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
东乡县传统结婚风俗
说起婚俗,我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且看东乡婚俗。
一、相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俗称“看㚢仂”,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看过之后,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当然,现代社会相亲场所已不固定在女方家里,或是广场或是茶楼等等地点不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二、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俗称“哇媒”。建国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媒人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礼物一起送到媒人家。
三、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东乡称“铺盘”。铺盘有“铺小盘”和“铺大盘”之分。“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礼物,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现在,女方主要看男方在县城有无婚房,如有则礼物可少一些,如无则礼物要多一些。“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四、择吉
俗称“选日子”。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选择办理,也可以自己看《通书》择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择日完毕,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五、迎娶 俗称“娶老婆”。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司机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请好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现在县城办迎娶一般安排在酒店,农村还是按传统习惯,在自家摆酒宴。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则反之。
六、拜堂
俗称“拜大人”,现代婚礼拜堂者少之又少。
七、喜宴
俗称“喝喜酒”。喜宴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尔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现代喜宴富有之家会请婚庆公司主持操办,甚是热闹。
八、闹洞房
俗称“看新娘子”。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众人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现代闹洞房是花样百出,主要以娱乐喜庆为主。
九、回门 俗称“走娘家”。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女方家准备“回门酒”。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问候老人。此时新郎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婚后周月,岳父母携带礼物前来婿家看望,俗称“满月”。至此传统婚礼习俗才算完成。
第二篇:家乡的结婚风俗
家乡的结婚风俗蔡塘学校初一5班 卢慧娟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龙海市,在龙海,有个十分特别的习俗——新郎新娘结婚前夜要邀请新娘及新娘的女家属来“喝茶”。这茶可是十分讲究的,要放入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为——早生贵子啦!天有意作弄我,在我表姐结婚的前夜,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喝了一杯贵子茶,因为这个,到现在我都还被亲戚们笑话呢。
虽然如此,但是去新郎家做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拿到一个大红包,才不告诉你们红包里必须包双数地钱,寓意为:成双成对。
喝了人家的茶,收了人家的钱,那么接下来的活动就显得十分“土豪”了:“女方家属要站在阳台上将喜糖撒向站在一楼的男方家属,意为:喜从天降。体会完“土豪”的撒钱范,接下来就要给新房的被子套上红被套,铺上红床单,贴上红双喜......总之一切都是红的,这寓意为:新郎,新娘感情红红火火。
第三篇:结婚风俗变迁调查
关于大石头庄结婚风俗的变迁调查
------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2010年2月15姓名:刘云凤
系部:药学系
班级:07级药学班
日
前言
为了响应团委关于“就近到农村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变化,搜寻新农村民俗文化”的号召,我在2010年寒假以“农村结婚风俗的变迁”为主题走访了一些对此比较了解的人,有年近八十的老奶奶,有年近六旬的伯伯,还有年近四十的婶婶,以及亲身参加过她的婚礼的同学。从他们的叙述中了解到了结婚风俗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天翻地覆。
农村的风俗,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载体,它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农村的现象,更好的了解农民提供了一种途径,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可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懂得这些风俗的人们,无法用文字将它保存;想把这些风俗记录下来的人却又不是很懂得农村的风俗。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无形的文化,去了解这些文化。用文字将它记录,用网络将它传播。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事实在在的事情。
