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9: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第一篇: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

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XXX

2017年5月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文化、教师文化以及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的现状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确立了《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对学校建设的影响、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宗旨是把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构建新课程下的育人模式和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选择、整合、丰富课程文化,以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早在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权力主体是学校,只有当中小学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使用、评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自觉地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通盘考虑、整体实施时,才能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2)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需要。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以前课程由国家和地方管理,现在把管理权下放学校,学校的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计划的需要,这是许多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学校有了自主开发补充课程的权利,却因为管理的松懈和不到位,难以使校本课程发挥作用。学校课表上排有校本课程,但对课程实施缺乏指导和监督,老师们有时挪做他用,有时敷衍了事。学校有详尽的课程实施计划、甚至开发了相应的教材,但由于这些多为闭门造车的产物,老师们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在高中,学校和学生都面临强大的升学压力,如何贯彻国家意志,开足开好校本课程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近三年的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管理,深入研究,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健康发展。

(3)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需要。新课程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特长,让学生和谐发展”。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开发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能够科学管理、合理使用、有效评价的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意义应该是很重大的。

(5)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学校决策者思考着把学校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办人们满意的教育。这样,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理念。而学校所在的社区活动场所缺乏,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他们同样需要创设一种新的社区文化,来提升社区的品位,促进社区的发展。(6)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需要。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校外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主要指社区)。在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开始重塑学校与班级文化,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园环境课程资源,造就怡情悦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内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根据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技能、经验缺乏的实际,加强了校本培训及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获取课程开发技术的支持。在情感的交互上,实施新课程以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营造了关爱协作的氛围。现在教师与学校决策者的课程价值观一致,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达成共识。

二、概念界定

1、“信息化”是指为满足校本课程实施开发的能实现课程录入、网上报名(个人选课、批量选课)、班级管理(网上报名、进度表、网上作业)和学分管理。

2、“高中特色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就是某一类学校或者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说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强化办学特色,在于学校管理,学生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在于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教师目标重点在于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在于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在于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3、“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类型的确定。依据是学校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4、“校本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计划管理、课程实施管理、教材管理、课程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指课程开设方式的确立,学生选课方式的确立,保障方式的确立。“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指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包括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本位课程逐步盛行起来,特别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校本位课程研制(SBCD)很快被教育理论工作者接受。日本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中,也致力于推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在家庭、社区中的体验性活动;同地区社会的人才、设施、活动联系,开展有特色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校和家庭、地区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我国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区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在这一背景下,前几年,我们学校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发掘校本资源,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每一个新的学年度开始,就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辅导老师组织下,自愿组成各类“兴趣小组”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天津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创新大赛上屡获佳绩,并且荣获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先进校和天津市青少年科技示范校等荣誉。

在实践新课改教育理念,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在建设特色学校、文化学校的过程中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把目光转向更本质的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新课堂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后的课堂教学秩序如何进行有效的重建?在引导学生充分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同时,如何科学地重新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何有效地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标准?还有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评价手段,导致校本课程有成为休闲课、娱乐课的倾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机制成了课程开发的又一个大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敬教劝学,兴贤育才”。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校本课程的提出就是教育多元化的产物。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必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课程管理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以前课程由国家和地方管理,现在把管理权下放学校,学校的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计划的需要,这是许多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利用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新型的教育管理与评价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以开发二十多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可以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能动的实践中更新课程观念,增强教师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特别是近两年学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的策略,引进播音主持、拉丁舞、素描等多位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对校本课程进行引领。

2、学校定位明确。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为学生积极主动求知、探索,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方设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

3、注重软实力的搭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选课指南》、《校本课程管理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手段与方法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微观管理指的是对校本课程实施整个过程的管理。

4、学校制定严格的校本课程实施流程,具体负责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具体流程如下:

(1)建立机构

成立以校长、主任、学科组长为主课程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进行管理。

(2)进行评估

校本课程应当以学校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调查教师能开出哪些课程,摸清学校还有什么教育资源。

