比哺乳动物类稍晚,是由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向空中发展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分支。进步性特征

脑进一步分化,大脑,视叶和小脑都很发达。意义:控制和调节飞行、以及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心脏有分隔完全的四室和体动脉弓。

意义:心脏内的血液不再是混合血, 保证新鲜血液对机体的供应。产生了特有的羽毛。意义:不但可以飞翔还可以保温。身体呈流线型的体形。意义:飞行时有利于减少阻力。

乌鸦究竟有多聪明

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预测其他个体的行为:

鹦鹉的天赋有多高

不只是模仿:

知道“不同”的含义:

创造新词:

4.3.5 哺乳类进化 进化的特征主要有:

神经和感官高度发达,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体温相对较高和相对稳定,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口腔可咀嚼和消化食物,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胎生和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具高度智慧与周密的育幼习性

哺乳类分为三个纲:原兽亚纲(针鼹、鸭嘴兽)、后兽亚纲(袋鼠、袋熊)、真兽亚纲(18个目)

蝠翼上的进化谜题

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奇妙的翼

回声定位

其他不能回声定位的蝙蝠都属于一个科,俗称飞狐。先有回声定位,还是先有飞行?那个适应性在先?

假说1:飞行在先:为了提高运动灵活性,减少捕食消耗的时间和能量,先进化形成了动力飞行。

假说2:定位在先:有助于蝙蝠跟踪更远的猎物,并容易返回原来的捕食地点。

假说3:并行进化:蝙蝠在静止时发出回声定位声波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在飞行过程中,此能耗可忽略不计。

填补空白:新出土蝙蝠化石的解剖特征表明,这种蝙蝠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因为它们似乎不具备与回声定位能力想适应的三种特化骨骼,它们耳蜗较小、锤骨隆起也相对较小,茎舌骨的顶部没有延伸;但能够动力飞行,有翼膜、有力的锁骨、较宽的胸腔等。化石证据的答案是:飞行在先,回声定位在后。另外,证明了蝙蝠可能由具有相似运动方式的树栖祖先进化而来。

4.3.6 动物的再生机制与潜能

脊椎动物中,蝾螈是唯一终身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它能反复再生被切断的四肢。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

蝾螈的肢体被切断后,损伤部位的血管迅速收缩,减少血液流失量,一层表皮细胞随即覆盖伤口。受伤后的最初几天,这些细胞会转变成信号细胞层,在再生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成纤维细胞从结缔组织中游离出来,迁移至损伤部位并聚集。然后成纤维细胞开始增殖,形成干细胞样细胞的集合体-原基,这就是新生肢体的“起点”。相当于重演动物胚胎期的肢体发育过程。

目前可以确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刺激肢芽细胞分泌其他类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再来影响顶端外胚层嵴,形成正反馈信号通路。

在胚胎期,很多基因都与肢体细胞的定位有关,最关键的当属Hox基因家族。蝾螈体内的Hox基因终身可指导成纤维细胞迁移到断肢处,促使原基的形成。进入原基后,细胞们便互相交流、评估肢体受损程度,然后利用位置信息,逐步填补缺失的肢体部分,再生成完整肢体。

再生领域,科学家还发现蝾螈的断肢时,来源于肌肉组织的干细胞可形成大量增殖细胞,进而产生原基。另外原基细胞的成纤维细胞去分化成硬骨和软骨细胞,进而形成骨骼组织,也可以再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给新的肢体提供内部框架。另外,蝾螈的表皮细胞去分化过程的特定基因重新激活。

小蝌蚪在刚开始长肢体时,也具有再生能力,但成年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可能是肌体调控过程出现了重大失误。

人的再生潜能

深度创伤的研究表明,在损伤修复中,成纤维细胞开始大量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但成纤维细胞的行为差异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哺乳动物的成纤维细胞过量分泌细胞外基质,导致基质异常交联,最终只能形成疤痕;相反,蝾螈的成纤维细胞只会分泌适量的细胞外基质,为再生新的肢体打下基础。不过,婴儿是哺乳动物中的特例,他们皮肤上的伤口愈合时不会形成疤痕,而是再生出新的皮肤。这就说明伤口的纤维化过程转变成了皮肤的发育过程,但断肢也无法再生。令人兴奋的发现:人的成纤维细胞与蝾螈类似,都会保留胚胎时期身体构建所需的空间定位信息,如果这些信息确实对蝾螈的再生有指导意义,人类成纤维细胞中保留的信息也有肯能激活再生四肢所必需的发育程序。

