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基地(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8: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遗基地(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遗基地(本站推荐)》。

第一篇:非遗基地(本站推荐)

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本报讯 3月31日,由学报编辑部、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的“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纬五路校区召开。这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首次举办的集政府管理机构、专家学者、传承人、出版传媒于一堂的学术研讨会。我院学报编辑部执行主编张燕萍主持会议。

河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甘源,著名文学评论家孙广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高天星、刘景亮、尚春升,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卫绍生,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高代英、副所长张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王洪伟,我院中文系主任韩丽霞、副主任魏崇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钧瓷大师任星航以及来自北京和省内其他高校、文化机构的专家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甘源指出,近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出现的变异与原生态、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等矛盾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复杂,钧瓷保护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从理论上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需要。她希望,专家的研究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学术支撑。

任星航分析了钧瓷发展史上出现的柴烧、炭烧、煤烧、气烧等不同烧制方法的优劣。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柴烧奠定了钧瓷温润如玉、造型端庄、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与柴烧相比,煤烧出的钧瓷风格偏刚;工业化的气烧烧制出的钧瓷则偏浮、偏滑。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断烧千年的柴烧技艺已被复原,并基本解决了其环境污染问题。

与会专家认为,钧瓷艺术是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获得的“窑变的梦幻”,是创作者在不知其然而然的状态中展示出的“人的智慧”,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在火的艺术中成就的“土的灵魂”。应当把传统的钧瓷土窑、手拉坯、柴烧、自然窑变作为烧制技艺核心来传承与保护。技艺的传承依靠传承人才能实现,丢掉了传承人就丢掉了技艺,要把对传承人的认识和保护提到首要的位置。在保护中,要尊重传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创新,使传承成为文化产业的创意之源,发挥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大省,许多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而失根、文而失魂、厚而失重、全而失续,钧瓷传承人和文化出版机构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记录、传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两项研究成果

获奖

本报讯日前,首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成果评选结果揭晓,我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选送的两项成果获奖。

2011年9月,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严格按照河南省文化厅的要求,积极统计并上报近年来基地非遗研究成果11项,其中课题6项,论文5篇。经专家评选委员会的严格筛选,研究基地主任闵虹教授的论文《新农村建设中的豫西窑院文化保存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获优秀成果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魏崇周副教授的论文《2001-2010: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研究综述》获二等奖。

第二篇:非遗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堰桥实验小学在2012年成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国泥人博物馆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存才、无锡市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徐瑞才、无锡市民协副主席、被誉为“江南百灵鸟”的吴歌大师唐建琴等数十位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分门别类指导课题研究中的“吴歌剧社”、“阿福工坊”、“吴韵吟诵社”“乡音小学堂”“小脚丫寻寻团”等五个社团开展具体研究活动。

活动期间,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先后多次来校,深入班级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在与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尽情吸取非遗文化的精髓,学校还在校园电视台开辟了一档用无锡方言播报的“老小讲劲头”栏目,并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非遗小学堂”的宣传栏,堰小学子在一系列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无锡人民的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包容大度的精神,激发了爱乡爱国情感。

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作为中国人,传承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象征。此次活动中的每一个节目都充分体现了彩虹小学的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尖山马灯”是戴村镇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奇葩,已被列入浙江民族民间艺术(造型艺术)重点保护,从前在春节期间举行隆重的马灯盛会是戴村云石一带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传承者相继去世,能系统地表演马灯的艺人为数不多,马灯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马灯文化,云石小学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校成为马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民间文化,热爱民间文化,参与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情,丰富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据悉,该校还将把“尖山下马灯”编入校本教材,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小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北京回民学校“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是“共赏非遗艺术,品鉴民族美食”,活动期间将举办“非遗”课程讲座、“非遗”小吃品鉴、“非遗”文化互动体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人人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接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多彩童年”,享受“幸福人生”

北京回民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三年来重点打造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在学校制定的“课外活动计划”大课表中,“非遗”课程以其较为成熟的活动课程模式,有效带动了其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课外活动计划”的普及性、公益性、创新性等原则,挖掘社区、博物馆、文委等周边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3月18日,中国小屯教育集团铁西路小学特邀安阳殷都区被列为安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花炮拳的传承人栗如明、麦秆画的传承人黄艳泳、剪纸的传承人董焕娇、糖画的传承人李峰走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在活动现场,栗如明和他的徒弟们表演了徒手套路及刀、剑、棍、拐子、流星等各种拳械套路,精彩的表演引得了学生们的阵阵喝彩;麦秸工艺画又称麦草画、麦秸画,采用中国盛产的优质麦秸,经过十几道工序经心制作而成,保留了麦秸的自然光泽,一幅幅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散发出自然光泽,环保、典雅的赏心悦目的作品让学生赞叹不已;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是剪纸老人董焕娇的工具,几剪刀下去,一只蝴蝶就翩翩飞来;糖画展示区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李峰师傅用铁勺蘸少许稀糖,便开始在白色大理石板上运腕走笔,如丝的流糖随着手腕时抖时顿、快慢高低构成不同的形状,顷刻间一幅幅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龙”“凤”“马”“鸡”“鱼”“蝴蝶”便跃然石板上,同学们争相索要。

