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基地 构建管理 提高实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2
“依托基地,构建三级联动培训管理模式 ”的实践与思考
临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朱小华
一、师训现状分析及目的意义 1.师训现状分析
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涉及面之广、改革的力度之大、任务之重、要求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学校与其他许多兄弟学校体制上与众不同——训与研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我市既没有精细化的培训团队,组班教师既要担任全日制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90学时的组班任务。上学期虽然抽调两位教师脱产组班,但要跨越自己的专业。组班教师任务之繁重,压力之重大可想而知。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每组一个班不仅承担学员日常管理,开班系列准备工作,结业时的经费结算、总结表彰及学员档案的汇总整理一系列琐碎繁杂工作任务,更何况担任临安市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设置,课程开发,落实学员实践基地,聘请专家讲座及实践导师的专业引领。这几年领导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增强,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政策给力,教师培训经费充足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零突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教师与名家对话实现“零距离”。我们的培训工作注重研训文化的营造,培训过程的细节管理,学员及领导对培训工作认可度越来越高,经过这么几年的培训积累,临安的培训塔基工程已初见雏形,形成我们的培训机制及研训文化。但临安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工作如何更上一个台阶呢?
2.目的意义
我们深度思考:培训到底是什么?培训关乎改变,关乎转型,更关乎学习; 培训是让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态度的一个过程; 教师培训是为了让教师和他们的组织做事更快、更好、更容易、效率更高、回报更大!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培训中贯穿“天·地·人”精神,让学员既要仰望星空,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又要脚踏实地,提高工作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培训过程研究化,同时要以人为本,舒缓精神,让培训成为令人愉悦和享受的过程。充分利用临安市“十一五”师训培训中名师基地和“1+N”共同体的优势资源,构建“依托基地,实现三级联动培训管理模式”,避免训研分离的弊端,扬我市集中精力,整合优势资源为我市培训所用之长。遵循“让学员充满期待而来,分享培训过程成长,满载收获的幸福和改革的冲动而归”的原则,树立服务意识,让爱与责任同行!采用“分散基地,校长负责,导师引领,组长带领,小组协同”的实训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构建三级联动培训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1.建立三级联动培训管理体系。⑴三级联动机制
在市教育局师训干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实践基地、实践导师以及组班教师、学员都遵循“统筹安排,统一步骤,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使培训扎实有效。
⑵组建班委
在组班教师组织下,7~8人组成若干个学习研讨小组,设有班委,有明确班干部名单及分工,班 长协助班主任做好专家接待与各实践点的联系及班级培训总结撰写;学习委员负责作业布置及学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宣传委员协调采集学员专家的图片、撰写通讯报道及各实践点学员小结的的汇总审核上传;纪律委员营造学员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点名、请假、出勤汇总事宜;生活委员协助学员培训点的茶水及保洁工作各实践点经费的汇总。
⑶量身定制学员研训作业
为科学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组班教师在开班式上向全体学员明确了培训制度、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活动形式、作业内容等一系列培训事项。学员人手一本实践手册,要求学员完成六项作业:每人上一堂汇报课,并附有一篇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和导师评价;每天撰写一篇博文;撰写一篇同伴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填写一份学员鉴定表,并附有个人培训总结,导师、基地学校和师干训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
⑷注重研训文化
关注培训过程细节管理,不仅做好开班典礼一些常规的工作,结业典礼的总结表彰,资料归档,经费结算等事务。注重每个小组在导师引领小组磨课的基础上,每个实践基地推出一堂课,以送教下乡的形式举行优质课展示,并进行小组互评,导师点评。结业典礼上,各小组选派代表以制作的ppt和撰写小组总结的形式汇报展示。这一环节已变成了各组学员期盼的成果分享的精神乐园!
2.设置三级联动的管理职责
⑴组班教师职责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组班教师有关工作要点 开班前
1.提早一个月预约理论主讲教师(省市的特级教师、教研员、本地教研员、名师等)。
2.提早一个月拉出网上报名表,以学校为单位重新整理。并与报名教师确认培训时间。
注意:较大规模的小学里,同一期报名超过四个的或小规模学校里超过两个的必须与学校确认,是否出现同一年级的培训教师,以免影响该校正常教学。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允许换人,但不许少人。如果出现某个学校本期未报名,应及时告诉培训处,以便培训处与该校核实本学期的培训指标是否完成。
3.提早半个月完成培训人员的确定,并对培训人员进行分组。以8人一组为宜。尽可能将城区老师和农村教师打散分组,地区错开。为方便工作,宜成立班委和组长,进行职能分工。可以参照初中语文90学时集中培训的版本。确定开班仪式上表态发言的人员,并通知到位。
4.与教研员共同确认实践学校和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尽可能安排在相应的实践学校里,每所实践学校安排两名指导教师。
5.提早10天将确认的培训名单和培训课程安排交培训处,以便提早一周上挂教育网。6.提早一周将相应学科的培训实践手册交文印室,翻印装订成册。可以参照初中语文90学时集中培训的版本。
7.提前2天到总务处领取学员的听课本、笔、并与实践手册一起装袋。到财务处预领讲课金。(标准:见附页)
开班时:
1.8点到校,准备学员报到。
2.将备份的培训手册五份交开班主持人。3.指导学员在相应区域就座。中、小学分开。
4.认真参加开班仪式,摘记其中的要点,指导学员当天写好开班报道。上传办公室。
5.开班式结束后,召开班务会,具体布置培训的安排和作业要求,有特殊情况需作变动的,可在此时作局部调整。
6.白天,做好组班的后勤工作;不定时检查学员的出勤,并做好记录;做好理论主讲教师的接待工作,陪同用餐;需派车接送的,需在前一天傍晚通知培训处,并明确告知需接送教师的联系电话、接送地点和时间;每天晚上,定时接收学员的感悟作业,审核后,以“XX日小学(中学)教师培训感悟”命名,打包传发给曹敏老师,以便第二天上挂进修学校网。
实践环节:
1.到各实践学校巡看,掌握学员的培训情况;与实践导师交流,听取反馈意见;与导师共同确定优质课展示人员名单。
2.实践培训最后一天下午,将结业名单和优质课名单传发给文印室,以便提早打印证书;到财务处预领学员报销和补助费用;写好本期培训的工作总结。
结业式:
1.当天上午,与学员结清各类报销和补助费用;收交学员作业(实践手册,相应内容填满);按15%的评比出优秀学员,并将名单传发给文印室打印;指导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成果汇报准备(活动剪影以ppt形式展示),确定汇报名单。
2.下午,参加结业式,作好组班老师汇报的准备。
3.结业式后,写好结业信息报道,传发给办公室。各类支付现金的单据经培训处和校长室签字后到财务处按实结算清楚,多还少补。
4.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将本期培训相关的纸质资料(培训通知、空白培训实践手册一份、学员实践手册全部)收齐整理后交培训处,并将附件2-5的电子稿一份交培训处。
⑵实践基地职责 ① 实践点实践点负责人(各校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本实践点学员的学习、教学、生活等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教学设备器材,安排照顾好学员的生活。具体工作如下:通知总务处为参训教师提供固定的学习、研讨和休息的场所;通知总务处提供参训教师实践期间的中餐(快餐)。根据实践环节的需要,组织教务处安排好磨课表。
② 展示点负责人
全面负责展示点本学员的学习、教学、生活等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教学设施设备,安排照顾好学员的生活。具体工作如下:通知总务处为参训教师提供固定的学习、研讨和休息的场所;通知总务处提供参训教师实践期间的中餐(快餐)。根据实践环节的需要,组织教务处安排好展示课表。
⑶实践导师职责 ①实践点实践导师
全面负责本实践点学员的教学实践指导工作,帮助学员磨课,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诊断和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全程听看本实践点学员开设的教学公开课,并进行点评。具体工作如下:
(1)至少上一节示范课。
(2)逐个听本小组参训教师的课并进行诊断。(3)指导参训教师撰写课堂教学案例(反思)。(4)对选拔出来的展示课逐个指导教学设计。②展示点实践导师
全面负责在本点展示学员的教学实践指导工作,帮助学员磨课,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诊断,全程听看本点展示学员开设的教学公开课,并进行点评。
3.建立集中培训管理制度
为保证临安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质量,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如下管理规章制度。
作息制度
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
考勤制度
1.学员应按时参加每次培训,原则上不准请假,因特殊事情需要请假的要出具书面请假条,请假半天,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室审批,请假一天及以上由市教育局人事科批准;2.对无故迟到、早退、缺课者,给予批评教育。迟到或早退2次记缺课1节,缺课6节计1天;3.因未请假或请假未经同意而缺课的,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学员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4.请假时间超过培训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按未参加90学时集中培训计;5.培训班班主任每天做好学员考勤工作。
上课制度
1.上课前,学员应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迟到者,要不影响其他学员听课;2.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关闭手机或调到震动状态,不允许在教室内接打电话,不准随便走动、讲话,不准吸烟,保持课堂安静;3.学员应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做好笔记,自觉参与研讨。
作业管理制度
1.学员须及时认真完成培训作业,按规定时间上交;2.认真阅读领会导师对自己的作业评议,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作业;3.对不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员要给予批评并督促起完成,对抄袭作业者,不予评分,并给予通报批评。
教育实践管理制度 1.遵守实践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2.虚心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有关作业;3.教学实践活动期间,或集中或分散,要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到达;4.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学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员档案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要建立完备的培训档案,教学档案要及时归档。教学档案包括以下内容:培训通知和方案、课程计划、各类活动安排及记录、导师名单、教材及导师自编讲义、各种音像资料及宣传材料、学员的培训手册及其他各类相关表格。
这样校科研部门、名优教师、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基地学校、培训机构组班教师等组建培训团队,不仅达到资源整合最优化,而且统筹管理,分工合作,各行其事、各司其职,为培训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三、实施三级联动培训管理模式操作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研训方案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没有象领雁那样有40天的培训时间,短短的12天教学时间也没有顶岗执教的教师;培训的对象教龄长短不一;培训对象的专业发展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培训群体,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计、灵活巧妙的培训形式安排显得更为重要。训前上挂下联,既要了解这学期省市的教研信息,又要向培训群体征求培训需求,结合学科的系列和培训群体的特点,整合施训资源,虽然省培训机构有研训板块的要求,但是比较粗线条的。如何根据我市学员的实际给他们量身制作菜单。实施双导师制和小组互助学习,优势互补。专家聘请务实,既要考虑教师需求,又要考虑学科的专业发展导向,同时考虑知识板块的分布制定施训方案。这样的施训方案才会让学员看了心动,实施起来才会有实效。
(二)整合高效实用的培训资源 1.精选专家,开阔视野。
根据省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文件精神,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我们不仅聘请了资深的教育专家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而且充分发挥临安本土的优秀资源,邀请临安市一线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讲课。这一场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情并茂的讲座,让所有学员收获满满。专家们的引领,让学员播下春的希望。
2.走进基地,搭建平台。⑴导师引领,在实践中成长
实训基地是学员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学员专业成长的主阵地。理论学习结束后,学员若干人为一组,奔赴各个教学实践基地。基地的领导十分支持这项工作,无论是学员学习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基地都有2位导师,他们根据学员的需求亲自上示范课,然后和学员一起探讨。接下来每个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上课、磨课,导师不仅为学员课堂观察与诊断、提升课的教学设计,还要给学员撰写听课后的诊断报告,批改作业,确定考核成绩。真如学员在博文中写道:每个基地的校长、导师的热情接待,实践环节的落实,导师的一节节经典的示范课,师徒结对的说课磨课„„一杯杯清醇的绿茶,一堂堂的磨课研讨,一个个安静舒适的小组办公地点安排,一餐餐可口的饭菜,无不渗透基地学校的一份沉甸甸的爱和责任!。三天基地生活不仅让学员感受到了基地独特的校园文化,学习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策略,而且导师真正成为学员永久学习的伙伴。
⑵同伴互助,在交流中收获
“刀剑须磨方显锋刃,课堂须磨方显高效。”基地实践的磨练,让学员积聚成长的能量。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主打平台。在“磨”的过程中磨去浮躁、磨出实效、磨出精彩、磨出成长„„听课评课活动,学员各抒己见,导师指点迷津,通过与导师、与学员间的思想碰撞,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在基地团队协作中,学员不仅度过幸福的时光,而且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学员们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共同成长,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正如学员在博文中写道:课前教师之间互相献计献策,为上课的老师准备各类资料;课上认真仔细聆听老师的教学,课后研究教法,学法,互相磨课。这几天是幸福的,因为导师和同伴会给自己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指导;这几天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成长!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教师和实践基地的导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3.撰写博文,在碰撞中升华。
阵容庞大的师训资源,怎样让学员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消化吸收呢?在研训过程中,让学员撰写博文形式,及时梳理每次的学习内容,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观念的碰撞,逼着学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博文倾吐着学员的心声,展示了学员的才华,欣赏了同伴的教学智慧,同时也促进学员间的交流,让学员潜移默化地成长。学员们在培训学习中撰写博文,展示精品,尽显个人特长,尽展个人风采,产生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激情。每天每小组组员上传一篇博文 给小组长审核,宣传委员收集各小组博文审核和再传给组班教师,组班教师 审核后传给学校信息管理员上挂到教进校网发表。真如学员在博文中还写道:同伴们一个个相互认真学习,你监督着我,我提醒着你。入夜了,还是短信里,QQ里交流,上课,评课,交流„„这种感觉似乎是十几年前在学校读书时的再现„„
4.全程陪同,在服务中交融。
在培训过程中,组班教师全程参与,承担了培训班的全面管理: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负责学员需求的调查、学员的签到、课堂的纪律、教师的联络、意见的反馈;下基地,去共同体学校,记录每次培训活动、处理培训问题或紧急事件;及时通过“评论”、“回复”、“电话”等方式,鼓励、督促学员按时参加学习、提交作业;及时与实践基地导师及相关人员协调相关事宜,保证了培训方案的实施,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努力与专家教师们密切联系,根据变化及时沟通协调并明确分工,确保了任何时候都不脱岗。组班教师始终与学员们在一起,及时对学员进行指导和帮助,稳定了学员们的情绪,让学员们有归属感、亲切感。培训的这段日子里,每天早早的来到培训点做好一天的培训服务工作。白天参与学员的一系列活动中,晚上坐在电脑前分享学员的一天收获感悟。利用中午、课间时间与学员聊培训生活,聊家常,倾听学员对这次的建议„„每天充实而忙碌着!
十二天的时间,转瞬即逝,短短十二天的培训已接近尾声,可学员们对培训的渴望意犹未尽„„正如学员在博文中写道:相聚是短暂,但收获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总之,这近半个月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真希望培训的日子过得再慢些,培训时间可以再久些„„
十二天培训可谓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整日窝在自己的小环境中,不去学习,不去锻炼,又何谈成长!
