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

时间:2019-05-15 08: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

第一篇: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

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

作者: 慧聪网 发布时间:2010-02-09 08:25:03 来源:RFID中国网 关键词: 智能交通 RFID 无线射频识别 研讨会 文档:

技术文档 | 技术原理 | 软件 | 产品资料 | 方案案例 | 智能卡

分享到 :

2009年11月3日,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研讨会按照领域分为四个分论坛,分别是:RFID技术&制造信息化技术融合发展论坛、RFID技术&物流供应链技术与发展论坛、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和RFID技术、测试与标准论坛。各行业、领域专家、学者、商界精英针对不同领域出现的不同热点和问题组织产、学、研、企共同探讨解决 RFID的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继续推动RFID技术应用,分论坛可说是本次会议的升华篇章。记者发现,在此次分论坛中,参加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的人数相对较多。据了解,当初报名的时候,有80%的人选择了参加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而且这一论坛一直持续到11月5日的早上,可以想见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和被关注程度。

论坛伊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宝国博士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陈智立分别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的致辞。

史其信指出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关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RFID从工具型应用向资源型应用的转变,本次论坛就是要从战略上、战术上和技术上讨论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

陈宝国阐述了《蓝皮书》的有关精神,指出智能交通领域RFID应用发展要突破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研究、RFID在交通运输推广的一系列应用关键技术,培养同时具有交通运输专业和RFID专业背景的人才,努力取得核心技术的知识自主权。本次论坛必定会促进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推动 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模式创新,推进智能交通的结构调整。

陈智立指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交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促进交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RFID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科技部也做出了一些战略部署和安排。陈智立希望本次论坛能迸发出 RFID与智能交通的新的思路、理念和创新的想法,从而使RFID与智能交通更紧密地融合,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带动RFID的发展。

演讲节选

致辞结束之后,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的副主任冀京秋女士做了开篇的演讲报告,题为“RFID产业化发展及战略联盟”。

冀京秋主要给与会者介绍了国家(上海)RFID产业基地的发展情况、上海RFID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情况。

2006年的8月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一个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当时基地建设有一个总体目标:汇聚RFID研发和产业化的力量,实现RFID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成为国家主导的RFID技术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基地推动的重点是芯片、标签、读写器和中间件等产品,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基地打造了几个为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做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RFID更快的发展。而对于整个上海RFID产业来说,其RFID市场已经形成产业链环境。冀京秋尤其提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门票项目,这是继二代身份证之后中国的又一个较大规模的对于RFID产品的应用,其规模达几千万张,销售的预计人数在8000万人次左右。世博会的门票让上海的RFID制造封装企业拿到了一份大的订单,对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整体的应用来说,上海在探讨RFID的应用模式实现从闭环到开环的转变,也就是RFID应用从工具型到资源型的转变,冀京秋希望在车辆的平台上能先走出这一步。最后,她谈到中国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个创新联盟是一个合作形式的联盟,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融合RFID的应用和技术,以RFID的应用技术创新为基础,全面推动中国RFID的发展)来发挥优势,积极合作,共同发展。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做了题为“‘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平台”的演讲报告。史其信教授的演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成为服务ITS重要的信息技术;二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是实现“车联网”的重要技术条件。

ITS(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 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RFID技术近年来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谈到“车联网”的时候,史其信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车联网”和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最后,史其信教授说到,国家一直将RFID技术应用作为产业化推进,虽然资助了一些项目,也取得了相关的应用效果,但一直没有找到我国实现RFID产业化的方向。公安部组织实施的《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世博会区域性应用研究》项目,对“涉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也为智能交通系统关于涉车管理提供车辆信息与应用的数据平台,可在公安、交通、城建等领域实现40多项社会服务功能。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可望成为我国RFID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的良好契机。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室李海峰博士做了题为“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需求分析”的演讲报告。他的演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应用研究的背景、发展现状、应用需求分析、问题与建议。

目前,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是2008年世界GDP前3强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运输管理与服务受到更多的关注、运输工具(汽车)增长迅速等等,使交通运输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必然。在2006年发布的《白皮书》里提到的RFID的优先应用领域里就有交通领域。而《蓝皮书》里也把交通运输领域里的涉车管理服务列在其中,可见其重要性。冀京秋之前提到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联盟以工作小组作为实际项目运作的主体,其中涉车应用工作小组第一个成立并已经先期开展研发工作。

