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时间:2019-05-15 09:0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第一篇: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按照县这个行政区划为单元,根据地域情况、资源总量、产业分布等因素,对县域的行政区域内实施的一体化经济。云南省文山州情况特殊,集边疆、多民族、贫困、山区、原战区等特征于一体,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对推动文山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云南省文山州现辖文山、砚山、麻栗坡、西畴、马关、丘北、广南、富宁等8县市,地理位置方面,文山州区位优势独特,北回归线横穿文山州东西全境,因此境内有优越的光、热、水条件;政治文化方面,文山是壮族苗族文化交汇地,海洋彝、回、布依等民族在此聚居,具有良好的资源与文化条件。在发展环境方面,文山州是云南省参与3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桥梁、纽带和桥头堡,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文山州发展受到地域、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文山州的工业相对落后,经济外向度低、建设资金相对匮乏、贫困落后地区多,这都给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文山还是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概况而言,困扰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县多

文山州的县市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文山市、砚山县为第一梯队,发展相对较好,马关县、麻栗坡县、富宁县等相对落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存在较多的贫困县。以马关县为例,虽然马关县是云南省18个生态保护县、全国闻名的草果之乡和三七之乡,但马关属全省73个贫困县,属老、少、边、穷地区,其自然资源和劳动要素的发展受到县域经济的限制,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北回归线横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山州的矿产资源丰富,砚山县富含锰矿、老君山盛产锡、钨、锌等矿产。其次,文山州特色自然资源丰富,包括三七、八宝米、辣椒、草果、八角、华红李、糖房蜜桔等,尤其是三七的种植遍布文山州各个县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良好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文山州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各个县域的项目开发、产业进步、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因此,文山州各县域自身发展受限、老少边穷地区多、整体县域经济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特色自然资源,注重市场开发,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三、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

针对前文对文山州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可见,文山州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呈向前发展的趋势。随着文山州政府提出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规划,文山州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依托现有经济条件,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文山州发展的必由之路。

1.走产业化之路,做好脱贫扶贫工作

产业化是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文山州虽然现有资源丰富,但各产业之间联系弱、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程度低,存在多、小、散、乱等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通病。以文山州的三七产业发展为例,目前文山州境内分布有众多的三七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生产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小的企业不仅规模小,且经营分散、创新能力差,存在低价营销、恶性竞争、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经营现象,给整个文山州三七生产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文山州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应该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并购、整合,实现企业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并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县域其它工作,解决农民就业、脱贫扶贫、经济落后等问题。

2.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因此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农业,要改变文山州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必由之路。虽然文山州特色资源众多,但发展中存在缺乏特色项目、产业附加值不高、项目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因此,要发展特色农业,就必须给予特殊支持。

首先,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特色项目和产业,应该尽可能的给予重点支持和资源倾斜,鼓励产业做大做强,集中财力鼓励特色产业的项目发展和科技进步。其次,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农业产业和项目,应该加大产业扶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孕育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度可运用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辅助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做大做强。此外,还应该加强特色农业技术人才引进,鼓励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生产出高产、高质、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山州在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应当立足特有的资源优势,培育地方特色的产业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名牌效益,注重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最终推动文山州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万禄.论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33-35.

