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时间:2019-05-15 08: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关于一战前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B.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需求 C. 为世界规模的战争创造了条件 D. 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

2.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 000万人受伤,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 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这从本质上表明()A. 战争就是人类的灾难 B. 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C. 战争使人类渴望和平D. 战争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3.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 改革的方式不同 C.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 改革的结果不同

4.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来源:学科网] B. 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 英法为了扩张势力而挑起的

D. 奥斯曼帝国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5.《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点是()①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②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 ④签约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6.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日本幕府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A. 明治政府的维新 B. 倒幕运动的胜利 C. “大政奉还” D. 戊辰战争的胜利

7.杜鲁门说:“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发表上述言论主要是因为()

A. 二战后美国的强大 B. 西欧的衰落

C. 苏联军事力量的上升 D.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8.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的表述是()A. 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依然没有丧失原有地位 B. 英国受到削弱,经济上与美国平起平坐

C.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 由于宗主国的战争需要,加紧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雪上加霜

9.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二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A. 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 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 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 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10.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 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A. 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 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12.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联盟 D. 世贸组织

1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重要目的是()A.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 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14.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A. 人民大众 B. 上流社会 C. 骑士阶层 D. 知识阶层

15.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 废除井田制 B. 建立户籍制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1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17.下列战场中最先转入反攻的是()A. 苏德战场 B. 太平洋战场 C. 北非战场 D. 中国战场

18.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但该决议却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A. 决议的最初提议者是英国 B. 决议是在美国的操纵下通过的 C. 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领土给犹太人 D. 建立联合国家更有利于地区稳定

1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是()A. 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C.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D. 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20.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A.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 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 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21.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A. 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B. 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 C. 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D. 美苏间核战争一定发生

22.下列有关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苏纶纱厂是其代表

B.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C. 仍然无力与外国资本和商品竞争

D. 列强资本输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 23.《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A. 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 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 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 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24.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地主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这样 的结果是()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 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 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26.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两国在下列哪些问题上的利益冲突()①处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 ②控制国际联盟 ③争夺中国和太平洋地区 ④海军军备竞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7.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对亚洲地区实行“热战”政策。被视为美国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的是()A. 中国 B. 苏联 C. 日本 D. 越南

28.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皇权得到巩固 ②军队战斗力加强 ③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④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自2011年6月21日,叙利亚局势动荡以来,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及欧盟多国相继对叙利亚提出谴责或警告。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明确表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必须下台。西方大国频频插手中东事务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矛盾的复杂性 B. 联合国的决议 C. 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D. 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30.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 苏联实力最强 B. 罗斯福野心最大

C. 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 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他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32.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2)题。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内储说上》(1)“轻罪重罚”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2)在商鞅变法中,为了管理基层民众而建立的严密的户籍制度,并制订了严酷法律来维护,这一法律是()

A.“世卿世禄制” B.二十等爵制 C.军功制 D.连坐法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事件对大战进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一位文职官员表达了如下这一观点:“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旅客拥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

材料二 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

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少数富贵人家,即通常所称的财阀,正是以这种方式扼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以上材料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分析明治维新后新领导人热衷增强民族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其后果。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06年,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和马木路克,再次侵入埃及,企图颠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穆罕默德·阿里率领埃及人民顽强抵抗,最终迫使英军撤离埃及。英军撤离后,埃及社会仍处于内忧外患中:马木路克仍盘踞在上埃及(埃及南部农业区),并拥有大部分包税领地;埃及还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同时,19世纪初的埃及由于连年的战争,经济十分落后,军事力量也非常弱小,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抵御外来入侵的需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木路克在埃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在什么情况下改革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属性,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一战前科技成果用于军事的背景,C、D两项是一战前科技成果用于军事的影响。2.【答案】A 【解析】大量人员的死、伤、残疾是沉重的灾难,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3.【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不同之处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革的结果不同。其中春秋时期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则改变了社会性质。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战争是由于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才引起英法参加克里米亚战争。5.【答案】C 【解析】《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两国绥靖政策的顶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体现了苏联避战自保,二者都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慕尼黑协定》的受害国并未出席会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定了苏德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③④仅适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③④,故选C。6.【答案】C 【解析】注意是“形式上结束”,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了,但仍掌握实权。7.【答案】A 【解析】杜鲁门的言论体现了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美国的野心是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之上的。8.【答案】C 【解析】英国等西欧国家由于战争的影响,在一战后丧失经济霸主地位,不能与美国平起平坐,而是成为美国的债务国,故A、B两项错误;一战使宗主国忙于战争,暂缓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从而使其经济有所发展。9.【答案】D 【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进攻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因而迫使美苏走向联合。

10.【答案】B

【解析】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实行封建神权统治,用神学为封建制度辩护,宣扬封建王权来自于上帝,为封建王权套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因此,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基本上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二者共同维护封建统治。但封建王权为了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反对教会的肆意掠夺和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支持,力图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双方的矛盾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并非处于绝对对立状态。11.【答案】C