(3)确定主题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确定主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心.,撰写制定计划,设臵校本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结构等。校本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确定,调查学生的所需,并且确认其对发展学校的文化有积极的作用。取材立足于当地,立足于现实。

(4)申报课程

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课程纲要上报校教研室,同时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及《课程纲要》,学校对此进行审议。

(5)课程审议

学校组织力量对申报的课程审议通过后,编入《选课指南》。(6)学生选课

学校印发校本课程《选课指南》,让学生根据《选课指南》自主选择校本课程。

(7)组班

教务处组织学生将学生选课志愿输入计算机,学校按志愿优先双向选择的原则组建教学班,不强求班级人数的均衡,综合调剂余缺,调剂分流学生的首选课程可在下学期再选。

(8)排课

教务处统一安排课表。(9)选班上课(10)评价

这里涉及的是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以及评价内容方式、结果处理等。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改进,自我激励,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健康顺利的进行。

5、加强课程的微观管理。

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微观管理重点在于对教学的管理,学校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认真备课,按步实施、领导随机听课。

2、授课有计划、进度、电子教案、考勤记录。

3、授课要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保存好学生的作品、资料、成绩。

5、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年召开一次校本课程交流会,展示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开学初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进行需求评估、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等准备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务处加强监督和检查,不允许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不允许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每学年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要求教师可用校本课程讲义,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不可为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教师的评价要四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领导听课后的反映;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的评价要三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学习的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纳入学生档案管理。学校规定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要承担一门以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一)、使课程开发突出一个“本”字,即学校的特色。既然是“校本”就应当校校不同,照搬照抄是完全行不通的。教师要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掌握主流和方向。一方面要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特色为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我们从自身的“本”出发,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往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才艺等。

(二)、搭建校本选课系统这一信息化平台,实现校本课程网上选课,网上作业和网上学分认定。

(三)完善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选课指南》、《校本课程管理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手段与方法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课程目标

(1)、实验和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实验和验证学校对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可行性。

(2)、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3)、强化办学特色

2、学生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4)加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5)注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3、教师目标

1(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

(3)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和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种全新的课程形式赋予学校新的教育职能,同时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此项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教育管理评价多元化结合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加评价角度,多一把尺子量学生;通过多元化的管理评价手段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策略、原则及评价。

2、校本选课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4、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协调。

5、校本课程在构建多元化管理,多元化评价模式中的作用。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此类课题研究状况及成果,收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基本上分两大段,前期学习有关理论、经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课程框架,开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后期进行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变化,建立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机制,将校本课程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典型个案分析,研究各方面问题。最终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选修课科目写入《校本课程选课指南》,制定完善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选课指南》、《校本课程管理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2、行动研究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可以将相关的理论、各地的实施经验汇成小册子,每月发给教师,时时学,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经常写教育教学随笔或论文、案例。对研究和实践中出现的情况采取“发现——设计——实施——观察——反思——小结——实施——观察——反思——再小结”的步骤,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往复,探索新课程体系下教育教学的规律。

3、经验总结法。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4、个案研究法。我们强调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去研究来自自身的真实问题。我们将以教师的案例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生动的案例研究来丰富课题内容,推进研究进程。

九、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9月)

1、文献检索:查阅书籍报刊、选聘专家咨询、网上查询。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组建课题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

3、进行校级科研方法培训,学习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和技能。

4、学习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分析有关课程文化的建设。

5、课堂实验准备:在高

一、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课程计划、内容、形式由教师自行设计,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6、申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12月)

1、将课题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由外聘专业素质强的教师引领,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学科承担

(2)校本课程实施:外聘教师和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3)校本课程管理机制的建立:课题中心组承担

(4)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由课题中心组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

(5)校本选课系统由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

2、理论研讨、课堂实验、中期汇报

(1)搜集资料,组织学习课程结构理论,探讨课程文化开发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

(2)进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编写符合教改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校本教材。(3)注意收集典型案例,进行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探索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变化,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包括课程计划管理、课程实施管理、教材管理、课程评价管理等诸多方面。

