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文化的平庸论

时间:2019-05-14 21: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能人文化的平庸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能人文化的平庸论》。

第一篇:能人文化的平庸论

“能人文化”平庸论

罗毅

众所共知,现代企业均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运用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力、激励和辐射等功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正因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员工为本,以人才为中心。形成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故而,产生了“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于人才”观念和理念,充斥着决策者、投资者、企业家的方略。所以就形成了“二十一世纪最昂贵的是人才”,“二十一世纪最大的资本是人才资本”结论。以上论点,是企业产生“能人文化”的温床和培养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是以上结论是正确性的真理所在。二是“能人”确是在中国药品零售业态新旧变革和新生业态的创立和快速发展时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行业和企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态的逐步趋向成熟和壮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果仅停留于“能人”的误区,刚可能随着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不断的壮大,其“能人”势必将不适应生存环境。

人才故然重要,企业缺乏人才也难生存和发展。然而,关于“人才”的概念确是相当模糊和抽向。“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人才”可量化吗?笔者查阅权威部门和权威工具书的解释:政府职能部门的文字解释极具中国特色:“取得中级以上专业学历的人”。据《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人才”条目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以上解释是一个比一个模糊,一个比一个抽向。均缺乏可量化的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可量化,才可管理。”然而,在中国企业的管理辞典中确将“人、财、物”归纳为三大管理,并强调以人为核心。所以,管理难题出现了,企业的人究竟怎样去管理。用人去管人,特别是用所谓“能人”“全才”“通才”去管人。人能管住人吗?是管不住的,也管不好。用人管人是一种典型“能人文化”;是“人治”,做事是依靠事必躬亲。在管理中凭借自身以往的管理工作经验和主观意志随意性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属未能按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就责备下来了“执行力不强”。其实,此时“能人”并未意识到下属执行力不强所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责任恰恰在管理者自身。“能人文化”的企业是不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要求,企业“能人文化”对能人来讲,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危害无穷。是一种平庸的企业文化,是造成企业整体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能人文化”统制的企业中,在“人治”的影响下,由于缺乏对“能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体系。容易产生“我说了算数”弊病,也容易滋生“企业依附我”思想。这也是许多“能人”在短暂的辉煌过后,一旦企业引入现代化管理机制:“组织建设和团队合作”,很快就陨落的悲剧,国内某著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能人”的统治和努力下,发展到相当大规模后,一旦与外资合作就被动离去的,就是典型的事例。

《华为基本法》一直被国内企业家和理论家津津乐道,其原因就是因为华为公司内,受重视的是团队合作。在其《华为基本法》内明确写到:“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员工是华为的最大财富”,“华为可持续成长,从根本上靠的是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这点就和将“能人”定位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对照。

诚然,企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必须依赖高素质、高责任性优质人才去建立。“能人”在企业当中,更属于优秀人才。只是“能人”在企业当中,不能一味依靠“人治”。管理企业最有效的手段是“法治”,不仅靠自己去做,而是通过有效的运营机制和制度流程,让他人充分去做,去挖掘全员的潜力。通过组织建设和团队合作,不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使人才产生高绩效。让“非人才”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反之,当“能人文化”大行其道时,不但会消磨人才的创造力,并且有可能转为庸才,更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就要求“能人”统制的企业,必须首先使“能人”转化为组织型人才。企业成功的前提,并不是人才,而是建立对人才的有效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是大力培养人力资源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值得企业家警醒的是:一个企业若长时期仅仅依赖于少数几个“能人”。其生存和发展是会受到巨大的障碍。

只有当企业既有组织,又有纪律,既有人才,又有有效监控和管理的时候,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第二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如何推动文化进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湖北省沙洋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将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作为推动文化进户、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了文化能人带动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村文化能人396人,共发展腰鼓队165个,秧歌队84个,街舞队31个,戏曲剧团8个,歌舞剧团32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创新思路抓引导