【解析】1941年处于世界大战期间,英、俄都面临着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当时世界形势的最主要矛盾决定着他们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反对法西斯德国,故选C。二战爆发前和爆发之初,英国实行

绥靖政策,期望祸水东引,故否定A;英国和苏联是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两个国家,如果说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明显太绝对;丘吉尔表示要给俄国一切可能的援助,也不能就此定论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12.【答案】B

【解析】英文材料的意思是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题目所指的这个国际组织,一要符合英文原文的含义(“After World War II”和“the United Nations”),二要符合“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

公正发展”的要求,而完全符合以上两个前提的国际组织只有联合国组织,故选择B。13.【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保甲法的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当时对封建统治秩序造成很大冲击的是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从保丁维持地方治安、同保之人互相监督等保甲法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14.【答案】A

【解析】由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在上层知识分子之间开展,而宗教改革则将人文主义扩展到基层群众,故选A。15.【答案】C

【解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16.【答案】B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腐朽的封建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的战败结局。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太平洋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的标志是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国战场的反攻是从1943年开始的。18.【答案】C 【解析】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占人口总数不到1/3的犹太人将占有56%的土地,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要让出大片土地给犹太人,这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19.【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梭伦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所以才感到进退维谷。21.【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言外之意是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两国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和人类文明毁灭。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上的列强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3.【答案】B 【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24.【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使军功地主升官受爵的机会增多,也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在地主等级中,军功地主排在了第一位,而宗室地主则排在了第二位,同时该政策也刺激了军民立战功的心理,增强了秦军战斗力。军功爵制是从政治、上层建筑角度的改革,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新兴经济基础发展后的应对措施。所以③的说法颠倒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正确。答案为B。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印巴分治中的宗教信仰原则,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宗教原则作为划分的依据,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危险的,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这也是英国殖

民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一招。

26.【答案】B

【解析】一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争夺和海军军备竞赛上。而①②主要是在巴黎和会上冲突的内容。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没有资格争夺国联的控制权。27.【答案】A

【解析】美国认为二战后亚洲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受中国和苏联扶植的影响,因此美国在亚洲的重点是中国,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2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考查北宋皇权加强的措施及影响。①皇权得到巩固是它的直接影响,是正确的;加强皇权时,首先集中军权,为集中军权,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出现积弱局面,所以②军队战斗力加强的说法错误;由于当时通过设置官员来分化相权和地方权力,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效率低下,所以③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的说法错误;④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2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的复杂局面有利于大国实现这一目的,故选D。

3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通过对话,依照次序答,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选择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31.【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二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侵略。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说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列出两条即可)。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按层次即可)。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列出三条即可)。

【解析】第(1)问综合四则材料来回答,从对事件的原因与结果的描述来看应指的是北朝鲜军队的南下。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差异可从作者的立场或认识水平的差异、国家利益的维护等角度来回答。第(3)问注意对史料的鉴别与合理使用,并坚持孤证不立、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史学方法。

32.【答案】(1)利用严刑重法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树立了变法的权威。但是商鞅变

法制订的刑法非常严苛,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极易引起人民不满,也给守旧势力以反对变法以借口。(2)D 【解析】第(1)问主要对“轻罪重罚”进行评价,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第(2)问为维护户籍制度而制订的是连坐法。这在当时是比较严酷的法律代表。33.【答案】(1)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日本在东南亚扩张,加剧了与英、美的矛盾。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真正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3)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第(1)、(2)问关键是结合德军入侵苏联和珍珠港事件的原因及影响作答。第(3)问紧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原因作答。

34.【答案】(1)提高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为对外侵略扩张作准备。(2)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阀。在近代化过程中,日本垄断财阀与政权相结合,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1)问考查日本领导人增强民族力量的主要目的。(2)问考查明治维新的经济、军事措施。

35.【答案】(1)18世纪末,马木路克掌握了包税权,实际统治了埃及,并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攻伐。拿破仑占领埃及后,马木路克受到打击,法国退出埃及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2)①内忧外患:内有马木路克反动的割据势力,外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②埃及经济、军事落后,难以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③为富国强兵,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维护民族独立。

【解析】本题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能力及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和马木路克的活动分析。第(2)题从内忧外患和埃及的实力角度归纳。

第二篇: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他为德国制定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 点是()A.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 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 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A. 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 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 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 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 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4.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 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A. 说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 B. 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 C. 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

D. 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5.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

来进行对国家的统治,其最高权力应当掌握在谁手中()

