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所属学科: 数控技术(中职)
论 文 标 题: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单 位: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姓 名: 赵 丙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演示和验证,而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才能和职业道德,因而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进行实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中职院校的特色所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各个中职院校想了许多办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校在校内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纵观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 “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二)、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三)、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四)、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五)、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 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立足全局,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以产养教,以教促产,产教并举;优化整合,强化功能,创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中,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数控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一是生产性原则。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必须是真实的产品生产,真实的生产性企业;二是先进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仪器设备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适当压缩传统产品,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利润产品。三是开放性原则。实习基地要能够为多方面提供服务和提供多种服务;以生产为主,规模适度,为教学服务;扩大教学实习,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四是市场性原则。要立足市场,降低管理、运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建设过程中,考虑工种、设备、工艺流程在反映企业生产实际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一是必须保持生产性,产品要面向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保证职工收入;二是必须提供教学实习,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真实的生产性实习环境,并减少学生实习消耗,主要是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在建设中,必须要有意识地预留一些岗位给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必须 保持适度的新产品研发、试制与推广,以确保始终处于技术前沿;四是必须保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我们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以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为辅,统筹安排,形成规模大、工种全,融“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具体包括数控仿真加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数控机加实训中心、钳工实训室、数控机床维护实训室等,主要承担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任务,在间、工种、工艺流程、设备仪器等安排上,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原则
在“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教学任务由各部门承担并负责管理,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初、中级工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由校办工厂承担并负责管理,学生实际操练,并帮助工厂生产产品、创造价值,学校在提供一定实习经费支持的同时,工厂也付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达到“三赢”目的;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共同管理模式,学生按照“准员工”角色进行管理。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一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办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承担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与挂职锻炼。二是校办工厂和学校的人员实行双岗双责,交叉使用;有关费用由学校与校办工厂统一结算,以保持校办工厂财务的独立性。三是实践教学任务由教务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教学部、校办工厂分别下达,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负责教学实施过程的全面督导与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是学校对校办工厂的考核,除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保证本厂职工收入外,还要考核其完成教学实习任务情况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生产性实习条件、环境建设等情况。
五、我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成果特色一:通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质量。
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领导,共同管理,明确企业和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一方面培养了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让毕业生就业实现“零适应期”;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培养成本,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学校利用合作企业先进的装备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课,目前有企业员工陶向文、匡维安等人在部门进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和钳工课程授课,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校企课程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先进设备,学到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一培养模式赢得了人才市场喝彩,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成果特色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即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综合评价的评价体系。
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根据学校《成绩考核管理办法》,采用“加强平时考核、弱化期末考试,突出分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质量评价策略,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价。
2、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由于学生还不是企业的准职工,企业对实习学生采取有别于企业职工的评价方法。主要从学生的遵章守纪,产品质量意识,工作积极性,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服从管理,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等方面进行评价。阶段性给出《生产实训评价表》。
3、综合评价。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将结合学生在校的评价和在企业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毕业生鉴定表。实践证明,多元的评价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它促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改变,将它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中去,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中职学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成果特色三:改革了教学模式。
应用数字化仿真软件,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把“产品搬到课堂”,采用仿真实习熟悉实践内容,缩短认知过程。应用生产型实训基地,营造一个真实的生产企业的环境,实行案例教学、场境教学、岗位教学等。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指导老师和班组长等指导下,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真实环境中实 训,做到“实境训教”,将“课堂搬到车间”,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实境训教,无缝对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
成果特色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通过校企联合教研活动,通过下企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有专业教师均参加企业短期技能培训和下企业实践活动,形成了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校本教材5本,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也取得突破,数控专业学生在2015年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普车、数车、钳工、工业产品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其中钳工取得了一等奖、工业产品设计、数车、普车取得了二等奖。
六、体会与思考
总体来说,我们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实现了生产与教学协调发展,保证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距离国家示范性学校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校企生三赢的利益驱动长效机制建立问题
学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
1、企业优先考虑生产的正常进行及产品的质量,想方设法降低劳动成本。
2、学校优先考虑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学生与家长主要考虑学以致用,劳动强度和教育投资的回报。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缺乏政府与社会关注,呼吁出台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大力倡导,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但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与驱动。只凭学校与企业的一纸协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部分企业无暇顾及校企合作,严重影响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建设需要各方面政策、制度的配套改革
要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教学资源要更新重组,以满足示范校建设的需要。
总之,我校数控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当然,合作过程还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我们需要企业将眼光放得更远,更加热心、主动地参与这一双赢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积极有效的协调,帮助双方消除合作中的摩擦,也需要一部校企合作的法规,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好示范引领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2]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2006-11-3.[3] 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 胡春宝.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第二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选自《中国高教研究》2008/2
第三篇:中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职业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吴岱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实际、面向岗位,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利用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职院校要培养数控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大胆改革,切实做好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要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需要。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那就是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差异比较大,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比较缺乏。当然,大量地购进实训设备和培养实训教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厂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数控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单培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开始面向实际,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更接近。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显得犹为重要。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质量与数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职业技术院校都看准了这一巨大市场,相继开设了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致力于数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不够明确,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控教学在职业技术院校中是一种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各院校只能参考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等。然而,众所周知,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向是设计开发型人才,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数控人才应具备从事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与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得到相当的实践锻炼,因此中职院校在数控教学中必须安排实训教学。
