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作文“小江支教”导写与例文点评
材料作文“小江支教”导写与例文点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影视明星小江,到不通水电的瑶寨拍文艺片,遇见贫穷无助的留守孩子,就想为他们做点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之后几年,除了资助财物,她每年都会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多则一月,少则几天,孩子称她“小江老师”。亲身支教影响了她的演艺事业,有朋友劝她不要这样,小江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支教视频被朋友传到网上,引发关注,有人说小江是“作秀”,还有学者撰文指出,作为明星的小江不懂教育,亲身支教弊大于利。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与导写】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要求写作者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就“以上事情”阐述看法及理由,任务性明确。对于材料作文而言,全面准确理解材料是写作的前提。材料中有句明确的写作提示语“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因此,下笔之前要先弄清楚“以上事情”指什么。细读材料,不难得知,材料陈述的事情主要有:小江不顾朋友之劝,坚持亲身支教长达数年;小江亲身支教受质疑,有人说她“作秀”,有学者撰文指其不懂教育支教“弊大于利”。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件事),也可以着眼材料整体,而且每个角度理论上说都可以有正面、反面等立意。
从“小江不顾朋友之劝,坚持亲身支教数年”这一侧面考虑,可以肯定小江支教的难能可贵,也可以谈小江的做法有可商榷之处。从“小江亲身支教受质疑”这一侧面考虑,可以反驳作秀之说与学者的观点,为小江正名与点赞;也可以针对学者的观点就小江亲身支教“利弊”进行探讨。
就小江亲身支教的“利弊”而言,可从“支教是关爱、是陪伴”,“精神引领重于物质资助”等方面肯定支教,表明亲身支教“利大于弊”;当然,也可支持学者的观点——小江不懂教育支教“弊大于利”。在“利弊”探讨中值得思考的是:“利弊”是针对谁而言?以谁为衡量的尺度? 此外,着眼材料的整体,就善意受伤害这一现象给人的思考与启示,谈善意不应被曲解,也是不错的角度与立意。
应注意的是,不管是正面立意还是反面立意,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应持论有据,不能凭主观臆测,说过头话。
【例文点评】 例文1 善意胜于言语
在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社会上仍存在大量需要帮助的人。如今的社会评论对于慈善捐赠,往往更关注帮助背后的利益关系,而忽视了那一份纯粹的善意。在我看来,小江的行为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心中有善、亲力亲为的付出总归胜过那些纸上谈兵的言语抨击。小江的大城市出生的身份,更彰显了她亲身支教的难能可贵。显然,小江的事业和名气委实不需要她的卑微,没有善意的光环她一样可以生活得充满色彩,在自身优越的条件下,她大可不必冒着遭受言语抨击的风险,以求博得他人的掌声。因而,在我看来,促成小江这一义无反顾的善举的,是她心中纯粹的善意。
坚持数年每年给予物质资助,已属不易;亲自支教,生活在不通水电的瑶寨,这对于出身优越家境的小江来说更是难能,纵使顶着言语指责和影响演艺事业的压力,她仍能够追随心中的那份纯粹,这需要的是内心的强大和非凡的勇气,可以称之是一种伟大。相较之下,那些极具杀伤力的言语、善意的劝说在坚定的行动力面前终归略显无力。她的决心和坚持自然是质疑者低头的理由。
善意的纯粹胜过那些虚假的华丽。比起那指出她支教“弊大于利”的冠冕堂皇的言词,我更欣赏小江善意背后的行动力。虽然支教对作为影视明星的她来说,也许不够专业,知识讲解与引导也许有所欠缺,但她的行为却足以温暖那些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脆弱孤寂的心。相较于这点不足,那些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抱以漠不关心的姿态,只会在每一份善意上打上“作秀”标签的言语抨击者,我觉得更应该抱以怀疑。善意总归胜于言语,在这份纯粹的善意面前,那些质疑者更应该自我思考。
社会的风向标不应该是一味地指向每一份善意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关系,而应该对善意宣传和赞赏,让每位公民多行善举。
我们阻止不了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丑陋,我们却能够守着心中纯粹的善意。虽然生活中存在利益和恶意的揣测,但可喜的是,身边并不缺乏真心友善的人。也许,少一言,多一善,将成为和谐的平衡点。例文2 一场支教,一次守护
