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三中调查报告——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物理学专业教育实习南昌三中小组
教育调查报告
院系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2008级
调查人员 冯宇、李应龙、胡秀娟、刘楚
刘洋、程燕春、周朝卫、刘栋
调查时间 2011年10月21日——10月30日
调查课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调查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南昌三中为例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逆反心理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缺点,完善人格。
调查人员: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胡秀娟 李应龙
调查对象:南昌三中高一高二学生
调查分工:问卷设计:李应龙 胡秀娟
问卷调查: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数据统计:刘洋 刘栋 程燕春 周朝卫 刘楚 冯宇 调查时间:2011.10.21——2011.10.30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手段:抽样调查(高一3个班,高二3个班)
样本人数200 报告撰写:李应龙
正文
摘要: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常表现出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他们的情绪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然而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宠爱有加,有些老师缺乏对中学生心理的正确沟通与疏导,另外还受到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使许多中学生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的权威,甚至会反抗权威,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对教师实施的内容、思想、价值取向产生心理障碍,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小组认真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原因;对策;南昌三中
一、调查过程及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别来管我,烦不烦啊?”这句话在中学生的口中早已屡见不鲜。从小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体貌、性格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什么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向东,他们偏向西;为什么从前听话的乖乖女,会变成如今的“野蛮女生”„„这一连串的为什么,这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极大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到很惊讶。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 ,重则导致过激行为 ,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理,逆反心理严重,时常发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抗。我们实习小组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这种现象的确比较普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内心比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一旦遇到老师批评教育,马上像刺猥一样炸刺,拒老师于千里之外;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往往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十分反感,充满着敌意,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间的冲突。这种现象若长期持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到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反思,特别对于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应深刻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时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化解师生间的对抗情绪,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昌三中高一高二年级总共六个班的学生:其中有奥星班的学生,也有平行班的学生。根据班级特征,分别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班级参与调查。一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编问卷《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问卷详见附表。该问卷共有18道题,每道题目设置了3-9个选项,其中4道多选题,两道问答题,题目根据不同的内容因素设置,具体安排如下:1题: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2-10题: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11-18: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研究。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情况
通过文献搜索我们查阅到了相关高中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于是根据高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设计了问卷的第一题
1.是否有以下行为?(多选)
()A在乎个人空间,好发表个人观点
100A, 94B当观点遭否认时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
D, 74G, 7480强烈的表现欲 H, 68B, 57C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60往往不合时宜 C, 3740D极度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
I, 18E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 20E, 10F, 6F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 0G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 ABCDEFGHIH觉得父母很唠叨 I以上表现全无
分析: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阶段,心智不成熟却又不愿被当作“孩子”,喜好发表自我观点,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于许多事物持批判态度,因此逆反心理较为严重。
其中,较之小学与初中,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同.极度反感父母亲了解其日记或个人信件等隐私空间.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第一题2.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通过文献,查阅到中学生逆反心理可能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及传媒等。于是为了探究主次要原因,设置了2-11题来研究产生原因 2.你认为谁是造成你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 社会
B 父母与家庭
C 学校与学习
D 同学与朋友
D4%C39%A30%ABCDB27%
分析: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造成中学生具有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父母。及学校都是主要因素。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这就提醒了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准老师们需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了。
3.你对社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整体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确定
E 较差
F 很差
EFAD2%9%4%12%B38%C35%ABCDEF
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各种关系处于极度满意和很满意的不到调查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学生对社会、家庭及同伴关系在中学已经有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在里面了。
4.家庭在学习上给你很多的压力时,你会
()A 和他们交流说出内心想法
B 恼火,行动上表示不满但不直接说
C 离家出走
D 其他 D30%A29%C6%ABCDB35%
分析: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只有29%的人在面对学习压力时,会把真实想法跟父母述说,而很大一部分人都选择沉默等手段压抑在心底。
5.当你做错事是,家长或老师对你的处理方式是
()A 当众严厉批评,做出惩罚
B 私下用心交流
C 放纵不管
D 其他D22%C6%B50%A22%ABCD
分析: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当孩子做错事时,只有50%的家长会选择私下用心交流。这就显示了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孩子具有逆反心理的一大因素。
6.如果你身边的人和你意见不一致,是否会引来你对他的逆反心理
()A 会
B 不会
C看情况,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性质DA0%4%B22%C74%ABCD
分析:74%的中学生认为,如果接触的对象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就会引来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可以得到他人认可,自己可以受到他人的重视,这不失为一种激进的方法。
7.你认为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比如:报刊杂志、网络、电视新闻,社会上的文化现象等)是否影响你的心理发展?
()A很大
B一般
C偶尔
D一点也不D16%A13%B29%ABCDC42%
分析: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逆反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宣扬暴力与血腥的日韩影片和电视剧,极力美化逆反者的个人行为,夸大逆反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调查得知,只有16%的中学生表明自己不会受大众媒体的影响。
8.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使你感到压抑吗?
