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官管理
石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聘到村任职 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扎实做好我县选聘高校毕业生(以下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以下称“选聘”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推进选聘工作深入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抓好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档案,集中组织上岗培训和任期培训。其中,上岗培训时间(结合省市培训一并进行)一般不少于3天,任期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开展调查研究为重点,突出加强创业技能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农村工作的本领和自主创业、服务创业的能力。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跟班学习、挂职锻练等多种形式,同时要充分利用党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等培训资源,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二、建立谈话制度。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岗前,县委 组织部要与他们进行集体谈话,乡镇主要领导要与其进行任职谈话;上岗后,县选聘办每半年、乡镇分管领导每季度要与其至少谈话一次,所在村主要领导要不定期与其谈话;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要向所在乡镇、村以及县选聘办作一次书面汇报;到村工作满一年后,县委组织部要组织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对基层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根据考察情况,进行组织谈话,帮助他们整改提高。
三、加强实践锻炼。县直单位、乡镇和村党组织可采取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官”巡回报告、经验交流、创办大学生“村官”报刊、列席乡镇、村重要会议等多种形式,开拓大学生“村官”工作视野,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建立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传帮带工作。
四、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岗位目标管理、定期述职述学、民主评议等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日常考核由乡镇负责;年度考核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年度考核为称职及优秀等次的,比照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由县财政安排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等次或违反大学生“村官”管理相关规定的,解除聘用合同。
五、完善待遇保障。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各项保障待遇,及时做好聘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养老医疗保险、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县财政每年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5000元办公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用品购置、党报党刊订阅和其它任职工作开支。外籍“村官”回家过年车旅费由乡镇全额报销;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在县城购买住房享受农村居民进城购买住房优惠政策。成立全县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交流学习情况,畅谈工作体会,开展各项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六、积极培养使用。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力度,根据乡镇、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将大学生“村官”列入乡镇、村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各方面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可按有关程序推荐其参加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选举,特别优秀的,可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对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可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三年任职期满、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直接录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引导其另行择业。
七、搭建创业舞台。鼓励并支持大学生“村官”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创业论证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领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或创业项目。在中央、省市有关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的基础上,县里设立5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对申报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扶大学生“村官” 在岗创业。创业扶持资金采取无息使用、到期归还本金的方式。同时,加大创业指导和扶持力度,组织专家组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进行论证,优先为他们创业提供场地、技术跟踪指导、市场信息及市场开拓等服务。
八、加强组织领导。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办公室负责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考核、人事代理和联系指导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县选聘联席会议要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有关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县选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定期走访、了解情况,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创业中的困难,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成才创业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为选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二篇:村官管理
分界镇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主要做法
自2009年考选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以来,镇党委、各科室都十分关心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情况。镇组织科作为主管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环境。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怕吃苦,务实肯干,深受镇党委、村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一、具体做法
1、注重培养,确保“上好岗”。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镇干部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以镇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大学生村官讲坛”活动,让他们谈经历、谈体会,相互学习借鉴。三是结对帮带提升。建立“4+1”帮扶机制,即每名大学生村官分别确定一名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成员为培养责任人,一个镇部门领导为结对帮扶人,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管理监护人,一名农村乡土人才为帮带联系人,共同帮带。
2、规范管理,确保“管得实”。市委组织部制订下发了《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明确市镇村三级管理责任,形成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推行年初一个计划、每天一篇日志、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一篇工作总结“四个一”管理模式,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情况。
