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9: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第一篇:“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

从多年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来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依托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出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基地建设一般也是学校热、企业冷。在这诸多问题中,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以“一对多”校企联盟有效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实训,接受实践锻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对多”校企联盟有效模式较好地改善了企业不积极的现象,奠定了“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

基于“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的“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是在符合高职教育内涵、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顺应市场规则的条件下,进行组织结构的建立及运转的创新。校企合作联盟模式不仅有利于学校为多家企业培养人才,还可以以学校为纽带,将合作企业有机组织起来,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交流,使学校与各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高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探索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创建“以联盟求发展”的新理念,实现“以共融求共赢”的教育目标,在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从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来看,“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是好的,不仅促进了合作方的发展,还体现了合作的深度操作。在联盟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秘书处的努力,各委员会纷纷就各个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探寻问题解决办法,寻找操作途径,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使“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更好地运转,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高职专业的教育中。

二、实训基地的完善

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掌握生产技能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这样小的专业,服务的是小的领域,工作单位是“小”的公司,如何组织实现实践教学过程,需要用新的思路加以解决。实践中,总结出“小专业”“集团化”的思路,通过构建“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的形式,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校外基地,实现学生到生产一线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目的。

“小专业”是以我院的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作为对象,“集团化”是指消防工程及管理领域中的企业自愿在合作章程框架下所组成的集合体。以搭建起来的“一对多”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以“集团”的方式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会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如何背靠行业、依托企业实现人才培养的问题。基地建设的初始想法就是要在市场的作用下,且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进行创新,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形成一种依托企业集合体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有效机制。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是以校企合作章程为基础,企业自愿参加,通过学校、企业有效协调创建的人才共同培养、成果共同享有的校企合作集合体,呈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基本形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地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学校、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需要人才时能及时补充的问题。因此,“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有别于目前学校依靠非市场化的协调各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模式。基地建设成果还可预知专业办学的规模,明确教学内容、就业的基本信息,避免了高职教育的盲目性。同时,企业也能够预知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为企业稳定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的互融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有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专业办得怎样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取决于制订者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认识,现实、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有企业的参与和审定,依托学校和企业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且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符合市场规则,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根据“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完善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企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在方案中得到体现,如消防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与施工经验结合起来,否则会出现高谈理论、参与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在执行中除了跟岗实习、顶岗学习外,在校内教学中也不断与企业沟通,注意细节的实施。实践证明,校企共同制订的“2+1”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及1个核心(消防系统)、2个重点(防火管理、防火规范)、3个掌握(工程CAD、工程造价、综合布线技术)为核心的“123”课程体系是较好的,也是可执行的。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沈阳地区消防工程领域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并向其他工程领域辐射。近两年,在校学生还未实习就已得到部分企业的青睐,由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得到企业支持,定将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实现了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集团企业根据近几年企业人才需求规划,向学校提出建议要求,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订招生计划,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数量处于基本动态平衡的较为理想状态,进而实现了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人才需求的现实往往是动态的、少量的,但就整个领域来讲又是大量的,基地建设共同培养的人才会使“集团”企业根据当年人才需求情况吸收毕业学生,企业间吸收的学生量呈现的是互补状态,具有动态式“订单”人才培养特征。基地建设与实践对办学规模及办学效果有很大的提升,最突出的是把原来束缚双方的加锁打开,充分表达各自愿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要求,进而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的目的。

“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凸显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现代职业教育特征。一是企业作为人才需求方,积极地参与了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实施上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企业成为另一个教学主体;二是具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形态,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三是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了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四是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探索了新的培养形式,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基地建设与实践有效体现了校企共同传授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点,显现出了现代学徒制师徒基本关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变化,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将工学结合,使校企合作更好地发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实现共赢,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校企合作主体的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寻求更佳的教育办学模式,才能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志彦.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观[N].中国教育报,2004.注: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GHYB13266)研究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第二篇: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显贵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及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得出当前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及注意事项;介绍本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并引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职汽修;实训基地;思考

1中职教育汽修专业课程及实训基地现存问题

1.1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目前的课程体系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没有达到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实践环节严重不足,使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能达到生产实际的要求。

1.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现有课程的设置受传统职业教育的影响过大,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中的基本内容,如汽车维修岗位中,汽车维护的内容占整个维修内容的50~80%,岗位的技能也是最基本的技能,而现在的课程体系从未将完整的维护内容列入课程,即使部分课程中涉及到维护的内容也是在学完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维修以后,这样的课程安排,将复杂的内容放在前面完成,而将简单的内容放到后面,不符合培养人才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也造成学生毕业后基本操作不会,理论与生产实际脱钩的现象。

