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5篇

时间:2019-05-15 09:3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第一篇: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模拟法庭在高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

用与探索

摘 要:高职法律专业模拟法庭教学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我校模拟法庭教学实训功能,该课题拟从加大对模拟法庭及相关教学设施的建设及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对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合理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求着力推进我系水政专业法律课程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拟法庭;实训教学

一、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改革的意义

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行政法律制度所要求基本理论和技能。从就业反馈中看出,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走上工作岗位界定案件性质模糊,处罚的手段和程序不规范,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败诉和行政赔偿等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实践教学应是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在这几年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但从我系水政专业目前教学情况看,存在实践教学薄弱,各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具有随意性和缺乏连贯性的特点,实训课程更是简单化,经济化,没有专门的校内实习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等问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和上述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对传统法律课程教学法的成功突破,更形象地、真实地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它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让学生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去体验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以及依法行政的真正含义。只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在实践中和模拟执法情景中锻炼,才能保证在实际执法中做到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树立执法者的威信和形象。笔者多年以来从事水政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水法学案例》的理论与实务教学工作,因此,希望从分析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和水行政执法情景模拟两方面找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着力推进高职法律课程创新,寻求特色化出路

二、引进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高职法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事务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水政专业的法律核心课程具有法律理论与相关专业技能交叉的特点,专业性强和难度大。简单复制法律专业专科课程设置模式,无论从学生的背景知识还是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都是不科学的,与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岗位也是脱节的,完全有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行政法律制度下的行政救济、行政诉讼、行政执法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所以,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就侧重去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实践能力,尽量减少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时间,较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有效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模式弥补了案例教学法单一性的特点,又弥补了旁听法庭审判操作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以其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全面参与情景模拟活动中,扮演体验各种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角色,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能力、法律推理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法律职业能力素质。同时,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分实体法和程序法为标准的教学,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的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职业教育存在的空白、不足和误区

第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结合了高职学生起点低,自学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的特点。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扮演案件中的各种角色,找到他们学习的兴奋点,站在自身立场想方设法地为扮演的角色辩护,利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寻找证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对学生在处理案情中体现出的人情世故处理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样能够多角度、全方面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在长期反复的模拟训练中,法律思维不断形成,无需教师过多灌输式的讲授,学生便可在模拟法庭训练中透彻领悟,熟悉掌握具体的执法过程和诉讼程序,可以直接面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考验,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职学生能更好更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目前大部分老师对该项教学活动不重视,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实习指导书,事前的计划安排工作不明确,选择的案例不够典型和缺乏针对性。在庭审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不予强调,对学生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去理解行政诉讼的特点和体验执法的过程,分析法律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改革,指导老师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熟悉模拟法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熟悉各类案件审判的操作规程,这必然促使教师们调研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完善我系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实践的保障性措施建议 第一,明确行政诉讼模拟法庭课程定位,制定配套制度。按照高职院校学做结合的教学目标,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应当有计划、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与理论教学相一致。应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水法学》配套的专业技能课程,它的功能还是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增加到3分,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在课时安排上应给予足够的课时,安排三周的实训时间,开庭两次。在学生中实行角色轮换,基本上要能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次比较重要的角色训练,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包括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实训指导用书、行政诉讼实训专用案例库、行政诉讼实训配套法律法规等。形成制度化的文本,以方便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开展的规范化、正常化

