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信与来往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同时,可以显示对方实时打字状态,以实时掌握对方的响应情况。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等的智能手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软件。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微信支持多种语言,以及Wi-Fi,2G,3G和4G数据网络。“来往”是以圈子为主题,跨越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是一个保留生活中的精彩时刻、方便地与好友建立联系、随时随地与你的社交圈来往为目的的社交产品。来往于2011年11月30日对外开放。
1.优势分析(own Strengths)首先,来往的建群人数上限500人,微信仅有40人;其次,来往可以建多个分组的私密扎堆,你可以选择只给你想分享的圈发送动态,比如同学圈、同事圈、朋友圈、亲友圈;一堆人围着在一个主题下,一起聊一个话题、做一件事情、秀一组图片;也可能是一堆商品扎在一起,做营销活动,当然还可能是更多不可思议创意的结合。扎堆是私密性的,你想让什么人看到就能让什么人看到。还有来往创新阅后即焚功能,可以对话无痕。单独与朋友聊天时,选择+号,点击选择阅后即焚,不留证据的私密对话。这点是微信缺失的。另外来往里重要消息:同样是在单独与朋友聊天时,选择+号,选择重要消息,让朋友可以发送让朋友不会错过的重要内容。最后,来往表情永久免费的,而微信表情部分要收费。
2.劣势分析(own Weaknesses)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定位,而我们的邮微时光公众平台正是定位为邮储智能客服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要用微信公众做聊天机器人,首先词库是最大的问题,其次即使不考虑词库,多关键字优先级的问题上微信也没有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另外,微信并没有为公号提供自动回复规则的分类功能,因此自动回复规则的检索较为困难。未来微信开放平台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于微信推送者的运营能力,对运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当未来微信的公众平台到达丰满的阶段的时候,大众的媒体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市场开始饱和,推送信息会丰富甚至是跟微博一样过载的时候,第一个瓶颈就会出现了。公众平台是主动推送信息,可是用户接受信息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个限度的时候用户会取 消掉部分其他的微信推送者,先进入者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起用户,造成用户壁垒。在与其他竞争者的竞争中,用户会对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取消掉运营更为差的微信推送者。总而言之,用户关注的微信推送者的数量有限。微信只能是点对点的传播,不能做到点到点到点的传播,也就是,微信不能特别方便的转发。微信的信息流通的方式只能够通过关注特定的人去关注,而不能够通过第三者去获得特定推送者的信息。
3.机会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在web2.0时代,社会化网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微信来作为关注好友家人的桥梁。现在,微信的中国用户接近5亿人,海外注册超过7000万,且用户使用量仍在增长。移动互联网基于智能手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它将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信息服务平台、第一大新媒体和第一大潜在营销渠道。企业、机构和个人都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4.威胁分析(environmental threats)用户可以随时取消订阅。作为直接推送到手机上的信息,“垃圾信息”和“优质信息”只在受众的一念之间,一旦让他们感觉到时间上(例如在上班等很忙的时间段推送)或在内容上不满意,用户很容易就会流失掉。受众积累难。除了认证账号会显示在订阅用户的微信个人资料页面里,微信并不提供其他任何 形式的公众账号展示推介平台,推送消息也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以微信公号的受众积累,全部来源于公号在其他渠道的号召力。