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9:1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主要议题是,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成绩,研究部署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努力开创我省旅游发展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省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4年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旅游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从2004年到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增加了1129亿元,增长100.7%,五年中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多。随着旅游经济实力的提升,我省旅游在全国的地位更加突出。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了2200亿元,居全国第3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5位,国内旅游收入居全国第2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旅游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特色,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三带十区”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在规划指导下,以旅游 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投入,旅游经济“三带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日臻成熟,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快速崛起,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初显端倪。杭州国际休闲度假、浙北古镇运河、绍兴古越文化、浙中商贸文化、舟山海天佛国、丽水生态绿谷等十大旅游区加快推进,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省各地以城市为核心,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交通、景区、酒店、城市公共标识等建设,累计投入900多亿元,建成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省有26个城市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86个,星级饭店1120家,旅行社1529家,均居全国第2位。全省旅游城市普遍设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全省高速公路和重要景区沿线设立了交通标识牌,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各地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形成了六大旅游品牌。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兴起,涌现了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幅增长,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商务旅游比重保持在50%以上,以观光游为主的格局逐步改变。旅游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其中游、购、娱比重迅速提高,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

5、旅游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形象,积极开展旅游对外宣传,在英、法、德、美、俄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浙江周”旅游促销活动,在省内举办浙洽会、休博会、西博会、动漫节等大型节会,进一步扩大了浙江知名度。全省各地大力引进国外旅游企业,凯悦、雷迪森、索菲特等国际前十位的饭店集团全部进入浙江。旅游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区域合作迈开大步。推进了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立沪苏浙无障碍旅游区。随着旅游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成为展示我省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6、旅游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3.5%,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的6.5%以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省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总体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越来越关注,各地旅游开发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全省旅游行业加快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旅游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切实增强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既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宏观环境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我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趋势,也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新阶段,省委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两创”总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领域。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旅游经济涉及面广、带动力大、综合性强、开放度高的特点,努力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重要平台。

2、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 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结构”工作要求,也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的市场繁荣,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旺百业”的带动作用,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服务业规模扩大和产业提升,促进实现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

3、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当前,在投资需求相对不足、外贸出口严峻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对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日趋重要。旅游业是消费需求潜力很大的产业,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消费,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一系列消费,具有较强的消费关联性。旅游消费主要表现为国内外旅游者的各项开支,消费的重复性强、频率高,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最为直接,对繁荣市场的效果最为明显,能有效地把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直接拉动最终消费,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 增长。

4、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目前我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全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将逐步加快。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广大群众不仅需要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还将追求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既能满足物质享受,也能实现文化精神需求。我们要适应消费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改善广大群众的民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之,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的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善于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努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

三、明确新阶段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推动旅游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要求:

一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政府积极有为作为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握旅游经济涉及面广、带动力大、综合性强和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定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作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大力鼓励民资、外资投资旅游业,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转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发展。

三是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构筑比较优势作为增强 旅游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利用本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努力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比较竞争优势。

四是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以扩大开放作为推进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桥梁。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符合国际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加强国际旅游宣传营销,改善旅游管理服务,扩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五是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资源合理开发,保证资源节约集约和有序利用,以开发资源促旅游发展,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认真抓好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要着眼总体、着力打造,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打造总体建设项目,研究总体政策举措,组织总体推介宣传,建设总体服务体系。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旅游业是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 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旅游发展旅游。旅游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发展旅游经济必须确立新的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和竞争。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旅游开发要注重生态保护,旅游发展要突出与文化融合,旅游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列。

2、创新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集群发展。在旅游经济“三带十区”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以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据,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体系为载体,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旅游“千亿工程”,努力打造“八大板块”。加快建设全省35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总投资超过一千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率先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温州山水风情旅游、浙北古镇水乡旅游、绍兴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贸影视旅游、舟山海岛佛国旅游和浙西南生态休闲旅游等八个集群发展的旅游产业板块,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增强旅游产业优势。以这八大旅游板块为基础,着力打造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三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发挥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率先建设杭州休闲、宁波滨海、绍兴文化、舟山海洋、义乌商贸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温州山水、浙北古镇、浙西南生态等三个国内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10个以上旅游经济强县、培育100个旅游强镇、建设1000个左右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设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全省范围内串点成线、联线成片,建成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有机连接又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3、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十大旅游品牌。以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地,重点发展山水、温泉、康体、高尔夫等专项休闲度假旅游,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我省经贸发达优势,促进商务活动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努力打造商贸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开发佛教、美食、丝绸、影视、修学、科技等特色文化旅游,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我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岛沙滩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发海钓旅游、游艇旅游、邮轮旅游,努力打造海洋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我省生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开发湿地、森林、山岳等生态旅 游,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南湖、四明山等革命根据地和历史人物的内涵,开发红色观光旅游、红色追忆旅游,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进农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强化乡村地域的民俗风情特色,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耕作旅游,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适应青年游客和探险游客的需要,积极发展探险、滑雪、攀岩、野营、冲浪、漂流等多种体验旅游,努力打造体验旅游品牌;以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为依托,建设和完善会展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努力办好“浙洽会”、“西博会”等国际性大型展会,努力打造会展旅游品牌;不断提高节事活动的综合效应,努力办好杭州国际动漫节、舟山国际沙雕节、宁波国际服装节等大型节事活动,努力打造节庆旅游品牌。通过上述十大旅游品牌的打造,形成我省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业态的拓展和提升。

4、创新旅游企业机制,增强旅游竞争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开展资本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努力打造“旅游企业航母”。积极支持旅游企业上市,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民营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若干资产质量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旅游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五年内争取3-5家旅游企业实现上市。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连锁经营。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 展特色主题酒店,规范发展中低档酒店。鼓励省内外品牌旅行社跨地域经营发展,推动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门市化。

5、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完善旅游现代设施。加快旅游业投资体制创新,支持各种经济成份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投资多元化。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自然人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组建旅行公司,开办娱乐场所,建设大型游乐园,创办旅游咨询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开发旅游资源,根据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酒店,发展旅游房产。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交通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游艇邮轮码头、大型会展场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改造国有旅游企业,推动国有旅游企业资产重组、机构重建、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鼓励规模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的良性发展。