()
D0%C40%A18%ABCDB42%A是
B有时有
C没有
分析: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使学生感到自主性受到威胁。问卷调查表明,有60%的高中生感觉学校规章制度使自己感受压抑。学校往往严禁许多内容,而高中生大多具有禁果逆反行为,即对被禁止的东西特别感到好奇,总想违反禁令去尝试的逆反行为。这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
9.在家时是不是喜欢一个人关着房门学习或娱乐?
()A是
B有时
C不是 C22%D0%A52%ABCDB26%
分析:调查显示,只有52%的学生是关着门学习和娱乐的。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宁愿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意与家人沟通交流,说明学生自身心理状态也是导致逆反心理的一个因素。
10.你是否欣赏有叛逆心理的人?()A是 B 不是 C看具体情况
DA0%10%C51%ABCDB39%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只有39%的高中生不会随大众,去崇拜会模仿有逆反心理的人。这说明,中学生的周围事物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为了找出应对中学逆反心理的措施,设置了11-20题
11.当需要别人倾听你的想法或抱怨时,一般选择向谁倾诉
()A 家长
B 老师
C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D 经常上网聊天但没见过面的网D9%A19%B5%ABCDC67%友
分析:81%的中学生愿意对朋友和其他人敞开心扉,却不喜欢对父母说心里话,这反映了他们对家长的极度不信任。自然,学生们不对大人说心里话,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但是,学生们不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情况反映给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长和学生们之间的代沟愈来愈深,只会影响双方的沟通。
12.你觉得长辈信任你吗?
()A 很信任
B 不是很信任
C 完全不信任,经常怀疑我
C7%B34%D0%A59%ABCD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有41%的中学生觉得自己的家长不信任自己或极度不信任自己,这说明要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对孩子首先以信任,才可能解决最基本的逆反问题。
13.平常回家跟爸爸妈妈讲学校或班级的事情吗?
()A常常主动讲
B家长问就讲
C有兴趣的事情就讲
D不愿意讲
DA 14%27%A
B C CDB41% 18%
分析: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这就是为什么只有27%的高中生会主动跟父母讲自己身边的事。
14.家长最关心你下列哪个问题呢?(可多选)
()A心情快乐与否
B学习好坏
C是否受到老师关注
D与同学相处关系如何
E身体健康
F是否违纪 B, ***0E, 94100A, 7580D, 65F, 53C, 486040200ABCDEF第十四题
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父母是把孩子的学习好坏放到第一位的,而孩子的心情快乐,身体是否健康也居然没有学习重要。这似乎不太合乎情理。
15.你认为自己与长辈间存在代沟吗?()A 不存在,他们也是我的朋友
B 存在,某些方面说不到一块去
C 肯定存在,简直没法沟通
CDA 11%0%18% A BC D
B
71%
分析:调查显示,有82%的孩子觉得自己与家长存在代沟。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几题表明: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有些家长则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16.你认为怎样的父母和学校才是你真正喜欢的()
A 为我安排好一切,让我不必为任何事烦恼
B 尊重自己,把我当做一个成人对
D0%A6%ABCDC42%B52%待 C 其他
分析:52%中学生都希望老师和家长把自己当成人对待。都可以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与自己交流、沟通,这也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心愿。由此可以看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哪怕他是全校第一,哪怕她看上去就是一个乖乖女,他们一样逆反,作为教师大可不必惊慌。如果师对青春期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并指导得当,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表现得很弱,甚至看不出来,他们就会健康、顺利成长。相反,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
17.当与学校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你愿意用哪种方式调和矛盾()A 顺其自然,我才不管
B坐下来,平等的交流
C争吵 D 其他D29%C4%A16%ABCDB51%
分析:调查表明,51%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学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是人之常情。教师与家长们应适当地流露、表现出对子女或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不用怕为此而减少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性。事实上,他们会因此与你更加亲密无间。避免重复批评,避免“廉价”表扬。
18.你认为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A经常与长辈交流,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B试着让自己更谦让长辈
C看心理医生
D其他D27%C9%B19%A45%ABCD
分析:调查显示,45%的孩子都希望家长可以和自己好好交流,多一份沟通,少一份障碍。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逆反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逆反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逆反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二.成因总结及启示
(1)成因总结: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首先,学校及家庭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中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少于其在家庭中的时间,但是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们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波动和应激反映,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甚至对个性心理成长造成伤害。所以说,教师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探讨此问题。
其次,大众传媒与中学生逆反心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当前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其内容都充斥着“个性”与“自我”的元素。而叛逆这个原本带有贬低意味的词汇,已经成为中学生眼中的褒义词,成为他们最渴望具有的特性。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在信息选择上一般面向成人,忽视了中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致使成人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危害了青少年的思想认识。由于大众传媒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外的时尚现象,也容易造成他们赶时髦,产生反文化意识。
(2)准老师的对策: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来说,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化解学生的对抗情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我们讨论后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沟通会产生双赢的结果因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教育,尤其要建立在有效的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避免空洞的 管家婆式的说教,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所以,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要学会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敞开心扉告诉老师,他们关心什么,想什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教师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2.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与配合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互相沟通配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制定教育方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采用激励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关爱,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因而,教师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学识,以便与中学生有共同的话题,经常与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课堂上能够妙语连珠 深入浅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对部分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学生足够的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真正从思想上感化学生。
4.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
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谦受益,满招损。”
5.教师与家长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逆反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
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适当进行正确引导。
三.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识到高中生也存在普遍的逆反心理,并对逆反心理现状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为我们以后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调查统计的数据可以知道,现代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和学校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和老师加以重视。如何弱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个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探究了六点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作为准老师的我们,仅仅注意这几点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让学生亲其身信其道。
附件:
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你是不是经常与父母、老师对着干?你是不是老觉得大人们很烦,管你太严?事实上,似乎人人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常与教育者“对着干”,“不听话”等)。为此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感谢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我们此次的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进行填写,因此不会涉及你的隐私,请放心填写。谢谢你的参与!