A. 天皇 B. 将军

C. 大名 D. 武士 6.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A. 农奴制盛行 B. 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 俄国科技落后 D. 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7.识读下图,关于这场战争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削弱了英美的国际地位 ②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③美苏的势力乘机渗透此地区 ④中东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呈现高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8.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 战役规模巨大 B. 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9.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0.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海军、空军向南朝鲜提供援助,同时向台湾海峡派遣第七舰队向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并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A. 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 维护世界和平C. 实现霸权的需要 D. 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1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 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 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13.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A.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救亡图存 D. 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

14.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一现象反映了()A. 国王需到教皇门前祈祷 B. 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 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 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15.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A. 劫富济贫 B. 公平公正 C. 倾向权贵 D. 崇尚峻法

16.下列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中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的是()A. 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 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C. 主张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D. 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

17.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 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B.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C. 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18.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A. 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 B. 《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 C. 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理论 D. 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19.一战后,善良的人们期盼巴黎和会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但有些国家却未能参加,被排斥在会场外。它们是()

①英 ②法 ③德 ④奥 ⑤苏俄 ⑥中国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⑤⑥

20.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对亚洲地区实行“热战”。被美国视为其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的是()

A. 中国 B. 苏联 C. 日本 D. 越南

21.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A. 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 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 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 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22.马丁·路德对待德意志农民起义的态度是()A. 积极支持

B. 利用农民起义推动宗教改革 C. 明确反对

D. 引导农民服从政府反对教会

23.雅典成文法《德拉古法典》的出现()A. 是雅典平民反抗贵族政治的结果 B. 是雅典贵族为缓和矛盾主动进行的改革 C. 法律全面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24.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A. 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 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 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 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25..“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 实行均田制 B. 推行重农抑商 C. 整顿吏治 D. 迁都洛阳

26.“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A. 镇压社会主义革命 B. 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 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 D.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27.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加快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8.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9.在日本的武装倒幕运动中()

A.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 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 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伏见、鸟羽战役彻底消灭了幕府武装力量

30.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是()

①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②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 ③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④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0分,共60分)31.维护和平的尝试

请回答:

192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由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他们是因为上述三幅图片中哪一幅反映的事件而获奖的?应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试说明三幅图片的共同特点。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

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为什么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2)材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

(3)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试述你的理由。(4)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速战速决。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促使人们从天主教神学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是思想解放的一部分,所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思想领域的贡献: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虽然宗教改革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提升了新教地位,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天主教,所以A.B不对。所以选D。3.【答案】B 【解析】综合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倚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4.【答案】C 【解析】这张海报的真实目的在于警醒对法西斯战争乌云视而不见的美国人,让他们赶快睁开眼睛,认清形势,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中来。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凌驾于天皇之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来看,不可能选A。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6.【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单选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19世纪中叶”“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由图中战争的参与国是英法军队、以色列和埃及,范围在中东地区,可知该战争是苏伊士运河战争,这场战争削弱的是英法的实力和国际地位,而不是美国。排除①。

8.【答案】D 【解析】从“绞肉机”“地狱”的字眼上来判断,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①②③④均为天主教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所以选D。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王权由于封建割据,低于教权。所以③成为教会支配欧洲的主要原因。10.【答案】C

【解析】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目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借口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11.【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在1944年。

12.【答案】C

【解析】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既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又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均输法主要指的是物资采购和运输的问题,不涉及农业生产时间的问题,故④错误,所以选C。13.【答案】C

【解析】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的主流。14.【答案】B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和国王尽管都拥有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权的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表述与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现实不符。

15.【答案】B

【解析】梭伦改革中的“中庸”特点,兼顾各方利益,也可理解为“公平公正”原则,故选B。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加尔文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这与题目中提到的“对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起促进作用”相符。所以选B。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可知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故在会议上,不会看到苏俄,故选C。18.【答案】B

【解析】《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缓和”。19.【答案】B 【解析】巴黎和会参加国是27个战胜的协约国,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当时中国是战胜国之一。20.【答案】A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以及中国给予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和声援,使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1.【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法律对于犯罪处罚的不平等,本邦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外邦人、奴隶被排斥在外,反映出民主范围的狭隘性,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为本邦公民,故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材料的核心内涵,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改革而不是革命。23.【答案】A 【解析】处于多山多港口环境下的雅典,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萨拉米斯岛被外邦占领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4.【答案】D 【解析】梭伦的爱国立场及兼顾贵族与平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使其受到各方面的支持,故D项最佳。25.【答案】A 【解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26.【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7.【答案】A 【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因此,含④的选项都应排除。28.【答案】A 【解析】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是联合国的工作内容,但不是中心工作,因此排除④,所以选A。29.【答案】B 【解析】日本武装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中下级武士,明治政府的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后进行的,1868年初的伏见、鸟羽战役仅是倒幕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是在1869年。30.【答案】C

【解析】①发生在二战结束后,④是中、美、英三国签署的,都与题干限制条件不符。

31.【答案】获奖事件:图二反映的事件,即《洛迦诺公约》的签署。评价:《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洛迦诺公约》也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崛起,为其军国主义的复活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讲并不利于欧洲和平。共同点:采用会议形式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非诉诸战争手段。