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与旅游经济强省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体制。进一步加强高校旅游院系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独立建制的旅游本科院校。大力引进国际著名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在职人员培训,选派业务人员到旅游 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并列入全省人才工程培训计划。要将“农家乐”经营户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深化旅游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保障,依法规范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和完善工资形成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7、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品牌营销,在打响“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总体形象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宣传推广具有系列化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我省旅游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强网络营销,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旅游营销中的突出作用,建设多语种的浙江旅游网站,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化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旅游费用支付,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加强整体营销,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组织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建立联合促销联盟,把全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走出去”营销,根据境外客源市场特点和不同游客需求,组合包装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境外电视媒体打广告,在主要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投放宣传资料,扩大公众影响。鼓励重点旅游城市和规模企业,到主要旅游客源国设立境外旅游办事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8、创新旅游区域合作,推动旅游国际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健全区域旅游协调组织,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省内旅游合作,大力推进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推动旅游规划、设施、线路、市场、营销、政策、执法等方面一体化。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建设浙赣皖闽旅游合作区,推进与珠三角、渤海湾、西北五省区的旅游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和国际的旅游合作联系。学习借鉴国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旅游运营管理模式,开发符合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交通要道和景区景点的外文标志标识,提高国际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开放旅游市场,鼓励外商投资我省旅游项目,吸引国际著名企业进入我省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跨国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境外旅游企业,创建国际旅游品牌。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巩固港澳台市场,强化日韩市场,发展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市场,不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五、切实加强对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从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环境改善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把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旅游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 必须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领导。省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省旅游局要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省旅游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部门联动、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改、财政、建设、交通、农业、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涉旅项目予以一定的支持。在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用地的规划安排,优先落实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旅游企业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切实减免旅游有关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旅游的支持力度,开发和推广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 品,增加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贷款规模,支持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

3、完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旅游管理模式。在总结推广县级“风景旅游一体”管理体制基础上,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与旅游、林业与旅游等旅游资源管理经营一体化。拟在舟山群岛设立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加快旅游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要加强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各级旅游执法机构的建设,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区,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要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旅游图文标识,入境游客集中的城市和旅游区设立多国语言标识,提供周全的旅游信息提示。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要普遍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和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普及旅游标准化应用。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我省旅游服 务水平,营造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进取精神,更加坚定的前进步伐,更加有力的对策举措,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旅游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赵洪祝同志在共青团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赵洪祝同志在共青团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省广大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代表中共浙江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广大青年、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共青团中央对我省工作特别是共青团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今年9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梅同志出席我省工青妇工作会议,并对共青团工作进行有力指导。今天,周长奎书记专程前来参加今天的大会,刚才还作了一个内涵丰富、针对性强的讲话。我们要把团中央对我省工作的指导和关心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劲动力,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举措,推进我省共青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更好地凝聚和发挥全省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省第十二次团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和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也是我省共青团组织不断健全、共青团工作深入开展、共青团事业创新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来,省委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帮助共青团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干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共青团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今年9月,省委专门召开全省工青妇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青妇工作,对共青团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最近,省委常委会又专题听取了今年以来工青妇工作情况汇报。这五年来,在省委和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谱写了绚丽多彩的青春篇章,展示了当代浙江青年的精神风貌,为我省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紧紧围绕巩固党的青年群众思想基础,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跟党走、创业创新作贡献”、“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主题教育。二是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组织开展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蓝色海洋•青春建功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紧紧围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着力改善青少年群体民生,不断深化新生代农民工关爱行动、希望工程等品牌项目。四是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开展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和青年农民工群体团建。实践充分证明,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当代浙江青年不愧为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

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厚望,对青年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视和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他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他强调,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他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全省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和人民对青年的信任和重托,深刻认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各项部署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

任感,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献计出力,进一步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进一步勤勉敬业、奉献青春、奋发有为,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创业创新,为推进浙江科学发展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

借此机会,我向全省广大青年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立高远之志。崇高的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者、党的大政方针的拥护者、党的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要胸怀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最大追求,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把实现人生的价值体现到创业创新的实际行动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生命之花。要充满奋斗激情,始终保持青年一代顽强拼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在实现远大志向的过程中,不论面对怎样的艰辛,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始终充满信心,始终坚韧不拔,始终勇往直前,勇攀事业发展高峰。

第二,希望广大青年弘扬时代新风,修高尚之德。修身是为人之本,树德是成才之基。青年要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而且要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要按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实践,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者、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切实遵守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心存荣辱之念,守住道德底线,努力明辨是非、知晓美丑、认清善恶、明礼诚信,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保持高尚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反对愚昧迷信、崇洋媚外、骄奢懈惰,努力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努力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希望广大青年勤奋学习,成报国之才。学习是青年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是青年必须正视和承担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朱德同志也说过,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广大青年要倍加珍惜学习的黄金时期,把学习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针对问题去学习,带着思考去学习,结合实践去学习,努力做到勤学、苦学、真学。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面掌握党史知识,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化为思维方法和行动准则。要更加重视完善知识结构,从浙江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从知识更新和工作需要的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素质全面的人、紧跟时代的人,成为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和先进模范。要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干事创业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真正成长为能负重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第四,希望广大青年勇于实践,创发展之业。实干成就宏伟事业,实干创造灿烂人生。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宏伟实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我省“十二

五”发展进程中大显身手、施展才华,同时大力承担社会责任,在造福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要勇当创业的生力军,成为创新的排头兵,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和水平,激发自身蕴藏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坚持把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不断推动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式创新,在创新创造中大显身手。要争做发展的突击队,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在磨砺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在实践中让年华留下无悔的篇章。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结带领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是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工青妇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履行工作的职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青年群众的力量,努力开创我省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一要进一步密切联系青年,扩大共青团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有效防止和克服“行政化、机关化”等不良倾向,积极回应广大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更好地与广大青年加深了解、增进信任、贴近感情。二要进一步教育引导青年,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三要进一步组织发动青年,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我省“十二五”发展建功立业。四要进一步热心服务青年,积极解决青年在学习成才、就业创业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切实维护广大青年的合法权益,使共青团真正成为“青年之家”。广大共青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始终做到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竭诚服务、求真务实、严格自律,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优秀干部。