(4)监督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包括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5)进行中期汇报,展示初步成果。

(6)结合中期汇报专家评议意见,完善课题研究。

(三)形成成果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

1、制定与校本课程有关的配套方案。

2、编写出有特色的多学科校本课程教材;

3、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

4、撰写研究报告;

5、总结研究过程,总结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梳理研究思路,进行工作总结;

6、整理课题论文集,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7、申请成果鉴定与验收

十、预期研究成果

1、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2、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选课指南》、《校本课程管理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3、优秀论文集、反思集、典型案例集。

4、特色校本课程教材。

5、可用的校本选课信息化平台

十一、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专长及分工 组 长: 王景江 高级教师 教学校长

课题中心组成员,学 校管理和历史教学,负责全面研究工作,具体方案办法的制定

副组长:XXX 高级教师 教务副主任 课程管理和历史教学,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调配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

课题中心组成员,课题中心组人员:XXX 一级教师 技术组长 负责校本选课平台的构建

课题中心组人员 XXX 一级教师 教务副主任 负责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管理

课题中心组人员 XXX 高级教师 德育副主任 负责德育课程开发管理

课题中心组人员 XXX 一级教师 教务处成员 负责课题档案管理

课题中心组人员 XXX 一级教师 教务处成员 负责课题数据录入统计

实验教师:外聘教师、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体音美教师、健康教师、心理教师

十二、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1、理论保障

(1)校本培训。为使全校教师从更高、更新的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立足校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在学习中思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以个人学习为主的多元化学习形式,围绕研究课题有重点地学习一些理论层面的内容,或以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去追因学习,或选择典型性、有示范性的方案、案例、实录进行深入剖析学习。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准。

(2)专家指导。参加教科室组织的专题讲座。

2、人员保障

课题组研究人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不少教师进行了校本教材开发的尝试,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课题组人员科研热情高、责任心强。该课题人员有较高的科学水准。大多数都经过专业培训,人人都有论文发表。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了由教学校长直接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各个课题目标、任务和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

4、经费保障

学校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课题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5、设备保障

本课题研究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图书室、级房、多媒体教室。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

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

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第三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

【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开发的方式和步骤并就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最后文章就课程开发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一、补充性原则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在信息技术国家与地方课程计划框架内,把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对信息技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研究空间所在。

二、共享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具有通用性,是信息技术在高中各个学科中应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根据需要开发出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注意共享。这种共享体现在:

1、其它学科在进行信息收集、处理、表达与交流时,可以有相应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予以支持,以此来强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2、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重复性开发校本课程,因此建议已开发类似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学校将该类资源通过可行方式实现共享。

三、实用性原则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信息素养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非常重视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它的开发也必然要围绕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解决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可操作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与相关的便利条件,建立能够做到学生选课方便、教师上课方便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的平台,保证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与步骤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式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享与课程的可操作性,开发主体是学校里的信息技术教师,开发模式为实践→评估→计划→开发,相应的课程开发方式有三种:改编、选用、新编。

1、改编

信息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与此相关的国家或地方信息技术课程都存在着内容滞后于形势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拓展,加强对某一个主题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既做到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关照全体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对现有课程的补充。

2、选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Internet网上有关信息技术学习的资源也日益丰富,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共享性原则,我们可以考虑将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予以对外共享或与相关校本课程资源拥有者进行协商,直接采用他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取其精华,转变成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上课的校本课程资源。在没有实现共享的初级阶段,我们也可以考虑将一些知名IT网站主办的工具性栏目介绍内容,经过适当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学习,以增强学生在信息处理、交流与表达方面的能力。

