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膝关节痛的治疗经验总结
膝关节痛的治疗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膝关节病汇总
膝关节是人身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在承受几乎全部体重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腿部的各种运动任务。如果不注意保护膝关节,很容易损伤,恢复不好就会有转为慢性病的趋势。如果能够掌握一些膝关节的保健治疗方法,并且能坚持治疗,就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膝关节推拿保健的手法。
一 推拿点穴法
点揉痛点
用手指按压,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食指腹在压痛点处进行点揉,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上下及膝后腘窝处。膝后腘窝处可以用食中指点揉。按揉每个痛点时注意力度,先由轻至重点揉20次,再由重至轻点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膝关节疾病。
点揉穴位
点揉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特定穴,每个穴点揉1分钟,以酸胀为佳。关节水肿时,点揉穴位疗效较好。
(1).血海穴、梁丘穴
位置:下肢绷紧,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外为梁丘。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有效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配合股四头肌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尤其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抬腿无力、屈伸困难,效果显著。
(2).犊鼻穴、膝眼穴、委中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为犊鼻穴,内侧凹陷处为膝眼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作用:刺激此三穴可增加关节内血液供应和润滑液的分泌,防止因摩擦造成的疼痛。
(3).阴陵泉穴、阳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高骨后侧凹陷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高骨稍前凹陷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疏通下肢经络,改善小腿无力、疼痛等异常感觉。
(4).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上四横指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
作用:刺激此二穴可以令下肢有力。具有补益肝脾肾,健步强身的作用。掌揉髌骨
以掌心扣按髌骨,在保持足够压力的情况下,使髌骨产生向内向上的轻微运动,在此基础上,带动髌骨做环转运动2~3分钟。按压时,以髌骨下产生酸胀温热为宜。此手法适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症、膝关节水肿及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拿捏股四头肌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即膝盖上丰厚的肌肉]约1~2分钟,以微微酸胀为度。此手法可有效增加股四头肌内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弹拨膝关节内外侧肌腱
用双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触摸膝关节后窝内的两侧,可以摸到两侧有两根“大筋”,此即是大小腿主要肌腱穿行处。膝关节病患者多由于膝关节不能充分伸直而引起这些肌腱“挛缩”,久之腿就会无法伸直。用双手四指经常弹拨此两处“大筋”,可以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松解挛缩,恢复肌腱原来的长度。这样,渐渐地膝关节就能伸直了。拿揉小腿肚
用手掌轻揉地拿揉小腿肚。每侧各1分钟,以小腿肚微微发热为佳。此手法的作用是松解患者小腿肚痉挛的肌肉,增加小腿后侧肌群的血液供应。擦膝盖
可在膝盖周围涂擦少量红花油或扶他林,然后用一只手快速在膝盖周围的皮肤上来回擦动,以关节周围产生热感为佳。能够有效增加血供,改善因血供不良而出现的麻木、僵硬感。转膝提腿
站立,双下肢并拢,膝关节微屈,身向前倾,两手掌分别按在两膝上,膝部左右旋转40次;然后坐下,让两下肢悬空,提起左腿,如踢球状30次,左右轮换。此方法主要是活动关节内部各组织,促进关节内润滑液的分泌和滋润。
结束手法
以双手手掌按压并吸附住患者的腿部双侧皮肤及皮下组织。做快速的搓动,由大腿向小腿方向操作,以深层组织有热感为宜。
调护知识
1.膝关节损伤恢复期和膝关节慢性病,比较适合运用自我按摩保健疗法。注意每次操作适可而止,不可急于求成,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保持关节平衡。
2.膝关节在半蹲位是最容易受损伤的。半蹲位时切不可左右旋转上半身以免伤及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一旦关节韧带发生损伤,一定注意休息。否则今后容易因膝关节稳定装置受损而造成关节不稳,最终发展成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膝关节里最易磨损的部位是髌骨,因为髌骨是下肢曲伸动力中的“加力”装置,也可以说是伸直膝关节时的一个“支点”。锻炼膝关节的关键是要在膝关节尽可能承受小一些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周围肌肉和骨质的锻炼。其中,直腿抬高运动就是一个很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方法如下: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让大腿上的肌肉收紧、绷直,与床成45度夹角,每次都维持1秒,让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复50个,50个为一组。此种运动方式也可以站着练习。初次做的时候,次日大腿肌肉会有一些酸痛感,但是持续练习一周以后,酸痛感就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逐渐得到加强。
二 药浴法
治疗目的:改善物质代谢和微循环,抑制退行性变的进一步发展,消炎止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处方:肉桂50克,鸡血藤80克,川芎50克,木瓜50克,独活50克,苏木50克,川续断50克,络石藤80克,路路通50克,海桐皮50克,豨莶草50克,仙灵脾50克,刘寄奴50克,土茯苓50克,秦艽50克,伸筋草80克。
方法:药浴的温度保持在43℃左右。煎药浸泡双下肢为佳,上述药水煎去渣取液2500毫升,分为5份,每份再加清水3升,浸泡双下肢,每次45分钟,1天1次,1份药液可用5天,但每次用完后要注意低温冷藏(不要冰冻),15天为1个疗程。注意每次药浴宜加入少量白酒(35度~45度,10毫升左右)。药浴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三 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小骨空贴压法
取4x4cm胶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备用。在患侧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压棒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将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约1—2分钟。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本法对膝关节疼痛、畏寒效果最为明显。交经巨刺法
根据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对侧肘部之曲池、尺泽、天井、小海等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并留针30分钟。针刺内关法
取患侧内关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缓缓捻针,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或以手按压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留针20分钟。膏盲穴刺络拔罐法
取背部患侧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以三棱针点刺数下或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拔出瘀血后,往往数年之疾,立见轻快。局部刺络拔罐法
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留罐10分钟。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者,疗效显著。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纸、草纸或药棉。如见委中附近有怒张之络脉,则以三棱针点刺,任其血液流出,始为深紫色,渐变为淡红,后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腹部敏感点针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节处可有明显的敏感点,且多以患侧为明显。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点后,以1.5寸针缓缓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
四 董氏奇穴特效治疗膝痛
临床常用灵骨大白合肩中治疗膝痛,针入痛止,没有一例不大见奇效的,何不试试?