全省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的领导,做到真心热爱青年、热情关心青年、充分信任青年、严格要求青年。要把共青团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汇报,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共青团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关心团干部成长,进一步做好教育、培养、选拔、任用、交流等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团的工作,为青年的成长进步和创业发展搭建舞台,为共青团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省委对当代浙江青年寄予厚望,相信具有光荣传统的浙江青年一定能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再创佳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努力奋斗,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第三篇:张学忠书记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张学忠书记在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06年8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是在我省旅游发展取得巨大成绩,顺利开启“十一五”发展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近年来全省旅游工作,安排部署“十一五”旅游发展。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乘势而进抓好今后几年旅游工作,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旅游发展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同志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专程到会指导。国家旅游局对我省旅游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邵琪伟同志任局长以来,每届旅发会都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我省这几年的旅游工作也得到了兄弟省区市和国内外旅游界、新闻界朋友们的热情关注和支持。这里,我们向李蒙副主席、刘鹏同志和邵琪伟同志,向国家旅游局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天来,大家参观了宜宾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宜宾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承办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作为统揽全市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弘扬长江文明、彰显名城风采”的主题,突出“雅”和“魂”,积极做好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几篇文章,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宜宾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增长32.6%。旅游发展大会对宜宾的带动是全方位的,不仅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宜宾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大家看到宜宾整个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宜宾市委、市政府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这届旅发会办得很好,展现出了很多新的亮点。

宜宾的旅游发展成绩是全省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是全省上下对旅游发展的认识不断统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几年,也是我省旅游产业迅猛扩张、蓬勃发展的几年。任何一项工作,做过了都要回过头去看看。只有勤于善于总结、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判断和把握,才能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才能在措施上不断完善,才能在步子上越走越稳健,整个工作才能不断地深入推进。我感到,对这几年的旅游工作,大家应该有这样几个认识。

第一,旅游业真正实现了大跨越,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全省旅游总收入,2000年258亿元,去年增加到721亿元,五年增长1.8倍。特别是最近三年,一年上一个百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7.2%,达到450亿元,比2003年全年还多30亿元;到7月底,达到543.2亿元,今年全年有望达到或接近1000亿元。尤其是在全国入境游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我省接待入境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9.7%和11.3%,6月份首次突破10万人次,7月份达到12.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从五年前的5.6%提高到9.8%,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6万人,涉旅从业人员达到180多万人。事实证明,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第二,旅游的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全省上下认识一致,坚定不移地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任何一项工作,抓与不抓大不一样,主动抓和被动抓大不一样,抓得早与抓得迟大不一样,抓得紧与不紧大不一样。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这几年下了很大力气抓旅游工作。我们从规律的角度看到了四川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从特色产业的角度看到了四川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现实的角度看到了四川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和不足。我们认识到,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四川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快发展,是四川最紧迫的任务。对我们这样一个西部大省而言,抓发展有自己的实际,既包括特殊的优势,也包括特殊的困难。抓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平均使力,只能是选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总体战。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样,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任何工作抓不住重点就没有特点,按部就班就无法打开局面。干工作,态度至关重要,认识最为关键。我们之所以每年召开旅发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参加,邀请国家旅游局的主要领导到会指导,要求市州委书记、市州长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参会,目的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真正在思想上统一起来,在工作上行动起来,着力营造“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浓厚氛围。乐山、阿坝、雅安、攀枝花、宜宾等地通过承办旅游发展大会,不仅加快了旅游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的迅速改观,他们的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都向前推进了五年以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大会,抓点带面,每年集中力量支持一至二个重点地区,集中打造旅游精品,达到了全面发动、营造氛围、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效果。可以说,没有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力度抓,没有发改委、建设、交通、环保、林业和旅游等部门齐心协力抓,就不可能有今天全省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三,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旅游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需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这几年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于四川实际,在旅游发展中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一是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摆在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着力抓好组织动员、规划制定、统筹协调、规范引导等,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二是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突出特色和优势,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大幅提升四川旅游的整体形象和产业竞争力。三是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推动国有旅游企业改制重组,为旅游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四是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以精品线路和景区为重点,加快机场、道路、通信、宾馆等设施建设,同时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这些思路和做法,在“十一五”旅游发展中要很好地坚持,进一步完善。

第四,四川旅游优势突出,越抓越感到潜力巨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变为灿烂现实。旅游资源是四川最具优势的资源之一。现在,无论从资源开发、品牌打造,还是从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来看,还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好头,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快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业作为一个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其市场空间不可限量。21个市州发展旅游,应该说都有各自的资源、都有有利的条件、都有工作的基础、都有大好的机遇,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把国内旅游这块进一步做大,把入境旅游这块尽快突破,我省旅游发展必有更大的作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当然,越是发展形势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我们要认识到,近年来四川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源开发、增加景点、扩大游客数量来实现的。我省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旅游产业粗放型经营的特征比较明显,旅游经济的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产业整体素质不够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支柱企业缺乏,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开放度和进入度较低,旅游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景区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亟待提高。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小。从总量看,去年我省接待游客数量居全国第5位,但旅游总收入只列第9位。从客源结构看,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国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普通游客多、高端游客少。省内游客占到一半以上,而省外游客尤其是入境游客比重很低,日韩、东南亚、欧美游客更少。入境游客人数明显偏少,与我省旅游资源和产品在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去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只有100多万人次,而北京是360万人次,上海是445万人次,广东更是达到1900万人次。我省的入境旅游即使在西部也位居云南、广西和陕西之后。全国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31%,而我省只占3.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果我们主要依靠增加新的景区,增加国内普通游客数量,不仅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而且不可能实现旅游经济质量效益的提升。可见,入境旅游是我省旅游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差距意味着潜力,也孕育着希望。加快入境旅游发展,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旅游经济的现实选择。抓住入境旅游,就抓住了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提升效益的“牛鼻子”。只要我们始终围绕入境旅游这个重点着力突破,就一定能够保持近几年来旅游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因此,我们把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确定为这次旅发大会的主题,作出进一步部署,就是希望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瞄准入境旅游这个突破口,扭住不放,坚持不懈地抓,推进全省旅游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再上大的台阶。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把握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深化对加快入境旅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旅游业是世界产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与我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是我省旅游结构大调整、实现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我省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产业规模扩张向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发展阶段,正处于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关口。在这个转变提升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必由之路,也是重要手段。加快入境旅游发展,对于加快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加快入境旅游发展,是把握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的客观需要。旅游市场由区内向区外延伸、由国内向国外拓展,这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旅游强国和国内发达的旅游省区市走过的成功道路。加快发展入境旅游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开拓“三大市场”的首位,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多旅游发达省区市近年来都把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云南省已制定了加快发展入境旅游的决定,通过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强化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经济强国。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必将吸引世界各国更多的游客,这是我国入境旅游大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抓旅游,抓住机遇非常重要。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周期,要再赶上就难了。我们面对国内外旅游发展形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促进我省由旅游经济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

