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

时间:2019-05-15 09: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

第一篇: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急诊科是培训合格的急诊专科医师的核心科室。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急诊科以及相关科室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急诊科医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急诊科基本条件

(一)相对独立、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

1.总要求为宽敞、通风、布局合理,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方便。

2.急诊区域应设鲜明标志。急诊区有独立入口,大门宽敞,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到达。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急诊科内应设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3.急诊大厅有足够面积,候诊区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障碍。4.小儿诊室与成人诊室分开。

5.单床抢救室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抢救室每单元(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6.辅助科室建筑面积能满足患者就诊的需要。7.输液室分设小儿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

8.独立的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

9.以上建筑布局尽量安排在一楼同一层面,要求能减少交叉穿行往返。10.院内或科内具有诊治传染性疾病如SARS的独立区域。

11.急诊观察室、急诊ICU、急诊手术室等布局合理。其中急诊ICU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行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层流等)完备,尽可能拥有有一间具备接收严重传染性疾病病人能力的带负压系统的隔离监护单元,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医疗区与功能支持区分布合理等;急诊手术室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手术室规范。

(二)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 1.院外急救部分(1)救护车:至少2辆,车内须配置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s)1台、除颤起搏器1台、急救呼吸机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功能)1台;快速血糖仪、环甲膜穿刺置管套件、人工呼吸球囊、各种型号经口气管插管套件(含喉镜)、面罩、喉罩、气管食管双腔导管、氧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夹板、颈托、止血带、绷带、铲式担架、脊柱板、负压垫、常用急救药物等。

(2)人员配置:至少2名司机,出救护车时每车应配有医师、护士、担架工至少各1名。

2.接诊区

(1)分诊台: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3人。

(2)诊室:设成人诊室、小儿诊室若干(如果单纯成人急诊,则不作要求),各诊室医师编制≥4人。需有妇产科诊室及特殊病人如精神病诊室。诊室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必须已获得本专业执业医师资格,或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3)抢救室:不少于6个抢救单元。抢救单元(床)与医师之比不少于1:1;抢救单元(床)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4)输液室:根据输液床(椅)位,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5)观察室:床位≥30张。床位与医师之比不少于4: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2:1。

(6)清创室:清创手术台不少于1张。(7)石膏室:能满足不同病人需要。

(8)急诊辅助科室:24小时不间断开诊。急诊药房应满足急救需要,并有足够的抢救药品储备。急诊检验科和急诊影像科(CT、B超、X摄片等)开展的项目能完全满足急诊所需,应有床旁快速检验POCT。

3.急诊ICU 监护床位数不低于年平均每日急诊病人数的5%,最少不得低于8个监护单元,其中有1-2个独立的隔离监护病室。独立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16m2。床位与医师1: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4.急诊手术室:手术台≥2张,能随时开展急救手术。

(三)医疗设备

1.急诊抢救室基本设备:见表1

表1 急诊抢救室设备配置一览

设备名称

监护仪

数 量 1台/床

基本功能

便携式,心电、脉氧、无创血压、体温、呼吸、数据打印等 简便易用、可移动、电动型、带可充电电池(可运行30分钟以上),呼吸机

1台/床

呼吸模式为CMV、SIMV、PEEP、CPAP、PSV、SIGH、可调性FiO2,监测功能为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吸气时间、吸呼比等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除颤器

自动心肺复苏仪 无创心脏起搏器 床边X线摄片机 洗胃机

12导联心电图机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 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 POCT检验仪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麻醉咽喉镜 无影灯 抢救车 冰帽

至少1台 至少1台 至少1台 至少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个/床或1个/床 1台/床 1台/床 1台以上 1件 2套 2台 1辆/2床 1个/床

快速输液≥1000ml/h,多功能组合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 至少1个或台

颈托、各种类型夹板、各型气管导管、氧气面罩等抢救器材能满足急救所需

2.急诊ICU基本设备:见表2。

表2 急诊ICU设备配置一览

设备名称

多功能监护床

数 量 基本配置

基本功能

尽可能可以称体重、可移动、整体升降、前倾后倾、长度可伸缩、可放置不同体位等 心电(示波6>个·帧)、呼吸、SpO2、呼气末CO2、无创血压、有创双压力监测、双体温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min)、24小时监测结果回顾等,并具备监测功能的可扩展性