对于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贫困山区的学校,支教已成为近几年来除财物资助外最被社会接受和推崇的救助当地的方式。支教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鲜有小江这般明星亲身支教的例子。这也许就是小江支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有人认为这是作秀,有学者认为这弊大于利。但私以为,这持续了多年的亲身支教,是一个人对一群孩子最诚挚的守护。作为一名演员,每年都坚持亲身支教几天甚至一个月,这对小江的演艺事业影响不可小觑。若仅仅是为了作秀,其代价未免过大了。小江坚持几年的亲身支教,虽每年只有寥寥数日,却让孩子们知道:地域和贫困并没有让社会抛弃他们,人们在帮助他们,在尽绵薄的一己之力为他们送去温暖。守护孩子们脸庞上天真的笑容不被生活压倒,希望他们能够心怀美好的憧憬终有一天走出大山,这才是这场支教的意义,是小江对一群孩子最诚挚的祝福和守护。四面青山、不通水电的瑶寨,对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小江来说,是一个陌生、艰苦的地方。尽管如此,小江却作出亲身支教的决定,在朋友劝说之下仍选择留下来,坚持下来。我想,拥有如此的勇气应是源于心底深处对孩子们的怜悯,每年坚持亲身支教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老师还会回来看你们”不是一句空话,是为了守护孩子们对于承诺的期盼。不顾朋友的劝阻和对事业的影响亲身支教,小江的善良和骨子里的韧性足以让人仰望。
支教志愿者是一个社会群体,而小江只是由于职业特殊,而引起了关注。大多数人热衷于小江亲身支教的动机,却鲜有人过问支教事业。山区支教需要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与参与。比起娱乐八卦,更重要的是,大山中有一群孩子需要人们的帮助与守护。一场支教,几年的坚持,小江的善良让人敬佩和深思。
例文总评:
小江支教从常理上说,应该值得称赞。可支教视频传到网上、受到关注后,不管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是好意的,还是别有用心的,舆论却几乎呈一边倒。朋友不理解而劝阻,网友、学者质疑,甚至进行言语抨击,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两篇文章都是支持小江支教,为其善意、善举点赞,但态度略有不同。如果说《善意胜于言语》是有保留的支持,那么《一场支教,一次守护》则是旗帜鲜明地支持。
《善意胜于言语》虽然对小江支教是有保留的支持,“小江的行为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充分肯定其纯粹的善意。写法上着眼于二者比较,在肯定小江善意的同时,对质疑其作秀,指其不懂教育者予以批驳,在呼吁、褒场善意、善举时也体现了对善意遭受伤害现象的思考,诚如文中所谓“社会的风向标不应该是一味地指向每一份善意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关系”。《一场支教,一次守护》侧重于就小江支教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小江支教的意义概括为“守护”二字。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需要帮助与守护,小江支教正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予以帮助与守护,守护孩子们脸庞上天真的笑容与希望,守护孩子们对于承诺的期盼。思路与层次清晰,语言概括简练。的确,亲身支教的意义不在于教给具体知识,而在于给人希望与精神的引领。比起物质资助,精神资助显得可贵多了,小江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材料作文“小幸福”导写
“小幸福”材料作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现在动不了了,才感觉只要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地活着,是多么幸福!”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起大落的人生毕竟不常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生命里更多的是安静和平淡。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限制类事理类材料作文题。其审题要津是准确把握材料所阐述的道理。
第一段引用史铁生的一段话,共三个分句,表达的感悟都是类似的,阐述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病时才知道健康时那种平淡的生活多么幸福。
第二段是针对第一段材料的议论和提示,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材料主旨。这个提示语的关键句是:“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
综合两段材料的意思,可以确定这篇作文的立意:“不可忽略小幸福”,或者“珍惜身边的小幸福”。
审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抓住“小”字,只是以“幸福”为话题泛泛而谈,范围过宽;其次是偏题,侧重点偏移,例如谈大与小的关系,论述“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者谈“珍惜”,论述要珍惜现在的拥有等等。[优秀习作一]
不要忽视小幸福
出门在外,才知道妈妈的唠叨是那么的动听;事业受挫,才知道长辈的教导是那么的顺耳;友情破裂,才知道朋友的双手是那么的温暖。
我总是在拥有的时候忽略它们,在失去之后方觉它们的美好。这些小幸福同样不被大多数人记住,因为它很小,只是小小的唠叨,小小的教导,小小的不值得一提的双手……
虽然它们只是人生中的小幸福,但我们又为何为它们的失去而流泪呢?因为它们毕竟也是幸福,所有的幸福都是珍贵的,当一个人的生活常态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强烈感受到原来小幸福的弥足珍贵,正如史铁生所言。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略现在拥有的小幸福。
