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论自律
论自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夫叫晏婴,字仲平,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晏婴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景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讲究穿漂亮的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效仿,其结果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那是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听后很受启示,并且接受晏婴的意见。
正是用于晏婴才华出众并且很注重严于自律,所以他很受齐国国君的赏识并得到重用。
我想通过上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能体会到,自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么到底何谓“自律”,首先让我先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定义。
自律是指与他律相对应的自我约束力。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各种法律的自觉认识,并已形成内在的价值观念,是指在没有外在的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要从思想、品德、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要经常自醒、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有过必改,有错必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都把能否自律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
说道自律我们很容易想到另外一个词----他律。很多人都觉得,只靠自律规范人们的言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外在因素的相制约。其实谈到自律和他律我们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张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外因起作用。看似挺抽象的,我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过马路,当他看到红灯亮起的时候他会自主地停下来等待。就是一个自律与他律关系的体现。“停下来等待”这个动作是自己完成的如果不通过自律去实现,还是无计可施,他律显然就没有意义了。“莲出淤泥而不染”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约束力使其不改变高贵的情操。然而,如果完全依赖于他律,一旦这个外界环境消失,自己将会失去约束为所欲为,可见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律。
可见自律对个人对社会都是相当的重要,同时我们也看到自我控制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或缺少自律能力,我们可能有意或无意中与别人发生冲突,违反社会规则,甚至我们自己也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能够做到更好地做到严于律己?
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许我们不能真正地做到像圣人那样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我们仍然要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主动为被动,自觉地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与法律规定。毕达格拉斯曾经说过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也许看到这儿很多人会抱怨自己的自律能力很不够,悔恨自己以前没有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其实你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自律是可以培养的,但自律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所以那种一蹴而就的想法显然就不现实了。但培养只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真正的形成自律的能力才是培养的目的。是一种有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是达到了一种不想做而不是不敢做的状态。
真正自律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自律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自律者要自信,需要肯定自我的价值。说到底,这是一种自我激励。人的成长,总是在付出劳动、获得价值、肯定自己循环往复过程中,去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切忌以自己的标准来批评别人。自律是一把尺,用来量度自己而非量度他人。自律更要持之以恒,修生齐家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自律能够帮我们达成目标;自律能够操练身体及个人意志;自律能过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担负起责任;自律能过让我们容易满足且开心快乐;自律更能让我们增加个人成就,在社会上有所建树!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张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所以更应当注重一个词----自律。
我们作为时代文明的精英,不仅有可塑性却也有可变性。所以我们更应该依靠自律来养成自身的文明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气氛,让更多的人来自律,使其成为大学生这一整体的文明行为。恽代英曾经说过:“必须先改造自己,再改造社会,在改造世界。”在自律中我们更是历经一个修生的过程,他使得我们的心理素质乃至身体素质都得到很好的提高。让我们在将来的竞争之中能够处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想大家已经清楚地了解到自律是较之于他律更能影响和规范我们的品行的一种可以培养的内在因素。是我们能够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敲门砖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要秉承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从小就要在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一粒名叫自律的种子并让让自律之花在心中盛开,怒放!
第二篇:绪 论(思修)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材绪论+第七章第四节)
教学目的:
明确大学学习目的任务;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体系和基本方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意义,掌握思想道德法律概念范畴。
一、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法律、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修养
二、基本理论:
1.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关系
2.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4、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三、基本问题:
1.明确的大学生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3.掌握本课程知识理论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三篇:思修论文--自律与他律
自律与他律
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自律与他律,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就发生过文学届间的观念之争。百科全书中说: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
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讲,自律是绝对的需要,必要和重要的,我们的先人说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自律开始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自律,是一个人堂堂正正活在世界上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也许可以说这是人和动物不同的一个分解点。自律是有条件的,也包括世界观,价值取向,自尊,自爱,养成自律习惯等等,但是,完全靠自律,是绝对不够的,还要有他律的约束,他律是来自外部的监督,而且是必须是最严密最有效的监督.他律应该是全方位的,比如制度法律法规.家人的提醒,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等这些都是他律的手段。
自律在先,他律在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律不光是人的需要,也是中国现行社会的需要和必要。在[自律量化管理]系统里,非常注重“自律”在企业管理和个人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从管理人人到人人管理。
试论教育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白河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在现实发展需要的促使下,反思教育实践的失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要把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称作教育的外部关系,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来认识。也就是把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形势的制约,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科研、教学的管理人材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材,作为客观规律来认识和研究,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并获得教育界的普遍赞同。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发展中思想解放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同时把教育的目的,特别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称作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着重探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必须通过教育的内部关系才能实现。这对于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明确必须按客观规律办教育,十
分重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根据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专门人材的客观需要,积极而有选择地学习运用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不断地总结研究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以提高进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科学态度,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无疑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谈谈自律与他律
朱乔森
慕绥新、马向东等腐败分子,身居高位,毫不自律,当他们利令智昏、大搞腐败的时候,不但把党性抛到了九霄云外,也把做人的准则完全扔到了一边,最终不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损失,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就给我们一个警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自律,再加上他律不严,那是多么的危险啊!