无创血压、呼吸、脉氧、心电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min)等

其功能模式:CMV、SIMV、PSV、CPAPPEEP、新型通气模式≥2项,FiO2可调;监测:呼气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Ti、分钟通气量、FiO2、iPEEP、肺顺应性、呼吸功等,其中至少1台带转运功能

多功能组合 监护仪 1台/监护床

机动便携式监护仪 心排血量监测装置或监护仪配套的心排血量监测模块 人工呼吸球囊

至少1台 至少1套 1个/床

呼吸机 1台/床

除颤起搏器 有创临时起搏器 床边血液净化机 血气分析仪 纤维支气管镜 冰帽 降温毯

预防深静脉血栓气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中心供氧接口

中心吸引接口或吸引器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输液泵 注射器泵 十二导联心电图机

1台 至少1台 1-2台CRRT 1台 1套 1-2个 至少1台 1个/2床 1个 2个/床 至少1-2台/床 1台 至少1台/床 至少2台/床 1台 中心供气(高压空气)接口 2个/床 设备名称

床边便携式B超机 床边X线摄片机 麻醉咽喉镜

1台 1台 2套

数 量

基本功能

X线防护设备齐全

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导管、喉罩、经皮气管置管套件、血液净化配套耗材等齐全,并有储备。

各种抢救包(如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导尿包、脑室减压包等)和其他常用抢救器材齐全,并有储备。

3.急诊手术室基本设备:见表3。

表3 急诊手术室配置一览

设备名称

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

数 量

1台/手术台 1台/手术台

基本功能

带自动呼吸机、双吸入麻醉、FiO2监测

心电、脉氧、有创无创血压、呼气末CO2、双体温等 自动体外除颤 胸内、胸外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1台 除颤机 电刀

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器 备用电动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 便携式高压灭菌锅 抢救车 麻醉咽喉镜

可移动C型臂X摄片机

1台 1台/手术台 1-2个/手术台 1个 2个/手术台 1个 1辆/手术台 2套 1台

其他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各种手术器械、抢救器材齐全等。

4.清创手术室基本设备:清创手术台、抢救车、吸引器等手术器械齐全。

(四)医疗工作量 1.急诊观察室

(1)年度床位使用率≥95%。(2)年度平均住院日≤3天。2.急诊ICU(1)年度ICU 床位使用率≥85%。(2)年度平均住院日≤12天。3.急诊手术室

(1)急诊手术例数≥500例/年。

(2)手术种类全面覆盖急诊创伤,包括清创,伤口处理等。(3)年度急诊总量≥100000人次,收治病种种类及数量见下表4。(4)每位受培训住院医师管理病床数4张。

表4 急诊病例年诊治例数(例)一览

急诊病例

创伤 严重多发伤 严重复合伤 创伤性休克 严重颅脑创伤 脊柱/脊髓创伤 严重胸部创伤 严重腹部创伤 额面部创伤 循环系统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高血压急症 严重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夹层血肿 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 脑梗死 癫痫持续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骤停 ARDS/呼吸衰竭

年诊治例数(≥例)

6000 200 100 50 50 50 50 50 50 6000 200 300 300 200 30 30 20 4000 150 200 20 50 5000 50 100 6 哮喘持续状态

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肺血栓栓塞症 其他系统疾病 急性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其他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消化道大出血 肝性脑病 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型化脓性胆管炎 肠梗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肾衰竭

(五)医疗质量 300 40 8000 100 50 60 50 30 200 50 100 80 50 50 200 1.急诊科应能够单独或协助开展的代表本专科医疗水平的急救项目≥10项,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急诊内镜上消化道止血、电除颤与电复律、经口快速气管内置管术、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急诊手术、开放性腹部创伤的急救处理、开放性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严重脊柱外伤的急救处理、各种骨折病人的急救处理等。

2.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3.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规范,甲级率95%。4.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应符合收治标准。

二、急诊科师资条件

(一)人员配备

1.专业指导医师与受培训住院医师人数的比例为1:1。2.指导医师组成:

由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各科室或病区主任或副主任。科室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占科室总医师数比例≥30%,所有医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

(二)指导医师条件

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品学兼优、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2篇以上。