3、关心关爱,确保“待得住”。一是思想上注重引导。镇组织科经常下村,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等形式,坚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就业、创业的信心。二是生活上用心照顾。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了1处居住场所、1套日常生活用品、1套办公用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待遇上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贴标准参照所在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同等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有关社会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4、发挥作用,确保“干得好”。一是推行“1+ X”模式,实行一职多岗。“1”即明确所在村职务。目前,9名党员大学生村官明确了村支部副书记和主任助理职务。“X”即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承担1—2项村级具体事务,最大限度地为其施展才能提供平台。二是挂职锻炼,才尽所能。要求大学生村官在不脱离所在村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特长和个人爱好,安排到镇部门、项目区等进行挂职锻炼。三是鼓励创业,助推“两个增收”。实施了“村官创业行动”,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5、严格考核,确保“流得动”。一是实行三级联动考评。由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三级各负其责,构建以“平时日志管理—季度督查通报—半年述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二是建立定期述职评议制度。述职评议与所在村干部述职一并进行,每半年一次,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稳定。调研发现,一些大学生选择当村官,只是当作就业的缓冲地带,他们看重考研、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缺乏扎根农村的思想,不能沉下心来工作。这一问题在09年大学生村官中较为普遍。
2、作风上不够扎实。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不会做”的通病。有的村官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
3、能力上有待提高。部分村官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存在“两头热、两头冷”现象。当前一些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没有找到工作上的结合点。在村官未到之前,双方的热情都非常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村官由于情况不熟,经验不足,在化解复杂矛盾和问题时,因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心灰意冷。村干部也对村官期望日渐“降温”,大多认为他们待不住,到村任职只是镀金。
5、对期满后的出路有所顾虑。今年5月份对我镇的大学生村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时,有两名的村官选择续签做村官,六名的村官选择考公务员或考研,仅有一名村官选择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村官对重新择业态度消极,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按需施教。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农村支部书记培训计划,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培训,提高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搭建交流平台,创新管理方式。要组织有关活动,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通过QQ群、简报等信息沟通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帮助化解各类实际困难。
三要加大创业扶持,促进创业成才。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发挥作用。广泛整合各类资源,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指导。建议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并与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政府与大学生村官共同担保体系,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大学生村官创业,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四要多岗位锻炼,拓宽成长路径。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压担子制度,要求他们不仅完成村上重点工作,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结合所从事的党员管理、远程教育、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进行锻炼。建立“一岗双职”轮岗挂职制度,让他们到乡镇部门多岗位锻炼,既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又成为乡镇部门的骨干力量。
五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考核。要注重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和考核制度,将他们的自身信息、工作业绩、成长业绩和考核结果等有关情况录入干部管理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工资挂钩。要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让不适合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及早、合理退出。同时,要参照公务员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科学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三年后的调整使用挂钩,努力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
六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出路问题。要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研究出台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站所负责人的办法和途径。建议从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解决优秀村官的编制问题。优先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在基层一线服务农民群众、服务农村发展。
第三篇:村官管理
一是思想上引导,扎根基层树立信念。始终将“思想引导”作为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宣讲大学生“村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真心实情为民办实事,在全面接触农村工作中,努力协助其他村干部搞好村务、党务等工作,积极推行村务、党务信息化和公开化管理。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当好村里的后勤人员。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主动上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对一些需要技术服务、供求信息的村民,利用专业知识、自身技能、网络知识及时提供帮助;对一些没有文化、不懂办事流程的村民,给予代写书面资料、代办有关手续等帮助。通过多动手多帮忙,多跑腿多服务,拉近与村民群众的距离。二是政策上落实,建功立业促进发展。认真贯彻中组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锻炼、培养和使用,对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重点培养对象,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后备干部或乡镇党委成员。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同时邀请部分优秀企业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创业咨询服务,点燃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鼓励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推荐,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心理上疏导,排忧解难稳定心态。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帮助
大学生“村官”排忧解难,稳定心态,安心工作。安排乡镇党委书记定期为大学生“村官”排忧、解惑、释疑,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将自己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写成周记交到乡镇党委办,以此途径及时发现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组织部、妇联、团委等单位应积极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为他们搭建互相联系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四是学习上辅导,缩小差距不断进步。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基层工作,组织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上岗培训,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工作有关的基本知识、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分析等;由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组织开展农村工作方法、如何抓好地方特色产业等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各村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田间技术服务以及如何当好村干部等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不断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五是生活上照顾,优化环境助成长。积极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就近就便安排,一般选择乡镇所在地周边临近、经济条件好、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任职,各乡(镇)、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安全、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同时,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福利和
