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作者:唐国盘 李新正 黄安群 陈理盾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岗位形成无缝对接,这就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为其最基本依托和保障。本文结合本校内实践教学要求,对动科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功能及成效进行探讨性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动科专业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246-01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校外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深感到校外实训基地可能只接触一种实训内容,达不到培养目的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然而国内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薄,教育经费投入少。校内实训基地究竟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动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和模式较少。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实践教学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校内实训基地是我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训基地还是开展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因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服务畜牧和养禽业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科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畜牧和养禽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实际生产环境为载体,为动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为本系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和生产性实训提供硬件条件。
动科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有客观性、产业化、导向性、共建、共享、可操作性、通用性及示范性等原则。首先动科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及工作认真负责,这就必须要求基地建设贴近动科类生产、技术、管理及服务一线。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由学生亲自操作,并按照预定的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进行实地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及职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三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行业企业信息、资金支持、教学改革建议等是“学校赢”;学校为企业输送了高技能专门性人才、专家教授顾问、新理念新思路等,是“企业赢”;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得到了技术,是“学生赢”。提高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制订相关实训资料
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畜牧行业近年来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新的技术不断应用于畜牧生产,再加上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校外实训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因此校系领导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合作发展联盟,为吸纳外部资金共建教学实训一体化基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利用了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和人员筹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达到校、企、生三赢。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需要,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计划的制定,特别是制订了畜牧类专业实训大纲,并有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了畜牧专业实训教材,为提高学生实训效果。提供最优惠政策,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为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中牟购地200多亩,投资30000多万元,建成了养禽生产及孵化实训中心、养猪与育种实训中心、牛羊生产实训中心和环境控制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均按照现代牧业企业最先进工艺建设,并配备建设有教室、实验室、食宿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能满足500人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优良种畜和先进工艺,科学管理及规章制度,师生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学们不但学到新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养成了良好职业习惯,熟练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一并诊断和防控方面能力,投资了300多万元,建立了猪病诊疗中心、宠物诊疗中心、禽病诊疗中心,并利用教师自己技术,开设动物疫病技术诊疗中心,现校内诊疗中心有6个,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动物疫病诊疗方法、病理剖检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疫病治疗技术,通过实训,学生能独立坐诊,受到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4.1 实训、科研、培训、生产、示范及服务六位一体,拓宽了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运行两年多来,学校对实训基地进行摸索性的改革,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拓展,初期实训基地只有生产和实训两部分,功能相对单调,并不能体现出实训基地的附加功能;后期逐渐增加了科研、培训、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将实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比如通过科技下乡、校企合作、农民大讲堂及定期举办不同行业的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服务于郑州市周边县市,自实施以来共发自编实用技术手册约6万本,培训农民5000多人,深入周边大中型养殖场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约30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更是在服务农村和自主创业中取得显著成果。
4.2 实训基地中“双师型”功能的体现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原来每年十几万元的动物费和饲料费得以节省。学校鼓励在校教师深入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实行老教师指导制,带动年轻教师尽快步入实践及教学角色,另外以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专家。
教师在实训中心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训中心,根据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立项研究,为教师科研选题和提高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通过实训中心运转2年来,教师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达10多项,申请专利4项,并在实训中心实验科研立项5项,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节约科研经费。
4.3 实训基地的企业功能
企业在实训中心依靠学校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仪器设备优势,解决生产中问题,另外企业也为自己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师生在实训中心教、学、做也为企业员工逐渐改变因专业理论知识欠缺所导致操作技能与机理相游离的状况(只知怎样做不知为什么?)只知单纯经验和片面性,从而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基地运作以来不断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让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银惠,薛士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具有高效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07,13:50-51.[2] 许纪发.种植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8,10(3):36-37.