第二篇: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 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 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 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2第三十六条 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三十七条 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三十八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置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检查指导与质量评估。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地区,急诊医师应当经过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四十一条 承担核辐射及化学中毒等患者救治任务的急诊科,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相应防护设备和物品。

第四十二条 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并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还应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设备和装置,按院前急救有关规定管理。

第四十三条 设置急诊科的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四十四条 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2.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一、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二、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抢救室急救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附件2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卫医政发〔2009〕90号(2009年9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导并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设置手术部(室)的医疗机构,参照本规范进行管理。

第三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规范,完善医院手术部(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加强手术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院手术安全的管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手术部(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 手术部(室)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接送手术患者的区域,宜临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病理科、输血科(血库)、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医院应当设立急诊手术患者绿色通道。

第七条

手术部(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手术部(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第八条 手术间的数量应当根据医院手术科室的床位数及手术量进行设置,满足医院日常手术工作的需要。

第九条 手术间内应配备常规用药,基本设施、仪器、设备、器械等物品配备齐全,功能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手术间内部设施、温控、湿控要求应当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十条 手术部(室)应当根据手术量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人员梯队结构

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手术部(室)应当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

第二十四条 手术部(室)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第二十五条 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第二十六条 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第二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第二十八条 手术部(室)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制订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第二十九条 手术部(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三十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手术部(室)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定期实施考核。

第三十一条 医院应当建立手术部(室)质量管理档案追溯制度,加强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所辖区域医院手术部(室)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手术部(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手术室基本设备: 多功能麻醉机、万能手术床、高频电刀、手术无影灯、手术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泵注射泵、抢救车、器械柜、药品柜、麻醉柜、看片灯(3联)、各类手术器械包。

手术室与急诊室要密切配合,24小时值班。

第三篇:2013年急诊科见习基地护理工作计划

2013年急诊科见习基地护理工作计划

2013年是我科成为见习基地的第四年,相信有了前三年的工作经验,在新的一年里,我科会把见习基地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我科将严格按照见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结合护理部和我科的“急病人所急”“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管理规范、在队伍建设上强调知法,守法、文明规范服务和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逐步把见习人员培训成为病人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照料者和研究者角色。特制定了2013年急诊科见习基地护理工作计划:

1、所有见习护士均由专人带教,带教老师是我科的技术骨干,她们不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高水平的临床操作能力,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一定的教学沟通能力。我科对带教老师的要去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管理。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能力。

2、培养见习护理人员树立“急病人所急、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深化亲情服务,培养见习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预案、职责,加强护理安全

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4、为了提高见习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专科技能的掌握。

除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外。见习护士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操作培训等。

5、定期组织考核,科室每月理论操作各考核一次。考试成绩

将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急诊科护理组

2013年1月

第四篇:急诊科医师培养标准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急诊科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主要涉及院外急救、院内急救与多学科急危重病的救治。急诊医学的特点是用最少的资料、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救助病人的生命。现代急诊医学已开始分化出创伤医学、危重病医学、中毒医学和紧急救援医学等亚专业。因此,从事本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急诊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三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医学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3年的基础培养,使受训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独立诊治常见急危重症的能力。

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

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

二、培养方法

受训者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范围,应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专科。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急诊科(含急诊ICU)15个月,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20个月,可享受假期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急诊专科医师初级培养临床轮转安排表

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轮转科室名称

呼吸科/RICU 心血管科/CCU 神经科

内 科 消化科

其他内科(血液、内分泌、泌尿等)感染科 心理门诊

麻醉科

急诊科(含院外急救2周)急诊ICU

普通外科(腹部外科为主)

外 科

骨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皮肤科(门诊)

其他专科(如耳鼻咽喉科、眼科等)门诊任选一个

时 间 2个月 2个月 1个月 1个月 1个月 1个月 半个月 1个月 12个月 3个月 3个月 1个月 1个月 1个月 2个月 1个月 半个月 1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总则:掌握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与诊疗技术;熟悉与急诊医学相关性不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诊疗技术;了解少见疾病与诊疗技术(包括技术含量和风险大的诊疗技术)。

