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大校长潘云鹤的两个谜
他原来是学建筑的,为什么现在却成了计算机专家?他忙于搞计算机研究,还能当好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
编者按:不久前,我们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全国的很多所大学里,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在担任着校长职务。这个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本报为此特别派出记者,奔赴杭州、北京、南京等地,对他们中的几位进行了采访。这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
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曾说过一段关于天才的话。他说,世界上的天才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型的天才,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能达到一个令人仰止的高峰,譬如巴金。另一种是球型的天才,他的能量可以向四面八方辐射,在很多学科里纵横驰骋,譬如郭沫若。
在采访潘云鹤的过程中,这位浙江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给记者留下了一个强烈的印象:不管他本人是不是那位教授所说的那种球型的天才,至少他会在信息领域造就一大批这样的天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解开了他的两个谜,答案就自然出来了。第一个谜:学建筑的成了计算机专家 从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潘云鹤被分配到湖北襄樊钢铁厂,搞了一段时间的机械设计工作。两年后又调到市科委,由于工厂需要干部,他又受命到工厂蹲点。在这里他开始了电子技术的系统学习。工厂搞数控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他这个学历最高的大学生便被迫带起了头,一步一步从二极管、三极管学起。数控信息技术搞成功了,这个年轻人引起了市领导的注意,在科委干了一段电子技术的推广工作以后,年仅27岁的他被任命为市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论语》有句话叫“君子不器”,意思是说有成就的人不应当像一件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年轻的潘云鹤所做的正好印证了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所言不菲。他对自己是怎样在工厂、机关、科研所做出这些成绩的,并没有多说,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背后的艰辛。也许正是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他感觉到了拥有广泛的知识对科学工作有多么重要。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这时,29岁的潘云鹤已是襄樊市科委主管业务的副主任了。“我的兴趣不在当官,主要是不习惯开会。”他笑着说。因此,这时他走出了对自己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步:报考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至于为什么在建筑和计算机中选择了后者,还有一个简单的原因:浙江大学当时没有建筑学的硕士点。而对于他的母校所在的上海,他觉得那里“环境不太好”,也许是更喜欢家乡杭城美丽的自然风光吧。潘校长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对于学过建筑设计,搞过机械设计,初中毕业后又学过美术的他来说,真是驾轻就熟。
第二个谜:想做学问却当了校长
他是一个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计算机专家;也是一个勤勤恳恳,业有所成的一校之长。他的时间表上,一周至少有五天在处理校长这边的工作,科研时间只好从剩余的时间中挤了。
对于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家担任大学校长的现象,潘校长认为这正体现了信息科学地位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作为处于各学科中心位置的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的趋势越来越强,结合面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专家当校长,对学校的整个信息化建设无疑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科研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关系来看,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更何况,对一个勤奋的人来说,只要肯挤,时间永远是没有穷尽的呢。
接下来,潘校长向记者介绍了浙江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一些情况。从信息学专业的角度看,浙江大学已经有了很强的力量,在九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五个可以说与信息学有关:CAD与CG、工业控制、生物医学工程、光学仪器、电力电子(通过电子技术控制能源,比如UPS)。各实验室中除了有优秀的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外,都还有一个很强的集体科研攻关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浙江大学也有一系列的动作:INTERNET将继续向学生宿舍和家属区进军;同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后组建十多平方公里的大校园网;INTRANET也初步形成,各个实验室、系的主页都向外发布;校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连通,对公众开放……
而浙大的计算机普及教育同样也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对非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抓得很紧,潘校长自己也曾搞过BASIC语言、数据结构等基础学科的教学;INTERNET已连到了学生宿舍;学生中自己买计算机的比例也很高……
有意思的是,潘校长在业余时间里很少碰计算机,家里的一台电脑也主要是夫人用来搞AUTOCAD,偶尔让初中的女儿搞一搞文字处理。他自己平时也就顶多收一下E-mail。对于搜集资料,他仍然以各种报纸、杂志等纸介质为主,对目前正当红的Internet反而用得很少。“一种东西搞得太多有时感到是一种负担,希望换一种方式,用另外一种手段。”他如是说。潘云鹤:男,汉族,1946年1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0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 1981年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1年被国家科委表彰为在“七五”期间对国家“863”高技术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 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第二篇:潘云鹤院士来沈畅谈智慧城市
潘云鹤院士来沈畅谈“智能城市”
核心提示: 10月18日上午,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科技创新与沈阳老工业基地两化融合高端论坛开幕式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中国信息化的新平台:智能城市》的特邀报告。省科协和市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代表5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和特邀报告。
10月18日上午,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科技创新与沈阳老工业基地两化融合高端论坛特邀报告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畅谈“智能城市”的重要和它的发展空间及发展趋势,为沈阳的城市发展指点迷津,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潘云鹤院士介绍了IBM的“智慧城市”。2008年,在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前,世界各地都在推进数字城市和城市网络化。“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后,慢慢大家都向这个概念靠拢,如2005年,欧洲提出了“i2010”战略,即信息化发展,到2011年,就开始谈“smart city”(聪明、智慧的城市)。欧盟第八期框架计划提出FP8,也要把“smart city”当做发展方向。
