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9: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

第一篇: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

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其中有的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有的属于要求新的权利而出现的争议,是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劳动合同纠纷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你又是否知道最好的劳动纠纷处理方法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是:劳动合同争议的五种处理办法。欢迎参考阅读!

劳动合同争议的五种处理办法如下:

劳动合同纠纷有多种,其中包括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等。处理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一、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的处理

①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弄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因,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要求有过错的一方向受损失的一方提供一定的补偿,并督促双方依法补签劳动合同,台双方无意继续合作,则解除劳动合同。

②对于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代签的原因,并审查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对内容合法的,责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签劳动合同;对内容不合法的,应宣布合同无效。

③对于芝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用人单位误解而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用人单位查明事实真相后,对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予以维持。

④对于不符合合法有条件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宣布劳动合同无效,然后视违法程度责成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⑤对于订立方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分别情况作出处理。内容合法,只是订立方式不合法后般应认定合同有效,并督促双方补签劳动合;内容和订立方式均不合法的,应认定该合同无效,并按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行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

①对于不履行劳动合同引起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搞清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因,对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督促劳动者依照有关规定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在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同时,可以裁定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

②对于履行劳动合同中一方违约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不履行俣同的劳动者首先应说服教育,督促其履行劳动合同,对仍拒不履行劳动俣同的劳动者,应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应当依法裁定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③对于因赔偿问题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劳动合同中的赔偿条款是否合法,并对合法的内容予以保护。

④对于第三方干预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引起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追究有过错的第三方的法律责任。

三、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

①对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单方面要求用人单位变更其劳动岗位、工种或不符合劳动合同约定的上岗条件而要求上岗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驳回劳动者的申诉,维持用人单位对此作出的处理决定。

②对于用人单位擅自决定改变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工种的,对于正常的工作调动,应依法确认用人单位的调动有效;对属于非法调动的,要求用人单位改变决定,恢复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并补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③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法定程序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确认用人单位的变更行为不合法,并促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重新协商具体变更事项。

四、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

①对于用人单位不允许到期劳动合同终止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支持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请求,对合同期限内劳动者没有实际履行的,有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合情合理地处理双方的其他正当要求。

②对于用人单位附加条件,不允许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该附加条件是否双方约定,在法律上是否成立,然后根据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的法律规定,裁定劳动合同终止。

③对于劳动合同终止后续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按照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在双方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续订合同的规定要求来处理,对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依法支持劳动者的请求。

④对于合同到期后既不续订又不终止劳动合同引起劳动纠纷的,因合同双方都有责任,对这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法律不予保护,所以,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依法支持终止劳动合同的申请,由此而导致的其他争执,则由其他法律予以调整。

五、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合同纠纷的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明确:

①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为合法有效,适用劳动法规是否得当,认定事实是否有偏差,是否有根据。

②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行政处分区分开来,有些行政处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有些行政处分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③过失违纪一般不应解除劳动合同;违纪事实未查清的不能适用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初次轻微违纪未进行教育的,不适用解除劳动合同规定。

④把握违约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界限,解除劳动合同是因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约在先引起的,违约在先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当事人一方违约在先,另一方据此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如果一方故意制造违约条件,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则是非法的。

第二篇: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公正、及时地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问题产生的争议。

三、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四、土地权属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权限分别处理。

市、区(县)人民政府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由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对需要依法做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市、区(县)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五、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章

管辖

六、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以下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和调查:

(一)本区(县)行政区域内个人之间、个人和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

(二)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跨乡镇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三)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土地所有权争议案件;

(四)区(县)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由地籍科负责主办;各区(县)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县)土地登记中心)应当具体负责案件的事实调查和调解。需要处理的,区(县)土地登记中心在调查清楚后提出书面处理建议转地籍科;地籍科根据调查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拟定处理意见后,应征求法制部门的意见后再上报局领导。

七、个人之间、个人和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土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及时抄报所在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备案。

八、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以下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和调查:

(一)跨区(县)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争议一方为军队、保密单位的案件;

(三)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四)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市国土资源局受理的案件,由地籍处负责主办;市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土地登记中心)具体负责案件的事实调查和调解。需要处理的,市土地登记中心在调查清楚后提出书面处理建议转地籍处;地籍处根据调查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拟定处理意见后,征求法制处的意见后再上报局领导。