本次活动得到了殷都区文化广播新闻和旅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与“非遗”名家面对面交流,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非遗”文化。据悉,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核心学校,该校积极探索非遗校园传承,已经开展了书法、武术等许多社团活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是该校实验的内容之一。

第三篇:非遗主持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三五集团的王董事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回民小学迎来了尊贵的客人,他们是关工委 三五集团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献上少先队员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

今天各位领导走进回民小学为我们送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盛宴。

各位老师同学们,哈尔滨三五集团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基地、非遗展览基地。军人出身的王董事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到零三五人书写一代楷模的文化报国情怀、他是将军文化、金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拓者他也是国家级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今天在王董事长的协助下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心里,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王永年主任为我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二、王军董事长讲话

三、李校长讲话

四、学生代表发言

五、参观艺术大师的非遗作品。

学校是非以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走进回民校园,我们深感荣幸!感谢领导的关怀,感谢王军爷爷对我 们少年儿童的关心和厚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金源大地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我们阿城发展的源头,是根。它是一个本土民众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当地民众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不管是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学生,还是对于金都精神文化的发展,甚至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借次机会,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感谢领导给我们创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让我们接触更多的民间艺术,感受浓郁的地方气息;认识更多的民间艺人,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将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并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让非遗走进校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增进我们从小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王爷爷的讲解,我们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也我们了解和热爱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联建让我们的课堂内容更丰富,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大声的告诉大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谢谢!

学生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希望在北京民协艺术家的培养和指导下,学校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小小艺术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力量。

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来到大冯小学,民间艺人们为该校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乐翻了观看的老师和学生。

活动仪式上,海陵区教育局副局长姜凌授予大冯小学“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在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纷纷亮出绝活,舞龙舞狮、踩高跷、变脸、抖空竹、打莲湘、玩石锁、民间魔术等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不时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

该校张久明校长表示,学校将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

通过开展传承“非遗”活动,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学校围绕“非遗”特点,大力开展与民族民间文化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最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通过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学院师生互动交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堂内容,拓展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尊敬的各级领导、专家、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启动仪式的隆重举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市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及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如今西方强势文化大举进入我们的生活之际,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我国也于2006年2月8日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而我市也在今年1月19日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加科学的进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利用工作。今天隆重举行启动仪式,更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来,从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文化传承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传承、弘扬文化,这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第一、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精髓,积极与文化部门联系,主动请师傅进门,作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兼职教师。

二、温岭有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大奏鼓》,列入省级名录的《温岭石雕》《王氏大花灯》,还有列入台州级名录的《温岭滩簧》《温岭洒尺》等。我们可以通过传授内容,开展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

三、号召学生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资源共享,有序利用,让中华民族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广大。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表态:只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只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益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一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圆满成功!

第四篇:我校举行“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基地”挂牌

‚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基地‛挂牌暨‚深圳市国家级

‘非遗’项目校园传承研究‛学术沙龙简述

5月30日下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基地”挂牌暨“深圳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校园传承研究”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深圳市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和师生参会,围绕深圳市“非遗”项目的现状、发展以及校园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非遗”进校园

今年3月,深职院经济学院与盐田区非遗保护办合作,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建立了“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基地”,旨在通过师生的文化志愿活动与“非遗”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为广大师生建立更加广阔的学习研究、交流展演、志愿服务等多层面的活动和交流平台,让年轻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活动参与中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随后两个月,在7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观球老人的亲自指导下,深职院学生开始了“沙头角鱼灯舞”学习、排练和表演。“非遗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在深职院正式挂牌,则标志着“非遗”校园传承活动的进一步深化。

深职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学院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符合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也契合深职院建设“志愿者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深职院创办“志愿者之校”,就是要树立以文化人、经世济用、专兼结合的开放式办学理念,把人才的素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把校内专业优势与外校专家相结合。“非遗”传承与保护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并通过志愿活动形式向师生们宣扬“利他行为”。目前学校正着手成立文化振兴研究院,希望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吸收更多文化理念,让师生参与到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活动中去,在文化领域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品牌的高职院校。

