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论文(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课程论文
(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和核心。正如邓小平同志自己用朴实的语言所说的那样,“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首先,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解放了生产力在于它的革命性。“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的改革理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肯定了这一思想,从而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不在于一般地提出了改革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要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也要进行改革,恩格斯在理论上作过分析,毛泽东在实践上进行过探索。而邓小平同志不把改革视为只是一般地发展生产力的渐进的量变,而认为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性的变革”,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全新的观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有没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在马列的书本是没有提出,毛泽东主席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不会产生严重束缚,因而
根本任务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发展生产力,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致所有制关系不停顿“升级”,建立人民公社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晚年更错误地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上去了。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反思,认为只讲发展生产力,不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
其次,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解放了生产力在于科学地提出了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改革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导向和成败得失,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及时提出了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三条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论。深刻地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可以大胆地试验和创造,包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那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所发生的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十二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其实邓邓小平理论概括起来,有五大特征: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他说:“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认真地去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才能够正确制定我们的战略规划,部署我们的力量”,“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因此,他特别强调把现实存在作为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基础,要求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决策,作到有的放矢。他认为,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必须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使决策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因为客观实际总在不断变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尚在探索中,只有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断地、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对策,作出新的决策或修正各完善以往的决策,才能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好更快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正如他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邓小平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萦记心头,把人民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着眼点。他认为,我们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理应是党的全部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经常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他在解释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资本主义道路时说:“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即使本世界末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他的许多决策主张就是直接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总结和提高。如他自己所说的:“改革开放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鲜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认为决策不仅要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而且要接受群众的检验。“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评判决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
(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邓小平是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思想巨人。他强调研究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但他的眼光总是瞄着世界发达国家为参照系;他研究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但回顾与总结都是为了改变现实,走向未来;他清醒地看到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有“开除球籍”的危险,因而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所有决策的基本目标。始终强调,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向前看,我们这个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啊!现在我们不想远一点,不从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不出正确结论,好多问题就下不了决心,处理不下去。正因为他具有发展眼光,始终把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放在世界坐标中考察,所以能够深思远虑,高瞻远瞩,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各种既切合实际,又合乎时代要求的方针和措施,创造性地解决种种棘手的难题。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邓小平有句名言:“要照辩证法办事”。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注意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他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在提出重大方针和政策时,总是考虑到各个方面,绝没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他指出,思考全局、统筹兼顾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中心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局工作,把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五)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
邓小平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一方面,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不能妥协退让。另一方面,在坚持总原则、大方面的前提下,又非常重视策略、方式、方法、措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他说,现代化建设“总的方向、原则有了,具体章法在要在实践中一步步立起来”。他鼓励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制定、完善和调整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种“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使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局面。
总之,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政策都不是从书本、从主观愿望,而是从实践、从基
层提出制定的,都是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果。改革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对不对,都要由实践检验,“拿事实来说话”。正象邓小平对一些外国客人所说的那样:我对自己作了自我鉴定,我既不是改革派,又不是保守派,我是实事求是派。我追求的目标是,力求我们国家的政策和实行这些政策的步骤、方法合乎我们自己的实际。
参考文献: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http:// http:// 《邓小平文选》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1992年初,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实际上,这段话也是邓小平对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概括,是他总结自己一生追求马克思主义得出的结论。实事求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根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它一经转变为党的思想路线,便指引着中国发生了伟大变化,其历史意义怎样估价也不会过分。
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而这一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过程。要充分了解国情,了解现状,了解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迫切要求,依照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以求真的态度务实,以务实的态度求真,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自觉把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与改造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第一,把握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的精髓,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从《共产党宣言》问世,就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据国际共运的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几易其稿,根据各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国际共运的开展。经过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把实事