市土地登记中心接到案件后,因案情需要可以委托争议所在地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代为调查事实,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当在接到市土地登记中心书面通知之日起40日内完成事实调查工作并以书面方式反馈市土地登记中心。

九、在京中央单位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争议各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主管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将情况上报国土资源部商北京市人民政府处理。

在京中央单位之间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事务管理局先行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上报国 土资源部处理。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十、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

(三)争议未经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四)争议未经人民法院裁判的。

十一、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有关证据;

(四)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等情况。

十二、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十三、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负有举证责任,证据包括: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图件;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征收、划拨、出让 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和图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其他有关土地权属证明的文件。

十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范围:

(一)行政区域边界争议案件;

(二)土地违法案件;

(三)土地侵权案件;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案件;

(五)已经区(县)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权属或者取得土地权利证书的;

(六)司法机关正在处理的;

(七)其他依法不作为土地权属争议的案件。

十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拟 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人民政府下达的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送达申请人。

市、区(县)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办的争议案件,按照上述规定审查处理。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调查和调解

十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两人以上作为承办人,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情况进行调查。

十七、承办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承办人员是否回避,由受理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十八、在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过程中,承办人认为有必要对争议的土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派人协助调查。

在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过程中,承办人可以向有关单位或 者个人调查取证。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并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确认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十九、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时,应当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经查证属实后,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十、对争议土地需要进行测绘的,由争议双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土地测绘机构进行测绘。

二十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

二十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二十三、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

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十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

处理

二十五、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十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二十七、调查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三)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四)拟定的处理结论。

二十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意见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十九、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 政诉讼,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处理决定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第六章

附则

十、本办法施行之前土地权属争议已经当事人协商解决或经人民政府、司法机关调处裁决生效的,不再重新处理。同一争议有数次协议的,以最后一次的协议为准。

十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的文书格式,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57号)有关要求统一印制。

十二、本办法颁布前本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十三、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

第三篇:林业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林业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林业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以下简称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第七条 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一)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

(二)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

(三)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及附图;

(四)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

(五)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

(六)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同一起林权争议都能够出具合法凭证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按照双方各半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权属。

第十二条 土地改革后营造的林木,按照“谁造林、谁管护、权属归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其权属,但明知林地权属有争议而抢造的林木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条例

第十条 下列证据,可以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证据材料(以下简称权属凭证):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其有关规定取得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或者发证时的档案清册;

(二)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等所属的土地清册;

(三)合作化时期或者实行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四固定时,确定土地、林地权属归农民集体所有或者归农民个人使用的决议、决定和其他文件材料;

(四)土地改革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者依法生效的调解协议;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土地、山林权属证书;

(六)土地改革以后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协议;

(七)依法没收、征收、征购、征用土地和依法批准使用、划拨土地(含林地)的文件及其附图,依法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合同;

(八)国有农、林场设立时经依法批准的确定经营管理范围的总体设计书、规划书、说明书及其附图;

(九)1966年前划定的国家建设用地,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不再办理征用手续,用地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文件、资料;

(十)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人民政府已经明确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一级经营管理的文件;

第十一条 下列证据,可以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参考凭证材料(以下简称权属参考凭证):

(一)依法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森林资源清查有关成果资料;

(二)当事人管理使用(包括投资)争议的土地、山林、水利的事实资料和有关凭证;

(三)依法划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及其边界地图;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征用、使用、划拨、出让土地(含林地)时有关的说明书、补偿协议书、补偿清单和交付有关价款的凭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用地的文件及其附图;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参考的其他证据。

第五条 权属纠纷的调处,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考虑历史和现实状况,积极疏导,充分协商,遵循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

第十六条 同一起权属纠纷双方当事人都出具有相应的权属凭证,按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能作为确定权属凭证的,由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原则,确定权属。

广西稳定山权林权暂行条例

第四条集体的山权林权,应以一九六二年“四固定”时确定的权属为准,凡是权属清楚的,都要稳定下来。“四固定”后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或经政府批准作了调整的,一律有效。“四固定”时未确定权属的,可参考合作化时的权属或现管范围,确定山权林权。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一条 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二十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连续使用不满二十年,或者虽满二十年但在二十年期满之前所有者曾向现使用者或有关部门提出归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土地所有权。

《物权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参照本章规定。”可见,我国现行法所谓共有,不仅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而且也包括准共有。