不要忽略小幸福,珍惜爱的细节。以前看过一位高考学子的满分作文,她在文中写了父亲这样一个细节:在高考备考期间她常常忙得很晚才睡,父亲怕她晚上孤独,往往睡在对面的书房里,每天都在她睡后才睡。有一天忙到深夜,她看见父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就偷偷去观察父亲在干什么。父亲大概是要站起来拿东西,不小心碰了旁边的凳子,那凳子摇晃着要倒下,父亲神情紧张地抱着凳子,生怕凳子倒下发出声音惊扰了女儿,她的眼睛立刻湿润了……朴实的叙述,却赢得了满分,我相信是女孩通过细节传递出来的对父爱的感动和珍惜打动了考官。在我们的生活中,与这位父亲类似的细节其实屡见不鲜,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个感人的小幸福呢?遗憾的是,我们长期在爱的蜜罐中泡着,变得迟钝麻木,常常忽略了这些小幸福,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要忽略小幸福,珍惜拥有的健康。史铁生在他的《病隙碎笔》中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现在动不了了,才感觉只要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地活着,是多么幸福!”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啊!的确,拥有健康就是拥有幸福,徜徉在拥有间,你就会感到幸福。
不要忽略小幸福,以此积聚大幸福。我们正风华正茂,为了各自的理想,我们拼搏在高考备考大战中。有人说高三是黑色的,因为又苦又累,但同时应该看到我们也有小幸福一路陪伴。每天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迈向成功的明天,共同铸就高考的辉煌,世上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激动和愉悦的呢?等我们步入大学的时候,再回想起这段艰难的岁月,难道不是一个个小幸福拼成了大幸福的美丽图画吗?
当你还在抱怨天阴的时候,想一想雨天的泥泞吧,那么你会觉得原来阴天也很舒心。幸福很小,如果你的心很大,那么幸福就擦肩而过了,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小幸福。[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审题准确,题目即论点,立意鲜明准确,切合题意。开头选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三个细节构成排比开头,既展示了自己的语言长处,又与史铁生的话丝丝入扣。三个分论点设置得自然稳妥,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体现了作者较强的布局谋篇能力。
[优秀习作二]
珍惜平淡的小幸福
今天是我生命余日中的第一天。我会笑着对生活说:生活,我爱你。
高三的睡眠时间总是短暂的,你觉得自己才刚闭眼,但实际上天已大亮,伴着清脆的铃声,我像一个被打足了气的皮球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
啊,能起床可真好!你或许觉得每天早上起床是很平常而且很痛苦的事,但我要告诉你:就在昨夜,不知有多少人永远的睡了过去,不知有多少人再也看不见今天的太阳,不知有多少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其实,能够好好的活着看日出日落就是一种幸福。历史上那么多满腹诗文的人甘于一辈子隐居山野、饮酒采菊就是明证。
早晨的空气真新鲜,我一路小跑到操场。一路上鸟语花香飘散,长廊上爬满了藤蔓,黄的白的金银花相互点缀,团团簇拥。我贪婪地吸纳着她们散发的氛芳,像一只蜜蜂享受着花蜜。
操场上,火红的太阳就像一位犹抱琶琶半遮面的少女,正从山那边探出头来,又像我们的心,一颗颗激情四溢,热情奔放的心。
生活原来真的很美好,最起码我看到了今早的太阳。
就在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灾难吞噬了很多人的生命。地震之前他们还和我们一样平静的生活在这个世上,而今天他们却再也无法睁开眼。一个小女孩在地震中受伤,左腿被截肢,当她面对记者采访、回答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她说是有一只健全的左腿。
我们都拥有健全的双腿,也许算不上修长美丽,但千万不要因为它们的普通而忽略,拥有它们是幸福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
地震发生后,一个个被救出的孩子伏在老师的遗体上失声痛哭。谭千秋,在灾难来临之际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另四个稚嫩的生命;瞿万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住了即将倒下的水泥板,给孩子们支起了一条通往生的绿色通道,而那块水泥板却成了她的墓碑……没有人愿意去经历这一切,但血写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同学情,师生情经得起生死的
考验,但不要等待考验过后才知道珍惜,当还拥有时,请你珍爱,就是现在。让我们记住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下的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后的一个今天。请你笑拥抱生活,享受这平静的由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幸福组成的最后一个今天吧!