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征求对《关于推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IC卡和RFID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IC卡和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与信息采集领域的关键技术,也是国家大力引导和推进的信息化新技术,其应用有助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输和物流企业实现对人、货、车、船等的有效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具有广泛的行业应用前景。谈到交通运输领域RFID的应用案例,目前是以ETC、公交一卡通、铁路车号自动识别、集装箱的管理等较为突出。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在未来重点解决的问题为高速公路路径识别、高速公路全国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集装箱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和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最后,李海峰博士对交通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个总结:交通运输行业必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电子车牌”)技术的提出将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RFID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环境已经基本成熟,应用需求非常迫切。交通运输行业急需应用RFID技术来提高全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相关产品核心技术、应用体系框架、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推动开展涉车工程应用,争取未来中国率先在全世界实现“汽车电子车牌”;积极推动RFID技术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之间关系的研究。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基仁做了题为“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前景分析”的演讲报告。报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响应市场的呼唤,RFID技术早已进入了智能交通领域;二是ITS对RFID的邀请,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RFID技术;三是RFID技术对智能交通的亲密拥抱,RFID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是加入“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RFID技术是连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的桥梁;五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徐总谈到,《蓝皮书》总结了我国政府关于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发布以来RFID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建议。其中对 RFID应用领域作出了规划,将我国RFID应用领域划分为“涉人”“涉物”“涉车”三大领域。“涉车应用”作为了一个专门的领域,并进行了具体应用细节的规划。而“涉车应用”领域的各环节与智能交通系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同时,国家公安部在给科技部对“蓝皮书的征求意见稿”的回函中明确提出:在基本完成二代身份证的发行工作后,公安部今后在RFID技术应用上的重点将转向对车辆身份的识别和管理方面。科技部和公安部在2008年设立了一个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科技支撑重点专项——“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的区域性应用示范项目”。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的科学原理就是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作介质,为被标识汽车建立起以身份特征信息为核心的、终身的、可靠的、唯一对应的“电子镜像”。依托RFID等系列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一“电子镜像”真实、可靠、完整地映射到应用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上。通过对运行于这一信息平台上的“电子镜像”的监管服务,支持或实现对活动在实景现场的被标识汽车的物理实体的监管、服务。

徐总在谈到“人与物和谐共舞”的新体系的时候,笔者感到耳目一新。徐总讲这是一个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体系,是人类为迎接“知识文明”的到来而正在构建的创造财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将邀请“物”也平等而能动地参与到人类创造文明的活动中来,通过“人”与“物”在这个体系中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共存共荣,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财富。“物联网”就是这个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这一新体系的一个代表。最后,徐总提出可以乘人类“物联网”创新活动的东风,在多维度背景下构建起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将我们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创新活动放置到类似“物联网”这样的多维度背景下来进行,在研究“ITS”与“RFID”、与“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互动关系中寻求构造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技术路径。

2009年11月5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浦东张江基地主办了“2009第四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的“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分论坛活动,这是11月4日分论坛的一个延续,胡传平所长、高鹏副所长、刘晓京所长助理、黄银龙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分论坛活动,来自RFID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代表在论坛期间观摩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研发成果的演示,演示由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徐基仁讲解,与会者围绕RFID技术和智能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写在最后:在RFID技术&智能交通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上发表演讲的嘉宾有12位,RFID射频快报的记者在此选了4位给大家做了介绍。虽然这些演讲嘉宾在演讲时都有时限,但是仍然给与会者提供了大容量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包括RFID及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特点、成果、趋势和展望等等。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智能交通领域对于RFID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目标的进程中,十分需要RFID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在RFID射频快报与VDC共同进行的中国RFID产业与应用调研中显示,运输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是目前RFID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对于未来几年内中国的RFID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88.1%的调研对象认为RFID应用中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仓储/运输/物流,因此,RFID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很可能成为继二代证之后最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看到市场,也看到挑战。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里的应用极富挑战性,因为它跟别的领域不同的一点是,交通是移动的,是动态的,比静态的监管和应用更加难以把握。而且现在有些RFID系统也只是在区域性、小范围之内使用,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应用细节也在不断的探讨之中。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感知交通和感知中国都能一并顺利的实现,从而使交通互联互通,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篇:智能交通总结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施工总结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第二部分:高清视频监视系统施工流程