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定位 结合微信的消息群发功能,我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的定位做了以下总结。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FAQ。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总结 综合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并不像微博,它的价值在于辅助既有的主体产业,为公号提供老客户管理维护的平台。
二,微信的优势,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且平台更加稳固。由于是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之间的黏性更高一些,稳固的关系保证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用户关系更加平等。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双向互动,微信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交流起 来更加顺畅。加上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自动回复,有助于接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精选、定位准确。微信在平台建立之初就制定下”精选“的默认规则,每天一到两条优选的精品信息推送,更多内容让用户自己主动发掘。不会因为信息太多,而遗漏重要的信息。另外,微信的信息推送是瞬时同步完成的,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这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加工和丢失。微信支持多种语言,支持Wi-Fi无线局域网、2G,3G和4G移动数据网络,iOS版,Android版、Windows Phone版、Blackberry版、诺基亚S40版、S60V3和S60V5版。登录网页版,文件传输。使用键盘来输入更方便。此外,通过文件传输助手,还能在电脑与之间快速进行文件传输。现在还有更多的软件接入到微信,比如说音乐分享、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支付宝等等。因此微信已成为各年龄段为之喜爱的交友聊天工具,方便、快捷、富有新意,是闲暇时消遣的首选之一。无论在哪只要有手机有网络就能拥有乐趣。
第二篇:“微信”与“来往”的用户体验:
【原创】“微信”与“来往”的用户体验:
马云手下无狂人——
“微信”凯旋归来期必是“来往”马革裹尸时
马化腾说:“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
我想说,这话很扯淡。
小米推出米聊比微信早。但为什么还是干不过微信——小鹰养在鸡窝里,长成了个鸡样,但最后在悬崖上扔下去,生死时刻最后能一飞冲天,不是因为它多努力,而是它本来是老鹰的儿子。
QQ这强悍的老爸每个月超过六亿多的活跃用户,是微信这儿子冲天最有力保障。但阿里这只老鹰为什么就生不出个像样的蛋。
有人说是基因问题,腾讯属社交,阿里重电商,按这样的逻辑:微信一定不能把微店做好?那为什么阿里还会如此惧怕微信?跨界,混搭,穿越在互联网上没什么不可能,那为什么阿里的来往干不过腾讯微信呢,今天跟大家谈下“微信”与“来往”的不同,顺便提下阿里“来往”的必杀技:
一、阿里来往是用PC的思维在做APP。
很多APP开发人员是从PC软件开发调过来的吗?为什么都不明白手机用户的心。腾讯的用户为什么在手机上会放弃QQ,而选择微信呢?QQ这东西是在PC上出生的,很多操作,界面,功能都是适应PC而设计的,就算是转化为手机应用,但还是带着PC的影子,手机不如PC操作空间大自由多窗口方便,所以手机用户在操作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简洁”(操作简单界面干净)。
沟通需要简单,简单,再简单。类似的话张小龙说得很明白了。
我断定“来往”的产品经理没有意识到这点,把很多功能都放上去了,跟PC上的QQ界面差不多凌乱,我一上来往就感觉有很多功能需要经过漫长的摸索,抱歉,我真的没耐心,这让我感觉我有很多还没有完成的工作要做。而微信在保有基本的功能后,宁可砍掉一些功能,或者隐藏到不易发现的地方(TMD的群发功能还是翻遍了整个微信才找到的),而保持手机界面的简洁,让微信看起来跟手机拔号和发短信一样简单,不像QQ一样是个庞然大物。
是否让你想起Flappy Bird,这种游戏如果放在PC上,有多少人会去玩? 微信界面:
来往界面:
二、面对残酷竞争是第二步,第一步是用户凭什么要使用 “来往”,你是不是多余的? 去年有一个朋友,说有一项目问我意见,是一家拿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想让她加盟成为代理商,描述前景时说得很可观:免费给商家安装刷卡机,然后跟商家商讨,在网上给消费者一些优惠,这样一来,商家免费用可以带来人流量,消费者上网又可以得到优惠,商家和消费者有什么理由拒绝。其实无非也是像支付宝,利用消费刷卡付款与商家结算之间的时间差,保持有大量的资金留在第三方支付的帐户内进行金融操作。
朋友问我意见,我想了说:必败。
且不说现有支付宝、财付通,光是你的操作模式与团购网类似,不是因为你免费,商家就肯安装刷卡机,不是因为优惠,消费者就要上你的网站订餐消费,在没有形成规模时有品牌影响力时,免费不再是发展支撑点,首先,你要找到一个生存下去的理由。
给我一个使用“来往”的理由?这是马云公司的软件,马云和他的小伙伴会在来往上发言,马云要求员工每人拉100个用户充数,还有别的吗?好像都是马云。
我装了来往至少有半年,除了一开始试用其功能后很少用,因为朋友都在QQ微信上,所以我很少开启来往。
要改变用户的习惯,比从他们兜里掏钱还难,人是很懒的,懒得不愿有一点风吹草动(何况你的产品没人家微信好用)。那微信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绑定QQ不影响之前社交,操作完全为手机用户订制的操作界面,更加稳私甚至有约炮的可能,更人性化就算你发的日记没有任何一个人理会你好友也不会发现你是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
“博微”是阳,“微信”是阴,“来往”这孩子只能算是阴阳不调吧。
三、领导风格不同:诸葛亮式的马云与刘备式的马化腾
马云太能干了,结果把自己干成了诸葛亮。中国就是这样,当领导强势又有本事,越有能力的时候,他手下的人往往会被他压制(这种压制更多是无形或潜意识上的),企业的思想和观念保持一致,所有的战略跟思路就跟着一个人走,这就很难产生创新,变革。
当这个领导名字等于这家企业(类似苹果公司),企业一刻也离不开他,所以我到现在,还是不清楚马云退休与在职时有什么区别?好像阿里就他一个在撑着。当他宣布从岗位退下来,但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马云还是没有放手,包括后来推出的“来往”,靠马云吸引粉丝,马云的朋友站队支持,马云的发言占满整个来往。这是马云的来往。
顺便问一下,你马上能说出阿里新CEO的名字吗?
反观马化腾是相对低调的人,他也会放权让他们下面的人去玩一些东西,在开发微信时把张小龙从内部独立出来,同时又有其他组人员进行竞争,最后张小龙出来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微信是张小龙的东西,马化腾只是他的老板。
但阿里巴巴的人在做“来往”的时候,马云是否能毫不在意的放手让他们去操作呢?从后面“来往”上诸多马云的身影可以预料到,“来往”是倾注马云的心血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马云同学,你纵有孔明的手段,也不用步他后尘吧。到了最高境界,不是“有为”而是“无为”。你懂的。
四、阿里“来往”必杀技
微信出来前,阿里很牛,牛得可以排兵布阵,把阿里系中的进行各种应用拆分:天猫,淘宝,阿里旺旺,支付宝等不同的APP。但现在大敌当前,如果在不集中火力,怕是会被一一攻下。
阿里要弄出一个抗衡微信的东西,首先要让每个手机都必须安装。
把天猫,淘宝,旺旺,支付宝多个APP组合起来,集合形成一个新的APP,我把这样的东西叫“阿里系”,这样用户要用淘宝或天猫就必须在手机上安装一个“阿里系”。把阿里所有APP的用户都统一引流到“阿里系”上,微信也是通过绑定把QQ的用户引流到微信,让QQ用户认可其微信后转介绍更多朋友加入。
但是马云做“来往”的时候却没有把这一点做好,如何把天猫淘宝旺旺支付宝上的客户,引流到你“来往”上。
使用户必须安装你的APP,离不开甩不掉,然后再吸引用户使用其社交功能,即“来往”。很多人都说阿里电商不具有“社交”基因,这要看怎么引导,我的女性朋友在QQ上讨论淘宝买的东西,看看好不好看,值不值得买,最近流行什么颜色,然后把淘宝的图片截图下发给朋友们,让她们给意见。如果你们淘宝天猫加一分享链接跟分享给来往上的朋友是不是就能产生话题,包括衣食住行等都能引起社交话题,来往来有新闻也可分享,不断的通过创新去引导并吸引用户,提高其粘合度。
我常说:不懂策划的HR不是好的营销员,当从不同角度,站在不同的环境看问题,或者会更清楚。
现在阿里战术都是常规的传统的打法,反观腾讯,他所做的一些反击,针针都刺到肉了。再这样下去,包括阿里所引以为傲的电商,都可能被微信所代替。因为当用户习惯了,就会产生依赖,如果你能满足,其他的就是多余的。微信,有一天在头顶加个搜索框,那么移动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可能就不用玩了,有时候就是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马化腾说过一句话:“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加了‘移动’两个字,互联网十几年了,它应该是个延伸。我的感受是远远不只是一个延伸,甚至是一个颠覆”。
