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德育之花在科学课中绽放 张艳荣
让德育之花在科学课中绽放
张艳荣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科学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我们在科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原则是依据授课内容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要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科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科学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科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以下就在科学中如何浸润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性。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堂就是素质教育课堂。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等,是可以通过科学教学活动来培养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训练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观察、规范操作以及自觉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未来将面临着的、十分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仅具有过硬的技术和高超的本领,还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如指导做实验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必须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分析,汇报总结。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向学生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或组织一些竞赛,培养他们适应能力的竞争意识等,并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们都能拥有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拥有个性化的生活追求。在科学中,有很多现象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共同思考,汇报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实证意识。如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图
片中大树的信息。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在平时曾经观察过的现象与所观察到的图中大树的信息相混淆,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把教科书中的图片放大,一起讨论交流学生们所观察到的信息。这样,把学生平时观察到的和当前观察到的信息区分开来,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科学观察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又如在教学三下《指南针》这节课中,讨论如何使用指南针时,别的小组都认为指南针中有绿点一头指向北方是北极,其中一个组却提出了有绿点的一头指向南方是南极。当时我让这个组把指南针拿到实物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结果确实是这样。我表扬了这个组敢于质疑的精神,并用磁铁进行了实验,经过验证和讨论,学生们都认为可能是工厂的工人把绿点搞错方向了。当全班的掌声响起来时,这组的学生高兴得快蹦起来了。本来一句话就可以带过的意外,我们足足用了五六分钟,但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学生他们都感受到:该是怎样就是怎样,用事实说话!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科学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验,造成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德育环境。要抓住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形成科学求实的学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很多的观察或实验,由于受到非本质因素的影响而使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应特别注意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科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收到课堂教学难以收到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在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同时,根据学校情况,侧重抓了采集制作标本、制作学具、实地考察等活动,从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1.采集、制作本地的动植物标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2.利旧利废制作学具,增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识。3.进行实地考察,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科学课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学中的教育因素,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是落实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德育价值,为课堂教学伺机渗透德育做好准备。例如,《研究土壤》一课中寥寥数语只提到一个问题和一个研究参考方案。但是,“土壤”有其深刻的内涵,有的称之为“万物之母”,有的称之为“黑金”等等。虽然这些表述对科学来说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在这些称呼的背后表达的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的事实,表达出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从诗歌《土地啊,母亲》入手酝酿学生的情感,既为学生后续研究土壤打下情感的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与珍惜之情。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白色污染、工业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些问题也牵涉到了本课学生的研究对象——土壤。于是,我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组土壤被污染、侵蚀的图片。