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问题提出来,并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实际中,要把实事求是放在我们的首位,要清醒地认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XX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看到成绩,更看到不足,既立足现实,更着眼长远,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致力事业加快发展。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的XX问题,克服各方面的干扰,提出过硬的整改措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理论要联系实际,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邓小平讲实事求是,首先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在邓小平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之点,是理论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理论,都为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还以更加通俗的语言,明确地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管用”就是要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就是不搞形式主义。显然,我们的理论学习如果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变成了空话,这样的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XXX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以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
情况,去解决新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宗旨,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XXXX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也是落实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要将XX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与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不能自满懈怠、停滞不前,要正确对待邓小平理论,克服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能静止的、孤立的研究邓小平理论,要牢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环保事业加快发展。
三、树立新的发展观,塑造过硬的干部队伍。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干部队伍,是难以承担历史重任的,没有新的发展观,不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到看问题、解决问题,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要求赋予了XXXX事业以新的任务。要担当起这一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有新的视野,树立新的发展观念,使经济建设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
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我区经济良性健康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篇:实事求是论文
实事求是论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哲学基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坚持了实事求是命题的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我们党在新时期进一步突出了实事求是命题中的创新精神和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种结合的必要性、根本依据和途径认识不清。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革命因此遭受过巨大的挫折,陈独秀领导的早期中国共产党活动,因为片面的模仿苏俄的城市包围农村的解放方式让中国革命一度出现危机。毛泽东在党内较早地认识到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方式才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全国解放的有效方式,也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俄国道路和我国本身情况进行了土地革命工作,在国共对峙十年内站住了脚,实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在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思想的更好的诠释是邓小平的践行结果,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面对“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铟,邓小平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的革命胆略和科学态度,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党做出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两大历史性贡献: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正是产生和发展于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基石之上,实事求是不仅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以致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是是中国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之外,找到了适合中国自己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了中国龙的飞跃。当今时代更是一个快速发展与改变的时代,要实现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是不可改变的必须,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不断对外升值,08年的经济危机,某些西方大国更是企图通过抬高人民币的价值实现转嫁危机的目的,但我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国内本身经济发展程度,选择稳健的货币和经济政策,保持中国经济持续不断高效发展,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盘升的显著成绩。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结合中国发展路上的经验和教训,走中国自己的路。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还是立足群众的小事,都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和道路。
第四篇:实事求是论文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大量与实事求是相背离的现象,坚持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这不禁令人深思。
一、现实中的“实事求是”现象
实事求是,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成为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或者说,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句口头禅。领导们讲话时,也会经常说:“我们实话实说嘛,这样才实事求是”,可是往往,他们只做到了“实事求是”中的“实事”,而忽视了“是”,更为可怕的是,时至今日,许多人却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明知故犯,同实事求是背道而驰。违背实事求是的事例很多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禁会想到近期来沸沸扬扬的“三鹿劣质奶粉”案件,虽然此案已经渐渐平息,但我们挥之不去的,是多少在此案中失去鲜活生命的婴儿,他们还来不及体会生命赋予的美好,就急匆匆地谢幕。我们扼腕叹息,转而更加理智的思考:正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隐瞒了真相,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田文华也曾经作为道德的传教士宣扬她的致富路,实事求是对她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却为何背离的如此可怕?再说陈水扁洗钱案,以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无一不是为了一己利益而明知故犯。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育要说真话。本来,“说真话”是对孩子的教导,而大人却一边要求孩子,一边继续造假。那么孩子还能说几成真话?我们还需不需要教育孩子?或者,说真话就根本不需要教育,大人说真话习惯了,孩子自然也就会了。
我们国家在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下,吃过苦头,过去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超英赶美”,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无一不证明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不科学的。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同志指出: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1]
二、无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因
时至今日,我们党的各级组织,社会中都反复讲经常讲要坚持实事求是,背离实事求是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会中,坚持实事求是会这么困难?是人心不古,还是社会风气使然?归纳起来,可以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观原因
来自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实事求是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把实事求是简单理解为就是把上级的指示套上自己的例子,结果将现象当本质、把个别当一般,无法避免片面性导致的失真。盲人摸象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从一个角度、一两个方面或一件事、一两次表现观察事物,就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就做出一个整体的判断,这样以偏概全、简单化、片面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实上,由于人的精力、观察对象的范围、性质等多方面的限制,人的直接观察很难避免片面性。许多人的能力欠缺也是其中一个主观原因。就知识而言,不少同志知识储备不足,结构陈旧单一,又不能及时充实和更新。在经验方面,有些同志不注重学习间接经验,面对复杂矛盾和具体问题,要么不知所措,要么凭主观臆断办事,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客观实际。个人品质问题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坚持实事求是,不仅涉及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也与个人的道德品质密切相关。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部环境。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导致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大量存在。还有我们管理经济社会的习惯思维方式尚未改变,制定各项指标往往脱离实际需要与可能,加上有些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弄得基层很难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实事求是抓好应做的工作,严重影响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制约不力也是另一个客观原因。尽管我们在对权力制约方面已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相对来讲,来自客观方面的影响比来自主观方面的影响要少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然科学研究比革命、建设、治国、处世更易接近实事求是。
三、如何解决现实中实事求是面临的矛盾
解决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是当前实事求是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讲真话,就是每个人都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全社会形成说真话的氛围。巴金在“文革”后出版《随想录》,呼吁说真话。他正确地指出: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大致归纳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出于责任,敢说真话。”人有各种社会角色,相应地承担着各种责任,说真话是履行责任的前提。一种是出于道德,愿说真话。巴金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
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其实也并非难事。这需要社会真正地沉下心来,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规划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一切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实事求是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摘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中国的革命及其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实事求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一、中国运用实事求是的历程