“非遗”传承需要“文化自觉”意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秦序教授认为,要保护“非遗”,首先要做到文化价值观的转变,前阶段“非遗”工作的重点是‘申遗’,但在现阶段,传承和保护的质量才是重点,这也是“非遗”的工作核心。保护和传承“非遗”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所有人参与的大事,需要大家转变文化价值观,更好的认识“非遗”的重要性。在工作时,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要能配得上“非遗”文化水平。第二、保护“非遗”,是长远文化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工艺、技术类的保护,更要传承“非遗”的艺术价值,因为艺术更具共性和感染力,最具有多样性,可让人类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三、他强调保护“非遗”,需要文化的自觉性,要培养一种感情,一种对文化的感恩和敬畏,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才能更好的传承“非遗”的精髓。

探索“广州—深圳—东莞—香港”一体传承模式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提出,目前保护“非遗”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所依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鱼灯舞“是基于海洋文化而产生的,目前沙头角的居民基本已经上岸生活,很多方面已经现代化了。第二是新的技术、新的手段的产生,技术的革新使得以前传统的手工艺术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第三是新一代成长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渐退。第四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难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传统文化。对于此,我们在开展“非遗”保护时,要对“非遗”进行分类,要区分“活”的文化与“物质”文化,对于一些手工艺类的“物质”文化可以进驻博物馆,我们更要传承的是“活”的文化。第一、进行公共的教育,让大家了解深圳的本土文化。第二、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强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第三、要激发学生的相关素养,有选择的传承已有的文化剧本,并结合现代的意义进行新的创作,以创新的方式来演绎传统文化。第四、我们在进行“非遗”保护时,可以以此次鱼灯舞为契机,逐渐探索“广州—深圳—东莞—香港”的一体模式。

“非遗”进课堂,深化“活态”传承

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程太认为,一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独有精神面貌的活记忆。“非遗”保护,传承人是关键。传承人就是历史的“活化石”,因此要广泛开展传承活动,不断培养后继人才。他表示,近几年陆续有“非遗”项目进校园,不仅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还举办学术与理论研讨,更可以探索“非遗”进课堂,将相关理论知识编入教材,相关技艺直接进入文体艺术课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活态”传承。

“非遗”传承需要全方位开展

深圳市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霄认为,“非遗”的保护需要依据全社会关注,全方位开展,第一、首先学习“非遗”文化的相关技能,以鱼灯舞为例,可以开展鱼灯编扎培训及比赛,不但传承表演技艺,也要将制作工艺很好的传承下去。第二、开展科学保护的方法研究,利用学校资源,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第三、在青少年聚集的学校开展 “非遗”保护的行动时,政府及相关单位要进行有效的推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帮助,通过活动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深职院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建立“校馆合作” 模式就是文化自觉的行动,需要继续探索和深化。

“非遗”资源尚待深度挖掘

深圳市盐田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邓小伟收集、整理、研究“鱼灯舞”有二十余年,她看了学生的表演后表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他深受感动,但现在的表演只是半成品,“非遗”有非常丰富的、优秀的内涵,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使得更多的传统文化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

(深职院经济学院供稿)

第五篇:非遗宣传口号

非遗宣传口号

非遗宣传口号1

1、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2、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3、保护昨天的遗产就是扞卫明天的文化。

4、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财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财产。

5、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6、保护文化遗产,风华精神家园。

7、保护文化遗产共同心愿,和谐精神家园人人受益。

8、文化遗产,让中国更有魅力。

9、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

10、文化传承文明,遗产不再遗憾。

11、文化遗产是稀世珍宝,一旦毁坏将万世遗憾。

12、中国的文化,世界的遗产。

13、留住文化古迹,给子孙点回忆。

14、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5、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16、保护文化遗产靠大家,保护文化遗产为大家。

17、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

18、保护文化遗产,创造新的辉煌。

19、人人参与保护中华民族遗产,人人继承传统华夏文明文化。

20、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子孙万代。

21、保护古文化,遗产遍天下。

22、保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社会。

23、群策群力保护文化遗产,同心同德构建精神家园。

24、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精神。

25、珍惜文化遗产,构筑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26、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遗产。

27、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28、中华文物传承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共建和谐社会。