(一)呼吸科/RICU 1.轮转目的

掌握: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COPD/肺源性心脏病、咯血、气胸、胸膜炎/胸腔积液、ARDS、呼吸衰竭、肺血栓栓塞症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氧气治疗的方式、方法;常用临床操作技术;血气分析、常见肺部疾病X线胸片的诊断。

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肺功能检查常见参数的临床意义。

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部肿瘤等的诊断与治疗。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急性肺炎

COPD/肺源性心脏病 咯血

胸膜炎/胸腔积液 气胸

ARDS/呼吸衰竭 肺血栓栓塞症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动脉采血

胸腔穿刺(抽气、抽胸水)胸腔闭式引流术 无创机械通气

例 数(≥)2 2 2 5 2 2 1 4 1

例 次(≥)10 5 5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肺脓肿

卡氏肺囊虫肺炎 肺部肿瘤 间质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科教司

第 3 页

例 数 1 1 2 2 1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肺功能检查 肺部溶栓术

支气管镜检查(见习)支气管肺泡灌洗(见习)

例 次 2 2 2 2(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数 量 1篇/月 2次 1次

(二)心血管科/CCU 1.轮转目的

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常用心血管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心电图检查与诊断、药物抗栓与溶栓术、除颤与电复律术。

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急诊PTCA及其他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与应用原则;动态心电图、心包穿刺术、心脏起搏。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的诊断与治疗;心脏超声心动图,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急性心肌炎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包炎 原发性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科教司

第 4 页

例 数(≥)10 2 5 5 5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心电图检查 急诊溶栓术 除颤及电复律

例 次(≥)4 5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心脏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缩窄性心包炎 先天性心脏病 周围血管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

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例 数(≥)1 1 2 2 2 1(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 心包穿刺术 心脏起搏

心脏介入治疗(见习)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见习)

例 次(≥)2 2 2(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数 量 1篇/月 2次 1次

科教司 第 5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三)神经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脑血管意外、颅内高压症、癫痫、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系统的神经学物理检查,脑脊髓液和神经影像(如CT)的诊断,腰椎穿刺术。

熟悉:头痛的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神经异常、脱髓鞘疾病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MRI、TCD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

了解:脑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高压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发性神经根炎 重症肌无力 癫痫

例 数(≥)2 2 4 2 1 1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系统的神经学物理检查(神经病变的定位)腰椎穿刺术

例 次(≥)2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头痛 颅神经异常 脱髓鞘疾病 脑部肿瘤

科教司

第 6 页

2006年版

例 数(≥)1 1 2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介入治疗(见习)溶栓治疗术

例 次(≥)3(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数 量 1篇 1次 1次

(四)其它内科(消化科、血液科、内分泌科、泌尿科等)1.轮转目的

掌握: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DIC、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衰竭等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腹腔穿刺术、三腔二囊管的使用、骨髓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方法。

熟悉:消化性溃疡、感染性腹泻、肝硬化、贫血、尿路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内分泌腺瘤、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胃镜、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了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小球肾炎、各种肿瘤、痛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象,各种出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内分泌试验标本的留取要求。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与肝性脑病 急性胰腺炎 贫血 出血性疾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急性肾功能衰竭

科教司

第 7 页

例 数(≥)1 2 1 1 2 1 2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DIC(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腹腔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三腔二囊管止血术 胃镜检查术(助手)肝穿刺活检(见习)

例 次(≥)2 2 2 1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消化性溃疡 感染性腹泻 肾小球肾炎 尿路感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 脾功能亢进 内分泌腺瘤

例 数 1 2 1 2 1 1 1 1(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胃镜检查术

肝穿刺活检术(见习)

例 次 2 1(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科教司

第 8 页

数 量 1篇 1次 1次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五)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局部浸润麻醉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局麻药中毒的诊断与处理;气管插管术难易程度的判断及快速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生命体征的监测技术;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容量复苏的方法与实施。

熟悉:常用镇静镇痛药、肌肉松驰药的适应证、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麻醉意外的紧急处理。

了解: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和并发症。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麻醉实施与管理)局部浸润麻醉的管理 椎管内麻醉的管理 全身麻醉的管理

例 数(≥)10 10(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周围神经阻滞术 托颌法(开放气道)手法人工通气(利用麻醉机)囊-瓣-罩呼吸装置 快速气管内插管术 动脉穿刺置管术 心电监测 脉氧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