【解析】本题运用历史图片创设新的情境,组成一个有一定联系的又与教材叙述有一定距离的问题系统。图一是1919年,图二是1925年,图三是1928年。根据时间信息“192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即可判断。回答《洛迦诺公约》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对当时世界局势的稳定有益,但这种稳定和繁荣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从三者都是维护和平的尝试进行判断。32.【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亚历山大的观点:“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即他发动战争是为了消除宗教迫害,结果是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和平。学生要调动所学知识从目的、结果和影响三个角度反驳。第(2)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指农奴制,由此可以判断俄国统治者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第二问要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提取知识;第三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等方面评价。

33.【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民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2)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和对历史的贡献的角度。

(3)无论同意甲还是乙的观点,都要重点突出,自圆其说。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4)所拟题目规范、切题,如“青苗法作用之我见”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可归纳出本人的因素,再结合教材回答。第(2)题,从其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角度肯定王安石变法。第(3)题,两种观点都可选,关键是分析原因。第(4)题,所拟题目应规范切题。

34.【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

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

(3)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归纳理解能力。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中“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一句分析,第二问,结合“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二中“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一句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二中叙述的用人、时机、指导思想等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回答。

第三篇:云南省丽江市兰坪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丽江市兰坪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二者都对 B. 二者都错 C. 前对后错 D. 前错后对

2.西方大国纷纷涌入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他们参与争斗的 出发点是()A. 维护世界和平B. 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C. 实施战略控制 D. 同情阿拉伯人 3.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教皇派特使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 教会阻挠德意志的统一 C.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采取高压政策 D. 德意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这表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 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 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 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A. 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 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 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 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6.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 增加赋税 B. 澄清吏治 C. 培养人才 D. 充实边防 7.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造成冗兵冗费 C. 削弱了武将权力 D.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8.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是()A. 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 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C. 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 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9.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 缓和民族矛盾 B. 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 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包括()A. 苏俄对远东事务的干预力加强 B. 德国退出了在远东地区的角逐 C. 法国对远东地区事务无力顾及 D. 美日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

11.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海战 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淞沪会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2.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A. 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 城市平民的力量 C. 天皇的力量 D. 西方列强的力量

13.天皇(日本皇帝的称号)制是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的制度。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标志是()A.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B. 1869年明治维新的成功 C.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

14.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 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人的传奇人物阿拉法特组织加沙的巴勒斯坦青年成立了“法塔赫”,该组织的斗争目标是()A. 将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地区 B. 在巴勒斯坦建立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C. 建立尊重信仰和消除种族歧视的国家 D. 维护阿拉伯地区的石油资源

16.春秋战国时期,右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 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17.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之际,各大国开始谋划自己在战后世界中的位置。下列各项叙述最能符合当时美国领导人总体构想的是()A. 充当世界的领袖,主宰全世界 B. 主宰资本主义世界,控制西欧各国 C. 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D.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扩张 1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

①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②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 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④庆历新政夭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反映了()A. 美国的殖民侵略发展到亚洲 B. 美国发展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C.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潮流 D. 日本已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21.“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极大地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

A. 大化改新 B. 商鞅变法 C. 忽必烈改革 D. 孝文帝改革

23.梭伦在改革中曾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这一措施()

①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②得到了平民的大力拥护③有利于限制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④最终实现了雅典土地的平均分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 “废藩置县” B.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化” 2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采用汉族先进文化 B. 学习汉族统治政策 C. 发展经济 D. 巩固统治

26.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7.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A. 奖励耕织 B. 实行县制 C. 统一度量衡 D. 推行军功爵制 28.商鞅变法受到后世批评最大的是()

A. 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B. 重农抑商 C. 公开承认了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D. 连坐法

29.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初,平民魏继忠上书,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以保证“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王安石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了()A. 免役法 B. 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 D. 市易法

30.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 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A. 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 城市平民的力量 C. 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 西方列强的力量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由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之港口者,均非法。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海陆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到那时候,整个美洲,我们所有的人就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援助,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兹宣告: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自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质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变化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材料二 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2)据材料二你是怎样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请说明理由。(3)梭伦、穆罕默德·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鲜卑以游牧为主,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材料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

(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 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实的能力,考查对变法实际效果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司马光认为:中下层人民大都缺少粮食……但是州县的官员却督促交青苗、助役钱,百姓们不敢有少许怠慢。作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的话,应该辩证看待,不过,材料却真实地反映出变法中的不法现象:官府的不正当行为。而这也成为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反对变法的很好借口和实例。由此可知,两者都对,所以选A。2.【答案】C 【解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大国插手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A、B.、D.是他们插手的借口。3.【答案】A 【解析】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思想方面,其手段是利用神权挑拨诸侯之间或诸侯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借此加强罗马教廷在德意志的影响力,因此,C项叙述不准确。而B.D两项则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4.【答案】B 【解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二战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5.【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教训,首先让报纸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6.【答案】B 【解析】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7.【答案】B 【解析】宋初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不断扩张。8.【答案】B 【解析】本题重在探究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 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这有利于削弱贵族专政,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 建设。9.【答案】B 【解析】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鲜卑族和汉族