十二天,我们不断地学习着、收获着、进步着,感谢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语文教学的路还很长,教学技能也不可能靠12天地集中学习一蹴而就,这次培训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回顾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说起来真是有些汗颜。经过这次的实践磨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得加强学习,多走出“家”门,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一定的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四、对研训工作成效与思考
(一)研训工作成效
从学员每天对培训课程的高度投入,博文撰写的理念碰撞,作业提交的精益求精,实践环节的精彩演绎,结业典礼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特别是每个小组代表精心制作的ppt的总结发言中,我们已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组班教师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
1.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按需施训方案
组织者不仅要让学员既来之则安之,而且要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乐。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使整个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与本土一线名师的教学示范,还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有学员每天的博文撰写,更有最后环节学员在基地的一堂堂精品课展示,特别是实践导师对学员面对面的专业引领,让学员收获颇丰。按需施训金点子来之于基层一线的教师、教研员、专家,甚至我的领导及同行!这样厚重丰满的师训方案为培训夯基!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⑴组建一支得力能办事的班干部队伍
面对这么多的学员,面对这么多的组班事务,一个组班老师是忙不过来的。如何让每期的培训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在班主任的统领下,营造团队文化,组织严密,职责明确,每次培训根据学员的区域、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龄及专业发展层次分成若干个学习研讨小组,设有班委和组长并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为科学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在开班仪式结束后向全体学员明确了培训制度、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活动形式、作业内容等一系列培训事项。全体学员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热情高涨,交流研讨氛围浓郁。
在这个大集体中,学员就像温暖的一家人。班干部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学员服务,烧开水、收发票、写总结、收作业、传博文干着这些烦琐而琐碎的事。每个小组都认真地做好值日工作,及时完成班主任老师和班干部布置的各种作业。下课时,教室里充满的欢声笑语。让学员感觉到培训这个大集体的快乐而温暖。在这样的集体中共同成长与进步,学员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收获了一份团结协作的成长与幸福!。
⑵精心挑选实训基地
在临安市名师培养对象一二层次中,通过师训负责人的推荐,教研员的审核,师干训领导审定确定临安市各学科的实践导师及实践基地。层层筛选,逐个落实,组班教师根据培训需求合理选择实训基地及实践导师。一个星期的基地实践,组班教师如何实施监管,只靠一个组班老师也是忙不过来的,采取“分散基地,校长负责,导师引领,组长带领,小组协同”的实训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以基地为龙头,导师为纽带,小组长为桥梁,组建小团队,相互协作,共同成长,团结合作
让学员倍感温暖。五天的基地实践,每天学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基地导师的引领下,同伴的互助中圆满地完成一个个培训任务,获得专业的成长,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踏上归途,脑子里是满盈盈的,心里是沉甸甸的!
三、注重营造团队研训文化 1.建立QQ 群,撰写教学反思
学员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很多都不曾相识,建立QQ 群,不仅方便及时上传培训信息,而且通过QQ聊天一下子拉近了组班教师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
短短的12天的师训资源,怎样让学员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消化吸收呢?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员撰写博文等形式,及时梳理每天的学习内容,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观念的碰撞,逼着学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员反思中默默前行!
2.全程陪同参与培训
培训的12天里,集中培训时,每天早早的来到培训点做好一天的培训服务工作。白天参与学员的一系列活动,利用中午、课间时间与学员聊培训生活,聊家常,倾听学员对这次的建议„„晚上坐在电脑前分享学员的一天收获感悟,选择优秀博文打包上传给学校的网管老师,这样既让领导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又促进学员间相互交流学习。基地实践时,我巡回在每个实践基地,与基地的导师、领导沟通,了解学员在基地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实践基地导师及相关人员协调相关事宜,保证了培训方案的实施,确保了培训的质量。
平时始终与学员们在一起,及时对学员进行指导和帮助,稳定了学员们的情绪,让学员们有归属感、亲切感。与学员们共同分享学习感受,一起勉励,共同克服困难,走进了学员们心中,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成效。
3.布置研训作业
怎样在有限的12天里触动学员专业成长的脉搏,避免“听听激动,回家一动不动”的培训低效现象,训前设计一份学员实践手册,内容有:每天写一篇学习感悟;观摩导师示范课一堂;撰写一份提高课教学设计;撰写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诊断分析报告一篇;撰写培训总结一份。学员人手一册,让学员在培训期间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同伴之间互相协同,享受集体研训的快乐!培训形式:集中培训——基地实践——汇报展示——总结表。从学员每天对培训课程的高度投入,博文撰写的理念碰撞,作业提交的精益求精,实践环节的精彩演绎,结业典礼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特别是每个小组代表精心制作的ppt的总结发言中,我们已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组班教师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回顾这十二天,学员之所以如此陶醉,如此留恋!正如学员在博文所写的“讲座,为我们注入先进的理念;实践,增长了我们的教学技艺!在这十二天里,感受到了课堂中滋生出的生命的活力,享受到培训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十二天的培训学习生活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磁场?我在结业典礼的发言中归结有四点:一是按需施训金点子来之于基层;二是实训效果的满意来源于基地的重视和导师的引领;三是实训质量的提升缘于学员专业成长的期待和班干部、小组长的全力协助;四是培训过程的有条不紊来自学校领导与教育局领导未雨绸缪和保驾护航,才使培训从此岸施到彼岸的收获!
无论从团队培训资源开发和整合,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班级研训文化的营造和质量监控,还是宣传管理和后勤管理力求做到精细化、人文化。我们不仅仅在培训,我们更是在建构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人力资源发展工程!
(二)对研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积极推进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受参训者兴趣、动机、学习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要与培训目标、培训层次相适应。本学期我们将尝试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充分满足各类参训教师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系统性。
2.建立专家委员会
这样居高临下,培训从源头上就从项目设计走向课程设置,培训工作也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临安训与研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怎样避免训研分离的弊端,扬我校集中精力,整合优势资源为我校培训所用之长,建议成立专家委员会,有特级教师、教研员、一线教师、组班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组成。有了这样一个组织,设置一个学科负责人,牵头完成系列的训前训中训后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由组班教师看着教研员的面孔办事,或者像无头苍蝇到处打听(有点单打独斗,力不从心)费时又费力,又可以提高培训的层次,提升培训的实效,促进组班教师与学员的专业化成长!
3.切实加强培训宣传工作
要对培训工作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重要工作,以及上级部门、兄弟院校的检查、参观、考察与交流等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以保证新闻宣传的时效性,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既有宣传的数量保证,更有质量的保障,教师进修通讯从这学期进行改版,二期是师干训专刊,一期是全日制教育教学专刊,争取每学期都有数篇宣传报道在省、市级有关报刊杂志上刊登。
一本本系列化的研究成果,一个个完善高效的培训网管。我们做得很多,好多一线的优质资料(包括外请专家经典讲座),培训结束一切散落!
4.提升组班教师专业素养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目前培训工作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依据目前状况,我校培训团队越来越大,临安的“90学时中小学专业发展集中培训”的大量工作由组班教师承担,如何多渠道提升组班教师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参观学习是一种形式,短期的外出专项集训更值得推崇!因为集训不仅仅是专业的提升,更是人脉资源的聚集,为后续培训高入高出夯基!
实训效果的高低还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班老师。高瞻才能远瞩,组班老师应该了解该学科的最前沿的信息,甚至管理培训团队组织策划能力,提升组班老师自身专业素养迫在眉睫!
5.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师干训工作是一项研究性很强的工作,面对教师培训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的新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培训研究机构的职能作用,营造研究氛围,培养专业精神,使从事师干训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开展研究工作,使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真正做到研训一体。6.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在总结校本培训取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出台《临安市校本培训实施指导意见》,作为区域性校本培训的蓝本,配合教育局,每学期对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切实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工作,真正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进一步加强师资库建设。
以师资库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培训师资“建、管、用”三方面下功夫,建立起一个以浙江省、杭州市以及临安市名优教师为主,国内、国外的高知名度学者、教授为辅,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的学校外聘教师师资库,为我市的师干训工作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
2013年3月10日
第二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管理实效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管理实效
郑湃丰(广东省揭阳空港经济区登岗中学 广东揭阳 515558)
摘 要: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从各种不同阶段中,学校生活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人格的养成,知识的获得,处世之道都可在学校中学得;因而老师也自然地与我们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当「经师」外,更应是位「人师」。在这个多元化变迁迅速的社会里,师生关系也起了些变化,教师并非学生知识唯一的来源;在教学情境中,不只教师评估学生,学生也同样地在评量教师。师生间的互动多了,因此师生间的沟通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若有个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教育上必会事半功倍。本文主要探讨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征以及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不论是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班级管理都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完成。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管理实效的一个必备因素。
一、师生关系表现形式
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通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管理实效
良好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良好关系”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
1.关系转型,重塑师生观念
在师生关系上,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把握好现代教师的多重角色。他必须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而民主的管理者;心理调节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平等的立场上建立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正如多尔所言,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在发挥着作用,而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求知者。一次偶然的机会,要求学生写出“我心目中的老师的形象”,从收上来的答卷看,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前五个项目依次为:很幽默,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很民主,不过分要求学生;教法新,有创造性;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一视同仁,不偏心。这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民主、师生关系有更强烈的追求。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国家现在开展
的新课程改革,目的就是要教师们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来适应社会进步。
首先,师生关系应向“相互作用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作为了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或工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应具有的“民主平等”观念,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而新课程中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则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向着“相互作用型”转变。
其次,师生关系应向“合作型”转变。合作是现代人在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师生合作为学生自我完善注入活力,逐步培养并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这也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将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把立足点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教学活动中更不能将学生区分出“优生”与“差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教学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我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做到育人教学齐头并进。
3.注重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正如我上面所述的良好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动互助,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我在与学生们的亲密接触中,我尝到了做教师的乐趣,学生们的坦诚也感染了我,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同时我只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疑惑,才能知不足而后勇,主动“充电”“补氧”,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个人逐渐成熟起来。
4.加强业务知识,提高思想水平和师德修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的课程产生兴趣和基础,教师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特别是当今社会提倡创新教育,这也给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自我加压,增强自身的“危机感”,不断 “充电”,转变观念、增长知识,才不至于在现代教学中落伍。
5.用爱感化,用心包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希望得到表扬肯定;犯错误时,内心感到内疚总希望得到谅解。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便是一个犯错误过程,在错误中成长需要教师宽容,需要一个答错的空间,无论学生由于何种原因犯错,宽容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批评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比批评更有教育效果。学生只是学生,犯了错误是正常的;不要因
为一些小错误就动怒发脾气。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怎么能保证不粗心大意或者一时糊涂做错事呢?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为什么不能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呢?对待学生的过失,一味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宽容了学生的过失,甚至自责自己教育得不够才导致学生犯错,甚至为学生的过失保密,可能会使学生刻骨铭心。
总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以一颗包容的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人教育策划《教育学》,
第三篇:成都市温江区依托活动中心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深刻变革
成都市温江区依托活动中心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推进,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和基层党员群众思想观念、生产生活、利益诉求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任务、工作方式方法、联接群众载体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社会变革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成都市温江区把村(社区)活动中心作为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高标准建设、综合性使用、多元化服务,着力破解基层工作面临的热难点问题,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的深刻变革,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立足群众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功能配套,打造综合为民服务平台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农民居住集中化、群众需求多元化、基层工作服务化的新形势,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价值取向,把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作为便民惠民工程和强基固本工程强力推进。一是长远综合考虑,科学制定规划。按照“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推进三个集中、有利于服务党员群众”的原则,将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规模、集中居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等因素,结合活动中心周边环境和功能配套,合理确定活动中心建设点位、建筑风格、建设规模。二是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有序推进。结合撤县建区、区划调整、城乡统筹不同时期区域总体发展和党员群众需要,通过“上级援、财政拨、部门助、社会捐、党费补”的方式,多渠道筹资1.53亿余元,从2003年至2007年分三个阶段,对全区50个村(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规范化改造和功能提升,对61个村(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标准化新建。目前,全区111个村(社区)均建成了2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多功能、综合性活动中心,红旗村、惠民社区、天乡路社区、花土社区、鱼凫路社区等村(社区)活动中心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效应。三是综合设置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按照“满足群众需要,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把活动中心划分为办公、服务、活动、宣教四大区域,在不同区域分类设置便民大厅、服务窗口、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信访室、图书阅览室、网络服务中心等场所,不仅满足基层干部集中办公、党员经常活动需要,更加凸显便民服务、群众培训、村居民议事、文体休闲等惠民功能。
二、围绕群众满意和基层组织职能转变,突出资源整合、专职服务,构建三级便民惠民体系
围绕推进基层组织职能转变和构建新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适应基层党员和群众需求,以活动中心为载体,完善三级便民网络,强化干部专职管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突出解决基层组织职能越位、缺位等问题,着力实现城乡群众共享公共服务成果。一是整合服务职能,实现重心下移。树立“大统筹、大集中、大整合”理念,对国土、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信访、城管等28个区级部门33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全面整合,将区政务中心和10个镇(街)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职能重心下移,在各村(社区)活动中心建立便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着力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变“群众办事自己跑”为“全程代办干部跑”。二是建立专职队伍,实行优质服务。以“干部专职化、待遇结构化、服务优质化”为目标,采取全面公推直选、“两委”交叉任职等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领导班子,通过公开招聘和社会选聘等方式为每个村(社区)配备大学生助理及民政、社保、计生等服务人员,同时,实行“岗位补贴+绩效考核+社会保障”模式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在村(社区)全面推行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坐班、群众接待和服务质量民主测评、全程监控、定期分析等制度,促进基层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完善公共设施,促进成果共享。以村(社区)活动中心为核心,加强与中心城市同质同档的中小学校、卫生服务站等社会事业硬件建设,完善文体休闲、体育健身、文化活动等公益场所,配备爱心超市、农技服务、放心药店等公共配套设施,对周边路、电、水、汽等综合整治,全方位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三、着力群众实惠和拓展综合服务领域,强化载体创新、活动经常,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贴近基层党组织适应时代要求及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民主参政、文化生活等多元化需求,创新服务载体,灵活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拓展活动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便民惠民在基层取得更大实效。一是创建远程视讯系统,开辟互动式服务领域。创建覆盖相关部门、镇(街)和村(社区)活动中心的“远程教育网络视讯系统”,开辟“温江三农在线”、“创业在温江”、“温江花木网”等网站,依托远程教育视讯系统视频交流、资料传输、课件演讲、信息发布、远程协助等功能,整合部门和镇(街)相关资源,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招聘、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二是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强化经常性作用发挥。把活动中心作为引导党员群众有序参政的重要平台,将区、镇(街)党(工)委、政府、人大及部门重要会议向基层开放,对村(社区)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健全村(社区)“两委”委员民主评议、诫勉、停职、辞职及罢免等配套制度,扎实开展决策议事、民主评议、三联三评、问询问责、党务和村(居)务公开等活动,切实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民主权利,推动基层民主纵深发展。三是依托各类活动场所,组织多样化群众活动。健全城乡基层组织互动共促机制,深入开展“三联系”、志愿服务队进社区、一村一律师、民企联百村、社会援助春常在、文化下乡等活动。同时,利用文体休闲广场、乡土人才超市、电子阅览室、网络服务室、卫生服务室、老年活动室等场所,深入开展就业招聘、体育竞赛、好书品读、广场电影、文娱表演、免费体检等活动。2007年以来,全区各村(社区)活动中心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6700余场次。
通过标准化修建、效能化使用、多元化服务,温江区村(社区)活动中心成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器”,成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新舞台”,成为城乡群众共享均质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温江区依托活动中心着力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新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近年来,中央、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市领导多次视察活动中心,先后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2650余批(人)次。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是要以地方发展和群众需要为导向,在活动中心规划建设上树立新理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乡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政治参与主体意识和城乡群众享受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强,村(社区)活动中心已不能简单地被定位为村(社区)办公场地,而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中心。因此,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设要树立统筹理念,在思想和举措上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对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充分考虑地理区位、人口规模、文化差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多层面需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合理设计建设规模、配套完善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活动中心综合服务功能,绝不能单一为建办公场地而搞短期行为。
二是要以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为根本,在活动中心功能定位上赋予新职能。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通过做好群众工作、平衡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内在职能要求。因此,在活动中心功能定位上,必须致力于满足广大党员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围绕推进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和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改进,在满足基层组织办公需要的同时,要更多地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事务代理、群众活动等功能放在重要位置,科学规划活动中心不同区域功能布局,引导、支持和保障党员群众当家作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包办一切、也不脱离群众,促进基层党组织由过去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
三是要以规范高效和群众满意为关键,在活动中心自身运行上建立新机制。科学的运行机制是确保活动中心规范高效运行的基础。实践证明,将部门和镇(街)职能重心下移,实行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在村(社区)建立专职化服务队伍,配套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待遇保障、服务测评等制度,既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又促进了基层干部对党员群众的“零距离”服务。2007年以来,全区各村(社区)活动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事务2.3万余件次,限期办结率达100%,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干部服务更贴心”。因此,以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高活动中心运行整体功能,在制度设计上了解和尊重党员群众服务需求,在机制创新
中始终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和开放性,基层组织和干部高效为民办事、真心亲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才会得到充分展示,活动中心作用发挥才会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轨道。
四是要以联系和凝聚党员群众为重点,在活动中心作用发挥上搭建新载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组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推进和结构转型、体制转轨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必须注重引导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载体和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证明,以载体搭建和创新为切入点,通过综合性、多功能、高效能的村(社区)活动中心,充分整合部门、镇(街)、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组织资源和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公共资源,搭建党员群众有序参政、深度参政平台,深入开展城乡互帮互扶、共促共建等活动,不仅实现了党建资源深度开发、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而且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热情。
第四篇: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字 体:【大 中 小】访问次数:173
在当前税收征管实现省级数据大集中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模式,把总局提出的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完美融合,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严密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各地税务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课题。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地税系统从强化全省数据大集中后的“信息管税”出发,创新构建了税源管理新模式,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新时期优化税源管理探求了一条新路子。