待遇问题。按照相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按时足额为大学生“村官”发放工资和补贴,并协调相关单位帮助他们办理了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及人生意外伤害保险。
一、德能正其身,注重提高道德素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道德素质,树典型、学先进,树立道德标尺;严要求、高标杆,提高业务水平。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提高自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查找问题,寻找根源,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才能胜其任,注重提高工作能力。为使“大学生村干部”学有所用,用其所长,加大培养力度,使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能够担当重任。一是强化培训,尽快转换角色。可以通过军训、党员干部讲课、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授课等形式,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素质,坚定信心,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传、帮、带”活动,尽快适应工作。通过 “二帮一”或“三帮一”的形式教授工作方法,传授工作经验,助其早日成才,建立“3+1”帮扶机制,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一名镇包村干部和一名村干部三人同时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手把手教方法、传本领。三是进行专题培训,尽快融入角色。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县各种理论谈论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村官的综合能力,拓宽“大学生村干部”的思路、视野,使他们改变思维方式,增长综合知识,极大的促进工作能力提高。
三、言能达其意,注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基层工作,“大学生村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群众做大量的政策宣传工作、思想工作,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尽快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可以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他们通过参与提高协调、会话、临场应变等能力。通过讲课,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心理素质。
四、体能担其责,注重提高身心素质。农村工作琐碎而繁重,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健康巫山”的决定,认真组织开展村民、干部联谊活动,增强百姓干部之间的友谊,既锻炼了体魄、净化了灵魂,又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友谊,使他们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五、绩能服其众,注重提高工作业绩。“大学生村干部”成功与否,关键就看是否得到群众认可。获得干部群众的认可,要做到“谋能成其为民事,行能获其社会果”,就是要干出实绩来。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干事创业平台。一是做各村的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利用“大学生村干部”知识多、眼界宽、头脑灵的优势,担任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负责远程教育设备的保管和维护工作,同时利用这个平台,组织村民们观看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先进典范、相关法律知识等节目,提高村民的精神素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 “大学生村干部”与村民的交流、了解。二是压担子,提供锻炼平台。各乡镇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大学生村官虽然是最小的官,不起眼的官,当他发挥作用的时候,比春天的雨还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我们要正确面对村官这个词以及这个组织,成与败,就在于我们的培养与管理,为此,以上这些建议有些肤浅,只是代表个人意见和建议,不足和不周到之处,还望不吝批评与指出,便于及时改进和提高自己。
上级政策千条线,基层工作一线牵,农村条件的艰苦性,工作的复杂性,对于刚从学生生涯到深入社会最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怎样让他们对农村工作保持热情,怎样让他们将所学所思所想发挥出来,怎样让他们当好一个“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作意识
按照国家的政策,招聘大学生村官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村班子力量,利用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农村实践,谋划农村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的办法及措施,带领群众致富,使人民早日达到小康水平。大学生村官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清楚认识这个问题,而不是为了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用大学生村官作为跳板,不明就理,不知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跟着原村班子浑水摸鱼的工作,把心只放在自己的“美好前程”上。大学生村官应按国家的总体思路,及时转变思想,调整心态,带着感情主动去感受农村,去体会农村工作的点点滴滴,真正融入到农村,做到人到村,心到村,行动到村,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智慧尽早发挥在社会这所大学校,才能更早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要做到思想的尽早转变,我们必须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大学生村官加强社会实践知识学习,以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发表心得体会,共同促进。
2.领导定期的交心谈心,了解大学生村官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正面引导他们,以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3.上级组织多关心大学生村官,及时指导解决他们对生活和工作关心的问题,使大学生村官能轻松,安心,大胆的开展工作。
4.县、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交流会,组织向工作干得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借鉴学习。组织人事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评办法和期满后去向问题应按区域条件早期作细化制度规定。
二、努力提高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大学生村官就是极有开发潜力的人才,通过目前对一些大学生村官入村以来的工作情况的调查,还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的地方需要再提高。如: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搞好群众沟通协调关系;如何与村班子建立工作互动关系;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如何树立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威信度等。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熟悉农村的情况,取得原有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1.真正住进农村,同时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的双重身份,做到“三进三同”,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融入农村。
2.深入农户,了解民情,做到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公平、公正处理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提高群众公信度、威信度。
3.放下知识份子和“官”架子,与村支两委人员处理好关系,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热心为原有村干排忧解难,正面引导他们为群众服好务,谋发展。
4.利用所学与实际相结合,认真探索农村的短、中、长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率先实践,定点,定人做示范,立榜样。
第四篇:村官管理
分界镇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主要做法
自2009年考选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以来,镇党委、各科室都十分关心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情况。镇组织科作为主管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环境。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怕吃苦,务实肯干,深受镇党委、村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一、具体做法
1、注重培养,确保“上好岗”。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镇干部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以镇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大学生村官讲坛”活动,让他们谈经历、谈体会,相互学习借鉴。三是结对帮带提升。建立“4+1”帮扶机制,即每名大学生村官分别确定一名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成员为培养责任人,一个镇部门领导为结对帮扶人,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管理监护人,一名农村乡土人才为帮带联系人,共同帮带。