第二,加强模拟法庭实训室场所建设,全方位保障行政诉讼模拟法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运行。一是设置专业的模拟法庭实训室。在系部教学楼安排一间大的教室作为专门实训室,室内座椅板凳的摆放均按照专业法庭的格局设置,尽可能地营造出与真实法庭相同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法庭的神圣威严,树立对法律的崇敬感。二是审判庭要逐步配备专用标志和设施:添置国徽、审判桌椅、书记员席、原告席、被告席、旁听席、诉讼参与人员标牌,并参照正式法庭的样式正确摆放;配备法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法槌等道具。三是相应硬件设施和资料。购置电脑、投影、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功放设备、音响、麦克风等硬件设备。印制主要法律文书文本,购买常用法律法规。在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有一些必要的开支项目,比如文件的打印、教学过程视频资料以及教学档案的制作等,这需要学校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第三,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模拟法庭指导教师的定位就是模拟法庭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其作用表现为提供典型案例;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模拟过程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或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庭后总结和评价。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模拟法庭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系部应当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法律实务部门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获得最直接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另外系部还可以聘请司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部门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作为兼职教师,对模拟法庭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指导和评价。这也是指导老师们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结合行政案件,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是法庭上所需要的实体内容、庭审程序、专业术语运用、法律文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在之前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训练,这是庭审顺利进行的必备技巧,这项教学分为理论知识强化和实务研讨两部分。由指导老师传授涉及案例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的梳理和强化重点。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将庭审教学录像或以往学生实训实况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并随时介入指导,这种形象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法官或通过视频教学法,在实务研讨课堂上讲述正式法庭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辩论技巧、文书写作、各参与角色定位和心理辅导等内容。二是指导老师提供的案例均为时事案例或和老百姓贴合较紧密的案例,且具有较大争议性、可辩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平时强化训练,给学生们灌输强调行政案件的模式分析套路,合理运用课堂讲授法和讨论法。即拿到一个行政案件,老师指导学生们之间展开讨论,或者通过角色扮演,预演一下行政执法过程。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清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分析对具体的违法行为应当实施什么种类的行政处罚;知道对某个违法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程序时,应当选择简易程序、一般程序还是听证程序;清楚行政处罚的执行等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完善每一个过程,推敲每一处细节,这也是模拟法庭创设的意义所在。三是行政主体、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认定混淆不清。我国以行政主体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缺陷已逐步体现出来,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是个程序问题,而行政主体是个实体的问题。也就是只有合法行政主体才能成为适格被告,这意味着在起诉审查阶段就要解决行政主体是否合法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分析时责任主体认识不清。所以需要指导老师在平时训练时强调难点,给出具体认定标准,即只要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经费的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都可以作为被告参与诉讼

第五,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标准和制度的完善。要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系部要将行政诉讼模拟法庭的教学管理办法、行政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行政诉讼开庭流程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说明,制定实训课实施、监督、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确定教师、学生在模拟法庭实训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实训过程中的行为。一要规范模拟法庭的流程。模拟法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进行:确定案例;分派角色,分组讨论;诉讼文书的准备;正式开庭和庭后评审。这些程序需要充分执行,以达到模拟法庭教学法预期的目的。二要完善模拟法庭教学课程评价的标准。包括:程序合法性、操作规范性;法律知识点运用是否准确、论据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规范化;临场应变能力发挥情况;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所有的评判标准应明确、具体、合理,落实清晰的打分标准。要对每一个学生在所分给角色的案件准备阶段、庭审阶段、庭审后评价阶段的表现全程评价。此外,评价分值中还要体现态度分,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有限,但部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得到肯定和鼓励,这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态度。当然,针对参与度高、表现优异的学生适时予以表扬和加分奖励。最后,在所有的案例程序结束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卷宗资料和总结材料,方便后续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资料和经验。三是完善模拟法庭的管理系统。因水政专业教师有限,有教学任务的压力,在管理上无法亲力亲为,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有限,需要教师适时指导。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系部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另一名专业教师专门指导管理,明确分工,形成制度性规定。保证“模拟法庭”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参与的广泛性,除了在水政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三周的实训课程,开庭两次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在全系学生中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宣传活动,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培养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划分小组,分派角色

根据班级情况,首先进行分组,这是顺利开展模拟法庭的前提。划分小组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分析案情,选择适用的法律,指导教师仅给予必要的辅导提示。可根据案情将学生分为审判组(审判长、审判人员、书记员)、原告组(行政相对人、代理人)、被告组(行政执法人员、代理人)等,综合组(证人、鉴定人、法警)。指导老师把握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角色分配时,审判长角色的需要指定,因为这是整个庭审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学生担任。其他角色可通过自荐和抽签的方式决定,但为了保证庭审有序流畅进行,要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态度和责任心、组织能力等要素,尽可能在各小组间做到实力相当