二、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思路
1、总体规划,先小后大,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
建设数控实训基地,应从培养学生目标和方向上进行定位,至于是从原理上还是从技能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规模是大是小等,应该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从厂房的总体设计、电气电路与网络路径的布置等方面全面考虑,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相关设备的购置。资金到位程度不够,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建立模拟实训室和CAD/ CAM 实验室用于保证学生的初期实习工位,是初期投资的最佳方案。即使达到一定规模,计算机房的教学缓冲作用也不可忽视,毕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同时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习训练。先期投入可选择一些简易型的数控机床产品满足教学工位,如数控车床CJK6136、CJK6140型、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XK713(或XH713)型等,这类机床功率不大,能加工钢性材料,又可以顾及到降低教学成本。之后在一定资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备的层次及档位,考虑如数控车床的斜床身、液压卡盘等,甚至全功能或车削中心、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双工作台面、四轴联动、各类刀库等多种功能因素的数控设备,既能为产学研结合使用,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各类数控系统的实验台、测量仪等设备也需要逐步完善。从实质上说,大致有一千万左右的资金就可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满足数控实训教学和产学结合的要求。
2、数控设备应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先进性,与现场设备接轨
数控设备应具备先进性和科技进步性,选择数控系统应选择较为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如
华中数控系统、FANUC 系列、SIEMENS 系列等,FANUC、SIEMENS 等系统在我国的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购置相配套系统的数控机床,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当然,数控系统档次不是越高越先进,选择时应适当有度,如数控车床CJ K6136 型配备数控系统时FANUC POWER MATEmate TA(B)就可以使用,如果选择FANUC 0 I-TB 或16M,就有点浪费。另外一点就是设备与现场设备相接近,大多数高校类教学用数控机床偏重于原理性的设备,不利于学生接近现场或按工厂要求地进行数控实训,对机械加工工艺掌握不到位,所以到现场不能立即上手,对技能方面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选择设备时应考虑既能满足数控实验,又能接近生产,还能在较低价格下接受。
3、网络化建设
数控机床在教学基地使用时,尽量用网络结构形式构建。主要目的:一是数控实训时程序编制与模拟以及数控程序的传输,节省了学生在机床面板上输入程序的时间;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柔性制造的基本形式,方式简洁,节省投资,保证了教学工位和教学缓冲,计算机和数控机床之间的联接使数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通讯更为便捷。
三、数控实训基地运行和使用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数控技术培训定位在培养数控设备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标上。以数控技术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培训作为实训的主要环节,确立“数控为龙头、CAD/ CAM 作主线”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2、根据培养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实训教程》、《线切割实训教程》等校内实训教材。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采用模块化的技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等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实行“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
3、重组课程,强化实训根据目前数控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中缺乏模块化的专业系列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技能训练内容偏少、与生产实际衔接不紧、不能满足专业教育及实训需要的实际等一系列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教师通过教材重组、自编讲义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4、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形成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流程应本着“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与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过程:a.普通机床的认识与实践。b.数控机床的认识与实践。c.数控加工、维修学习。d.数控生产实训。e.综合训练。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实行单个考核、循环实训,最终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型、编程型、综合型,对应三年制中级、五年制高级、四年制高职技师专业。
总之,要想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让其成为一种摆设,不能成为学校办学成本的包袱,在新的经营模式下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荣.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效果[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2].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5.(05)
[3].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2003
第四篇: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综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模拟性和仿真性基地为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能够真正在校内做到生产性实习的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意义、建设模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清,更谈不上开展建设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综合他们的观点,可做如下定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职业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使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意义如下:第一,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领地。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为学生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从而使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经营实际,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既是生产性实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同时又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所以必须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企业管理,接受市场的考验,通过真刀实枪的锻炼,必然会造就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第三,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纽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往往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建共享,基地必然会成为加强校企合作的纽带。第四,校内生产性实训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的经济收入可用于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这样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及“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当前,各院校普遍认识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受理念、机制、资金和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遭遇重重困难,而大部分院校还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因此,探索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迫在眉睫。
第五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务的实训指导教师。
3.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技术要求的房舍、场地、附属设施及配套环境。
4.生产性基地建设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力求资源共享。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训需要。
6.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
7.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人管理,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五、主要任务
1.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大纲。
2.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校内实验基地要不断改善条件,充实与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专任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效落实,在实践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保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管理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注重培训,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六、管理办法
一、管理体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融合校企管理理念,渗透校企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解决全院实训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实训设备的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学院决策提出建议。1.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全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宏观协调。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2)全面协调学院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二级学院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实践教学任务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3)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各二级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本院专业设置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和调整本院的实训基地,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组织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3)全面安排本院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4)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二、运行与管理 1.教学运行与管理
(1)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
(2)实训基地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训基地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
(4)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生产运行与管理
(1)通过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
(2)围绕专业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有稳定的“实习产品”,全方位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实习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3)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科研运行与管理
(1)健全科研申报、管理、奖励制度。注重发挥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和承担行业企业科研项目。4.物资运行与管理(1)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2)实训基地要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七、附则
1.各院可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2.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教 务 处 二○一三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