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定义总结(含五篇)

时间:2019-05-15 09: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定义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定义总结》。

第一篇:数学定义总结

1、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自然数,任何一个非零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每个自然数都可以表示两种意义:一表示数量,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就叫基数;二表示次序,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就叫序数。

2、数位是指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在整数中,从右往左,数位的名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不同。而位数和数位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相应的计数单位。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3、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往下写,那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4、多位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为了读写方便,有时需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为单位的数,改写时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方点上小数点,在写上“万”或“亿”字。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但有时在求实际生活的问题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近似值。

5、整数的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说b能整除a。如果a能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个,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个,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

7、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比较整数的大小时应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8、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不能被2正处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9、质数和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10、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多用短除法。一般从最小的质数开始去除要分解的数。

11、公因数和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般采用短除法。

13、如果两个数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则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积。

14、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数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15、循环小数是指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16、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17、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从高位依次比起。,就比较小数部分,从高位依次比起。,就比较小数部分,从高位依次比起。

18、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19、分数的分类: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即分数值小于1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即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由真分数和整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2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子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约分。通过约分可将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2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2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24、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大;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再比较。

25、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6、成数和折数:几成几或几几折。

27、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8、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8)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9)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29、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30、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1、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2、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c)=a×b+a×c

33、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34、关系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5、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36、分数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7、分数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3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9、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商、相当于分数值 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式,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个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4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A:B=C:D即A×D=B×C

4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4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4、小数化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在最后添上百分号。

45、百分数化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6、百分数化分数: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把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47、圆的最中心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π=3.14。

48、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9、折线统计图不但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0、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内角和是18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个角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5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y=k。

5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y=k。

53、定理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 S=(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h+bh)×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3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abh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C=πd=2πr 圆的周长=半径×圆周率 公式:C=2πr 圆的面积=半径2×圆周率 公式:S=πr2或S=π(2/d)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公式:S=ch+2s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

54、等体积等高: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55、等体积等底面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的三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

56、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三倍;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2/3。

第二篇: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几何)

这个总结我已经看过,比较全,另外我已经给很多相关命题以批注,包括可能的出题方向和注意点,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有的定义进行背诵记忆,这是解题的基础,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做题与我后面的命题方向结合起来。姜昊3月15日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角的平分线

性质定理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与之相关的结论就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此结论最为重要,基本作为条件出现在题干中)

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题目,最常见的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的组合,一般的解题思路是通过找到对应边和角的相等关系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应是考核中的一个高频考点)

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特殊的直角三角形(30,60,90度以及45,45,90度)的边的关系必须要牢记,任何考试在出题时都将涉及这个性质,要求从性质和结论两个方面互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本性质一般作为条件出现,或有可能出现作图题)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般而言,会作为条件出现,大部分出题集中在选择填空,注意解题的思路清晰即可,实在不行就折纸)

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 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 + b2 = c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如上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

定理 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

定理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 2)·180°

推论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会考一些选择填空,记住内角度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即(n-2)·180/n,同时要牢记周角等于360)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几何题的一个必出点,真正难的题目应与三角或圆组合出题,单独命题则比较简单,中考可能会有将三角形和四边形放到坐标系中进行考察的考点,但不应该太难,牢记性质即可)

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

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此性质比较重要)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

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出题多考察以上两

个性质,记得垂直就可以与直角三角形相互融合出题)

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多以条件形式给出,可选择用折纸的方式解题,折纸的关键在于,要折得准确)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梯形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比例线段(属于常出知识点,但一般出现在选择填空命题中,更多的是结合面积计算)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2、合比性质

3、等比性质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与三角形的第三边

垂直于弦的直径(圆一般作为综合的大题出现,较难,解答时可以利用基本性质得到第一、二问分数,不必强求最后一问)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分弦所夹的弧相等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圆周角(可出选择填空)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角

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经常是大题)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也是难点,经常出现在后两道大题中,要求是掌握最基础的定义和特性,如果出现在选择填空,往往可以以特殊值代出)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径必经过切点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长定理

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焦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焦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推论 从圆外一点因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焦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补充的一些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第三篇:数学后进生的定义