(二)各小组按角色安排进行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为保证庭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庭前各小组都有很多工作需要认真完成。具体包括:

1.各小组认真阅读案件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阅卷分析报告。在分析案情阶段也可以换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即学生模拟执法情景,学生分派角色情景再现案情中错误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过程,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完成阅卷报告。其内容包括:双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被告论述的法律依据和提出的证据;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案存在的疑点、本小组对案件的基本看法等。2.原告组书写起诉状和证据清单。起诉状里涉及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事实和过程,体现证据充分和法律依据规范;完成后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由担任原告、原告代理人的两名同学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向审判组递交起诉状及证据清单 3.审判组在收到起诉状和答辩状后,综合考虑,要认真阅读起诉状内容,并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及时将起诉状副本送交给被告组,并要求被告组及时向审判组递交答辩状。同时,审判组成员拟好审判程序提纲。合议庭同学庭审之前作出分析讨论,合意出初步的判决书。然后庭审过程中不断推敲论证,判决书中的内容根据经过法庭审查认定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法规,最终形成对案件的判决。合议庭同学需要拟出法庭审理提纲

4.被告组书写答辩状及证据清单,内容陈述主要论证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并提出相应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规范进行举证。同样在本小组内讨论,由担任被告、被告代理人的两名同学认真完成答辩状论述并提交给审判组

综合组同学和学生干部负责开庭前的其他各项准备,比如保证模拟法庭所需要的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服装服饰、摄像器材等相关工作的到位

(三)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阶段是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综合呈现。开庭审理大致可以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合议庭评议、宣判这几个阶段。庭审工作以审判长为主导,指导老师不宜发表过多意见。但指导老师要全程参与,对开庭审理过程中各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要按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打分,以方便后期的评价

开庭一定要按照法庭正式的开庭程序进行,一定要注意庭审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严肃性、规范性。整个开庭过程中,审判长要按照庭审提纲,控制好庭审的进程,一步一步实施庭审活动。所有参与模拟法庭的人员应有一种真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在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维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分析阶段

庭审结束后由评审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评内容以三方面为宜:首先,考察是否遵循法定程序还原庭审的原貌、法庭操作是否规范。第二,实体法是否存在问题,即是否存在适用法律错误、事实认定不清、论证不够充分等缺憾。第三,考量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同时,综合评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上交参加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所形成的所有文字材料,包括阅卷分析报告、起诉书、答辩状、辩护词、证据目录、判决书、被告人最后陈述的书面稿以及法庭记录等。总结点评阶段是模拟法庭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将总结工作做好,才是完整实现了模拟法庭的全部教学内容。无论是前期准备、庭审阶段还是总结分析,都是对学生素质提升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应当综合把握,不可偏废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推广,同时结合高职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积极借鉴和推动模拟法庭教学发展的同时,应当使它与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形成崭新的符合科学化和职业化的法律课程教育模式,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锻炼,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能力、较快较好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黎知.高校模拟法庭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2]张萍.高职法律专业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探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3]杨青松.模拟法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09(5).[4]刘玉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8).

第二篇: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淑英

《园林工程制图》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本技能课。“工程图是工程界的语言”,对于从事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不懂这门“语言”,工作起来会困难重重,寸步难行。所以,能够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是园林行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本人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课程目标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变化,园林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走过的轨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技能+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练习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提出不少新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实践式、和自学式等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有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无论那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吸取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优点,根据《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高职生源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总结出“任务驱动”的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参与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 →“成绩评定”。

1、明晰课程目标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首先要明晰课程教学目标,这

是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和方法的先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椐此,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对《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投影基本原理,制图的基本知识,严格训练制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即要求学生根据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绘制出各种符合制图规范和要求的园林工程图并能正确识图。这种要求表明,知识只是必备的基础,技能才是真正的目标。“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低层次,通过听课即可达到,“技能”是学习过程中的高层次,只有经过“练”和“用”才能达到。所以,《园林工程制图》课教学目标定位是识图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素质培养,如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设计任务书我们把“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知识、技能项目、素质要求等。据此设计一系列任务书。