例 次(≥)10 5 5 10 5 10 10 10 3.较高标准

科教司 第 9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麻醉实施与管理)椎管内麻醉的实施 全身麻醉的实施 臂丛神经阻滞

例 数 2 2 2(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机械通气(麻醉呼吸机)控制性低血压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例 次 10 2 2(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六)急诊ICU或综合ICU

数 量 1篇 1次 1次

1.轮转目的

掌握:休克、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体液内环境紊乱等危重病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见生命支持技术(如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和急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的操作和应用;常见监测技术(如体温、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血压、血气分析等)操作和应用。

熟悉: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灌流、CRRT等,Swan-Ganz导管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心排血量监测;人工低温的适应证和实施。

了解:IABP的适应证、操作方法。2.基本标准: 科教司 第 10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各种脏器功能不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休克

心脏骤停/呼吸骤停

例 数(≥)2 5 5 5(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监护仪使用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 经皮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 动脉采血 呼吸机使用 电除颤与复律

例 次(≥)5 5 10 10 2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例 数 5 2(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血液净化技术 人工低温 心脏临时起搏

例 次 2 2 2 科教司 第 1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数 量 1篇/月 1次 3次

(七)普通外科(腹部外科为主)1.轮转目的

掌握: 常见腹部损伤、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腹股沟疝、胃肠穿孔、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梗阻型化脓性胆管炎、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外科处理;外科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清创缝合);烧伤面积的估算及深度评估和紧急处理;外周动静脉切开术;无菌术;伤口换药;导尿术;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等。

熟悉: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尿石症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处理;剖腹探查术。腹部影像学资料(如X平片、B超、CT等)诊断。

了解:腹部肿瘤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腹部损伤 烧伤 急性阑尾炎 腹股沟疝 急性胆囊炎 急性肠梗阻 胃肠穿孔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梗阻型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腹膜炎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例 数(≥)2 5 1 2 2 2 2 2 2 2 科教司 第 1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阑尾切除术(主刀或第一助手)腹股沟疝修补术(主刀或第一助手)动静脉切开术(主刀)诊断性腹腔穿刺术 导尿术

剖腹探查术(第一助手)胃肠穿孔修补术(第一助手)

例 次≥ 5 5 5 15 2 5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胆石症 消化性溃疡 尿石症 腹部肿瘤

例 数 2 2 2 4(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胆囊切除术(第二助手)胆总管探查术(第二助手)

例 次 4 2 5 肝脾破裂剖腹探查术(第二助手)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八)骨科、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如颅脑、脊柱、四肢、胸部)的病理生理、临科教司

第 13 页

2006年版

数 量 1篇/月 3次 3次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创伤严重度的评估;现场急救技术;各科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清创缝合术。

熟悉:严重多发伤、复合伤的诊断与处理;MRI及CT等的影像学资料的诊断。了解:开胸心脏复苏。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颅脑损伤 胸部损伤 四肢骨折 关节脱位 骨盆骨折 脊柱损伤 泌尿系统损伤 颌面部损伤

例 数(≥)4 5 2 2 2 2 2(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创伤严重度评估(创伤评分、格拉斯哥评分等)清创缝合术

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术 颈椎脊柱固定术

四肢骨折复位与固定术(第一助手)胸腔闭式引流术(主刀或第一助手)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严重多发伤 严重复合伤 创伤性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例 数 2 2 3 1 例 次(≥)5 5 4 10 5 科教司 第 1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钻颅术(第一助手)开胸术(第一助手)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九)儿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高热、惊厥、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肠套叠、小儿腹泻、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急性心力衰竭等常见疾病、症状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气道异物的判断与处理方法;小儿心肺复苏术,系统物理检查术。

熟悉:流行性腮腺炎、寄生虫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低钙血症、贫血等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小儿体液疗法、外周静脉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鼻胃管置入术;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

了解: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溶血性疾病、性早熟等的诊断与治疗;儿科学最新的医疗技术与方法。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惊厥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肺炎 肠套叠

小儿腹泻

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急性心力衰竭

科教司

第 15 页

2006年版

例 次 5 5

数 量 4篇 2次 1次

例 数(≥)1 5 2 1 5 2 2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小儿系统物理检查 小儿体液疗法的实施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流行性腮腺炎 寄生虫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新生儿低钙血症 腹股沟疝 贫血