1.是否有以下行为?(多选)
()A在乎个人空间,好发表个人观点
B当观点遭否认时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有强烈的表现欲 C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往往不合时宜 D极度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 E公然反对教师或家长 F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 G很想受到他人的重视 H觉得父母很唠叨 I以上表现全无
2.你认为谁是造成你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
()A
社会
B 父母与家庭
C 学校与学习
D 同学与朋友
3.你对社会、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整体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确定
E 较差
F 很差
4.家庭在学习上给你很多的压力时,你会
()A
和他们交流说出内心想法
B 恼火,行动上表示不满但不直接说
C 离家出走
D 其他
5.当你做错事是,家长或老师对你的处理方式是
()A 当众严厉批评,做出惩罚
B 私下用心交流 C 放纵不管
D 其他
6.如果你身边的人和你意见不一致,是否会引来你对他的逆反心理
()A
会
B 不会
C看情况,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性质
7.你认为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比如:报刊杂志、网络、电视新闻,社会上的文化现象等)是否影响你的心理发展?
()A很大
B一般
C偶尔
D一点也不
8.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使你感到压抑吗?
()A是
B有时有
C没有
9.在家时是不是喜欢一个人关着房门学习或娱乐?
()A是
B有时
C不是
10.你是否欣赏有叛逆心理的人?()A是 B 不是 C看具体情况
11.当需要别人倾听你的想法或抱怨时,一般选择向谁倾诉
()A 家长
B 老师
C 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D 经常上网聊天但没见过面的网友
12.你觉得长辈信任你吗?
()A 很信任
B 不是很信任
C 完全不信任,经常怀疑我
13.平常回家跟爸爸妈妈讲学校或班级的事情吗?
()A常常主动讲
B家长问就讲
C有兴趣的事情就讲
D不愿意讲
14.家长最关心你下列哪个问题呢?(可多选)
()A心情快乐与否
B学习好坏
C是否受到老师关注
D与同学相处关系如何
E身体健康
F是否违纪
15.你认为自己与长辈间存在代沟吗?()A 不存在,他们也是我的朋友
B 存在,某些方面说不到一块去
C 肯定存在,简直没法沟通
16.你认为怎样的父母和学校才是你真正喜欢的()
A 为我安排好一切,让我不必为任何事烦恼
B 尊重自己,把我当做一个成人对待 C 其他
17.当与学校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你愿意用哪种方式调和矛盾()A 顺其自然,我才不管
B坐下来,平等的交流
C争吵 D 其他
18.你认为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A经常与长辈交流,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B试着让自己更谦让长辈 C看心理医生
D其他
本次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亳州四中 张殿民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分析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
看的目的。
(3)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4)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2.逆反心理产生的客观原因
(1)社会缺乏对青年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是“抱大的一代”,社会舆论往往对这些孩子的前途存在担忧,担忧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忧他们将来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当今的孩子确实存在着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淡薄等诸多不足,但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这些孩子关爱太多,总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对孩子们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的自立能力差,主要责任不在千千万万纯洁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各种生活方式、各种思想观念缺乏正确分析能力,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观念,甚至对西方一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加选择地接受、崇拜、效仿;这时就往往与传统的老
师、家长的思想产生诸多冲突,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疏导的方式而是硬加阻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向对抗心理。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注重班集体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对老师在班级提出的表扬、批评、号召和要求等做出的心理反应,总是和班级的风气相联系的。如果班风正,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有正义感,教师在班级提出的正确意见就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如果班风不正,歪风邪气占上风,教师一些正确意见也可能被曲解,优秀学生受到孤立,一些调皮的学生胡作非为,不受约束,干扰教师正确意见的贯彻。所以说教师只有着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正确的风气,才可能防止学生一些逆反心理的产生。
2、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
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成等级。表扬好学生不夸张,批评差生不过分,批评学生要讲方法,对学生要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和风细雨,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经常交往思想、感情,关系融洽、和谐,这都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对学生已形成的逆反心理的处理要慎重,不可盲目地埋怨学生 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先看看是由于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还是教育态度和教师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教师就要耐心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如果是属于教师态度和教育方法