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制图规则规范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笔记展示自己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练习巩固和初步运用知识,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验掌握程度。

技能项目,在《园林工程制图》课程中,将其分为①字体、②图线、③平面作图、④园林要素徒手画图、⑤三视图及尺寸标注、⑥园林规划设计图、⑦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⑧园林工程施工图、⑨结构施工图、⑩效果图及鸟瞰图共计10项。这些项目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以“任务书”形式下达,并明确教学目的、绘图要求、操作指导、注意事项等内容,每一个项目都给出明确的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技能项目是来自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完成了任务就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生产实践。

素质要求,素质是指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认真仔细、严于律己,使学生能够承受压力与挫折、使学生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等是每个教师时刻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知识(K)+能力(S)+态度(A)。态度决定成败,态度是素质的综合表现。

3、学生完成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成绩评定学生按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综合考察给出成绩。成绩

分为 “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55分及以下)五级。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过程”和“成果”。在过程中评估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例如字体练习要求学生每周写一张,坚持一学期,依据数量和质量给出该项成绩。图线练习的绘图质量要求是:格式规范,图面整洁,图线粗细分明,线宽一致,图面布置均匀,尺寸标注准确。评定是标准:六个方面都达到要求即为“优秀”;五个方面达到即为“良好”;四个方面达到即为“中等”;三个方面达到即为“及格”;四个方面未达到即为“不及格”。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以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注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不是以两学时为单元组织教学,而是以“完成某种技能项目任务”为单元制订授课计划。这一点与项目教学法相似。

1、提出知识学习目标,进行理论教学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尽量不用模糊动词,如学会、掌握等,而要用易测量的有确切结果的动词,例如叙述并解释基面、画面,默写点的透视特性,抄写透视图基本术语等。让学生明确应学习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或进行理论教学后独立完成。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查掌握程度。在理论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抓要点,此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准会”状态,说不会,又知道一些,说会,又不会用它解决问题。

2、提供简单习题,实施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在课堂上画图,有些同学始终不愿动手,教师要鼓励,要督促,除让个别同学上黑板做外,可把练习当作小测验,记录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如何使训练切实有效呢?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习题能体现知识要点、难点、易出错点等。例如,在学习点的透视的画法时,让学生练习点在基面、点在画面、点在画面前、点在画面后、点的高度等。这个过程强调了实用技能的获取途径只有一条,这就是反复练习、苦练和精练。通过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提供“技能训练任务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为完成任务的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这个制图实践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会综合表现出来。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就每一个项目任务

来说,都有质量评定标准,告诉学生完成任务不能仅仅达到及格,而要鼓励学生“创造优良工程”,鼓励但不强求。如学生甲是优秀,学生乙是良好,学生丙是不及格等,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就此结束,而要在向学生反馈这些评价信息时,鼓励学生针对同一技能训练项目做第二、第三遍,甚至更多。告诉同学,相信自己后一次会比前一次做的更好,并且关键是老师会把几次成绩当中的最佳成绩作为这次技能训练项目的成绩(称之为单项记优)。假如学生丙第二遍的成绩提升为及格,第三遍的成绩提升为良好,第四遍的成绩提升为优秀,那么学生丙在这次技能项目训练中的最后的成绩也和学生甲一样是优秀。这个过程是任务驱动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任务驱动法”的名称也来源于此。它最有效地发挥了 “教师导”、“学生学”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在知道了学习成绩的来源与评定方式后,都会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到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及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的规范要求,具备了得心应手的绘图技能,体现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许,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的基础好,或者,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聪明,但是只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态度,能勤奋、努力、下功夫,学生丙是可以赶上学生甲,超过学生乙的。就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塌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宝贵精神,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严格要求的良好习惯。这个过程还发挥了控制和调节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无论学生的起点是高还是低,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事实上,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发展比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只有具备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因此,高职教育在突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任务书设置的综合实训项目是绘制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参与了未来工作中的任务,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下来,学生也有了几十张不同种类的制图成果,显示了绘图的基本功,也显示了学生的成就和能力,为学生的就业自荐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也使大部分学生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学生激动的说,我都不敢相信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优秀,我要把我画的这些图拿回家让父母看看,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学得知识”,“练的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素质”。