[点评] 这篇叙事抒情说理的散文别具一格,最大亮色是角度新。“今天”本来是平淡的,普通的,艰难的,有时甚至是令人厌烦的,但当你把它看成是“你生命中最后的一个今天”时,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生命的倒计时,一下子让人觉得平常的日子多么宝贵,一个个小小的幸福多么值得珍惜。文中还善于联系最近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来说理,用遭遇不幸者的命运和我们的幸运对比,让人切身体验到平淡小幸福的珍贵。
第三篇:话题作文“孤独”导写及点评
话题作文“孤独”导写及范文点评
孤独是“面壁十年图破壁”,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构思示范一:孤独是人生的驿站
引言:
人生是一个旅程,一马平川,畅行无碍,自会让我们欣喜无比;高峰深壑,勇攀慢行,我们也会有成就感。
“社会”的异化,人情的虚伪,繁文缛节让人们身心疲惫,心灵需要在孤独中休憩。静静地走进自己的世界,走进这孤零零的小星,任无怨之泪洒在这贴满惆怅的空间,任一阵冷雨打湿这面前的小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使自己免受屈辱的最佳方式,便是在自己营造的思想堡垒中享受那种世所独有的孤独。
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构思示范三:孤独是黑暗天幕中的启明星
引言:孤独者的境遇,在我们的世俗社会中是悲凉的,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伟大的孤独者绵延不绝,从而使人类历史闪耀着智慧思想的光芒。
还有更多的海浪需要驾驭,还有更多的山峰需要征服。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孤独不在深山,而在大街;不在单独的个人,而在众多的人群中间。
尽管前面依然是飘浮的白云,尽管脚下依然是一片沉睡的冻土。因此,文章要注意写出“孤独”的内涵,要精选材料,不要在鸡毛蒜皮式的个人小孤独中纠缠。(选自《人生苦旅散文丛书•忧郁卷》)
评点:
我们一直以为,西方人是很现实的。
安徽舒城中学 何登保
话题:
孤独是诗人玄妙的灵感,内心的吟唱,李白的孤独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寂寞,柳宗元的孤独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傲岸;孤独是哲人超凡绝俗的大智慧,庄子的孤独是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孤独是科学朝圣者的信念,布鲁诺的孤独是面对火刑发出 “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的预言。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他知道,自己人世的结果除了遭受屈辱之外不会有别的。
西方有这样的隐士吗?
例文:
孤独
(美)梭罗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孤独,寻常人因你而痛苦,诗人因你而才思飞扬,思想家因你而洞幽烛微。
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我真想这样回答他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是什么?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只有思想者,他苦苦思考而豁然洞开的智慧被人讥为异端邪说,才会有深切的痛苦和孤独。
庄子很清楚自己在当世的境遇,所以他宁死也不出世,甘心居于陋巷。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沃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孤独,不是离群索居的寂寞,不是无所事事的无聊,也不是视时事如浮云的淡漠,而是那种具有了独到的思想,有了深刻的智慧,产生了卓尔不群的个性,甚至在一学科中独领风骚之后,无法寻找到理解,无以得到共鸣承认的悲哀。在邮局中,在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我们到处相逢。孤独只属于思想者,只属于富于创新的开拓者、先行者。
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此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宾?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适当减少决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也许人生注定会有这无言的开始,注定要踏上这无怨而又无奈的征途,那么让结局大胆地到来吧,不管是欣喜还是残酷,因为孤独已使人学会了成熟。因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所有失去的人,都被当世的一种功利思想牵引着,为暂时的生存功利而奔波,很少有人想着停下来,欣赏路边正怒放着的绚丽花朵。
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回望往事,瞻望来路,生命原是要不断地经过这种超然的起伏。也许这孤独是你成功后的回味,也许这孤独是你失败后的痛苦。
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用微笑去迎接一切,用沉思去代替泪珠,不要忘掉前面还有山还有雾,还有乾坤朗秀还有霞出海曙。而孔子却很糊涂,周游列国去寻求理解,结果是到处碰壁,受尽屈辱。
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但是,真正的极少数的孤独者却又绝对不会这样说了,因为他知道,高处不胜寒,他不会得到理解,至少在当世他会永远地孤独下去。2.孤独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文章既可写自己,又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当今人,也可以写古人古事,尤其关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文化人的生活经历,这样构思才会有开阔的思路,文章才能写出境界。
例文:
耐得孤独
艾明波
孤独,这是寂寥在你情感空地的一个无言的流程,这是沉默在你心灵旷野的一种特殊的漫步,这是你起飞之前的又一个不可多得的驿站,这是你跋涉之路的又一个辉煌的结束。在理解孤独这种境遇中,庄子比孔子达观了许多。”勇敢地跨越孤独吧,孤独之后必会找到一条洒满光辉的人生之路!(选自《生命的景象》)
