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婚礼1
传统文化婚礼
【中国传统婚礼的正确打开方式】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基地与分享教育国学研究院联合承办大型传统文化婚礼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的绵延,生生不息,正因为有礼乐的教化,每一个礼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内涵和教化意义,而婚礼是人伦的起点,是传统六礼最重要的礼仪。
分享教育国学研究院为一对新人策划承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婚礼。新郎新娘遵循古制、着汉服、行周礼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缔结良缘,展示了中华传统婚典文化的古韵之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场赋予传统文化内涵的婚礼:
婚礼彩排
“着汉服,循周志,整吾额冠,服吾霓裳,实为重现我炎黄华美之衣冠,弘扬我中华典雅之遗范”。婚礼前夕,所有人紧张有序的参加排练,为保证婚礼的顺利举行倾心尽力。
鸣鼓乐
贺新人
行告上礼
《礼记》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负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上事宗庙,延续祖先血统,保持祖先家风;下继后世,教育后代,承传祖德,光大门楣,为后代所垂范。
射箭、赐大雁
新郎三箭定乾坤
烛光点点相思恋,双双鸿雁表忠贞。 迎亲
新郎到新娘家,由新娘的父母亲亲自把新娘的双手交到新郎手上,代表父母亲大人的一份嘱托。新郎当着岳父母的面表达他的感恩之情。新人聆听父母叮嘱。
迈火盆
跨马鞍
迈过火盆升宏运,好日子红红又火火!幸福路上跨马鞍,平安吉祥代代传!
主婚人致辞
证婚人菏泽市民革主委、菏泽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韩中光先生为新人主婚分享教育总经理张新宇先生致贺词
拜花堂
新郎新娘一拜天地,感恩天地造化之恩;二拜高堂,是祖宗福德的护佑,父母精心的养育付出,才成就了儿女幸福的今天。在这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感恩先祖,感恩父母!夫妻对拜,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新郎新娘面对面,夫妻对拜花堂前。
尝三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新人婚姻,天地已知,祖先已知,顺父母意,亲朋见证。新郎新娘新婚大礼,礼成!
这是一场穿越古今的婚礼,古老的礼仪之火点燃现代的幸福神灯,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视觉的震撼,心灵的触动!
第二篇:传统文化订婚礼
传 统 文 化 订 婚 礼 仪
司 仪 词
背景音乐1 开场(音乐停)
司仪(男女鞠躬。合):吴升、柴囡波订婚典礼正式开始!(鼓掌。)
男:开场序。(拜祖先)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礼义之邦。上下五千年的绵延,生生不息,正因为礼乐的教化。每一个礼节背后,都蕴藏深刻的内涵。而婚礼是人伦的起点,是传统六礼中最重要的礼仪。女:今天,我们将为您呈现一场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订婚仪式。男:订婚礼将有祭祖告上、(女)下聘纳采、(男)奉茶压瓯、(女)缘(圆)订终身(坐圆凳、戴戒指)、(男)感恩父母、(女)认亲改口、(男)订婚喜宴七个仪程。下面敬请大家观礼—— 男:点亮红烛,灯火祝福(万家灯火)
中国古代,每当有新人喜结连理,邻里乡党都会点亮红烛祝福新人。让我们许下共同的心愿:祝愿新人订婚快乐,白头偕老;祝愿每位亲朋好友,六时吉祥,幸福美满;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家和人乐,各得其所。更祝愿天下万物,风调雨顺,和谐共荣。家和万事兴!祭祖告上(音乐4)男:
一、祭祖告上礼