但我国跟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太一样,不少城市在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入思考后,概念起了变化。比如宁波市2010年对“智慧城市”定义是:“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重点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城市智能化建设。
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IT公司提供了很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了许多智能系统,但其理念中没有“市长的视野”。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城市领导者的责任。中国解决各种矛盾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市。
“智能城市”是什么样子?
智能城市,主要是把信息化用在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涉及城市的交通、社会安全、能源利用等方面。是解决城市问题、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工程院‘智能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列了12条: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管理、规划;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智能交通与物流;智能建筑与家居;信息网络;智能测量与认知;知识中心与信息处理;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与能源;智能商务与金融;城市环境;智能医疗卫生;城市安全。”“以上12条可分为四个部分:城市基本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信息环境的智能化发展;城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报告会上,潘云鹤院士为我们介绍和大体勾画了智能城市的主要内涵。
“中国城市智能化的建设发展也很快,走得最快的应该是浙江的宁波市,宁波在2010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智能城市的决定,另外发展很快的是北京和上海,上海市政府也提出了智能城市建设的计划,天津市长提出了天津也在大力建设智能城市,另外西安也在建设,全国现在已经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城市开始进行智能城市的建设和计划。” “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中国已开始从一个农民的国家转向城市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已进入以城市为主导,由城市引导与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
潘云鹤院士说,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可以看到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基本拆完, 这种建筑的短命意味着,或者是我们,或者是他们,必有一代人发生了城市建设上的短见或错误,或者他们没造好,或者我们没有拆对。30年后,会重复这一痛心交替吗?我们能够有几座城市经得住百年历史考验,传入22世纪,并成为300年后的名城?像伦敦、巴黎、芝加哥、布拉格、佛罗伦萨!这是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挑战。
“中国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市。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未来20年,会依然如此,但水平应更高”潘院士表示。
从战略高度出发,市长的视野和兴趣点大致应该在如下方面:“第一,如何创造名牌。中国经济要升级,需要开动脑筋研究“世界名牌”的经验,找出自己创造名牌的路径。”
“第二,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已经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依靠颠覆性技术,但这个颠覆性技术怎么来,还有待研究清楚。”
“第三,如何提升传统产业、块状经济。中国经济不会全部去搞战略新兴产业。许多产业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份额,如纺织行业,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3,既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也能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我们要改造传统纺织业,将其变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最好能使得卖一件衣服的利润超过卖一台计算机的利润。”
“第四,如何迎接新技术的冲击。世界产业界正在研究即将迎来的新技术冲击。美国认为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将给世界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美国希望通过这三个技术结合,把制造业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智能制造在新技术方面的发展。”
物理学家《福布斯》专栏作者Mark P.Mills等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当今世界即将迎来三场宏大的技术变革,其影响足以匹敌上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立体打印改变制造业”、“材料技术将越来越重要”、“网上协同制造的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产品”。
“现对《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前6名最佳产品与设计进行分析。这个杂志每一期都要介绍一批优秀的设计,一个礼拜一期,每一年要对全世界的产品和全世界的设计进行一次评价,从中挑出10、20件
作为最优产品和最佳设计。”
“去年评的全世界前六个产品,第一个是Siri,苹果公司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第二个优秀产品Instagram等,苹果商店里的照片处理软件,第三个产品Zeo(睡眠教练),无线睡眠测评仪器,第四个是医疗镜,非触摸式人体参数测量仪器,第五个的是Bandcamp等数字音乐社交网站,Bandcamp、Spotify、SoundCloud等数字音乐社交网站,第六个优秀产品的是运动评测的衣服仪器。”
“我把前面六个例子拿出来分析,我们看到了哪些方向,就是集成高新技术越来越重要。”
潘云鹤认为,“要认识中国城市智能化内容的独特性。城市智能化的本质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三者交融,而中国城市的路径是独特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中国城市智能化和西方城市的智能化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的特点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走的道路,西方城市的智能化城市是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已经完成的情况下,主要进行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西方的发展实际上走的是这样的道路。它的城镇化、工业化在以前已经做完了,现在走的是信息化。而中国是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一起完成的路。”