(二)加快入境旅游发展,是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入境旅游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旅游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积极开发入境旅游市场而取得成功的。我省旅游发展进入到现在这个阶段,要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改善发展模式。尽管我省接待游客总人次与国内旅游发达省区市差不多,但总收入却差距较大。我们与浙江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大体相当,但总收入只有他们的一半左右。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不仅低于广东、浙江这样的东部省份,也低于同处西部的云南、陕西。造成这种效益上的差距,主要是入境旅游发展不足。据统计,省内游客一日游人均消费在150元左右,但入境游客人均消费却在165美元左右,是普通游客消费的9倍左右。只有大力增加入境游客数量,才能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而且,通过发展入境旅游,可以促进旅游行业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加快由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转变,是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三)加快入境旅游发展,是发挥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四川旅游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的世界遗产已有5处,涉及10余处景区,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旅游资源。前不久,我省大熊猫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样我省世界遗产就达到5处,占全国的近六分之一。四川拥有世界遗产项目的数量在全国仅少于北京,居第二位,且品种丰富,既有自然遗产,又有文化遗产,还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大熊猫”入选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些都充分说明,我省具有发展入境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但资源不等于品牌。今年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表明,国外游客最想到中国旅游的50个地方,我省只有三星堆1处。我们这么多世界级资源,如果不能打造成国际化品牌、全面走向全球性市场,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发展入境旅游与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境外游客多了,世界才能了解四川旅游;只有四川旅游品牌打造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最近,我们提出了要树“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也上了中央电视台,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推这个品牌,把它叫响。我们要看到,“开放四川”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扩大,为发展入境旅游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客观条件。只要抓住和用好难得的机遇,入境旅游发展的前景必将十分广阔,四川旅游的整体形象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以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入境旅游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意见》。发展入境旅游是“十一五”时期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抓手。到2010年,要力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分别进入全国前8强,入境游客达到200万人次,年均增幅达到15%,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30%。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形成配套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际旅游服务水平,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国和亚洲入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一要着力创新旅游产品,进一步在打造旅游精品上下功夫。旅游业发展最根本的竞争力,在于独特的、高端的旅游产品。我们这几年旅游发展快,从工作上来讲关键是坚持实施“精品战略”,以“五大旅游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去年“五大旅游区”旅游总收入占到全省的65.2%,接待入境游客占全省的93.7%,真正成为我省入境旅游发展乃至整个旅游发展的龙头。抓旅游发展,不抓精品打造,就没有品牌、就没有龙头、就没有带动力。四川与其他省之所以不同,很重要的特征是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有国宝大熊猫。一个人文,一个自然,旅游发展的两大主线,我们都独具优势。要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标准和要求,对重点特色景区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产品档次,努力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要改造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发挥观光旅游的基础带动作用,增加参与性、体验性项目,特别是要利用温泉、林地等资源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要创新专项产品,积极开发工业、农业、体育等旅游产品,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实现由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转变,由一般休闲产品向专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变,由大众休闲产品向高端休闲度假产品与大众休闲度假产品并举转变。

二要着力创新宣传促销,进一步在拓展国际大市场上下功夫。旅游产品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在市场上直接展示,必须要靠宣传来树立形象,靠促销来吸引游客。要发挥政府在入境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要找准突破口,突出阶段性的宣传重点,增强对外宣传促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深度开发港澳台市场,全面提升东南亚市场,巩固稳定日韩市场,大力开拓欧美市场”的思路,加强与有实力的境外旅游企业和航空公司合作,积极构建国际旅游商务网络,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场格局。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个平台,大力引进港澳台的游客。要积极创新宣传促销载体和方式,精心做好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大力塑造和推介我省自然生态、厚重文化、多彩民风、文明现代的鲜明旅游形象。加强和完善入境旅游统计工作,及时把握和分析入境游客消费动态。在海外主要客源国建立我省旅游海外专题网站,提高入境旅游宣传便捷度。

三要着力创新服务功能,进一步在改善发展软硬环境上下功夫。要主动适应发展入境旅游的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构建便捷的航空交通网络。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和增开支线航班,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步伐,解决入境游客来去方便快捷的问题。今年5月,成都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线开通,架起了四川和欧洲的桥梁,九个小时就飞到了,现在每班飞机都坐得满满的,乘客大多是外国朋友。旅游包机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要确保完成今年144架包机计划。康定机场9月份一定要开工。二是要有针性地改进服务。要结合入境游客的特点和消费习惯,在语言、生活、饮食、文化、订房、购物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重点是要强化窗口行业旅游服务意识,加强诚信建设,比如对导游服务、景区服务、车辆服务,包括出租车司机服务等,都要提出规范要求。三是要大力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要继续改善旅游交通状况,缩短游客在途时间,增强舒适度。加强宾馆等旅游设施建设。今年5月我去法国,会见了法国雅高集团的总裁,听说他们打算投入10亿美元资金在中国建立宜必思网络。我非常看中这样一个契机,下决心创造条件,让它到四川来,在每个市州都建一到两个。这样既经济又有档次的酒店搞起来了,我们旅游环境就明显改善了,更多的境外游客就愿意来了。外国游客除了看旅游景区还要感受城市建设和风貌,特别是景区依托的城市。我省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5座,应该说总量不算少,但还要实现质的提升,强化旅游功能。成都正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要以此为契机,早日建成为西部重要的中心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四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在做大做强旅游企业上下功夫。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是要害。有好的体制机制,什么都好办。绵阳千佛山景区就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4亿元打造起来的。有了好的体制机制,没有资金可以聚集资金,没有人才可以吸引人才。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一样,人才是根本。必须有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领导团队的支撑。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靠什么?靠体制机制来解决问题。建立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利益机制、责任机制。湖南省“世界之窗”和“田汉大剧院”的成功证明了这个道理。责任与利益必须紧密联系、有机统一。有人讲,“没有责任就是疯子,没有利益就是傻子。一个企业如果是一群疯子加傻子肯定搞不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做任何事情,没有约束就难以有压力,没有激励就很难产生动力。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还能做成什么事?四川旅游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着力改革体制,建立完善一套全新的机制。重点是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深入实施“三个转变”。我们要首先做大做强旅游企业。要创新投融资体制,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品牌企业、大力引进民间资金发展旅游,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要进一步深化旅行社行业改革,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特别是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企业改革,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打造“旅游航母”。为了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我省旅游产业的整体带动,省政府已经制定文件,建立了激励机制,加大对旅行社的支持力度,要抓好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抓发展,大量的是做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个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多想办法,不要轻易说“不”,对旅游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服务工作要体现主动性,不能坐在办公室等企业来反映问题。对旅游企业要规范、要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服务、要支持,职能部门一定要做发展的“助推器”,不要做发展的“绊脚石”。