评点:
孤独,是一种思想的过滤,是一种力量的积蓄。
走过这片高高的栅栏就是站在一个崭新的雪野,跨过这个古老的大墙就是挺立于心灵深处。我的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魆魆的山峰。学问家不会孤独,因为不论他的学问有多么博大精深,他只不过是在诠释前人和已有的知识,他不会有那种得不到理解的苦衷。
夜幕降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曲。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身居陋室,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其清晨无人来访之时。审题要领:
1.孤独是我们人人都有过的经历,人人都体验过的情感。如果真有人理解了他,他得到了共鸣,那么他的思想,他的哲学,他的智慧,也许就要大打折扣,不是他所追求的那种至真至美的境界了。在敲响一扇陌生的大门前需要有段思虑徘徊,在打开心窗之后不再有片刻踌躇。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但不论何时,那奇异的孤独之花,都是人类这个大花园中最美丽的。但读过此文,却分明感到,西方人也有东方隐士般的品格。
走进美丽的孤独之岛,能使人平息七分躁气,冷却三分火性,增添遍体清凉,所有热闹时看不见的,激动时分不清的,悲愤时看不透的,酒醉时辨不明的,在孤独的瞬间就可以完全洞悉。费德说过:“孤独是成功之母。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但是,漫漫旅程,我们需要稍事停步,这孤独就是我们小憩的驿站,回望过去,得失自知,瞻望前程,未雨绸缪。孤独是鲁迅式的“彷徨”,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孤独,能够砥砺人格;孤独,能使人变得成熟。
既然孤独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驿站,我们为什么要绕开它呢? 构思示范二:孤独是一座美丽的岛屿
引言:你怎样去体验孤独、寻求孤独?想想我们的东方古人,常常隐入山林,像孤云出岫,像朗月悬空,玄机妙理尽在无言之中。人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
流行歌曲中泛滥的孤独和忧伤,把孤独这个神圣的词汇给糟蹋了,那是无聊的忧伤,是平庸的无聊。人总是要经过一次次心灵的旅途,总是要顽强地走过一次次情绪的低谷。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即所谓“礼节 ”与“礼貌”,才能使这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
例文:
美丽的孤独之花
鲁先圣
世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才配说:我渴望理解,我是何等孤独啊。耐得孤独,耐得寂寞,耐得痛楚,无情地流放那嘈杂与混乱,无情地省略那盲目的幻想与虚无,去寻找沉思之后的宁静,去发掘那岁月之中的感悟。无论怎样,你都要坚持。
所以,当尼采、伽俐略、哥白尼、亚里斯多德这些人被当世的人们讥为疯子,甚至当作罪犯、异教徒下狱以至绞死的时候,他们都是那么的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知道在若干年或若干个世纪之后,他们必定会得到崇拜和尊敬,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在未来的世界中大放异彩。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你对孤独有怎样的认识?请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但是,话题材料启示我们:孤独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冷清凄凉,是“标新立异二月花”的不同凡俗,是摒弃浮华留下来的沉思,是经历痛苦砥励形成的独立人格。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
第四篇:名言类材料作文“何处看世界”导写与例文点评
名言类材料作文“何处看世界”导写与例文点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解析与导写】
这是一则名言类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写法上首先要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然后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还要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准确立意。
材料提供了两句名言,构成一组相对立的观点,要求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成文,看似很宽,但仍有所限制,并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扣合材料中的关键词。
材料的关键词有三:处世之道、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其中,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是以登山为喻,喻指不同的处世之道。所以,处世之道是材料的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处世之道呢?处世之道即立身做人等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所应遵循的原则(态度、方法)。这样,材料的要求就转化为: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分别喻指怎样的处世之道?你认同怎样的处世之道?为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观点和层次也就明晰了。你可以赞同尼采的半高处看世界的处世之道,也可以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
除就材料中的两个角度行文、立意外,还可以有以下角度、立意:(1)站在山脚看世界,即谦逊,脚踏实地;(2)分别站在山顶、半山腰、山脚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地打量世界;(3)站在哪个位置看世界不重要,关键在于健康的心态。