例 次(≥)10 2

例 数 2 2 2 2 2 2 2(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外周静脉穿刺 腰椎穿刺术 鼻胃管置入术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

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数 量 1篇 1次 1次 例 次 5 2 2 科教司 第 16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十)妇产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卵巢肿瘤蒂扭转、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产后大出血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正常分娩的处理;常用妇科物理检查术、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术的适应证与操作方法;产科常用器具的使用方法。

熟悉:妊娠生理、妊娠诊断、正常分娩的知识;自然流产、早产、盆腔炎、外阴炎、宫颈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阴道流血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经腹壁羊膜穿刺术的适应证与操作方法;影像学资料的诊断。

了解:妇科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辅助生殖技术、刮宫术、妇产科内窥镜检查术等的适应证。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例 数(≥)正常分娩异位妊娠

产前出血产后大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先兆子痫羊水栓塞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胎位检查四步触诊法 骨盆测量 产程观察 胎心听诊平产接生 会阴侧切与缝合术 Apgar 评分 双合诊

阴道窥器检查法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新生儿复苏术

科教司

第 17 页

例 次(≥)5 5 10 4 2 5 5 5 2 5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自然流产、早产 盆腔炎 外阴炎 宫颈炎 妇科常见肿瘤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负压吸引流产术 刮宫术

内窥镜检查术(助手)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十一)皮肤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皮疹的鉴别诊断;重症皮炎(剥脱性皮炎)的急救处理。皮肤划痕试验、皮内试验;常用药物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红外线疗法等适应症与应用。

熟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物理性皮肤病如痱子、冻疮、鸡眼、日光性皮炎,多形红斑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常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免疫疗法、放射疗法的适应证。

了解:皮肤炭疽、皮肤肿瘤的临床表现,常见皮肤疾病的诊疗进展。

科教司

第 18 页

2006年版

例 数 2 4 2 4 5

例 次 2 2 2 1

数 量 1篇/月 1次 1次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脓疱疮 丹毒 淋病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荨麻疹 湿疹 接触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 多形性红斑 日光性皮炎 冻疮 鸡眼 各种癣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皮肤划痕试验 皮内试验 冷冻疗法 激光疗法 红外线疗法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梅毒 尖锐湿疣 药物性皮炎 皮肤肿瘤

科教司

第 19 页

2006年版

例 数(≥)2 2 5 5 5 5 5 1 2 4 2 2 10

例 次(≥)2 5 2 2

例 数 2 5 1 2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外用药疗法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其他专科(耳鼻咽喉科、眼科)1.轮转目的:

掌握:鼻出血、气管异物、食管异物、鼻外伤、耳外伤、中耳炎、急性咽喉炎、眼外伤、麦粒肿、结膜炎、视网膜脱离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间接喉镜的使用、外耳道检查法、眼底镜检查法、视力检查法。

熟悉:急性扁桃体炎、角膜炎、青光眼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气管切开术。常见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

了解:眩晕的鉴别诊断;咽喉部肿瘤、近视眼、远视眼、白内障等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影像学资料的诊断。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鼻出血 气管异物 食管异物 鼻外伤 耳外伤 中耳炎 急性咽喉炎 眼外伤

例 数(≥)4 2 2 2 2 5 2 数 量 1篇 1次 1次 例 次 5 2 1 科教司 第 20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气管切开术(第一助手或主刀)间接喉镜使用法 外耳道检查法 视力检查法(视力表)眼底镜的使用法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咽喉部肿瘤 急性扁桃体炎 青光眼 白内障 角膜炎 视网膜脱离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临床操作技术名称 听力检查法 外耳道冲洗法 外鼻及鼻腔检查法 视野检查法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科教司

第 21 页

2006年版

例 次(≥)5 5 10 5

例 数 1 2 2 4 2 2

例 次 2 4 5 2 1

数 量 1篇 1次 1次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十三)急诊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发热、腹痛、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急性中毒,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血肿,脑血管意外、颅内高压症,呼吸骤停、呼吸衰竭、肺性脑病、ARDS、哮喘持续状态、急性肺栓塞,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肾功能衰竭,各种内分泌危象,中暑、溺水,阴道大出血、急产,各种休克,各种创伤,急腹症等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设备与诊疗技术,如心电图、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急救呼吸机、电除颤与经皮心脏起搏、洗胃术等。