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震撼,顺应课题又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侧面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双面性,逐步让他们正确认识与理解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不动神色地渗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品德也得以升华,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五、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有人把童心比喻成一支牧歌,深情、清纯、温馨;也有人说童心世界犹如一泓清泉,纯静、透明、晶莹。这两种比喻都充分说明了童心美与纯朴的本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其巨大。“身教胜于言教”,这些朴实无华的箴言更直接地指出了榜样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陶行知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古人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说,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学生。学生思想的转变、品德的培养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学生从你的眼光中读出热情和关爱时,他将学会爱和奉献;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鼓舞时,他将会树立信心;当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宽容和尊重时,他将学会善待他人。教育教学实践说明,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 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浸润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言传身教,处处起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自然而然地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之中,“有意、有机、有情、有序”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恰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终会见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学 校:奇台县老奇台中心校
联 系 人:张 艳 荣 联系电话:***
校本研修参评论文
让德育之花在科学课中绽放
工作单位:昌吉州奇台县老奇台中心校
姓 名:张 艳 荣
联系电话:***
第二篇: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怒放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 姜敏
【案例综述】
我校教师24人,在校生220多人。几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小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主要做法与效果】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
(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大队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并且日趋科学和完善。对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评价,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等;对班级管理评价,有《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考评,有《班主任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我校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纳入学校中长远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长领导下,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教师中形成“敬业爱岗、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3)重视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把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养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班队活动现场观摩等平台,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学、研平台,努力促进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德育活动开展状况
我校德育工作以开展主题教育月为抓手,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黑板报评比、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渗透了民族精神的培养、爱国情感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
(1)开展“母亲恩情重于山”孝敬教育主题系列活动。(2)结合三八节、母亲节开展“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问卷调查活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书信比赛、写孝敬日记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开展“雷锋精神在闪光”系列教育活动,各中队通过开展读雷锋故事,讲雷锋故事,做一件学雷锋好事,写一篇学雷锋心得,出一期学雷锋黑板报等活动,让校园形成“人人学雷锋、处处有雷锋”的良好氛围,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4)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
(5)以清明节、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网上祭英烈”、“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及中华经典诗歌诵读”、“热棕飘香话端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6)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二、学校德育工作举措与亮点
1、坚持二个结合,拓展德育内容
(一)与快乐校园相结合。我们的口号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因此在我们学校总的活动方案中,以少先队为依托,坚持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创新,自我表现,真正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流于形式。①文体活动丰富,参与率高效果好。每天下午第三节统一定为文体活动课,全校成立科技组、文艺组、体育组、书法组、绘画组共5个兴趣小组,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备二件以上文体器材,开发各种课外文体活动资源,如踢毽子,乒乓球,篮球,跳绳等,由教师引导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从中培养、发现一批特长人才。快乐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②少先队活动形式多,针对性强。少先队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歌曲欣赏,佳作欣赏等栏目。各中队活动不断,六年级中队绘画艺术展五彩缤纷,五中队的文艺节目令人耳目一新。今秋全镇德育大检查,我校的德育工作深受好评。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③积极举办大型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校定期举行大型活动,如十月的两歌比赛、十一月的韵律操比赛,十二月的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展示自己的才能,又得到充分的锻炼。
④推广一个全校性的活动——竹竿舞。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准了少数民族传统节目——竹竿舞作为全校性大型活动。学生们的兴趣浓,参与率高,目前,全校师生达到了人人都能跳,人人有花样的局面,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活动中,数百人齐跳竹竿舞的场面壮观至极,清脆而有节奏的敲打声,欢快的脚步声,跳动的音乐声,愉悦的笑声、掌声,声声入耳。有时前来参观、检查指导的来宾也会在学生的热情邀请声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学一学,跳一跳,展示一下自己的活力和风采。