三、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1.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向导”“引导”“指导”上,当代教师的职责决不是仅限于书本的、固定的知识的传授,而要将知识作为活性的培养基,以一种探索精神和灵活的方式,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上。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师教给了多少。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2.完全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只是达到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必备条件和桥梁。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强调知识运用的综合性。

3.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力图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法中,教师只是按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至于如何完成,那就是学生的事了。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4.突出技能和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明确地列入教学目标,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

5.考评方法独特。单项记优,多项累加,以能力考核为中心,注重素质,既全面、又真实。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任务完成后所获得地成果”。在过程中评价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学生的成绩是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反映。

四、教学效果

1.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前学生学完制图课,制图能力普遍较差,给代专业课的教师造成好多不便。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例如在综合训练任务中,绘制《总体规划设计图》、《园林建筑平面(立面)图》、《园林工程剖面图》、《园林建筑透视图》等等,使学生的制图技能真正体现了专业的需要。2000级学生的不及格率是25%,平均成绩只有67分,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评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2002级,学生的不及格率下降15%,平均成绩提高到74分,2003级学生,不及格率下降到5%,平均成绩提高到85分。重要的是成绩的内涵不同,前者主要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后者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2.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过去教师上课,不停地讲,不停地绘图演示,口干舌燥嗓子痛,满身粉末胳膊捆,画了一板又一板,学生在下打哈欠。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精讲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不懂,又很被动,自然就没有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每堂课都有收获。做得好的当堂表扬,不能完成任务的后进生给以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4.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脑、动手,不会做的学生以下子就会显示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因人施教。

5.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任务驱动法最有效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作者简介:张淑英(1964-),女,副教授,主持省级教学改革试点园林工程专业项目,担任《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工作。电话:***.

第三篇:试论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与医药类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壮大。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并能从事药物的研发、药物的生产、药物的质量及安全检验、药理分析、药物的经营和销售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量实验课。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为了提高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程,并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仁一道对生物制药及相关专业的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视显微镜设备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标本与即时的实验操作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制药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据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思维特征,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选择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导入法等多种“教学做合一”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

现了将过去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向以实验室工作过程为中心和“边教、边学、边做”形式的过渡。例如,将基础知识部分组织成多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微生物应用部分(如微生物与发酵、食用菌栽培与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等)采用案例法组织教学。通过启发与讨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供适量学时,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自选教学内容,采取合作或独立查阅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形式实现了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从而使学习以形成综合能力为目的而非单纯的知识摄取。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在有了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基础上,我们认为利用适当的幽默或英文等教学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策。比如在要求学生列举已知的病毒时“特意提醒”不要自作聪明地制造“人瘟病毒”。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穿插一个英语单词或简单的句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往往能让喜欢或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激发兴趣。

(二)认真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07年下半年,在长期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参与下,我们编写出了一本较为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的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及其应用》并获2009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奖。本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湖北省示范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求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按照“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合。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思维习惯,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部分的深度,强化了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按照微生物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首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完成对整个微生物课程内容由感知到认知的知识延伸与拓展过程。教学组织与实践 为了较好地落实高职教育所推崇的“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的是理论与相应实践操作(单元实验)相互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能力运用”两大模块,其中包含了“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分布与生长控制技术”及“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三个单元与七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并在教学中认真践行“边做边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化了教学效果。重视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课程魅力的最佳向导。本课程的第一次课是通过“一个富有创造和启迪性的故事(列文虎克)”、“多幅彩色动静态图片的展示”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感性认识的内容逐步展开的,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产生了对微生物的浓厚兴趣,进而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考核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有关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论学时,相应增加了实验操作学时,使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将近1∶1。将课程的实验分为平时的单元实验、期末整周的综合实训、培养兴趣的自主实验(如对口腔、霉变水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等)几项,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实验安全意识。