2.1.1后进生的界定

“后进生”是“差生”的代名词。“差生”这个名词,缺乏对学生人格尊重,因而在我国常称他们为“后进生”或“学困生”等等;“后进生”问题,历来就是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不容避免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通常把学习后进生的具体标准界定为: 情绪消极,不思进取,品德修养与一般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在行为上多次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与社会行为准则,存在较多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问题行为,学习成绩不佳,且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的智力水平。

在教育大词典中对“学习后进生” 是这样定义的: “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诸方面或某方面暂时落后的且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学习进步较慢,考试分数偏低或思想品德一时养成不良,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形成原因有家庭、社会环境不良影响、教育不当或者心理障碍等。”

他们具备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但又有别于某些遗传的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等等的学生,也不是已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学生。可见,后进生具有其最显著的“双向性”特点,即虽落后但能进步。后进生是相对而言的,在教育中,后进生一般是指品德发展较差或品学皆差的学生,这些人在班内人数虽少,但破坏的能力比较大,影响面比较广,若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不仅不利于该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我们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宗旨。

2.1.2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所谓“初中数学后进生”,我国教育界较普遍的观点是: 智力发展正常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一般而言,数学后进生是指数学学习上学有困难,必需的“双基”(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达不到数学课程目标,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学生。

“初中数学后进生”是初中各门学科中“后进生”最大群体;据可靠数据显示,当今中学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差、跟不上班”,而其中学习差的大部分是数学差。

2.2后进生的分类

2.2.1后进生的分类

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的差异。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人们对“后进生”的分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成绩差,一种是行为习惯差。我国传统上的“后进生”是按照文化课和品德把他们分为:学习差、品德差和学习品德双差三类。而“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后进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般来说,后进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贪玩懒散型:这类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行为习惯差,独立性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在班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和环境的影响,成天在蹦跳追逐中取乐。迫于应付能承认错误,但过后又犯而恶性循环。由于心有旁骛,精力不能集中,其成为后进生是必然。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主观愿望上的自觉和实际行为上的放任的矛盾心理。

2、死记硬背型:这类学生尽管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也比较用功,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力差,反映速度慢,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题,就无从着手,摸不着门,努力得不到回报,常处于委屈难过,苦恼之中。这类后进生的最大特点是女生居多,普遍存在学习上的焦虑感。

3、智力迟钝型:这类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其智力发展弱于其他同龄人。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学习缓慢,一个概念要通过好多次的强化才能掌握,学习比较吃力,不能得到理想成绩。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后,仅有的学习信心最终彻底丧失。因此,这类后进生的最大特点普遍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感。

4、早恋情爱型:这类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精力开始转移,学习慢慢退步,受到学校、教师管束之后,逆反心理严重,成绩每况愈下。

5、品德低下型。这类学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产生兴趣错位,游戏、上网、打架、斗殴是其乐事。这类后进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与攻击性,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是后进生中最让人头疼也是最容易被遗弃的群体。毋庸讳言,受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师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优等生的巩固和中等生的提高上,对后进生重视不够。

2.2.2数学后进生的分类 除去弱智和智力有疾患的学生,数学后进生可以分为:智力型(记忆障碍、思维欠缺、想象片面、操作迟钝等)后进生;非智力型(情感障碍、兴趣缺乏、态度不端、方法不当、意志薄弱等)后进生。数学后进生是相对的,一些心理学家还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科技工作者的定义

由于科技工作者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以相应的科技工作为职业,是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

何国祥科技工作者的界定及内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45

第五篇:心理学定义总结(精)

心理学定义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P1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

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P4 3.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做适当控制,研究心

理现象的方法。P4 4.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 的方法。P4 5.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P5 6.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可以通过行为预测来表示。P5 7.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

头调查。P5 8.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

法。P5

9.个案发: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

因素的方法。P5 10.(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

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P6 11.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

加以考察。P6 1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

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P6 13.胚种阶段:0-2周,受精后约两周的时间。P23 14.胚胎阶段:3-8周,胚胎阶段是发育中一个关键阶段,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适应

力很差。P23 15.胎儿阶段:9-38周,在胎儿期,所有器官和机能趋于“人”,所有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

能。P23 1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P33

17.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

应器五个部分组成。P33 18.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P34 19.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

射活动的高级形式。P34 20.泛化现象: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当一种无关刺激物已成为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后, 同这种刺激物类似的刺激物,虽未曾与条件刺激物结合,但也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