一、踩点

二、施工前准备

三、材料准备

四、施工

1.材料申领 2.土建施工

3.杆件、箱体和设备施工 4.线缆施工 5.问题整改 6.验收 7.维护

五、系统总结

第三部分:高清治安卡口子系统施工流程

一、踩点

二、施工前准备

三、材料准备

四、施工

1.材料申领 2.主要设备介绍 2.1高清像机

2.2偏振镜切换控制装置 2.3闪光灯 2.4频闪灯 2.5车检器 3.土建施工 4.线圈切割

4.1线圈设计方案 4.2馈线布线设计 4.3线圈匝数

4.4环形(传感)线圈施工规范 4.4.1路面开槽 4.4.2开槽顺序 4.4.3槽的几何尺寸 4.4.4槽内清理 4.4.5槽内下线 4.4.6填槽及浇注 4.4.7环形线圈的测试

4.4.8线圈和馈线的连接和接头处理 5.立杆安装设备 5.1摄像机接线

5.2像机与频闪灯的接线及多灯频闪级联接线图示 5.3摄像机与闪光灯之间的接线 6.线缆布放和设备测试 7.设备调试 8.问题整改 9.验收 10.维护

五、系统总结

第四部分:闯红灯自动记录子系统施工流程

一、踩点

二、施工前准备

三、材料准备

四、施工

1.材料申领 2.主要设备介绍 3.拆旧杆杆件设备 4.土建施工 5.立杆安装设备 6.设备调试 7.问题整改 8.验收 9.维护

五、系统总结 第五部分:后期工作

一、工程量的统计

二、材料统计

第三篇:思想汇报:雷锋离我们多远

敬爱的党组织:

如果有人问你:“你知道雷锋吗?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第一反应是惊愕,因为我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雷锋,这个时常被念叨的名字,这个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人物,这个我们常常喊着要学习的对象,我们似乎很少真正地去了解他。雷锋,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三月学雷锋月,雷锋这个名词无孔不入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这个名词当做一个美丽的空盒子,是一场漂亮的政治秀或许我们早就忘了雷锋是个人,人们口中的雷锋似乎真的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

忙于生活的我之前也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雷锋”这个词虽然每年都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小学的时候有老师带着我们做好事;初中每年的三月五号,所有学生会一起听关于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报告。而和其他学生一样,我们都在下面看各科的学习资料;高中更是如此;到大学也没认真去思考过。雷锋,对我来说,好像成了一只定期迁徙的候鸟。但我却从不知道这是怎样一只候鸟?

直到我们上党课,老师给我们放了关于雷锋的视频。我才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原来雷锋是一个这么温暖人心的人。他不再是报告会上枯燥的文字,不是铺天盖地宣传册里的神。他就像是一个邻家哥哥一样,憨实友爱,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他知道,他都愿意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帮助你。

他的手像阳光一样照进你潮湿灰暗的世界里,把你拉出来。后来我在想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大家却都对他熟视无睹,这么温暖的事实大家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后来,为了了解真正的雷锋,我查了一些资料。崔永元说的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我很喜欢他,真实的雷锋形象一点都不招人讨厌。我觉得他其实挺时尚的。那个年代的人照个相很难,非常难,但是他留的相片特别多。他最感染我的是他特别热爱生活,比如说他走到哪儿都会有一群好朋友。哪怕他只在那个地方工作了很短的时间都会有一群特别好的朋友,这些人现在还想着他。这个就不容易了。”

我想,或许现在信仰缺失的今天,我们的耳朵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词在我们的耳朵里进进出出,而没有了感觉,可是,我亲爱的同志们,请你给自己一点点时间看看雷锋这个人,看看他的摸样,看看他离我们有多远!望他那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民主离我们有多远

民主离我们有多远,还是我们离民主有多远?

我们离民主有多远?