上的问题,教师就要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失误。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教师态度诚恳,指导思想对头,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谅解教师的,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消除。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第三篇: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8-10-13 23:19近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成因 防治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其现象、危害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一)校园暴力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综合近年来各报章杂志的报道,职业中专,普通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比重点中学和大学严重得多。因此,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据警校学生反映,力量暴力在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暴力已经对人性有歪曲的认识,严重的很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施暴者也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近几年的有关报纸已经披露了我国数起由于同学的长期勒索、敲诈、抢劫、欺侮而发生的学生出走乃至于自杀的恶性事件,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而学校的收报率较低,受害学生也就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学校、家长才会得知,才会进行处理。那么在学生受害期间,受害学生必然在学习、生活和其他各方面都受到影响。简而言之,校园暴力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3.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1、张黛眉、谢淑芬研究发现:攻击行为的学生有社会认知缺陷的现象,他们对人际互动情境中的讯息归因、问题解决策略方面都出现僵化。其它如脑神经功能的失调、长期的慢性疾病等也都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相关。
2、享乐主义,需要金钱时,用暴力向他人索钱,满足个人需求。
3、仗着认识一些帮派大哥人物,有靠山而欺辱人。
4、被不同帮派吸收,凑钱孝敬老大,或为组织筹钱,进行恐吓勒索。
5、电视,电影暴力动作,幻想自己当老大而耍狠,或以暴力解决人际间的磨擦。
6、感觉家庭前缺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真情、社会功利有无情,因而反抗家庭、社会、学校,胡作非为,铤而走险。
7、学校过渡的容忍和姑息、加上社会的过渡保护,使多数的青少年形成温室的花朵,只知收获而不知耕耘;只要享受权利,却不愿去尽义务和责任;过分自我中心而无法尊重他人;号争辩或强词夺理,面对困难不愿解决,只知反抗逃避,使得与父母、师长或非我族类的朋友冲突不断。
8、此时的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不如成人来得控制自如,在遭遇情绪不稳定、挫折或攻击时,往往会失控而实行暴力,以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9、自信不足,耳边的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互动来往,整日沉默寡言,与外界隔绝,缺少同样的良性刺激,是值得令人正视的问题。
10、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说话长不经修饰脱口而出,甚至习惯以骂人的方式互动,令人感到难堪而引发冲突。
11、缺乏成就感的一种转移,学业的挫败、师长中的危险分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只有以打架等暴力行为来压过别人的气势,已获得赢的优越感,证明自己不使用
12、以暴制暴,有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冤枉,觉得难以忍受及不平衡,所以选择暴力解决,或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承担责任,所以常喜欢替人抱不平,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二)、家庭方面:
1、父母和家庭因素与暴力行为问题有关的包括: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或亲子互动关系等。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学,导致孩子到处游荡,结交不良友伴,生活缺少重心,学习没有目标。
2、管教方式不当:如过于严格易导致反抗攻击;过于柔弱易养成子女说谎或欺骗行为;放任不管则易使子女任性、放肆;期望过高易造成子女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则易使子女无所适从而紧张不安或投机取巧;父母(棒下出孝子)的打骂方式,易使孩子学会以武力解决问题。
3、亲子关系疏离:在冷漠、拒绝的家庭关系中,子女情感的舒解与进化、处理情绪问题的行为模式,将受到不良的影响。如与人保持距离、以冷漠猜忌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此与人很难建立亲密的关系,将使其一直生活在不快乐的阴影下。
4、破碎、单亲家庭:根据以往研究,自幼失去父或母亲,会造成缺乏性别认同之人格发展上的困难,不论国內外的调查均发现:暴力青少年属于破碎家庭的比例较一般的为高。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父母对子女态度形成影响比父母给子女的遗传因子影响更大。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是每一为人父母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5、贫困、失和家庭:国內外调查均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来自贫困家庭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夫妻常久不和会造成子女紧张不安、阻碍其正常情绪的发展,促使其向家庭外寻求补偿,往往因结交恶友或忌妒或攻击他人以为补偿。住居环境不良,住居环境不良会对成长其间的青少年产生错误示范或诱发犯罪等负面影响。
6、言语暴力:父母以讽刺或刻薄的口气责骂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孩子容易经由模仿使用相同的语言暴力对待同学,极易引发人际冲突。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学习的失败,常与未来破坏行为的出现与成人后的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別差异、不适当、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适当的标签学生、不一致的行为管理、不实用的课程、不当的体罚、及缺乏有效的增强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2、生活挫折多于成就:对于学业低成就的学生而言,是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一群,来自家庭、学校、同伴间的挫折,往往使其更加自我放弃、或认同于不良的文化 , 而将成就感建立在拳头上。
3、同伴团体的压力:很多的案例显示,青少年发生破坏学校公物、打群架等行为,常都受同伴压力的影响或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同,而盲目的跟从別人从事一些攻击行为。
4、学校辅导制度不够落实:老师无法有计划的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造成彼此感染、彼此学习模仿,上课捣蛋习惯、下课打架闹事,无视校规的存在。
5、老师辅导能力及知识不够:老师本身欠缺辅导的技能,无法有效的辅导学生,而有的老师热衷于收入高的副业,却放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未能真心诚意的开怀学生,也是一大主因。
6、老师权威的低落: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准大幅提升,使得老师的知识水准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加上电视及报纸等媒体的泛滥,并提供比老师所教的还更新奇刺激的讯息,使得老师的专业权威日渐低落,而无法产生有效引导学生的力量。