两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10.【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同旧俄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决裂,不再介入远东事务。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大的作用就是扭转了二战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具有相同作用的还有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分析时先理解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天皇的名义。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13.【答案】D

【解析】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规定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这部宪法标志着近代天皇制的确立。14.【答案】A

【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趁机强占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战争期间,美日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15.【答案】C

【解析】该组织的建立是为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人的国家。16.【答案】C

【解析】图片给出的信息是铁器和牛耕,它们是新的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不可 能强化周王室的统治。17.【答案】A

【解析】随着战争的即将结束,当时的美国希望实现以美国为领袖的美、中、苏、英的合作,利用在战争中迅速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主宰战后世界。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①②③④都是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所以选D。19.【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20.【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佩里事件主要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这表明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潮流。21.【答案】C 【解析】因为百日维新失败了,所以A、B错误;D项应该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因为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所以D错误。22.【答案】D 【解析】“游牧文化”演变为“农耕文化”,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孝文帝改革的史实符合,23.【答案】A 【解析】由于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梭伦后来又对改革措施作了一定的调整,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这就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因此,凡是带④的选项都的错误的。24.【答案】B 【解析】日本普通民众开始有姓名,打破了封建身份制度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北魏面临危机,因此,孝文帝企图通过改革化解危机,巩固统治。A、B两项是改革的内容,C项是目的之一,但 主要目的是D项。26.【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正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抓住材料中有效信息“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对欧洲产生消极影响。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选项。一战后美国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这意味着“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④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在组合式选择题中,巧用排除法起到事半功倍之效。27.【答案】D 【解析】推行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秦人当兵和参战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28.【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其局限性,但对这四个选项相比较,并结合对后世的影响,可得出答案。29.【答案】D 【解析】“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意思是保证商业运行的通畅,保障平民的生活,增加政府的收入。在变法中,王安石设置了市易务,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

样,打击了大商人对商业市场的操纵,稳定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30.【答案】C

【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31.【答案】(1)不同交战国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的“中立”政策。反法西斯国家得不到应有的支援,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向英国等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武器和物资。法西斯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的威胁,美国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修改“中立”法案,通过《租借法》,并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解析】(1)问结合材料中的具体规定判断,结合史实分析影响。(2)问结合历史背景和材料内容回答。(3)问依据材料出处和基本问题内容判断。

32.【答案】(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中庸的思想)。如颁布“解负令”,但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等。(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的局面,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中档;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进行奴役和掠夺;推行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垄断国家政权等。(3)创新、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33.【答案】(1)鲜卑族是个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大。依靠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使北魏统一了北方。(2)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3)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可知鲜卑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崛起并统一了漠北,这就为以后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第(2)题从服饰变化可知受汉文化的影响。第(3)题可从有利于北方各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方面回答。

34.【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

(2)设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府收购客商不能出售的货物,然后客商从官府赊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息钱。

(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

换和商品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是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除。【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实行的背景、具体内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四篇: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二中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A. 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 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 外交官员的卖国 D. 广大人民的麻木

2.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在波普尔看来()A. 对马克思主义应该完全予以肯定 B.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核心 C.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D.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

3.我国清代军机处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这意味着它()

A. 制约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 C. 压制了相权的恶性膨胀 D. 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本质

4.2013年3月25日,新一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进行,梁振英当选为新一届行政长官。梁振英领导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据下列哪些原则治理香港()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依法治国④高度自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里描述的侵华战争结果是()A. 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得天津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C. 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D.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对联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民国初期历史现象的是()A.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 C.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9.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10.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它们”即()A. 美国和苏联 B. 德国和意大利 C. 美国和中国 D. 英国和德国

11.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A. 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 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 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 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12.“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3.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 联合国的作用更加凸显 B.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

14.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 《四月提纲》的提出 B. 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 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 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15.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17.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A. 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B. 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 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D. 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18.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有()①具体的法律 ②总统的产生 ③众议员的产生 ④最高法院法官的确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9.“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 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 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 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 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2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A. 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 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 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 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21.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22.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 颁布了《土地法令》 B. 推翻了沙皇统治 C. 颁布了《和平法令》 D. 推翻了临时政府 23.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A. 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 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 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 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24.《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记载“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这些情形出现于()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25.“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26.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 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 对于严重的案件即使证据不足,也可以判定有罪 C.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D. 主要依据法律和法学家解释对罪行进行判决

27.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先后已经有十几个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如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集团等影响也不断扩大。这一状况()A. 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8.“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该材料()A.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 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 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29.《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