近年来,我县许多地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中心户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调查发现,当前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仅靠政府组织、行政命令(号召)根本不行,即使勉强开展一阵子,也维持不了多久,应当建立在农民自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但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红火的地方,都有一个或几个带头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其称之为农村文化能人,并决定以此为抓手,引导他们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是对以锻炼身体为主的能人,考虑到主要集中在城镇,大部分是退休、下岗职工或者家庭主妇,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定期组织周围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庆典活动,打出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沙洋城区的“祝你健康”街舞队队长祝友珍老人、“红满天”腰鼓队队长贾贤华、后港集镇的“康媛”腰鼓队队长陈兰英,开始只是为了自己锻炼身体,不曾想到却带动了周围一大批群众参加,便一发不可收拾,自筹资金或者发动社区组织,组建了自己的文艺队,常年组织开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能人,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办礼仪公司、歌舞团、戏曲团等方式,传播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沙洋阳光礼仪公司、海燕歌舞团、闸口村花鼓戏团、神州舞蹈培训学校等艺术团,都是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成立的,常年为企业或者群众提供专业艺术表演。

三是对以自娱自乐为主的能人,主要集中在农村,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农闲,组织周围群众打腰鼓、跳健身舞、扭秧歌、卡拉OK,每逢村里农户有红白喜事,大都免费服务,丰富农户的文化生活。五里镇有20个村都成立了腰鼓队或者文艺队,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比着学、比着干,创作出了一大批来源于生活、适合群众口味、倡导科学文化知识的节目,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着力培育促发展

一是培训提高。为切实提高农村文化能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双休、农闲时间,拿出专项经费,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歌唱等文艺知识培训。对老文艺骨干,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分散活动的方式,先后举办13期集中培训班,参学达300多人次,收到了较好效果。曾集镇老艺人许飞,通过培训,掌握了歌唱、舞蹈、戏剧小品等新门类技艺,组建起了家庭艺术团,还培养了30多名文艺新秀,长期活跃在荆楚城乡。对文艺新秀,我们择优培训,因人因艺,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现已累计培训400多人。沙洋镇下岗女青年王梅,业余爱好文艺,通过培训,舞蹈、歌唱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还协助丈夫办起了剧团,解决了30多名姐妹的就业问题。

二是活动展示。为使文化能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条件,浓厚氛围。在每年春节、元宵、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我们都轮流选调优秀民间剧团参加城区民间文艺调演、踩街活动。近五年来,共选调8个民间剧团和16支业余舞狮队、舞龙队到城区参演。在定期举办的社区纳凉晚会、两年一届的歌手比赛、三年一届的群众赛歌会中,我们都注重发挥文化能人的作用,鼓励、动员他们或担任合唱指挥,或担任领唱,或组织文艺节目。在农民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时,我们都利用开(闭)幕式机会,组织文艺表演,展示他们的风采。五里镇还在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腰鼓汇演,每村选派一支队伍参加,约2万名群众现场观摩,场面十分壮观,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极大促进了该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典型引导。在培育农村文化能人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宣传典型,正面引导,积极推介,使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阳光礼仪乐团是我县最早成立的一家专业乐团,创始人张劲大学毕业后,凭着对文艺事业的执着追求,致力于发展专业礼仪乐团,先后在荆门、广华开办了2家分店,2002被省文化厅授予“积极为农民服务的先进单位”,荆门日报星期天版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五里镇68岁的退休教师、痴心于文化事业的杨道美老师的事迹十分感人,通过我们的推介,在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专访和系列宣传,影响很大。我们还在沙洋电视台、《沙洋周刊》上开辟专栏,介绍先进典型人物,正面宣传引导,使文化能人的工作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结合求实效

一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各镇目标管理内容,明确要求各镇每必须重点扶持4—5个文化中心户、1—2个民间艺术团或社区(村级)腰鼓队、文艺队。各镇也把建设和扶持村级文艺队、文化中心户纳入工作目标。五里镇高度重视文化能人的作用,镇里安排专人逐村进行辅导,全镇21个村目前已有20个村建起了文艺表演队。官当镇把扶持村腰鼓队、文艺队纳入了镇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建一支文艺表演队补助2000元。各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也积极响应,重点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或者一个村级文艺表演队,目前已有62个市、县驻村工作队对口援助资金和音响、电视机等设备达3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参加县以上文艺活动而获奖的文化能人,我们实行以奖代补,直接奖给其本人,激励他们更好地创作。