7、师为尊,生为卑:师生双方建立在权力基础上,谁有权力谁贏,一旦学生也有权力,如表达不满、暴力相向、便不法容忍,而导致双输的场面,因此,现代的老师应拋开尊卑观念,培养愿意聆听、尊重及接纳的态度。
(四)、环境方面:
1、传播媒体的泛滥: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英雄崇拜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并可在现实生活里,有机会模仿(大哥)、认同与实现英雄崇拜的错误信仰。
2、不理法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3、重智重利的价值观:对于其他的德育、美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训练,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师长常以责备、写悔过书的方式解決,有时青少年只为避免处罚而做妥协,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成长学习,很容易又再犯相同的错误。
4、黑道势力的猖獗:因治安的败坏,青少年学习与模仿到以黑道来撑腰,认为只要有后盾,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并可在金钱及他人的畏惧中获得甜头。
(五)、被害学生的特质:
1、被嫉妒型:因成绩优良、家境富裕、面貌较好等,而遭人嫉妒加害。
2、自大型:态度傲慢看不起別人、说话及行为夸大,易与同学产生纠纷冲突。
3、自卑型:觉得自己是弱小、笨拙或多病的,易受同学欺侮。
4、孤独型:单独上下学、独来独往,易落单成为受害者。
5、福贵型:常上福利社、常带贵重物品、常拿钱给同学,常请吃东西。
6、好欺侮型:凡事忍气吞声、不追究。
(六)、加害学生的特质:
1.怀恨报复型:与他人有冲突或受到欺侮、或觉得老师处罚不公不当,因此心存不满或怀恨在心,以报复来讨回公道并消除愤怒。
2.游戏作弄型:因模仿、恶作剧、好玩或为了与众不同,而产生欺侮同学或破坏公物的行为。3.投机取利型:为了生活享乐,在校内勒索他人金钱或物品,若有不从者则暴力相向,使被害人心里产生恐惊。4.防卫过渡型:不满同学对其违规行为的举发,或预测自己可能受到攻击与欺侮,或受到对方的挑衅,于是事先召集帮手,埋伏袭击对方。
(七)、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人的行为与心理结构是密切联系的,由于心理结构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应就不相同。心理结构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可以从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分析。
1.从犯罪心理结构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结构有三个子结构,即动力结构,调节结构和特征结构。动力结构是犯罪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个体活动起定向作用,而调节结构对犯罪人的动力结构起加强或削弱、发动或终止的调控作用,对其动机与行为起协调与监督的作用。特征结构显示出个体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区别于他人的某种特征。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是以对外界消极因素的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映活动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此种行为习惯和态度渐趋定型化,进而萌生犯罪意向。犯罪意向的萌发,是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标志。而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是以主体具有犯罪心理作为内因,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外化为犯罪行为的。
2.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在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内部心理结构的动力以及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更为错综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与生理发育水平不同步,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由于青少年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因而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支配过剩精力的能力,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精神空虚的少年往往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暴力性的活动,如打架,斗殴,抢劫等。
(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青少年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但由于心理发展,特别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分不清是非,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宣泄方式。
(3)、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青少年的腺体发育还未成熟,尤其是脑垂下腺还不成熟,因而兴奋性高,情绪波动大,心境不易持久,与此同时,少年的意志品质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因此,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与冲动,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并产生朦胧的性意识,如在异性面前怕羞而又被异性所吸引,有些青少年因此而开始初恋;对性机能有好奇和新颖感,但性道德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教育,就容易接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推动青少年犯罪的需要往往是:膨胀的物质需要,嫉妒,逞强好胜,好奇心等,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通常不稳定,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结构是由于个性心理结构内部因素矛盾突出而形成,由此可以了解,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内心机制的发展,要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三、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家庭方面:
1、重视家庭生活:
现代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无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故多以宠爱及无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子亏欠,其实孩子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教育不是金钱可达成的,只有多一点点心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子快乐的成长,否则若子女的行为产生偏差,再赚更多的钱也终究徒劳无功。家长应做到:(1)、倾听、了解、接纳、同理:
尊重并欣赏子女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2)、父母以身作则:
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3)、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父母应提供子女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支持及明智的行事方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4)、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幸福操纵在父母的手中,因此,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5)、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
对子女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平,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
1、行政措施方面:
(1)、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存在,举办防范措施学习,充实老师暴力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技能,并学习处理冲突、破坏与意外事件技巧。
(2)、建立(校內危机处理小组),并发挥其组织功能。给予警卫人员完善的设备与训练,加强校园门禁,以有效的处理暴力事件及维护校园的安全。(3)、与学区警局建立(警备网)平常可取缔学校附近不良的遊乐场所,减少学生受害机会,一遇紧急事件则可迅速支援。
(4)、推行校园伦理教育,促近师生良好关系,减少师生对立,重视师生平等的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的交流。
(5)、辩别暴力倾向学生有兴趣之课外活动,引导其将过多的精力,发泄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提供多元化的成就机会,并可增加参与学校生活的动力及成就感。(6)、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如警察、心态卫生中心、家扶中心、社区义工等单位,共同进行暴力行为青少年的辅导工作。必要时予以转介服务。
(7)、学校生活教育与学科教育并重,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性教育、人机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及情绪处理的课程,使青少年得以顺利的成长,建立互敬互重的态度,适应社会生活。
(8)、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形态,并能及早处理正常或异常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
(9)、在经费的许可下,尽量改善环境设施,如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等,配合休闲生活教育,指导青少年从事有益身心的康乐活动。
(10)、学校之作为不以升学或考试成绩为判定学生好坏的标准,以免造成低成就学生的挫败,造就少数的明星学生可能会因此牺牲更多的学生。
(11)、学校建筑物的建造规划、夜间照明设备的架设,都应以尽量减少安全的死角为原则,并加强巡逻、装设警铃、监视器或保全设施,以减低暴力行为的发生。
2、训导措施方面:
(1)、开发师生沟通的管道,使受害学生愿意主动报告校方,且学生主动沟通能够消除心中的疑虑,有效协助处理受害事件。
(2)、加强校园巡逻,尤其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应增派人员巡查。(3)、检讨学校的一些规范、措施是否有不明确或不合适宜的地方,一些奖惩制度是否能更民主、更合理、更公平、更清楚、更有效的指导与约束学生的行为。(4)、已犯过错的学生,多予服务表现的机会,使其获得肯定,而能培养负责守法的精神。
(5)、引导老师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促进师生的良好关系,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才能减少彼此间的对立与冲突。
(6)、学校之生活管理,应采取辅导得立场及坦诚讨论的态度,不宜经常使用严格禁止或责备的方式。
(7)、落实导师制度,老师的注意、谅解和关心,可以察觉学生的异常缺席、身上的受伤痕跡、是否和同學起争执、是否和校外不良人士交往、及其家庭是否有严重的问题等,对于校园暴力的发生,有防微杜渐之效。
(8)、加强防范暴力的宣传,如谅解加害者必須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何辨识潜在的加害者、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如何因应被害的情境、及事后该如何求助与保护自己等。
3、辅导措施方面:
(1)、对待暴力的学生,主动列入辅导对象,持续追踪,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以揭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加强老师的辅导能力,使其能及时预防或适当的、出理冲突事件。(3)、重视亲职教育,加强家长家庭经营理念、及管教态度、方法的提升。(4)、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应建立基本资料,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协助其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向、兴趣、能力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5)、加强个別与团体的辅导咨询商,协助其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情绪处理能力、问题反应能力、及自我肯定训练等,以有效减少校园的暴力事件。(6)、以每个学生为辅导对象,以早期发现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7)、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必须寻求全校老师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识,针对问题行为形态,实施有效且持续性的辅导措施。
4、老师角色功能方面:
(1)、掌握班级气氛、同学间的互动联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多给予学生赞美及获得成功与肯定的机会,避免彼此间的摩擦或疏离感的产生。
(2)、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应能积极倾听,并能表示关怀接纳,耐心教导、守法观念。并加强其对法律的认识,修正其逞英雄、找刺激、立即享乐来获得满足与肯定的不当价值观念。
(3)、发现学生有暴力倾向时,应主动向校方反应及与家长联系,共同防范。(4)、随时检查自己的管教态度,是否在言语上威吓或放话处分,造成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对立,或不把师长放在眼里的情形,努力减少不公、不当的管教方式与态度。
(5)、加强学生对暴力行为的认识,特别是高危险群的辅导,教导学生学习破坏行为的替代行为及情绪处理之方式,及遇到暴力时应及时求救。并使学生具备危机意识,避免结交不良的朋友及行径阴暗的小巷或偏僻的地方。
(6)、父母的督导及支持程度,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抑制作用,因此,教导父母教育青少年应有的理念和技巧,帮助父母能采取适当的管教态度和方法,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7)、不要公开责备及加上坏的标签,当学生被羞辱套上坏的标签之后,如坏孩子、笨孩子、问题孩子等,很可能会导致(自我实现恶言)的恶果。
(三)、社会方面:
(1)、加强社会辅导机构的功能,以主动提供各种咨询和活动,增设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娱乐场所,目标在预防犯罪、辅导初犯和已犯罪者改过。
(2)、社会教育当前应负起教化之责任,设法改正这种社会风气,并塑造、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观。
