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9: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

我眼中的重庆书市

真的非常高兴能成为17届书博会的一名志愿者,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感觉学到的东西实在不少,胜过半学期的课堂理论。通过这次志愿活动,不仅让我见识到了很多课本上面见不到的东西,充分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完美结合,而且还认识了很多领导和老师,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另外最让我感到荣幸的就是能有幸进入组委会指挥部,能够最深层次的接触到书市的组织筹备,策划衔接等的具体工作,使我对本次书市以及我们的会展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以一个会展学生的眼光来简单评价一下本次书博会的亮点与不足。

作为一个学会展专业的学生,我参加过好几次会展。像去年4月份的高交会与军博会;去年12月的重庆婚博会,服装节;今年3月的重庆糖酒会等等。而这次书博会却是我接触最深,感受最深的一次。怎么说呢,毕竟这是第一次进入会展活动的组委会参加工作而且参加的时间有这么长,其间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与我们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所以也是我认识最全面最深刻的。相比以前我所见过的会展来说,这次书市确实有不少的创新与独到之处,具体而言,我认为表现在这些方面:

1,政府搭台,名人助阵

政府出动大量人力财力可谓罕见,这次全国书市的确是政府花大力度筹办起来的。在重庆的会展活动中,政府直接介入并作为组委会的会展很少,可见这次书市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从《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在书市的销量也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我想应该是汪洋书记给干部群众布置的读书功课吧,或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市委书记,市政府办起书市来就投入得很深,因为投入,也就有了很多创新的灵感。

另外,参与书市的高层人士密密麻麻,除了有政府官员、中外出版机构负责人,还有外国领事馆代表,来宾中包括20多位省部级领导。王蒙、文怀沙、叶辛、于丹、毕淑敏、熊召政、周涛和崔永元等多位文化界、演艺界名人应邀来渝参与书市的各种活动,大大提升了书市对读者的吸引力。书市期间,于丹、毕淑敏、李锐、周国平等众多知名作家纷纷在大学和会展中心千人大厅举行学术讲座,与大学师生和重庆市民进行沟通。如此多的高层领导与文化名人参与,可以说在重庆会展活动中算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本次书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创下了历届之最。

2,免费观展,大众参与

这次书市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免费入场,不收取入场费。这点在重庆的会展活动中也很少见,尤其是如此规模庞大的全国性质的会展。免费入场给书市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并且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观的良机。纵观历届书市,都是收费入场的,这样的话显得商业味比较浓,很多人不爱参与,尤其是本身就不愿花钱参与群体活动的中小学生。而这次书市给了一个创新,免费入场完美的响应了“全民阅读”这个主题,也让书市短短的一周时间就积聚了将近60万的人气,其影响可见一斑。而且本次书市学生成为了一个闪亮的消费群体,因为没有了收费这个门槛,大众化的参与,学生在里面疯狂的购书,也给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常规的领导致辞以外,还增加了各参展代表团和学生、军队、社区等读者代表团举牌入场的环节,歌舞表演和部队鼓乐表演,把开幕式搞得热热闹闹,俨然奥运会的气势。这种场面在重庆的会展中实在很难见到,去年的高交会、今年的糖酒会也没有这种阵势。

另外在书市的进行过程中,那么多的相关活动、会议论坛、新闻发布会、签名售书等井然有序的开展,没出一点差错和冲突。那么多的外地展团、领导嘉宾、文化名人、记者等全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安排,没有一个被冷落。以前婚博会高交会等都出现过或多或少因为组委会疏忽而引起的矛盾,可是这次却没有发现。可以想象,书市组委会在筹备的过程中想得是何等的周到。而且本次书市亮点多多,除了上面我看到的一小部分之外,相信还有很多我还没有了解到的,可以说,本次书市是历届以来的一个创新和飞跃,它不仅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录,而且也为今后全国书市的走向提供了新的借鉴。

不过这次书市也并非完美,因为任何一个大型的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可预见的问题,书市也不例外。在我所参与的几天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瑕疵,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下面就是一些我看到的关于书市的问题,列出来只希望今后能够做到更好:

1,宣传工作

虽然宣传工作做得很到位了但是我感觉这里面其实还可以做到更好,比如说免费的问题就没有向市民说清楚。我在门口发过票,前来领票的人大多是不知道还需要凭票入场,所以很多市民感到很奇怪。“报纸上说的是免费进场的嘛,没听到说还要什么门票呀。”而且有些人领到了单位发的入场券,却因为看报纸说免票入场就没把入场券当一回事,观展的时候带都没带,导致现场一度出现不解的市民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另外一点就是高校没怎么宣传到,我问了一下我在重庆各高校读书的老同学们,除了重邮,大部分学校都没听说过有这么次全国性的书市在重庆召开,所以就出现了观展学生团体中:“中小学生居多,高校学生寥寥无几”的现象。还有就是晚会宣传,打电话叫那些单位来领票,却80%的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文艺晚会。所以活动多了,宣传工作就更需要细致,不只是展览时间的宣传,其他各个方面的活动或者细节都得考虑周到。

2,门票问题

门票问题的确是个问题,怎么说呢,有些单位没多少人参加却硬要塞给很多门票,而有些单位要去许多人却只给他们分配很少的几张。这问题在文艺晚会和展览入场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严重。两次发票我都参与过,晚会门票给有些单位分配了许多却领都不愿意来领;而有些单位非常积极却只给人家三张,五张门票。结果导致晚会现场显得有些冷清,观众来的相对较少。而展览会入场问题更多,这是一位网友在BBS上面的留言:“更糟糕的是26号一早就到了南坪会展中心,却无法入场。原来是要票的,后来一打听,网上说是免费,实际上是需要持免费票入场。老天,怎么不早说,叫我到哪里去找免费票!再一打听,原来免费票有两个途径获得,一个是早已经提前发到各个学校、研究机构、相关单位;一个是需要在重庆书城有一定消费可拿到一张免费票。赎本人愚钝,虽在重庆一最大高校,可从来没有听说校方有组织此事,当然也无从领票。糟糕的是当时还有一个老外和一个台湾同事在场,一起被堵在门外,周围还有大量的如我般无票之小市民。感觉真的很不好。免费票没有,组织方又不卖票。怎么办,没有说明,没有咨询,什么多没有,哎!最后是一个穿黄色T恤的志愿者给我们三张票,说

交通压力等。但是乘车还是困难,听一些市民说,在会展中心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乘到车,出租车也紧俏得很。试想100多辆大巴怎能缓解每日近10万人的乘车需求?所以这方面也有待改善。

8,撤展问题

港澳台撤展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有人在说组委会工作人员趁撤展之时把港澳台的书低价出售,然后钱放进自己腰包„„想起有些汗颜,这样传出去如果被新闻媒体报道就大大的不好了。所以在管理书市的时候,撤展也不能疏忽,不仅仅是安全问题,其它各方面的环节也事关书市的形象。

9,网站更新

本次书市的官方网站《书香门》更新很不及时,我发现要了解一些书市的网络资料只有走外网去找,而堂堂组委会的网站上面大部分新闻和消息却还停留在2006年。不管怎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市的对外形象。因为很多关注本次书市的人都会想到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信息,可是进入全国书市网站却连图片都见不到几张,而且所有的报道都是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了才传上去,给人一种很轻率的感觉。其实重庆有好多会展都存在这个通病,重视纸质宣传的更新却往往忽略了网络宣传的作用,期待改善。

总的说来,本次书市的举办是相当成功的,毕竟是第一次举办,所以取得如此成果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其间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也基本是出于细节的疏漏,所以并不能影响书市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以及它所取得的骄人的成绩。能参加这么一次会展志愿活动,我感觉非常的自豪。在此感谢团市委和新闻出版局给我这么个机会,让我对书博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上拙见仅仅是一个会展学生的个人观点,毕竟我参与的范围有限,而且认识也比较肤浅,所以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2007年5月2日

第二篇:在我眼中的重庆酒吧十年

在我眼中的重庆酒吧十年

酒吧,十年前在人们的心目中完全是个新兴的词汇。对于我这个接受了十五年传统教育的人来说,完全是新潮、神秘、甚至堕落的代名词。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为朋友介绍女朋友,被带到了可以说是重庆第一家纯正清酒吧-------彩虹吧。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气氛,给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象,也影响了我多年以后的生活。

记得那时候,重庆的娱乐业可以说是相当落后,我们在大学的时候算是相当空闲的了,同学们的家境都还不错,娱乐的地方却很少,大家都只有到一般的小K厅唱唱一块钱一首的歌,喝喝5元一瓶的老山城,那时候甚至连量贩式KTV都还没有。