二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挖掘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我县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特色文化挖掘出来,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补贴。全县共有8个地方花鼓剧团和2个皮影剧团。每个花鼓剧团和皮影剧团都有1-2个文化能人作支撑。通过组织民间剧团文艺汇演,扩大了地方戏曲和剧团的影响,培育带动了一批戏迷,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传统艺术接班人。目前,我们已将辖区内的6个地方花鼓戏剧团申请纳入文化遗产补助项目,如获批准,必将有力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坚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民间协会建设相结合。依托村老年人协会或者文艺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引导文化能人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五里镇各村的腰鼓队、高阳镇新贺村的秧歌队,都是由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牵头,引导文化能人兴办起来的,协会主要提供场地、保管器乐,文化能人主要带头、带领、带动群众开展活动。日常活动经费主要通过“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村里(社区)补一点、文艺队外出参加庆典挣一点、农民自发捐资筹一点。我们还积极引导有经济实力、热衷于文体活动的文化能人,自筹资金兴办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五里镇陈池村11组宜志辉致富不忘回报家乡,看到组里群众非常喜欢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去娱乐,便购置音响等设备,在自己家门口办起了家庭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一方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是传播了健康生活方式。每到傍晚,很多城镇、农村居民忙完家务或者工作后,都喜欢参加这些文化能人组织的跳街舞、打腰鼓、扭秧歌、跳交谊舞等活动,场地宽阔,而且免费,既可以跟着学,又可以在旁边欣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二是净化了一方社会风气。五里镇草场村,以前是乡政府驻地,集镇人口比较集中,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很多农民染上了打麻将、买码等赌博恶习。如今,在几位文化能人的带动下,先后开办了3家露天舞场,只要不下雨,每晚都有100多名群众来参加,迅速扭转了当地赌博盛行的不良风气。

三是培育了一批文艺骨干。五里高中退休教师杨道美,现年68岁,退休后一直坚持自掏腰包,不要任何报酬,义务为周围群众提供文艺指导,培育了一大批文艺骨干,指导成立了3家艺术团,并帮助20个村建立了腰鼓队或文艺队,有力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是促进了邻里团结互助。很多群众反映,在文化能人的带动下,通过参加打腰鼓、扭秧歌等文体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以前因家庭琐事和抹牌赌博发生的扯皮现象少多了,不少积怨、矛盾也得到了和解,邻里间的关系更和谐了。如五里镇陈池村4组的罗传朴、刘昌云两家,曾因屋界纠纷打过两次架,光医药费就花了1.5万元,双方积怨很深,镇、村干部调解多次也得不到有效化解,但自从两家都有人参加文化能人组织的文艺活动后,由于经常性交流,增进了了解,逐步化解了恩怨,昔日的“仇人”变成了今日的朋友,在当地一时成为佳谈。

五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很多镇、村干部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群众从中感受到了干部的良苦用心,不知不觉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特别是合并村,行政管辖范围增大,干部、群众相互不熟悉,但通过引导群众参加这些文体活动,在干群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很多群众也表示,参加这些文体活动,特别是镇里开展文体节目比赛,大家都愿意做点什么,有的直接上场参赛,有的在幕后策划指导,有的在台下鼓劲打气,昔日的集体荣誉感又回到了身上。

第三篇:能人汇报

权家湾乡实施能人强村富民工程情况

汇 报

权家湾乡高度重视能人强村富民工程,不断探索能人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新途径,为农民不断增加收入,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提供了有力保证。

立足本乡发展实际,以“四创”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能人作用。根据本乡实际,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出了开展村干部创事业、党员创产业、能人创企业、村民创家业的“四创”活动载体,即:强化“两委”班子服务意识、发展意识、进取意识,打造“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的创业班子,通过组织动员、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的方式,开展致富能人不拿报酬、不占编制,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干部创事业;培育有经济知识、有市场头脑、有致富项目、有创业热情的党员队伍,带动广大群众创产业;发挥能人作用,鼓励本村经济能人兴办企业;推广养殖大户、工商大户、劳务增收等典型经验,使群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项目,促进村民创家业。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能人带动,进一步夯实“四创”活动基础。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开展“四创”活动夯实基础。一是学习理论增创业本领。分类要求,分层施教,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抓好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务技能培训,同时对农民工有计划的进行重点培训,依托远程教育,学习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题知识讲座,切实增强党员群众创业本领。二是开展讨论强创业共识。组织开展了“村情大家谈”、“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我为本村经济发展建一言”、“科学发展从我做起”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认清乡情、村情的情况下,认真讨论分析本村的优势和劣势,大家一致认为:必须立足地理优势,走村干部创事业、党员创产业、能人创企业、村民创家业的路子,才能强村富民、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三是调研走访定创业措施。开展“五访五问”活动,深入开展走访谈心。访致富能人问创业经验,访村民代表问创业策略,访投资客商,问创业需求,访特困群众,问创业项目,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创业体会,确立了调整优化种植业,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以党的建设促经济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的创业举措。