一、充分认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是适应税收发展趋势,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征管质效的客观要求。流程管理是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业务条件,从税收管理成功的国家看,其税收管理大都机构少、层次少、人员少、但征管质量和效率高,而我国基层税务管理部门境况恰恰相反,面临很大管理压力。以连云港市地税局为例,2009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管理纳税户71875户,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为268户,是1994年机构成立之初的10多倍;同时各种新组织形态的纳税人不断涌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经营核算方式日趋复杂,税源分布更趋广泛。管理环境的日趋困难,税收任务压力的日益加大与管理状态的分散粗放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在重点税源企业的所得税评估以及业务部门的协同管理上,税源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优化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汇集高素质人员发挥规模效应,强化税源管理。同时,我国“宽税基、低税率”的简税制取向税制改革,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符合现代税收制度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而发自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学习力为支持的税收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实施现代税收管理扁平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适应税源管理内在规律,实施信息管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税源管理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税源控管的内在要求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完整的涉税信息和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其发展方向是实现“信息强税”。当前全能型职权式管理与快速的税源变化已不相适应,在信息的采集及深度应用上存在瓶颈,需要从根本上建立流程式管理,即扁平化的横向管理。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征管状况看,其基本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化实现税收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处理应用,集中业务精英对有问题的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发现税收异常后做出相应处理,这已成为税收征管达到高效能、高水平的必然选择。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全系统征管基础日益牢固,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省级数据大集中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实行“信息强税”的数据条件和技术环境也逐渐成熟,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遵循税源管理的内在规律,以流程管理为工具,树立风险意识,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强化纳税评估,为“信息强税”效能更好发挥,实现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性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要求,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现行税收管理员制
度的中心思想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事与管户不分离”,以实现税收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但在基层实践中同样面临着两个管理困境:一是一个税收管理员往往分管几百户甚至上千户或者几个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税收管理员既管事又管户,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这种不合理的工作职能分配,直接导致税收管理员整日忙于应付,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税收管理权力制约与效率问题。一方面管理质量与效率仍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仍然存在因为管理员权力过大、与企业接触过于密切而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税收管理员制度管事与管户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权力滥用提供了客观环境上的可能,这说明税收管理员制度仍然没有摆脱税收专管员制度最根本的弱点,并没有有效地解决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对此,总局提出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而流程式税源管理,就是在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框架下,基于大集中系统的要求,按照相互制衡、相互服务原则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简明、清晰、扁平、高效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有效优化了税收管理员制度。
为全面构建“以3.0系统为依托,以信息管税为取向,以流程优化为主线,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的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连云港市地税部门在认真学习借鉴广东、山东以及上海等地税收征管改革经验做法,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原则,在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区第三税务分局、赣榆县局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基础上,3月5日下发了《关于实施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意见》,将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从试点单位向全系统复制推广,通过税收征管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全系统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再造业务流程,调整征管职能,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专业化分工岗责体系
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重构专业化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分解,连云港市局按照总局“信息管税”和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省级大集中系统要求,“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对原有征管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在市局机关成立数据分析中心,负责收集外部门涉税信息,并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使机关直接融入到信息管税的大流程格局中;在县局,以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和创新机构设置为重点,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分工,设立税源管理分局、纳税评估分局、稽核执行分局、纳税服务分局和稽查局;在市区管理分局,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岗位,设立五个类型的业务性部门:税源管理科、综合业务科、信息采集科、纳税评估科和稽核执行科。如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人基础数据的维护、适时更新工作,收入预测和税收分析等事务性工作;纳税评估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的实施,纳税评估案例的制作等;稽核执行部门负责注销检查、日常检查以及行政处罚、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工作;综合部门负责纳税评估计划制定、委托代征、协税护税等具体工作,通过内设机构调整,为推进“信息管税”和流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固化业务流程,导入信息系统,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个人管理向专业化团队管理转变
为贯彻落实税源管理新思路,进一步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流程操
作,强化内控机制,建立起“专业、专类、专人”税源分类管理新机制,连云港市局以“管户不下户,管事不定户”为理念,以分权制衡、信息推送为主线,根据《江苏省地方税收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结合连云港市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关于印发税源管理新模式下税收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确立了“数据采集→分析评估→派工核实→结果反馈→评估讲评→移交稽查→评价考核→征管建议”税源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的推送改为“一事所有户”的推送,在工作方式上推进税源管理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编制了与税源管理新模式相适应同时也与省局3.0系统相衔接的新的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及岗位配置代码,共编写了新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500多个,清洗作废数据2万多条,补充采集数据1万多项,调整数据2千余项,完成岗位配置近300个,配置功能角色1万余项(次),组合应用工作流240多条,将全市所有地方税收的纳税(费)人基础信息,通过《大集中系统》配置数据的全局性调整,使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业务制度得到了优化创新,征管流程得到了规范统一,涉税数据得到了整合共享,调整后的《大集中系统》实现了全面平稳运行,推进连云港地税新型税源管理模式迈入崭新阶段。
(三)科学分类税源,实施“三化管理”,构建税源管理多层次管理网络
根据 “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总体要求,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为了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连云港市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局长挂钩联系和调查研究制度、重点税源多维分析制度、涉税信息综合采集制度、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管理制度、涉税数据综合分析和推送制度以及重点税源管理专业化制度、重点税源重大经济事项双向报告制度、重点税源重点服务制度等8项制度,并在大企业税源管理中建立起涉税风险的评价控制、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和大企业税源的深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对于一般税源,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通过流程式作业,使原来一个人管多户不胜其累的状况变为数据分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新的管理格局,促进了一般税源管理的规范化;在个体税收和社会零散税源管理方面,以《江苏省地方税收保障办法》为指导,出台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及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工作意见》,构建了“地税牵头、部门参与、乡镇(街)共管”的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新格局,切实提高社会化协税护税水平。
(四)依托信息管税,突出预警分析,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强化税收征管监控
完成了综合治税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规范外部信息质量标准,实现了政府部门海量数据与大集中系统的横向整合,用较为统一的标准将散居于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数据规范、高效、有序接入进行利用,促进内外部信息双向流动、实时共享和综合比对,夯实数据应用基础;整合征管、计财、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加工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部分征管质量监控分析体系,到目前为止连云港市局已经建立了三项数据评估模型,即城市建设维护税评估模型、发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和个人所得税申报评估模型;强化税收数据管理,建立基础数据质量及征管指标定期通报制度,下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
务局大集中系统数据标准(试行)》,规范了156项数据标准审计规则,确立了连云港市基础数据和征管风险监控状况发布月制度,目前已发布四期质量通报和一期征管风险监控报告。全市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征管风险显著降低,基础数据质量和征管风险状况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建立均衡合理,能岗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环节设岗,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及技能考试把精通税收、财务及计算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组成专业团队,负责重点税源、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专业化管理;而一般税源及零散税源管理中的调查核查,辅导服务,协查巡查,信息采集等制度性安排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则依托流程管理,交派具有一般管理能力的人员负责。
(六)注重效能发挥,坚持动态优化,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保障持续优化流程管理
新税源模式推行涉及面广、牵动力强,需要作为一项全员工程来抓,连云港市地税局拓展传统行政管理的理念和做法,把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税务行政的最高伦理标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地税系统行政伦理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地税系统“心系大局、明德为公、勤勉敬业、清正廉洁、依法行政、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品行端正”行政伦理基本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加强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全员创标·提升绩效”主题实践活动,为模式推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保障各岗责职能落实到位,依托《江苏省地税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主开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公共行政绩效考核及电子监察系统》,将全系统不同类别人员对应建立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市县局机关行政综合人员指标体系,市区分局、县局税收管理员指标体系,市、县办税服务厅人员指标体系以及
市、县稽查人员指标体系,重点从征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工作强度、社会评价等10个指标类别、30项考核项目进行量化考核,以绩效考核软件自动生成为主,手工台帐及其他方式为辅,引导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标改进,促进征管绩效持续提升,实现了业务工作运行与干部绩效考评同机、同步管理,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内生动力,使“尽心就是完美,到位就是至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及“有效执行、高效落实”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构建税源管理新模式的主要收获及成效
一是适应信息管税下,信息真实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管理要求,通过加强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有效提升了征管质效。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确立“信息采集→纳税评估→核查稽查→增值应用”为主线的信息管税流程,组织机构扁平化设置,直接面对迅速变化的涉税信息,快速处理、分析、应用采集的信息,以流程式作业、标准化管
理改变了传统粗放型、职能型的税源管理模式,适应了信息管税的现代要求,有效优化了管理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征收成本,增加了税收业务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促进了税收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收18.05亿元,增长41.73%。其中,税收收入34.85亿元,同比增收9.69亿元,增长38.49%,初步显现了新模式对促进税收征管的重要作用。
二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管户与管事的结合,既突出了高效、协作,也充分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有效释放了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要求,对重点税源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团队”管户,对一般性税源建立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管户不定户”,对零散税源实现社会综合治税,既改变了税收管理员直接管户、一管到底的格局,又汇聚专业人才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团队式管理,强化了管户与服务的职能,实现了“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同时,纳税人面对的也不是某一个税务干部,面对的是税务机关的一个工作流程,这种内设机构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定位实现了税务机关的科学分权,合理配置资源,也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实现了阳光办税,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降低了廉政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
三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新的组织活力。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税收风险程度和专业化管理技术难度及管理的环节设岗,要求能岗匹配,改变了传统全能型税收管理员制度,既重点发挥了高素质复合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充分发挥了一些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一般的同志做好信息管税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作用,使人才特点适应工作需求,人力资源整体得到开发优化。
课题组负责人: 朱延彪
课题参与单位:征管处 信息处 一分局 三分局 四分局 国际税收研究会
第五篇: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上)
日期:2004-1-6 作者:上海虹口高级中学“创建学习型班级”课题组[来源:班主任网] 2001年5月15日,***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不久,全国各大城市确立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宏伟目标。2003年10月17日至19日又在上海成功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城区的研讨会。可见,社会各方面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深切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可做些什么创新工作呢?在由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引发的这场快速、复杂的时代变革中,我们的班级管理运作机制是否能有相呼应的提升呢?我们是否能提出创建“学习型班级”的构想呢?
1999年,我开始研究在学校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能性,并于2000年提出“建设学习型班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题设想。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班级管理运作机制、寻觅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支持、探究班级与学生持续发展的空间。现今的学生自主管理已不只是管理范畴的问题了,它已成为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自主管理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同时,现代社会的科学知识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膨胀,让我们意识到“以高新技术和先进理念更新和改造旧的教育手段”已迫在眉睫,实现教育领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我课题组成员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指引下开始接触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并在阶段性实验后,一致认为在学校里完全可以实施“学习型班级”形式的学生自主管理。“学习型组织”是由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穷十年之心力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型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方法,这种方式的企业管理培训之风即从美国辐射全球,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权威指南,被国际企业界誉为“朝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新加坡用它指导政府管理;日本大阪府用它指导城市管理;微软公司用它指导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国际共创的、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
早在7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知道,建立起一套适应于“学习型社会”的人生态度,最好的土壤便是“学校”。在这里学生的心智模式正处于一个“雕塑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我们能够较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并适应现今社会高速发展要求的心智模式,无疑走上社会后他们将更具竞争力。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其实并非无人尝试,我国的同济大学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指导学院工作的,并已初见成效。
如果将这种方法很好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的话,就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思维实践了。简单地说,“学习型班级”是班级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班级持续发展的保障。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往往只看班级事物片面的局部和单个孤立的班务事件,静态地去分析事件的直接原因,并轻率地据此做出反应,追求并相信简单的因果关系,而忽略了探究事件背后的系统结构。这是因为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成分较少,本身就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使班级无法发挥其成员的潜力。而“学习型班级”这一管理理念建立在学生全面参与的基础上,摒弃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察方法,直逼本源,试图通过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办法提升班级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
二、概念的界定
1.学习型班级的定义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不断修正自己行为、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在学习型班级中,同学们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超越”、“细水长流的心智改善”、“持之以恒的愿景累积”、“长期有效的团队学习”和“逐步奠定的系统思考”,从而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共同创造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和班级氛围,并能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领悟如何共同进行团队学习。学习型班级是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并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运转系统的班级。它的学习不仅导致了知识、信念、措施的变化,还增强了班级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
2.学习型班级的内涵从学习型班级的定义,我们归纳出学习型班级三个层次的内涵:(1)班级管理自主化。(2)
班级运作咨询化。(3)班级系统开放化。
3.建设学习型班级的理由(1)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班级”,这一响亮的号角已经吹响。(2)
为了班级及其成员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3)为了使班级成为一个有活力、能合作的学习团体。(4)
为了班级及其成员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5)为了使班级及其成员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取优势。4.学习型班级的特点(1)
学习型班级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团体,集体的智慧具有无法估量的力量。(2)
学习型班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学生适应缤纷复杂的社会的必需品。(3)
学习型班级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是为了知识的重新创造,也是为了自我的重新创造。(4)
学习型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它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检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组织。(5)
在学习型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6)
在学习型班级中,同学们把彼此当作学习伙伴,无论成绩高低,相互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因此,学习型班级是创设学习型人文校园环境的基础。(7)
在学习型班级中,形成一个大家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景。(8)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级理论和方法的核心。
5.学习型班级的行为(1)采取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2)努力实践新的方法。(3)从自己的经验和过去的历史中学习。(4)
从别人的经验和实践中学习。(5)
快速、有效地在整个班级中传播有意的知识。传播形式多样,如专题讲座(报告);学习小组(学习团队)间的交流;信息共享体系(学习型组织材料交流体系)。
6.学习型班级的评价 传统型班级 学习型班级班级文化 个人主义突出同学之间沟通不够班级管理权利过于集中封闭系统
集体主义浓厚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同化班级管理分工协作、效率高高度参与式开放系统班级价值观
个人价值观主要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价值
集体价值观、集体责任感实现共同愿景、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学生的自我实现融入到班级愿景之中班级生命力 生命周期短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命周期长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7.学习型班级的学习观(1)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2)
学习就是提升创新的能力。(3)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班级学习,着眼于团队精神。(4)
学习的过程也是心灵互动的过程。(5)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6)
个人要学习应变,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8.学习型班级的管理者在学习型班级中,管理人员要有新的作用。学习型班级的管理者有着不少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他们对情况的看法而产生的。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正确的分析,必须与愿景和需要相适应。在学习型班级中,管理者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委与团支部等机构)。他们负责建立学习型班级,能够让其他人具备了解复杂性、厘清愿景和改善共同心智模式的能力。
三、实施的过程
学习型班级从班级素质的各个环节对传统型班级进行质的改造,使得在这个班级里的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学习型班级应具有可以使班级成员振奋的、远大的共同愿景,应具备与整体功能相适应的规则与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建设学习型班级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1)
分析建设学习型班级的障碍。(2)鼓励自我超越,构建主动性成长机制。(3)
建立共同愿景,创设动态微调式的班级发展方向。(4)指导团队学习,构建信息共享网络。(5)
改善心智模式,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6)提倡系统思考,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
1.建设学习型班级应克服以下几个障碍:(1)
局限思考:长久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有固守本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如此牢固使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对于班级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的责任局限于小范围内,他们便不会对因所有学生的行为互动而产生的结果产生责任感,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2)
归罪于外:许多学生往往看不见自身行为的延时影响效应。当有些行为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自己时,他们还认为这些新问题是由外因引起的,而且他们不仅限于指责班内的同学,甚至还会指责班级以外的因素。这样肯定不利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的养成。(3)
注于个别事件:部分学生养成专注于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事件,都认为有明显的原因。然而,在现代学校的班级中,学生或班级成功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例如成绩的下滑、环境卫生的下降、课堂纪律的混乱等等,都是缓慢形成的。如果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班级中便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专注于个别事件,最多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加以预测,做出最佳的反应,而仍然无法学会如何创造,更不用谈如何使学生培养起“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经验学习的错觉:直接的经验是我们强有力的学习方法。对于班级来说,能够从过去或者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许多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决定,我们却无从学习。例如,形成新的班委作为领导核心,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如果硬要套用别人的经验,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鼓励自我超越,构建主动性成长机制,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激发班级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同学们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班集体中。自我超越是班级整体价值观形成、班级成员对班级目标认可、提高班级的学习能力的基础。自我超越的特征:(1)
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完善;(2)清晰的个人愿景;(3)正视现实;(4)坚定的信念。自我超越的障碍:(1)
自我超越无法量化,让许多学生无法感觉其强大的力量;(2)信念不够强烈的学生,往往由于挫折而对自我超越失去信心;(3)
现实状况良好的学生往往对自我超越排斥。如何实现自我超越:(1)建立个人愿景与分析现实情况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前提;(2)
愿景与现状的差距是创造性张力的来源;(3)保持创造性张力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核心手段;保持创造性张力的方法:(1)
对个人愿景的坚定不移;(2)认清愿景带来的压力,克服情绪的紧张;(3)不断地培养毅力和耐性,付出的努力必有收获;(4)
具体分析现实情况,把困难当作挑战;(5)转变对失败的看法,失败只是实践反馈的情况之一。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班级的关系:(1)
学习型班级必须以学生个人为起点。任何班级都是由学生个人组成的,班级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作为前提和基础。(2)
没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班级学习能力就无从提高,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学习型班级。(3)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班级生命力的源泉。班级的活力来源是“学生”,如果学生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就不会成就班级的成长。
学习型班级如何培养自我超越(1)
班级不要企图设计一套强迫性的学生成长计划。这些计划可能是善意的,但会妨碍班级里学生个人自我超越的发展。因为强迫性的计划与自我选择相冲突。学习型班级应该让班级成员自行设计个人成长计划,然后再具体实施。(2)
管理者应营造一种增强自我超越的班级氛围。3.