熟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急救处理;急诊介入治疗、IABP技术。了解:各种急救的最新技术与治疗方法。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急性中毒 心脏骤停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血压急症 严重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主动脉夹层血肿 脑血管意外 颅内高压症 呼吸骤停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ARDS 哮喘持续状态 急性肺栓塞 消化道大出血 肝昏迷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科教司

第 22 页

例 数(≥)10 10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肾功能衰竭 各种内分泌危象 中暑 溺水 阴道大出血 急产 各种休克 各种创伤 急腹症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心肺复苏技术 洗胃术 胸腹腔穿刺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腰椎穿刺术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电除颤/心脏电复律 经皮心脏起搏术 气管内插管 紧急经皮穿刺气道开放术

环甲膜切开术(针式/手术)外科清创缝合术 静脉切开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包括PICC)骨折复位固定 止血包扎 脊柱固定术

气囊活瓣呼吸器使用

呼吸机应用 急诊溶栓

眼底检查 院外急救出车

科教司

第 23 页 10 5 2 5 5 10 20 10

例 次(≥)

5 10 5 5 2 10 2 10 2 2 30 2 10 10 10 5 20 20 10 5 10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3.较高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各种感染性疾病 肿瘤急症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急诊介入治疗术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

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 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和实习课)参与临床科研活动 论文或综述

四、阅读参考书刊

(一)专著

李宗浩 《现代急救医学》 王正国主编《创伤外科医学》 邓小明主编《危重病医学》

美国心脏病协会,《2000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6th edition by Judith E Tintinalli, Gabor D, Md.Kelen, J.Stephan Stapczynski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3-Volume Set)by John, Md.Marx, Robert, Md.Hockberger, Ron, Md.Walls 急诊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院外急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 《心肺复苏规范——初级生命支持》

数 量 1篇/月 5次 4次 1-2篇 例 次 5 2 5 例 数 100 10 科教司 第 2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急诊科

《心肺复苏规范——高级生命支持》

(二)大学本科用全国统编教材 如最新出版的各相关学科的教材

(三)学术刊物

中华急诊医学,中华创伤医学,中国危重病,中国急救医学等

参与制定本细则人员

执 笔:

吕建农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审 议:(以姓氏拼音为序)于学忠 北京协和医院 王启斌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王仲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王辰 北京朝阳医院 朱继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陆一鸣 中国救援医学会 李宗浩 中国救援医学会 林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

吕建农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黄子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廖晓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吕文光 天津人民医院 蔡文伟

浙江省人民医院

科教司 第 25 页 2006年版

第五篇: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2010年)》,加强国土资源科普能力建设,参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及《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有关单位、机构在建设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时应达到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国土资源部命名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依据。

一、范围

本标准所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资源保护区等。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包括科技场馆类、科研实验类、资源保护类三种类型。

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以展示、宣传国土资源领域科学技术知识及优秀成果、国土资源先进管理理念等为主要内容,达到本标准的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普场所。

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有条件广泛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活动,达到本标准的国土资源领域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长期 科学观测台站。

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指,具有室外国土资源科普资源和条件,达到本标准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

二、目的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要以公众易于接受、理解、参与的各种形式,达到以下目的:

1.普及国土资源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及优秀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兴趣。

2.介绍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宣传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导公众了解所在地区国土资源特征,普及保护资源、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的科学常识,倡导树立集约、节约、高效、持续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国土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实践。

3.宣传国土资源先进的管理理念、知识和成果,普及新认识,宣传新技术,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任务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积极广泛开展持续有效的国土资源科普活动。其主要任务是:

1.配合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开展国土资源专项科普活动。根据每年全国性的“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主题,以及各地组织的“科 技周”、“科技节”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积极举办国土资源主题科普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2.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报告、讲座、影视观摩等教育活动,以及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实验、竞赛等科普实践活动。

3.与其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含“李四光中队”)、企事业等单位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合作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

4.组织开展以提高国土资源科普教育水平为目的的研究。

5.有计划地对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6.按要求报送科普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重要科普活动方案和文字、照片、录像等活动资料,以及接待公众人数等有关统计数据。