能人带动,突出重点,增强“四创”活动效果。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强村富民工程。一是搭建创业平台。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建立种养殖示范点;组建劳务输转协会,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二是树立创业典型。经济能人权家湾村权赟、袁家岔村金鹏飞成立了建筑公司,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改善创业条件。田家湾村创业能人赵鼎峰带领群众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不断美化村庄,树立良好形象,帮助特困群众建设新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学习、自觉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第四篇:论文化价值

论文化价值

2011-04-11 第06版:文化教育 作者:李洪峰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4679

文化特征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因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认识文化就是认识自己,尊重文化就是尊重自己,发展文化就是发展自己。

文化是什么?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成绩,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成就的总概括,是人类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总记录。

认识文化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表现为文化的进步。任何一个民族的觉醒,都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靠文化的发达。历史反复证明,文化始终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唯有文化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促进、保障和提高作用。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表现为文化的发展。文化缺位的发展,不可能是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国际竞争,始终离不开文化竞争,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本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作用日 益凸显。谁创造了先进文化并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把握主动。谁不认识文化的价值、不重视文化建设,谁就将犯历史性错误。

文化之为文化,是因为它同自然的天空、大地、阳光和水一样,无时无处不在地渗透、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和生活。关于文化与人的关系,孔子在讲儒家经典时讲过一段话,他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庄子也说过:“《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孔子和庄子,讲的都是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培育和完善作用。从科学的意义上说,完全没有文化的人、完全不受一定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影响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从以人为本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一致的视野来思考和认识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从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相统一的视野来思考和认识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从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的视野来思考和认识文化价值。

康德在他的巨著《判断力批判》中,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指出:“人不只是一种自然的目的,而且是自然的最终目的。作为自然最终目的的人,应当是文化——道德的人。因为对于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来说,能使其产生自由抉择目的能力的,只能是文化。”康德所揭示的,是更本质的文化价值。文化是国家形象的基本元素和最主要标志。文化价值,不仅表现为其自身,而且表现在国家各项建设和各方面工作上,表现在民族素质和国家形象上。人们观察、认识、了解一个国家,总是首先从文化上着眼。一个国家的文化标记,往往是这个国家的最突出象征。党的十七大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描述了我国的国家形象,指出:“到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国家形象的树立和演变,同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多方面的长期努力。而中国要真正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中华民族要真正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刻不容缓的,是要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上取得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说到底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

尊重文化

从国家发展和民族素质建设的长远战略来思考,必须广泛、深 入、持久地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风气,必须广泛、深入、持久地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尊重文化的浓厚风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因为文化是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最基本因素,也是人的生活、发展、提高、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文化的历史发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人的进化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人创造了文化,文化进而造就和提高了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欧洲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时写道:“让我们首先注意到一个民族,她在我们还没有发明文字时,就已拥有一部以固定的语言连续记载的历史了。”“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数典忘祖;也不能照搬照抄,拜倒在古人脚下。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忽略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季羡林先生有一个见解。他认为,西方轻视东方文化,是偏见。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轻视东方文化,则是短见。如果看问题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则能看到事实的真相。季羡林先生的见解,很值得重视。

中华文化同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比较,都毫不逊色,而且有着 自己无与伦比的独特风采。尊重历史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新的历史。尊重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新的文化。我们要用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认识中华文化的伟大价值。我们要从我国伟大的历史文化中建立起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历史文化,创造新的历史文化高峰。