建立共同愿景,创设动态微调式的班级发展方向,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必要条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班级的发展。而一个好的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个别人头脑里,必须将它转化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识,那就是共同愿景的建立。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班级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想或景象,是在学生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班级全面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个人愿景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我超越,建立起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会在班级内形成。共同愿景并不是个人愿景的简单相加,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自身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则来自于班级中各成员的共同关切。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1)
共同愿景令人欢欣鼓舞,它使班级跳出庸俗,产生火花,它孕育了无限的创造力。(2)
共同愿景可以改变成员与班级之间的关系,极强的主人翁意识充斥着班级。(3)
共同愿景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勇气,这勇气会令班级的每位成员无畏于任何困难。(4)
共同愿景能使学生们同心协力、全心奉献、目标一致地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努力。(5)
共同愿景帮助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6)共同愿景构建一个较高的目标,以激发新的思考与行动方式。(7)
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班级。(8)
共同愿景是一个方向舵,它能够使班级发展的过程或个人的学习过程在遭遇混乱或阻力时,继续遵循正确的路径前进。共同愿景的要素、内容、特点和意义(1)共同愿景的要素愿景:我们想要的未来图象。愿景是你想要创造的未来的图象,而且你必须用现在的情况来描述,就好象发生在目前一样。这样的愿景才会真实,而不是海市蜃楼。价值观:我们如何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价值观描述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我们的日常运作方式。指导我们行为的价值观一般包括:我们要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自我的持续发展,以及我们应遵守和跨越的规范。当班级在建立愿景的过程中,把价值观视为核心,那么价值观就会成为帮助学生迈向愿景的行为指南。目的和使命:学习型班级存在的理由。学习型班级的成员要在这里共同完成任务,虽然很难真正地达到班级的最上层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实现许多愿景。目标:我们期望在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所有的共同愿景都不只是广阔的愿景而已,而是具体可行的目标,通常是指我们为了实现愿景而必须克服的障碍。(2)共同愿景的内容班级存在的使命或班级目标:对班级使命的正确理解是构造班级发展规则和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班级存在的使命涉及班级的价值观,不同的班级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回答,对于学习型班级来说,班级的存在在于班级成员个人自我的实现。班级未来发展的规划:共同愿景是班级要创造的未来的图象,可分为长远目标——“愿景宣言”,它指出我们发展的方向;近期目标——“具体可行的目标”。无论远期目标还是近期目标,未来的图象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对班级成员的吸引。班级达到目标的手段:内部关系的处理方法;外部交流的常规途径;所有行为应符合班级价值观。(4)
共同愿景的特点:共同持有的;发自内心的;无限创造的。(5)
共同愿景的意义: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的班级驱动力;孕育班级的创造力。愿景宣言学习型班级的愿景宣言,也被称为班级宗旨、班级理念等。愿景宣言产生于班级的共同愿景。愿景宣言包含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愿景宣言与共同愿景内涵是一一对应的,“追寻什么”是要回答班级发展规划的问题;“为何追寻”是要回答班级使命的问题;“如何追寻”则是回答实现目标的手段的问题。建立共同愿景的方法(1)
鼓励个人愿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彼此尊重。(2)塑造班级整体形象。(3)体现班级团体的意志。(4)
寻求相互理解、休戚与共的合作氛围。(5)学会聆听,以团体学习(或团队学习)为基本形式。(6)
多用鼓励,少用惩罚。个人与共同愿景(1)
个人对共同愿景的态度冷漠:对共同愿景既不关心也不反对,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到点上学到点放学回家,而且总是在期盼着放学的到来。不遵从:看不到愿景的好处,也不愿做被期待做的事情,无论你怎么说给他(她)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她)就是不听你的。勉强遵从:未看到愿景的好处,但是也不想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得不做刚好期望的事,但也会让人感觉到他(她)不是真正愿意做。适度遵从:大体上看到了愿景的好处,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但仅仅事如此而已。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战士”。真正遵从:看到了愿景的好处,能去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情或做得更多,并能遵从各种明文规定。投入:衷心向往共同愿景,并愿意在“精神的法则”内做任何事情,以实现共同愿景,每个班级都有许多学生参加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他们的觉悟往往高于其他同学。奉献:衷心向往共同愿景,并愿意创造或改变任何必要的“法则”,全心全意来实现踏,每个班级也有部分学生参加党课学习小组,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已高于其他同学。
(2)
个人应融入共同愿景奉献意识:学习型班级要求班级成员有奉献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要为班级的共同愿景服务,真正做到投入或奉献。融入班级理念:学习型班级必须把班级的三项基本理念(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我们怎样创造)合而为一。作为班级成员上下全体的信仰,引导班级向前运作。如果愿景与学生每日信守的价值观不一致,不仅无法激发真正的热忱,反而可能因挫折、失望而对愿景采取嘲讽的态度。忧虑与希望:激励班级的力量。潜在的忧虑激发了负面愿景,它能使班级在短期内产生超乎寻常的变化,然而同时又限制了班级的发展;希望则不同,它推动了班级的正面愿景,是班级成为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源泉。因此,班级必须发展正面愿景作为共同愿景。了解现状,分析事实:对于学习型班级来说,光有共同愿景是不够的,它还不足以创造有效的创造性张力。要保持创造性张力,我们必须了解现状、分析事实,毫不隐瞒地指出差距,让所有班级成员得以看清。从遵从开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要求同学们投入或奉献,往往效果甚微,因为学生们比较习惯于遵从。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妨开诚布公地表明需要遵从,然后再慢慢引导到投入与奉献。
4.指导团队学习,构建信息共享网络,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关键环节。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只有团队培育了共同愿景,班级成员之间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团队学习也是建立在“自我超越”之上的,因为有才能的团队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在建立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形式。改善心智模式、发展共同愿景、进行系统思考,以及在班级中超越自我,都必须通过团队学习来达到。团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提升班级的价值观。
团队学习基本原理(1)当需要深思复杂的议题时,团队必须学习如何获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队智力。(2)
团队学习需要既具有创造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3)团队学习不可忽视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4)
团队学习并不抹杀学生个人的创造力,相反是要不断地激发个人能量(5)
团队学习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形成,并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学习的方法(1)
系统解决问题法:团队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素材,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
经验教训反思法:团队成员应该从自己以往的失败和成功中学习,因为自己对自己的经历最为了解。(3)
拿来主义吸收法:团队外部存在着更多、更丰富的知识。通过向别人的学习,不仅可以减少我们自己学习的时间,也可以扩充我们的知识量。(4)
共享体系传递法:学习型班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开放、自由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知识传播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建立学习联络网、建立知识共享体系等等。
5.改善心智模式,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根本追求。心智模式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是每个人的心灵地图,决定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班级的心智模式班级是由学生个体构成的。学生的心智模式就是班级的心智模式的基础。但班级的心智模式并非学生心智模式的简单累加,因为学生心智模式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班级的心智模式作为整体的心智模式由管理层的心智模式所决定,但也是建筑在班级成员的心智模式的基础上的。改善班级的心智模式,对于班级决策、班级凝聚力和学习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心智模式决定了班级的决策班级的绩效主要取决于班级的决策。决策的客观依据是班级环境的各项因素,如社会教育方面的总体情况、学校工作规划的变革、年级里竞争的变化形式、学生的心理趋向等等。对于同样的客观因素,由于管理层主观因素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解释,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决策。所以决策的根本因素就是管理层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传统型班级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班级的信条则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健康的班级将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学生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任何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班级。如果班级心智模式不完善,班级成员会觉得他个人的愿景比班级的共同愿景更为重要,或者他们可能会觉得班级管理层对他们有成见,有意给他们安排他们所不愿意做的班级工作或承担的班级职责。如果这种心智模式不加以改变的话,或许这部分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孤立于班级之外。于是,共同愿景也就无法建立,班级的凝聚力也将不复存在。改善个人的心智模式(1)学习型班级的学生必须经常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实际上是隐藏在运作行为背后的假设。所以,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不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以及由于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易察觉与检视。(2)开发新的观念并不困难,难的是从旧的观念中跳出来。学习型班级的学生必须学会各种改善心智模式的技巧,这样才能突出旧的观念,旧的思维模式。技巧之一:反思反思主要是指对个人思考过程的仔细考察,或者说用“放慢思考过程”的方法,来使我们可以由此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的心智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技巧之二:探询探询的技巧则涉及如何跟别人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如何通过相互之间对隐含的心智模式的发掘,来深入地探究我们的思维形式。改善班级的心智模式与改变个人的心智模式一样,要完善班级的心智模式,首先必须认识它,认知班级中成员之间的关系、班级对成功的看法,对前景的规划等各个方面;然后根据这些方面的不足制定具体的修正方法,予以完善。培养一套核心的班级价值观要克服班级内深层次的病根,我们必须找出一套以实际贡献、系统开放和权力均衡为核心的班级价值观。在学习型班级中,实际贡献是指在班级决策时,要以班级的最高利益为依据,系统开放被视为克服班级运作中学生不愿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的毛病的有效方法,而权力均衡则是一个相互探询的过程。建立学习型班级的未来情景规划未来情景规划就是划分出比较确定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构想出可能的未来情景,以帮助大家思考未来,从而进一步改善班级的心智模式,使其不拘泥于现状。
6.提倡系统思考,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根本保障。系统思考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观念来考虑问题。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纵观全局、掌握重点。系统思考的关键在于看出问题的“杠杆点”,亦即可以引起结构发生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便能以小而专注的运动,创造最大的力量。学习型班级为什么要系统思考(1)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班级的某些现行行为与规则往往具有短视效应或会带来滞延恶果。(2)
欲速则不达: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能更快地成长,然而所有自然形成的系统都有其成长的最适当的速度。过快的速度常常会使班级垮掉。学习型班级的系统思考模式(1)
学习型班级与成长上限任何一个班级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班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成长之后,往往会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限制,进入了“瓶颈期”。传统型班级在遇到成长的上限时,往往会更努力地去推进班级的成长,但经常是徒劳无功。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来改善抑制成长的因素,从而继续发挥成长因素的作用。(2)
学习型班级与舍本逐末所谓舍本逐末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说治标不治本。传统型班级的许多管理方式只能暂时缓和问题,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鉴于传统型班级的管理体系,使其往往只对“立竿见影”的方法感兴趣。所以,学习型班级的系统思考正是对付“舍本逐末”的一剂良药。(3)
学习型班级与恶性竞争学生与学生的竞争、班级与班级的竞争往往有利于提高效率。发生在传统型班级中的恶性竞争必然会造成“合作体系”的崩溃。而学习型班级的竞争是友好的、良性的、向上的竞争。学校内是避免不了竞争的,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引导班级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克服恶性竞争。(4)
学习型班级与目标侵蚀班级的根本目标往往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差距,传统型班级的学生们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降低目标,这便是“目标侵蚀”。而学习型班级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原目标、标准、或愿景,不停地鼓励班级成员,让大家看到达到根本目标后的美好景象。(5)
学习型班级与饮鸩止渴传统型班级往往依赖于短期对策,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这便是“饮鸩止渴”。短期对策的后遗症就是对班级运作系统产生了强大的破坏力,从而使根本对策都失去了效力。而学习型班级通过系统思考将眼光凝聚在长期焦点上,力求完全屏除那种会带来后遗症的短期对策,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班级的管理者在学习型班级的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呢?班级管理者不能简单地靠传统制度加控制的手段,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已发生了变化。管理者不是只关心正确做事,更要关注如何利用系统思考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向多重角色转变,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明天待续)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中)
日期:2004-1-7 作者:上海虹口高级中学“创建学习型班级”课题组[来源:班主任网]
四、实践与思考
面对知识经济的国民教育不仅要为保证国家的竞争力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专门人才,还要开发适应国家梯次配置需要的人力资源,更要担负起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的重任,因此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将空前重大。进入90年代,上海市虹口中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倡导“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三学会”教育,积极开展人格教育,提出“品行修炼品格,人格造就人才”的人格教育思想,班级的管理机制已逐步进入了学习型班级的时代!