P35 21.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许多的生物特征传给下代的过程。P39 22.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P39 23.噪声: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无组织的,不定型的听觉刺激。有三个维度:强度,可判断

性,可控性。P40 24.拷贝世界:就是由电视,网络,书,报,杂志,广播,电影,光碟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构 成的精神世界。P44 2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闭锁性首先表现出现了“内心的秘密”。P48 26.(中学生心理发展第二次诞生:由于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

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活动,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叫做“内部的获得时期”。P48 27.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P53 2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

化的过程。P64 29.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P64 30.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

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P65 31.(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例如会素描就容易学

油画,会打棒球就容易学打高尔夫。P68 32.负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学习汉语拼音不利于学英文字母。P68 33.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例如温故而知新。P68

34.逆向迁移:后面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

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P68 35.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轴向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

课堂学了新词,之后用在了阅读上。P68 36.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轴向,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

植物-动物-生物,角-直角-锐角。P68 37.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

去。P69 38.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例如学会写“石”,就有助于写“磊”。P69 39.官能:是指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心理能力。P69 40.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

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P70 41.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

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P70 42.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

本质规律的思维过程。P72 43.实物直观:是指通过演示实物,实际参观,见习等使学生获得实际事物的感觉,知觉, 表象和观念的一种直观形式。P73 44.模像直观:指利用图形,实物模型等材料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一种直观形式。P73 45.言语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形成清晰映像的一种直观

形式。P73 46.变式: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

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P73 47.知识的应用:主要指用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作业题以及应用已学过的知

识完成各门学科所规定的练习作业。P73 4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审题:指了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

它是知识应用的首要环节。P74

49.课题类化:是指学生把要解答的课题归入到某一类课题中去的过程。P74 50.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P75 51.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

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P75 52.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P75 5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

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P79 54.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P79 5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P101 56.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P103 57.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P103 58.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P103 59.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P103 60.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P104 61.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叫做最小可觉差。

P104 62.后象: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注视亮

着的灯,然后闭眼,就会有灯的亮点出现在背景上。P105 63.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

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P106 64.(减法颜色混合颜料混合:是将两种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

它遵循一种减法过程。例如黄和蓝混合产生绿。P110 65.(加法颜色混合色光混合:是当各种不同的波长同时作用于眼睛时在视觉系统中实现 的混合。(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P109 66.互补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同它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色光成为互补色。

例如黄和蓝,绿和紫,红和青。P109 67.皮肤觉:包括触觉,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P117 68.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P117 6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P118

70.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

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P119 71.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直动知觉和似动知觉。P123 72.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P123 73.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

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例如电影,电视的原理。P123 74.诱发运动: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知觉。例

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P123 75.自主运动:引起移动知觉经验的刺激,其本身静止,而观察者却知觉其在移动的现象。

例如注视蜡烛的光点,会看到光点似乎在运动。P123 76.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P123

77.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P129 78.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P129 79.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三个环节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P137 80.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P138 81.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P138 82.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P138 83.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P139 84.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

而表现出来的记忆。P139 85.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 的记忆。一般是1-2秒。P143 86.短时记忆:一般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P145 87.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的记忆。P147 88.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P151

89.(影响遗忘因素之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P152 90.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P152 91.低度学习材料:对学习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P153 92.过度学习材料:如果达到恰能背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材料。P153 93.(遗忘的原因之干扰说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作用。P154 94.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P154 95.“舌尖”现象: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但就是无法回忆出来的现象。P155 96.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

来的形象。P155 97.遗觉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遗觉象是记忆表象 的一种特殊形式。P156 9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P168 99.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P169 100.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P169 101.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P170 102.抽象:是把事件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P170 103.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P170 104.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P171 105.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P171 106.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P172 107.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P172 108.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P172 109.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P173

110.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前提要真实,二是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P178 11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P179 11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P179 11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P180 114.前提气氛效应:前提的气氛会促使人按照这个气氛来接受或推出不正确的结论的这种现象。

115.赌徒谬误:只凭经验的概率的推理方式。例如“赢多了就要输,输多了就要赢”和抛硬币猜正反面的例子。P181 116.算法策略:就是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P183 11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固着是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障碍。P184 118.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P185(区别:定势既有积极面,又有消极面;功能固着只起消极作用。