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性格。中华文化是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国内各民族文化和各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和各地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才造成了中华文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宏大气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各民族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也是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的神圣事业,也是推动和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繁荣的神圣事业。经过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会迎来各民族文化争奇斗艳、获得新的巨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同志这些重要论断,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什么是文化规律,什么是文化建设规律,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认识。必须对理论学术有深入系统的学习整理,必须对历史经验有深入全面的总结提炼,必须对现实状况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必须对时代发展趋势有深入准确的判断把握,必须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仔细倾听历史、实践和群众的呼声。任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没有根据的。社会总得不断发展,文化总得不断进步,人类总得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发展文化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当代性和人民性。党的十七大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强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一种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也是一个战略部 署和战略指导。从而把我们党的文化自觉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全党全民族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和提高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发展文化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通过认真而不是敷衍的、扎实而不是飘浮的、持续而不是短暂的努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离不开交流。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四大发明走向世界,都是文化交流史上的壮丽篇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取得巨大成功,是中外文化交流新的里程碑。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国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世界也重新发现了中国。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题中应有之义。交流好,大有益,互借鉴,相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迈出了重要步伐,对于促进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名片。以文化形象塑造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形象,以文化发展促进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发展,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成功实践。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有长远战略谋划和切实可行的实际步骤,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使中国文化在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更好地贡献和影响于世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靠投入、靠政策、靠环境。首先是投入,必须形成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其次是政策和环境,必须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文化事业欠账过多问题。尤其要下大气力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克服重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轻群众文化权益的现象,真正把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摆上重要日程,扎扎实实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文化的历史即人类的历史,文化的未来即人类的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领域是知识和人才最密集的领域之一,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之一。文化创新对各方面创新都有重要影响。中国5000年的文化发展形成了优良的创新传统。所谓“周虽旧邦,其命唯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的就是创新传统。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创新高潮迭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创新传统,尊重创新 思维、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探索、宽容创新失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文化。积极稳妥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辉未来。

第五篇:论政协文化

论政协文化

政协文化是指人民政协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是反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政协事业的基因,是渗透在政协方方面面的血脉,是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对于更深入地把握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准确地把握政协工作理念、规律和特点,更好地把准创新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更有效地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协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理论,是人民政协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理论依据。这三者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也决定了政协理论、政协文化的性质。政协文化姓“马”,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了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答了政协是什么、是干什么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政协新的工作实践。

政协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精神为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

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协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公民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等等,都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人民政协所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和不懈追求。人民政协正是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为文化内核,并以此作为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思想基础,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

政协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政协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和合文化”和“忧乐文化”是政协文化的重要渊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深刻地揭示了“和”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身与心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发了“和”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义。“和”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来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管子提出“蓄之以道,则名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民政协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包”、“荣辱与共”、“囊括一切”与这种以“容、融、和、合”为特征的中华和合文化传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乐文化”,集中体现于《周易》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体现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体现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舍小我为大家,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忧乐观”,成为自古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同气质。人民政协是个中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这种气质、情怀和精神也是广大

政协委员的共同特征,成为政协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政协文化以人民政协履职实践为基础。文化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创造物,其本质在于人的实践创造性。任何文化形态都是与之相对应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政协文化也是同人民政协的履职实践紧密相连的。政协实践为政协文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政协文化的内涵随着政协履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政协文化又反作用于政协实践,并推动着政协履职工作的创新发展。

政协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内容,其主要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协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倡导和谐理念、体现和谐思想的文化形态。政协文化是和谐文化。人民政协组织的基本属性、工作主题、根本任务和工作方式都体现了和谐的精神和要求。和谐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理念,正是由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由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各个民族、各类宗教等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所以才有建立人民政协,实现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可能和必要。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囊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人士,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大团结、大联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和谐是人民政协的价值追求。人民政协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和谐是人民政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和谐思维是承认差异矛盾、实现多样性统一的辩证思维,而不是否定差异、否定矛盾的形而上学思维。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工作原则,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其思维的路径是求和,其工作的方法是协调,其工作态度是和气,其工作关系是合作,其工作氛围是和睦。人民政协坚持和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合心发展强祖国,合作发展图共荣,合力发展建家乡,合理发展求持续,为实现政通人和,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政协文化是一种协商文化。人民政协是一个协商机构,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是政治协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也带有明显的协商性。协商就是一种商量,就是相互沟通,交换意见,以求达成共识。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学会善于同别人商量问题。”周恩来同志曾说过:“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时,认为关键的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就是奉行商量办事的原则。人民政协发表的意见,不是命令、不是指令,不能强迫人接受和服从。无论是在人民政协内部,还是在处理与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中,人民政协总是采取协调、协作、协商、协和、协力等融通方式来处理相互关系的。协商作为人民政协独特的工作风格和议事原则,体现了民主的精神,体现了平等的精神,渗透在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人民政协坚持民主协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即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坚持协商内容的广泛性,即在政协组织内部,各种重要事项和内部关系都要以协商的方式进行并最后确定;坚持协商意见的资政性,即参加政协的各个方面在协商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对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不能代替决策或强行要求决策机关采纳。因此,在政协工作的同志都要学会协商的本领,养成协商的习惯,坚持协商议事、协商办事。