99年毕业后,迪吧,大量的充斥着我们那代人的生活,零点、船堤、JJ… 解放碑较场口娱乐中心地带逐渐形成,杨家坪、沙坪坝、南滨路等各个地区也相继开盘了自己的酒吧街。南滨路以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04年,FALLING(爱上酒吧)在重庆娱乐场所最集中的得意世界开业。这个定位于慢摇主题音乐的酒吧,为重庆夜生活带来一场革命性的风暴。改变了当时重庆的文化娱乐尚停留KTV、夜总会和Disco等模式的现状,爱上酒吧的出现,潜移默化了重庆人的酒吧时尚态度,不紧为重庆蒲吧一族带来了全新的娱乐体验,其成功之处也为重庆娱乐业界带来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经营模式。

我记的那时候,我的外地朋友到重庆来玩,老是评价说我们重庆没有自己的酒吧文化,上海的这么说,北京的这么说,广州的这么说,甚至连成都的都这么说,他们对重庆酒吧经营现状的评价,让我心中百感交集。

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我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电脑生意,加入我朋友在南滨路的酒吧,可惜,由于南滨路的改建,中心的转移,我们的生意一直不是很好,但我追求自己酒吧梦想的热情一直没有改变。

06年起,全国各地的酒吧经营者,均把重点聚集到了重庆。单行道、K7、音乐房子,相继落户重庆,可惜不是倒闭就是经营惨淡。重庆独特酒吧经营环境没有吓退投资者,随着BABI,88的火爆,08年,BABYFACE、RICHY也强势登陆重庆,为低迷多年的重庆酒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但是,重庆本地的酒吧经营者了?我们的路,又在何方?

第三篇:我眼中的魅力重庆

我眼中的魅力重庆

迈着发展的脚步,驾着进步的晨风。重庆,从雾中升起,带来了黎明·····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1998年直辖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绩,从一个小城市发展为一个经济中心城市。

美丽的重庆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上游,四面环山,江水环绕,城市依山傍水,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闻名。凭高眺远,万家灯火起伏错落,银霞明灭,与两江粼粼的波光、满天闪烁的星斗交相辉映,其景奇丽醉人。

我叫林春妙,祖籍中国海南省,但是自幼在泰国长大,这次来重庆是留学而来,就读于重庆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也是我第一次来重庆,对重庆的第一印象就是热,真的很热很热。对于天生爱逛街的女孩子来说重庆的夏天就是个烤炉,走在街上有种被烘烤的感觉。

来到重庆后认识了一个中国朋友。叫刘海,他跟我讲述了很多关于重庆的故事,他说重庆是座山城,山高地不平,历史欠帐多。十年前,重庆交通非常落后。没有条件骑自行车,人们上班、上学除了步行,只有公交车,然而当时车少,路少,重庆乘坐公交车是“挤累压”。记得来重庆后我第一次乘重庆的公交车我被挤的很惨,好不容易上了车,还经常堵车,一路开开停停很久才到站。下车之后感觉好舒服啊。他还对我说当时重庆长江、嘉陵江上只有两座大桥与江北、南岸连接,渝中区也只有两条道路与外界相连。马路狭窄,过江很多地方还要靠轮渡和车渡。出门也是一件难事,建筑也很落后。主城区当时随处可见吊脚楼,破破烂烂,大刹风景。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重庆人民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今日的新重庆,重庆在十年里迅速建起大批高楼大厦,一座座10层、20层、30层的楼房拔地参天,人民的居住环境迅速改善。同时重庆修建了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修建轻轨交通,现在地铁也在重庆开通了。我很高兴啊,因为坐地铁不堵车,以后我出去玩就可以坐地铁了,可是我到现在还没有坐过。呵呵··不过没关系,改天我去坐坐。

来重庆也好几个月了,我发现从夏天到冬天重庆的山还是那样绿,她依然穿着那件她最喜爱的绿衣裳。每当微风拂来,撩动着她的绿色衣裳,她就翩翩起舞来展示她的妩媚风姿,好像在向风说:“你看我的裙子多美丽啊。”