学习型班级具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成功班级的模式。学习型班级是具有开创性学习的班级,是更注重人文环境的班级。学习型班级是勇于自我批判、善于革新创造的班级,是创造性的班级。学习型班级是自主管理、无为而治的班级。
我课题组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以下文章反映了我课题组成员多年来的实践与思考,仅供参考。
第一篇 如何在班集体中创建学习型组织 李 骏(04届高二8班班主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古语有之,这里强调的是成功背后强大智囊团的支持,这力量来自哪儿呢?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以及智慧的碰撞。在传统的教育变革成为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能力越来越被强调。
学生来学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传统教育中学生是知识的习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样的方式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高效率地让学生吸收知识,然而传统的一个教学班每班五十个人左右,每节课只有教师一人承担知识的传授工作,课时有限,让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真是少之甚少,一旦提到在有限课时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就成了传统教育的瓶颈问题了,然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里包括的有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成为当前教育者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果能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引下的学习型组织,就能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迎刃而解了传统教育中的瓶颈,更达到了一举多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与他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
对于班集体建设而言,传统的教学班虽然有许多班干部承担各项工作,使得整个集体的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这样只是培养了部分成绩优良或者有一定管理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对于其他表现平平的同学而言,容易得不到培养的机会,一个班级可能有强大的组织核心,但这批同学可能不被带动起来,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现象,必将使整个班级人心涣散,使一个班级成为一盘散沙。
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使他们受到教育。高二(8)班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中,经过以下两个环节:
一、引导学生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要给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其实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由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合作的态度。所以在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与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制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要给学生提供可行的参与形式
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系列的实实在在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参与形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让他们在设计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处理班级事件中体验到自己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感与义务感。这样,在培养其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互相关心,增强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进而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同学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人人想办法出主意,分工合作„„样样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学生在参与中创造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集体。
在一个班级内无论是进行学习还是班集体建设,进行小范围的学习型组织都是必要而可行的方式,在小组范围内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展示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在班集体中开展学习型组织的活动 何谓学习型组织? 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Peter 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美国的AT&T、福特汽车(Ford)、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onic)、摩托罗拉(Motorola)、科宁(Corning)、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罗福(Rover)、ABB等都正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在班级的学习型组织中,可以进行各项活动,包括日常学习讨论,也可以进行小组建设,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从而提高小组的向心力、运行的机制、小组成员的总体平均能力,小组成员个体能力,建立适合于学生自主意识发展的环境、氛围,进而使整个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班集体凝聚力得到质的飞跃。
学习型组织的开展
1、组织假设、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观与有效教学策略,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与情感的发展及有效学习方面,有显著优势。将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社会化,教学动力产生机制和课堂教学交往上,将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束缚。
2、组织研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和与策略的讨论,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导向与程序结构;加强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及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3、小组实际操作、各小组保持均衡,在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方面,各小组应大体相等;男生女生混编;统一小组男女生数应大体相等,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生参与小组尽量尊敬学生意见,并动态的进行调配,即在小组确定以后,不能一成不变,一学期可变动两次,偶尔变更合作学习伙伴,这样可有利于拓展学生交往的范围。不仅增强了新鲜感,提高了兴趣,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往空间,便于学生从不同合作伙伴那里学到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小组人数、小组规模为五至七人,这样组内汇集的知识信息经验量可相对大一些,但并非越大越好,因为人数一多,学生就会丧失了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
5、小组长、小组长为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小组人与人关系的调配者、小组的核心,一个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组长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小组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锻炼小组每一个人的管理意识,小组长一般一个月变换一次,小组成员因轮流承担。
6、座位 小组活动时可将座位调整成长方形排列,这样有利于小组每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学习型组织活动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发展”
1、活动方式的基本流程是:
发现问题——独立自学——小组交流——确定目标——集中训练——评议小结
2、基本流程解说 a、发现问题 小组活动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巩固知识,补足漏洞,对于小组成员共同的问题记录在案,留为课外作业。这一环节扫除了小组成员共同的障碍,并记录了学习所悟、所疑、所得,发现了问题。b、独立自学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各自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运用不同的辅助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问题。
c、小组交流
在独立自学的小组交流的程序和内容:①小组成员依次汇报自学所得:学到的知识,弄懂的问题,总结出的读书方法;②组内质疑、辩论,讨论适时可行的方法及方案;③讨论合作,尝试释疑;④归纳总结最佳解决方法及方案,记录在案;⑤依据已解决的问题,深入下去,依次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⑥与其他组进行交流,看是否能进一步解决新问题。小组学习由组长主持,人人要动口、动脑、动手,个个要贡献自学成果。人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互帮互助,合作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位同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满足他们自学有所得后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小集体协作互助的功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以发展。小组交流时,组员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d、确定目标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学习的目标,要适合目前学习方式、状态,以使问题继续得以深入研究。
e、集中训练 根据解决的问题及确定的学习目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查找一两个综合性、整体性、训练性强的问题,集中讨论,深入理解。也可以进行组织训练。
根据即定的学习目标集中训练,可先个体思考、练习,再在小组内交流提高,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汇报竞赛,可要求每小组推荐进步最大的同学参加组间竞赛。这一竞赛促使全班每位同学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本组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可先每人思考,自己训练,再在小组内交流,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代表全组参加组间竞赛。
f、评议小结 集中训练之中要组织学生自评和他评,之后要组织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归纳学习方法。
3、应遵循的原则
a、实践性原则
个体充分独立自学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体活动。
b、全体性原则
要求每个人都要实实在在地参与小组活动全过程。
c、民主性原则
交流讨论中可以争论,可以保留自己观点。确定目标过程中,练什么,怎么练,学生有参与决定权。
d、灵活性原则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机灵活地进行组织和调控,不能追求教学步骤的完整性、严密性,而牺牲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在组织集中训练可以借助不同学科特点借助不同展示方式,如做题比赛、演讲、文艺活动、墙报、辩论赛等等。
e、竞赛机制 小组内、小组间展开竞赛。看哪一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最多最好。
4、小组活动的培训
在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下,小组活动也要有一定的“序”和“要求”。要求组织者要有条理。听别人发言要专心,要边听边想,批判性地吸收,听后可补充和争辩。教师对小组长要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能高效地组织好小组活动,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5、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在独立自学前,教师要导之以趣;小组交流中,教师既要全面巡视,了解学情,当好顾问,又要“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引导学生自己来当好裁判作出评定,还要深入到几个小组参与讨论,导思,导法,对中下生加以辅导;集中训练时,加以指导;“巩固运用”一环节,加以引导,做好向导。
6、成效 a、真正实现了教为学服务,较好地处理了主导、主体关系。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b、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个体读书实践时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c、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扩大了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互动,合作发展。
d、在自由和谐,紧张而又愉快的小组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增强。
e、有利于学生听力、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自主学习,合作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由独奏变为伴奏,使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
上述讨论的是在班级内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方式,如何在班级内长时间贯彻、活动,需要师生共同的配合。其实学生们都是智慧的集合体,学生要善于向教师学习,更需要向自身学习,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然而更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的团队学习有一些区别,区别就在于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最主要职能,在小组范围内活动的开展可不局限于课堂知识,可拓展到班级组织的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规律和步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无穷无尽的潜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 学习型组织在班级中的初步构建 姚 婕(04届高二11班班主任)
“学习型组织”是由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穷十年之心力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型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方法,这种方式的企业管理培训之风即从美国辐射全球,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权威指南,被国际企业界誉为“朝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新加坡用它指导政府管理;日本大阪府用它指导城市管理;微软公司用它指导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国际共创的、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早在7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而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真正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到底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识最有效、最彻底的?答案就是——改变人们对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
然而,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建立起一套适应于“学习型社会”的生活态度,最好的土壤便是“学校”。在这里学生的心智模式正处于一个“雕塑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我们能够较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并适应现今社会高速发展要求的心智模式,无疑走上社会后他们将更具竞争力。
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其实并非无人尝试,我国的同济大学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指导学院工作的,并已初见成效。而在我看来,如果将这种方法很好地利用到班级管理中去的话,其操作性将更强。
首先,“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便是要“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认识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入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基于各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所以,在组织整体确立之前,就应该明确个人潜在学习的意愿,并以此作为划分群体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保证个人与“学习型组织”的意愿一致。在“学习型组织”成立之初,可以以学科作为划分的参考,以供学生选择,初步形成“学习型小组”。
第二步,是在“自我超越”之后,逐步改善“学习型组织(小组)”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罕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学习生活及其他行为的影响。例如:对于刻苦努力、悉心钻研的学习态度认为是“死读书”;对于能相对较轻松就能获取理想成绩的人,就认为是天生聪明,等等。如果我们无法确立一个正确、健康、积极的心智模式来对待学习生活的话,这将成为“学习型组织”进一步开展、获得实质性成效的一大障碍。
确立“学习型组织”的第三步就是建立起各成员间的共同愿景。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自我超越”这一步更深层次的提升。在个人学习意愿的共同交集中进行整合,提炼属于团体的,更高更美好的愿景理念。如果有一项理念,长时期一直能在一个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了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望的能力。一个缺少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第五步,团队学习。学校教育形式上提供了团队学习的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习在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看来还是相当个人的事,团队学习会互相干扰、降低学习效率。其实不然,在团队学习中,集体的智商远高于个人的智商,科学的整体搭配会极高地提升个人学习行为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新的人际关系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学会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同心协力地学习。当团队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队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学生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所以,在初步建立“学习型组织”时,适当的激励机制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最后一步便是较高要求的“系统思考”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环节,也会有一些不在意料之内的状况出现。“学习型小组”就必须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环节置于整个系统中进行思考与应对,而非独立成一个个孤立的步骤。“学习型组织”应该改变传统学习观念,树立起“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要在学习中培养人才”的理念。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在班级中的构建就是要建立起新的学习模式,重视开发系统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学习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和状况,促进学习效率。学习型组织所强调的是组织学习,把个人的学习发展和团队组织的学习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了统一的目标和共同意愿,又有系统的教育和学习体制,其总体效果将会大大超过个人学习的效果。学习型组织根据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学习讨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由上及下领导式的灌输,知识经验的共享能对每个成员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
第三篇 如何在高一起点班建立共同愿景 李 骏(06届高一10班班主任)一
“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中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大家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而主动地去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二
暑假中我即将接手新一届的高一起点班,我的工作也已跨入了第三个年头,3年要站稳讲台。面对着3尺讲台,我不禁问自己,第三年担任班主任的我真能站稳讲台吗?总会想起第一年做班主任时的情形,那时的我对于工作具有满腔热情,我天天早来晚走,事无巨细,但班级管理的效益不高,是的,我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如何才能形成真正的班集体、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面对我即将接手的新班级,我在想,如何能够从一开始就让全体学生确立共同的奋斗愿景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之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的学习”,甚至因为每个学生的目标和情况的不同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如果说将班级违反条例规定,影响上进的因素比喻成“火”的话,那么班主任成天就象是一位“救火员”,哪里有险灾隐情就往哪里扑,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班级在发展道路上就会时不时形成一个火场,学习如何能顺畅的进行?如果在高一起点的时候,确立一个共同愿景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与作用呢?共同愿景就像是一个方向舵,一个班级班长、班主任是舵手,成员们共同努力,能够使学习过程在遭遇混乱或阻碍的时候,继续遵循正确的路径前进。何况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习惯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那么共同愿景就能承担这样的任务:在高一刚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们通过共同愿景的建立,孕育无限的创造力,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形成一种令人奋发向上的氛围,激发创立优秀班级的勇气,并达到个人愿景的实现。
共同愿景在一个班级中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的作用至少有这几项: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与规范作用。它让人勤奋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拥有共同愿景,并共同努力,就是拥有了班级的未来。
三
好班级产生好氛围,好氛围激励学生共同向前发展,这就是一个学习型班级“共同愿景”的目标与指向。要做就做最好的!我们在暑假中确立了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
个人愿景: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高中三年后考入理想的大学; 班级愿景:创建一流的班级。
首先,在暑假中,我们策划与编写了“精英聚会,劲赴前程”的小册子,在暑假家访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与家长对我班未来的愿景与学生个人的愿景有所了解与思考,这本小册子分为早做大学梦、怎样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关个人潜能的开发问题、在高中阶段学习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及做个快乐健康的人等章节,这也是进入高中之前的第一课。在家访过程中激励学生与家长朝自己的目标、班级的目标共同努力,并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步调一致、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合理的需要,并施以有效的教育,使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受教育的愉快。我们要做到相互信赖、相互信任。其次,每一位学生都在暑假中确立了“大学梦”,我们根据不同的大学愿景分了六个大学队,这样,六个小组愿景就形成了,以后通过到各所大学进行调查、学习与了解,在开学后的学习型组织中就能开展不同特色的活动。
我们还在军训及开学后的训练、活动、学习中不断地强调共同愿景及个人愿景的作用与价值。四 创建一流的班级、争做一流的学生:
军训中全班劳动一齐上,建设清洁的家园; 班级音乐会上成员们一露身手,这是我班文化建设上的一次重要的盛会;
运动场上啦啦队尽情呐喊,选手们为班级荣誉而冲刺; 这就是“共同愿景”产生的魅力!五 目前我班取得的一些成果:
自发举办了年级第一场音乐会; 校军训评比总分第一名; 校运会年级总分第三名; 连续五周获得年级卫生流动红旗;
目前暂列年级行为规范常规评比总分第一;
期中考试总分获得较好名次,在年级有两个提高班的前提下,其中语文名列第一,超过提高班;历史名列第三,化学、数学位居第四。六
我们还要在以后的班级建设中不断地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现班级工作中的最佳效益!附:
学生在暑假期间围绕“共同愿景”所写的一些文章: 学习方 法 赵嘉琦
初三终于过去,在这个有些喘不过气来的一年里,我适应了忙碌的生活,也适应了依赖。
每个学生在初三几乎都有补课的经历,而我算是补得很厉害的一位,所以不知不觉形成了依赖,三天两头往外跑,像是明星赶场子一样,日子就这样过到了中考。
对于初三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太不勤奋,不主动的学习会造成分数提不高,上课四十分钟要每一分钟都认真听讲这对我来说有些不想坚持。听课的时候总不免有人喜欢睡觉,而这个会带动别人一起睡,听课的效率降低了,成绩自然就不会提高了。我们应该要认识到老师讲的内容往往都是扩充的知识,不听的话以后就没机会了,知识的漏洞就是从这种地方开始的。
学习不太认真的人往往娱乐活动较多,然而并不是说学生不能有娱乐活动,而是学生应该有自控能力来自觉让自己课内课外调节情绪。娱乐活动有自己的时间,它在学习中是次要的,因此有很大的限制,很多的学生喜欢上网或玩游戏,虽然说这类活动对开发智力还是起到一点作用的,但过于痴迷也会降低智商......所以影响学习的东西还是不碰为妙,为了迎接美好的将来啊!