1.3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目前执行的教学大纲和使用的统编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并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

1.4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书写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就业导向、行动导向、学生为主体等教改思路,还没有完全落实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2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建设相统一。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重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仿真软件教学,开发虚拟实训、虚拟车间。

根据职业岗位中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工艺流程,调整设置实训室,强化工作过程项目实训条件建设;根据过程项目设置实训项目;根据技能要求购置设备。汽车实训室,按照工作过程化来安排工位,向4S维修站靠拢,结合教学情况,尽量贴近生产一线来布置。

2.1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广泛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相配套的实训基地。

2.2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3达到共享的目标:集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技能培训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师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实践等 7大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3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注意事项

3.1先进性和实用性兼顾

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体现职业教育水平。实训基地的器材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规律,满足教改的需要。场地环境要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设备的技术水平应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同时考虑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训基地的场地和设备布置要便于教学的开展,也要尽量与企业的真实环境相同。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配备仿真模拟教学设备有助于汽车高新技术的理论教学,保证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3.2软硬件兼顾

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实训基地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弥补硬件的不足。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配置先进的汽车教学学习软件,提高汽车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做好实训前的知识储备,克服设备配备的滞后和数量的不足,满足汽车新技术和特殊车型的教学要求。要制定与教学内容和器材条件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工艺文件,充分发掘实训器材的潜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训练效果,保证实训器材使用的最佳效益。

3.3考虑经济性

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因此,车辆和设备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训基地的器材配备主要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教改的分层次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器材。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够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如汽车维护实训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配备的车型可以是低档的汽车。汽车检测诊断实训教学所用的车辆、设备要配备较为先进的,既保证教学效果,又因为是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车辆器材不易损坏。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和教具可以让学生反复演练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运行费用较低。4本校汽修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校采用学习借鉴、集中研究,分块突破、团结协作,动态交流、跟踪服务,逐渐完善、宏观调控的的研究方法,完成调查研究、实训设备配备,开发校本课程、改变教学方法、设置评价体系、研究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4.1.1对本地区汽车行业进行调研论证,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发展能力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4.1.2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调查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动机及兴趣,研究教学方法。

4.1.3扩建汽修实训中心,加大投入添置实训设备,现有实训室面积5000多平米,设备价值300多万元。经过整合现有设备,重新装饰、布置实训室,设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实训室、整车维修实训室等齐全的实训室。按照工作过程化的要求来布置实训室。根据本实训室的实训设备,按照工作过程化的要求,开发一系列校本实训课程,编写实训实习指导书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今年获得区财政厅250万元的财政资助,投入添置汽车实训设备。到位后,实训基地将建得更加完备,功能更加齐全。

4.1.4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脱离的现状,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

4.1.5调整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及学习、工作过程性的评价列入考核体系,突出培养的重心是实践技能。

4.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把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像学校的招生大事一样重要来抓,动员并鼓励全校教职员工,通过各种途径与汽车相关公司联系,加强沟通,打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提高专业品牌。目前录用我校实习学生的区内外汽修公司多达40多家。汽修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能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整体办学实力。5实训基地建设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汽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其中12位老师是“双师”型教师。8人为南宁市汽修职业资格考评员。本校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及社会人员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中心,也是本区域本行业技师考证考核点。本专业招生连年增多,今年招生达10个专业班。共480多人。毕业生98%以上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校外实训企业反馈良好,学生较满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6几点思考

虽然我校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

6.1 4S店一般一年招的实习生人数很少(4-6人),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人数这几年突飞猛进,并且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年龄偏小(很多学生在学校读完两年后,还没有满18周岁,未能考取驾驶执照),与较成熟的高职汽修类毕业生竞争显得明显逊色,因此对口实习率偏低。国家能否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纳更多实习生呢?例如一些综合修理厂,可以接纳20-40人,甚至更多。

6.2钣金、喷漆这些工位很缺人,而且待遇也较高,但中职生不愿意从事他自认为学不到技术的岗位,所以在职业指导上如何让中职生转变择业观念也是关键所在。

6.3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较多,学生分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采取什么措施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参考文献:

[1]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7).[2]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三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然而,企业才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前缘,校内实训设施和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设施和生产环境是有差别的。建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职教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心理与角色转换;同时,也为学生展现生产操作技能,取得企业认可,获取就业契机提供机会。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的平台,也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是校内实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延伸与补充。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生产实践及其他实践教学任务。2.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学生通过在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规程和生产工艺,利于他们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非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3.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4.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事业单位,其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5.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6.承担对“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1.总体规划,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优先选择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2.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互惠互利。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在企业的选择方面不一定要大而全,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为宗旨。4.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5.实训基地建设要考虑到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缘条件,要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还要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使培养的学生有好的去处。经费承受能力亦当考量,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就地就近选定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1.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协议应注明适应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时间,双方的责任、义务,协议期限等。其管理按实习、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2.校外实训基地要建立校企协管机制,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等的各项工作。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按照“校外基地学校化”的建设理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指导性建设与管理标准;定期专题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目标、落实责任、绩效考核、动态调整。4.校外实训基地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健全与实施诸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文明生产规章》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5.处理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增强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6.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7.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计划和记录等基础工作。

五、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1.编制包括从适应性训练到初级训练、中级训练、高级训练乃至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全部内容的实训手册,使受训者明确自己掌握的技能程度和差距,并向最高目标努力。2.从提高受训者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爱护仪器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人手,制订管理规范,为受训者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科技信息专题论述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4.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影响过程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的结果做出评价。5.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6.加强基地师资培养。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外实训基地带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7.注重课程教材建设。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外实训课程,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基地实训效果,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六、校外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1.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要教育学生严守安全用电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严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严禁酗酒、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杜绝私自外出;指导教师全程跟班,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2.严格纪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入厂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厂纪厂规,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只有通过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使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3.保证实习质量。必须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进行严格考核监控及考核。4.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同时,由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评分和实习(实训)总结工作。并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简述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盖上公章,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企业工作经历的凭证。

七、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发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只关心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一般都认为培养技工人才是学校的事;而且由于学生生产安全、劳动保障等因素,企业因没有国家和政府相关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通常作为旁观者仅提供一定的场地、设备、收取相应费用,基本不参与办学。实习学生只能进行参观或简单操作,不仅实训效果差,且难保持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稳定地运行、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其实,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的核心点还是在于“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大多数职教学校仅是授业型的,应增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朝科研型与授业型双向发展。这样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取予互求、互利共赢”、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1.校外实训基地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在管理、技术及工艺等各方面的难题,和企业形成互帮互助、形成更加紧密合作的关系。2.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产学项目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应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方位服务。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联合建立能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服务的校外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3.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经济实体,使之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所属企业形成稳定的产品研发、加工、经营互补运营关系。业务机构由于精力和财务限制不会去考虑被租赁人才的职务晋升和个人培养等问题。被租赁人在高校通过自身的工作,其工作价值与工作能力得到其所在部门领导及周围同志的认可,却因为是非正式在编职工而无法获得职务晋升。同样,由于高校主要以学历和职称作为区分人才的标准,被租赁人才评定职称也会遇到区别对待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待遇的问题。如何与其被租赁人才身份相衔接,突破非正式职工不能晋升和评定、聘任职称的限定,也是值得探索的。据说广州某高校曾想把所有非在编教职工都实施人才派遣,但最终没有实施,可能是反应太大的缘故。根据国家人事部门对高校人事改革的精神,采取聘用制度,但高校又是有编制的,谁不想进入编制之中。于是,在编与不在编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南方关系在线首席专家顾问钟永棣表示,采用派遣方式,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高校自身聘请与采用派遣方式相比,其需要使用的人员数量是一样的,其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也是一样的(如果各项福利待遇均依法执行、一视同仁);不同的是高校采用自身聘请教师方式的内部管理成本和采用派遣方式的服务费支出成本可能有出入,但出入不大,甚至有时候自身聘请方式的成本还低于派遣方式的成本。要解决根本问题,主要还是在体制问题。如果高校或其上级部门能借鉴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那么其完全可以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以事定岗,以岗选人。对于体制原因仍然无法解决的编制问题,高校自身完全可能与新聘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总之,高校实行人才租赁将是解决人才问题的一种思路,也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去尝试。

第四篇: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10-11-09 16:01:36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专业技能又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包括五个方面:表达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突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下达,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购置设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将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大模式)。按照国家五大经济带分布,与国家西部地区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要求相配合,通过几年的逐步投入,在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投资额度需求较大、设备配备较全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第二种是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选择在当地某一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业院校,通过一次性投资,支持建设一批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周边职业院校共享的专业性实训基地。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下,在发展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成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第五篇: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摘 要】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探讨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 实训基地 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46-03