119.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的这种现象。P186 120.想象:是在人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加工,从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新的结合。P191 121.(想象的过程拟人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P192 122.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P192 123.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P193

124.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P193 125.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P193 126.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P194 127.空想:消极的幻想是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P194 128.焦点意识:是指个体全神贯注于某些刺激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经验。例如考试时集中注意于试卷所获得的意识。P203 129.前意识:头脑中许多当前不在意识之后的记忆和思维,在必要时可以把它带到意识中。

位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P203 130.潜意识: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体不觉知的意识。P203 131.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P204 132.冥想: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状态。

P205 13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为指向性和集中性。P206 134.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P208

135.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P209 136.(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P210 137.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度。P210 138.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P211 139.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性的静息现象。P214 140.睡眠锭:在浅度睡眠期,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P214 141.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按把普洛夫的解释,梦是大脑 皮层产生的一种弥漫性抑制。P193 和 P216 142.成瘾:某种强迫性的习惯模式。P217 143.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P228 144.动机:是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 倾向或内在动力。P233 145.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 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P236 146.双趋式冲突:也称接近-接近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被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所吸引,难以取舍时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P238 147.双避式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对两个同等的事物或目标产生排斥,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既不想牙疼,又不想看病。P238 148.趋避式冲突:也称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一个既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具有排斥 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想考好学校又怕考不上。P238 149.双重趋避式冲突:也称双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 排斥力的事物或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例如春节前买火车票。P238 150.挫折: 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 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P239 15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P241 152.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P243 15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P243 154.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P244 155.压力:指由于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

紧张状态。P248 156.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 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P252 157.焦虑: 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 情绪。P253 158.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P264 159.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 格因素。P266 160.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P266 161.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爱,在教师的关注下,他们会朝着老 师期望的方向发展。P268 162.情景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景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P272 163.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P273 164.一般能力: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核心。P274 165.再造能力:指在生活中顺利地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并按现成的模式进行活动 的能力。P275 166.创造能力:指在活动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具有独特 性,变通性,流畅性的特点。P275 167.液体能力:也叫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P275 168.晶体能力:也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P275 169.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 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脾气和秉性都属于气质 P282 170.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品质。P285 171.健康人格:是具有积极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是适应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的理性追求,个体表现于外,体现于内的整体精神 面貌。P289 172.应对: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P291 173.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 社会行为。P292 174.责任扩散:也叫责任分散,独自一人时可能提供帮助,在场人数越多,个人助人的

可能 性越小。P294 175.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不需任何意志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P298 176.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P306 177.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某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P311 178.印象: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P312 179.(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 的影响作用。P313 180.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P313 181.光环效应:又称“晕论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 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 以点盖面。P314 182.定势效应: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 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例如:知道某人是上海人,就会觉得他精明,细 致,能干但是狡猾,小气。P314 183.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 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P314 184.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P314 185.刻板效应: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例如:男人认为女人细心,胆小,娇气,女生认为男人心粗,胆大,傲气。P314 186.基本归因错误: 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 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P316 187.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而否认或者 推脱自己失误的偏差。P316 188.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对爱情展开研究发现,当出现了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 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P320

下载数学定义总结(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定义总结(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课本定义总结

    1、什么是等式? P4 2、什么是方程? P4 3、方程的性质(+-×÷)? P9 4、方程的解、解方程? P10 5、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P23 6、什么是梯形?梯形的高? P35 7、长方......

    极限定义的总结

    极限定义的总结极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和函数的变化趋势。我们就这两个变化趋势来总结极限的定义:自变量变化趋势limf(x)函数的变化趋势自变量的变化趋势主......

    定义判断总结(5篇)

    定义判断学习总结 一、题型分类 1、 单定义判断(题干只出现一个名词解释) 提问形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属于)、涉及(不涉及)···的是··· 答题要点:单定义判断题型相对简......

    小班数学教研总结(含五篇)

    篇一:幼儿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

    数学集体备课总结(含五篇)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教师......

    数学教育实习总结(含五篇)

    经历了为期8周的实习生活,我尝试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些日子里总结出了几点,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

    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2.什么是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3.加法各部分的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定义汇总

    数学七年级上册定义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像3、1.8、2%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像-3、-2、-1.3%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有理数:整数可以看做分母为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