第二篇:1文山州2011年特色烟单元总结

加强烟叶生产“三化”建设

打造文山黄金走廊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文山州2011年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国烟办综„2011‟250号)要求,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和“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这一战略任务,努力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全面推动文山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上水平。2011年,文山州承担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11.9万亩,收购烟叶35万担。全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在国家局、省局(公司)的领导下,在对口工业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抓住“工、商、研”合作创新开发的大好机遇,认真按照项目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好生态、品种和栽培技术问题,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烟叶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文山州整个烟叶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优化烟叶结构这个中心来开展,共收购烟叶141.23万担,全面完成136.3万担的烟叶收购任务,丰产烟叶4.93万担。上等烟比例、均价、烟农收入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一是烟叶有效供给总 量增加,今年全州种植烤烟49.6万亩,收购烟叶141.23万担,较去年增加了21.23万担,增幅为17.6%,较计划增加了4.93万担,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里的目标任务。二是烟叶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全面落实省局优化烟叶结构政策措施,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今年全州计划内上等烟比例达到67.02%,比正常年份提高15%以上,比遭受严重干旱的2010年增加25.98个百分。三是烟叶质量明显提升。从国家局、省局、州局的抽检情况看,今年整体收购质量明显好于往年,特别是烟叶把内纯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州局(公司)巡检组5次巡回抽把检验,全州平均烟叶收购综合等级合格率达75%以上。卷烟工业企业普遍认为,文山烟叶收购标准把握较好、纯度较高,烟叶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烟叶可用性进一步提高。四是烟农实现增收。通过结构优化,上等烟比例提高,再加上烟叶价格上调,烟农收益明显增加,今年总收入达到12.73亿元,比去年增加了4.67亿元,增幅为57.9%,基本实现了烟农、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三满意。同时,为了满足知名高端品牌特色原料需求,文山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优势,进一步推进工、商、研深度合作,与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等 7家卷烟工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生产项目,实现基地化生产面积达11.9万亩,占全年种烟面积的24%,涉及6个县12个乡(镇)59个村民委6422户烟农,户均种烟面积 18.53亩,与大面相比增加5.27亩,与10年项目区相比增加1.89亩,种烟规模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确保项目有效开展。为认真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基地单元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国土、税务、技术监督、烟草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建设工作,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开展调查研究,跟踪指导建设进展情况。二是由“工、商、研”协作三方成立了以州公司经理为组长,各工业企业代表为副组长的文山州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小组、农业研究课题小组、工业验证课题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建设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对挂钩领导、挂钩部门、项目区责任人的考核与绩效进行挂钩,同时为确保项目工作有序开展,三方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工作目标和各方职责,确保了人员、技术、资金、物资和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

(二)落实责任、严格考核,优化烟叶结构得到较好落实。2011年整个烟叶生产工作紧紧围绕优化烟叶结构这个中心来开展,在全省优化烟叶结构工作会议后,州局(公司)切实加强领导,先后召开了8次优化烟叶结构专项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实施方案、不适用烟叶处理办法及相关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13份,出台了不适用田间处理的“三关”、“六定”措施。及时召开全州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现场会,统一处理操作流程、采摘标准及消化要求。州委州政府先后组织了3批8个调研组深入生产一线督查调研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州局(公司)分阶段组织了5次检查考核,促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有力推进,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宣传动员,责任落实,过程控制,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五个工作重点,严把“称重、毁型、处理”三个关键环节,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全面展开、实质推进、成效明显。至9月19日,全州共处理不适用烟叶49.6万亩,消化不适用烟叶5.94万吨,亩均处理119.9公斤。其中,采取堆捂发酵农家肥的方式消化4.61万吨,占77.6%;采取林地、果园、稻田等消化方式消化1.02万吨,占17.2%;作沼气原料等其他利用方式消化0.3万吨,占0.52%。全州不适用烟叶清除工作组织严密、宣传到位,标准统一、执行能力强,工作亮点涌现,获得省局(公司)调研组和检查组领导的肯定。