2、规范管理,确保“管得实”。市委组织部制订下发了《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明确市镇村三级管理责任,形成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推行年初一个计划、每天一篇日志、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一篇工作总结“四个一”管理模式,全面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情况。
3、关心关爱,确保“待得住”。一是思想上注重引导。镇组织科经
常下村,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等形式,坚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就业、创业的信心。二是生活上用心照顾。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了1处居住场所、1套日常生活用品、1套办公用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待遇上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贴标准参照所在乡镇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同等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有关社会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4、发挥作用,确保“干得好”。一是推行“1+ X”模式,实行一职多岗。“1”即明确所在村职务。目前,9名党员大学生村官明确了村支部副书记和主任助理职务。“X”即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承担1—2项村级具体事务,最大限度地为其施展才能提供平台。二是挂职锻炼,才尽所能。要求大学生村官在不脱离所在村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特长和个人爱好,安排到镇部门、项目区等进行挂职锻炼。三是鼓励创业,助推“两个增收”。实施了“村官创业行动”,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5、严格考核,确保“流得动”。一是实行三级联动考评。由市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三级各负其责,构建以“平时日志管理—季度督查通报—半年述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链。二是建立定期述职评议制度。述职评议与所在村干部述职一并进行,每半年一次,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稳定。调研发现,一些大学生选择当村官,只是当作就业的缓冲地带,他们看重考研、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缺乏扎根农
村的思想,不能沉下心来工作。这一问题在09年大学生村官中较为普遍。
2、作风上不够扎实。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不会做”的通病。有的村官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
3、能力上有待提高。部分村官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存在“两头热、两头冷”现象。当前一些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没有找到工作上的结合点。在村官未到之前,双方的热情都非常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村官由于情况不熟,经验不足,在化解复杂矛盾和问题时,因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心灰意冷。村干部也对村官期望日渐“降温”,大多认为他们待不住,到村任职只是镀金。
5、对期满后的出路有所顾虑。今年5月份对我镇的大学生村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时,有两名的村官选择续签做村官,六名的村官选择考公务员或考研,仅有一名村官选择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村官对重新择业态度消极,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按需施教。建议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农村支部书记培训计划,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
大学生村官培训,提高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搭建交流平台,创新管理方式。要组织有关活动,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通过QQ群、简报等信息沟通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帮助化解各类实际困难。
三要加大创业扶持,促进创业成才。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发挥作用。广泛整合各类资源,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指导。建议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并与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政府与大学生村官共同担保体系,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大学生村官创业,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四要多岗位锻炼,拓宽成长路径。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压担子制度,要求他们不仅完成村上重点工作,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结合所从事的党员管理、远程教育、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进行锻炼。建立“一岗双职”轮岗挂职制度,让他们到乡镇部门多岗位锻炼,既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又成为乡镇部门的骨干力量。
五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考核。要注重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和考核制度,将他们的自身信息、工作业绩、成长业绩和考核结果等有关情况录入干部管理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工资挂钩。要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让不适合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及早、合理退出。同时,要参照公务员考核制
度,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科学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三年后的调整使用挂钩,努力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
六要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出路问题。要积极探索制定《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研究出台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站所负责人的办法和途径。建议从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解决优秀村官的编制问题。优先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在基层一线服务农民群众、服务农村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管理
镶黄旗“三个好”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
镶黄旗结合本地工作实际,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致力打造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平台。
一是明确职责,做到“管好”。由1名副部长分管,部内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与各苏木镇党委的协调配合和全旗大学生村官培训教育。苏木镇党委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管理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通过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承诺制度、日常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作调研制度等,促进大学生“村官”行为规范。
二是健全机制,做到“用好”。实行“X+1”结对帮扶联系制度,即苏木镇领导、联系嘎查(社区)干部、嘎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等与“村官”结对联系,从而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和能力,并指定由1名党委副书记负责日常管理。同时建立“双述双评”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向牧民代表和苏木镇党委进行双向述职,并接受牧民代表民主评议和苏木镇党委考核测评。述职评议结果作为今后聘用、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党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谋划出路,做到“流动好”。我旗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提前谋划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一是利用嘎查两委班子换届时机,推荐一批有意愿扎根基层的优秀“村官”参加选举。二是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优先录取大学生“村官”或直接在大学生 “村官”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学习,政府在学习费用上给予一定补贴。四是在现任的 “村官”中选择部分专业对口的“村官”到当地工矿企业去挂职锻炼,工作突出的可以留在企业工作,服务期内工资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五是鼓励自主创业,对大学生 “村官”领办的项目,政府在贷款、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