“智能城市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恰好处于中国面临的五化之交集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所以它十分重要。它将直接而深入地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对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具有全局意义。”
“智能城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也恰好处于各种IT新技术浪潮的交集上,它会形成各种技术争奇斗艳的集成应用大平台大系统。从而拉动IT各技术的发展。智能城市也恰好与中国的管理结构相吻合。对于中国强大的市政组织力量,智能城市是个极妙抓手,在推动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中间,它大有用武之地。由此可见,智能城市在中国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形势。”
第三篇:校长述职报告两个
兴隆乡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
(述职人:王艳秋)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2008学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标尺,以构建和谐的兴隆乡教育为目标,力求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让全乡家长满意。
兴隆乡教育事业的和谐就在于各项工作之间的和谐。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更是教育的追求,下面我围绕和谐向组织及各位领导、同志们作如下述职,并诚恳地接受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逐步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和谐发展。
半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自觉把它们做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源泉。不断实践,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及精神实质,结合十六大精神,迎合新课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始终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使全镇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在工作中,自己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恪尽职守。为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性,本人能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特别是教育系统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学习中,本人能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己对理论的认知,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建立健全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制度。严格实行上岗挂牌制、首问负责制、AB角互换制。并且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本人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执行财务公开制度,不以权谋私,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开创中心校与各中小学校长之间和谐的工作局面。
一个好的班子,肯定能领导出一个好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本学年,我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的责任制、承诺制,使每个领导都明确了自已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各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职工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基层组织管理者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
第二、完善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既不主观臆断,又不议而不决。
第三,在班子组织建设上,本人特别强调每个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势必就会落队,难以胜任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领导班子不学习,就做不好领导工作,就没有做领导的资格。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上级文件精神,我首先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融会贯通,然后才对校长们宣讲。同时,我还极力支持选派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外出参加观摩、学习活动。徐沟中心校还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再提高,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并且不惜重金、选派教师到名校求宝取经。
三、以远程教育为切入点,改变学校软件和硬件,实现了本地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上半年兴隆乡中心校有出重头戏——远程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中心校认真组织,精心布置,专人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研究此项工作。一共有十多所学校申请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到目前,各个学校已经完成两个基座、地沟的修建,并拉好专线,安好刀闸。而且安装并投入应用。这项工作使当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大大提升。
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和谐发展,德智体工作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千头万绪抓根本。教学上围绕校本教研,我与主管教学的负责人经常召开教研室内部会议,本着“分工合作”的原则,由中心校人员分管各科,包点到片,于开学初,深入各小学,听课、检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了“观念到位、管理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五、不足与思考
过去的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的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上还做得不够,尤其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应该使他们真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体育工作下一步将强化组织机构,严格考核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
各位领导、同志们,回顾过去,峥嵘岁月稠,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道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益,团结出生产力。我愿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图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铸师魂,养师德,树师表,以全面推行新课改教育理论思想为契机,为徐沟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述职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2009年3月 兴隆乡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