三、正确处理旅游工作的重大关系,确保“十一五”旅游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三五四”规划,即重点打造大熊猫、太阳神鸟、农家乐三大旅游品牌,建成“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快建设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新五大旅游区,推出九环线、成乐环线、西环线、三国文化旅游环线四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成都、乐山等10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漳扎、磨西等40个特色旅游小城镇。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力争超过1400亿元,入境旅游创汇10亿美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中国和亚洲入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为此,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是由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近几年来四川旅游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和有效做法。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都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要重点抓好宏观调控、发展规划、基础投入、市场监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工作。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吸引各类经济成份投资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大力支持民营旅游企业发展,吸引省外、境外资本来川兴办旅游企业,开发旅游产品,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旅游招商项目库,突出150个旅游招商重点项目,狠抓跟踪落实和服务,务求取得旅游招商工作的实效。

二是要处理好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关系。国内旅游是入境旅游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最初都从国内旅游开始。当本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从我省去年的旅游总收入看,国内旅游收入占的比重达到96%。因此,我们在强调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国内旅游发展。要看到,国内旅游仍然是我们旅游发展中份量最重的板块,必须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特别要积极拓展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三大客源旅游市场。四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每个市州都有自己的旅游景区、特色景点,在发展旅游上都大有可为。旅游业是高度开放性的产业,在地域上不能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在内容上不能受行业的局限,在客源上不能受地区的局限。九寨沟管理公司与绵阳联手打造的作法很值得提倡。要打破地区分割,大力推进区域合作,特别是要依托现有的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大力推进省内外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积极与兄弟省市自治区联手打造川滇藏香格里拉、川陕三国文化、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等景区。

三是要处理好大众消费和深度消费的关系。推进以住宿、餐饮、交通、游览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为主的大众旅游消费,向以娱乐、购物等消费支出占主要份额的深度旅游消费转变,是提高我省旅游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目前,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支出中,大众消费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深度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正确分析当前旅游消费结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步骤地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大众消费,鼓励和促进深度消费,特别要增加特色餐饮、旅游购物、商业演出、康体娱乐等消费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要把产品创新作为增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和景区特色,不断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老景区尤其要注重开发新的项目,做到常看常新、常游常新。要因地制宜开发多种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开发观光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拥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四川旅游的最大优势。数千年沧桑变迁,历代先民们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独树一帜的巴蜀文化,魅力无穷,令人神往,是我们旅游发展要着力发掘的优势。要积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充分挖掘我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古蜀历史文化、三国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同时,进一步挖掘开发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建设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场所,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营造旅游历程中的文化氛围。文化是形象,也是力量。在抓好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的同时,要注重旅游行业文化建设,在管理、营销、服务等各种岗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全行业良好的旅游文化生态。

四是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提升软实力的关系。经过2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我省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旅游可进入性明显增强。目前以成都为中心,已经构建起由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9个支线机场组成的空中旅游走廊,开通了近200条国内外航线(其中30条国际或地区间航线)。建成了通达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0多公里,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但是制约我省旅游发展,尤其是制约三州及边远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交通、通信、景区等建设都要加大力度。在加快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旅游服务等软件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旅游发展软实力,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发展旅游的软实力不仅指旅游从业的软件服务水平,而且包括政府行政资源、法律资源、技术资源整合协调能力和文化的吸引能力。因此,要大力推进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培训,重视各市州的合作发展及省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重视旅游文化的特殊功效,从而提升我省旅游软实力。近年来,我们抓旅游市场监管的力度很大,应该说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在不断好转,但低价揽客、恶性竞争等现象仍然存在,欺客、宰客等问题时有发生。《人民日报》8月21日刊载了一篇题为《黄龙一游,几多烦恼》的记者来信。反映导游人员只管赚钱,不管介绍风景,随意兜售商品,提高节目报价,游客不愿参与竟直接被半路抛弃等问题。可见黄龙景区的管理不到位,混乱状况依然存在。这次大会本来打算要给黄龙景区颁发金熊猫奖的,但鉴于发生了这样影响很坏的宰客事件,我们决定待黄龙景区整改合格后再发奖。阿坝州要高度重视,必须彻底整改。要让宰客的人付出更高的代价,让他们不敢再宰客。黄龙一再发生这类事件,说明阿坝整顿力度不够,处理太轻。当宰客的冒险成本低于宰客非法收益时,就会愈演愈烈、恶性循环。类似问题各景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家都要重视,坚决防止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各级政府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部门协调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对导游人员要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树立和维护四川旅游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十一五”是我们加快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我省旅游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和谐四川”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新疆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2 011年5月2 5日)同志们:

今天,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部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各项工作。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对新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次大会必将成为新疆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新疆旅游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春贤书记、努尔主席就新疆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对新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区党委、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借此机会,我结合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谈一些意见建议,不当之处,谨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旅游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不少国家政治动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球旅游业仍然实现了快速复苏和较快增长。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游客达9.35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6.7%。2011年以来,日本发生特大复合型灾害,西亚北非激烈动荡,美国击毙本·拉登之后发出全球旅行警示等等,对全球旅游币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乐观估计,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旅游业将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在4%—5%之间。

二是全球旅游发展重心逐渐东移。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市场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市场保持强劲增长,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为全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全球旅游发展重心不断东移,据亚太旅游协会统计,1995—2009年,亚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5.8%,明显高于全球同期3.6%的年均增长率。2 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亚太地区旅游降幅明显小于全球平均降幅,201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复苏并成为增长最为强劲的地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04亿人次,增长12.6%。

三是主要国家或区域组织普遍制订旅游发展中长期战略。如美国出台《旅游促进法案》英国制定《2012年决胜:旅游业战略和超越》,澳大利亚制定《国家长期旅游业战略》加拿大公布《2009—2013年旅游业发展战略》,日本出台“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韩国制定《观光产业先进化战略》等。最近,欧盟发布了《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东盟十国签署了《2011—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这些国家战略的总体特点是以国家整体宣传推广和产业促进为导向,以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旅游品质监控为重点,政策目标非常明确,操作性很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经济年均增速达1 5%,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率先恢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之一。2 01 0年,我国国内旅游21亿人次,同比增长1 0.6%,居民年人均出游1.6次;入境过夜游客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 5 8亿美元,增长1 5.5%;中国公民出境旅游5 7 39万人次,增长2 0.4%,旅游息收入1.5 7万亿元,增长21.7%。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 35 0万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旅游人数7.6亿人次,增长1 5%;国内旅游收八5 2 6 2亿元,增长23%。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出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意义重大”。2 0 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最近,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 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5月1 9日前后,全国各地组织了多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旅游意识、激发了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家层面的“旅游法”互法工作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正在加快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趟高,全国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近上海、北京、江苏、云南等省市又明确提出把旅游业率先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旅游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工作抓手。同时,外资、民资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表明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对新疆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将新疆建设成为西部旅游胜地”,“要发展旅游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是旅游业成为新疆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我们认为,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新疆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新疆旅游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优化新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新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新疆农牧民脱贫致富和促进社会就业,有利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在人均GDP超过4 0 00美元与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大背景下、新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新疆毗邻中亚、西亚和南亚,是我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历史上就是欧亚大陆交通和叉明交往的通道,在7000多公里的丝绸王路中新疆段长达26 0 0多公里,是丝绸之路线路上保存历史文化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新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的特殊地理环境,构造了极高极低的奇特地形、最热最冷的独特气候,形成了绵延上千公里的壮丽立体景观。新疆与欧洲王要旅游客源城市间的距离仅有京沪广与这些城市距离的三分之二,发展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优势明显。