(3)、社政机关和学校合作,辅导青少年从事正常交际和休闲活动。加强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使家庭、学校、社会得以紧密配合,达到预防的效果。(4)、大众传播媒体有很多的暴力情节,及污蔑羞辱他人为乐的粗野动作和言语,对价值观尚未明确建立的青少年而言,都是不良及错误的示范。除立法以强制净化媒体內容之外,节目制造商、新闻书刊编辑者,游戏暴力设计者,都应本着教育理念,适度的修正內容,而老师、父母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的。
(5)、警政单位对青少年常涉足的不良场所应加强取缔,对于失踪及辍学的学生多加注意动向,与学校积极的配合,并协助学校对暴力事件的处理。小 结: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姚蕴蕴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尤其是道德冷漠现象问题比较突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目前,道德冷漠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在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道德冷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解释。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它与一般的感情冷淡不同,在道德个体具备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在道德生活中表现一种麻木、怀疑的心理,对道德行为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具体表现为旁观者的道德冷漠和受助者的道德冷漠。
第二部分:分析道德冷漠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生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道德主体因素、道德教育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转型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造成了人们追求利益化而忽视了道德责任和义务;其次,在见义勇为事件之后,一些救助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和保障,反映出当今社会的机制还不完善;再次,在某些道德事件背后,如“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法制观念与道德观念上的矛盾冲突也是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解决道德冷漠现象的对策。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中,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提高个人的公德意识水平;社会机制中完善奖罚机制,制定出合理公平的制度。在道德心理方面应当加强公民道德自律能力,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修养。
最后,道德教育必不可少,实施开放式的道德教育模式,培养道德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篇:企业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直接影响国家的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坏账损失的多少给企业形成了严重的包袱。坏帐的防范和管理就成了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坏账损失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减少坏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坏账损失,产生原因,对策
1、引言
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确定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坏账损失的产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企业的正当利益受损,制约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利润。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就不能有效地周转,严重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使企业面临经营危机。
2、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
产生坏账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原因如下: 2.1企业内部原因 2.1.1企业经营者决策不当
企业经营者对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和掌控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经营决策可以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可是不当的经营决策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经营者在销售自己的商品时做出不当的决策,比如说恶意竞争,采用降价赊销的方式把商品大批销售出去,只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对市场,客户不详细了解,商品大部分卖出,货款却无法及时收回,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
2.1.2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当
一般情况下,客户拖欠货款的时间越长,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坏账,造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没有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坏账损失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表现在:首先,企业中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其次,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制度。这些都是坏账损失产生的一部分原因。2.1.3销售合同内容不严谨
销售合同是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保证,具有法律效率。但是,如果销售合同内容不严谨,则会产生纠纷导致坏账的产生。2.1.4对客户信息及信用度调查了解不深
客户的资料对企业非常重要,而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则是企业能否及时收回货款的关键。企业的有些销售人员仅仅是通过听别人说对方的信用度如何来判断对方的诚信和支付能力,高估了对方的偿债能力,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方的信息及信用度就进行销售,盲目的作出判断,导致客户信息失真产生了坏账,并形成坏账损失。2.1.5赊销的方式及限额控制不当
企业或多或少都会选择赊销的销售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这对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市场来说意义重大。赊销是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但也是风险较大的销售手段,容易导致债务债权纠葛不清,造成坏账损失。另外,限额控制不当也会形 1 成坏账损失,过大的限额额度会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提高坏账产生的可能性。2.1.6企业自身的商品质量不过关引起纠纷导致坏账损失的产生
企业销售商品给客户,客户在接收货物的时候必定会验货,如果客户在验货的时候发现商品的质量不过关而拒绝接货付款,双方因为这一问题互不相让,相互僵持,日积月累形成坏账,最后产生坏账损失。2.2企业外部原因 2.2.1买方企业破产倒闭