第二篇: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综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模拟性和仿真性基地为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能够真正在校内做到生产性实习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意义、建设模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更谈不上开展建设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综合他们的观点,可做如下定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职业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意义如下:第一,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领地。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从而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经营实际,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既是生产性实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同时又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所以必须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企业管理,接受市场的考验,通过真刀实枪的锻炼,必然会造就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第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纽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往往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建共享,基地必然会成为加强校企合作的纽带。第四,校内生产性实训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的经济收入可用于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这样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及“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当前,各院校普遍认识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受理念、机制、资金和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遭遇重重困难,而大部分院校还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因此,探索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迫在眉睫。
第三篇:1高职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功能实践.
教学研究
高职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功能实践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阶段性成果 张云良,姜明明,吴宝新,滕井胜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牡丹江157041)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Cs_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关键词:畜牧兽医;校内;实训基地
1
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是
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我们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分析。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要求的情况;以培养服务区域畜牧业经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畜牧兽医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畜牧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真实的生产环境为载体,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基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畜牧业科技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2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2.1真实性原则
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能吃苦耐
劳、工作务实、动手能力强,因此,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就要尽量贴近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产环境,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去感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职业能力和素质。2.2产业化原则
基地产业化经营是基地可持续建设与发
展,工学结合教学的必要保障。在生产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进行产业化运作,使基地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2.3共建原则职业院校要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积极寻求共建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共享生产成果等方式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企、生”三方共建。2.4共享性原则
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
作者简介:张云良(1963~),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养殖系,副教授,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专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所场,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要将畜牧兽医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推广、生产、示范、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面向农民、畜牧业企业、畜牧业科研院所、畜牧业院校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5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2.6示范性原则
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的综合性高技术含量
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3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3.1人才培养功能这包括学生培养和“双师型”师资培训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首先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1二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其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工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要通过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和能力养成提供有效保障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师资的知识能力的储备要较为全面,且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操作应用能力,这是搞好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教师首先应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操作应用能力的提高。
3.2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还应成为培训,考核现有技 万方数据
术应用性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还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满足畜牧业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三是满足地方畜牧业发展要求.达到资源共享。4畜牧兽医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成效
4.1健全制度、明确目标,保障基地建设的有序运行
4.1.1成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学院成立了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养殖系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基地负责人、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实训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行业专家和养殖系的骨干教师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制定《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从制度上保障基地建设的有序进行。
4.1.2明确建设目标经过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反复研究,确立我院校内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如下:通过五年的建设,建成集畜牧、兽医、特种动物、畜产品加工四大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群,为畜牧兽医、兽医、特种动物、畜产品加工等专业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提供条件,并面向省内相关院校开放,将其建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训练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开展畜牧兽医类师资队伍培训,将其建成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面向相关
涉农企事业单位开放,将其建成畜牧兽医类资源共享中心;
充分利用基地先进设备设施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将其建成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中心。