其实针对侧内关合小肠的合穴效果也非常棒,下针后一定要活动患肢关节.以上数法,根据临床需要,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使用。
之所以将这篇文章编辑在本栏目中,概作者思路为景昌奇穴影响极大。诸法不离景昌的“动气针”学说,取全息影射而为交经巨刺。在景昌针灸中,独取“三金穴”,辅以“内关”或“肩中”,疗效益彰。
董氏奇穴点穴特效疗法
近日在医院辅助科室实习,见好多臀痛(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痛(各种原因导致变形)病人,一时技痒,于检查前试行点穴看效果咋样。大胆啊!拉上帘子,屏开外人,臀痛者先揉按肩贞附近,再拇食对扣掐点心门,让患者自己抬腿蹲下起立,不痛了,病人直咂舌啊!前后不过一分钟,赶快给病人做检查,不能让主任知道的啊!
膝关节痛病人先点揉灵骨,再双手拇食对扣同时点掐双曲池,令病人活动膝关节,嘿,病人立马不痛了,前后一分钟左右吧,也是奇效啊!
大腿痛的特效治疗
按杨伟杰医师(董氏奇穴大家)法针外关 支沟,或三叉三穴,内侧痛针肝门穴,传统针灸束手无策的病症用董氏奇穴疗法应手则愈,能不奇吗?
五 膝关节炎,损伤痛---独特按摩法
1,按手脚腰腿点各五分钟(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
2,曲池部位对应处,手臂伸直,最高处压痛取穴(膝部疾病,此点特痛,是治膝部疾病的特效点,左痛压右,右痛压左)按5-8分钟;
3,耳穴:膝,肾,腰椎,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脑干,枕.每穴压2分钟.1,2,3同压,效果神速,四--五次曾治愈严重膝关节炎患者.1,2同压时间略长,但经一次按摩可很快减轻痛苦,此乃验方,发出请同道验证.1,曲池部位对应处取法:握拳拳眼朝上,伸直臂,曲池穴下肌肉隆起处按之特痛即穴,只要是膝部有疾,该穴压之胀痛难忍.2,腰腿点(第二,第四指趾缝压痛取穴)取法:手(背)2,3指.4,5指缝间离腕一寸许压痛取穴,脚取相应部位.很多人取穴位置不对,影响了疗效.六 金氏膝三针疗法
金文华老先生是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的开山鼻祖,当年名气很大,传下了一些招数。我辈不才,学了些皮毛,现将其膝三针疗法介绍给大家。
①选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行间和阳陵泉。②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伸膝位,取75%酒精常规消毒,取直径0.25mm,长40mm的针灸针,分别刺入三阴交、行间和阳陵泉穴,行间进针0.5~0.8寸, 三阴交和阳陵泉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2天),4周为1个疗程。
这个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腰痛。
祖国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慢性腰痛可以属于“骨痹”范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金匮要略》强调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是历节病的发病机理。人到中年以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因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加重了脾胃及肝肾的虚损;又因精气不足,膝关节抵抗力下降,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与瘀血痰浊相互胶着于膝关节,加重了膝部筋骨的病变,使之缠绵难愈。这就是这些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所在。此证本虚标实,而多以本虚为主。
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有几个特点:
1、仰卧取穴,对有些不能或难以俯卧和侧卧的患者可以采用本法。
2、虚症的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可以采用本法。
3、有些患者局部有手术疤痕或需要同时使用长时间使用的膏药的,可以采用本法。
总之,先要辨证,同时选好适应症,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
七 膝关节炎增生疼痛的治疗推按脚部:患者仰卧,术者左手掐患肢脚趾,用右手掌跟推脚面筋,由轻到重,从脚趾向上推至脚脖子处,反复推6---9次。推按腿部:患者仰卧{退后面时俯卧}把腿分成四面 前 后 内 外,再分大腿{从膝盖至腿根部},小腿{从脚脖至膝盖},按照前 内 外 后顺序从上往下用掌根推6次。先推大腿,后推小腿。然后再用两手心相对从大腿根先内外,后前后,往下搓揉至脚脖处,各三遍。点揉穴位:患者仰卧,小腿屈曲,术者先用刮痧板的一角按住膝眼向外刮6--9次。先内膝眼,后外膝眼。再点揉梁丘 阳陵泉 膝阳关 委中 承山。然后双手搓热捂在膝盖上3---5分钟。再顺时针转揉36圈,逆时针24圈连续3遍。患者仰卧,在委中穴拔罐,每次留罐10分钟 起罐后稍停,连续拔3遍。患者端做椅子上,双下肢自然下垂,医生握住膝盖下部,双手在膝窝后摸到筋,然后,双手由内向外弹拨6---9次。此手法对腿疼,腿麻,风寒性腿部疾病都有疗效。
八 膝骨性关节炎的针灸经验.刚接触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我首先是想到选血海,当梁丘,阴陵泉,阳陵泉.以及内外膝眼.但临床观察,疗效并不理想.十个病人,也许只有两三个有效的?会不会是我的针灸功力不够?