3、新编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使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对应于信息处理的每一环节,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特长与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国家课程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的主题。它可以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史、信息技术前沿探究、动画处理专题、视频处理专题、IT教程制作处理专题等等。在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期间注意结合学校活动、其他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增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步骤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遵循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这么几个必经阶段,每门学科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程又有各自的特点。本人自2001年任教高二网页设计课程,经过两年的试教,熟悉了该套教材,发现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于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标制定以后,决定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改编方式,尝试对浙教版的网页设计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试图使其更适合我校开设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需要,取得的实践经验汇报如下:

1、需求评估

网页设计过程是各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网站。制作者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

人工智能初步算法与程序设计其次要有一定的美学、心理学常识;再次具备计算机技能。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与目标来判断,该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典型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阶段、作品设计阶段。该学习内容可以涉及信息技术新课标的五个选修模块如

数据库管理技术网页设计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右图所示。网页设计校本课程的目标――能够制作网站,它的前台部分可以涉及新课标中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它的后台部分可以涉及新课标中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及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基于互联网中与网页相关的如著名的“蜘蛛”、“爬虫”等软件可以与新课标中的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挂钩。在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方面一学年只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情况来看,既使是在零起步的情况下,也无论从教学内容准备、师资、还是场地、设备方面都不成问题,而且在有以往积累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的逐步增加教学内容的容量与深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在忙得时候可能上课期间都要被叫出去做一些维护工作。因此如何做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与学校信息化管理两不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比较现实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用来解决学生参差不齐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种理想的方式。班级范围内分层,不是高考科目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一定有这么多精力来精确实施;年级范围内分层牵涉范围太大,需要涉及机房、排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课与师资分配,弄不好还会造成各方面矛盾。

再深入一个层次,我们目前发挥了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技术优势了吗?拥有发达信息技术的我们受到学校班级授课的限制,将教学局限于班级教学,仅仅局限于我们学校里的学生,这对于其他尤其是西部地区渴望学习数字技术的人们提供了我们的帮助吗?

2、确定方案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根据我对网页设计课程的理解,综合考虑自身长处、学生需求与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交流跨越时空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A)制作《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它应具有如下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的功能、有利于老师实施网络课堂教学的功能、学生作业上交及评价功能、诸如视频教程、校本课程、电子教案、智慧资源等课程资源共享的功能、学生优秀作品登记与发布的功能。

B)根据以往授课经验,制定网络授课计划,列出每个专题的课题名称与所需的授课时间,然后将网页设计课程每节课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尤其是有关如何操作的部分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成为视频,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编号,等到《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创建完毕以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尝试进行授课。

3、组织与实施

基于以上思考,经过若干年地实践,结合省编《网页设计》教材,发挥自身特长,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采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范例,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以网页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介绍练习为结点,内容分为知识点介绍、练习及相应操作视频点播、思考与拓展等几部分组成的《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目前已完成一个学年18到72课时的网络课程容量,大致分为31个阶段。

其中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的评价。预计此阶段区间课时容量可以是4到11节课之间。

依托该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课程的内容与任务逐步拓展,部分内容可根据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教学地需要平滑下移至初中、小学。

总体而言:在该网页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我们制作相关的视频教程应以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及网页设计基本概念介绍为核心,网页元素图片、动画的制作工具介绍为辅,每阶段对应的学案所布置的任务应有梯度,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将多个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完成自主选择完成任务地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教师根据给定格式,提供他们的视频教程与相关的学案,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平时更加钻研教材,将有规律性的、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录制下来,制作成适合学生自主点播学习的视频教材,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在学生跟不上进度或老师无法同时兼顾课堂的时候实施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经验之谈

网页设计校本课程从筹划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所设计的《网页设计互动学习的平台》在2005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三等奖,在试教时期出现了并发访问困难的现象,经过改进后现在在课堂上已能够正常使用,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兼顾全体学生,老师与学生各取所需的目的。由于该门校本课程由一个人统筹规划并且是作为正规课程来上,所以遇到的阻力比较小,不需要太多的协调问题,但是如果要同时开出多门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让学生进行选课,那就需要以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还要按照教师申报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制定相关校本课程内容及简介、制定选课指南、组织学生参加选课培训、学生选课等相关流程,妥善解决好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的选课及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紧密相关。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为信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文化等信息资源,能够为特色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因此要能够成功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就必须做好相关课程资源收集与整理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这类资源可以有教材本身、与教材配套的教辅用书及光盘等、校内教师的电子教案或课件或教学录像或教学案例等数字化资源、与校运动会等活动有关的图片或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学生完成作业上交的数字作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术、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等等