⑤让校园集体舞“舞”动校园。今秋为了加强集体舞的整齐性,开学初,利用下午的第三节课,由龚传全老师带领学生重新纠正动作,重新编排队形,达到人人会跳,队形整齐。大课间时,伴着优美的旋律,同学们翩翩起舞,动作一致,节奏感强,形体优美,韵律感强,真正让快乐的课间靓起来。
(二)与系列教育相结合。我校始终坚持五种系列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制度化。每周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从内容、时间到主讲人,都做到了统筹、具体的安排,整个仪式庄严隆重,学生受教育效果好。
②红色教育系列化。我们以“龙口堰”为红色教育基地,深挖红色资源,利用每年的清明节,用听、说、读、写、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并由此延展到“三五”学雷锋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纪念活动,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在今秋全县举办的“爱湖北、爱家乡”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
③法制安全教育经常化。近年来我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讲课1—2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措施和奖惩办法,通过广播、标语、板报、讲座等宣传形式,全校形成一种浓厚的安全氛围。近几年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④五类生教育温馨化。五类生在我校的比例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建立了留守学生家园,配备了留守学生活动室,设立了亲情电话,从心灵到生活对留守学生进行关心,确保留守学生在学校、在家园里获得家一样的温暖。二是为全校学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基本情况到身心健康进行归类建档。建立了问题学生转化登记册,教师分工包保,每周至少一次谈话。目前此类学生转化情况良好。三是建立“悄悄话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这些措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每周信箱都能收到十几封学生的悄悄话,谈学习、谈生活、谈心理。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心理教育讲座,深受学生好评。
围绕教育内容一体化这个中心,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活动丰富,学校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屡获市县各级奖励。
⑤落实“细、小、实”,打造诚信教育
内容细化,形式多样。学校根据诚信教育内容细化到每月,即一月环境保护,二月诚实守信,三月关心他人,四月遵纪守法,五月关心集体,六月自强不息,九月尊敬师长,十月热爱祖国,十一月热爱科学,十二月文明礼貌,各班又根据方案将诚信内容细化到周,落实到日。诚信日的活动内容制成表格印发给每位学生,使他们学有目的,做有内容,记有成效,评有标准。如五年级、六年级采取知识讲座、诚信承诺宣誓、社会调查,开讨论会、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明白诚信意义,如何诚实守信,并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给烈士扫墓等具体实践诚信内容。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要求他们争做环保小卫士,对于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做自立小明星等。各班还将“十小”内容分解到每个人,使人人月月都有目标,周周都有内容,日日都有榜样,规范了学生的良好行为。落实过程管理,强化全程监控。目前,从“细、小、实”入手,我校诚信教育已形成以班级“日记分”为线,以系列教育为珠,形成环环相扣,梯层递进的“一线穿珠”的教育管理机制。各班结合实际,统一诚信记载格式、内容、要求,班主任和少先队负责人有训练周的活动记载,各班(或中队)有“诚信日”考评结果记载,量化考核记载,每月小结记载,“十小标兵记载”等,切实做到一日一评分,一周一活动,一月一主题,一年一轮回。领导专班对上述要求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了教师月考核之中,使日、周、月、年的诚信教育形成了成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我校学生行为良好率达99%以上,带之而来的是人人讲文明,个个爱学习,组织讲团结,全校讲诚信的可喜局面。
三、规范养成教育,树文明守礼新风
行为来源于思想,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陶湾中心小学近几年来一直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点来抓,将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生的认知、生活、学习实际结合,重实践、重养成、重规范,运用种种方式,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学有标兵,行有准则,听有事迹,全校学生在知与行地统一中,实现了心灵净化,思想升华。
㈠是多种形式体验新《守则》《规范》。我校在这方面重点落实了“背、演、辩、写”四个字,“背”即全校学生人人会背《守则》《规范》,“演”即组织学生自由创编小品、课本剧等知行明礼的节目在班会中演出,加深体验。“辩”即开展大讨论,辩论赛,分析身边的人和事,点评好与坏,深层次理解《守则》与《规范》。“写”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见解。通过这四种形式,全校学生认真学习《守则》《规范》,践行《守则》《规范》,并将其与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各具特色地个人、班级规范,学习、生活、卫生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被戒除,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成为新风尚。
㈡是评“先进班级”,五种好习惯蔚然成风。08年春季我校重新由教代会审定了新的先进班级评选办法,从安全、卫生、纪律、爱护公物等四个方面制定了评审细则,每周一打分,每月一评比。取先进班级的前两名进行经济奖励,并授于流动红旗。
通过这种方式,五种好习惯蔚然成风。一是做操“四化”,即入场军事化,指挥音乐化,队列图案化,做操韵律化。四化的形成使我校的课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寝室生活“四线五无”,即牙具摆放一条线,手巾搭放一条线,被褥叠放一条线,鞋类摆放一条线;室内无垃圾,地上无痰迹,墙上无灰尘,墙体无痕迹,物品无乱摆乱放。走进学生的宿舍,干净、明亮、整洁会是你的第一感受。三是生活习惯文明化。学生在就餐时排队,饭钵拿在左手,不喧闹,不插队,不争吵;打水、洗澡一律在值日教师到岗后,整齐有序的进行。谦让,有礼是学生生活中的一大亮点。四是保洁经常化,自觉化。目前,我校已形成地上的每一块果皮,每一片纸屑,都会被师生随手带走的良好习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亮丽。五是师生间礼貌,生生间友爱。在学习生活中,骂人等行为已基本杜绝,代之的是一种友爱和礼貌。早上见老师问好,同学之间嘘寒问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关系和睦,融洽。这五种良好习惯的形成,带来了陶湾中心小学今日的和谐与向上。
四、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强。家长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渐多,缺少应有家庭引导,造成学生在家与在校有着不同表现的双面性现象日趋严重,又易造成学生养成较多不良习性,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更多的难题。