这则材料从审题上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可选择性较大。写作时要善于展开联想,调用自己的生活与素材的积淀,通过有层次的论述,让人信服地接受你的处世之道。
【例文点评】 例文1
站在山顶看世界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有的人不喜欢山顶的居高临下,害怕“高处不胜寒”,而选择站在山腰或山脚下看世界。但是,在我看来,我更喜欢站在山顶看世界。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山顶上看,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胸开阔。即使一时难以登临山顶,也应有“凌绝顶”的雄心与远大的目光。一个人只要心在挺拔的山巅,纵使身处茅檐之下,也必能名垂青史。杜甫,一生仕途艰难不顺,颠沛流离,却始终放眼天下,心怀苍生,目光远大。正是因为他的心站在了巅峰,所以他清楚地看到了天下的黑暗,他用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诗篇写出了老百姓的苦难,体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我想,成就其“诗圣”之名的不仅仅是他那千古传诵的诗句,更是他那颗眺望天下苍生的心。
站在山顶看世界,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以认识到自己曾战胜的困难,增强勇气与自信。有人曾说,当你攀爬到了最高点,你才会让自己充满阳光和正能量。乔·吉拉德是世界汽车销售冠军,创造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记录。他曾回想自己35岁前的经历:有口吃,开过赌场,当过小偷,换过四十几个工作,等等。可他都一一克服战胜,走向人生巅峰。经历困难与攀爬山顶的他,正是因为站在山顶,看过自己曾走过的路,超越自己充满信心,才成为世界第一推销员。站在山顶,“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受蒙蔽,头脑清醒,可以更好地感受世界真实的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过:“现在已经到了老人年纪的我,也会继续保持自己年轻时的初心,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传播文章。”正是因为他站在山顶,世界在他面前无所阻挡,故能不受蒙蔽,坚持自我,始终守住初心。
当你选择在哪里看世界时,一定不要忘记,山顶上有着最美的风景,最浓的信念,最初的梦想。当你站在山顶上时,你已走上人生巅峰!
例文2
无限风光在险峰
百年前,当林则徐登临鼓山,于云波浩渺中咏唱“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一气势磅礴的名句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难灭的真理:去吧,向着峰顶进发,当你历尽劫波,登临绝巅,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
尼采说,人生绝美的景色,不在山顶与山脚,而在半高处。其实不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山腰的风景固然独享一分恬然宁静,然较之峰顶,却少了一些胸襟与气魄。峰顶的壮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也是历经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的苦尽甘来。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滚滚而前的吗?
勇攀高峰,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正是这样一种向峰顶前进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
勇攀高峰,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井蛙只知观天,夏虫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只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然而当你登上峰顶,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喟叹自身渺小之余,更迸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
勇攀高峰,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多少人在峰顶前倒下,他们沉湎于山脚的安全,流连于山腰的舒适,于是雄心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死于安乐也”。而对于拼搏者来说,在奋斗中牺牲比消磨斗志而死去好上千倍。有着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即使最终没能登临山巅,这般的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纵死亦无憾!
在山巅之上有无数曼妙的风景,它不是大自然秘藏的宝藏,而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等待着有大抱负、大胸怀、大毅力的人来接受。当你历尽艰辛,百炼成钢,终将登临绝巅。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例文3
半高处的世界真美好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站在半山腰,我们收获了从山底坚持而上的喜悦自信,对神秘的顶峰饱含期待。而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我们可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与成就感,但我们没有生活贫困的恐惧,没有尝遍成功乐趣后的空虚,我们可以在安然地吃饱喝足后,去憧憬,去努力追求梦想中更好的生活,去变得更好。
站在山的半高处,仰头看山之巍峨,低头看四周奇松怪柏。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既能了解优雅奢华的上流社会,也对民间的平凡淳朴的生活有所体会。相比于站在人生的高处,站在人生半山腰的我们更能看遍世间百态,尝尽人间喜乐,更能听到见世间奇闻逸事,感受到这个世界不同维度的多姿多彩。