29、同护文明薪火,共享和谐生活。

30、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精华。

31、文化遗产是个宝,社会发展离不了。

32、文化成就文明,精神铸就精彩。

33、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

34、金贵银贵文化遗产最贵,千好万好精神家园最好。

35、文化遗产,世界骄傲,宣传保护,构建和谐。

36、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

37、同撑文化遗产保护伞,共筑精神家园防火墙。

38、文化见证中国,遗产惠及子孙。

39、文化遗产,东方神韵,用心呵护,源远流长。

40、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41、文化见证兴衰,非遗彰显魅力。

42、认识保护意义,增强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

43、同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家园。

44、文化流芳百世,保护永记心间。

45、发展国民经济是硬道理,保护文化遗产是软环境。

46、凝聚历史精神,熔铸文化辉煌。

47、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48、保护文化遗产,惠泽万代千秋。

49、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

50、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脉,保护文脉就是保护国脉。

51、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传承华夏文明不遗余力。

52、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5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54、让民众亲近文化遗产,共构建和谐民间文化。

55、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56、薪火相传,文明不灭,爱我遗产,共建和谐。

57、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拉着遗产手,文明同心走。

58、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59、遗产是传家宝,文化是宣传机。

60、文化遗产五千年的珍藏,薪火相传每代人的责任。

61、传承昨日文明,延续明天辉煌。

62、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家园。

63、薪火相继承千年底蕴,放眼未来谱和谐华章。

64、弘扬祖先文化,构建现代和谐。

65、传承文化遗产,飞扬华夏丰采。

66、神奇与伟大相映,智慧与力量天工。

67、承前启后保护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放飞和谐梦想。

68、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让她融入我们的生活。

69、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您的参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您的努力。

70、丝路明珠多非遗,文化传承入万家。

71、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努力造福人类文明。

72、守卫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

73、生命痕迹,历史脚步;文化遗产,共同关注。

74、同心强化遗产保护意识,牵手创建遗产保护机制。

75、麒麟献瑞,保护文化遗产;鲲鹏展翅,构建和谐社会。

76、文化遗产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77、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78、继承文化遗产,和谐当今社会,泽披华夏万世。

79、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80、一手抓文化遗产保护,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81、保护人类的精华部分,为子孙留下教育素材。

82、文化,文物的灵魂,保护文物,守护灵魂。

非遗宣传口号2

1、凝固的历史,活态的非遗。

2、非一般的文化遗产,不一样的魅力

3、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慈溪。

4、心手传承,鲜活匠艺。

5、心与慈溪律动,情与非遗共融。

6、文化滋养心灵,非遗点亮城市。

7、美慈溪,魅力非遗。

8、慈溪美如画,非遗名天下。

9、慈护非遗,溪迎天下。

10、传承多彩非遗,筑梦文化慈溪。

11、青瓷故里,魅力非遗。崔秀珍

12、慈孝名天下,非遗灿古今。

13、“瓷”情“慈”景,“遗”常精彩。

14、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慈溪文明。

15、文化深呼吸,非遗零距离。

16、美慈溪,魅力非遗。

17、保护非遗,留住乡愁。

18、千年慈孝地,魅力非遗城。

19、精于工匠于心,传于世品于行。

20、用心灵感悟慈溪,以行动保护非遗。

21、心与慈溪律动,情与非遗共融。

22、文化滋养心灵,非遗点亮城市。

23、活力慈溪,魅力非遗。

24、保护非遗,让慈溪更有魅力。

25、传承非遗文化,品味人文慈溪。

26、走进美慈溪,品味非遗魅力。

27、凝固的历史,活态的非遗。

28、慈护非遗,溪迎天下。

29、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慈溪。

30、文化遗产人人保护,非遗成果人人共享。

31、泉城美丽如画,非遗博览天下。

32、非遗传雅韵,省会聚知音。

33、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

34、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

35、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

36、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精华。

37、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38、保护发展推广非遗文化人人有责。

39、传承非遗,坚守文化!

40、丝瞒珠多非遗,文化传承入万家。

下载非遗基地(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遗基地(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遗调查问卷

    非遗调查问卷 1、保护实验区是否建立了领导机构?是 2、保护实验区建立了那几个保护协会? 理县蒲溪乡休溪村古羌羊皮鼓协会、理县阿尔戈古羌文化协会、理县蒲溪乡蒲溪村释比协......

    非遗进校园讲话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锡伯族民间故事”进校园讲话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今天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体育非遗题库

    体育非遗题库(一) 1.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 2.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什么? 答: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6年) 3.今天活动现场的“抵杠......

    非遗活动方案

    2011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非遗保护中心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安排,结合我馆工作实际,制定第六个文化遗......

    非遗展演主持词

    “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主持词开场:在《鼓舞声声》中主持人出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乙: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

    非遗展演评分标准

    清水县十八乡镇非遗展演评分标准 为保证我县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圆满成功,维护大赛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大赛组委会特制定本评分标准。 一、评分标准: 1.本次大赛......

    “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2006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

    非遗、文化遗产宣传标语

    非遗、文化遗产宣传标语: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印证过去,见证未来。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2、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文化遗产是见证一个民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