我在到省中医院进修灸推的时候,观察了带教老师的治疗方法.发现用这几个穴位进行治疗,疗程长,有的要几个星期,可以获得一定疗效.后来,我加用了足少阴肾经的合穴阴谷,足厥阴肝经的合穴曲泉,意在补益肝肾之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往往有活动时,关节有摩擦声和干涩的感觉.当属肝肾阴虚之象.结果,疗效还算不错,缓解症状比较快.但我仍觉得不够满意.在看了董氏奇穴的书,选用其中介绍治疗膝关节痛的肩中,以及三金穴.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不少患者针了数次就疼痛消失.结合中药调治,治愈者经观察数月均未见复发..治疗膝关节痛的肩中,以及三金穴具体在哪里啊?
.三金穴(三个穴:第三四五胸椎棘突旁开三寸各一穴,在膀胱经第二侧线)
肩中穴(在三角肌的正中央)
九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又叫退行性骨关节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其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病因大多因损伤、关节面不平等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疼痛、关节僵硬、跛行等一系列症状。《中医药学刊》2003年第7期报道了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叶树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取得了显著疗效。他首先用玻璃酸钠注射液2ml为患者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一次,同时让患者内服养血止痛汤(《简明正骨》的经验方):药用生白芍21g、丹参21g、鸡血藤30g、秦艽12g、桂枝9g、生地18g、威灵仙24g、香附12g、乌药9g、川牛膝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并复煎外洗,每日1~2次,用药4~5周(一个疗程)。若兼血瘀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兼风寒者加防风、羌活,兼湿热者加防己、白花蛇舌草。
结果显示:在被收治的6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痊愈31例,有效37例,痊愈率为45.6%,有效率为100%。叶树强医生认为:内服外洗养血止痛汤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养血活血、舒筋活络、滋润关节、标本兼治的作用,比起单一用药,疗效更为显著。
十 药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方药:海桐皮30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伸筋草10g,羌活12g,独活12g,白芷12g,川芎12g,当归尾12g,赤芍12g,白芍12g,桃仁12g,红花12g,莪术18g,络石藤30g,油松节12g,生川乌12g,生草乌12g,甘松12g,生甘草9g
功效: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将以上中药放入15×20cm大小的布袋中隔水加热蒸20~30分钟,然后将药袋熨疗患膝,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天一次。
方源:高翔,吴弢,滕松茂等。华伤膝Ⅰ号熨疗治疗膝骨关节病10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6.十一 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速效中药方
膝关节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慢性滑囊炎、髌上滑囊炎、外伤性滑囊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一、方剂:
功劳叶15克 女贞子15克希莶草15克 元参30克 川牛膝9克 防己24克 薏米30克 土茯苓30克
丝瓜络30克 泽兰9克
水煎温服,2-3次,日一剂,一般服三天即可积液消退。
注意:川牛膝不可以用怀牛膝代替,否则效差
二、加减:
1、血沉快,白细胞增高,加金银花15克寻骨风9克
2、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有阴虚见证者加养阴补血之品如生地、当归、鸡血藤等
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本病多有发热、局部热痛、白细胞增高、舌红苔黄,脉数,酌加土元、煅自然铜、连翘、紫草、山甲、蚕沙、金银花等
4、外伤性滑囊炎本病为刺痛,穿刺为血性,脉多为细涩,酌加当归、丹参、川芎、赤勺、黄芪等
5、伴有气短、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脾虚见症等加黄芪、云苓、白术、厚朴等
十二 手法一次性治愈膝关节积液2 9例
膝关节积液见于多种关节炎中,是由于风湿、类风湿、外伤和骨质增生等疾病引起的滑膜炎症产生的一种病理性产物。积液的及早治疗对于缩短原发病的疗程和愈后至关重要。笔者从事针灸按摩多年,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一次性治疗积液的新方法,经29例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以4O岁~59岁为多;病程最短5 d,最长21 d;单侧膝关节积液22例,双侧7例;风湿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关节炎l2例,单纯滑膜炎6侧.外伤合并骨刺1例。