站在山顶的人容易会被缭绕的云雾遮蔽双眼,而站在半高处的人们却视线清晰,能够更好地观赏四周的美景。人生也是如此,站在人生的顶端,收获了许多成功和人们的赞扬,更容易被成功、名利、世人的追捧蒙住双眼,变得骄傲,忘了初心。而站在人生半高处的人,相比之下则更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会过于自卑,也不会过于膨胀,这样的心理状态,心灵世界,应该比站在顶端的人好得多。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将山顶的美好化作梦想,指引着我们不懈奋斗与追求。站在人生的顶端,人难免会因为得到太多而失去动力,迷失方向,原地踏步。而站在人生山腰处的人们,从山脚到山腰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收获了一定的自信与底气,对于山顶那可触碰的成功与美好一定满怀憧憬,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
在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看世界,那种畅爽自然美好,可看到的世界太单一。站在半山腰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世界,也会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我们将斑斓的世界收入囊中,并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积极奋进的美好世界。
站在人生的半高处看看吧,这里的世界真美好。
例文总评:
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态度,不同的处世态度成就各自的精彩。如果说,半高处看世界是进退自如(有度)的从容与智慧,是谦逊低调的自信与洒脱;那么,山高我为峰则是一种勇攀高峰的大志向、大抱负、大追求。
三篇文章从标题到行文皆有明确的观点态度和清晰的层次。
《站在山顶看世界》在比照中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我更喜欢站在山顶看世界。作者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雄心,尤其强调要有一颗“站在山顶看世界”的心:一个人只要心在挺拔的山巅,纵使身处茅檐之下,也必能名垂青史。道理论述与事实论据相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点。同时,善于调用素材积累,做到学以致用。
《无限风光在险峰》开篇以林则徐的名言引入,传达出勇攀高峰、积极进取的处世之道。接着以尼采的所说的处世之道作经比照,突显存“山顶看世界”之于个人、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会当凌绝顶”是勇攀高峰的大志向、大抱负、大追求,是眼界与胸襟的体现,需要有大勇气、大毅力。全文语言高度概括,对分论点的阐述清晰到位。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半高处的世界真美好》起笔承尼采的名言而谈,揭示“半高处”的内涵,表明观点。通篇着眼山顶与半高处的对比,由实而虚,以登山不同位置的感受类比人生,而谈处世之道,突出半高处看世界的种种好处:更好地感受世界不同维度的多姿多彩,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始终保持一种不懈奋斗与追求的动力。层次清晰,自圆其说。
第五篇:作文“微笑”导写与示例
话题作文“微笑”导写与示例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寻常的话题,要常中出新,就需要调动联想和想像,精心确立写作角度,精心选材。
角度一:摄取生活中“微笑”的镜头
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能展现人最美的内心世界。你关注过身边人发自内心的微笑吗?你感受过微笑中美的神韵吗?把我们的视野再放宽一些,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精美的微笑,“花儿含羞笑”,那是季节奉献给大地的笑靥;“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是江河呈现给人类的馈赠。精心描绘微笑的镜头,并把情感蕴含其中,会是一篇好文章。
角度二:联想与微笑相关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微笑”的经典片断。《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得纯情而古典;梁元帝《采莲赋》“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笑出了热闹与采莲的风流;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笑得千娇百媚。弥勒佛“笑口常开”,给苦难人多少心灵的安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多少人心旌摇荡„„撷取艺术品中的“微笑”,并用明确的主题串起众多的材料,要在文章中显示你良好的艺术鉴赏力。
角度三:阐释“微笑”在生活中的意义
微笑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枯渴的心灵;微笑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能使不同肤色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微笑的内涵,并用典型事例加以印证。
【佳作展示一】
给微笑下个定义
安徽舒城中学任明珠
“微笑”是什么?
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匆匆的赶路者。我问他:“微笑是什么?”他说:“微笑是你一路上最忠诚的伴侣,是你 1
走向成功的永不枯渴的动力。”有这么深奥吗?我迷惑不解。我走在高高的山冈上,迎面跳来一个放牛的小牧童。我问他:“微笑是什么?”他说:“微笑是牛犊吃着鲜嫩牧草的满足,是骑在牛背上横吹牧笛的悠然。”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我似懂非懂。
我来到碧绿的池塘边,不远处,有一个垂钓的老翁,我走过去问他:“微笑是什么?”他回答说:“微笑是鱼儿上钩时,你和小鱼无声的交流。” 我若有所思。
我走在宁静的校园里,迎面走来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师。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你千言万语的概括,是你善意的最好的证明。微笑是你送给学生的激励,是学生送给你的慰藉。”我似有所悟。
微笑是什么?