买方企业破产倒闭是不可预知的,是卖方无法控制的,这个原因导致的坏账损失无法弥补,对企业影响也十分重大。2.2.2不良竞争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来自企业外部的竞争复杂频繁,有些竞争是良性的,但不良的竞争在一些企业也必不可少的出现。企业出现不良竞争对自身,对对方都具有破坏性的危害。不良的竞争导致的坏账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
3、减少坏账损失的对策
企业产生了坏账,减少坏账损失就迫在眉睫,减少坏账损失的对策也有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
3.1制定合理有效的经营决策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决策至关重要,经营者应根据市场行情,经常深入最底层的市场了解情况,对本企业的运作了如指掌,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合法有效的经营决策。3.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出现之后,对其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如果对方的信用度太低,虽然增加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增大,但会因对方拒付而造成坏账损失。对超过约定期限尚未归还的各项应收账款,要采用不同的催账手段,尽可能避免坏账损失的产生,如果实在是催收无望,可通过法律程序向对方提出偿还债务的诉讼。
3.3加强销售合同的严谨程度
在销售业务发生,双方要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补充合同知识是必须的,对合同的内容要仔细认真的审阅,特别是合同中的附注及角落部分,确定无误之后方可与对方签订。3.4对客户的资信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与客户进行赊销业务往来前,企业应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情况,详细登记客户的组织结构,负责人,地址,工商登记号,注册资金,职工数量,税务登记证号等情况,了解该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资金周转率,资金管理能力,现金流量情况等,适当查阅和分析客户的近期会计报表,根据报表分析出该客户的偿债能力合理预测客户的偿债能力后,才能做出是否同意赊销这一决定。3.5制定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
赊销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所冒的风险也比较大,收回坏账减少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制定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销售货物之前就应该制定好一系列的赊销制度,比如说对方的赊销数额比较巨大,企业就应该严谨赊销 2 制度,采用分期赊销,收款再销售的方式,降低,分散赊销的风险,如果说赊销数额不是很大,则可以适当放松赊销制度,但不是绝对任意的放松。建立合理有效的赊销制度对企业百利而无一害,还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数额,减少企业的资金流出。3.6提高企业自身商品的质量
企业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就是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如何让自己的商品更多的销售出去,提高企业自身商品的质量很关键。企业自身的商品质量很好,双方交易验货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产生纠纷,买方就算想要赖账也找不到借口,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商品的知名度,还可以让心存不良居心的买方无机可趁。3.7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
商品销售出去,企业不能高枕无忧,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也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指派专门的部门人员对已经销售商品的客户进行全面的后续跟踪。比如说,一个
客户购买了商品,货款仍然没有收回,企业指定的专门人员部门就应该按时对该客户进行资信了解,如果得知客户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的时候就要及时做出催收的措施,以防客户有钱不还。
3.8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
在企业的内外部建立奖惩制度也是收回坏账,减少坏账损失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内部,商品销售出去,货款没有收到,内部工作人员大多都没有忧虑意识,觉得这是企业经营者的事,事不关己。对内部人员施行奖惩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忧患意识,把责任落实到户,制度一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员工收回了货款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超过期限就可以适当的处罚,赏罚分明。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就是指给客户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及时付款的客户给与奖励,对于三番五次的拖延货款的客户则可以通过协商,协商不成功的还可以委托讨债公司以法律,舆论,政策,信誉的合法方式,采用一系列超常手段,如公开揭露债务人赖账事实,在合法范围内促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并要宽严相济,将坏账损失尽可能减少。3.9分析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要有市场,就必然存在竞争。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上,还表现在销售方式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是不断在商品质量过关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从而使商品价格降低,提高企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让客户对企业自身的商品充满信心,为下一次合作提供可能性。
3.10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抗风险能力代表一个企业承受能力的大小,在市场经济如此发展迅速,变幻莫测的今天,企业抗风险能力如果很差,倒闭破产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的措施有:1,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要时常注意债务风险,所谓债务风险就是债权人在法律保护范围内面临的债权风险。时常关注债权的变动,防止不法侵害的事情发生。2,建立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加强内部员工对各项业务的控制力度,做到防范于未然。3,加强企业运作的严谨程度,就是严格上下管理,使企业做到井井有条。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坏账损失发生的概率,把企业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总之,坏账损失是每个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的经济损失,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有效管理,是杜绝坏账损失的根本途径参考文献
[1]赵俊山.坏账损失的原因及对策【M】.现代商业.[2]唐美林.对坏账损失处理的建议【J】.上海会计,1995,(12)[3]刘坚.试论坏账损失及其对策【J】.建筑机械,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