2、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学校德育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冲击,教师无法潜心研究德育工作,造成教育方法、方式相对简单,老师不能针对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补充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这种现状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3、媒体和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可以通过媒体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背景,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的概率也在增大,从而影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五、今后德育工作的新策略、新举措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2、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特别是要加强课外德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形成合力。
3、积极探索心理质询活动的有效途径。
4、注重建立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的教研机制,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力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百年大计,在于树人,树人的关键在于德育,德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我校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高迁小学德育工作以开展主题教育月为抓手,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黑板报评比、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渗透了民族精神的培养、爱国情感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
1、开展“三爱三节” 教育手抄报教育活动。
2、开展“雷锋精神在闪光”系列教育活动,各中队通过开展读雷锋故事,讲雷锋故事,做一件学雷锋好事,写一篇学雷锋心得,出一期学雷锋黑板报等活动,让校园形成 “人人学雷锋、处处有雷锋”的良好氛围,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4以清明节、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网上祭英烈”、“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及中华经典诗歌诵读”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5学校还积极推广一个全校性的活动——竹竿舞。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准了少数民族传统节目——竹竿舞作为全校性大型活动。学生们的兴趣浓,参与率高,目前,全校学生生达到了人人都能跳,人人有花样的局面,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中,数百人齐跳竹竿舞的场面壮观至极,清脆而有节奏的敲打声,欢快的脚步声,跳动的音乐声,愉悦的笑声、掌声,声声入耳。有时前来检查指导的来宾也会在学生的热情邀请声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学一学,跳一跳,展示一下自己的活力和风采。
我校始终坚持三种系列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制度化。每周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从内容、时间到主讲人,都做到了统筹、具体的安排,整个仪式庄严隆重,学生受教育效果好。
②红色教育系列化。用听、说、读、写、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寓德育于校内外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在行动”有的学生回家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有的学生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有的学生给父母制作了一张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了一次脚,表达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③落实“细、小、实”打造诚信教育内容细化,形式多样。学校根据诚信教育内容细化到每月,即一月环境保护,二月诚实守信,三月关心他人,四月遵纪守法,五月关心集体,六月自强不息,九月尊敬师长,十月热爱祖国,十一月热爱科学,十二月文明礼貌,各班又根据方案将诚信内容细化到周,落实到日。诚信日的活动内容制成表格印发给每位学生,使他们学有目的,做有内容,记有成效,评有标准。如学校高年级采取知识讲座、诚信承诺宣誓、社会调查,开讨论会、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明白诚信意义,如何诚实守信,并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具体实践诚信内容。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要求他们争做环保小卫士,对于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做自立小明星等各班还将“十小”内容分解到每个人,使人人月月都有目标,周周都有内容,日日都有榜样,规范了学生的良好行为。
目前,我校已形成地上的每一块果皮,每一片纸屑,都会被师生随手带走的良好习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亮丽。师生间礼貌,生生间友爱。在学习生活中,骂人等行为已基本杜绝,代之的是一种友爱和礼貌。早上见老师问好,同学之间嘘寒问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关系和睦,融洽。
高迁小学
第四篇:让德育之花在英语课堂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英语课堂中绽放
[摘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忽视德育的教育是培养不
出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渗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积极钻研教材,挖掘
教材的德育因素,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动手各种方法,巧妙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 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德育教育;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即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英语课堂
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说明了德育与
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教学,不能是唯科学地传授文化知识,我们的思想
道德教育,也不能是脱离科学文化知识的空洞教育,只有把思想性与科学性密切
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
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才能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实,《小学英语》(PEP)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只要教师在备课时
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并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地把思想
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那么我们精心培育的德育之花就会在在英语课堂中
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材是寓德于教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教育的前提。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1.中外比较,增长见识
在《小学英语》(PEP)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呈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这种