(三)强化科技、积极创新,烟叶特色进一步彰显。为深化文山州特色优质烟叶研究,弄清文山州烤烟特色 风格形成机理,完善文山州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加强特色彰显,保障特色优质烟叶稳定生产,根据工业企业的要求,与技术依托单位开展了文山特色烟叶及配套技术、津巴布韦引进品种与云南烟叶比较试验、示范等相关课题研究。按照“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风格特色、实现基地生产、满足工业需求”的总体思路,围绕卷烟骨干品牌原料需求,充分利用文山生态自然优势,进一步推进工、商、研深度合作,实施“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战略工程,扎实推进特需品种、特色品种、区域特色烟叶基地建设。为加强特色彰显,保障特色优质烟叶批量稳定生产,根据工业企业的要求推广特色品种“K326”、“KRK26”、“NC297”“云烟97”等。同时,加大优质烟叶开发科技投入力度,邀请省烟科院专家进驻文山研究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开展了《烤烟太阳能调制技术研究》、《风化石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研究及示范》、《新品种试验示范》、《云南省良种区试项目》、《文山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比较研究》等40个试验示范项目,综合分析研究不同生态、品种、栽培措施与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关系,为特色烟叶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四)工商合作、加强培训,科技到位率稳步提升。2011年文山坚持做到每一个项目区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对接一个卷烟骨干品牌,实行重点品牌烟叶原料定点生产、定量供应、定向调拨。通 过工商合作、依托工商研技术力量,工商之间形成了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其次通过烟农学校建设,外引内联等方式,加强对烟区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种植农户培训,充实技术队伍,提高烟叶生产、管理者素质,加强管理,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到位率。一是坚持择优布局,合理轮作。把生产示范点安排在自然环境条件与津巴布韦较为相似、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好、烟农素质较高的烟区,做到了100%的轮作,同时推广了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复合肥、机械深耕等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措施;二是培育高茎壮苗配合深耕高垄定位深栽,为烟株良好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100%推行商品化漂浮育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壮苗率,实现机械深耕高垄和化肥定位深施技术,提高了移栽质量;三是加强肥水调控。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改善烟株营养均衡;四是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100%推行化学抑芽,严格控制合理留叶;五是努力提高烟叶成熟度,积极探索工场化集中烘烤模式。

(五)积极探索、强化服务,烟叶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山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坚持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该统则统、该分则分”原则,进一步加大生产组织形式和专业化服务探索。整合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因地制宜选择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三类种植主体,坚持自主生产经营,适度规模种植;发展烟农合作经营和合作服务,依托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具等专业化服务设施,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开展专业服务,推进“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2011年项目区共签订种植合同6422户,其中,种植专业户5130户,种植面积9.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8个,种烟面积1.67万亩;成立烤烟种植合作社248个,涉及农户1244户,种烟面积0.73万亩,实现了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全覆盖。同时,按照“服务烟农、惠普烟农”的宗旨,文山项目区成立了13个专业化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按育苗、农机、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分别组建专业队,采取向烟农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育苗专业化覆盖率达100%、植保专业化覆盖率达99.09%、机耕专业化覆盖率达93.29%、烘烤专业化覆盖率达95.88%、分级专业化覆盖率达到94.29%。

(六)加强建设、夯实基础,努力改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

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全面完成基本烟田、烟水、烟路、育苗、烤房、农机、站点、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综合配套。为确保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文山始终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放在首位,采 取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形成中介机构监理、设计部门指导、社会广泛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控制性工程的施工管理,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决不允许一件不合格的工程验收过关;二是建立基础设施维护长效机制,使项目建成后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有效性和长期性。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各项工程如期完工,全面实现了基地单元内烟田、烟水、烟路、卧式密集型烤房、防雹网络、农机具、站点及信息化8个100%综合配套,及时发挥出了重大效益。2011年,项目区共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99件,完成工程总投资14765.06万元:其中完成烟水配套工程105件、机耕路109条、密集烤房1985座。新建育苗工场51个,可供11.74万亩大田面积用苗;配置站点生产收购管理系统硬件11套、站点远程监控系统硬件8套、育苗工场、烤房群集中监控系统硬件8套、烘烤工场收购管理系统硬件4套。

三、主要成效

(一)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区于10月20日收购结束,共收购特色优质烟叶35万担,平均单产149.28kg/亩,平均产值2699.81元/亩,均价18.34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7.24%。大面平均单产142.37kg/亩,平均产值2567.29元/亩,均价18.03/公斤,上等烟比例64.76%。示范点比大面平均产值增132.52元/亩、均价增0.31元/公斤。整体来看: 通过2011年的示范,各级领导重视,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到位,广大烟农取得良好效益,并为卷烟企业生产了大量优质烟叶原料。