改革实践考核制度 在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对其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考试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并重的新型综合考试制度。使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之比达到1∶1,其中实验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口试、笔试为辅。同时,坚持平时表现与考试考核并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即按照平时考勤、提问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20%、理论考试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等)各占40%的分配比例进行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从而使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既符合高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又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全程化和考试手段的多元化;既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又调动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08年和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两届生物技能大赛活动中(含微生物操作技能竞赛),我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绩。

第四篇:TED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TED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经融入人民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日常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其中以TED为代表的为盈利学术平台,将“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这一思想推崇到极致。TED的诞生,运用独特的运做模式将时代前沿的思想观念以演讲或是其他多元化的方式融入生活,使得精英和大众的距离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引进TED进入高校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教师引领,视频观看,互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分享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关于技术、社会、人类的思考和探索。开启大学生们思维的力量,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TED 教学改革 课堂 大学生 1 TED的内涵

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值得传播的创意”。TED诞生于1984年,其发起人是里理查德·索·乌曼。2001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并运营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北美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TED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很多都很值得大家分享。参加过TED的人会说,说不定你身边坐的就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四天的会期里,你听到许多看似不相关的演讲,有很多你甚至根本听不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懂。但正是在这样一种交流当中,在思想的碰撞当中,就诞生出了伟大的东西。Ideas Worth Spreading(传播思想,分享生活)。

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6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超过2100个,每年逾千万的观众观看TED的视频。2 TED的优势

2.1 开放性:TED的演讲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想法,组织者认为,TED可以分享所有人的创新思想。同时,TED具有开放的观众制度,通过网络平台,任何人都能免费下载传播分享视频,甚至,世界各地的粉丝还可以从网上TED总部申请许可证,进行独立的TED组织活动。TED还发起了全球性的翻译计划项目,将视频资源翻译成81种语言向世界各地传播。

2.2 多元性。TED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多元性。

2001年,媒体大亨克里斯·安德森买下了TED,他自称“TED的守护人”,并将TED演讲者的领域从原先的技术、娱乐、设计三个领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邀请了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探险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宗教领袖、慈善家等人加入,致力于使TED成为超越会议性质的世界品牌。TED使全球不同的文化聚集在一起,通过沟通与交流,想受众传递新的思想,也让每个人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行动的力量。

2.3 思想性。TED始终坚持非营利性的思想,通过向公众传播积极的、前沿的、创新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积极发展和变革。尽管每年有上万人申请参加TED,但只有1000人能得到邀请,他们要“有好奇心、创造力,思维开放,有改造世界的热情”。但凡有机会来到TED大会现场作演讲的均有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要么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某一新兴领域的开创人,要么是做出了某些足以给社会带来改观的创举。TED满足了公众内心对于思想和文化的渴望。

2.4 情感性。纵观TED的演讲者,并不是主要依靠知识点作为主要引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导,并不采用枯燥的说教,而是积极主动的经验分享。针对演讲者最重要的是达到那个人心而不是卖弄聪明,展示才华,为了提高演讲的整体效果,TED对演讲时间进行了规定,要求演讲不能超过18分钟,这种方式使得演讲者必须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提炼精华,剔除糟粕,用“18分钟改变世界”。因为演讲者都是站在分享自身经历的角度去讲述,从而增加了其感染力。3 将TED引进高校课堂改革的可行性

TED Talk近年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老师作为教学素材使用到学校课堂中来,不仅在于其话题的时效性及受众群体的广泛性,还在于其起着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以及其在发展学生独立批判性思维方面所起的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日常学习中十分重要的领域。网络上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是极大的补充。而TED在内容上的优势及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主题,稍加选择,即可作为非常好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中国,将TED引入课堂基本是集中在英语教学应用中。但TED进入课堂,其优势不能仅仅局限在对语言的应用,他在延伸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眼界,潜移默化,提高学习质量,分享多种观点,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演讲实例,培养演讲能力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将TED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计划中,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4 TED与高校课堂结合的方式