调查内容记录 1、50年代的农村结婚风俗 讲述人:七十七岁的一位老奶奶
他们那个时候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就把结婚生子过日子当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了。十五岁的姑娘在媒人的说和下就要出嫁了,也没有什么彩礼,给做两身粗布衣服就很满足了,当然嫁妆也就免了。结婚当天,新娘坐着马车在新郎和迎亲队伍的陪同下来到了自己的新家。新郎家就用大锅菜(这是我们这特有的习俗,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大锅菜是由白菜、粉条、豆腐、丸子加上其他佐料在非常大的锅里炖出来的)和馒头来招待亲朋好友,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上好的吃食,一般只有在人生大事上可以吃得到,所以不管多穷,即使借债也要准备上一顿,这样才有面子,毕竟是一生就这么一次啦。
2、七十年代的农村结婚风俗 讲述人:一位五十九岁的老伯伯
七十年代的时候正处在农村公社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给村里干活,年末的时候村里给大家分钱,一个人一年也就分20元,这还是年轻力壮天天出勤的人才能挣到的,不过那时的钱也值钱。他们结婚一般是在二十岁,由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所以还是给女方彩礼了:200元钱,“四件礼”(袜子、围巾、鞋、一块花布)。当时由于女方家太穷 了,200元用来还债了,所以还是没有嫁妆陪送。结婚当天的迎亲队伍已经不再用马车了,他们换成了自行车,浩浩荡荡十几个人都骑着自行车去迎亲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放鞭炮。此时还是大锅菜和馒头来招待亲朋好友,依然需要借债来完成这人生大事。客人送礼一般都是两毛一张的字画,关系好点的送一挂鞭炮。
那时候有个农村叫“大寨”,农业生产搞得非常好,所以就兴起了一股“农业学大寨”的风潮。结婚一切从简,大家进行集体婚礼,在沟地里以修地这种方式举行结婚仪式,此时如果有彩礼也是一把铁锹之类的农用工具。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婚礼。
3、九十年代的农村结婚风俗 讲述人:一位近四十的婶婶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土地责任制的的施行,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此时的婚礼开始办的红红火火。谁家要是结婚,全村人都知道,因为他们会安一个大喇叭,连着唱三天的经典戏曲。这时候的彩礼是800元,另外还有缝纫机,自行车,洗衣机,称为“三大件”。此时的彩礼也显得颇为丰厚了,是一台彩色电视机。迎亲的队伍仍然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招待亲朋好友的依然是大锅菜加馒头。
此时亲朋好友送礼都是被面和二十元钱。4、2010年的农村结婚风俗 讲述人:24岁的一个准新娘
现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农民不用交公粮了,还有农业补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有养老补助。生活水平的大步提高,使结婚也 变得喜气的很多。由于晚婚晚育的大力提倡,以及年轻人有更多自己的追求,好多人已经不再那么早走进婚姻了。
以前24岁结婚都是好晚的,现在却司空见惯了。两万二的彩礼,陪送的嫁妆有:空调、电脑、洗衣机、电动车。迎亲的队伍不再是马车、自行车而是成排结队的小轿车。招待亲朋好友的依然没有变还是大锅菜和馒头,但是此时已经不用再借债了,另外还会炒几个盘子(鸡块、鱼和几个凉菜)。仍然有大喇叭在放歌,但是已经不再是经典戏曲了,而是流行歌曲。亲朋好友送礼也都是50、60元,关系好会给110元。
以上都是几十年来结婚的变化,具体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多少年来大致都没有多大变化:
一、提亲与换帖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现在好多是自由恋爱,也就是走走形式。如果双方都同意,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 程序叫做换贴。
现在则是两家人坐到一起吃一顿饭,商量一下结婚的具体事宜,也算是“订婚”。
三、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现在人流行着“抬食箩”的风俗,但是一切从简,只是男方给女方一些麦子而已。
四、婚礼筹备
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等。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家族长辈请出
阁闺女吃“离娘面”。
五、成亲
成婚那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 片热烈欢乐的景象。迎娶时鸣放鞭炮,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
这时候,新郎要找新娘事先藏好的鞋子,并且亲自给新娘穿上鞋子,才让把新娘接走。新娘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
还要由女方的嫂子或婶婶拿着扫帚和镜子围着轿车转一圈,意思是扫除一切污秽,照出一切不吉祥的事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一路上爆竹声声,好不热闹。轿车至男家停在门口,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由于大家观念的更新,拜天地也成了一种简短的形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新年就被大家簇拥着走进新房。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
中午会给新娘单独做饭吃,挂面煮鸡蛋,故意把鸡蛋煮的不熟,然后新娘吃时,问她:“生不生?”