(二)带动全州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项目以来,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得到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合文山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 锻炼了技术和管理队伍,提高了烟农的素质。部分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在全州也得到全面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打造文山烟叶品牌、扩宽市场和优质烟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基地化进程快速推进。按照基地单元 “生态、安全、优质、特色”的烟叶生产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以突出品牌需求导向为原则,加强与工业公司对接,做到 “基地、品牌、人员”三落地,有效推进了基地化生产。2011年文山与上海、湖南、红云红河、红塔等13家工业企业合作建设了18个各类型基地单元,其中特色烟基地单元7个,实现基地化生产面积30.2万亩,占计划种植的60.9 %,收购烟叶89万担。为有效推进基地单元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文山州筹备召开了 “十二五”烟草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会,与湖南、上海等5家中烟工业公司共同签订了“十二五”战略合作协议,与全国13家工业公司对未来合作发展达成共识,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平台,推动文山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上新台阶。

二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地单元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8.53亩,比2010年增加1.89亩;百亩以上连片种烟面积10.96万亩,千亩以上连片4.79万亩。

三是生产组织方式创取得新突破。2011年项目区共签订种植合同6422户,其中,种植专业户5130户,种植面积9.5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8个,种烟面积1.67万亩;成立烤烟种植合作社248个,涉及农户1244户,种烟面积0.73万亩,实现了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全覆盖。

四是烤烟种植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按照烟农、政府、烟草部门3︰3︰4的比例,每担烟叶整合10元灾害救助资金,共筹集救助资金1200万元,用于烟农种烟风险救助,以增强烟农抗风险能力。

五是正确定位,扬长避短,发展特色风格烟叶的质量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项目的实施让各级领导干部、烟草科技人员、广大烟农在优质烟生产的基础条件、技术、质量、管理上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发展烟叶生产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增强了竞争意识、危机意思和责任意识。

四、存在问题

一是文山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制约新烟区开 发建设进度和发展。建议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投入等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帮扶和支持,切实加快新烟区建设发展步伐;

二是我州大多数烟叶产区是山区、半山区,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加之国家局在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政策与项目实践有差距,有的项目补贴标准偏低。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烟区基础建设步伐,同时根据实际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三是我州烤烟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不足、烟区劳动者素质不高,加之新烟区轮作造成新增烟农较多,技术培训工作跟不上,存在实施过程中整体发展不平衡;

四是“四位一体”开发建设新烟区,任务重、标准高,许多工作我州虽然做了一定的探索,但离国家局、省局的要求还有差距,各项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有待改进和完善,更需上级和相关单位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五、2012年工作打算

文山州2012年烟叶生产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抓住省委政府“巩固提高老烟区、培育开发新烟区”的重要机遇,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优化结构为中心,以保护烟农利益为突出重点,以打牢基础、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收益为主要任务,努力提升烟叶工作水平,切实保障重点品牌原料需 求,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原料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上新水平。按照国家局提出的“巩固、完善、提高”要求,全力推进优化烟叶结构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省局(公司)初步规划意见,我州2012年烟叶收购计划150万担,根据各县(市)生产实际,州局(公司)对明年的生产任务进行了预安排,文山19万担,砚山42万担,丘北37万担,马关12万担,西畴8万担,麻栗坡10万担,广南22万担。二是总结经验。认真总结今年优化结构工作经验,把组织管理、措施出台、任务分解、宣传发动、责任落实等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三是超前谋划。认真组织调研,及早组织编制明年优化结构工作方案,重点是在不适用烟叶清除规范操作、消化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降低消化成本。四是努力创新。在全力抓好生产计划、宣传动员、组织落实、任务分解、督促检查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争明年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共建、烘烤收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新水平。按照“一基四化”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推进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建设,以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组织形式 创新,注重“三化”有机结合,整体提升烟叶生产设施、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完善、配套、提升上下功夫。二要认真总结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抓好烟田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持续利用,提升烟农组织化程度,为烟区治理结构闯出一条新路。三要积极探索创新,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努力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

(三)推进特色烟叶开发上水平。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开发思路,坚持“生态、特色、优质”的开发目标,充分发挥新烟区自然环境优势和基地建设载体功能,深化工商合作,加强与工业企业对接,着力提升质量、着力树立品牌、着力打造特色,努力把文山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烟叶战略基地和高端卷烟品牌原料基地。2012年规划新增3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其中上海烟草集团(特色烟基地单元)、湖南中烟、红塔集团各增加一个基地单元,上海。黄金生态走廊庄园建设以马鞍山大型水源项目为重点,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着力将马鞍山项目区打造成为上海烟草中华品牌导向型基地。