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

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30.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这里马克思肯定了()A.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 B. 巴黎公社的选举制度 C.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 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31.2012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阅读材料,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二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上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分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2.梭伦采取的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相同的历史要素。

(2)结合材料说明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及这种不同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说明存在的不足之处。34.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简明扼要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从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5.英国的制度创新

当法国在不断强化专制体制的时候,英国却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革命,结果把专制制度推翻了!英国的革命是一个信号,表明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继续前进。1688年,英国再次爆发革命,称“光荣革命”,这次“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1)上文中“英国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2)“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是怎样“继续前进”的?(3)英国的“光荣革命”如何“光荣”?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这一副对联讲的是中国疆土的沦丧,因而抨击的是最高统治者的腐朽。所以答案选B。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有夸张成分,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从材料中“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可知D项符合题意。3.【答案】B

【解析】从“迅速处理……”“简化了……”“行事快捷”等材料信息可知,军机处提高了清朝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A、C、D三项表述错误。4.【答案】C

【解析】从材料很容易看出这是考查“一国两制”的基本知识,香港问题依据基本法进行管理,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故选C。5.【答案】D

【解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D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所以答案选D。6.【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者皆为日人捆载以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其结果是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选D。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皇帝、宰相(首相)、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并只对皇帝负责。8.【答案】B

【解析】“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反映了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帝制的历史功绩,属于民国初期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因此选C。10.【答案】A 【解析】从19世纪中期后延100年,正好是二战后初期,当时形成了以美苏两国为主导的两极世界格局,影响世界长达半个世纪,故选A。11.【答案】C

【解析】“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就是最终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所以C正确。ABD表述错误。12.【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0年”可知,这一文章发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之后,这说明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还有分歧,故选D。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关键信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两极格局已经瓦解,C符合题意; A与题干无关;BD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这是由主张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C。16.【答案】C

【解析】题干中“素帆百万”“碧水”“雄狮”“长江”是解题的关键,指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史实,故选C。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7.【答案】A

【解析】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拿破仑法典》出现了。这体现了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立法产生的影响。故选A项。18.【答案】C

【解析】具体的法律不是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最高法院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而不是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总统的产生、众议员的产生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19.【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判罚,反映了罗马法能够甄别不同的案件进行判罚,考虑周全。故选A。B项关注弱势群体无法体现;C项说的繁琐也与材料不符;D项无法体现。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巩固统治,但是后来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削弱周天子的权威,所以本题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这一时期对洋人的歧视,依据陈旭麓的话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太平天国时期并未发生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情况,且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还有浓厚的基督教的色彩,排除A;B、D项与材料无关。22.【答案】A

【解析】革命的性质取决于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对俄国而言其任务主要是反封建,《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故A项正确; B项是二月革命,排除;C、D两项与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无关,故排除。23.【答案】C

【解析】五色旗的寓意是五族共和,象征着五个较大的民族的团结和共和,其他几个选项均不能揭示出五色旗的寓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2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苏联顾问”,(苏俄成立于1922年),A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B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由“武汉群众集合庆祝”“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知,此时日本会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故D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说明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C正确。25.【答案】B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获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不是廉价劳动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而不是东北三省,故B项正确。26.【答案】B

【解析】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疑罪从无”,对于严重的案件如果证据不足,当然不可以判定有罪,所以B项明显违背罗马法的原则,其他三项均符合。27.【答案】B

【解析】地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全球化并无冲突,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B项正确;经济合作组织并未能够使两级格局瓦解,夸大了其作用,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并不能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故D项错误。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出自1689年《权利法案》,是对君权的限制,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A应是光荣革命,B错在“平衡”的说法,D应是在18世纪形成。29.【答案】A

【解析】由“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首祸诸臣”,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而镇压的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由“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可知,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需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从而在证明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同时,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所以①②正确,选A。而③④两项在《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可以排除。3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马克思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家,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是其理论的“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其“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符合无产阶级理论,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31.【答案】(1)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2)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3)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1)根据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的目的是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2)根据材料“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3)根据材料“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32.【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概括为平民受到奴役;“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概括为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至于其弊端带来的危机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第(2)问在注意限制角度“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基础上结合所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梭伦的阶级立场和“中庸”特点分析,它对后世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结合课本回答即可。

33.【答案】(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

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解析】第(1)问,由三则材料中的“北朝鲜”、“南朝鲜”、“朝鲜半岛”的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朝鲜战争。三则材料中对朝鲜战争的爆发叙述不一,但是对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叙述是一致的。

第(2)问,“不同”一问有三则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一认为这是苏联策划的,而材料二、三则认为这是在美国支持下反动的内战。“特点“一问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美苏冷战对峙或两极格局对立角度来解答。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抓住“从史料收集角度看”的信息。三则材料分别是从美国、苏联和中国的角度论证朝鲜战争的,但是没有作为朝鲜战争的当事国南北朝鲜的观点,因此论证并不完整,缺少说服力。