步入高中后,虽然没有高中学习的经验,但也已经听惯了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如果有一天,我很努力地学习却始终没有理想的成绩,那么我必须反省,人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不只是指努力,更是指脑子技巧上的用心,光靠手上做题是没有用的,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换一种学习方法,读书的技巧真的非常重要。高中只有三年,如果白白做了三年无用功的话,那不止是浪费时间,更消耗了三年来投入的精力与心血。
等了又等,我们终于是高中生了,看到了眼前艰辛却不能回头,每一个高中生都是这样的吧!每年生日的许愿将会改成“祝愿考进XX名牌大学”之类的,我们很期待新的生活,相信它会很精彩的,如果在苦中作乐,那么高中的生活将会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活力。刚刚开始谱写人生新的一页,但是一切都应表现在行动中才是,但愿三年以后的我们能够笑得开心,笑得灿烂。
学习方法和总结 徐一帆
遗憾地告别了初中,在经历了此次,中考的败后,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把这次的失败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以及自己的倒霉,却没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前几天老师的家访却令我感触很深,我也明白了凡事应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并且应及时地总结自己。因此,我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语文
我从小并不太爱看书,因为总觉得什么名著拉都太厚实,觉得麻烦,不爱看,而总喜欢看看一些杂志类、“小书”类的书籍,虽然也是书,也能学到些东西,但也都是常说的些旁门左道的玩意儿,最多“耍耍宝”还有个用。但是名著却不同,这些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开始传阅的书籍,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钥匙”,那么时间也是检验经典的方法,名著之所以能流芳也必有其独到之处,“道理易懂,但实际就难了”。
话说我目前就在看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这部书自我懂事以来就知道是本名著了,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不管你爱不爱看名著,男孩子《三国演义》是必看的,里面是有很多东西是要学的!”而我呢也只是拿起来翻了几翻,连第一章都没看完就又仍下了。如今是学校规定要写它的读后感才“不得已”而看的,谁知道它的魔力的却很大,一下把我吸引进了书中描写的那个时代里,我现在才意识到名著的魅力,也希望不会太晚。
因此我也从中总结出:光看一些所谓杂文是没多大帮助的,而一本名著却会教人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做人。语文学习是重在积累,积累的多了,说话、写作的水平也会大大提高,正犹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一个人的学养和修养也会得到提高,就像吕蒙,能够“士隔十日,当刮目相待”一样。所以,为了学好语文,也同样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应在语文的学习方面多加积累,多看书,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数学
一提到数学,通常我便很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强项!”但中考的失败却证明了,数学也恰恰是我的弱点。众所周知的是,数学一直是男生的天下,男生的理科通常是数一数二的。我扪心自问,我的数学到底是好还是差,一方面,初中是同学们的数学题目大都喜欢来问我,我也是耐心的给他们解题,小学到初中我的数学是从来没落下过的,而另一方面却是这次中考数学的失败,我也因此对我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或许有人读了会帮我总结出几条:“大意失荆州”或是“骄傲而导致的失败”,是,这些我也想过,可我在考前的却仔仔细细的都复习过了,考试中我也是尽量仔细不马虎,可是结果,却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失败呢?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如今我对我自己的总结是:平时的习惯和做题量。所谓的习惯是指平时做题的习惯,因为平时学校训练做题时,我总是有“最后的大题是关键的想法”所以,我对前面的填空题(除了一些较难的)我都是粗粗的做做,并没重视它们,因此,此次的中考我相信是失分在了这个上面。其次谈到的做题量,便是平日里题目做的还不够多,只完成学校里的作业,而课后的少量补充总是远远达不到要求,也因此输在了这个上面。
既然,已经了解了自己这次失败的原因,我自然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免三年后再犯同样的过失。所以,我应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练习或考试,认认真真的做每一道题,不分其主和次,俗话说“只有涓涓溪流才能汇成滔滔江水”所以每一道题都是关键所在,要好好把握。第二,在做完回家作业后,一定要给自己多加“补充”,多做些题目,以扩大自己对题目的认知度,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题目做的多了,自己考试时便也会“临危不惧”了,我相信,只要我做好了这几点,我的数学一定还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三、英语
老实说,英语这门课程是我学的最差的,然而当今世界上英语又变的非常重要,想要以后有出息,英语是非学不可的,并且一定要学好它。道理易懂,可是实际的却不同了。为什么呢?不是我看到英语讨厌或是对英语本身存在偏见,而是英语是一门语法,学起来相对枯燥、乏味,而与其类似的语文,由于它是母语,对于一些词汇不用背、记,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用到,所以不会觉得这个好像英语似的比较“遥不可及”,还会有一定的积极性,而英语的这方面却恰恰相反了。这么一来,对英语学习便没了一种动力,被动的学习总是事倍功半的。初三的学习大多是复习,我也十分重视自己的英语成绩,初三以来,我的英语考到90(100分总分)分以上的几乎没有,而120分的卷子能考到100以上的也是寥寥无几,自模拟考后,我便开始穷追英语,然而却也只考了个105的中等分数,就像我说的,事倍功半。
我想,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应该是:不注重预复习。要知道英语学习的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英语这一门课)。预习,影响到上课的效率;复习影响到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而没做到这些,正是导致了我英语学不好的关键所在。
那么,既然总结出了两个关键所在,就应“对症下药”。对于第二个“病”,下“药”简单,难是难在怎么坚持吃“药”,虽说我现在下决心每天要预习、复习,可是“结百丈冰,并非一日之寒”需要一段很长的日子,所以,要真正坚持预复习,就得养成习惯。如何养成习惯?班主任的一句话到是说的有理:“每天写下预习笔记,让妈妈检查。”这虽然是通过旁人的监督来达到目的,但这样的做法却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这就是我给自己下的第一剂“药”。相对的,要解决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比较麻烦,这毕竟是我个人的主观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把预复习当作了习惯,那我一定会喜欢上英语,改变我以前的观点,把被动再次转变为主动,到时候,我有信心,把英语学得更好。
以上是我对我自己初中以来三门主课的总结,以及对将来高中生活学习的计划,这些计划全是从我自身的不足出发的,对付不足的方法也是我通过几个礼拜的总结以及探讨得出来的,我相信这一定是有用处的,能帮助我的,我也会努力去完成这些,争取三年后能考入一个理想的、好的大学。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下)
日期:2004-1-9 作者:上海虹口高级中学“创建学习型班级”课题组[来源:班主任网]
第四篇 如何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 叶利云 心理教师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当然,学生内心的世界非常丰富,他们除了考虑学习的事情,有时还会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它的事情上,比如有的同学爱玩电脑游戏,并以此为乐、为荣;有的同学则可能是篮球、交友,而有些女生则将一部分注意力投放到了如何美化自己上,等等。尽管如此,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讲,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总体上都非常希望能通过学习以提高成绩,以后考上一所好学校,等自己长大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
有关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心智模式,使人的一种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见注解)。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对于外在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评价,一种判断。这种心智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比如说,一个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人,可能会非常认真的去学习;可是,一个同样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人,由于他有一种认识:我很笨,我再努力也没用,我一辈子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他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不会非常认真的去学习。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也可以简单的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一下比较: 积极 消极 1.学习目的:改变自己,让自己将来过上理想的生活
纯粹是社会逼的,应付社会 2.学习主动性:主动学习有利于自己进步 有人盯着学习才有效
3.对学习成败归因:学习好坏与努力及方法有大关系 学习好坏与运气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4.学习认知: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或学习不好照样有出息 5.学习自信度:我行,肯定能学好 学习上我没潜质
6.学习时间认知:贵在平时坚持,学习不可放松 离升学考还早,不用着急学习7.学习重要性与紧急性:重要也急或
重要不急、不重要但急、或不重要不急 8.学习目标性:需要目标,最好一步一步实现 不需要目标,随意学习
9.环境判断:别人对自己有学习期望 别人对自己无学习期望
基本上大部分同学都存在一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学习的心智模式,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其它。当同学身上的积极的心智模式作用强于消极的心智模式时,他在学习上的动力往往会比较足,而相反,则可能表现出学习的不认真或其它问题,有的甚至会完全将本应付与学习的精力全部投到其它事情上去,对学习不感兴趣。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有必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的心智模式,找到其中的问题,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等,来研究一些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的方法,我想,这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一生可能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改善学生学习心智模式的几点注意
1、心智模式由于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内容,是有一定的延时性的,它的形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认知的,因而,在一段时间之内,较为巩固,不易在短时间之内马上予以改变,因而,对于学生学习心智模式的改善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讲究方法,并利用机会多次强化,最后水到渠成。
2、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渠道不仅仅限于学校,他有很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学生懂得的东西往往比老师了解到的要多;同时由于他们接触面广,接触的知识新,对外在的要求相对也比我们教师的学生时代要高一些,因而,当教师试图去改善他们的学习心智模式时,必然要更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摒弃传统的说教方法,让他们真正产生体验与感悟,并自觉自愿地去反思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有关如何改善学生学习心智模式的几点尝试:
1、允许摔跤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感觉到某个同学对待学习的某种看法是不利于他更有效地学习的,可是,当我们很主动地去告诉他这一点时,他却往往不领情,有时候还会影响师生关系,我想,这主要原因不在于是学生的思想上不够上进,而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方式不够好。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同学的自我感觉特别的好,以至于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允许摔跤”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想去教导一个学生,让他改善自己脑子里原有的学习心智模式时,不是直接教他该如何做,而是让他自己去尝试、去摔打,然后老师再适当地点拨,让他自己体验到该怎么做。前不久我曾经碰到这样的一名高一男生。
他是一个重点班的学生,刚进校时表现出来学习成绩不错,各方面也的确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平时的自我感觉过分的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因而在学习不够踏实。有一次市心理协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他们班主任选派他去参加初赛。当名单报上来时,我找他说了这次演讲的要求,并约好下一周的周一让他把演讲稿的初稿交给我看看。没想到他周一时并没有将稿子交给我,周二中午我去找他,结果他说他不准备用演讲稿,他说他不用准备就可以把这次演讲讲得很好,而且演讲时如果是事先准备稿子的可能会激情不够。我吃了一惊,因为这事他从没和我提过,而且我们上周都已经约定了要交稿子的,再说,要演讲却不去准备演讲稿,这似乎也太低估对手了、太自信了。我于是就和他谈话,要求他在第二天把稿子准备好交给我,他答应了。可是,第二天他并没有来找我,后来我只好自己去找他,结果他还是没有写演讲稿,反而,他交给了我一张纸,纸上写有这么几个字:
“演讲比赛大致思路
1、强调自信的作用,因为出于自信,所以不作详细的准备
2、演讲的主要因素:自信、激情,照着稿子背不能产生鲜活的思想和激情。
3、马龙。白兰度在拍摄《教父》是如何临场发挥
4、认为能把稿子背好是狂妄”
看了这张纸头,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把自己和著名的马龙。白兰度相比,我真想马上就和他辩个清楚:他和马龙白兰度根本就没法相比;凡事都得认真,一个人没有厚实的基础是没有真正的发挥的;我也想放弃让他去参加演讲比赛,但想想,对于这个学生来讲,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去试一试,假如他在这件事情中遇到一点挫折了,效果可能比我的谈话要好得多。于是,看到这张纸头后我并没有说什么,只约定好第二天中午他在我这里演讲一遍给我听。第二天中午他没来。
参加演讲比赛的那天,他很准时的去了(他妈陪同着他),当然,他并没有写演讲稿,问他有自信吗,他非常的肯定。那天我们学校一共有三名同学去参加演讲比赛,其他两名同学都做过充足的准备。很快地,他们三个就认识了。在初赛开始的时候,我坐在外边等他们。我在猜想着他的结果。当门打开他们三个人出来时,我发现他脸色不太好。其他两名同学都进入了复赛,他一个人落选了。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老师,我还是需要写演讲稿的。之后,他郑重其事的对两名进入复赛的同学说,希望他们好好发挥。场面看起来有点悲壮。他和母亲一起离开赛场了回家了。等他走后,留下来的同学说,他演讲的时候是很有激情的,可是没讲出几句话就讲不下去了,不知道讲什么。他们只给我提供这么一些当时的场景,因为他前面和他们说过,希望他们不要将他的事情说出去。我想象得到他当时演讲时的情景。
这件事情对他的触动不小,后来他就去找了班主任,说了自己的感受,他的班主任也趁此给他进行了一些教育。后来有一段时间,他见到我后总有点不好意思。他班主任说,后来他在学习踏实上已有所改变。
回过头来想想,当时我并没有让他一定完成演讲稿而是让他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去做这件事情,让他自己品味这种做事不踏实给自己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还是对的。我想,这名同学我们有必要多给他创设一些机会锻炼并不断指导,让他逐步体验到应该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学习,并逐渐形成学习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学习需要努力、学习贵在坚持等心智模式。但这是需要时间的,合理的做事方法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不合理做事方法所带来的挫折感,这将对改善他消极学习心智产生很大的帮助,对他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都可能产生较大积极的作用。
2、宽容+肯定+鼓励
在学习上,我们不少学生在内心里是不够自信甚至经常感到自己不行的,这样的学生在外表往往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表现出来就是不自信,畏首畏尾,什么事情都担心,不敢走出封闭的自我;另一种表现就是不肯面对现实,明明学习进不了状态,故意装出只是自己不要学习,并且把过多精力投放到其他事情上,比如篮球、电脑游戏、电影、音乐等,而且假如老师找他要他好好学习他就显得特别的逆反。对于这种内心不自信的学生,老师的接纳、肯定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前一种学生本身就是认为自己不行的,如果老师的态度也让他感到自己是不行的,那就正好符合他脑子里原有的消极的心智模式,以后更没有兴趣去学习了,导致恶性循环;而对于后一种学生,本来他就是因为害怕面对现实、害怕别人否定他而去找了一个理由搪塞,如果老师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去否定他甚至伤害他,这些学生有可能会离老师越来越远,对于学习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也会变得越来越没兴趣,最后也会和前一种同学一样,由于缺少足够的心理支持,而坚持原有的消极的认为自己不善于学习的心智模式,学习问题不能有效改善。
这些同学的行为若能得到老师的宽容,将使他们有勇气去正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在学习方面得到哪怕是一点肯定和鼓励,也会让他从自己的学习行为上感受到愉快,这种愉快将吸引他一点一点的朝着老师所希望的方向努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成功体验将慢慢矫正他脑子里旧有的消极心智模式,逐渐的发生下列转化:“我不行
我可能行 我还行 我肯定行”以及“大家对我没期望,算了,大家对我有期望,我该好好努力”,以此完成消极学习心智状态向积极学习心智状态的转变。
3、点火
我们有些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太明白,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而同时外界又对学习强调的很多,因而有些同学甚至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认为学习是一份苦差事,不想学,或者感到学习没用,学习动力不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果一味地责怪,反而会把他们越推越远,越来越让他们远离学习的轨道。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很好强,如果对这样的学生采取一种方法会产生独特的效果,那就是“点火”。所谓点火就是利用学生的这点好强,结合学生本人的、班级的、学校的甚至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告诉他们别人(学校、国家)对他(它、它)的消极评价。比如说“人家说你肯定是学不好的,说你是不行的”,或,“别的班级有同学议论说,我们班的同学算了,是学不好的”,或者,“国际上有人攻击我们国家,说我们中国人算了,在***领域肯定是赶不上***国家的。同学们,***国家不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真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够奋起直追,以后能在这一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来。同学们,真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国家挣回这个面子啊”
这种点火的方法往往突然之间能够清醒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真正是一件很重要很紧迫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事情。尤其是当涉及到国家时,我们不少同学国家荣誉感都很强,这种点火所激发的热情在脑子里所留下的痕迹,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
在我们学习型组织实验班中,我们对个人和对班级都尝试过点火方法,发现效果不错。我们有一名男生,高一进来时,在学习方面表面上看起来是满认真的,事实上在学习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作业质量不高,考试分数也不是很好。其中考结束后我就找他过来谈话,其中我有几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想你很明白,老师找你谈话是为了你好,但至于你听还是不听,你是有权利自己选择的,假如你认为你现在这样的学习成绩你已经很满意了,那我也不强逼你一定要怎么做;假如你不希望以后别的同学想你怎么学习成绩这么不好因而小看你的话,那你可以试着逐步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正作为老师,我对你这次考试的成绩感到很失望,按照你的能力,你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后来,这名同学学习果然认真了许多,一段时间后,对怎样学习的认识也有所改变。而当在期中考试前全班中利用这种方法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下认真了许多,其中考试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坚持下去,等学生的这些生活小事中产生的小观念深入内心的时候,他们原有的不重视学习、认为不必急着学习等的消极观念就会慢慢减退,而一种新的积极的心智模式将得以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是我在学生中和班级中开展学习型组织课题时所产生的一点体会,至于怎样有效的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智模式,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进行更深入的尝试,以求得到更多的经验。
第五篇 加强团队学习,实现共同愿景 李雪娇(06届高一7班班主任)
自从***同志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以来,“学习型组织”迅速成为中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21世纪中国各行业各单位的发展趋势。学习型组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学习加激励”为管理模式,以实现持久性发展为目的。
学习型班级的建立必须整合五项基本方法: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所谓愿景,就是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图象,而且必须用现在的情况来描述,就好象发生在目前一样。这样的愿景才会真实,而不是海市蜃楼。当个人的愿景与团队的愿景一致时,团队的创造力就会迸发。所谓团队,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相对固定的目标——团队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对稳定的组织关系而组合起来的人群。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只有团队培育了共同愿景,班级成员之间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团队学习也是建立在“自我超越”之上的,因为有才能的团队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在建立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团队学习是最基本的形式。改善心智模式,发展共同愿景,进行系统思考,以及在班级中超越自我,都必须通过团队学习来达到。团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提升班级的价值观。
一、分析班情,制定共同愿景
今年我接手的班级是高一年级的一个平行班。在今年的高一年级中,总共有11个班级,9个平行班,2个提高班。在暑假的家访中,我发现班级中80%以上的学生都非常内向,胆小,不愿主动和别人交流,在公开场合不敢讲话,对自己没有自信心。虽然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这是不好的,都想改变自己的这种状况,但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针对这一情况,在开学初,我就通过各种事例,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及自信心的重要性。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在周记中纷纷表示要下定决心,要改变以前的自己。也就在这时,我提出了我们的共同愿景——“培养合作精神,做有自信心的人才”。共同愿景的提出让班级和个人看到大家共同愿景的景象,它能在班级的内部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感召力,融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朝着大家共同的愿望前行。对班级而言,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个人而言,也有了主动学习的焦点与能量,将班级及个人的发展目标完美有机地结合将会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创设和谐环境,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团队学习的根本就是合作,为了在班级中能顺利地开展团队学习,我首先注重了他们合作意识的培养。
1.指导班干部在工作上密切协作班干部作为班集体的核心,不但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全班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起着带头、表率作用。因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干部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作中避免各行其是。其次,及时解决班干部出现的矛盾,使他们认识统一,行动协调。比如,我班级曾有两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学,因彼此之间不服气,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影响彼此间的合作。事后,我及时了解情况,并做通两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得到统一,行动协调,从而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再次,定期召开班干部碰头会,或研究部署工作,或者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引导他们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案,然后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比如,我班级每周一次的班委例会,由班长负责主持,主要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并且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2.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之情,营造班级和谐氛围建立互助友爱之情,是培养合作精神的基础。所以,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意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多方面的优秀传统。其中,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则是中华民族经历不同历史阶段逐步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今天乃至将来对人们的行为都有着强有力的规范力量。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昭示着未来社会不能靠个人奋斗,而要靠集体的智慧,靠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与国之间的协同合作。合作精神是21世纪建设者的必备品质。(2)
我还经常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同窗学友朝夕相处,虽然每人的脾气、性格、爱好有差别,但大家今天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明天就是志同道合的祖国建设者,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融洽无间。一个同学进步了,大家都感到由衷的高兴,一个同学落伍了,大家都应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我班级有一学生因生病,直到9月底才来学校上课。当他一走进教室,教室里就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时他和他爸爸都非常地感动。同时,我班同学还主动借给他各科笔记,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3)
精心创设交往环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介入交往。在9月底的主题班会中,同学们个个都热情高涨,纷纷展示才能。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既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又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4)
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加强友好合作除了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对他们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我还充分利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之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的意识。在校篮球比赛中,教育他们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能密切协作,才有可能取胜利;在文娱演出中,只有大家步调一致,主、次角色配合默契,才能演出成功;在集体劳动中,只有明确分工,积极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在拔河比赛中,只有大家劲往一处使,才能得到更大的合力。同时,在每次的团体比赛项目中,我都组织其余的同学组成拉拉队,前去观看助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班级的团结。
9月份的时候,我们高一年级在东方绿舟进行了为期三天军政训练。在去东方绿舟之前,我们班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争创先进集体”。为此,我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这是一次展现自我,锻炼我们班级团队合作精神的好机会,同时把全班同学分在五个寝室,每个寝室组成一个小团队。在东方绿舟的第一天,让他们感觉最深的是内务的要求之严格。在看完教官的示范之后,很多同学都傻眼了。虽说很多同学已在家提前练习过了,但无论如何是叠不成豆腐块的。轮到他们动手时候,竟然有人把被套的长短也搞反了!