二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新疆拥有5 6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约占全国资源类型总量的8 3%。新疆旅游资源充满新奇感、神秘感和原始感,天山、喀纳斯、吐鲁番、那拉提、喀什、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旅游景区,浓郁民族风情和多元宗教文化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新疆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兄弟民族各具风采、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艺术独特、成为天山南北最生动、最活泼、最具吸引的人文景观资源。

三是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推动下,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十二五”期间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今年就将完成6 2 0 0多亿元,这也将使新疆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进形成国内外游客通过新疆“西进东出”和“东进西出”的新格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旅游通道、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加速形成。19个省市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口援疆,将极大地增强新疆与内地省市之间的联系,新疆的人气旺了,往来的投资者、商人多了,旅游就更发达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各旗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树立新疆理念,创造新疆效率,弘扬新疆精神,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成为新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区内外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改革开放初期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北京需要耗时一周,现在乘飞机只要3个多小时。到2015年,新疆将基本实现连续14个地州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各师的公路高速化,高速公路将超过5000公里;铁路网络将形成环绕塔里木和准葛尔两大盆地、沿天山南北、多条出疆通道相互交织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全疆机场将达21个,形成“两网两路”的航空网络。目前、新疆连接1 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航班已全部开通,新疆航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呈扇状连接内地城市,向西呈扇状辐射中亚乃至欧洲各地的“一网两扇”的航线网络布局将日趋完善。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使新疆远离主要旅游客源地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五是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 0 0 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 0 0亿元,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新疆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从自治区到各地州市再到县的旅游分级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新疆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共有A级景区226家,其中5A级4家,逐渐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五区三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扛造了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赛里木湖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旅游景区。新疆目前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乐于奉献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和一批善于市场开拓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全区旅行社4 4 0多家,星级饭店500余家(五星级15家),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系的院校2 0所,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1 00万人。

六是新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都对旅游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7.5”事件后,新疆区党委、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安排专项扶助资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旅游企业度过难关,2 01 0年以来,新疆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并决定逐年递增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党委第十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业发展,本次大会又下发了《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支持力度随着全区上下对旅游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各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全区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新疆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新疆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若干制约因素。一是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富集的旅游资源还不相适应。资源优势尚未转变成经济优势。二是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准与海内外游客快速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三是旅游人才与新疆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时间距离和气候环境制约,游长游短问题依然存在,旅游淡季时间较长,旅游综合效益易受影响。对这些司题,新疆第十七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已经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国家旅游局将按照区局合作协议的精神,与新疆共同推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是围绕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强刘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建议新疆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刘旅游业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发挥新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建卫和完善适应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例如推动旅游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水、电、气同价的政策。进一步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在区内逐步建立统一无障碍的旅游大市场。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开发保护理念,按照春贤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规划布局上既要注重大气又注重精致,既注重传统又注重现代,突出地域、民族和又化特色。

二是围绕建设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围绕本轮新疆基础设施的大投入,配套做好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规划建设一批连通重点旅游区得断头路和连接线,一批旅游安全救援设施和项目、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旅游指示标识系统,自驾车服务设施、旅游环保设施。要继续重视旅游厕所建设。要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建没项目。根据新疆景点多、线路长的特点,要推进支线机场之间的环飞,改目前的放射状为网格状,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周边主要目的地的航线。

三是围绕西部旅游胜地建设,进一步打造新疆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十二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与新疆共同在国际市场打造代表新疆的主导品牌,推出1到2条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议围绕这个主导品牌,树立全区旅游宣传推广一盘棋的思想,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币场结合起来,做好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内主要客源地和对日韩、欧美、东南亚、港澳台国际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对口援疆客源地的宜传推介,吸引支援地区居民赴疆旅游。新疆人均GDP已经突破3 0 0 0美元,要积极开发新疆区内旅游市场,推进新疆人游新疆。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相关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新疆在上合组织框架中的特殊优势,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要开发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新疆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着力建设好天池、喀什、喀纳斯、那拉提、吐鲁番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石河子、喀什等一批国际性的特色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地域鲜明、文化浓郁、产品各异的特色旅游乡村(镇)。

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新疆各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特色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要注重保护挖掘,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 文化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要整合利用新疆旅游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提升现有旅游从业人晁专业化水平,鼓励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实习与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宣传推广的专业性、适用型旅游人才。建议加快制定修订新疆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等方面规章和标准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投诉处理等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海内外游客对新疆的满意度。

在这里我想对推动兵团旅游业发展提点建议。从旅游业的角度,地方和兵团是一个整体,从旅游者的视角,到了兵团也就到了新疆。经过多年发展,兵团旅游业已经成为兵团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兵团经济转型、富民兴边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兵团旅游作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板块,为推进兵地融合、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兵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兵团旅游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兵地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视角,从创建机制、共同开发、共树形象、共享客源切入,总体规划新疆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布局。对此,国家旅游局将大力支持并与自治区和兵团一道推进。同时,建议自治区继续大力支持兵团旅游发展,比如,将兵团旅游企业纳入享受与自治区旅游企业同等的优惠与奖励政策范围。

同志们,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疆一定能早日建成西部旅游胜地和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衷心祝愿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在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张春贤