第四篇:社交礼仪第三讲之馈赠礼仪教学设计

社交礼仪第三讲之馈赠礼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片段观看电影《孔子》,体验春秋时期服饰、饮食、语言、馈赠等礼仪,感受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了解馈赠中物品选择与赠送的基本要求。

3.在学习与讨论中,学会根据不同节日选择赠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不同场合馈赠礼品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

1.相互说说母亲节自己给母亲送了什么礼物。

2.观看电影《孔子》中孔子与季大司徒之间的故事片段,谈从中发现了什么。

(二)知识学习

1.馈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赠送给交往对象礼物,来表达对对方尊重、敬佩、友谊、纪念、祝贺、感谢、慰问、哀悼等感情和意愿的一种交际行为。馈赠是以物的形式出现,以物表情,礼载于物,起到寄情言意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馈赠目的:馈赠礼品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如恭贺新禧、祝贺生日、事业发达、初次见面、久别重逢、临别远行、答谢友人、探视病人等,如果赠送的目的不明确,就很难使对方满意。馈赠动机应高尚,以表达情谊为宜。

3.礼品效用:富有实用性,且具有纪念意义或具提示性和鼓励性。

4.礼品特征:纪念性、宣传性、便携性、独特性和习俗性。

5.馈赠对象:即馈赠客体,是馈赠的接受者。

6.馈赠内容:即馈赠物,包括赠物和赠言两大类。

7.特殊场合(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的馈赠礼物。

8.花语,比较常见的鲜花的花语。

9.送花的禁忌:忌不了解花语、忌不顾场合、忌不懂习俗。

10.受花须知:身体正对送花人,目光正视送花人,上身微倾,面带笑容。忌侧对送花人,面无表情。要以双手从送花人手中接过。忌动作太快,忌单手接花。

接过鲜花后,仔细品味观赏,嗅闻鲜花香味,可说赞美之词:“真漂亮!”、“真香啊!”等,还要对送花人真诚致谢。

致谢后,应将鲜花小心放置。若是花束应找一花瓶将鲜花插入、洒水。忌随手丢在桌上或放在地上,置之不理。

(三)讨论

1.假设明天是你最好的朋友生日,你准备怎样给他选礼物,第二天怎么送? 2.角色出演送礼与受礼的过程。

第五篇:写作第三讲

第三讲写作聚材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 ·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

一、材料的含义1 一)材料与聚材

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和观念情感。2.聚材:指写作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获得和积累写作材料。·写作聚材有两种基本形式:平时积累和临时采集。

·写作聚材的途径主要有四个:观察、体验、阅读和感受。感受是聚材的核心。

(二)资料 资料:一般是指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加工后的材料;主要指书面材料,一般用在实用写作中。

(三)素材与题材

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这两个概念。

1.素材:指写作主体从现实生活中采集到的、尚未经过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

2.题材:广义的题材指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或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如农村题材、教育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反腐倡廉题材、日常生活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某一具体的文艺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3.素材积累的意义

·素材是提炼题材的基础;素材是引发创作冲动的契机;素材是构思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

二、材料的分类

一)从聚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 1.事实性材料与观念性材料(性质)2.真实性材料与艺术性材料(虚实)3.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获得途径)

(二)从用材的角度看,常见的有: ·中心材料与背景材料 ·典型材料与一般材料 ·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

三、材料的生成

在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客体经过主体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主体可用的写作材料。材料的生成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以心观物 ·感觉具体 ·有所发现 ·价值判断

(一)以心观物

1.描述:在与写作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写作主体在客体的触发下,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积极地展开联想、想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以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到认识和独特感受,获得鲜活的写作材料。2.作用:“以心观物”是主体生成写作材料的基本手段。

3.注意事项 情感贯注 展开想象 理解移情 移情 1.描述

立普斯: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的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中去。费肖尔:人把他自己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艺术家或诗人则把我们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2.移情的原因

·客体的特征与主体的性格、情感、趣味、追求等存在着某种相似或相近之处;