(四)推进科技创新上水平。按照余局长“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云南烟草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全面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在行业内科技领先”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借助GAP烟叶栽培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烟区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环保清洁的优质烟叶生产模式。加强烟叶生产安全性建设,切实加大提升烟叶安全性工作力度。二是切实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应用,我们已经在烟蚜茧蜂科技项目、以及太阳能烘烤工艺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炼了宝贵经验,明年将在这两个项目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和研究深度,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明年力争在新品种示范、培育壮苗、覆膜早栽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为切实抓好明年烤烟抗旱移栽工作,有效提前生产节令,提高烟叶产质量,明年加大以地膜覆盖早栽为主的节水栽培技术推广力度,计划推广覆膜早栽面积40万亩,占全州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五)全力打造 “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按照省局(公司)打造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的战略部署,结合文山实际,我州计划明年重点开发“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项目,把“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 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动力,作为打造全国第一大新烟区的支撑,通过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加强项目区生产综合能力建设,推进机械化生产、切实转变生产组织方式,深化工商合作,全面实施订单生产,着力烟叶品 牌建设,力争把“马鞍山•中华亿元生态村”打造成为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建设的典型示范基地,小舍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的升华,打造成深入推进工商深度合作的典范,滇沪合作实现双赢的样板。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山烤烟产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六)扎实抓好优秀基层站点建设。紧紧围绕省局(公司)“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按照“强化基础管理、增强基层活力、规范基层生产经营、筑牢发展基础”的工作要求,以基层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管水平,提高烟叶综合生产保障能力。2012年重点创建麻栗坡县麻栗镇、马关县八寨、浪桥、广南县旧莫、董堡、五珠、丘北县官寨、腻脚、温浏、文山市红甸、秉烈、西畴县蚌谷、兴街、莲花塘、西洒、法斗16个站点,原料部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争取明年全部顺利通过省局(公司)验收,为完成2012年烟叶收购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篇:东黄垡村全优村村域特色及发展总结

2012全优村村域特色及总体发展情况总结

————大兴区礼贤镇东黄垡村

东黄垡村位于黄村镇南约18公里处,东距贺北3公里,西隔京开公路与榆垡镇西黄垡相望。全村总面积为125.5公顷(合1882.5亩),现有居民223户,542人口。2011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7万元,正式党员26人。我村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村庄拥有古老的历史,解放前有“五步三庙一眼井,中间夹着罗锅桥”的说法,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宫廷乐、同乐会等民间文艺活动。改革开放后,随着村经济不断发展,我村逐步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同步前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富裕了的我村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一、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稳步向前

创建工作伊始,东黄垡村两委首先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先后成立了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创建生态示范村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就具体工作做了分工,做到有专人负责,并对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式监督,随时开会对工作进行总结讨论,补充已完成工作的不足,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好下步部署。

一、抓规划,创建工作有规可循。农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我村近几年从开发观光农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入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

1、一是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村内各项规章制度。近几年来,村党支部在完成街道、花墙、排水边沟改造的前提下,加强了对环整工作的管理主要工作包括:村两委利用镇环整办下拨的专项资金,配备了3名专职环卫工作人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村内环境的整洁。同时责成专人将村主街道两侧的树木进行了修剪,花墙两侧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同时建立健全村内各项规章制度,提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村内邻里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经过几年的创建工作,我村展现了清洁卫生、整洁宜人的新风貌,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41.22%以上,实现环境立村,力争打造外界项目投资新环境。同时我村空气质量优良,整体环境和谐,村容村貌整洁,村庄长期保持卫生、整洁、路畅,无乱堆乱放,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已达到“五化”标准;村民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状况满意,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我村环整方面仅在2011年一年中就荣获了“生态示范村”、“ 文明村”、“环境优美示范村”三项美誉。