1.2 诊断标准
膝关节疼痛、肿胀、伸屈困难、皮色光亮、双膝跟消失或隆出;浮髌试验(+);同时膝关节X线片无骨质破坏。治疗方法
先用右手拇指点按双膝眼、粱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每穴点按10秒钟,以达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之效。然后患者仰卧位,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双手掌根叠加按揉膝关节周围4遍~6遍,放松其膝周围的软组织,之后左手托扶患者膝关节,右手握住积液侧小腿下端,先小幅度伸屈膝关节3次~4次,乘患者不备,握扶小腿的右手猛用力屈曲膝关节,使患足跟紧靠臀部,随即松手,此时即可听到患膝“哗啦”的响声,患者即感膝周围疼痛,积液当即消失,片刻患者顿觉膝部轻松舒适,伸屈幅度明显增大,疼痛大大减轻.行走较自如。再针刺双膝眼、阳陵、阴陵泉、血海、梁丘等膝周穴位调理善其后。疗效分析
经手法一次性治疗,膝关节肿胀消失,积液消除,浮髌试验(一),随访两个月未复发为治愈。本组病例经手法一次治疗,所治病例积液全部消失。本法共治疗膝关节积液29例36个膝关节,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再次出现积液,疗效可靠,除当时觉膝痛外,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典型病例
张× ×,男,48岁,初诊于1998年3月28日.主诉:双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半月,患者素有类风湿关节炎史。本次患病前因栽种烤烟劳累,再加受潮湿,即感周身关节疼痛不适.尤以膝关节为甚,自觉膝部肿胀,行走极为不便。经乡卫生院输注青霉素、氢化可的松3 ci后,周身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肿痛反而加剧。查:双膝弥漫性肿胀,皮色光亮.伸屈不利,不能下蹲及行走.浮髌试验(一).血沉40 mm h.x线片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关节积液。用上法先治疗右膝关节一次,膝周肿胀消失,浮髌试验(一).患者即感右膝轻松.伸屈自如。张痛大减。甚为高兴。同法治疗左膝一次,取得同样效果,随
访3个月未见复发.用针刺上述穴位.调理而愈。
十三 中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总而言之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囊,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关于这个病的非手术治疗有休息.功能锻炼.理疗.支具.手法按摩.针灸.西药.中药.贴膏药.熏洗.注射.针刀等等,方法繁多,但是如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取得持久的效果才是关键,下面是我们治疗此病的经验,我们称之为"三联疗法",不是什麽高科技新方法,但确实有效,尤其是远期效果甚佳!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注射.
A组 2%利多卡因3ml
B组 玻璃酸钠 2ml
地米
5ml
庆大霉素
8万u
生理盐水 10ml
选髌骨内侧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成功后有积液者抽尽,保留针头,注入A组液,再全部抽出,如此反复五次,保留针头,注入B组.完毕后被动曲伸膝关节数次.
关节内冲洗可有效消除腔内无菌性炎症,清除关节退变所产生的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至痛因子,调节关节内渗透压;玻璃酸钠可以改变关节腔内关节液的流变状态,增加对关节的润滑,保护关节软骨,钝化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减轻疼痛,诱导内源性透明质酸钠的产生,而达到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关节外围压痛点营养镇痛液注射,刃针松解.
2%利多卡因 3ml
亚甲兰
0.5mg
曲安奈德
2ml
维生素b12
500ug
维生素b1
100mg
生理盐水
10ml
寻找关节周围敏感压痛点,一般集中在髌骨四周,内外侧副韧带,股四头肌下段,髌下脂肪垫等位置,作好标记,常规消毒,每点注入上述药液5ml左右,用刃针原针眼进针,直达肌层或骨面,针刃方向与肌纤维平行纵向切割数下,纵向摆动,横向摆动数下,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贴创可帖.
压痛点注射营养镇痛液,可消除因关节退变而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刃针疗法是针刀的延续,可有效松解病变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粘连,减压和解除痉挛.刘氏灵仙膏
A组 威灵仙60g,全虫30g,地龙50g,土虫50g,蜈蚣30g,生马钱子60g,生川乌45g,生草乌45g,姜黄50g,羌活45g,独活45g,白花蛇50g,桃仁30g,白胡椒30g.
B组 血竭30g,生乳香45g,生没药45g,甘遂30g,生大黄50g,红花30g,石菖蒲50g,艾叶20g,冰片15g,樟脑15g.B组药加工成120目细粉.