(2011年5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亲临大会,让我们表示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首次从战略层面上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设为 “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随后,自治区又专门邀请国家旅游局和专家组来疆调研指导;去年11月,自治区出台了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今年4月份,自治区又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旅游发展问题。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提出新时期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出台政策,加强领导,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281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1%。接待国内旅游者0.3亿人次,是2005年的2.1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通讯、住宿、餐饮、会务等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进。到2010年,全区旅游星级旅店435家,其中五星级就有15家;三是旅游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喀纳斯、喀什、天池、葡萄沟、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等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2010年,新疆旅游实现了三个突破: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00万人次,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成绩是在“7·5”事件使新疆靠游业遭受重创,加之受国际盘融危机冲击,年初稳定形势严峻、各方面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医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旅游对重塑新疆形象的重大意义,科学部署、综合施策,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全力推介,各级旅游部门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国家旅游局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各兄弟省市区大力支持的结果。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广泛宣传了新疆安全稳定、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新疆的形象和影响力,而且进一步鼓舞和提振了全区各族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有关部委、向全区旅游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旅游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旅游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新疆旅游资源开发挖掘还不够,旅游精品少、产业规模小、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游长游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开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同时具有连接欧亚、毗邻多国的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当前,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特殊重要作用,立足新疆实际,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一)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战略选择。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产业,也是惠及民生的富民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新疆旅游业既是着眼长远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信心、营造发展环境的迫切现实需要。当前,旅游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入境过夜旅游平均增长4%以上,国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8%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社会投资、就业,税收已超过本国经济总量的10%以上。目前,世界旅游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新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5.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2010年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0万人。旅游产业正在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完全具备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

(二)要充分认识旅游业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既可直接扩大消费,还可带动其他消费,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会展等有明显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有积极促进作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2010年,新疆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总体看,新疆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新疆新一轮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到来,我区经济总体规模将迅速壮大、第二产业比重会大幅上升,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调整产业结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对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内需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保持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在扩大内需上下更多功夫。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旺、消费潜力大的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处处与消费密切于日关。抓住旅游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就抓住了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去年以来,我区“黄金周”旅游消费不断增长,带动全社会假日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旅游新产品不断出现,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领域,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对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实施惠民战略的重要举措。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可带动4—8个间接就业。当前,新疆面临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的双重压力。旅游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和带动效果明显的特殊优势。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76元。尽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新疆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在山区和农牧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牧民增收比较困难,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贫固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譬如,通过喀纳斯国家5A级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解决了景区内牧民的就业和脱贫致富问题,也极大地带动了布尔津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该县旅游业收入相当于该县GDP的43.4%农牧民依托旅游增收致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布尔津县由贫困县一跃成为自治区的经济发达县。

(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客观要求。旅游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增进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生活方式了解和理解,加深相互交流的最重要、最便捷通道。通过旅游,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增进互信、共识和谅解,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们的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发展观念就比较强、比较新,就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新疆特殊的地缘区位环境,决定了旅游是新疆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突破口,在一定意义上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目标,对构建和谐稳定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重新思考、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重新谋划我区旅游业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内地旅游发达省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新疆旅游的现有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特色优势和品质优势等)、制度优势(对口援疆机制等)和后发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宾馆、物流、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提升,带动城市建设、文化娱乐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冶久安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建设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名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5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在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左右,旅游从业人员力争达到50万人以上,带动200万人就业。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必须做到几个坚持: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跨越。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旅游精品,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台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政策激励、资源整合和市场监管职能,着力构建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把带动当地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确保让各旅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四是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确保新疆旅游资源成为最具永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生态、健康、环保型产业。

四、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十二五”是新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围绕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1、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规划。要着眼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搞好旅游产业各项规划,加快形成以以自治区规划为总纲、地州(市)规划为框架、旅游区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要加强与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统筹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在已编制好喀纳斯、伊犁河谷等几个主要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编制好其他重点区域、重点线路、重点产品的各项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规划编制一定要做到精细化,譬如具体到旅游厕所的最佳选址应该在哪里,旅游休闭的座椅应该摆在什么位置等等都应该统筹考虑、精心安排。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度,重大项目建设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没有规划的旅游项目坚决不开发。确保全区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建设科学发展。

2、突出特色、打造精品。①新疆是大美之地、壮美之地,任何一个地方都展现出一种神奇的意境和自然风情,都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疆旅游产业发展要根据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的旅游市场需求,突出打好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这张牌。②继续重点建设好喀纳斯、天池、吐鲁番、喀什、那拉提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景点,不断增强新疆旅游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③建设好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克拉玛依、石河子等一批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喀什、吐鲁番等重点旅游城市要在理念、管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学会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④不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建设冰雪旅游基地,积极举办重要冰雪运动赛事和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将新疆打造成全国冰雪旅游胜地。⑤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民族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⑥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积极开发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产品,推进特色旅游基地建设。⑦加强旅游食品、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加工。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水平。要切实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通连接内地省市、周边国家和疆内的交通大通道,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要以打造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机场为重点,开通更多的与国内和境外中心城市的直接航线,开通更多的疆内旅游城市间的环线,开辟空中旅游走廊。要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便捷安全,特别是要注重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要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完善旅游信息网络,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4、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新疆的旅游资源非常富集,更要非常珍惜,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旅游资源开发要严格按照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科学规划、水续利用的要求,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进一步完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精华景观完整性的保护,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促进我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大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队伍。要利用对口援疆工作的机制,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市场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重视少数民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新疆旅游的良好形象。

6、加大客源市场开拓力度。①继续深入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客源市场.在保持大众观光旅游客源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拓展中高端会展、商务、休闲、度假、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客源市场。②充分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环塔汽车拉力赛”、新疆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和赛事活动吸引客源。③重点围绕19个援疆省市加大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援疆省市成为我们稳定的客源市场。④大力拓展“新疆人游新疆”活动,不断扩大疆内市场客源规模。⑤充分利用我区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文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序开发周边国家客源市场。

7、发挥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文化是旅游之魂。要充分利用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和提升新疆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把文化作为灵魂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营销,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8、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业开发和经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控股、联合等方式,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培育一批品牌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景区经营集团、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集团、旅游文化娱乐制作演出集团。注重引进大旅行社、旅游饭店集团的品牌、资本、管理和人才优势,壮大旅游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五、加强领导,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需要各方面的配台支持,努力形成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部门要站在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每年研究几次旅游工作,总体分析情况,坚持办几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实事,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旅游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能,加大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和旅游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配合,形成促进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加快完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法规,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提高旅游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要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这次会议自治区将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3、加大旅游舆论宣传力度。旅游经济是品牌经济,牌子响、有知名度才会人气旺。旅游宣传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作用、整合资源,创新宣传方式,针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旅游季节,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载体,立足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不断提升新疆旅游在国内和世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4、多渠道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为平台、资本为纽带,多渠道引进国内外资本,开发和包装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鼓励民资和外资投入旅游产业。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转变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同志们,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区国民经济的觇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新疆旅游业大发展、大跨越,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旅游目的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赵洪祝书记创先争优讲话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8月4日)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各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省的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不断推动这项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