34.【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一个国家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就会衰落,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国力,才会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解析】(1)本题设问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名称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为典型,回答其影响时要注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步步加深,层次分明,分别作答: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设问这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增强综合国力,才会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35.【答案】(1)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2)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

(3)其用政变方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了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因为用不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目的,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解析】(1)17世纪的英国革命很容易就能答出来。(2)注意是制度方面的变化,其他的不要答。(3)明确其含义就可以了。

第五篇: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大理州第四中学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 《北大西洋公约》 B. 《华沙条约》

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2.《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皇帝制 D. 分封制

3.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

A. 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 都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C. 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 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4.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5.下图是英国侵略香港地区示意图,下列与该地图形成有关的条约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④《改订条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

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者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A. 领事裁判权 B.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

7.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A. 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 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 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8.《申报》报道说:“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此报道的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平型关战役

9.《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A. 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 君主立宪制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C. 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和完善 D.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10.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A. “四百人会议” B. “陶片放逐法” C. 十将军委员会

D. 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11.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 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 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 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2.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A.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 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 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13.下图是1901年英国《PUNCH》刊物上登载的一幅《甜蜜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的是()

A.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贷款 B.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 李鸿章因中国被瓜分完而感“忧伤” D. 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甜蜜”

14.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 二万五千里长征

B. 开展游击战争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发动三大战役

15.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与英国“相互妥协,渐进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特点相比,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A. 政局动荡,曲折复杂 B. 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C. 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D. 社会改革,王朝战争

16.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 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 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17.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主要有()

①南京大屠杀②潘家峪惨案③“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④旅顺大屠杀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8.2010年5月11日,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B. 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 C.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 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20.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 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 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 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 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21.“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军国主义色彩 B. 专制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22.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 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 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 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3.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主要原因是采取了()A. 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共和制

24.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陈独秀意在()A. 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 B. 明确五四运动的目标 C. 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 D. 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5.《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A. 保护私有财产 B. 维护平民利益 C. 袒护贵族特权 D. 体现政治民主

26.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A. 《四月提纲》 B. 《和平法令》 C. 《土地法令》

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7.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人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该组织内,各种劳动形式相互协作,这样生产力将极大发展,人们将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种设想属于()A. 自由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28.《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当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29.下列选项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A. 男女公民政治权利一律平等 B.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 五百人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 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30.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

31.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英、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一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材料二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材料四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中英、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他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材料二: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何时何组织通过的决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的代表兴奋起舞而西方一些代表却愁眉苦脸?为什么美国代表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33.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创造出适合自己需求的政治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遗书》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据材料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它静谧而沉寂的遗址深处,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

材料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3)材料三体现了近代法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

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行使政治权力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华盛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 1984年,一名叫约翰逊的示威者焚烧了一面国旗,还围着火堆唱:“美国,红白蓝的旗帜,我们唾弃你。”该案发生时,已有联邦国会1968年通过的《反亵渎国旗法》,50个州中的48个州有类似法律。1989年6月21日,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判定约翰逊的行为为“象征性言论”,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这个判决裁定《反亵渎国旗法》违宪。这个结果一宣布,乔治·布什总统立即针锋相对地表态,“烧国旗是错的,大错特错”。美国国会也立即通过了1989年《国旗保护法》,经乔治·布什总统签署后成为法律。随即,有人在国会大厦前烧毁国旗,以示挑战。最高法院再次以五比四判定,1989年《国旗保护法》也违宪。国会希望通过修宪来改变最高法院的判决,但至今仍未成功。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2)总统、法院在国会的立法权方面相互制衡的表现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 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试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这种移植来的制度与中国传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导致其在中国无法成长?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联邦德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故选B项。2.【答案】B

【解析】材料“‘楚人’的称呼”体现了分封制;材料“《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体现了郡县制;由此可知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郡县制。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秦统一六国后,《秦律》”、“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本题实际上考查法律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其余BCD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4.【答案】B

【解析】A仅符合前一个条件“千年不变”,但不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C仅符合后一个条件“十年一变”,而D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只有甲午中日战争战前中国是封建制度千年,战后十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B。5.【答案】B

【解析】《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给英国。故选B。6.【答案】D

【解析】材料大意为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时征收较高的关税,而美国产品进入中国时关税较低或不交关税。因此D符合题意。7.【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显然指的是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关的军事路线图。所以,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只能是“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ACD与井冈山这一关键词不符。8.【答案】B

【解析】从材料“本月八日晨一时”“宛平县搜查”“日军……开炮”等,可以得出此事件为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东北沈阳;八一三事变为1937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平型关大捷为国共两党在二战中的合作所取得的大捷。所以答案选B。