取药材总量3倍的香油浸泡A组(软硬药材分开泡)3天,油炸提取(软硬药材分别炸)至外黑褐,内枯黄,去渣,文火熬油3.5小时,至油温320~330度,滴水成珠,去火下丹(油丹比例夏天1:0.55冬天1:0.47),成膏后,浸入凉水3天去火毒,三天后捞出回锅犒去水分,加入B组药粉.作成50克/贴的膏药.
此膏具有显著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膝关节病,颈腰椎病,跌打损伤的治疗疗效尤为突出.
以上三法,十天治疗一次,三次一疗程.多数患者一疗程即可,病程长者两个疗程.立杆见影,远期效果佳
第二篇: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
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
2016-10-22 汉古中医研究院
《金匮要略6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惑病的主方,狐惑病多认为如今之白塞病,白塞病必具之症状为口腔溃疡。所以近代经方家多以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如胡希恕、赵锡武、岳美中等前辈多有验案可参[[1]],现代也有较多相关的临床报道。但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却不多见,故现将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治疗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报道如下: 1 黄仕沛老师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经方的使用重在“方证对应”,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甘草泻心汤不单可治白塞病、口腔溃疡,黄仕沛老师还将甘草泻心汤应用于治疗各种渗出较多的皮肤粘膜疾病如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结膜炎、痔疮出血等疗效显著。1.1甘草泻心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是仲景治疗一切澄澈清冷之涎、沫、渗出的主方。《金匮要略66;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甘草泻心汤是从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衍化过来的,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的关键药物是甘草。甘草用于外科溃疡、渗出性疾病在《证治准绳》以及清代王孟英的医案里面都可见到。四妙勇安汤里面也有大量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稳定生物膜,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并可以缓解粘膜刺激,保护粘膜,修复粘膜溃疡[1]。黄师常言甘草为本方之主药,临床常用至30g。
干姜主要针对清稀的分泌物,更有现代研究指出,干姜能调节免疫,故本方能取效,还要取决于干姜。黄师经验,干姜一般用6g,渗出较多稍加量。1.2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 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主要是针对清热燥湿而设,《金匮要略66;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1.3甘草泻心汤中的半夏
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剌激作用。《伤寒论》312条“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汤即由半夏、苦酒、鸡子壳组成。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而从两方的服法来看,苦酒汤是“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是“少少咽之”。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法夏对粘膜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4 甘草泻心汤中的加减法
1.4.1此类患者多有郁热,故往往应加石膏,石膏可用60g至90g。
1.4.2渗出、瘙痒比较明显可加升麻、苦参燥湿、解毒。仲景用升麻非为升举清阳,是用于解毒,如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金匮要略6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4.3潮红,脱屑比较明显的,《伤寒论》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可加生地,最大用至90g。1.5此方的运用还重在守方,否则再次发作将前功尽弃。2.医案三则
例1:罗某,男性,47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全身皮肤斑块状皮癣已10余年,反复发作,脱屑较多,瘙痒甚。曾到外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银屑病”。医生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罗某害怕药物副作用,未敢服药,仅自购些膏药外用,病情逐渐加重。故至黄师门诊求治。刻诊:双大腿外侧、双小腿外侧、双侧肘部后外侧见大片红斑丘疹,最大处约7×8cm,最小处约3×4cm,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大量渗液,搔抓后流血,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及关节无肿痛。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 干姜六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苦参十五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2010年3月23日复诊,见全身皮损较前好转,红斑丘疹最大处范围已缩小至5×3cm,瘙痒减轻,渗液减少。守方治疗。至2010年5月,大腿、小腿皮肤嫩微红,平滑,不痒,背部、肘后仍有红色丘疹、鳞屑,范围最大3×3cm。患者继续守方治疗。至2010年11月,患者除右肘部仍有皮肤潮红及脱屑外,其它部位皮癣已痊愈,仍守方。例2:梁某,女性,25岁。2010年12月来诊,当时已怀孕4个月,自诉近1周突发全身散在性疱疹,脓疱,皮疹逐渐增多,至密布全身,四肢、颜面、背部为主,渗液量增加,渗液可湿透衣襟,瘙痒难忍。查体:颜面、全身均见密布红色疱疹,部分溃破,大量渗液、流脓,双下肢为甚,双下肢皮肤粗糙,疱疹、脓疱融合成片,部分溃破、结痂。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 干姜十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石膏六十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二诊,颜面及手臂疱疹明显减少,已无明显渗液,背部疱疹稍减少,渗液仍可湿透衣襟,双下肢情况基本同前,仍瘙痒难忍,守上方,加用苦参十五克、升麻十五克。