4.2前校后场、前较后所,工学结合,确保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畜牧兽医类校内实训基地占地达80公顷,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现建成动物营养实训室、传染病实训室等9个校内实训室,养鸡场、养牛场、牧草场、动物医院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牡丹江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正在筹建“牡丹江市家畜繁殖技术指导中心”和“牡丹江市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在原有的“家畜繁殖”和“校内动物医院和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专业技术实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提升,使其成为牡丹江地区家畜繁殖类和动物检验检疫学生实训和技工培训的专业性基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当地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积极推行高校学生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农业部在我院设立“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农业一152站)”,开展了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职业工种的鉴定工作,将家畜饲养工、家畜繁育工、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畜禽产品检验员、中兽医员等职业标准融人相关课程当中,教学研究
使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大大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每人获得2.91个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有关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
力。
4.3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创新卖训基地经营模式
学院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保证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生产,获得的经济收入再投向实践条件的改善,形成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了良性循环。实训基地由“消耗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功能的增强,为学生提供了工学紧密结合的环境,将实训教学过程直接转变为价值创造过程,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过硬的操作本领,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了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4.4实训、科研、培训、生产、示范、服务六位一体,有效拓宽了实训基地的功能
近年来,学院在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功能上进行了有效拓展,除生产和实训功能外,在科研、培训、示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功能开发,充分发挥了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科技“三下乡”、院市共建、举办技术培训班、农民大讲堂等多渠道服务于周边市县,共发放自编实用技术手册5万多册,培训农民3000多人;深入周边100余个大型养殖场和养殖户进行技术服务,培训企业技术骨干231人;兽医
院共接待动物门诊2万余次;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254名。在服务农村和自主创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45以项目为依托,加速“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
学院鼓励教师深入基地参加实践锻炼,通过以老带新以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畜牧兽医技术专家,1人现任教育部高职高专农林牧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现任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24人被聘为牡丹江市农业科技专家团成员、16人被聘为海林市农业科技专家。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妍,等.高职农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m.高教论 坛,2008,(04):171—173
【2】付伟.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硼.今日科苑,2008,(02):13
【3】3杜国青.现代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初探叨.考试周刊,2008,(24):94
【4】周宁宁.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与功能阴.职大学报,2008,(03):l18-119
【5】孙习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浅析啪.河北农业科技,2008,(09):60【6]韩慧萍,等.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新模式叩.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4):197
2008年第12期 万方数据
第四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选自《中国高教研究》2008/2
第五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创新工学结合 GPTC 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开发基于技术中心的校内 实训基地,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综合教学环境,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根据创新工学结合 GPTC 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创设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训练需要的学 做合一综合教学环境,突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服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大力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按照“团队工作”方式,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或生产性实训 训练;
(三)为了利于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利于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实训基地应具有开展技能 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的基本条件,使之成为教学、鉴定的双重基地。
(四)实训基地兼具创新工作室和企业项目工作室的功能。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活 动,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与竞赛集训的基地;实训基地支持教师和师生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开发工 作,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五)实训基地建设要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为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机制上 的保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实训基地建设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要重视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实训 项目开发,编制项目任务书、指导书和考核标准等文件资料,规范实训室管理,积极开拓实训 室的服务领域。
二、建设程序
(一)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开展企业调研,联合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工作 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方案,体现工学结合的需要,并进行论证 分析,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联合企业专家,选择并编制设备采购清单,保证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对同一功 能的设备须对三个以上的设备制造商或销售商进行询价,选取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设备编入采购 清单。
(三)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设备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实行政府采购,纳入市财政专项。学校 应强化专项资金的核算和使用管理,设立专门账簿,分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按预算使用专项资 金,确保专款专用。无特殊情况,专项资金须在当年年内全部用完。
(四)学院组织财政专项初审,初步审查设备清单。初审通过后,教学系填写《专项拨款 项目申报书》,包括设备预算、项目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报告,提交市评审中心,并接收评审。
(五)市采购中心发出执行专项项目通知后,启动专项招投标和设备采购工作。
(六)教学系根据教学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氛围设计,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七)学院组成专家组进行专项的评审验收。
三、运行管理
(一)实训基地的管理实施教学系负责制,教学系主任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第一责任人,教学系应选派实训基地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实训基地使用者每学期末,向实训基地管理员提交实训基地使用计划(包括实验或 实训的项目、时间、人数、指导教师、实训基地名称、设备与软件要求等内容)。各实训基地若 有异议,应在放假前向教务处提出,进行协调。
(三)实训管理员应根据需要,组织落实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编制实训基地课表,做好实 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确保基地正常运行。
(四)教学系应配备和安排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指 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教学系要加强对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培养、推荐、选拔、考核和管 理,把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及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晋级、晋职的 重要考核内容。
(五)实训基地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日常使用记录,保证实 训基地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实训基地使用情况统计,做到数据准确。
(六)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定期向系主任汇报实训基地建设、使用情况,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 的各项工作。
(七)教学系安排骨干教师联系企业专家,定期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制实训项目任务 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