2、二是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及投入,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近几年来,东黄垡村的经济呈稳定增长势头,我村村域面积中建设用地202.5亩,耕地面积为1100亩,林地面积为580亩,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村农、工、商、发展均衡,产业结构优化合理,村民以一、三产业为主,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3、三是我村积极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通过“股东大会、理(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提高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实现了我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的成功转换,使我村村民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4、四是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发展扶持农业观光旅游,目前,我村集采摘、观光农业为一体,进化都市农业,进行经济合作社整体规划蔬菜采摘、瓜果采摘、蛋禽采摘、花卉采摘四大园区,主要包括蔬菜类:西红柿、黄瓜、芹菜等大棚200多个,一年四季可采摘;瓜果类:分大棚和陆地两个种植区,每年适时都可采摘韩国梨(300亩),樱桃(100亩)西瓜、香瓜等(200亩);蛋禽类:柴鸡(蛋)、鹅(蛋)等;花卉类:苗圃各种花卉占地200余亩。

二、抓载体,创建工作初见成效。自2002年我村全面规划发展以来,先后投资26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达到“五化”(即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硬化)标准,完成街道硬化17568平米,修建太阳能路灯50盏,垒砌花墙、排水边沟248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68余万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建设“亚亭”采摘基地。该采摘基地自2002年开始建立,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果树、瓜菜、禽类三大园区。果树园区建成韩国梨采摘园300多亩,樱桃采摘园40亩,桃、杏树30余亩;瓜菜园区建成蔬菜大棚180余个,田间路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禽类园区以发展柴鸡为重点,建成鸡舍12间,管理用房10余间。为了改善群众用水条件和保证用水安全,投资70余万元对原有自来水供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完成主管道更新7000多米,保障群众饮用水实现了集中供给,彻底改变了东黄垡村困扰多年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投资35万元,建成太阳能路灯50盏,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投资7.5万元,修建节能吊炕150个,实现了每户建一个节能吊炕的项目指标、投资20余万元,建设数字影院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投资50.18元用于村内环境整治整体规划及文化大院翻新。对这些民生工程,每个老百姓提起来,多是赞不绝口。

二、精神文明创建越唱越响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在抓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乡风文明”谐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好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创建文明村和评选文明农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重点。农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户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评选文明农户,是农村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工程,也是吸引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东黄垡村在近几年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镇活动中,立足村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生活,逐步实现以家庭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动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开展评选文明农户以来,我村村容风貌得到很大改善,乡风文明工作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为了更好的提升村民整体素质,自发组建5支队伍各自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秧歌队自发组织学习秧歌表演,并参加了镇里文娱活动比赛;保洁队除了在本村内每天义务清理外,还督促每家庭院的美化、绿化;志愿者服务队除宣传政策法规,还参加村里的一些义务劳动,如定期打扫文化大院等;老年人协会小组、计生小组也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东黄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抓好村内的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先后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重大节庆日请戏班到村表演,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一系列形式多样、适合农村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使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等靠要”等陈旧观念逐步被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拓意识和不断追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所取代,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农村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喜人景象,即学科学、讲文明、赶先进的人多了,搞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法、懂法、守法的人多了,违法乱纪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自甘落后的人少了;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人多了,乱堆乱放、破坏环境的人少了;邻里互帮、关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闹矛盾纠纷的人少了。东黄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敞。

东黄垡村村委会 2012.7

第四篇:发展镇域经济经验交流

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第五篇:幼儿园特色发展

幼儿园产生于市场经济大潮之中,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生存条件,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幼儿园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探索一条既符合幼教发展规律,又不脱离实际,既能得到先进理论关照,又能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的特色发展之路。本文将就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幼儿园特色发展是其独特个性的形成过程。

1、发挥自身的优势超越一般化标准。

特色发展是幼儿园争取主动发展的基本战略。幼儿园面向市场办学要求其必须思考、制定和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以实现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生源大战中赢得先机。幼儿园特色发展,强调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个性和独特之处,是根据其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而采取最佳的办园模式。这种办园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从自己的“园本”实际情况出发,从园本规划、园本管理、园本课程、园本培训、园本研究等方面切入,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