第三,政协文化是一种兼容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构成了政协文化的重要特征,也集中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文化气度。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既体现于人民政协组织构成

上,更体现于人民政协组织在处理内部各方面不同意见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上。人民政协实行“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坚持阶层不同目标同、界别不同理想同、利益不同大局同、意见不同责任同,使人民政协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在人民政协,实行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政策,鼓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各种看法得到充分表达,使各种智慧得到交汇和融合。在政协,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既善于听取支持的、肯定的意见,又乐于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对已经作出的决议,如果有人仍有不同看法,在不违反政协章程规定的前提下允许保留。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协体谅大度、包容宽容的文化精神。

第四,政协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人民政协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探索实践的伟大创新成果,是顺应“二战”后协商解决重大问题的国际潮流,又实事求是地紧密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建立的一种崭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形式。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人民政协的基本性质、组织构成、主要职能、工作主题、方式载体,都是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政协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政协人”的持续探索、不断创新而取得的。创新精神已经内化为政协的文化因子。今天,我们要实现政协事业的新发展,也必须继续发扬人民政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民政协工作才能永立时代潮头。

第五,政协文化是一种求实文化。政协文化作为求实文化是人民政协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人民政协位置超脱,环境宽松,与具体利益瓜葛较少,这就客观上为能报实情、敢讲真话奠定了体制机制的基础。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中都充斥着套话、空话、假话,听不到真言、诤言、肺腑之言,也

就失去了政协这一政治机构应有的作用。只有一切履职工作做到了求实务实,政协才有作为和地位。政协文化作为求实文化具体体现在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过程中所秉承的精神和实际行动上。政协工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协所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在政协的履职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委员们深入实际、了解实情的身影,可以看到委员们坦陈直言、秉笔直书的风采,可以看到委员们实事求是的勇气和科学态度。可以说,求实务实,是政协的优势,是政协的秉性,是政协文化的品格和要义之一。

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政协文化的基本轮廓,是政协工作创新的基础和推动力。只有准确把握政协文化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政协文化精神,才能把准创新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为推动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政协文化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要立足现实,在继承与创新中推进政协文化建设。政协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推进政协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继承已有积极成果,又要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政协文化建设与政协工作实践同步伐、相适应。二要深化研究,努力实现对政协文化的理性把握。政协文化作为一个新命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对政协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结构体系的研究,使我们对政协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要进一步深化对政协文化建设与政协实际工作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使我们在加强政协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推动政协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深化政协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的研究,不断提高政协文化建设和政协工作的水平。三要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政协文化氛围。要在政协工作中,大力宣传政协文化,提倡政协文化,弘扬政协文化,践行政协文化;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协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增强社会各界群众对政协文化的

认同。四要抓好学习,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的政协文化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会、报告会、读书会、培训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学习研讨政协文化,使政协文化所倡导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内化到各自的精神世界中去,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努力使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成为政协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为建设和弘扬政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能人文化的平庸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能人文化的平庸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化强国专题

    一、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向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

    论军旅文化

    论军队文化管理 部队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随着兵员成分的变化和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文化管理”这一新理念、新手段,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军现代化管理的实践中。强化......

    农村经济能人申报材料(大全)

    永兴中南三泰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冯红印,干事有一股“敢为人先”的劲头。他是一位从部队复员军人,下过煤窿、干过银行职员,现在转行做农业,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发达的现代农业......

    女能人建设情况

    女能人建设情况近年来,桂林市妇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妇女发展意愿为导向,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为推手,结合‚百万妇女学技能‛,大力实施‚妇女成......

    能人学习法 小结

    第一章 迈出关键第一步OFF BEATEN TRACK 脱离常走路线摆脱家——职场——家的生活模式。等待是没有用的,只有采取OFF BEATEN TRACK行动,才会遇到有趣的新鲜事物。(每周一次,试着......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摘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处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很多交往冲突。在......

    论晚清文化以及影响

    论晚清学习西方文化的先驱人物 摘要 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晚清的中国社会是东方各种矛盾的焦点。民族危机,阶级对抗,中华文化冲突和交融所引发的社会剧变,对晚清王......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