各位大佬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三篇:微博与微信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出现,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得到了蓬勃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从原来的电视+电脑两屏进入了平板+手机+电视+电脑的四屏时代。根据最新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74.5%。而微博与微信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在移动互联时代创立、发展起来的,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未来微博与微信的使用人群必将稳步增长。本文就微博与微信给大家做一个简略的知识介绍。
一、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
twitter(推特)。通俗的解释: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简捷,信息传播的速度快。2009年8月新浪网站在我国率先提供微博服务,从此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均开设微博服务。目前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的主流应用,成为网络舆论传播中心,正重塑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截止2012年底,手机微博的用户数为2.024亿,占手机网民数的48.2%。
二、微信
对于微信,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微信注册用户已超过3册,并支持100余个国过QQ号直接登录注册网络调查,微信附身于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收取。截止到2013年1月,亿。微信推荐使用手机号注家的手机号。微信也可以通或者通过邮箱帐号注册。据手机之上,打通了传统电信界线,把交换寂寞和沟通渴望变成人类的基本需求。即时通讯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使用率持续上升;而使用手机即时通讯的用户截止2012年底已达3.52亿,覆盖率达到手机上网用户数的83.9%。
三、微信和微博的差异
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两个字。微博是有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即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一般人们关注的人不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走在路上,正在寻找吃饭的地方,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附近某某馆子有优惠券、可以打折,你是会高兴还是会反感?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关注某个服装品牌,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哥们,你附近的某专卖店3折大甩卖,你会不会觉得很实用?
微信上,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才能互相发布信息,是一种闭环的结构。这构成了对等关系,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是不适于信息的广泛传播的,交流形式是一对一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微信与微博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3G、4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微博、QQ、微信、淘宝、UC浏览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社交,是娱乐,是信息,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惊奇„„,让我们一起开放思想,跟上移动互联时代的步伐吧!
第四篇:微信与微博