我走在金黄的田野上,佝偻的农民正收割着那沉甸甸的汗水,理想的果实。我问他们:“微笑是什么?”回答很朴素,“微笑是成熟的稻穗弯腰向秋天施礼。”我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走来一对母女,我问那母亲:“微笑是什么?”答曰:“微笑是你对子女最好的赞许。”我走进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里,迎面走来一位服务员,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吸引客人的磁铁。”
微笑究竟是什么?揣摩着他们的话语,我走过黑暗的隧道,豁然开朗,微笑就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
【佳作展示二】:
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
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落已皱的纹;
走遍了天下的路,才踏上归家的途;
追上漂泊的人,却追不上漂泊的魂。
流尽了人间的泪,才想起那质朴的笑。
透过清明时节那纷纷的泪雨,我分明又看到了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那微笑不停浮现在脑海,教会了我如何笑对人生。
外公的老屋是厚重的唇,温情地吻着屋内每一个勤劳的人。门前是一片茂盛的竹林,林中有那勤劳的蝶。
儿时的我就在这老屋中长大,带着蝴蝶飞翔的梦。
某日,路遇一蛹,怕蝶儿无法挣脱蛹的束缚,便帮她剪开了厚厚的茧。然而,蝶儿却成了不会飞翔的蛾,我哭了。
外公说,振翅是蝴蝶快乐的微笑,微笑是蝶儿生命的舞动。只有努力挣开蛹,把体液压入翅膀,她才能微笑地飞舞。
看着外公慈祥的微笑,我似懂非懂地点头。
有些事,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而当我们懂的时候已不再年轻。当我不断努力,破涕为笑的某一刻,我才恍然明白蝶儿微笑的真谛。
外公喜爱品茶。清晨刚睡醒,便要沏上一壶茶。紧皱着眉头的茶叶见了热水便如同鱼儿回到水中般,快活地舒展起全身的筋骨,在滚烫的热水中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没有了局。
茶香弥漫。有时我会轻轻呷上一口,品味苦涩后的甘甜。清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
外公微笑地看着我的品茶样,说:“茶叶的舒展其实就是茶叶的微笑。有时人生就像这茶,在沸水浴中露出真实而又质朴的微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微笑地把清香留在了人间。”
外公的一生就如同这茶一般,恬淡而又自然。
文革后的外公当了村干部,每天每夜我都伴着他的算盘声入眠。外婆说,那是外公在统计账目。
外公终于病倒了,得的是中风,因为太过于劳累。站在床边,妈妈哭得像个泪人儿。外公却握着我们的手微笑。那会儿他不能讲话,我却从那微笑中似乎看到了什么,那是一种对生命无悔的笑。
初三后,我再难到外公家,也渐渐忘却了那踉跄的背影和质朴的微笑,那教会了我如何笑对挫折笑对人生的笑。
清明,我不想在失去亲人的时候才后悔,我想再见见外公的微笑。我拨通了家里电话:“妈,考完试我们去外公家吧!”母亲笑了。
我知道,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将伴我一生。
【佳作展示三】:
诗意的微笑
曾想作一位四处游荡的诗人,与你走过那千山万水;穿越那落叶纷飞,看遍那悠然古道。蓦然回道,只望见你那诗意的微笑„„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我看到了,那来自多雨江南的微笑。看到了,那羞红的双腮,灵动的双眼。在那柔美的西湖之畔,在那朦胧的雨雾之中,那位宛约的江南少女,为我递来一把藏青的纸伞,露出唯美的微笑。那微笑,映射着江南的清澈,透明,带着江南人似水的柔情与矜持,渗透了江南深厚的文化韵味,留住了过客无法忘却的思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云飘”。
我看到了,那来自塞北的微笑;看到了,那魁武的身材,那带有着独特豪放气息的微笑。那是在塞北风沙中磨砺出的微笑,那是在严寒霜冻中生活的微笑。一片厚实的黄土,承载了多少个朝代,经历了多少的腥风血雨,在今天,依旧展现着那千百年来至死不变的微笑。那份刚强与坚忍,又是怎样地令人感到震撼,而你的微笑,给人的,便是一份无以名之的安全感,就像依靠着巍峨的高山,那,是塞北人的微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我看到了,那来自西北的微笑;看到了,那质朴的脸,雪白的牙齿;看到了,那只有天国才有的,圣洁而无私的微笑。那是只有在无垠的蓝天下,广袤的草原上,才能看到的微笑。奔腾的骏马,成群的绵羊,跳跃的藏羚,威武的雪獒,只有那一份自然,才能带来那一抹无邪的笑容。圣洁的天山之下,那微笑有如雪莲般的绽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看到了,那来自东南的微笑;看到了,那黝黑的脸,在与大海与烈日的搏击中,那自信的微笑。海风,吹不垮那自信的微笑。困难更是阻挡不了,那自信的微笑。那微笑,就像海一般的广博,就像海一般的深遂,就像海一般的无止境。透过
那东南人的微笑,我看到了那拔地而起的高楼,那飞速发展的经济,看到了,那经济特区特有的自信,与从容„„
我与你,执手行走于天地间,你惊叹天地间的万物生灵,而我,惊叹你那丰富而多彩的诗意般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