(述职人:王艳秋)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多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紧密配合下,全乡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向上,深化教育管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不断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内外使劲,努力改善学校面貌,较大幅度的提升了全乡办学水平。
一、主要工作汇报:
㈠注重了师生安全卫生工作,竭尽全力搞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校舍、设施、防火、防盗、体育活动、饮食卫生等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出台了《兴隆乡学校安全工作规程》。在工作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学校安全责任制,在乡中心学校、全乡各小学、班主任、学生家长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层层把关,实行了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坚持安全隐患月排查上报制度,中心学校每月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由政教处形成书面材料报校长办公室。三是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一年来我们分别请公安干警和防疫医生为师生开展了安全知识、爱滋病防治知识讲座,设立安全警示牌,坚持路队制度,与教师签定驾驶摩托车安全责任书等,为师生平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㈡下重手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今年共用四个月时间专门组织教研活动,并请县教研室、县直学校专家来我乡全面视导,进行教学点拨,全年共选派17人次分别参加市级教研活动,选派7人次参加省义教工程培训,选派4人次参加校长提高培训。通过学习,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推进了教学改革进程。
㈢严格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收费是一根带电的高压线,我们一直不敢放松警惕,除通过校园广播室、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收费公示牌、正式收费收据管理等强化收费工作透明度外,中心学校以总务处牵头巡回在全乡检查涉教收费工作,搞好各小学财务审计。
㈣加快中层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办好教育事业,首先得培养一批中小学校负责人。今年暑假,我们组织人员对全乡中小学负责及中层管理干部进行了民主考核,针对各学校不同特点,分别调整了部分不能胜任工作的中层干部,中心学校对各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积极造条件,组织校长提升培训,2008年共安排5名校长参加市、县级培训班学习。目前,竹坪乡中小学校长队伍相比来说比较精良,都能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能够履行好本职工作,为教育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兴隆乡教师编制紧缺,学科不配套情况严重,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岗位培训,2008年共安排67人次参加市、县级新课程培训,安排5人参加市级培训者培训,安排7人参加省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先后五次请县教研室及县直学校专家来我乡全面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乡共有67名小学老师,38名初中教师参加高学历提升培训,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廉洁自律方面汇报
㈠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2008年经校委会讨论出台了《考勤管理制度》等28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增强工作透明度。
㈡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力度,一是成立职代会、女工委员会,发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各项制度的出台、重大事务的办理都先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二是召开民主生活会,广纳谏言,全年共召开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民主生活会2次,校委会行政生活会3次,各自找出自身不足,通过自查互查,促进整改;三是广泛争取教师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加强整改;四是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学校内各项事务民主公开。如贫困生救助、考核、晋职晋升,评先表模,教师操行考评等均实行公示制度。
㈢严格财经管理。学校各项收支每学期向教师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购物实行报批制度,先由责任人填写购物报告单,批准后方可购买,所有开支一律实行四签字(校长、副校长、主管会计、经办人),大额开支先报职代会讨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后方可组织实施,一年来没出现过任何违纪违规事件,账目清楚,开支合理。
㈣严格自身要求。本人奉行“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一年来,从未收受任何教师的馈赠,从未因为给教师办事而接受吃请,严格自身要求,清正廉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纵向比较虽略有提升,但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还不能满足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㈡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不大,学校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因素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师资力量的合理利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㈢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微薄。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可用经费极其有限,除部分作为教学质量奖惩兑现外,几乎没有资金解决教师福利。
㈣学校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加强与兄弟乡镇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2010年3月
第四篇: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浙江大学在118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五十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与大家一样,为浙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浙江大学是一所改革创新的学校。今天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在浙大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涛、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改革创新是浙大的精神,求真务实更是我们浙大人的风格。我们共同见证了四校并校的改革创新:玉泉老和山、西溪田家炳书院、华家池、之江钟楼,以及紫金港的启真湖,共同形成了“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特别是在路甬祥校长、潘云鹤校长、杨卫校长、林建华校长,张浚生书记、张曦书记和金德水书记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大精神与文化在传承、在弘扬!