微信与微博
微信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准两个字。微博是有微博主发一条微博,然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就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了,但是现在一般人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发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想象一下吧,如果你走在路上,正在寻找吃饭的地方,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附近某某馆子有优惠券、可以打折,你是会高兴还是会反感?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关注某个服装品牌,微信突然弹出消息说,哥们,你附近的某专卖店3折大甩卖,你会不会觉得很实用?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很多人会问,微信用户会超过新浪微博用户吗?现在只能说,微信的前景十分客观。因为你可以没有微博,但你肯定有QQ号。根据双方的数据,截止6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3.68亿,而目前,腾讯QQ账户数7.84亿,同时,截止到2012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根据推测,到2012年底,微信将达到2亿的用户数,最终将超过QQ的用户数。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仍然有一定代表性。在新浪微博中,僵尸粉丝和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微信与淘宝
1、淘宝是一个商城,微信则是一个生态圈
淘宝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无店铺经营的理念,但同样今天面临着一个平台内数十万商家互相竞争的局面。微信在拥有了3亿个人用户后,做出关键性跨越,率先革掉自己QQ的命,推出企业公共账号,瞄准数以百万计的企事业单位用户。一举洗刷腾讯只会做用户交互平台的帽子。如今的微信,个人用户交互更强的同时,出现了众多银行服务、机票服务、话费服务、甚至以后的购物、逛街,微信将变成一个手机端的生活应用平台,营造出一个地道的生活服务生态圈。
2、两者的发展步伐有着超越两极的差别
淘宝一边喊着商家、铺着SKU的同时,一边拼命吆喝着用户光顾,还要费尽气力培养教育互联网用户,这一干就是六年。如今的微信,是在所有通讯商、互联网巨头打盹的时候,偷偷摸摸一年半时间把自己养成一个庞然大物。现在拥有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企图完成自己生态圈的闭环,搜索、支付、交互全做了,你们爱咋咋滴吧。
3、淘宝是线上购物平台,微信是线上用户管理平台
淘宝是让商家把店铺搬到网上,无店铺经营,节省经营成本,满足网络用户的购物需求。微信则是通过更多开放的应用让商家建立一个网上的云端营销平台、用户管理平台,便捷化用户管理、针对性用户互动、高质量口碑传播,帮助本地商家让线下店铺生意做的更好。
4、微信能够帮助商家解决的需求,淘宝做不到。
目前的合作客户中,有两个层面的微信平台解决方案,好像淘宝都做不到。
解决广告投放成交率的问题;
广告投放打上二维码,首先就锁定了多少用户看的问题。只要潜在意向用户关注了商家的微网站平台,商家就有了跟用户二次、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互动营销的机会。用户还可以传播分享,关注用户储备多了,就不用长年累月的打广告,花钱买流量。
解决用户多频次重复消费的问题;
已经来店消费的用户,关注了商家微网站,商家就可以通过亲情营销、生日关怀、节日促销、有奖参与、在线预约等多种方式与用户进行高质量互动。微网站同时是一个窗口,可以让用户随时知道商家店铺里边发生了什么?甚至分享传播,引起用户围观。
5、淘宝更多是实物交易,微信改变的是本地服务。
十年的实物电商发展挺吓人的,但接触的商家对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知之甚少。只接收到一个信息,立马把店铺关掉别开了,线上店铺会取代线下店铺,实体店会消失。对于本地生活商家来说,他们缺少的是一个适合自己的营销平台或应用工具,今天,开放的微信应用来了。
第五篇:钉钉与微信区别
1、微信企业号,必须通过微信,才能访问(个人认为不方便,得先打开微信,再去点击企业号),但阿里钉钉不需要,直接启动APP,便是企业的办公界面;
2、微信企业号没有自身网页版APP,但阿里钉钉有自身网页版APP,操作上,阿里钉钉更方便(可以在PC端操作)。
3、登陆注册:企业微信单一,钉钉更开放