女:《礼记》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负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上事宗庙,延续祖先血统,保持祖先家风;下继后世,教育后代,承传祖德,光大门楣,为后代所垂范。
男:今天是浙江省瑞安市吴氏子孙吴升和浙江省宁波市柴氏子孙柴囡波订婚大喜的日子,吴家首先要把这个喜讯禀告祖先。请引领准新郎吴升登台禀告。(准新郎登台上香后,面祖肃立。)
下面请允许我宣读《告文》
《告文》
告如在:
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人吴升和柴囡波今日举行订婚大礼,喜结连理,永结同心。告曰:
吴柴联姻,合家同心。盟誓发愿,不离不弃。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互感恩。孝敬父母,友爱弟妹。团结宗族,和睦乡邻。福德传家,勤俭持家。光大家风,荣耀门楣。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鼓掌)男:现在有请准新郎吴升到祖先的面前,行再拜之礼。(拜祖先)
行礼: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二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三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礼毕。下聘纳采
女:
二、下聘纳采礼(紫竹调)
男: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婚姻,不单是两个人之间的倾情心许、连理和合,更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一次重大抉择、世代联姻。两个人的牵手结合,更带动了两个家族的从此血脉相连。所以,下聘、纳采,实际上是两个家庭、家族的一次沟通、结交。
女:(解说)男方行聘亲友团在媒人的带领下(长先幼后,准新郎居最后),到达女方门口(舞台设门)。女方兄弟(幼)开门并端洗脸水让准新郎洗手、洗脸,准新郎给女方兄弟红包。
男方人员将行聘礼品交与女方抬礼品人员。
男方亲友依序进入女方家。女方长辈招呼男方亲友依序入座,准新郎居末座。媒人将男方亲友介绍给女方(准新郎最后介绍),再介绍女方亲友给男方。
礼品陈列就绪后,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品点清交予女方家长。奉茶压瓯
男:
三、奉茶压瓯礼:准新娘用甜茶表达对未来的婆家人的敬意,男方亲友也会用红包回敬。
有请媒人引领准新娘登场!(媒人、准新娘和手捧茶盘的礼仪小姐上场)。准新娘奉茶!(在媒人引领、介绍下,准新娘按辈份顺序鞠躬、敬茶)。
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此时男方来客将红包与茶杯同臵于茶盘上。缘(圆)订终身
女:
四、缘(圆)订终身礼
俗话说,终身大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此仪程是本典礼的中心环节,也是两个有情男女经过慎重考虑后的抉择、明誓;同时也是两个家族家庭互相审视并对两个小儿女认真考察后的一次重大决断,互结秦晋之好。
男:有请准新娘登场!(准新娘由礼仪小姐引领上场,坐于大厅中高脚椅上,脚踩圆凳,面对观众)。
女:请准新郎为准新娘佩戴戒指!(准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戒指套有准新娘右手中指上)
男:请准婆婆为未来儿媳佩戴项链、耳环!
女:圆凳喻示准新娘踏上的是美好的金玉良缘,戒指、项链喻示两人、两家永结同心,百年好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最真挚的祝福!(燃放礼花)感恩父母
男:
五、感恩父母礼
有万世之德者,必有万世子孙保之。正是祖宗父母的护佑,才成就了儿女幸福的今天。在这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感念祖宗,感恩父母。
女:有请准新郎祖母、外祖父母上台就坐!男:请准新郎随母亲行再拜叩首礼!
一跪,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二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三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礼毕。
女:请老人家们回到自己的座位。有请准新人父母上台!
男:请准新人向父母行再拜叩首礼!