四、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应满足针对所属类型的分类条件,并同时符合基地的一般条件。

(一)分类条件。

1.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具有固定的馆址。如馆舍设置在主管部门办公区,其建筑布局应相对独立,有方便公众抵达的出入口。

(2)馆内应有相应的科普场所和配套设施。科普场所包括常设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 展览教育场所,展厅应有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设备。省级及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属的科技场馆,或其他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展厅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展出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展厅面积可适当缩减。配套设施指支撑科普工作的公众服务、业务研究、管理保障等用房及设备。

(3)室外应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如观众集散场地、停车场、公共绿地等。

(4)常设和临时科普展览均应突出区域、专题特色,及时反映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常设展品应以标本、模型为主,且每年有所更新。

(5)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250天,参观人数应达到以下水平:省级及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属的科技场馆,或其他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每年参观人次不少于10000人次;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国土资源科技场馆每年参观人次不少于5000人次。西部边远地区可酌情下调20%。

2.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在国土资源某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成果突出,科研基础设施齐备,具备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的科技成果条件。

(2)具备良好的开放和参观条件,已安排安全、可靠、方便的参观通道、场所和参观路线。

(3)设置有能让公众实际参与的演示装备或仪器设备。(4)建有“科普开放日制度”,根据公众需求和自身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向公众开放,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30天,参观人次不少于2000人次。

3.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符合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园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并通过相应主管部门审批。

(2)配套建有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展馆或展室,展示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着重介绍、展示相关主题科学技术知识及研究成果。

(3)具备组织野外科普活动的基本装备、设施和专业人员,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野外观测、标本采集、野外地质探险、地学夏令营、冬令营等科普实践活动。

(4)每年参与科普活动的人员不少于10000人次。

(二)一般条件。

1.应有完备的标示说明系统。标示说明及解说文字等应有丰富的科普内容,表达形式通俗易懂,并应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增加本族通用语言),且经过相关领域专家审定。

2.有易于公众理解的图、文、影视等科普宣传材料,有条件的还应提供方便公众使用的科技知识、科研成果数据(非保密性)数字化查询系统。

3.具有从事科普设计研究、公众教育的工作人员。有专(兼)职的讲解、接待、辅导人员,讲解员应经过1个月以上国土资源领域科技知识培训。可采取聘任专家、志愿者 等方式充实研究和教育队伍。

4.建有宣传、展示科普基地整体情况和科普内容的网站或网页。网站或网页的内容应与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科普内容的变化、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步更新。网站或网页开设读者服务热线或论坛,能及时解答公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5.加强横向联系,保证参观人数每年都有所增长。新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活动的单位须建立保证基本参观人数的机制和措施。

6.符合相关公共设施、场所安全标准。

五、附则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下载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00-急诊科 基地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600-神经内科 基地标准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神经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也是培训合格的神经内科医师的核心科室。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神经内科以......

    孵化基地、园区标准

    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设立条件和标准 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概括地说,就是要“有一份报告、有一个机构、有一片场地、有基本服务”。具体说明如下: 一、要有可行......

    急诊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急诊科留观室护士岗位职责 1、同病区护士岗位职责。 2、参加晨会交班,了解夜间留观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3、为留观患者做晨间护理,为新收留观患者准备好床单位,留观患者离科后......

    急诊科护士准入标准(五篇范例)

    急诊专业护士准入标准 1.急诊专业护士长必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2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 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2.急诊专业护士必须为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

    急诊科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急诊科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一、应先派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护士担任急诊科工 作,轮换不应过勤,无执业医师证和护士资证的医生、护士不能单独 值班。进修医师和护士......

    标准孵化基地的建设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 在连续10年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以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孵化事业方面进入了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可以称得上......

    花卉苗木基地搬迁补偿标准

    附件2花卉苗木基地搬迁补助标准直径(cm)计算方式征收补偿标准备注Φ3公分以下按亩计算5000元/亩每亩700株以上Φ45500元/亩每亩500株以上Φ56000元/亩每亩400株以上Φ66500元/......

    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验收标准

    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验收标准 2007-7-9workerrest第一条领导重视,所在地工会将劳模疗休养基地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并指定一名副主席负责此项工作。 第二条所在地工会建立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