论坛上经常有网友问:民主离我们有多远?意思是一个好东西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如果反过来问一下,我们离民主有多远,可能更有启发。

这两句话有区别吗?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区别其实是很大的,甚至两者意思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打个比方:当你开车坏在半道上开不动了,呼叫朋友开车来救援的时候往往就会想,朋友啊,你的车开到哪儿了,离我这里还有多远呢?可是如果你是去开车救援困在半道上的朋友的时候,往往会这样想,我离朋友还有多远呢,还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

所以,所谓“民主离我们还有多远”,显然是等待民主的想法,而“我们离民主还有多远”,显然就是争取民主的心声了。

等待与争取,意思怎么会一样呢?

为什么会有等待民主的想法呢?等待民主的人没想过去争取吗?

应该说大多数人还是想过去争取的,只是几番风雨而总是见不到彩虹,于是心灰意冷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变成了虽不死心又无可奈何,只好等待,期盼民主早一天来到身边。

这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多数人不能不把吃饭放到第一位,因而无暇去琢磨民主的真实路径在哪里。所以问题就应该出在少数衣食和居住已经不愁的民主精英身上了,只是由于这些民主精英实际上也

并不知道民主的A B C,除了幻想自己登高一呼而群山响应,就是幻想破灭过后抱怨大众冷漠不参与了。

首先,也就是 A,民主精英不知道民主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当然也就不知道市民社会是企业主群体与业主群体的对立统一,甚至连业主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因而虽然嘴上夸夸其谈学习西方的民主宪政,却不知道西方的民主宪政是从基层社会的行业自治和业主自治发展而来的。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精英连基层社区业主委员会这样没有党政背景和操控的小小的民间权力机构都民主不了,甚至连业主公约这样社区的宪法都难以独立起草出来,却总是幻想一蹴而就实现国家宪政和民主,其结果是这么多年了,民主精英在全国无数个居住小区,连仅仅是由几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组成的物业公司都摆不平,被物业公司玩弄得团团转,蒙头转向,心灰意懒,垂头丧气。

其次,也就是B,民主精英不知道民主宪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分工,一听说民主宪政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就都蒙了,说民主与社会分工有什么关系呢,简直是瞎扯嘛,应该“普遍参与”呀,凡事大家都来参与呀。于是为数不多自以为实践基层民主的精英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业主的对手物业公司集团根据“普遍参与论”设计的社区业主自治公约,其中只有业主选举业主委员会和凡事都要举行全体业主投票表决的条款,根本没有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分权制衡概念,特别是不允许成立业主代表大会来监督业主委员会,胡说什么“业主的权利不能代表,要监督就得大家都来”,用事事表决来折腾广大业主,使得业主的民主自治热情在一次次全体投票中被消磨殆尽,只好对来

自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双重侵害逆来顺受。民主精英的如此作为不是典型的为虎作伥吗?即使更少数的精英分子意识到成立业主代表大会有集思广益的好处,也仍然要坚持让业主委员会成员成为业主代表大会代表,而且还不同意业主代表大会有罢免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权力,胡说业主代表大会决策就是剥夺了普通业主的决策权,甚至主张业主代表大会的决议要由业主委员会主任签字才能生效,试图以业主委员会领导业主代表大会,就象妄图用国务院领导全国人大一样,其结果也就只能是纷纷被业主群体鄙弃了。

其三,也就是C,民主精英不知道民主的行动起点是“从大众学会开会开始”的,似乎民主就是自己站到广场凳子上,慷慨激昂、夸夸其谈、振臂一呼之后大家举手欢呼自己成为元首,然后自己大手一挥大家就步调一致往前走,所以他们根本想不到要制定通过平等发言来保障充分讨论然后表决的会议规则,因而他们鼓吹民主就是选票说话,特别害怕民众平等讨论辨析清楚议题真实含义以后再理性投票,以便掩饰自己南郭先生的面目,还说是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却从来不提,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西方社会著名的《罗伯特会议规则》。因而哪怕仅仅是五个八个的民主精英凑到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保持不了多大一会儿就会由于都想当鸡头不想当凤尾而吵得一塌糊涂进而分崩离析做鸟兽散了,却总是夸夸其谈什么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借口畅所欲言而尽量占用发言时间,好让别人的意见难以表达,甚至幻想有朝一日十几亿人民被自己的夸夸其谈给启蒙了而选举自己成为中国的领袖,结果当然也只能是象阿Q和文革里的红卫兵一样徒增笑柄

而已。

所以说,正是由于作为社会少数一群的民主精英尚且看不到民主的真实路径而年复一年地原地打转还浑然不觉,才有了大众对民主只能期待而难以争取的情形,所以,正如北京上地西里业主委员会主任赵恒律师指出的:最需要民主启蒙的恰恰是中国的民主精英分子,而他们恰恰可能也是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社会群体,因而很有可能成为当今民主潮流和政治改革的首要障碍!