继续服药一周后,患者全身疱疹及渗液症状明显减轻,渗液已不会湿透衣襟。但患者及家属担心局部皮肤难以护理,前往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孕妇多型疹”,考虑因孕激素影响,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其皮疹须在分娩后一周才会痊愈,并只能以激素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坚持复诊,仍服甘草泻心汤。此次,其背部疱疹虽渗液不多,但较前潮红,原方去苦参、升麻加生地六十克。治疗半月后,患者颜面及双上肢皮肤已较光滑,原皮疹部位仍遗留有色素沉着,未再出现新的疱疹、渗液,背部可见散在疱疹,略潮红,无脓疱,无渗液,双下肢仍可见疱疹融合成片,渗液较多,部分脓疱。由于患者病情已明显好转,故予出院,出院前,主管医生对其疗效表示惊叹,从未见孕妇多型疹有如此疗效。患者继续守方至今,已怀孕7个月。除双下肢外全身皮肤已光滑如初,仅可见皮疹后色素沉重,无新发皮疹,双下肢疱疹基本结痂,无渗液,继续服药治疗。
例3:患者,陆某,女性,22岁,2010年12月初诊,自诉有慢性湿疹病史3年,每因天气变化及饮食不节发作、加重,反复治疗无效。刻诊:全身散在皮疹,瘙痒难忍,皮疹溃破可有少量渗液,皮肤粗糙,双下肢为甚,并可见大片色素沉着。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三十克 黄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党参三十克 干姜六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石膏六十克 水煎内服,共四剂。二诊皮疹、渗液已有所减少。患者服药至今已3个多月,除双下肢仍可见少量皮疹、渗液外,全身其它部位已无湿疹再发。
第三篇:中医针灸治疗落枕经验总结
中医针灸治疗落枕经验总结
由于是周末的缘故,昨天就和病人约好今天七点就上班,打算处理完病人后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刚锁上诊室里的门,病房的一位主管医生带着一名落枕的病人来了。自诉昨晚落枕了,沿着风池穴到肩井穴的足少阳胆经处疼痛,仰头或者摇头时疼痛加剧。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快针,针后不留针,病人疼痛消失而去。
落枕是常见的一个小病,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疗效也不错。很多的人采用服用中药汤剂的方式,个人意见此病无需服用中药,到针灸科接受治疗比较好。我在针灸的临证中遇到了很多的落枕病人,还有很多的同事或者他们的家属。有些点滴的心得与体会,梳理一下,整理出来。
1.落枕穴,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劳宫穴,在手掌背面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大约半寸的位置,寻找压痛点,针刺按揉均有效果。患者自己也可以自己按揉,疼痛也会消失大半,不用去看医生。
如果压痛点不明显,可以在三四掌骨之间或者中渚穴附近寻找压痛点。有一女性病人落枕后,外劳宫穴压痛不明显,而中渚穴压痛明显,针刺后疼痛消失。
2.悬钟穴,落枕的很多病人,疼痛的部位经常会出现在足少阳胆经的巡行位置上,针刺或者按摩悬钟穴也有不错的疗效。注意,针刺时不要针刺的太深,太深了反而疗效不好,半寸足矣。沿着足少阳胆经平刺或者斜刺亦可,手法重一些,连续行针,直到疼痛消失。
3.一种比较简便廉验的民间操作方法,但是效果也很好。把擀面杖或者啤酒瓶在火上烤一下,趁热沿着疼痛的部位由上而下滚压,力度由轻到重,以病人的耐受唯独。千万不要讲擀面杖烤的太热,以免烫伤颈部皮肤。此方法一日之内可以操作数次,有的病人一次就能痊愈,有的需要做几次才可以。
4.大料(八角),花椒,小茴香各等分,煎汤浸毛巾拧干后热敷疼痛部位,毛巾冷却后再放入热药汤中浸泡片刻。这也是一种家庭内部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就地取材。不要小看这三种食物作料,都是治疗痹症十分好的中药,特别是外治。注意,煎煮的时间不要太长,五分钟就可以了,煎煮的时间太长,一些挥发油就挥发了,疗效会打折扣。还有,毛巾不要拧的太干,最好准备两条毛巾交替使用。
5.后溪穴和束骨穴,我的导师高树中教授在《一针疗法》中论述的很详细,可以参看。
6.个人特殊针灸治疗方法:中指背面,第二之间关节处针刺,平刺,向心方向,疗效立竿见影。如有瘀斑或者小静脉,点刺放血更好,或者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或者用测血糖采血针快速点刺。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些病人可以自行处理,简便廉验,勿须花钱。我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花最少的钱治疗好疾病才是高手,甚至不花钱能把疾病调理好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如同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的最高境界一样。可惜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医疗这个特殊的行业不可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都是修行,积功德。作为一名普通中医,我所做的就是把我知道的治病方法毫不保留的公布出来,如同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有一堆小小的篝火,虽然没有多少热量,但是能带来一点希望。
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7、慢性肾炎《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6、肝胆系统疾《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5、风湿性心脏《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4、支气管炎《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3、消化系统《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2、舌色(续)《有病早知道——看看舌头》
1、望舌七步骤 千古中医故事
(一)《华佗》之神医传奇
(二)《华佗》之华佗之死
(三)《扁鹊》之诊病圣手
(五)《李时珍》之坎坷从医路
(六)《李时珍》之毕生一部书
(七)《李时珍》之本草耀神州
(九)《孙思邈》之药王崛起之
(十)《张仲景》之医圣之路
(十一)《张仲景》之流芳百世
(十二)《张仲景》之天人相应
(十三)《张仲景》之阴阳本源
(十四)《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十五)《孙思邈》之药王成名(十六)《孙思邈》之药王著书 解读中医