自律,指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人们强调自律的重要性不自今日始。早在古希腊时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曾经提出,能够自制或自律,是人和牲畜的重要区别:“一个不能自制的人和最愚蠢的牲畜有什么区别呢﹖那些不重视最美好的事情,只是竭尽全力追求最大快感的人,和最蠢的牲畜有什么不同呢﹖”他认为,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不值得信任,不能托付他做重要的事情。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不仅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
我们的祖先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儒家向来提倡以修身为本,能否自律,被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一个君子﹖答复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荀子也说:“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为君子。”小人则不修其内,“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荀子》)
对于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来说,强调自律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每个共产党员既然已经宣誓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奋斗到底,那就只有为这个壮丽的事业、为党增光添彩的责任,而没有玷污她的权利。执政党的地
位,使党的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这就更需要自律。一旦放松自律,就可能造成权力滥用。
自律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这就是我们首先强调自律重要性的依据。江泽民同志一再要求领导干部务必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就是要搞好自律。领导干部要做到自律,首先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只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才能自觉抵御自私自利、以权谋私等错误思想意识的侵蚀,才能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实践好“三个代表”,当好人民的公仆。
与此同时,还要有法治意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人都不能践踏法律。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可忽视。他律,指社会法律、制度、纪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约束。他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特别是对那些缺少自律或自律不严的人来说,他律尤其重要。这就要从严治党,严肃党纪;从严治政,严肃政纪。对那些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同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创新上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形成难以冲破的他律。
总之,自律与他律,作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一个党,如果多数人都能严格自律,那么,法制和纪律的实施必定容易得多,他律也越有效。同样,在一个“严”字当头的他律环境下,制度严、监督严、执法严,认真自律的人肯定会一天天多起来,各种腐败行为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事实证明,制度不修、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正是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所以,我们必须同时抓好自律与他律两个方面的工作。作为党员和干部个人,必须严格自律;作为组织、政府和整个社会,必须严格实行他律。只有如此,才能减少腐败,逐步达到弊绝风清。
对每个人来说,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烈的自律意识,自己便会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自己管理好自己,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约束自己行为 的“红线”,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自律是在他律的作用和影响下,人们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潜移默化、自觉遵守的规范;自律又是他律的极好补充,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遵守这些规范,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重大。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离不开自律和他律。
自律,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他律是指所有的管理力量都来自外部。他律是外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理性对个体欲望的约束、驾驭和把握上。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够反映出自律和他律的交织,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光凭自律生存,同样,也没有人是全部依靠他律,没有任何自律。
对每个人来说,自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烈的自律意识,自己便会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自己管理好自己,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约束自己行为的 “红线”,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当然,社会这部巨大而精密的机器,并不能仅仅依靠每个人的自律就保证顺畅地运转,还要依靠他律。如果站在社会架构和运转的角度上看,他律甚至比自律更为重要,因为作为他律具体化的道德规范、法律、契约、信用保障、现代制度、社会监督等等,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外部条件,离开了这些,整个社会将不能正常运转。
在亚当·斯密著名的经济人的观点中,经济人为了争取最大利益,没有其它冲动,特别是没有崇高的心理冲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种经济人。他们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亚当·斯密甚至非常形象地勾勒出经济人的素描:在市场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人的利己性,不承认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是出自那些屠户、酿酒家或者烤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己的打算。这是一幅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的肖像。同时,亚当·斯密又认为:只有在市场生活之外,我们能看见人的同情心和道德。由此他得出结论:市场是小人的天堂,君子在市场之外。亚当·斯密所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初期的状况,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有失偏颇,然而,有些理论在当今社会仍旧适用,特别是当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流失状况无条
件接受,并不加以批判、限制的时候,社会成员中的道德沦丧将最终阻碍社会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律才显得尤为重要。他律,是外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理性对个体欲望的约束、驾驭和把握上。这种理性不是个人的理性,是社会的理性,柏拉图形象地将外在的理性和个人的内在欲望的关系,比喻为烈马和驭手的关系,称之为超自然的理性。