一跪,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二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三跪,一拜,起;再拜,起;三拜,请起。礼毕。认亲改口
女:
六、认亲改口礼
戴完订婚戒指后要“改换称呼”,媒人带着准新郎,对女方之长辈、父母、亲友依序改口,一一称呼过一次;准新娘对男方之长辈、父母改口,一一称呼过一次,男方其它亲友,等新人结婚成亲后,再行改口之礼。
有请女方长辈、父母、亲友上场!有请男方祖母、母亲上场!(认亲改口,行礼、红包)男:至此,新人订婚礼仪的重要环节已全部完成。这不光意味着两位新人的从此真正成熟长大,走出了人生第一步带有自主意识的重大抉择;也意味着两个家庭、家族的长辈亲友们抚育后代的一次心愿得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庆贺!(鼓掌、鸣炮、喷彩带)下面有请准新人家长代表讲话!(鼓掌)家长代表讲话
女:有请证婚人、绍兴文理学院的赵保红教授讲话!证婚人讲话
男:两个家族集体感恩
请两位新人的父母、双方家族亲友登场!为了感恩今天到场见证新人订婚典礼的所有亲朋好友、幸福人生的每位家人,双方亲友向大家鞠躬致谢!感恩大家!(鞠躬、鼓掌)订婚喜宴
男:典礼进行最后一项,订婚喜宴。为了庆祝、分享新人订婚大喜,请大家开怀畅饮,尽情品尝主人为大家准备的健康素食美味。
司仪:(“大家吃饭中”画面)
男、女:(合)吴升、柴囡波订婚庆典正式完成、到此结束!感恩、感谢您的观赏!(鞠躬)
第三篇:传统文化婚礼现场流程
传统文化婚礼流程
××××婚礼现场流程
开场前,11:55分开始播放第一遍《开场短片1-2》
一、(11:58)正式开场
全场灯光熄灭,播放视频《开场短片1-2》,顺序播放,中间无停顿。视频播放期间加一些旁白。
二、(12:02)(音乐:花鼓隆咚洛阳城)开门迎亲,全场灯光开启,花阁开启,一对新人走上台来。新郎抱新娘上来,相视一笑,恩爱,体贴,心疼(旁白解释新娘负伤,带伤坚持完婚,这是真爱的力量,更是对于新郎的工作的支持,请大家对于新娘的坚强给予热烈的掌声)
三、12:03跨马鞍(音乐:花鼓隆咚洛阳城)
好,感谢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给一对新人以精神的鼓励,婚礼程序进行第一项:跨马鞍,安鞍同音,蕴含平安长久之意,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跨马鞍喽……
四、12:04跨火盆(音乐:花鼓隆咚洛阳城)
新娘啊,请停下您一瘸一拐的脚步,您蒙着盖头看不见,让我告诉您吧,前面是一个红彤彤的大火盆,请您:撩起您的大摆裙,从火盆上面跨过去,从此生活红似火,平安幸福喜事多。跨火盆喽……1
五、12:05 射箭(中间音乐停,射箭时音乐起:神思者palace memrioes)
让我轻轻地搀扶着您,咱俩一起往前走,前面就是,我们的家,父母大人在等咱俩……且慢且慢,按照古礼,在正式登堂入室之前,新郎官要射出吉祥如意之箭,有请伴郎奉上神弓神箭……
(音乐起神思者palace memrioes)
一箭射天,谢天造一对,二箭射地,谢地设一双,三箭射远方,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愿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和乐恩爱,幸福美满!(射箭结束,音乐停止)
六、12:08 播放《感恩视频》
主持人:各位朋友,这对新人马上就要拜堂成亲了,在行婚姻大礼之前,他们都有些知心的话儿要对各自的家人讲,下面请大家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七、12:13 新郎进香
主持人:哦,真是太感动人了,×府管家在吗?不知道咱家宗老爷是否吩咐准备手帕了?如果有的话,发下去给大家擦擦泪,唉吆我精心化的妆哦,全被这不争气的泪水给搞花了……
言归正传,大家期待的庄严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拜堂前,首先请新郎官怀着至诚恭敬感恩的心,点香进香,礼敬天地神明。(音乐起:步步清风)
八、12:15 拜堂
好,进香完毕,请新郎新娘面向几案,整衣冠,净心意,调整呼吸,神圣庄严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一拜天地,跪——(音乐起:龙凤呈祥)
一叩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二叩首: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三叩首: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二拜高堂,跪——(音乐起:萨顶顶,妈妈天那)
一叩首:感恩父母养育我身,二叩首:感恩父母教我成人
三叩首:愿父母: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夫妻对拜,跪——(音乐:百鸟朝凤)
一叩首:感恩生命中的相遇,君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二叩首:爱就是用心感受您的需求,以后的生命里,由我照顾您!三叩首: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守,两相依,与君心戚戚。
大婚礼成,两位新人请起,面向来宾。好,哎呀,要说这古人吧,可
是真奇怪,娶媳妇了吧,直到拜堂成亲了,还不知道新媳妇长啥样儿,这在今天真是太难想象了。其实传统婚礼中新娘之所以一直蒙着盖头,意思是说择偶成亲不应该太看重外表长相,而更应该注重对方的德行。今天咱们模仿了一把古人的做法,但现在已经拜过天地了,我说这盖头是不是也该揭开了吧,下面就请为新郎官奉上称心如意称,挑盖头喽——
九、12:20 挑盖头(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第一挑:新娘美德万里挑;
第二挑:新娘貌美又窈窕;
第三挑:新娘心灵又手巧;
第四挑……
好了好了,别挑了,赶紧揭开盖头来吧,父母都等的着急了!