以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学生选修课为突破口,引进TED精选内容,按照“教师引导、视频分享、拓展讨论”的课堂模式,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TED大讲堂作为学生选修课程,计入学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生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可从实现以下几个目标入手:①总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TED视频引入日常教学,作为学生选修课程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②教师目标:建设一支优秀的讲演教师队伍,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实现教师角色从知识的灌输着变成引导者和学习的参与者。③学生目标:通过接触时代前沿的思想观念,开拓思想,提升素质。④课程目标:探索“教师引导、视频分享、拓展讨论”的课堂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造学习方式。作者单位:广东东软学院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五篇:PROE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陈楠 李文川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转型期,它正在从传统的理论式教学向实践性转变。作为高职的一些课程,全都面临着根本性的转变。Proe作为一门CAD软件课程,其授课模式和基本目标也需要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例中讲授多种操作技巧,即符合了当前高职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上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 Pro/E 教学 改革

一、引言

在谈论有关PROE课程的教学方式之前,首先还是要明白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定位,只有明确定位了,才能在这个基本的框架里去研究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而不悖离基本的方向。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如果说本科教学是培养综合性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那么它就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其目标是使高职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操作组织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简单的说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有了这些要求,则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就是不适应的,因为它基本上是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技校生和工人,夹在两者之间,没有特别的优势。现在,明确其培养方向之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而课程教学的改革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我们就用PROE这门课程的有关教学来探讨整个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学。《Pro/E》教科书的内容安排上,先对Pro/E做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论阐述,然后再按一定的层次和内部联系对各种特征构建逐一阐述。就其课程本质来讲,《Pro/E》是一门CAD软件应用课程。课时安排少,而课程内容多,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所有特征采用电脑演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那恐怕所有的教学时间还不够演示一遍,就算你演示完了,学生掌握的效果也是很差的。毕竟,这并不是一个仅仅从理论上就能掌握的软件。因此,需要变,如何变,提出以下一点参考。