幼儿园特色的形成有演绎的方式,也有归纳的方式,还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准确地把握国家幼教的方针政策和幼教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分析幼儿园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才能对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方向有准确的定位,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转”,才是特色发展的能手。

2、园所独特文化的主动创建。

一所个性化的幼儿园必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过程也是其园所独特文化主动创建的过程,这种独特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幼儿园物质文化主要指园里的园所设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师生生活环境等,这些属于园所文化的显性部分,它们体现着幼儿园独有的文化特征。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园纪园规、公约以及习俗等,是幼儿园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它体现了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幼儿园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它是一所幼儿园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

园所文化是将幼儿园的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它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自觉主动地创建和发展园所文化,能够增强幼儿园自身的凝聚力,提高保育教育效果;同时,能够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在实践中,园所文化的各要素可以在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但在幼儿园,由于其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体制上的优势,特别强调自觉主动地创建和发展独特的园所文化。

3、专家型园长的个性彰显。

一个好的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有超人的头脑、过人的胆识和宽阔的胸襟的专家型园长才能带领幼儿园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专家型园长所具有的领导魅力和办园思想的时代性,是特色发展的“灵魂”。幼儿园用丰厚的待遇礼聘专家型园长,以广阔的事业平台吸引着专家型的园长,这为其特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专家型园长所指明的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所倡导的幼儿教育思想、理念,所实行的科学的管理模式等等,将逐步在师生员工中达成共识,形成一所幼儿园个性化总路线的纲的贯彻过程,造成一种个性化氛围。专家型园长所营造的这种个性化的氛围(可称之为“园长文化”)虽然是自上而下的精神和信念的提升,但是当它一旦在全园取得认可,将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动力。它推动着幼儿园的特色发展,使其更能反映时代要求,同时也象征着幼儿园特发展取向的合理程度。

二、幼儿园特色发展是其整体优化的成长过程。

1、两种错误观念

在幼儿园特色发展中需要澄清两种错误的观念:第一,把特色发展看作是短期行为,以为只要重视一阵子,玩点新花样,幼儿园就能够形成特色;第二,把幼儿园的特长教育或一两门特色课程当作特色发展,这是幼儿园在办学理念上的混淆。幼儿园特色发展是学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单从园所文化层面来看,特色发展就是幼儿园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懈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特色发展影响着幼儿园的所有成员,深入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幼儿园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2、六项因素整合

幼儿园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特色发展的突出程度。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体制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具有更多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保教风格,形成自己的园所文化,发展自己的特色的自由。体制的优势仅为幼儿园特色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要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就要把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园所文化和师资队伍等六项因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特色发展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成长过程。

鲜明的办园理念是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行动指南。一所一流的幼儿园一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园理念,而幼儿园形成某种特色,实际上是实践一定办园理念的产物,具体包括:先进理论的吸取,明确的特色目标,可持续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全园教师的认同、接纳程度,特色氛围的创建等。尤其是幼儿园的园长,因其特殊的地位,其所倡导办园理念在特色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适合幼儿园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幼儿园就有了特色发展的方向。如何确保在发展过程中不偏离这一方向呢?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非常关键,采用目标管理模式、需要管理模式、赏识管理模式或是阳光(情感)管理模式,成功管理模式或是效率(科学)管理模式,独立型管理模式或集团化管理模式,抑或是兼收并蓄,这需要从园情出发。

教育模式要解决的是怎样培养幼儿的问题,它包括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活动程序(教学过程)、教育策略手段等要素。幼儿园的特色发展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幼儿,因此要实施不断创新的独特的教育模式。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办园理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幼儿的素质结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也是发展幼儿园特色的主要渠道之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的自主权,无疑为其特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园所文化及其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支配力量,园所文化的品位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位,影响到幼儿园培养的幼儿的品位。它在形成幼儿园特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过程就是幼儿园独特文化的形成过程。

师资队伍是实现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办园理念和幼儿园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办园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幼儿园才能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园特色。