5中西互补4中西之路3中医之功2中医之难1中医之源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01中医诊断学02中医诊断学03中医诊断学04中医诊断学05中医诊断学06中医诊断学07中医诊断学08中医诊断学09中医诊断学10中医诊断学11中医诊断学12中医诊断学13中医诊断学14中医诊断学15中医诊断学16中医诊断学17中医诊断学18中医诊断学19中医诊断学20中医诊断学21中医诊断学22中医诊断学23中医诊断学24中医诊断学25中医诊断学26中医诊断学27中医诊断学28中医诊断学29中医诊断学30中医诊断学31中医诊断学32中医诊断学33中医诊断学34中医诊断学35中医诊断学36中医诊断学37中医诊断学38中医诊断学39中医诊断学40中医诊断学41中医诊断学42中医诊断学43中医诊断学44中医诊断学45中医诊断学46中医诊断学47中医诊断学48中医诊断学49中医诊断学50中医诊断学51中医诊断学52中医诊断学53中医诊断学54中医诊断学55中医诊断学56中医诊断学57中医诊断学58中医诊断学59中医诊断学60中医诊断学61中医诊断学62中医诊断学63中医诊断学64中医诊断学65中医诊断学66中医诊断学67中医诊断学68中医诊断学69中医诊断学70中医诊断学71中医诊断学72中医诊断学73中医诊断学74中医诊断学75中医诊断学76中医诊断学77中医诊断学78中医诊断学79中医诊断学80中医诊断学81中医诊断学82中医诊断学83中医诊断学84中医诊断学85中医诊断学86中医诊断学87中医诊断学88中医诊断学89中医诊断学90中医诊断学91中医诊断学92中医诊断学93中医诊断学94中医诊断学95中医诊断学96中医诊断学97中医诊断学98中医诊断学99中医诊断学100中医诊断学101中医诊断学102中医诊断学103中医诊断学104中医诊断学105中医诊断学106中医诊断学107中医诊断学108中医诊断学109中医诊断学110中医诊断学111中医诊断学112中医诊断学113中医诊断学114中医诊断学115中医诊断学116中医诊断学117中医诊断学118中医诊断学119中医诊断学120中医诊断学121中医诊断学122中医诊断学123中医诊断学124中医诊断学125中医诊断学126中医诊断学127中医诊断学128中医诊断学129中医诊断学130中医诊断学131中医诊断学132中医诊断学133中医诊断学134中医诊断学135中医诊断学136中医诊断学137中医诊断学138中医诊断学139中医诊断学140中医诊断学141中医诊断学142中医诊断学143中医诊断学144中医诊断学145中医诊断学146中医诊断学147中医诊断学148中医诊断学149中医诊断学150
第四篇: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其中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血液单从肾脏中随小便排出体外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医治疗也颇为棘手,但中草药对肾性血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故有必要对目前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方案加以总结归纳。
肾性血尿的特点是患者出现单侧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常为全程性,呈暗棕色,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管型(主要是红细胞管型),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中医学对本病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肾炎性血尿在中医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属“尿血”、“溲血”范畴。中医学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的“热移膀胱”以及《金匮要略》的“热在下焦”。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还对血尿的病机作了论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临床上亦以湿热夹瘀者为多见,五脏则以心肾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认为由平素人体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邪由自身的病灶处,或肌肤,或由咽喉侵袭于肾,而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津代谢紊乱。由于平素肾阴亏损,气化失司,虚火妄动,下焦热甚,瘀热互结,邪热灼伤肾络而发血尿。瘀热互结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表现,故瘀热又可加重血尿。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是其内因基础,每遇外邪(风、寒、热、毒)感触而反复发作,以至加重。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病因颇为复杂,多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无特殊疗法,而中医采用滋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常收到满意疗效。
己故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多年研究认为,细究其病位多在于肾,其病性多属阴虚。至于阴虚的形成,或因素体阴虚复感外邪,或久病伤肾,耗伤肾阴,劳而诱发,故时振声教授立滋肾养阴为治本之法,并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下焦热甚、湿热蕴结、气阴两虚等证型,并创立滋肾化瘀清利汤一方,该方集滋肾、养阴、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血为一炉,针对肾炎血尿的病机要点,虚实兼调,标本同治。郭恩绵教授认为,肾炎血尿以正虚为本,脾肾气虚,生化无权,封藏失职,精微下注为其基本病机,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并将本病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肾阴亏损、湿热内蕴等证型,治疗上当以补益脾肾为主,采用攻补兼施、虫草并用的手段,取效甚佳。张琪教授认为,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是其本,湿热毒邪是其标,通过详审病因、明辨病机、洞察证候的衍变设立治血尿八法,①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法,加味八正散;②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清热解毒饮;③泄热逐瘀、凉血止血法,桃黄止血汤;④益气阴利湿热止血法,清心莲子饮;⑤益气清热、凉血止血法,益气凉血汤;⑥滋阴补肾降火法,知柏地黄汤加味;⑦温肾清热、利湿止血法,温肾利湿饮;⑧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法,参柏地黄汤。