1.将所有的课程教学地点从教室搬到机房。老师讲一个问题20分钟,给学生半个小时甚至更多实践去练习,去自己做,只有自己动了手,才能真正掌握其用法。

而这一点,相信只要开始做课程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并已经开始实施,但是,这还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样做之后,软件能用了,但是其实只能达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他们能用Pro/E软件进行简单的造型,却不知道真正在生产中,Pro/E是怎样用的。那并不是简单的做几个圆或者各种形状的模型,而是要真正的为生产服务。那么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是不知道的,学完了软件,却还是不知道这软件拿来干嘛,要怎么用。所以我们的教学还要改,教学的效果要让学生知道在学的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实际生产中要怎么用。那么就有了下面我们教学改革的第二项,进行案例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辩论、归纳总结和操作。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再进行正确引导,即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Pro/E使用技能。当然,其案例材料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涵盖Pro/E要求的教学内容,又具有实用性,并且具有典型性的一些二维图形、三维实体与装配体的实例是其中的首选。教师在下次课之前两天就可以将下次的案例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分析案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列出可能会有争议、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先自行查找相关知识,自学课程相关内容,思考出实例的形状,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构建。如需要用到哪些特征、可以怎样拆分或组合,用什么样的顺序、什么样的方法,或者有几种备选方法,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思路来对案例进行预习,而课堂上,老师再加以引导、讨论,对比学生列出的一些方法,比较优劣,并给出适当的建议。这样,通过预习、思考、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分析、辩论,学生即掌握了了使用Pro/E的方法,而且也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对如何让运用建模知识实现本次案例的思路方法进行整理。简单点评一下各种方法,并着重讲解并操作演示最简单的方法,使学生对本案例有更透彻的理解。清楚其重难点,以后遇到近似的问题能基本上知道怎么解决。对学生课堂上表现,老师也应该加以点评,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方法有误的学生,并讲其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激励学生下次做的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学生一开始学习就把它实施起来,那样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的,我们首先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了Pro/E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之后,才能开始逐步实施。有些院校可能在改革中步伐太大太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案例,就想让学生掌握,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一个过程,就算高职教育对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知识态度为:够用就行,但是你也不能一步登天,梯子还是要搭的。既然是案例,那么综合性肯定比较高,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又怎么能跟上你案例里的进度呢。所以,其实我们的案例教学,并不适用于初学者,而是已经通过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一定该学科基础的同学。不仅仅是Pro/E,高职中的另外一些课程,如机械制图,造价,机械设计等等,在这些理论课程中现在比较风行的是项目式教学,要学生从一个一个的项目中来获取知识,思想是切合高职的改革思想,但是实施起来的话,学生肯定有难度,为什么,基础知识不够啊,项目里面的内容理解不透彻,换个项目,又不会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不需要学生掌握多高深的原理,但是还是要会基本的变通,因此,传统的不能全部摒弃,而是应该将传统与新东西结合起来,用少量的传统教学打基础,用案例教学法或项目式教学来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学会应用。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信息技术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尽量的应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信息,讲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问题的分析,而不是照本宣科。如果不采用多媒体,案例特征的形成是很难单纯用语言描述清楚的,而我们又没有时间去一个一个的操作演示,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各种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插入课件,使课件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清楚你所讲授内容的含义,并又充足的时间去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课后辅导视频的制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一种现象,上课听懂的东西,一回去,过个几天就忘了,这并不是学生不认真,而是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遗忘率的问题。学生每天要学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全都记得住呢。学生也不可能一有点问题就问老师,一是不好意思,再一个上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屏幕录像专家这一种软件,对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或建模演示。它就相当于把你上课的东西做成了录像,学生忘了就翻出来看,还可以自行调节进度。这样,相信学生的掌握率将大大提升一个档次,而学生所困扰的遗忘率问题也将迎然而解了。

四、有关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的改革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对Pro/E这一类的课程并没有考证方面的要求,但现在高职教育讲究双证书模式,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那么,Pro/E也是一门技术,它也有职业资格的认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去考一下Pro/E的工程师证,如果能拿到证,那么对学生水平也是一个证明。在考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加熟悉这个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五、有关知识与生产实践衔接的改革

在过去,我们做这一方面,主要是靠老师介绍,而老师获取信息,又基本上都是从书本而来,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就算有老师是下了生产车间,了解了再回来讲,也是比较片面的,而且,技术在不停的更新,所以,仅仅依靠老师来告诉学生,这个软件是怎样用在生产中的,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就好像小学生都会的勾股定理,那么,在生活里到底用来做什么呢,100个人里面95个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想别的办法。让学生去工厂里实践,这是一种方法,但是学生需要实践的东西太多了,有那么多时间吗?那么,我们可以选用第2种方法,请工厂里专门从事这一技术的工程师来做讲座。让一线的工程师来告诉学生,你们这个软件是干嘛的,有什么用,要怎样用。并且还可以将生产中的一些实例给学生看,分析给学生听,这样实际生产中出来的东西必然要比老师拿空洞语言来泛泛而谈有说服力的多。

结束语: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不仅仅是Pro/E这一门课。基本上所有的高职课程都需要改革,只是改动的多少而已。至于怎么改,怎样改好,实践会是最好的证明。

附: 作者简介:

陈楠,2006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教师。

职称:助教。

李文川,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联系电话:0715-8196088 邮寄地址: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 陈楠(老师)收。邮箱:30531838@qq.com

下载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拟法庭在高的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贲春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针对“学前卫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我院的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课......

    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共5篇]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网络动画设计课程中应用 摘要:随着Flash软件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使用人数最多的二维动画编辑软件之一,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也都将......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电机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培养均有很......

    道德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而道德与法律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介绍 - 教学改革与研究网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介绍 “高等数学”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它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高等数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