畜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养殖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除加强对在岗从业畜牧兽医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培训外,还要对在校就读的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统计,广西每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70%。因此,加强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强化技能培养、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设备和师资配备,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传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方式,深化校企合作,立足为畜牧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对校内实训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创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模式,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训练场所,确保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不断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畜牧兽医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畜牧兽医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广西畜牧兽医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要求,科学定位,系统化设计,整合校内实训资源,以实现功能目标。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重组16个实训室;按畜禽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提供与企业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互惠共赢平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力求为学校畜牧兽医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场所和条件。加快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实训场景与生产环境对接,不断提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水平,使畜牧兽医实训基地逐渐成为广西养殖行业的教学实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畜牧兽医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在校内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具体包括专业实训大楼、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一)建设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满足专业课程实训任务。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建设了4000m2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实训大楼由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兽医临床检验、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中兽医、动物营养、动物繁殖、动物环境卫生、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动物普通病、细胞培养室等16个实训室组成,并充实和更新仪器设备,确保本专业各实验室的实训设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二)建立校内畜禽生产性养殖场,满足学生学习畜禽饲养技能的要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养殖企业标准,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内设有猪、牛、羊、禽等标准化畜禽舍,选择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建立起一套绿色、低耗、高效、环保的新型低碳养殖模式,饲养有猪、牛、羊、鸡、鸭等国内外优良品种,为猪生产、牛羊生产、禽生产等课程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满足了学生学习现代养殖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动物医院充实和增加了X射线机、B超仪、心电图机、无影灯等仪器设备,为学生学习动物疾病检验、诊断、治疗技能提供了与兽医诊疗机构一样的工作环境,在满足兽医临床课程实训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养殖场开展常见畜禽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业务,解决他们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同时利用门诊畜禽病例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执业兽医技能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战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基本原则,先后与广西畜牧研究所等20多个养殖场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逐步建立和完善 “资源共享、文化互融、产教结合、共同管理”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确保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在服务于养殖企业的同时,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得到迅速提高,真正做到了把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五)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首先,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实行在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的专业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成立由专业科、教学技术部、教务科、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实行专业科主任负责制,将校内外教学和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运行中坚持产教结合,以产促学,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避免“多头管理”而导致教学与生产分离的弊端,确保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制订出台了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方案》《畜牧兽医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制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深化实训实习教学改革,建立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设到实训室或生产车间,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制定实验实训标准,围绕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制定实习技术手册,确保产、学一体的实训实习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其次,制定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校、企对实习学生共同实施管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经历真实的工作情境,体会产学一体的优势。校企双方联合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及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实训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奖惩办法》等,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一)实训基地建成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首先,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科学定位、系统化设计,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创新建设理念,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重组16个实训室、1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个动物医院;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其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实施了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对全区同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其示范、指导作用。

(二)专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 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项目实施期间,教师在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开展《免疫促进剂对猪瘟免疫抗体影响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等畜牧兽医科研课题3项,教改课题4项,主编、参编国家、农业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畜牧兽医实训基地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确保了全校畜牧兽医全日制1100多名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验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项目实施期间,实训基地承办了学校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大赛,参赛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达到专业学生的80%,比赛成绩比实施前的201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获2011年全国农职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外科手术项目比赛二等奖。学校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2%,比项目实施前的85.6%提高了9.6%,学生就业率由项目实施前91.6%提高到实施后97.2%,提高了5.6%,从调查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毕业生获得优良以上评价比率高达91.5%。

(四)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办学效益显著。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下转第49页)(上接第47页)具体表现有:2011年畜牧兽医示范专业以较高的分数通过复评,并获得复评专家组高度评价;学生技能过硬,得到了就业单位的认可,每年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400余名学生供不应求,毕业生获得就业单位优良以上评价比率高达91.5%,报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明显增加,项目实施前的2010年畜牧兽医专业仅招生230人,项目实施后2011年畜牧兽医专业招生410人,2012年450人,2013年480人。2013年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基本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训内容与生产脱节、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热情不高、实训的软硬件跟不上行业发展要求等,这些都有待今后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基金项目】2010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0033)

【作者简介】胡在钜(1963-),男,广西岑溪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责编 卢 海)

下载“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专业”“集团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作者:唐国盘 李新正 黄安群 陈理盾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所属学科: 数控技术(中职) 论 文 标 题: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单 位: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姓 名: 赵 丙 1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

    浅谈中职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成效

    浅谈中职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与成效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校针对行业或岗位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技能训练的系统场所,学生可以在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第32期 第26卷 总第45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 (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行动导向教学......

    “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摘 要】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等方面,探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摘 要】 文章以贺州学院为例,提出当前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的应对策略:学院应建立不同......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