3、两种发展水平

幼儿园特色发展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一种可以称为高级的发展水平,即幼儿园的发展具有整体性特色。另一种可以称为低级的发展水平,即幼儿园发展的个别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当然,每一种发展水平之下还有不同的层次。任何一所幼儿园的特色发展都要经历由低级的发展水平到高级的发展水平的发展过程,但是善于分析形势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往往可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幼儿园特色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进过程。

1、抓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关键。

信誉 要求得社会信誉,幼儿园必须依靠优质的保教质量,切实落实服务承诺。而信誉是事关其存亡的问题。

品牌 幼儿园面向市场办学,首先应考虑打造出自己的社会品牌,并依靠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效果与服务质量铸造品牌的生命力。

创新 不断创新,做一个头脑幼儿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才能使幼儿园在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前进。

沟通 作为幼儿园要充分意识到沟通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园长需要精通内部管理与外部协调,一名教师需要做好本职教育工作与家长的沟通,幼儿园更需要融入于社会之中,以“形象”做好公益活动,参与社会的交流,。

2、走以“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

幼儿园特色发展不仅追求幼儿园规模上的扩大,速度上的提高,更注重理念和管理的改进,质量的优化,教育模式的完善,教育效益的卓越,是一种以“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方式。在的操作层面着力决好以下问题,(一)科学合理地设计办园特色。在设计幼儿园特色时既要考虑幼儿园深入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内部条件,又要考虑社区对本幼儿园特色发展支持与参与的外部条件。在确定特色发展规划时,既要有长远目标,又必须有阶段目标。幼儿园特色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应通过论证并取得全体教师广泛认同和接纳

(二)重视和努力调动师生员工在特色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形成有一定高素质、具有相应专长的教师群体,引导他们广泛参与,为实现特色发展目标团结奋进。

(三)形成特色发展的运作机制。园领导抓特色发展工作,将特色发展列入园所整体工作计划之中,确定具体落实的措施,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和教育活动模式。

(四)营造特色发展的环境氛围。围绕幼儿园特色发展,整体设计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发挥其陶冶作用。园所文化建设体现特色,形成特色的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

(五)用教育科研指导特色发展。用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特色发展,并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幼儿园要建立科研课题,发挥教育科研在特色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通过研究,集中力量突破特色发展中的难点,及时总结幼儿园特色发展的经验。

(六)逐步使幼儿园特色显著。努力促进形成独特的园所文化,给家长、社会以深刻的印象。绝大多数幼儿的发展体现具有本幼儿园特色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所倡导的特色项目或领域明显优于其它幼儿园。

(七)通过积极的沟通,赢得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认可和支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特色发展,让社会支持幼儿园特色发展;使特色发展赢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用特色提高幼儿园的品牌,包括使用报刊、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幼儿园特色。

下载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山州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特色、发展

    和谐、特色、发展 ——2008年度保教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区域现代化创建”为契机,坚持以师幼发展为根本,以优质保教为中心,以科研兴园......

    发展特色、开拓创新

    发展特色、开拓创新——赴上海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陈忠孝2013年8月5日至8月12日,金沙县教育局携手职教中心组织第一批青年教师赴上海培训学习,我能够被选中......

    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农村旅游经济 ——关于城关镇西河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刘红星 城关镇西河村位于县城西边沟底,距离县城仅1.5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地理环境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困难。......

    特色发展发言稿

    发言稿 一、发展定位 继承和创新育才文化,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培养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甘于奉献的师资队伍;营造一个师生和谐,工作学习愉快的校园氛围。......

    职域营销业务发展思路

    职域营销业务发展思路 职域营销是海康团险部门新进整合的业务部门,是海康保险借鉴外方股东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成熟的行销模式和理念,并结合本土化的需求而全新开发的销售模......

    【报告】2014中国信息经济研究发展报告(全文)(共5篇)

    【报告】2014中国信息经济研究发展报告(全文) 点击标题下【软件定义世界(SDX)】可快捷关注 【报告】2014中国信息经济研究发展报告(全文)【编者按】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信息化百......

    文山州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报告[五篇范文]

    文山州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报告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物资流通、信息交换的“中枢”。在城乡发展结构中,小城镇承上启下,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一、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重要意义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是促进文山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