在1929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在他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和1930年的《反对资本主义》中,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而要纠正主观主义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段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在《反对资本主义》一文中,提倡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已具备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创建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同时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强调我们党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我们要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2004年,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至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重新确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从这些领导人的话语中得到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肯定与支持。如今我们已步入大学的校门,实事求是已遍布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因为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用列宁的原话说就是:“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①不管怎样,实事求是都很符合一个大学生的标准,从而我们更应该以实事求是作为我们的准则。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中,我们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实事求是的应用为平台,以实事求是的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方法为手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其革命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其执政地位的稳固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依据。正确的思想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科学性。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依据。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能够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贯彻下去的结果。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中,特别重视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中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剔除出去,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防止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勇于自我批评,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
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并落实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如果连思想都没解放,更别谈实事求是了。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坚持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预测事物未来的走向。做到这一些也是贯彻实事求是的重要表现。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根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现实的情况为基础思考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看待和解决问题。
(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思想路线根本对立的又一重要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成为真理的标准。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衡量的标准不是书本上已有的结论,不是主观的感觉,而是要靠社会实践的检验。
(五)要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一切从书本出发的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树立优良的学风。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应当努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注重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要联系实际刻苦学习,下工夫学懂弄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真正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当作我们观察事物、分析矛盾、认识真理和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只有深刻地而不是肤浅的、本质的而不是表皮的理解领会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和精髓真谛,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观点,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在实践上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在思想上融会贯通,在工作中自觉运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复杂情况面前和关键时刻,要做到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不动摇,这种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无疑需要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及其对真理的认识为前提。政治上的坚定性根源于认识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正确性,理论认识上的无知和浅薄只能产生盲目、武断或摇摆、怯懦,而不可能做到坚定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客观世界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想工作取得成功,就一定要使主观符合客观,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果只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地想当然,随意地把感想当政策,那必然会陷进唯心主义泥潭,难免在实践中遭到失败的厄运。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无论任何时候、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坚决克服主观随意性,要始终依据实际情况想问题、下判断、作决定,努力使提出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办法等符合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总体来说,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认清国情、社情、民情,处处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不能搞照抄照搬、“唯书、唯上”。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正是由于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党内也曾经多次出现过教条主义的错误,致使我们的事业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和挫折,沉痛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不牢牢记取。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注意反对脱离实际、不顾事实、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也要注意克服狭隘的经验主义。我们要防止把局部的甚至是片面的、表面的经验神圣化,当作到处可以套用的教条。即使是过去成功的经验,包括世界各国可供借鉴的好经验,也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实际地照抄照搬。
第四,认真调查研究是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首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向群众虚心学习,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然后,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回到群众中去,检验这些方针、政策和办法是否正确,予以调整修正,以便正确地指导实际工作,把好的政策、方针、办法变为群众的行动。领导干部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客观事物常常是纷繁复杂的,群众的意见也往往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做好调查研究,一是注重了解和掌握十分丰富和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调查”的功夫;二是需要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抽象和理性加工,这是“研究”的功夫。我们应当学会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开动脑筋思考,切忌想当然、凭空拍脑袋、脱离实际的冥思苦想。要以《实践论》、《矛盾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学会在深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和分散的群众意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加工,发掘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集中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办法。这个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求”的功夫。
第五,必须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江泽民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我们党八十年的奋斗历史都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概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要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在实践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四、对于实事求是,我的个人看法:
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认真的对待,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如发表我们的看法,提出我们的观点,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这个方面都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的做到实事求是呢?邓小平同志告诉过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的关键还在感性认识,也就是要先解决如何掌握实际情况的问题。掌握实际情况,是规律性认识的基础。基础不牢靠,建不起高楼大厦。掌握实际情况,直接接触实际事物是极其重要的,但却是不够的。现实中有大量的情况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了解的,有些东西一定要请耳听到或者是轻言到才可以下定论,我们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多了解一下国际时事,或者是周边的报纸,或是媒体,这样对自己的周边的事情也有个了解,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信息往来的社会是死的,作为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有良好的修养,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 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的本质。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解放思想,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①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责任编辑张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