9.【答案】C

【解析】抓住题中人物信息,威廉二世和俾斯麦,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皇帝任性辞去首相,说明德国当时的君主立宪制很不完善,皇权太大。A、B不是题干所反映的主旨,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是封建专制,D错误。故选C。10.【答案】D

【解析】伯利克里时期,为确保所有公民都积极参与政治,推行津贴制度,即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故D项正确;A项第四等级被排除在外,B、C项都只是涉及部分公民,故A、B、C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左图是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右图是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只适合美国,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相同,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威只适合德国,但是两个图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C。12.【答案】D

【解析】“王”也具有“天下共主”的权力,只不过与“皇帝”相比,“王”的权力不够集中,但这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而是一种表象,由“王”到“皇帝”的转变,反映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A、B、C三项为表面上的不同,D为本质不同。故答案选D。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01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是为了贷款”,属于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民主革命,材料中叙述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以知道“伟大传奇”是指二万五千里长征,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国在1789年发生革命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最后终于确立了共和制,期间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过程曲折又复杂。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均不符,所以应选A。16.【答案】B

【解析】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所以①错误;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而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所以B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④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战争时期,所以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①②③均符合事实,此类试题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18.【答案】D

【解析】在英国,若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可以辞职并解散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故D项结论不符合史实。A、B、C三项结论均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1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等内容判断,A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是错误的;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意无关,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故选D项。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合各自的历史背景,德国是在封建割据状态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国在确立共和制之前,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专制王朝多次复辟,为巩固他们的革命成果,宪法也各具特点,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21.【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的绝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所以体现了专制主义色彩,故选B项。22.【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革命”的含义是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目要求;当时,国民党没有自己的军队,B项错误;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必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错误;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2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符合题意故选B。24.【答案】C

【解析】由“无论是学界、政客……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可知,C项符合题意。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拒绝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A、B都不符合题意,D项时间不符合。

25.【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这是古罗马法的核心;B C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D项材料中没体现。所以答案选A。26.【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及提出的任务和主张来看应该是《四月提纲》,故A正确。27.【答案】C

【解析】从“为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可以推断出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从“主张由资本家和王公大臣出资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等可知是空想社会主义,所以本题答案选C。28.【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蒙古人对汉人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应该是反对满人民族压迫的民权主义,因此选B。

29.【答案】A 【解析】雅典公民权掌握在男性公民手中,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这是雅典民主最大的局限性,故选A。B、C、D三项都是雅典民主鼎盛时期的主要的国家机构。30.【答案】C

【解析】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变迁之风”与美苏和两极格局无关,所以B、D两项也是错误项;不结盟运动举起于1961年,与材料内容相符,所以答案选C。

31.【答案】(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两大阵营逐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

(2)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国家利益

【解析】(1)注意材料一中的“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此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此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在为侵略开脱责任,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和观点。从材料二中的“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就很容易看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对立。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而制定的政策主要是突出“一边倒”即可,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腐败(或防止出现专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保障民众利益。(2)“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主要突出内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因(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支持)即可。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的意义主要突出“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等之类的均可。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中美、中日的建交。国家之间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只能是国家的利益。

32.【答案】(1)1971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非洲国家与中国同居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有助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对西方国家来说,一是他们长期追随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了,二是改变了在联合国内部的力量对比,对他们推行殖民主义或霸权主义政策不利。美国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提案通过打破了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解析】第1 问从材料中提取,第2 问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美国操纵联合国,企图称霸世界,便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答案】(1)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或是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血缘与政治相结合)(2)不同:中国君主专制;雅典民主制度

条件:三面环水;多港湾;商品经济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人文主义盛行。(3分,答出三点即可)

(3)特征:分权制衡;选举制;任期制;共和制;代议制(间接民主)。(4分,答出四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可知“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 分别指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的特点;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是民主政体,具有选举制、任期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的特点。古代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三面环海,山多地少;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商品经济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人文主义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条件,宽松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

(3)由材料中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可得出分权制衡;选举制;任期制;共和制;代议制(间接民主)等特征。

34.【答案】(1)原则:分权制衡;目的或作用:通过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

(2)①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是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即建议国会立什么样的法。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解析】第(1)问,考查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其目的或作用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第(2)问表现,考查1787年宪法的特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国会可以以弹劾等诸多形式限制总统,总统可以以“搁置否决权”等形式限制国会的权力,而联邦最高法院则可以通过违宪审查的形式限制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此外,总统对司法权也有制约,表现在联

邦最高法院的人事任命在一定程度上受总统控制。35.【答案】(1)看法:①柏拉图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限制,存在着民主权力滥用的倾向;②民主使智慧边缘化。

有效手段:柏拉图认为,应该将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相结合,由具有智慧和美德的哲学家治理国家。(2)群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以失败告终。

差异: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对势力强大。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和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历史及其反思。第(1)题,根据材料

一信息概括柏拉图的观点和民主手段。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建设民主政治的史实并分析其失败原因。

下载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