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都认为来自己家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大家会让新婚夫妇喝交杯酒以及抢苹果之类的。晚上,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倘若雨、雪天没有肯去,母亲便将一把扫帚轻轻靠在窗 下完成“听房”这一仪式。
这一天,男家娶亲回来,除招待本家亲友外,还要热心地招待女家来客,并展示嫁妆,即由女方长辈代表将各亲友赏送之物一一唱明展示,交付男方代表接受,俗称“摆桌”。此时,有好事的子侄辈,给新郎母亲或婶、嫂脸上抹黑,以逗笑取乐。
六、婚礼后礼俗
第二天,新娘与亲族辈礼见,拜祖、上坟后,女家率亲戚到男家认亲,接回新夫妇,谓之“回妆”俗称“回面”,对新郎以好餐相待。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当天返回男家。
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乘轿(或坐车)去女方娘家,俗称“三朝回门”。男家派人送馍馍于女家,谓“挎篮子”,并将新郎接回。过两天,新娘父母再将女儿送到男家,谓“二回三住”。六日后,再将女接回,满月后再送女于男家,谓之“过月”。至此,婚娶仪式才告全部结束。
第四篇:端午节传统风俗(双语版)
端午节传统风俗(双语版)
端午节(农历5月5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5th day of the 5th lunar month, has ha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It is usually in June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端午节吃什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
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filled with meat, nuts or bean paste and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It is associated with Dragon Boat Festival with historical meaning.The custom of eating zongzi is now popular in North and South Kore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端午节喝什么?“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尝试一下雄黄酒吧。Adults drink Xiong Huang Wine, which can fend off evil spirits。端午节玩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Dragon boat rac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festival, held all over the country.As the gun is fired, people will see racers in dragon-shaped canoes pulling the oars harmoniously and hurriedly, accompanied by rapid drums, speeding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端午节戴什么?端午节最有特色的饰物就是香包(sachet)。小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On Dragon Boat Festival, parents also need to dress their children up with a perfume pouch.They first sew little bags with colorful silk cloth, then fill the bags with perfumes or herbal medicines, and finally string them with silk threads.The perfume pouch will be hung around the neck or tied to the front of a garment as an ornament.They are said to be able to ward off evil。