十、12:23 改口奉茶(音乐:追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间百善孝为先,岁月蹉跎,感慨万千。请新人怀虔诚之心向高堂敬茶,聊表拳拳孝子之心。
新娘接过新郎递过来的茶,弯腰,双手举过头奉上,主持人拿话筒举在新娘嘴边,新娘说:妈!请喝茶!婆婆:哎,好媳妇!
爸,请喝茶!公公:哎,好,好,好!
这茶,是香甜的茶,这茶,是至诚忠孝的茶,喝下这口茶,不知道做父母的心中有何感悟呢?(递话筒)
之后,新郎接过新娘递过来的茶,弯腰,双手举过头奉上,主持人拿话筒举在新郎嘴边,新郎说: 妈!请喝茶!岳母:哎,好儿子!
爸!请喝茶!岳父:(不说话)接过茶喝一口放下,接过话筒开始嘱咐……
新郎新娘恭敬聆听,频频点头。
十一、12:26合卺(jin 三声)礼(音乐:万寿无疆)
奉茶改口完毕,现在大家都已经是一家人了,最后请一对新人行合卺礼和结发礼:一个苦匏劈两半,您一半,我一半,您中有我,我中有您,您就是我,我就是您。苦匏苦,美酒甜,夫妻共饮苦也甜,甘苦与共长相伴。
十二、12:28结发(音乐:萨顶顶 塘拉雅秀)
今日结发礼,青丝聚一起,红丝系敷紧,夫妻永不离。作为古代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结发礼,寓意夫妻誓结同心,永不分离,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一对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吧!
总结、12:29 礼成,感恩(音乐:track5)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感恩大家出席××先生、××女士的大婚之礼,共同见证了这对新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婚礼之前,请大家上了一堂补习课,并提出了问题,在这里,我想将问题留给大家思考,今天的新郎新娘以及他们的家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习者和践行者,他们以一颗纯然利他的心,怀着美好的愿望,用今天这不一样的婚礼,引发了您对婚姻乃至生命意义的思考,如果说,今天的婚礼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话,我想,这不一样就在于一对新人并没有将婚礼看成是自己生命历程中一件需要大操大办的仪式而已,而是尝试去挖掘婚礼之于人生更深层次的意义,更高精神的追求,今天的婚礼,更多的体现了真爱、感恩、家族责任的承当和生命意义的提升。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恩并祝福他们吧!
(掌声中,台上四位老人起立,六个人站成一排)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感恩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一对新人的大婚之礼,一对新人大婚礼成,请您接受×府、×府全体家人对您的诚挚谢意:一鞠躬!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好,××先生,××女士的结婚典礼圆满礼成,下面请大家入席,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干杯!