还有我们学校旁比的嘉陵江,虽然不是很大,可是这水很清很凉。夏天十分热的时候,到磁器口江边去走走坐坐真的是一种享受,这手一触摸到河水整个人都凉爽了。

每当华灯初上,登高远眺,只见万家灯火,亮若繁星,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高楼灯光倒映入江中,水面波光粼粼,一片美丽的夜景映入我的眼球。重庆,这一座文明古城,已不再是落后的代言词,发展的脚步使他冲破重重阻碍,一步步向世界靠近。重庆人用自己充满爱的双手划破了过去,划去了耻辱,创造了璀璨的今天,我们也将用那充满爱的臂膀,撑着另一片蓝天,去打开幸福的大门。

第四篇:校园书市

校园书市

三月,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来了,西坞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书香弥漫,学校第三届读书节隆重开幕。为鼓励同学们重拾读书的乐趣,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校园里正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开幕式上,代淑兰老师进行了国旗下讲话,她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本届读书节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全面参与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争创“书香班级”,争创“书香校园”。本次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在奉化市新华书店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学生参加了“校园书市”活动。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争先恐后地加入到选购行列中。同学们更是喜悦兴奋,他们呼朋引伴地来选购心仪的书籍,一些同学更是把购到的书抱在怀里,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此次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学校的一股“读书热”,老师们希望,这些优秀的书籍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校园的阅读生活能让孩子的童年更精彩!

第五篇: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逐渐成长。现在的我越来越为自己身为一名农村信用社人感到骄傲!

考上农村信用社之前,我心中的农村信用社有一丝神秘,有一些期盼,更对在农信社工作的人充满羡慕。后来我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其职能始终是服务农民,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三农”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60年的激情岁月里,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农信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怎能让我对在这里工作不充满向往!

现在我幸运的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的营业网点装修的明亮整洁,我们的办公环境优越舒心,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为我们带来储蓄存款的节节攀升。忘不了,我们新员工入职时培训的新鲜感;忘不了,-1-

拥有自己第一张金燕卡时的激动;更忘不了,在实习期间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上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吸收着新知识,迎接着新挑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农信社的生机活力,目睹了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给农信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自身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相信,如果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就会获得成长的收益;如果竭尽自己的才能,那么就会得到进步的机会。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希望的种子决定了我,要用最努力的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与金钱打交道,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其险无比;与金钱打交道,对于无私心的人来说,却可以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工作中我始终谨慎小心,因为只要一个微小疏忽,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当遇到工作难题时,是同事们帮我答疑释惑;每当工作上犯错误时,又是同事们对我教育启发;当我心情失落时,是同事们给我鼓舞;当我骄傲时,又是同事们提醒我以谦虚。我周围的农信

人正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为我提供学习的动力,使我不断成熟进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我都会执着坚定地一路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4年我在农村信用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勤奋去浇灌!

如果说农村信用社好比一艘前进的大船,目标任务是船头,它决定着船前进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是船身,它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构成部分;员工的素质以及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船桨,它决定着船行进的速度!工厂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支持时,出现了我们农村信用社人的身影,我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民兄弟搭起了一座通往幸福与富裕的桥梁,我们宣传着信用社的新政策、新业务,不仅是送去了资金,更是送去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我们不仅是在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在雪中送炭!

我们面临着农行的重返、邮政银行和各种村镇银行、民间借贷与我们争夺市场,要怎样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因为雄鹰是在风雨中练

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只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工作中,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选择农村信用社,便以农村信用社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到完美,也许并不能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我会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农村信用社和祖国的“三农”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的不是荣耀,而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热爱事业的豪情;追求的不是地位,而是农信事业的永恒!

今生与农信社相伴,一路携手同行!我无怨无悔!

下载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重庆书市(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眼中的钓鱼岛

    我眼中的钓鱼岛 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门课的开设,是在用马克思......

    我眼中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的文章大多是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情感深愤忧广,......

    我眼中的鲁迅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要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面部特写。这......

    我眼中的荆轲

    我眼中的荆轲 孙敬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而荆轲侠义的形象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儿女。清朝诗人龚自珍曾在诗中评价荆轲:“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家,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是每个孩子栖息的港湾。我就有一个温馨的家。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健身房运动。走进去一看,哇!运动器材真多呀!有跑步机,有......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饭都凉了,别等我了,我这还没忙完呢.....”、“你先休息吧,我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呢....”、“我要去加班了,你按时来上班哦.......”这是我和丈夫结婚两......

    我眼中的中华文明

    浅谈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糟粕 —— 论中国孔儒文化 姓名:何伶珍专业:自动化学号:2011052534 什么是文明?我思考了很久也没能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于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寻求答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