端午节挂什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挂艾叶菖蒲hang branches of moxa and calamus around the doors of their homes 和悬钟馗像display portraits of evil's nemesis, Chung Kuei都是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
第五篇:烟台本地结婚风俗
烟台本地结婚习俗全攻略
结婚之前的工作
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约定的时间到男方家,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戚。
“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伴人员一人一个提包。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订婚
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也有给20008的,最低的线度还是原来的10001。
“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
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老的风俗是注重的。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公公买鞋子。家里面有爷爷奶奶的也是需要的。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俗称“包福”。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里接过去的,叫“接福”。另外,还要有个红箱子,装箱前,新娘家在箱底放些钱,数量不限。公公翻箱子要把钱摸出来,婆家再照数兑上,钱归小两口所有。所以一般的娘家都会尽量多的放钱,这就意味着你放进去多少,婆家那边就得拿出同样多的钱,这些钱都归小两口所有。到了婆家后,公公用包着红布的擀面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后,再打开。然后再把准备好的压箱钱放里面。
红箱子里面有压箱底的红包、毛巾被,镜子,莲子/喜饽饽四个放四角,一对鸳鸯枕头套,秋衣秋裤,毛衫。板栗,苹果,桂圆,花生,芋头,糖,莲子等。这些都得是一对的,需要用红绳系起来。红椅子一对,寓意是带着椅子过日子。
举办婚礼前一天的事情
男方:在婚礼前一天晚上,在铺好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的婚庆上(缝被时必须找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吉祥人)撒上红枣、红栗子、花生,新郎找人未成年的小男孩一同睡在床上,谓之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女方:婚礼前一天女方就会比较忙了,像新娘的姨、姑姑、舅舅之类的亲戚这一天都会到新娘家去,大家聊聊天之类的,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新娘家自己招待客人(送闺女),即婚礼当天新娘亲朋不参加婚礼的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新娘家就要在婚礼的前一天设宴款待亲朋好友。
婚礼当天需注意
结婚当天清晨,要抢在太阳升起来前贴好大红喜字,须注意的是喜字要从户外最远处往家里贴,这叫“喜从外来喜进门”。喜字、对联天刚亮的时间就贴,一直贴到天亮,占一个‘日子越走越亮’的彩头。
女方家的喜字是从里往外贴。还有马路上的对面的2个喜字,不能正对着。
新娘、新郎婚礼当天腰间要系有红绳或小的镜子,或者装在口袋里。接新娘的彩车在去迎接新娘和接着新娘后回家时是不能走一条路的。俗语叫不能走回头路。要提前设计好线路,切记。车队一般为双数,不穿带孔的鞋。伴郎给新郎开车门,新郎给新娘开车门。
宴请宾客,中午开席的时间一定不要错过。再好的朋友闹腾,也得给吉时让路。出门迎新娘前,新郎要吃饺子,所谓“上轿饺子下轿面”一个碗里盛6个饺子(六六大顺)吃的时候要记得剩2个在碗里,因饺子形似元宝,剩元宝即意味着剩财。有地方的风俗,新郎要带一刀肉去新娘家,大概6斤多样子,接了新娘出门的时候,新娘的母亲要把这肉切下一块,一半留下,一半交给新郎带走,好象叫“离娘肉”吧!烟台的姑娘出嫁一般不放鞭。
开始出发迎新娘的事项
第一项是伴郎带领跟摄像师车队去婚房接新郎。在伴郎到达之前,婚房内外的喜字、对联之类的就要贴好,伴郎到达之后,新郎、伴郎、迎亲人员(迎亲人员理论人数为车队车辆总数减一,即新郎伴郎一辆车,剩余的人每人一辆车,这叫‘押车’)由新郎父母亲朋一起送上车。上车的时间伴郎需要给新郎开关车门。新郎在迎亲路上的时候,新娘的母亲会请一个比较信任的人给新娘来“开脸”,这也是旧时延续下来的习俗,就是用红线把脸部和颈部的细小汗毛绞去。开脸的人用嘴叨了红线的一头,用两手拽着线在新娘脸上比划一番,再拿两个剥过皮儿的煮鸡蛋在新娘脸上轻轻滚过,大约是喻脸象蛋清一样嫩滑吧,还要念几句吉祥的话,过程很短。