第五篇:文明离我们有多远

文明就在身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初一七班的,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就在身边》。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荀子曾说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是我们生长的土壤,礼仪是我们成长的雨露阳光。

目前,我们学校建筑设施在不断完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老师们都在勤奋敬业,全心从教。同学们则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身为学校的一分子,谁又能不为此而自豪呢?

但是,我觉得:我们崭新的五中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因为我们的言行、我们的举止就是学校的品味象征。你一美丽的言语,我一优雅的行为,就能塑造我们五中高大、美丽的形象。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故事,我就感动了,列宁他是苏联当时的最高统帅,对一个女工却如此的尊敬。一个简单却亲切的“请”字,道尽了伟大的列宁的文明风范,也道尽了我们身为人的文明的境界。

那么我们五中的同学离文明有多远呢?我看到了走进教室互致的问候,也看到向尊敬的老师表达的感激,更看到了晨扫劳动的忙碌,我就知道,文明它就在我的身边。当同学们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的时候,当同学们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而发奋学习之时。我就知道文明它随时都在伴随着我。

但是,我们又不无遗憾地看到,干净的楼道经常会出现让人避之不及的小地雷——痰迹时而出现在干净的地板上。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刚打扫完的卫生区里仍然有人扔下了废纸。这些现象与现代化的大楼多么不相称啊!

我们还遗憾地看到,校园里有些同学高声喧哗,甚至粗话连篇,旁若无人。。。。

也许在坐各位也都看到了这些遗憾的现象,还有许多,不胜枚举。所有的这些与我校文明不相称的现象,都让我觉得我们的学校那上美丽的墙壁上,好像贴上了许许多多的黑斑瑕疵。

可见,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了文明,我们就有了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事实也说明,一所好的学校,他也必然具备良好的文明校风,学生的文明习惯也决不会差,也才能构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

同学们,文明习惯有赖于自身的积累,只要你愿意给他人真诚的关心和微笑,只要你愿意弯腰拣取地上一团纸屑,关爱社会,关爱别人,行为上不断检点自己,文明就会处处时时陪伴着你。

我们也是十分幸运:因为我们是五中新校的第一批学生,我们要想到祖国的期待、学校的希望,要想到为我们吃尽辛苦的家长,他们需要我们成人、他们需要我们成才。所以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礼貌的学生。

如果以后有人问我:你们学校文明到底有多远,我可以去这样回答:如果非要有一个距离,那么它是零距离!

在此,我代表初一七班全体学生,向我校所有学生发出倡议:

管住我们的口,不讲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

守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看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文明礼仪的种子常驻我们心间;

让文明礼仪的春风吹遍学校的每个角落;

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文明的气息,愿我们的学校蓬勃发展!!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暴力,离我们有多远

    家庭暴力,被低估的犯罪 我的第一次“反家暴”心理讲座,设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简单的40分钟反家暴知识讲座之后,竟然被围住了,好像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现场,有一个60多岁的老......

    智能交通业务商业模式

    智能交通事业部的业务模式和工作计划汇报 一、ITS概念与内容 1、 概要 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带来了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道路运输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运而生的便是只能交通技术,什么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

    “中国梦”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梦”离我们还有多远葛鹏飞04011223【摘要】: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上台,“中国梦”这个词一直在被广泛地讨论,何时我们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离我们有多远

    班级:09中本班学号:2009014522姓名:张芸社会主义新农村离我们有多远——以我家乡为例谈谈偏远山区的新农村建设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

    智能交通行业应用前景

    上海, 2009年7月21日 -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公路收费系统的研发。此后,1999年,由科技部、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组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

    第四届智能交通会议总结

    2017第四届智能交通国际会议在成都召开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四届智能交通国际会议于7月27日在成都隆重召开。近几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技术深度融合,开始引领智能交......

    06-20《智能交通》教学设计

    第20课 智能交通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城市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智能硬件”配置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共享自行车使用方式的了解,让学生了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