人的道德观念的养成都是社会道德的理性 “命令”铸造而成的,外在的强制力量不可或缺。没有外在的强制力量,道德的建立就无从谈起。在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人的行为选择多和外部监督条件有关,如果没有外部的监督条件,多数人只会顾及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加以限制,人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做法风行,每个人的利益都将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将会一片混乱。由此可见,他律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用批判的态度对待经济人,用各种他律手段使个人的利益不危及所有人的利益,并维护社会正常的运转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就无从谈起。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自律是在他律的作用和影响下,人们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潜移默化、自觉遵守的规范;自律又是他律的极好补充,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遵守这些规范,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重大。社会成员的行为如果仅仅依靠他律来规范,全体成员没有丝毫自律意识,整个社会就会始终处在矛盾对立之中。这种社会也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篇:论《思修》课程内在逻辑联系
《思修》一书从我们进大学所需要的理想与目标,到加强自身的爱国民族精神,再到人生价值观的修养与道德的锤炼,最后讲到社会法律制度,无一不体现出思修的逻辑性,充分阐述大学生在当今社会肩负的社会使命,让我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理想,有信念,但我们没有完全具备坚定的信念去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以肩负历史新使命的态度去刻苦学习,磨练意志,明确学习方向,注重联系实际。
但这个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这就需要我们继承爱国传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因为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遭遇,认识水平不同,所以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从思修中我们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样才会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日后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人在社会中每一种行为都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所以我们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不断增强社会会公德意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体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
当我们离开大学踏上社会去工作时,我们要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了解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
再后来,我们走向婚姻生活,建立家庭关系,我们要注重婚姻家庭演变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伴侣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树立法律信仰,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应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了解并维护宪法的尊严,清楚知道我国各个法律制度,培养自身法律素质,才能从容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法律问题,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去努力奋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因而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思修》的思想,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思想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五篇:论学习思修的必要性
论当代大学生学习思修的必要性
在现今许多的高校,思修课一般都是公共必修课,但是很多大学生却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代大学生真的有必要学习思修课吗?今天就要我们来讨论一下学习思修课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律修养已经成为衡量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评价的重要准则,所以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正确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对法律了解的太少太少,缺乏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和素质,导致现在的大学生违法乱纪时,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对法律知识的缺失导致了现代大学生屡屡酿出悲剧。清华大学有位学生曾为了验证“黑熊嗅觉是否敏感”用手中的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黑熊,对黑熊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最后因涉嫌以估计毁坏财物罪被起诉,曾今的天之骄子,因为自身法律知识的淡薄和对法律漠视最后沦为阶下囚,与之相伴不再是书本而是手铐和脚镣。可见客观知识的提高并不能有效的使人的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对法律无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所以,现代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教育,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再次,从自身发展状况看,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从社会大环境看,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涉外企业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热点目标,国营企业即使有正式录用名额也不受他们青睐,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积极主流与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无私奉献已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虚。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懂得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都是社会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现在社会上才能有许多人不愿遵守社会公德。远的不讲,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同学吧,他们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教导,破坏公物,乱扔废物;回到家中更是成了“小皇帝”,稍不如意就哭哭闹闹,不懂得怎样爱自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更谈不上遵守社会公德了!说起上个星期结束的运动会,每个人都神采飞扬,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那操场上,草堆中,满目狼藉的水果皮和纸屑呢?这些随手扔垃圾的同学难道只是嘴巴上把自己捧成董存瑞,什么我是合格的小公民,我爱国守法,保证做到二十字基本要求,我愿为国牺牲。可行动上,是连随身拎个垃圾袋的如此小事也做不到的人吗?面对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自身发展,当代大学生都有学习思修课的必要性。这是我们大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