第二项车队到达新娘家,伴郎下车为新郎开车门,并将准 备的喜糖分给围观的人。新郎到达新娘家,大门紧闭,新郎无法顺利入内。女方伴娘和性格开朗的家人们守护在门边,隔着大门戏逗着“得大门而不入”着急万分的新郎。新郎在门外敲门,叫道“爸、妈,我是××,请开门!”而门的那边则会故意问:“你来干什么?”门外则得认真答道:“我来娶××。”门内又会问:“她是你的什么人?”“她是我媳妇。”门内又问:“你爱她吗?”答:“爱。”又问,“爱到什么程度?”新郎答:“一时不见想得慌,吃饭不香,睡觉不甜!”…………一直逗到门内的人觉得新郎的回答令人满意,才会把门打开。当然了这个还需要开门红包钱,新郎得从门缝里开始塞红包,塞一个叫一声开门,如此三番五次,红包散了无数,终于有好心人将门打开,讨钱的人一哄而散。
友情提示:红包的内容可以少,但红包一定要备足,不然容易闹出来很尴尬的事情。另外,新娘的主伴娘,一定要给个大红包,其他的人要分清,五块,十块的就可以。
下一个过程,大抵就是要找新娘子的鞋子了。你可以东翻四翻,使劲找,找到了,亲自为新娘穿上,新娘才会起身跟你走。女方家早晨要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请新郎吃的。最主要的是要包水饺。“上轿的箍扎下轿的面”就是如此。“箍扎”就是水饺。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就是闺女出嫁当日上花轿前早餐要吃水饺,下花轿拜堂后吃的“食盒格”里的面条。它的寓意是新娘嘴里含着“金豆子”,说话掉出“金豆子”不吉利,吃水饺就是把嘴“箍”住,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吃饺子也是把金银财宝箍在嘴里。新娘下炕的时候手执一枚小镜子,镜面冲着自己,走到半路要把镜面转过来冲着外面,据说是冲邪的怀里还要抱着两颗葱,据说葱是新郎家送来的,新娘拿到婆家婆婆要把葱种上,预示着两个聪明的人会开花结果。新郎需要抱着新娘出家门,按照风俗,在送到新郎家炕头之前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
第三项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新郎新娘鞠躬行礼。第四项新郎新娘上车。新娘新郎上车的时间会拿椅子,被子,花生莲子枣子芋头苹果之类的吉利东西,当然还有铜盆饽饽(很大很漂亮的饽饽,下面还有莲花样的底座,饽饽上会有龙凤呈祥,鸳鸯,牡丹之类的)。
第五项进家门,婚车到男方家后,先由男方的长辈把椅子请回家,然后由一个女长辈接过女方带过的聚宝盆。女方到男方家前要先在门口叫门,声越大越好。进门后改口叫爸妈,收改口钱。亲人进家,大客手里拿着新娘嫁妆箱子的钥匙,按习俗公公要翻箱子,看过新娘父母给的压箱钱后,再加放一份数额略高的压箱钱。伴娘要为新娘提一红包袝,内包脸盆、香皂(胰子)、镜子、葱和桃枝,寓意为“好日子过得亮亮心明如镜,耳聪目明,驱邪避凶”。进门后,新朗新娘要吃“子孙饽饽”(用红丝线缠好的两个莲子)以求多子多孙公公,拿饽饽的人会说“大口咬饽饽,儿女一托罗’(一托罗是方言就是很多的意思)。然后是新郎爸爸给儿子跟媳妇的卧室挂门帘,挂门帘的时间要说(一钉金,二钉银,三钉聚宝盆)。然后是新人坐床上,吃大面(就是很宽很长的鸡蛋面,一人咬一头)喝交杯酒随后,新娘要“坐喜床”把6块砖用大红纸包好,摆成三个台阶放在新人床前,让新娘踩着上床,名为“踩金砖坐喜床”,新娘在喜床上要面向东南(喜神东南、财神东南)而坐,以迎财接福。
第六项去酒店,新人下车前燃放鞭炮,举行婚礼仪式,开始宴席,宴席期间新人敬酒。酒席上通常有三大件即海参鲍鱼对虾(胶东半岛的习俗),总的菜品数量在一般为18,但是也有很多28、36的不等。另外菜品中会有两条鱼,一般是一条淡水鱼一条海鱼,当所有菜品已经有一半上桌了,会有一条淡水鱼出现,告诉客人菜已经上了一半了,然后最后一道菜就是海鱼,然后上主食-面条。菜品种一般还会出现鸡,猪蹄,全家福等。
婚宴排桌原则:(没有带“4”的桌和“13桌”)
第一席:娘家两位大客+公公家亲戚(与父母同辈亲属)
第二席:新娘+主陪,负陪是姑姑或婶子+2位伴娘分别在新娘的两边+介绍人+公公家女亲属
第三席:公公家的高客 第五席:娘家最高客
第六席公公家;第七桌娘家以此类推叉开排桌具体的安排还需要跟长辈们多沟通。
注意:
不能有错别字!不能漏桌!不能写称呼,直接写姓名!在婚宴中,1号桌为全为男宾的“龙桌”,2号桌为全为女宾的“凤桌。龙桌的大客、二客一般都是娘家 送亲的舅舅、叔叔或者哥哥弟弟这样的人物,但是这两个人必须辈分相当,不能舅舅和哥哥这样不是一个辈分的人当客,龙桌的主副陪则是新郎的长辈,以示男方对娶亲的重视。相应地,“凤桌”上的主副陪是新娘的女性长辈,新娘作为大客,婚姻介绍人、伴娘都要安排在重要位置上。
新郎还有他的父母一般可以不安排坐席,让他们能够好好照顾到来的客人。排桌的时候一般亲戚、朋友、单位同事、同学、战友们尽量分别排在一起,便于他们互相交流。主副陪一般选择新人家里的亲戚或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和朋友。客人的排序,亲戚按辈分来,朋友按岁数来,同事则按照职务来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