·客体本身与主体过去的生活、情感、追求等有紧密的联系,或者是它们的一部分,或者是它们的见证物,或者与它们的见证物相近或相似。

(二)感觉具体

写作客体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具体而生动的,要想在文本中把它们传神地表现出来,主体对它们的感知必须是具体而生动的。“五官生五觉,五觉出文章。”在很多时候,感觉粗糙是材料生成的一大硬伤,文学创作尤其如此。

(三)有所发现

写作强调独创性,有所发现则是实现独创的重要基础。

“发现”就是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悟人之所未悟。“独特”是“发现”的核心要求。

(四)价值判断

世间万象皆可入诗入文,关键看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写作价值。“写作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写作的误区之一就是片面强调题材的重大和主旨的深刻,把很多可写的日常生活题材挡在了视线之外。

初学者可以适当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看看别人的文章是怎样取舍的,这往往有莫大的好处。

四、聚材的途径之一:观察

观察是主体认识和感受客体的基础,是其它聚材途径与手段的基础。

(一)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主体对客体的有目的、自觉的感知活动。[理解] ·观察离不开主体的有意注意。·观察需要主体积极开放五官。·深入的观察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观察的结果要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观察的类型与方法

1.人物观察、环境观察与场面观察(1)人物观察(2)环境观察(3)场面观察

2.科学观察、实用观察与审美观察(1)科学观察(2)实用观察(3)审美观察

(三)写作观察与审美观察

写作主体对生活的观察,首先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察,其次才是审美观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视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四)观察的基本要求

1.选好角度:空间,时间,认识 2.掌握思路

·环境:面→点→面 ·人物:表→里→表

·事物的特征:此→彼→此

·事物的发展:现在→过去→将来 3.开放五官 4.抓住特征 5.身心投人

6.全面、细致、深入。

五、聚材的途径之二:体验

观察是主体从自己的外部去认识客体,体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部去认识客体。观察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观察的延续和深入,是主体走进客体的必经途径。

(一)体验的含义

体验是主体通过自身的亲历亲为来获得对客体的真切认知的感知活动。[理解] ·体验强调的是主体亲自去做。·体验带有生理和心理实践的意味。

(二)体验的分类 1.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指主体身体力行的体验。

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和记忆、联想心理机能等来实现的。2.间接体验

间接体验,心理学上称为“替代体验”,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验。

间接体验主要是通过主体的虚拟性想象来实现的,主要用于体验人物。间接体验也可以用来体验其它事物,如动物、植物。直接体验是间接体验的基础。

(三)体验的特点 1.真历与假想的统一 2.内省与外察的统一 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体验的意义

1.沟通主体与对象,是主体走进对象的必经途径。2.在主体把握人的内在丰富性方面无可替代。3.是主体写好人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

(五)体验的要求 物与环境的基本保证。1.真切 2.细腻 3.广泛 4.深刻

六、聚材的途径之三:感受

主体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聚材的核心。

(一)感受的含义

感受是由客体所引发的主体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在客体的刺激下所进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理解] ·感受不同于观察中的感知。·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感受与感知的区别

感知是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它是感觉器官对所受到的刺激的本能反应;感受是人的心理功能,它是由感知所触发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结果。通过感知,主体所获得的是客体的外在特征;通过感受,主体所获得的是对客体的心理反应,如主观评价、特定情感、情感变化等,它们已经超越了客体本身,进入了主体的内心世界,是客体的“心灵化”。

例:感受是主观的,因人因时而异

1.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2.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3.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4.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二)感受的内容

1.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把握

2.主体在情感作用下所产生的关于客体的幻觉 3.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4.主体在客体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内心活动 5.主体在外在事物作用下的情感体验 感受的类型

1.感知型感受和感想型感受

在具体的感受中,主体既可以侧重于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也可以偏重于自己的主观情感。前者是感知型感受,后者是感想型感受。2.投射型感受和感应型感受

感受是一个心物交流的过程,或移情于物,物我一体;或情因物起,物以情观。前者是投射型感受,后者是感应型感受。3.日常感受和审美感受

面对客体时,主体既可以“置身局内”、“生息相关”,又可以“超然物外”、“不计利害”。主体的态度不同,获得的感受也不一样。前者是日常感受,它是从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出发的感受;后者是审美感受,它并不掺杂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

(四)感受的要求 1.敏锐 2.独特 3.丰富 4.深刻 5.强烈

(五)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 1.实现生活的心灵化 2.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 3.引发主体的写作冲动 4.贯穿主体写作的全过程 5.形成主体的不可代替的个性