(一)按份共有

《物权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按份共有最重要的法律特征是,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份额。所谓份额,是指共有人对公有物所有权所享有的比例,其数额一般由共有人事先约定,约定时也多按投资比例确定。各个共有人是依据其不同的份额来确定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范围的。

那么,如何确定按份共有人的份额呢?《物权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根据本条规定,按份共有人份额的确定,首先要看按份共有人之间对份额有无约定,如果有约定,就应该按照约定来确定各按份共有人的份额;如果没有约定,或者虽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出资额是多少,其份额就为多少;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包括以下内容:

1、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所谓共有人按照份额行使权利,是指共有人对于全部的共有财产,按照其份额享有并行使占有、使用权,份额越大,则占有、使用共有财产并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就越大;份额越小,则占有、使用共有财产并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就越小。各共有人应就占有、使用和收益方法进行协商,并按全体协商的意见处理。达不成协议的,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2、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对共有财产享有处分权。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包括两种:一是对其享有的份额的处分,二是对整个共有财产的处分。

关于份额的处分

《物权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按份共有财产的份额,是各共有人对于共有物所有权的比例,其性质为所有权。所有人对其所有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转让,那么共有人对其份额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也应该可以自由转让。

但是,《物权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对其他共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本条对按份共有财产的分割请求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财产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也就是说,对于按份共有财产,按份共有人随时可以请求分割。如果按份共有人之间约定不得分割共有财产,应当按照约定,但请求分割的共有人有重大理由的,该共有财产也必须进行分割。从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来看,允许按份共有人请求分割共有财产是常态,不允许分割是特例。

《物权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即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先于他人购买某项特定财产的权利。共有中的优先购买权是对某一共有人转让其份额所作的法律上的限制。这种限制表现为:第一,主体只限于其他共有人。如果其他共有人丧失了共有人的基础关系的地位,则其不再享有优先购买权。第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有同等条件的限制。同等条件主要是价格条件。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其他共有人原则上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同等条件又不单单指价格条件,它还包括付款条件。例如,价格相同,但共有关系以外的购买人的付款条件是立即支付,而其他共有人的条件是分期支付,或者是隔一段时间后支付,这时就不宜认为是同等条件。在价格条件和付款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其他交易条件是否需要完全相同,要看该条件是否影响到拟转让的共有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影响,则应认定为同等条件,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果影响了,则不能认定为同等条件,其他共有人就没有优先购买的权利。第三,拟转让的共有人应当向其他共有人负有通知义务。该通知义务是其他共有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关键。拟转让的共有人仅告诉其他共有人其份额要转让即可,至于转让价格,如果其他共有人愿意购买,则可以提出价格条件,这样能够保证拟转让份额的共有人获得较多的转让价款。

对整个共有财产的处分物权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本条规定,除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外,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果是按份共有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对推定为按份共有关系的规定

《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根据本条的规定,共有人之间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约定为共同共有。这主要是指《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除共有人之间有法律认可的特殊的共同关系外,应当视为按份共有。

(二)共同共有

《物权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共同共有,是指各共有人根据共同关系,部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对共有财产的权利。其法律特征如下:

第一,共同共有产生的基础是共同关系。

共同共有依据共同关系而产生。没有这种共同关系的存在,就不能发生共同共有关系。但是,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共同共有也可以约定,但该条规定的“约定”,主要是指《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

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只要共同关系存在,共同共有人就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各共同共有人行使的权利及于整个共有财产,而不仅仅及于共有财产的某个部分。

第三,各共同共有人对共同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平等

只要共同关系存在,各共有人对全部共有财产就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也是平等的。

共同共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夫妻共有财产;

2、家庭共有财产;

3、共同继承的遗产;

4、其他共有财产。

关于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请求权

《物权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财产的,应当按照约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同共有人原则上不得请求分割共有财产,只有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才可以请求分割。对共同共有财产,以不允许分割为原则,允许分割为例外。

对共同共有财产的处分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处分共同共有的财产,应当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准共有

《物权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参照本章规定。”

本条是关于准共有的规定。对所有权以外财产权的共有,学说上称为准共有。根据本条的规定,我国《物权法》中的准共有仅指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共有。法律对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共有设有特别规定的,应当优先适用。

第四篇:海淀区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文件 海政发„2008‟47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本区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政府,各有关单位:

《海淀区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已经2008年9月8日第73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陕西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法