为此,我们先在寝室之间相互进行学习,然后带领他们参观其他同学的寝室,学习别人的长处,帮助他们纠正不好的地方。在这三天的内务评比中,我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切,都归功于大家的团队学习。
在这三天的训练中,同学们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走正步、齐步走、齐步跑的枯燥动作里,同学们也变得越来越有默契了。在定向越野活动中,无疑更是考验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每队人马有6个,总共需要找到4个标点。这就需要6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分析、共同讨论、互帮互助,才能完成任务。在“名人知识竞赛”活动中,也需要他们的团结合作,6人一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张试题,没有组内成员的齐心协力,根本是完成不了任务的。总之,在东方绿舟的三天活动中,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团结的合作。正是在这三天的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团结合作,也锻炼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以至于在从东方绿舟回来的路上,有同学跟我说“老师,若不是东方绿舟,我还不知道我们班级原来这么团结合作呢!”也正是由于在东方绿舟的优异表现,我们班级最后评到了“先进集体”的称号,实现了我们先前制定的进期愿景。
三、开展合作学习,在团队协作实践中持续相互学习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提出这一学习理论的本意在于调和种族矛盾。实验的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不同种族的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提倡合作学习,是因为合作学习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善待同学、爱护班级,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等等。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回学、好学、乐学等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来说,有五个因素是不可缺少的:(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3)个人责任;(4)社会技能;(5)小组加工。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意识、态度的培养有非常的作用。除了在集体活动中,我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外,在学习上,我也注重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学习。在本次的期中考试前,我们班提出的愿景是——“争做平行班第一,紧追提高班”。有了前一阶段合作的基础,我们班的团队学习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了。在学习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1)
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
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互相切磋外,课余时间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互帮互学。(3)
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兴趣小组”,“班级文学社”,“学习型互助小组”,这些小组每周都定时间、定专题,定主讲地进行交流与学习。比如,我们班级现在每天都安排不同的专题。(4)
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同时,在前一阶段考试后,我还采取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5)
不同门类的偏科生组成互帮互学小组,如甲以优异学科帮助乙提高薄弱学科,同样乙也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帮助甲提高薄弱学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班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如数学平均分年级排名第二,已经赶超了一个提高班,物理年级排名第四,语、数、外(以下简称三)加物理的排名第三,三加化学、三加历史的排名第四,在平行班中都属于前列,基本实现了考前制定的愿景。学习型班级是由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两个层次构成的学习系统,其中团队是班级的基石,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为重要。正如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都拥有两个思想。”如果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把他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思想拿出来在团队中共同分享,释放集体智慧,使1+1>2,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大于成员智商。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互相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团队学习,既要分享成员成功的经验,也是分享成员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防止成员重犯同样错误,使团队变得更加成熟和聪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共同愿景。
第六篇 创建学习型班级,推动班级持续发展 ———— 04届12班创建纪实 杨 丹(04届12班班主任)
一、班级简介
上海市虹口中学04届12班创建于2000年7月。从军训至今,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调整,班级情况如下:
1、班级现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经团支部发展,现有团员45人,占班级总人数的98%。
2、大部分学生家住虹口区,四名家住杨浦、两名家住宝山、一名家住浦东;班中学生家庭状况基本不错,其中四人是单亲家庭,四人父母均下岗。
3、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与工作,征求学生本人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自荐和投票选举,现有班级、团委干部共15人。
4、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绝大部分同学性格开朗,友爱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向上。经过高一一学年的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所改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
二、两年发展 04届12班的两年,是坚持开展“学习型组织”的两年,是在虹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的两年,更是发展、前进的两年。
04届12班在近两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修身、齐家、立业、开放;班级管理理念: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团队学习);班级发展战略:建立学习型班级。
04届12班的发展历程,分为2 个阶段,分别代表了12班在不同时期的管理理念和发展重点。
第一阶段: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化的社会更需要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我们不但要成为“正心、健身、好学、乐群”的新世纪的中学生,而且要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成为有个性的人才。于是,高一学年,我们提出了“品行修炼品格,人格造就人才”的人才观。我们以“品行”为切入口,通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和学生的自主管理,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思考习惯。以此为目标,我们提出了“守纪、团结、诚信、进取”的八字班风。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班级特色,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第二阶段:建立学习型班集体,推动班级持续发展。
进入高二,我们在高一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形成一定的班级氛围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学习型班级。在创建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04届12班班委及全体学生在班主任杨丹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思考,不断推进班级的战略发展,在班集体中建成了创业型的学习团队,并确立了“以活动来吸引人,以内容来凝聚人,以工作来培养人,以成绩来鼓舞人”的人才观,把学生个人发展与班级的发展高度关联,把班级的进步与个人价值的提升高度融合,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同学们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了以班级文化为核心的共同愿景。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会友爱、学会思考、学会超越、学会学习,以此推动班级的持续性发展,活出生命的意义。
三、创建学习型班级
(一)创建动因
1、社会因素
我们面对着一个巨变中的新时代和新世界,它既充满着危机,也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世界在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渗透在扩大与深化;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的发展,使他渗透到整个人类生活的一切角落中,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管理学泰斗杜拉克与组织心理学权威夏恩先后指出能适应未来需要的组织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也在发生着巨变。加入
WTO显示了我们以更大的勇气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让我们更有信心开创伟大民族的美好未来。为了提高我们的民族应变能力,让我们不迷失在变革中,从而开创美好的未来,***主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陈良宇市长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通过提升全民族和全社会的学习能力,激发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创造的热情。通过改善我们的基本的思考方式和引动方式,提升我们民族的学习能力,从而改善我们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和民族与外界的互动关系,使我们对世界能从容应对,互相推动,创造我们的未来。
2、班级面临的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班级发展面临瓶颈期
2001年,我们班级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高一上半学期,获军政训练队列会操一等奖、校季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及精神风貌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艺术节小品比赛特等奖、艺术节舞蹈比赛二等奖、高一年级长绳比赛第三名。高一下半学期,获五月歌会班班有歌声一等奖、高一年级广播操比赛三等奖、高一年级历史竞赛三等奖。班级代表学校参加“复兴杯”区合唱比赛获三等奖。在学农活动中,我们班更是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学农优秀班集体的称号。2001学年连续两次获校行为规范示范班称号,并获虹口区优秀班集体称号。而班中很多学生个人也在文体和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运动会、艺术节上、区民乐比赛中,在唐宋词朗诵比赛、校科技节甚至市、区作文竞赛、物理竞赛中都有所建树。挑战之二:班级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学校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以改善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开放的观念、多维的角度、共通的标准逐渐为学校和班级所接受。在高一年级组建之初,就成立了4个提高班,并实行人才流动机制。开放、务实、创新已深入人心。因此,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与竞赛,强化班级间的竞争。怎样在竞争中获取优势?我们认为,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快的学习速度。挑战之三:班级管理理念在不断突破
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新的教材已相继出台,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理念、班级管理理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教育应该教会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英国·斯宾塞语)“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系统化。”(法国·涂尔干)教育: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发挥。现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学生固有能力得到完满发展。教育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鱼。就如苏格拉底所说:我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谈话教育法。而对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便意味着训练。“学习”一词由印欧词“leis”演化而来,是个名词,意思是“小道”或“犁沟”。学习就是通过沿着一条途径或领域所获取的经验而增加能力。学习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且要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下进行,并非在教室或培训班里。这种类型的学习可能很难控制,但它却能够提供维持长久的知识,即有助于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彼得·圣洁认为:学习,不仅限于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学习,即组织化的学习;此种学习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的转变、已经不限于学懂和学会某一领域的末一具体知识,而是深入到哲学的方法论层次;这种学习要求改变人们多年以来养成的思维习惯,必须下力气强制和约束自己进入新心智模式,破旧立新,摒弃旧习,以实现心灵的感悟;这种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长期终身的。他还认为:学习本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天生都是积极而出色的学习者,人的绝大多数行为、知识和能力,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取得确实重要的学习成果势在必行。挑战之四:虹中即将申请加入试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
虹中即将申请加入试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提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三年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办学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继承和发展学校的文化传统,坚定不移地探索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生师发展追求生命的活力与质量。“在迎接挑战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生存中追求生命质量(品行修炼品格,人格造就人才;全面提高素质,引导单项冒尖),在追求生命质量过程中让师生的生命充满活力(以教师的品格与学力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在学生生命活力的发展中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的意义。
在这样的挑战中,同学们似乎有点担心,我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变革吗?我们能够超越取得的成就吗?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有活力、具有更佳的学习状态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具持续的创新能力呢?
彼得·圣洁认为:挑战并不一定是令人感到紧张恐惧的事物,它只是意味着“对自然界体系生长的外界调节进行的调节。”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文明是通过其创造性的发展而存在;这种发展是对新的、大型的挑战所作的回应。”因此,挑战也是通过集中注意力、利用理解力和创造力、做出改进的一种机遇。古人云:“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利用挑战、发展班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班级非常必要。
(二)学习型班级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班级是这样的一个班集体:拥有班级的自我监督机制,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其中,同学们拥有共同的愿景,并且具有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的精神,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超越自我(不断地发掘学习的能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共同学习。
学习型班级的内涵:
1、管理自主化:采用班级干部、团支部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管理班级。
2、组织咨询化:同学之间彼此询问、彼此学习,关系和谐、融洽。
3、系统开放化:班级与其它班级、与学校、甚至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型班级具有如下特点:它是个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班级;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目的为了重造自我;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长或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学习型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工作模式,可以自由质疑;班级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形成一个大家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学习型班级是个开放的系统,班级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学生了解班级中每个阶层所发生的事,从而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到其他人。
学习型班级具有如下行为:
1、实践新的方法:有一个确保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制度;鼓励冒险精神、典型示范。
2、从自己的经验和过去的历史中学习:能够意识到那些建设性失败的价值、把失败当作一种学习过程。
3、从别人的经验和实践中学习:热情地借鉴、对手又是盟友。
4、快速、有效地在整个班级中传播知识:采用报告、教学、个人间交流、训练、信息共享的形式。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观:
1、学习不但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习就是提升创新的能力。
3、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组织学习、着眼于团队学习。
4、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互通的过程。
5、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生的成长。
6、个人要学习应变、团队更要学习应变。
(三)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三项特色: 04届12班在创建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
学习型班级的班级文化——修身、齐家、立业、开放学习型班级文化:拥有和谐的班级气氛、共同的原景和价值观;勇于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能够共同创业;并且是一种开放的文化。
修身:古人非常重视修身,《大学》中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北大1994年就提出“文明修身”活动,2001年3月又提出“新世纪修身活动”。2001年,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六一”号召全市青少年“以德修身,以识养身”。2001年7月13日《新民晚报》上载:美国洛杉矶联合校区的中学决定从新学年起开始引入人格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相互尊重和责任感,以改变当地中学过去的“校园文化”。修身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所谓修身,就是把知识内化为自己人格的脱胎换骨的痛苦修炼,必修遵循先哲提出的准则:“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以其所不能。”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人要诚、信、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修身活动:开展了关于“贡献”和“人格”的辩论、关于虹中形象的大讨论、开展了为希望工程义卖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为敬老院服务、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出版了《诚信启示录》、开展关于美国中学生品德规范的大讨论,制定出自己的品德规范。
齐家:《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别的班级相比,你对自己班级负有更大的责任,这就是班级给你的齐家的义务。孟子云:“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是“齐家”的精神实质。04届12班强调“班级大家庭”的概念,建立了在个人愿景基础上的为同学们所共同拥护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倡导一种宽容、互敬、友爱的氛围,不断激励同学们建立对班级的共同情感、共同责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建设创新型的学习团队,确立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追求、为班级的美好明天各尽一份力;同时班级努力为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学期伊始,班级、班委就会审时度势,制定新的班集体建设规划;我们还开展了以友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友爱、发现友爱、放飞友爱。
立业:个人需要立业,班级同样也需要立业。12班将班级的发展与同学们的前途紧密相连,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全体同学的创业激情与学习才能。要发展个人,先发展班级。在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旗帜下,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据此,班级制定了一些列规划、目标,并且借助活动,把规划目标拉近现实。
开放:一要有“开放的心态”,二要有“开放的文化”。“开放的文化”产生于“开放的心态”,没有“开放的心态”就不可能培育出“开放的文化”。“开放的心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乐于接纳比自己强的人才加入自己的学习团队;二是要学习别的团队、别的班级的长处,建立起良好的氛围;三是要走出班级,走向社会,了解更多。我们实行了跨班合作、跨年级合作,向兄弟班级学习。我们主张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走进大学,了解大学生活,畅谈理想;参观电脑展,了解最新的信息发展;参观世博会艺术展,接触世界艺术精品。
2. 学习型班级的管理机制——五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炼。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班级的精神基础,他要求个人学习不断厘清和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活着。班级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一同学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对一个人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不断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首先,我们班级创造了自我超越的班级气氛。班级提出了“守纪、团结、诚信、进取”,形成了“说真话”与“诚实面对真相”的文化氛围。我们每个同学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平行班,与提高班相比较,我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并且,每个同学都能诚实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在班级自我超越过程中,保持创造性张力。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敏锐地意识到存在于愿景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让愿景看起来好像空想或不切实际,可能使我们感到气馁或绝望(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张力)。但相反,这个差距也可能是动力,将你推向愿景。由于这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因此称为“创造性张力”。高一军训后,同学们看到了班级的团结与和谐,提出了勇争第一的共同愿景。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班级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正是这样的差距与困难,使同学们化压力为动力,把困难看作挑战,使班级屡创佳绩。