浙江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的学校。我非常幸运,与金书记、张书记二位书记,和杨校长、林校长二任校长先后共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他们以及班子其他同志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获益良多;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当下,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急需、国际前沿,以及区域、浙江省的重大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共识转化成更为坚定的行动,加快实施六高强校战略与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求发展;再者,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提升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知,并定格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共同追求,重新认识、再度思考,要积极探索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的新变革、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与科技的新交融、以及大学治理的新结构,在探索中求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长要始终以师生为本。作为校长,我在这里郑重表态: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我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我将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虚心学习;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与金书记一道、和同志们一起,励精图治,齐心协力、为将我们共同挚爱的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吴朝晖简历
吴朝晖,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混合班、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8年9月至1993年10月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
1993年10月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1995年11月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任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任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2年3月至2005年7月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处处长。2005年12月任浙江大学第十二届党委委员。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副校长。
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201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
业务专长:计算机应用。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延伸阅读:
新任浙大校长,百分百浙大制造
据最新消息,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今天出任浙大校长。从吴朝晖履历可以看出,这位浙大新校长,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浙大制造。
吴朝晖是浙大混合班的第一届学生,这个混合班就是现在浙大竺可桢学院(2000年成立)的前身。其硕士、博士学位也均在浙大获得。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直到成为常务副校长。
数学尖子温州中学毕业后保送浙大
吴朝晖1966年12月出生在温州市区,1984年从温州中学毕业。
时隔多年,任课老师叶正文对学生吴朝晖依然印象深刻,“他高中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突出,曾在全省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叶正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说:“那年(1984年)保送名额特别少,全校只有两个,吴朝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
在老师眼里,“这个学生还特别懂得尊师重教,工作后一有机会就回母校看望老师”。最牛“混混” 浙大混合班首届高材生
也就是在吴超晖被保送入浙大的那一年,浙大创办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英才教育班——混合班。吴超晖作为重点高中的保送生,得到了免试进入混合班的机会。
那一届混合班,共招了110人。除了保送生,其余都是从当年考上浙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混混,是他们彼此间的昵称。
当年首届混合班同学合影(左起:刘孟、周如鸿、王秉达、吴朝晖)
他们被分成3个班,一班以光学仪器和科学仪器方向为主,二班的方向是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三班则是传统工科,比如土木工程和机械。
这110个人到大四毕业时,只剩下了66人。因为每一学年结束,都会有一次流动,有的是学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申请回到专业所在的院系继续学习;也有的是跟不上被淘汰的,即便你是班长,也不能幸免。混合班的“残酷”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牛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俊杰等不少学界精英都是首届混合班的学生。
在吴超晖的人生轨迹中,混合班生涯想必也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历。公派留德曾有德国专家劝他改国籍
1991年,吴朝晖公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留学。
在德期间,他应邀出席维也纳欧洲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一位德国专家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吴先生,把出席者国籍改成德国吧,我们给你出钱。”
吴朝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换回去维也纳的路费,在代表欧洲人工智能研究最高水平的联合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赢得全球数百名专家的掌声„„
学成归国后,吴朝晖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主要从事智能技术、软件平台技术与实时嵌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他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等,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研究并成绩卓著。