第四篇: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拼搏进取,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3)和谐持中,以德化人。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这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喝着可乐,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2)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3)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上课生硬死板,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4)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网络词汇,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
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1)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然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2)拓展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努力弘扬传统文化,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拓展课程资源,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3)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板具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简述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勤劳不屈的中华儿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至诚不息,不息则久”这都无一不表现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自强不息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大气。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多年来传承不息,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就是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2006年百年不遇的大旱,到2007年南方冰雪灾害,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励着许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拼搏进取,寄托了古人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从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到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在于它的炎黄子孙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国家的忧患意识。(3)和谐持中,以德化人。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这其中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而人与自然的和谐能达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描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现代教育实施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天天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没有明文规定要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却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引。孔子说:“因材施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是这种思想,这种教育方式却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虽然现代教育主张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满路荆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实践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跨时空拓展,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而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方面也面临着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中,会通过文化价值观、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新的文化关系和模式。当我们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薯条,喝着可乐,看着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玩着日韩游戏的时候,国外的学者却在努力地学习四书五经;当韩国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专利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在这个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外流,而我们正宗的传承人却正在不知不觉地受着国外“快餐文化’,的侵蚀,丢掉我们自己最优秀、最应该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2)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模糊或兴趣淡薄。对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现在许多青年人根本不感兴趣或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模糊,他们把传统文化认为是文言文、古诗词本身,以为弄来古代的服饰、器皿,模仿古代的仪式就是在传承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以为学习了文言文、古诗词就传承了传统文化,殊不知那些东西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面对四书五经之精华,青少年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却漠视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价值。(3)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授现在都是采取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放在语文教材里,由语文老师上课进行传授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上课生硬死板,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很少有其他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4)社会传统文化氛围稀薄。由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大肆否定,导致现代青少年的父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但是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既然父母的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都不够深入,那么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越发匮乏。加上现在西方文化的侵入,现在孩子满口的流行歌曲,网络词汇,甚至在一些校园里还传唱着“灰色儿歌”。这些现象的泛滥,都在警示着当代的人们。因此,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继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起来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生命中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
如何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构想:(1)将传统文化教学从语文教学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只有在大学里才开设,然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在小学和中学设立一个专门的科目进行学习,或借鉴大学里的选修课方式,在中小学里设立一些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科目。内容可包括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也可以不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闭卷答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等。(2)拓展课程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努力弘扬传统文化,需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拓展课程资源,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校园里开展“每天一诗”、“每周一文”的活动或开展一个班级读书会,让老师上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3)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引导师生互动等等。(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无文化之国家,无文化之民族,无文化之人群,便如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欲求成长发展而永无可能”。陈凡之在《剑桥导引》中也说道:“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形成一点点文化,我们有幸的是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文化”。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板具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宏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第五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材面世 国学引领教育潮流
不久前,作为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国内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经完成,并计划在明年进行大范围试点推广,而国学教育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到中小学的标准化体系。而近日,从国家级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先期已研发完毕的全国25个省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也将集体亮相2015年全国书展。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退出标准化传统教材在国内尚属首次。国学热潮延伸至学前
随着中高考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也带动了幼儿园国学的热潮。在这个首套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材中,要求幼儿园小班学习48个传统汉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幼儿园实验教材共分为两个序列,一为国学经典教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华典句》等;二为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其中幼儿园小班共计学习48字,中班60字,大班90字。所选汉字为常用字,以象形、会意、指事为主,兼有部分形声字。教材还会配合甲骨文、金文、小篆写法等,介绍汉字的演变,图文并茂,易于识记。比如在小班第二册的课本中,讲解了“父”字的字体演变,不但有规范字,还有繁体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不同的写法。在字源释意中,称父是象形字。甲骨文的“父”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柄石斧。持有石斧的人象征着拥有力量和勇敢的成年男子,后来指父亲,课本后还配有孟浩然的诗《田家元日》。据悉,这套教材强调孩子们以诵读为主,不需要背记,通过甲骨文、小篆等图像性很强的字体,帮助孩子理解、识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由此慢慢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将国学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规模化进课堂
随着高考改革的出现,语文在在教育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高考更是加大了对国学的考察力度。而在语文教材的改革上,国学所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4年教师节,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并在谈话中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这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教育改革和总书记的指导下正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嵌入我们生活和教育当中。
据了解,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包括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每省教材均为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
教材以“青少年完美人格”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结构经专家组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不同年级应掌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阶段则进行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原标题《孙子兵法》入选中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
为了赋予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解决更省市国学教育的差异化。据悉,课题组专家委员根据各地省情文化,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例如北京版一年级教材《弟子规》中,附加有“北京的历史”模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自原始社会时期以来,北京的历史变迁、城市风貌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北京版三年级教材《声律启蒙》中,附加了“北京的胡同文化”模块,用简短的文字和精选的老照片,把老北京历史悠久又极具韵味的胡同文化呈现给孩子。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套教材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论证和修订,预计下半年成规模试用。此外,省级传统文化课程还将同时开通“手机传统文化教育云”同步教学增值服务,通过“移动通讯教育云”深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沿袭到今天已经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消逝,而现今的国学热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将引领当代和后世的潮流,成为中国文化记忆中的宝贵财富。
中庸样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