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很大程度上该校外课程资源是指数字化资源,如没有时空限制的数字图书馆、类似于K12之类的资源库、可从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教育类门户网站中免费获取的数字资源、可从信息技术课程网等专业学科网站获取相关的数字资源、亦可从天极网之类的IT行业网站获取相关数字资源、各类搜索引擎中直接查找需要的课程资源。除了从Internet获数字资源以外,还包括校外的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高校等社会资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人力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

三、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相互之间的交换要建立有效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对于这一点,以前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2002年8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并依此建立了国家级的基础教育资源库,这些都标志着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注意事项

开发者们可能会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一些问题,这里再次提醒,希望能够引起注意: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一、学段之间的合理衔接

每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有不同的目标。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技术性与人文性角度来考虑,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标则由倾向于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逐步转移至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当然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高中阶段通过共享、改编的方式适当设立符合自己学校情况能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帮助其他学科进行学习的技能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分清主次。

二、实践→反思→再实践„„

任何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都需要根据反馈进行再次修改,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这个过程没有终点。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频繁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犹为显得重要。当教师在拥有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主权时,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过程出现的具体情况,积极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和补充,使之不断完善,最终使教师设计的校本课程顺利转变为适应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需要的校本课程。

三、选好网络平台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应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选择合理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素材资源的收集与相关教学行为的管理,以拓展校本课程教学的时空范围,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完成各类资源管理、作业上交及评价的网络平台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如果实在存在困难,也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原则,选择象天空教室等一些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来借签使用,帮助自己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教学。

四、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或活动形式出现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亦根据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之类的指导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或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校本课程作品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他们对某一活动或某一观点的看法。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五、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合理实施各类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拓展,设置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特长发挥与个性的张扬的现实基础,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达到全体学生都有收获的目的。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简捷有效,评价过程快捷实用。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个体以及其他同学或根据学生表现进行人工智能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融入学校整体校本课程开发与区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大环境之中,在学校甚至区级部门的协调下有调不紊有序进行开发。它需要我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把握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这就需要请区一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校本课程专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评估和指导,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理论的基础,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目标,为我校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保证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

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4、区域推进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 余杭区瓶窑一中 费建良

5、校本研究指导 青岛市教育科研网 解本利

6、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 丁革建

7、阳店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李江波

8、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徐晓东

第五篇: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研究,致力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潘径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形成,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乡土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构建符合“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以师为本”的原则。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坚持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兼具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3、“以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努力将学校办成“学生喜欢的学校”。

三、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课本剧、篮球、理化生探究实验、木雕、班班歌声等课程。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和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四、组织领导与管理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杨XX

副组长:陈XX、吴XX

组 员:林XX、张XX、黄XX、蔡XX、张XX、黄XX、许XX

李XX、张XX、李碧秀、李XX、李XX、何XX、杨XX2、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网络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教务处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开发组

评价组

教 年研 段组 组

下载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信息化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办学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 创建办学特色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特长育人”这一办学理念,结合实施省教育厅下达的地方与校本课......

    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为增强新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习办学的独特性,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本学期开始,教务处确定数学史话为校本课程。数学......

    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

    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 李钊庄镇李虎庄中心小学 校园经济是我校的特色。几年来,我校把校园经济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并进行开发 ,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 实施工作方案(讨论稿) 一、 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单位:北京市第九中学100041 课题负责人:郝显军 唐翠萍 蔡吉 通讯地址:北京市第九中学 10004......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常州市北环中学邹浩芳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论述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论述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字数:2567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3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基本观点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