潜心学问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5年,吴超晖参与的科研项目《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获得了200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他的团队研制出的首个中国制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软件——钱塘平台软件又获得了20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2001年开始,以吴朝晖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就联合恒生电子、信雅达等我省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克难攻坚,通过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中具有同样功能的代码进行整合,终于研制出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今,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信服务、公共服务等七大行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14年,吴超晖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该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同样在2001年就启动,开始了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团队联合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围绕上述难题,经过12年的方法研究、技术突破,研制成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实现了关键发明在国内首次规模应用。
这支团队还发明了三项系统性的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取得了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形成1项国家标准、12项企业标准。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这三项技术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不冒黑烟了,对于一些中重型卡车用户来说,他们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汽车,因为我们有能力制造大型卡车。”浙江大学ESE工程中心主任杨国青博士说。
第五篇:浙大校长任命**的本质
浙大校长任命**的本质
近日来,互联网热传一篇名为《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公开信和浙江大学校友会的“联合声明”,其主要声称,没有浙江大学求学和任教背景的林建华不适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此事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6月24日晚,法国浙江大学校友会申明,他们没有反对上级部门对新校长的任命,随即浙大校友总会也发出了同样的回应。
回顾整个事件,6月22日一份由浙江大学校友发表的“联合申明”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内容是对浙江大学新任校长的诉求和期望。与此同时,一份同样与浙大校长任命有关的微博也在网络上热传,微博内容直接表达了对“上级部门调任林建华为浙江大学校长”的反对,并且,罗列了前几任校长的履历和贡献,对新校长的任职条件提出了要求,列举了林建华不适合的理由。
这份题为“浙江大学全球各地校友会负责人联合申明”的公开诉求,以长微博的形式在新浪微博发出,最早的发起人是个人介绍为“法国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王晓杰”的微博博主“Michelwang65。”声明最后表示,“请有关领导慎重考虑我们的声明和诉求”,参与声明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各地浙大校友会的40多名主要负责人。
早在6月21日这份声明的最早发起人王晓杰就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浙大人应当把握自己命运”的博文,其内容与“联合声明”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此博文发布仅20分钟后,题为“发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大校长”的长微博由名为“海外求是鹰”的账号在新浪微博发布。但王晓杰表示与此微博无关。
王晓杰6月24日第二次声明后约20分钟,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官方微博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从未以浙江大学校友会名义发布任何关于校领导任命的声明”。之后浙大校友总会官方微博又转发了王晓杰的第二次声明的微博。但是在微博评论里,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声明是“自打脸”行为。
相关媒体分别询问了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和林建华本人,二者均选择了回避。
就王晓杰发布的微博,以及所谓与己无关的“联合声明”而言,其内容是极其的不负责任和越位的。
校友会是一种自愿的自治民间团体,其主要作用是推动校友间、校友和母校间的各种联系和交流,以及采取适当方式回馈母校。对母校的行政、人事等方面指手画脚的行为,既不是其职责范围,更不是其享有的权利。此次事件中的行为,不仅过度越位,而且,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校友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联合声明”中提到的,“林建华先生的背景与浙江大学、浙江无任何交集”,“浙江目前山头林立”,“杨卫…,并且其父亲与儿子均为浙江大学校友”等等,所有这些提法充分表明“联合声明”的策划者心胸狭隘,眼界太低。拿这些标准衡量校友是恰如其分的,如果以这些理由来抵制相关部门,来阻止新鲜血液注入浙江大学就大错特错,我想“山头林立”和“固步自封”一定不是包罗万象、欣欣向荣的浙江大学的状况,不是一所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应有的姿态,更不是浙江这个举足轻重省份的姿态。
“联合声明”中还提到,“校长应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拥有国家级院士头衔,或是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相应较高学术声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角色单一,已经从教师职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定职业,充当职业经理人,核心职能是为学校发展筹集足够的资源并需要把资源配置到优先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上,保证战略重点,塑造和维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让一流的学者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去,研发前沿科研成果,培育优秀毕业生。然后国内很多人热衷于支持院士(一流学者)当校长(从事行政),这其实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院士搞行政,特别是当校长,必然会花费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其结果是不利于发挥院士的学术优势。蔡元培当过北大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我们都承认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才能,其实在当时,他就是个二流的学者。而“联合声明”中强调的这些条件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现实的需要和世界的潮流的。
其实,声明也好,私博也罢,其实质是围绕“校长任命”展开,不是校友会的本意,而是由幕后黑手在操控。其想通过网络的力量、舆论的攻势给不知底细的人造成误导,给主管部门带来压力,为学校建言献策是假,达到某些人自己当校长是真。“联合申明”中“考察期间,有不少符合或接近我们标准的人”,更是印证了其险恶用心。
本来相关主管部门也许还在林建华与幕后黑手间权衡,通过这一事件反而让主管部门看清了某些人奸险狡诈的面目。奉劝那些一心只想钻营投机的政客,要时刻牢记党纪国策,心中装着人民,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不要耍阴谋诡计,投机取巧,为当官不择手段,愚弄公众,违反道德,破坏文化。也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这种采取阴险手段,造成恶劣影响事件的幕后人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