陕西省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办法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规范价格争议调解处理行为,化解价格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陕西省价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价格争议调解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价格争议调解处理,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所属的价格认定机构根据消费者、经营者和行业组织(以下称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当事人之间的价格争议进行调解处理的行为。

第四条[调解原则] 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

第五条[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申请条件] 当事人申请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价格争议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双方同意接受调解处理;

(三)有具体的价格争议调解请求、理由及事实依据。第七条[调解范围] 下列情形不属于价格争议调解处理范围:

(一)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

(二)涉嫌价格违法,依法应当立案查处的;

(三)已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或者信访程序的;

(四)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

(五)距离争议产生逾期一年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省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不属于价格争议调解处理范围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申请资料] 当事人申请调解处理价格争议, 应当向价格认定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下列资料: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二)价格争议事项、诉求及理由;

(三)价格争议事项涉及的票据、凭证、协议等;

(四)价格争议调解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申请人应当如实向价格认定机构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代理条件]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和参加调解处理。委托代理人代理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载明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委托期限和代理权限。

第十条[受理调解] 价格主管部门收到价格争议调解处理申请后,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争议调解处理申请资料进行审核,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知申请人补正。补正资料时间不计入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受理时限。

第十一条[调解人员] 价格认定机构受理价格争议申请后,应当指定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解。对专业性较强的价格争议事项,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参加调解。

第十二条[调解方式] 价格争议调解采用电话调解、网上调解、现场调解等方式,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征得当事人同意,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调解。

价格认定机构应当提前告知当事人调解的时间、地点及方式。

第十三条[调解过程] 价格认定机构调解价格争议时,应当向当事人阐明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当事人依法说服、劝导,引导当事人达成和解。

第十四条[举证责任] 当事人对其主张事实负有举证义务,并对举证事实负责。因当事人举证不实导致不良后果的,价格认定机构以及调解人员不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五条[调查取证] 价格争议调解需要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取证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协助,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十六条[检测鉴定] 价格争议调解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技术等专业检测、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委托有关法定或者专门机构进行检测、鉴定,所产生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十七条[终止调解] 价格认定机构在价格争议调解处理过程中,发现调解事项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应当终止调解。涉嫌价格违法行为的应当移送价格行政执法机构。

当事人自愿撤回申请的应当终止调解。

第十八条[调解结果] 经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书。价格认定机构应告知当事人可就所签订的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

双方当事人提出无需签订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调解人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第十九条[调解不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调解不成:

(一)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调解处理或者未经同意中途退出调解的;

(二)由于当事人的原因,价格争议调解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办结的;

(三)当事人不配合调解人员调解工作的;

(四)调解过程中出现无法继续调解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处理建议] 对调解不成的价格争议,价格认定机构应当作出价格争议处理建议,指导当事人解决争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就价格争议事项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通过仲裁等其他法律途径解决。

第二十一条[调解时限] 受理价格争议调解处理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的,经价格认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质量、技术等专业检测、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处理时限。

第二十二条[回避规定] 调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一)是争议事项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争议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争议事项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

当事人认为调解人员有上述情形的,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调解人员的回避,由价格认定机构负责人决定;价格认定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三条[调解费用] 价格争议调解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调解费用,所需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聘请其他专业人员参加调解所产生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第二十四条[资料归档] 价格争议调解结束后,调解人员应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第二十五条[文书格式] 价格争议调解处理的文书格式,由省价格认定机构统一制定。

第二十六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下载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令 (第10号)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已于1996年9月26日经林业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执行。 部长 徐有芳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四日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

    劳动合同签订类劳动争议处理技巧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劳动者主体的是: √ A B C D 退休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处于怀孕期的劳动者儿童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2. 自签......

    劳动合同争议条款

    第一、“劳动关系”的定义以及“劳动者”主体资格不明确。国家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本法虽然规定了建立劳动关......

    劳动合同争议案例

    劳动合同案例一、2003年张某被无线电厂聘用,双方自愿签订四年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在工厂工作期间,工厂出资给张某培训,如张因个人原因辞职或离职,则补偿培训费50%,培训结束后工......

    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含五篇)

    【发布单位】81005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9-04 【生效日期】1997-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精选五篇)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公正、及时地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

    辽宁省土地权属确定和争议处理办法

    辽宁省土地权属确定和争议处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69号《辽宁省土地权属确定和争议处理办法》,业经1996年4月2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省 长......

    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

    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1990年12月8日江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保护山林所有者、使用者或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山林权属争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