从注册登录开始,企业微信目前只支持已经开通QQ企业邮箱或者微信企业号的团队直接导入员工通讯录,在册的员工可以通过手机号、邮箱或者微信登录,开始使用企业微信。
相比之下,钉钉则更为开放。目前钉钉支持以个人通过手机号注册,加入之后可以在App内操作找到自己的企业或者组织。
除了注册上的差异,不需要登记企业信息作为前提,意味着钉钉不仅可以用在公司内的协同,它还可以用在各种非公司的组织内部沟通,比如学生会、居委会等等。
企业微信比钉钉晚上线了一年多,不管是为了初期纯粹“服务企业”的考虑,还是为了彻底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企业微信在这第一步上都显得保守。
4、沟通和群聊:一个是“企业内关系”,一个是“工作关系”
企业微信,建群的方式与微信相同,不过由于不能添加
公司外部的好友,所以所有的群组织都是限定在企业群和它的子群。
钉钉建群的入口,也在主页右上角的“+”中,但在二级菜单里它又细分为普通的“企业群”、澡堂模式下的“私密群”以及不限于企业的“群聊”功能,此外钉钉还支持添加非本企业的好友。
可以设想,没有外部好友,会给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工种带来不便,比如公关媒介这样的职业就需要频繁添加外部好友。目前,企业微信更强调企业内沟通,钉钉则更接近完整“工作关系”的建立。
5、协同工具:简洁
VS
丰富
企业微信的协同工具功能被放到了二级菜单中,用户需要先找到“我的工作台”,再进入公告、考勤、报销等流程工具中。
而钉钉的协同工具位于一级菜单的居中位置,里面除了企业微信已有的功能外,还有共享文件夹、日历等等等,找到“添加应用”,还可以在钉钉的工作台中加入其他官方内测阶段或是第三方的应用。而企业微信暂时没有第三方应用接入。
在这部分上,企业微信的设计相对简洁,跟微信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用户容易上手。而钉钉更加注重APP在协作时的效率,一些常用工具有比较浅的入口,操作效率高,但
学习成本也相应高一些。
此外,钉钉接入的第三方应用是一个亮点。企业微信1.0版本上线时,官方已经提到生态建设是企业微信下一阶段的重点。就目前来说,钉钉暂时领先。
6、协同工具:自定义流程
以审批功能为例,目前企业微信的审批只开放请假和报销两类;
钉钉则包含了出差、外出、物品领用、通用审批等模板,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通用模版,管理员可以自定义公司需要的审批流程。
7、其他“个性”功能
企业微信的“休息一下”,可以选择“小休”或“下班”两种状态,在休息模式下不会收到消息提醒;
钉钉的“ding一下”却正好相反,能把消息以应用推送、短信甚至电话的方式向所有选定的接收人进行广播,并且能看到是否已读。
关于这部分大家评价褒贬不一。多数情况下,管理者更倾向于钉钉,而员工则倾向于企业微信。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微信更注重“人性化”,保护员工的“权益”;而钉钉更注重企业的权益,意即“效率”。
8、个人中心
企业微信,与微信中“我”的界面十分相似,简洁,没有多余的元素;
而钉钉包含了许多工作之外的社交元素,如红包、福利社、邀请等功能,以及团队等级和评分制等。
或许是受阿里一直以来想要进入社交应用市场的影响,钉钉在这一部分显得并没有企业微信那么“专注”。从UI界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相比于企业微信,钉钉更像是QQ。
仔细想来,诸如“权益”、“福利”、“邀请”等词汇,其实与企业服务并没有太多关系。
仅仅从使用角度,总结是企业微信倾向于简洁和一致,钉钉倾向于提供方便(丰富)的工具和效率;企业微信刚刚完成了沟通沟通以及初步的协同功能,钉钉在这方面已经摸索地比较完善。
从功能上看:
企业微信支持:
1、全平台同步推出,消息云端同步;
2、可以发送
文字、语音、图片和文件沟通工作;
3、重要信息使用回执消息,确保触达;
4、为会议、待办事项设置提醒,避免遗忘;
5、用公费
电话
沟通工作,可同时
多人
参加;
6、绑定腾讯企业邮箱,接收实时的新邮件提醒;
7、发封公告就能将公司信息传达给所有员工;
8、在手机上就能
轻松
完成考勤、请假和报销;
9、下班后,用休息一下进入工作免打扰模式。
钉钉支持:
1、单聊/群聊:聊天消息已读未读尽在掌控,可发送多种常用办公文件;
2、免费电话:可以免费单方/多方通话,安全稳定的三大运营商专线网络,随时随地开启电话会议;
3、DING信息必达:重要的事可以发送语音/文字DING,通过电话或
短信
100%送达;
4、企业通讯录:企业/团队组织架构一目了然,随时随地,快速找人;
5、澡堂模式:私聊会打码,30s后信息自动删除,聊天更私密;
6、微应用:解决企业日常办公需求,如公告,请假,报销,出差等,让工作更简单;
7、企业云盘:个人、企业群、企业公共场景一个云盘全搞定;随时随地查看,并能通过聊天发送;
8、钉钉邮箱:与聊天完美融合,实现已读未读,未读邮件可转DING发送;
9、文件小助手:手机端可以和PC版钉钉互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