(六)影响感受的因素

1.主体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2.主体的知识和阅历 3.主体的兴趣和修养

4.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和认识 5.主体的先天禀赋

七、聚材的途径之四:阅读 参见教材。

注意:阅读也离不开主体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活动。

八、聚材途径的综合实例 醉汉(非马)

九、材料的积累

(一)积累的内容

主体积累的写作材料,大致包括“客观材料”和“主观材料”两个方面。

“客观材料”是在主体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材料,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前者通过观察来获得,后者通过阅读来获得。

“主观材料”是由主体的心灵所生发的材料,它是主体对客观材料刺激的内在反应。主观材料通过体验或感受来获得。

要从写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所积累材料的内部构成,使之趋于合理。

(二)积累的方法 心记与笔记

“心记”是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不可缺少,因为只有那些能从主体的记忆层面上浮现出来的材料,才能真正被主体所用。

“笔记”是“心记”的补充,其优点是持久、准确,可以弥补“心记”的局限。2.笔记的要求

持之以恒,全面准确 3.笔记的方式

·摘录、索引、提纲、摘要、批注、札记、感言、观察笔记等(1)摘录

摘录是直接抄录文献资料的原文,如论述、论点、典型的材料、难得的数据等。

摘录文字的内容要完整准确,符合原意,不能断章取义。为了便于核对,摘录时还要写清材料的来源。为了便于分类和整理,还可以制作标题、注明类别等。

摘录一般用卡片或活页纸,每张卡片或活页纸上只记录一则材料,以便于资料的调配使用。(2)索引

索引指材料的来源,一般包括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译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号、期数、页码等。

摘录时注明的材料来源,其实就是索引。

如果手头有书,或资料暂时还用不着,或时间仓促等,可以只记录材料来源,以节约时间。(3)提纲

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和每个层次的分观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可以把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一个能反映读物基本结构的提纲;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内容的提纲,如作品的情节提纲、人物提纲等。对于重要的书籍或论文,写提纲是经常采用的笔记方法。(4)摘要

摘要是在通晓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重点,删枝除叶后所写出的一段完整的话。注意:要需要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献的内容,抓住关键要点,不要加进自己的看法。(5)批注

批注是在文献资料上作记号或批语。

对重要的著作进行反复、深入、具体的研读时,可以采用批注。

批注只适用于自己的书籍,且资料的使用不太方便,有时还需要对批注进行整理。(6)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是将文献的有关内容与自己心得体会集合在一起来写的一种笔记形式。

写札记的目的多种多样,有时是探讨、商榷、争论,有时是引申发挥,有时是解惑、释疑、批谬、辩理,有时是仲裁、评判。

写札记,必须把文献的内容、要点吃透,然后融进自己的学识、经验、体会,或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7)感言

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记述自己在材料搜集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就是感言。

感言的写法很自由,或赞同,或商榷,或批评,或补充,或引申,或质疑;或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记自己遇到的疑惑、难点、问题;或三言两语,或敷衍成篇。

感言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系统的感言,可能加工成为一篇论文。8)观察笔记 我以观察为主,白天所见、所闻、所注意的一切,晚上一一记录下来,什么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都使我惊讶。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我们在开始写作(还没有发表你的处女作,你还没有发生材料恐慌以前)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茅盾论创作·创作的准备》

(三)让材料易于激活 以感受为中心积累材料。注意保持“写作期待”,经常使用材料。经常整理笔记、阅读材料,唤醒情感。

下载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讲 办公室礼仪1.ppt.Convertor.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初中英语第三讲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

    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又„„又„„,......

    第三讲 《水浒传》

    第三讲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

    酒店礼仪(上).ppt.Convertor范文大全

    有礼走遍天下 ——酒店礼仪培训 1 礼节礼貌 仪容仪表——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

    第五章 酒水礼仪.ppt.Convertor(最终5篇)

    第五章酒水礼仪 斟酒礼仪敬酒礼仪祝酒礼仪饮酒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自西周时期就把礼仪规范体现在宴饮之中,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并且影响了现代人的酒礼。中国现代酒礼规范大致如......

    办公室礼仪

    在办公室工作,服饰要与之协调,以体现权威、声望和精明强干为宜。男士最适宜穿黑、灰、蓝三色的西服套装领带。女士则最好穿西装套裙、连衣裙或长裙。男士注意不要穿印花或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