再次、不管何时、班级共同愿景始终坚定不移。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阻碍、失败、甚至是成长上限。进行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要在这些时刻坚持自己的愿景,转变对失败的看法,把失败当作实践的反馈,突破成长上限。高一学年,我们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之后,又获得了区优秀班集体的殊荣。不断地自我超越,突破区先进班集体的成长上限。第四、看情结构性冲突。在人们心中往往有许多闲置自己创造力的矛盾,较为常见和突出的是:一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事情;二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得到想要的。这就与目标背道而驰了。运用自我超越,实现心灵转换:结构性冲突源于内心深藏的信念,我们只有改变信念、树立对自己的信心,改变自我形象。高二年级实行了团支书联谊会、班长联谊会、学习委员联谊会。通过这些,班干部们走出班级,更看到了自己班级的优势,更加树立了信心。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是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因此,学会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我们改变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行动能力和行动效果。心智模式是不易察觉的。改善心智模式,首先要把镜子转向自己,审思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像、印象,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营造团结、和谐、相互学习的班级氛围,是改变心智模式的基础。反复思索、谈论和再思考内心的世界图画,提高他们行动和决策的能力。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在互相协作的条件下,通过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的交流,了解、接纳别人的看法,从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
班级共同愿景是全体同学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在学生心中一股零热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班级全面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组班之初,同学们就对自己的班级充满了希望,同学们内心真诚渴望能归属于某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他们希望同心协力、全新奉献、目标一致地为一项重要使命而努力。他们想要改变现状,营造和谐的气氛、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班集体。于是,我们提出了我们的共同愿景:成为第一的班级。
围绕愿景,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规划、细则、以协助愿景的尽快实现。建立共同愿景,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凝聚力。要强化组织的凝聚力,首先必须树立起一面“组织的旗帜”,即明确组织的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就是要树立起一面旗帜,一面能够令班级成员衷心向往,能够号召班级成员为之奋斗的旗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我们的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组织驱动力。愿景建立可以树立一个目标,以激发新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式。愿景是一个方向舵,使在遭遇混乱或阻力时,继续循着正确的路径前进。它孕育着无限的创造力,唤起希望、重新思考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正是因为共同愿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凝聚力,我们的集体才会取得这么多荣誉。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班级的核心。它要求研究处理事物时,把所处理的事物当作一个系统,不仅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按照系统的方法观察、分析、控制、管理、协调每一个事物。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轻复杂现象背后引起变化地系统结构明白的支出症结所在以及找出较为持续有效的对策。
实现心灵的转换: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实现心灵的转换: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从线段思维变为环状思维、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者、从只是对现况做出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处理“细节性复杂”(复杂问题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具体的,需要具体的管理办法或措施来处理)到处理“动态性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微妙的因果关系)生命的系统具有其完整性,班级也是一样。要了解班集中管理问题的症结,必须先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系统整体。对班级整体的判断,可以运用“系统边界原理”。这个原理认为,我们研究的互动因素,应该是那些跟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因素,而不是以我们的组织或系统中,以功能划分的认为界限为出发点。班级系统:包括领导制度、科学管理、学习情况、学生、教师、班级环境等。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由于没有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或某个方面,而看不见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结构性行为。这样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没有进行彻底的解决,而且当事者也未能察觉到。比如说学习成绩的下降,我们往往会去找某些直接的原因,比如作业不认真等,而往往会忽视可能已经潜伏了一段时间的纪律松散等原因。而这样,往往会产生“补偿性回馈”。补偿性回馈指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些反应又反过来抵消了干预所创造的效益,而且你的干预越强烈,系统对你的反应也就越强烈,最后把你的干预完全抵消。“补偿性回馈”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他却难以被人们所感知,这是因为它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延才被反应出来,而在短期之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好的效果,这样我们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比如说我们把成绩的下降归结为不认真做作业,于是,我们狠抓作业风,这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有效,但长期以往,由于纪律松散,同学们无法保证听课效率,在一段时间后,局限思考的恶果会显现出来。
系统的滞延反应:表现为许多管理行为,常在恶果显示之前,呈现良好状况的假象。这个假象,迷惑了管理人员。比如,班级的成绩问题,由于同学们的超作业的恶习、或者是作弊的恶习,班级的成绩很稳定。但如深究,便会发觉同学们的作业很雷同,而紧接着,当真正面对挑战时,往往会显示恶果。
欲速则不达:班级有其自然的最适当的成长速度,而此最适当的速度又远远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快成长率。当成长过速,系统就会以减缓成长的速度来寻求调速。而在班级中,这种系统的内在调整又常常会使班级垮掉。我们要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通常,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没有功效的,短期也许会有所改善,而长期却只会使事情更糟。但另一方面,小而专注的行动,如果用对了地方,往往能够产生重大、持久的改善,这项原理被称为“杠杆作用”。通过学习系统思考,我们将了解系统中各种力量的运作,看到系统背后的“结构”,这就可以提高我们找到杠杆解的机率。团队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不是个人。团队学习是小组互动的修炼。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可以转变他们的集体思维,学习集中他们的能量和行动取得共同的目标,释放出比每个单个个人的才能总和更大的智慧和能力。团体学习具有交互作用。每个同学从其他同学那里接受输入,经过他自己的大脑的联合作用,又将反应输出给其他同学。这样,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互相强化。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具有强化动机的特征,具有比较有明确的目的、讨论内容、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兴趣;更具有目的性:组织成员相互影响,是推对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并能促使心问题地不断提出。另外,由于做到了集思广益,交换意见、丰富了每个参与者的知识和经验,使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种互动感;激发个人创造力;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的形成,并建立在过去的致死和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团队建设,我们充分开展了“学习小组活动”,组织了肯定知道、今天我学到,我真诚希望学到、分享我喜爱的英文歌、交流成功经验等活动。
3.学习型班级的发展战略——平台、资源、文化、竞争平台:平台是学习型班级的结构,是整合资源的载体,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构筑,形成互相支撑的平台体系,共同构成班级的基本框架,以适应班级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班级的平台是环境与学生;教师与全体学生;团委、班委与全体学生的系统关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了引导者与学习者的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创新和发展的机会。班委、团委是自我监督的核心力量,组织学习,监督学习。资源:资源是学习型班级运行的核心要素,是班级发展的源泉。团队的学习更加能够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文化:学习型班级文化是班级把各种资源组合在一起的黏合剂,是使班级高效运转的润滑济,是团队行为的导向和灵魂,它的存在为进一步催化班级资源的活化和增值提供了可能。12班要继续以学习团队为核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开放的文化。竞争:不断提升班级竞争力是班级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力的班级,便没有发展的可能。我们倡导在活动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竞争理念。
(四)案例设计与多元思考学习型班级的基础:团结、协调、和谐
建立团结、协调、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建立学习型班级的基础。在高一的军政训练中,同学们为了集体的荣誉,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认真训练。有的同学带病上阵,有的同学中了暑,服了两片药,就马上回到队伍中。他们说这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是这集体荣誉感、就是这乐观主义精神、就是这坚持不懈的劲儿,我们取得了队列会操的冠军。同学们还精心设计了“美丽家园”四个字。因为从那时起,同学们就把高一(12)班看作了我们共同的家,大家都会用心地呵护她。在军训结束前的文艺会演中,同学们踊跃报名、认真准备,更加强了这种氛围。军训结束,我们就制定了“守纪、团结、诚信、进取”的八字班风。而在以后运动会、艺术节中同学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更是充分弘扬了这种氛围。
学习型班级的核心:学习、思考、创新
学习、思考、创新是学习型班级的核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思考、创新的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四周墙壁,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着文化气息。我们设计了“班级舆论”版块,同学们对一些社会现象、时事政治进行讨论或点评。“学习交流”版块,我们或展出优秀的作业,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或交流学习心得,同学们无私地提供了他们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优秀随笔”板块中,我们或介绍自己欣赏的文章,或展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成长历程”板块。用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来激励自己,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科学设计板报,强化文化阵地:黑板报是教室中的主要文化阵地。科学设计板报,对同学们的政治、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素养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读报、评报活动,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充实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并且组织学生对一些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组织学生走进书海,翻阅各类书籍,积淀一定的文学功底。学习型班级的模式:简洁、多样、高效
简洁、多样、高效是学习型班级的特点。而我们依靠实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以活动来凝集和管理人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实行自主管理,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穿校服、佩带校团徽,安排值日,保证上课质量,合理安排早修午休,保证两操的质量,作业的独立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坚持统一着装,注重学生形象。
一个人的装束有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人的品质,古代也曾有“君子正其衣冠”的说法,而我们的穿校服充分地体现出我们高中生青春活泼的气质,也充分展示了高中生充沛的精力。我们班学生坚持天天穿校服,同学们都能自觉佩带校徽、团员佩带团徽。
2、合理安排值日,强化劳动意识。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的变化,结合中国入世后的局面,将来的中国需要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型新式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班委本着通过自觉组织同学们劳动,强化这方面的意识的意愿,以自身的行为来进一步塑造自我的内在修养。我们班劳动部制定了如下具体工作。时间、空间、效率。每次值日生做完工作,就会自觉地请劳动委员检查,检查完毕方才离开自己的岗位。
3、提高上课质量,增进生命交往。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思维方式进行交流的基地。上课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充分地交流,一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二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高,三有助于心智模式的改变。我们还积极地参与了学校的研究性课程和选修课。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选修课就有20多个项目供我们选择,同学们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些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和课题,并认真学习,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利用早修午休,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真正有效的反方法。只有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提高。因此,我班充分利用早修午休,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的能力。我们进行了《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的吟诵和背诵,增加民族文化修养(班级学生在校“唐诗宋词吟诵比赛”、校诗歌朗诵会、区古诗文阅读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为了一改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的弊病,我们还在英语的听说方面进行了锻炼。并且增加了英文歌的听与唱,培养英语语感与学生兴趣。而在英语小品比赛、英文歌唱大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班的班干部一同担起了这一“小老师”的重任,组织同学自发地走上讲台。我们利用中午半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针对自己班内相对薄弱的科目,发挥同学们的自主才能,开展“互争互难”活动。(“争”——就是人人斗争作小老师,“难”——就是你出难题我来解。)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与深化。而很多同学会自觉走上讲台,介绍一些世界尖端的科学技术。
5、自觉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性格。
作业是检验你对知识掌握多少的。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培养人的独立性格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每个课代表都会在课前将前一天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交齐,以杜绝同学抄作业的恶习。
6、认真对待两操,体现精神面貌。
广播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因此,同学们坚持每天穿着校服,以保证做操的精神面貌。在进退场环节,我班要求同学做到快、静、齐。在每次退场时,体育委员都会组织一定的训练。就是每天这几分钟的累积,一点点地加强了同学们动作的规范性。在我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广播操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眼保健操。现在的学生,近视状况很严重。为了保护视力,我们非常注重眼保健操的质量;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做到位。卫生员职责不是检查做操时的纪律,而是纠正同学们的动作,以保证足够的质。
学习型班级的特点:弹性、灵活、应变学习型班级必须是弹性、灵活、应变的。编辑班刊:
班级在阅读报刊之后,也进行实践尝试。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成立了自己的编辑部,编辑了我班的第一本班刊《致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校秋季运动会:
我们班参加了广播操汇演。运动会前,同学们为了使广播操动作整齐到位,自发地利用课余、放学时间,反反复复地练习;有时为了使一个细小动作准确无误,重做好几次,直至满意为止;在进退场方面为了达到快、静、齐,同学们在操场上来来回回跑了几次也记不清了,但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叫累,我们一直努力着。在田径场上,同学们都很好的发扬了运动员精神,我们不仅在预赛中表现优异,而且在决赛场上,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了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四个第四名、三个第五名的好成绩,同时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这次运动会也进一步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场上虽然只有几名同学在比赛,但场边却有整个班级为他们加油呐喊;啦啦队的同学们还准备了装着黄沙的水瓶,在手中不停晃动,打出整齐的节奏。会后,非运动员还自觉地承担了收拾场地的任务。其他体育活动:
在第一学期末的长绳比赛中,我班的同学更是在寒风中努力训练,一点点地减少失误,一点点地加快速度。虽然每次都跳得气喘吁吁,但同学们都还是力争上游,继续着乏味的训练。在比赛当天,在场下同学们执着的支持下,大家更是超水平发挥,最后夺得了第三名。其中也凝聚了同学们无比的热情和心血。我们还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组织起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比如: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格,还使我们从紧张的学业中得到缓解,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友谊在点滴中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多得”。学校艺术节:
在艺术节活动中,我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首先,报名工作十分顺利的展开了,同学们十分踊跃,甚至有的项目需要申请增加名额。然后的排练是十分辛苦的。由于排练时间很短,李洁等为同学排练舞蹈,为了能出色表演,编舞,排练,每天都要到9:00,有一天甚至到10:00才回家。另外洪弘写了疯狂搞笑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而王珲等同学努力排练,将这部小品演得淋漓尽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我班的小品获得了艺术节小品相声比赛的特等奖,舞蹈获二等奖,另外在乐器比赛中,陈嗣鑫得了二等奖,校园歌手大赛中,王麟得了一等奖。更可喜的是,我班获得了班级组织将的优胜奖。我们有三个节目还入选了闭幕式演出。艺术节的活动又成功结束了,我班同学的成绩也十分喜人,在大家的心中多了自信。主题班会:
我们的两次主题班会“迎国庆”、“外塑形象,内铸素养”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参观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生活:在寒假期间,班级组织去上海师范大学参观。我们参观了大学校园、图书馆、学生寝室。通过感受大学生活、体验大学生活来树立自己的理想。在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还各自谈了自己的理想。五月歌会:
在预赛中的成功,使大家信心十足,同时得到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消息,同学们更是不感怠慢,在袁老师的辛勤指导下,从单一的曲调到双声谱,再到三声谱,其中都倾注了同学们的心血。终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收获,夺得了冠军。同时,代表学校参加的比赛也得到了区三等奖。
第七篇 团队学习在高三文科班的实践 姚 婕(04届高三4班班主任)
所谓团队,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相对固定的目标——团队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对稳定的组织关系,而组合起来的人群。团队利益最大化是团队成员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否则,团队就失去了共同的目标,组织关系就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团队生命力就失去了长期维系的可能性。
在高三文科班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团队学习的模式,它既有和一般团队学习一样的共性——相对固定的目标: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学习上的成功——但它在操作的同时又有着它的特殊性:
1. 团队构成人员的特殊性
经过分科的选择,文科班的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种趋势——重文轻理,理科相当薄弱,这样的趋势在越是好的学校越是明显。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于是懈怠的情绪日益增长。长此以往,在3+1的总成绩面前他们便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弱势群体。
2. 科学地确立团队目标
为了能够获取最终的成功,科学地确立高三文科班的团队学习目标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既然是团队学习,那么就不是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事情,目标也就不能仅仅只针对个别好学生或个别后进生,必须有一定的适应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团队学习的关键
由于高三文科班在学习方面,在达到最终团队目标的过程中,有着较理科班学生更为明显的弱势,所以团队学习的关键就是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知识共享”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便是“维持学习兴奋点”。因为数学学科上的弱势使得较多的文科班学生在总成绩上很难占上风,文科的优势又很难体现出来,时间一长,再加上高三压力的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势必减退。如果一旦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难奏效的,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团队学习的首要关键是“维持学习兴奋点”,让学生在团队中始终保持学习的亢奋状态。
当然,盲目的亢奋只可能让学生变成“无头苍蝇”,所以团队学习的第二个关键就在于要“善于资源整合”。教师在团队中不是主导者,但却是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利用在不同学科中学有余力的学生用他们特有的亲和力带动整个团队的学习,同时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团队中起到“知识共享”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发动学生利用自修课或早读课的时间自己出题讲题,可以打破常规课堂上教师讲题的沉闷感,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面对问题不会显得局促不安,问题也就更容易地在团队协作中得以解决。
总之,高三有着它的特殊性,高三的文科班又有着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正面这样的特殊性,利用好“团队学习”,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当然,如何利用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中,以上只是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小小体会,希望能够得到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