中央对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6月30日,中央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要求,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7月8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李源潮同志就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省委在“七一”前夕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就深入开展这项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最近,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又组织9个督查组对各地各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点评,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和基层单位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效初显。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各地各单位及时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或指导小组,县乡两级和许多单位都由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认真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意见或指导意见,召开动员部署会,推动活动迅速有序展开。二是紧扣中心开展活动。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最重要的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积极做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世博安保、防汛抗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三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抓住活动契机,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优化基层组织设置,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四是注重分类指导。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出发,分领域设计务实有效的争创主题和载体,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工作,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刊发简报、编发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和做法经验,集中报道了杜洪英、周以国、杨七明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共同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少数地方和单位对活动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有倦怠情绪;有的对以突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理解不深,服务特色不够鲜明;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打算、作出的承诺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引起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践性、经常性的特点,必须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坚持经常、常抓常新,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落实到本单位工作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落实到本职岗位上,教育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创先争优。

一、始终突出服务主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省委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方面的有效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强调要突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这一主题。确定这样的主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各地各单位要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我省创先争优活动最大的特色、最亮的品牌,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扎实做好“服务”这篇文章,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着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责任感。要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推动转型升级、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要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当前要把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觉投身于发展生态经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

二要着力服务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上半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特别是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各地各单位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中创先争优,推动“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本地本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要着力服务“十二五”发展的谋划。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情况,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动员和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各地各单位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这一任务开展创先争优,为绘制好我省“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明确目标、设计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实际需要、化为实际行动、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要立足基层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实际,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承诺事项。公开承诺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选择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且群众能得到实惠的事项作为承诺内容和预期目标,承诺事项不求多、讲究实、能做到。要通过公开栏、报刊广播、党员大会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明确完成时限,全程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切实抓好承诺事项的兑现,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督促检查等方式,确保承诺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在群众得实惠的成效上。要加强对履行承诺情况的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根据省委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安排,当前各地各单位尤其要重视抓好公开承诺的覆盖面和兑现承诺工作,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参与到公开承诺行动中去。

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特点,组建一批数量适当、有一定专业技能、相对稳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要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要求,组织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广泛提供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科技咨询、送医送药、文化娱乐等服务。要总结推广“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工作室”等创新经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专业的服务,做优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党员志愿服务水平。要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用社会力量支撑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员志愿服务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要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近年来,各地各单位按照省委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推动了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找到了实现途径。这项工作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坚持下去。今年年底前,县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都要与1个以上村(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作为共建目标。通过共谋发展思路、共强集体经济、共办为民实事,在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互帮互助,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在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能力上创先争优。

三、着眼于夯实基层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要优化组织设置,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协会、学会等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要遵循“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流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推进创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工作。要继续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根据地域、产业、行业的不同特点和条件,组建好区域性党组织,统筹推进区域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选拔培训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强化考核激励,全面推行创业承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当前,要着重做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坚持“一村一策”,加强分类指导,采取包干帮扶、挂牌销号、集中攻坚等办法,切实做好后进村帮扶整转工作。明年村民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将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同步进行,各地要不断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形成新形势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积极探索创新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全面推广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做法,不断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要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通过抓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全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点、成效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当前,各地都要确定一批企业党建联系点,集中抓好一些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党建工作,树立“发展、党建”双品牌。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要突出抓好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党内关爱资金为重点的帮扶平台建设,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平台建设,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或经费补助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服务群众提供有效保障。

四、努力扩大活动效果,发挥创先争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

党内开展活动,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循环,一定要全盘考虑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只有这样,党内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取得更大的实际效果,得到社会认可、群众拥护、党员欢迎。

一是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落实。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的继续和深化,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从目前情况看,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需要长期整改落实的任务,有的还没有完全整改落实到位;一些向群众作出的承诺,还没有完全兑现。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的科学发展思路、规划和措施,形成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坚持好、落实好。要对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整改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任务全面完成,务必做到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怎么样,从根本上说解决问题是关键。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满意不满意,很重要的也是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各地各单位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创先争优,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过程。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办好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实事,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深入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和企业的实际问题。

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或战斗堡垒,党员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分子和骨干力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理应带动所在单位和群众的创先争优,实现单位创先进、群众提素质、发展迈大步。这样的创先争优,才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会有更大的意义、更持久的效果。要坚持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在党内外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推动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各有特点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内创先争优带动群团组织创先争优,以党内和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重视,全党参与,社会关注。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健康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安排部署,抓好组织实施,在工作力量、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县(市、区)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表率作用,坚持亲自抓、带头抓、示范抓,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各市、县(市、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县(市、区)党委常委都要在基层单位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省、市、县(市、区)各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也要在本系统本行业的基层单位建立活动联系点。要经常深入联系点,带头落实以开展调查研究、培育示范点、开展民主恳谈、帮扶困难党员、兴办惠民实事、参加组织生活会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头”要求,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指导督促联系单位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要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系统党委(党组)在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要指导创先争优活动,与地方党委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形成工作特色。要积极培育推广示范经验,各市、县(市、区)都要抓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单位,省、市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小组)也要抓一批本系统本行业示范单位。要加强总结提炼,及时推广示范单位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使点上的成功探索成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普遍经验。要充分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在创先争优实践中创造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保证活动质量。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召开点评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创先争优活动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紧贴基层工作实际。要深入开展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要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特别是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创先争优体现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各级新闻媒体把视角更多地转向基层,继续深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形成导向鲜明、声势强劲、富有特色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宣传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特别是要注意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报道的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努力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下载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16赵洪祝吕祖善等出席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并讲话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6/16/017605419.shtml 赵洪祝吕祖善等出席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并讲话 2011年06月16日 20:42: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加快......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15日)

    按:6月15日,我省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讲话要点印发。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6月15......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把旅游立市做实立实──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旅游立市”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问题。会......

    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地委、行署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召开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这......

    市委书记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努力开创江津“旅游兴市”的步伐同志们:在我市刚结束的两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一路三化”发展战略,把打造“两地一中心”作为未来几年的奋......

    徐光春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徐光春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6-12 9:30:42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 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河南省委书记、......

    赵洪祝地质七队的讲话全文

    赵洪祝:第七地质大队在创先争优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学典型、创先进、争优秀,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

    赵洪祝同志生态文明讲话摘要

    赵洪祝同志讲话摘要――在3月17日生态省建设工 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生态省建设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