上述八法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顾连方教授将血尿分为四型论治,湿热型选小蓟饮子去通草、滑石,加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利水;脾虚型选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地榆炭、蒲黄炭、小蓟、藕节、茯苓);阴虚火旺型选二至丸合增液汤加止血剂(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生地、麦冬、大小蓟、蒲黄炭等);脾肾两虚型选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山萸肉、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及止血药如侧柏叶、蒲黄),且主张炒炭用则止血作用更强,亦可选藕节、大小蓟,而不主张用槐花、三七。因槐花有致过敏性紫癜的报道,三七止血作用太强,易于肾内形成瘀结,使血尿久治不愈。刘春莹等从瘀论治,认为肾性血尿不能见血止血,应不忘化瘀止血,使瘀化血行,气通血和,选用止血不致瘀血、活血而不伤新血之品。吴竞等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取得良好疗效。血府逐瘀汤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血等功用,正切中瘀血内阻之病机,使瘀去而血行常道,血尿好转。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积聚及体外血栓形成,并有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及降血脂等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能阻止肾脏早期病变和血管损害,抗血栓能防止血管损害的发展,对改善肾性血尿有利,活血化瘀法已被多数肾脏病学者作为治疗各种肾炎的常用治法。马跃先等根据传统论述及现代医学资料,将肾性血尿分为①邪热炽盛、灼伤脉络;②脾气虚弱、统摄无权;③瘀血阻滞、血不循经三种情况,分别采用清热滋阴、益气摄血、活血化瘀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另王广达等采用补肾清热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收到满意疗效。张翠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益气健脾摄血具有提高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实验组治疗后C3bRR(C3b受体花环率)升高,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推断该方可能通过直接兴奋红细胞上的C3b受体来增强其免疫粘附活性,免疫复合物一旦被细胞结合后,其活化作用即被阻止,继之被灭活,而从液相中除去,减少在组织上沉积,从而缓解炎症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病理过程,也是该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的机理之一。
第五篇:2015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小结(优势病种)
2015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小结
(优势病种)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86例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86例,女72例,男14例,年龄52-74岁。按临床分期,其中发作期54例。缓解期32例。
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疗法 1.局部用药
1)活血通络止痛膏外贴(自制)2)骨科洗药熏洗(自制)
3)关节内注射得宝松1ml,每周1次,共2次
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25mg 每周1次 共5次 2.全身用药
1)通络壮骨丸、强筋壮骨胶囊(自制)
(二)、健康教育
1)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2)认识疾病,医患合作,适当减肥,合理锻炼。3)避寒、远湿、高钙饮食。
4)功能锻炼,关节伸屈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三、结果
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疼痛缓解的程度进行综合判断,治愈8例,好转75例,差3例,有效率为96.5%。
四、疗效评价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早、中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与虚、邪、瘀三大因素密切相关。“虚”即指肝肾亏虚,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附骨。肾虚不能主骨、肝需不能养筋。肝肾亏虚是引起病变的根本。“邪”即指风寒湿邪,风寒湿邪侵袭机体经络是致病的诱因。“瘀”即淤血,淤血停滞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根据上述三大因素,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采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方法。功能锻炼是治疗和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
五、难点分析
一、膝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及关节软骨磨损、老化、退变所致,发病对象主要为中老年人,故称老年性关节炎,其发病因素与年龄,肥胖,雌激素,创伤,劳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晚期患者由于关节软骨面的退变、磨损,甚至脱落。多伴有关节内半月板损伤或退变,关节软骨的塌陷,关节力线的改变(膝内、外翻)导致关节的畸形。这类病人治疗效果尚不满意,需行关节臵换术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六、改进措施
(一)、通过预防的方法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1、减轻体重,不穿高跟鞋,生活工作中端正姿势,减少久坐、久立、上下楼梯。
2、避免关节受寒、湿的侵袭,注意肢体的保暖,如腰带保护,护膝保护,温水泡腿、足等。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提倡高钙饮食。
4、选择合适自己年龄、体质的锻炼方法。
5、药物预防: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补钙及保护关节软骨类的药物。
(二)、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引起该病的虚、邪、瘀三大因素,在标本兼治,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发作期以改善症状为目的,缓解期以延缓病情发展为目的,以期达到更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