特殊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
养,让学生在中外对比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比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四年级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五
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等单元都有对中外文化的介绍。
[案例1] 五年级上册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pork, tofu, mutton, potato, fish , green beans, eggplant ,tomato , cabbage 等九个单词,这些单词都是清一色的中国餐的食物。
1为了让学生懂得中国餐的食物更适合中国人、更健康,在设计教学时就定位为“结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
异,让学生懂得更为健康的饮
食习惯”。在教学中,先用课
件呈现西方通常的饮食爱好
(左图),中国人的饮食喜好
(右图)。并说一说自己的饮
食喜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给出了如下的表达:
I am Huang Xingpeng.I am a Chinese boy.I like Chinese food.I like mutton, fish , cabbage, tomato and rice.Because they’re healthy for me.教材中不仅呈现了西餐,同时加入了中餐,这就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也注重了双向式的文化引导。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只需利用好教材,因势利导,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现在很多学生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不会做,更不懂得关爱家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其实在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非常注重对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等单元中就有这样的思想教育内容。
[案例2] 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的第三课时(Part A.Read and Write)
本单元的情感教学目标:简单介绍自己能
做的家务劳动。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
兴趣,并养成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本课时主要讲述了Zip告诉大家
Mother Goat病了,于是Monkey 倡议大家去
帮助她,得到了Zip, Zoom 和Rabbit 等大力
支持,于是去到Mother Goat 家中帮助做家务,而且很尽力去做,并且做得很出色,深深地感动了Mother Goat.在设计这个课时我考虑到这个难得的德育教育因素,创设了一个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是多么的可贵。(情景设计:让一个学生扮演病人,在家休息,其他同学去他家中帮忙做家务,病了的学生深受感动)。最后,指导学生把今天所做的事作一份简短的汇报,并写成一份报告(小练笔)。如:I am Sarah.My classmate Amy is ill.I can help her with my classmate.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wash the windows.I can cook the noodles.I am a helpful girl.I am so happy.下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What can I do for my parents ? What can I do at home ?
这两道看似简单的问
题,但我想学生回家后用心思考这项作业,一定会感到内心的震撼,这样本课时的德育教学目标就此得到了落实。
3.寓爱其中,弘扬美德
英语虽然是一门交际性语言,但它内含的德育因素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弘扬中华传统之美德。比如,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五年级上册Unit 6 In a Nature Park.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等单元就可以渗透品德教育。
[案例3] 五年级上册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的第六课时(Part B Read and write)
本单元的主题是In a Nature Park.教学目
标是要求学生能简单描述自然公园和村庄所的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
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设计这个课时的教
案时着重渗透这一情感目标。课堂伊始,教师
先让学生自我阅读课文对话,并带着问题进行
阅读,(问题是:① What is Sarah’s village like?
② What is Chen Jie’s village like ? ③ Do you like it ?)阅读后把自己当作Sarah 或 Chen Jie 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村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美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并说出了如下令人满意的答案:I am Sarah.I like my village.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bridges in the village.The water is clean.You can see many fish in the rivers.The fish are cute.I like them very much.The air is fresh in my village.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理想村庄并进行描述“,这一环节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可自由地想象,表达对美的感悟。因为有前面的铺垫,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二、巧妙利用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1.连接主线,整体设计
“串”就是用一条主线把教学内容连在一起,做一个整体的设计,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
[案例4] 五年级下册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的复习课教学
本单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培养
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在设计这个课时时,我以这个为主线,串
连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先用PPT出示
了一幅大自然的图片(右图),里面很多动
物逍遥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指导学生细心观察,问:What place is it ? Is it beautiful ? 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 Do you like it ? Why ? 再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学习(讨论范围包括:这个地方环境为什么这么美,你爱动物吗?为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有这么好的环境。),最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就这样本节课在学生讨论、学习、展
示这个过程中达到了目标。
课程结束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公园(右
图),让学生把心爱的动物放在里面,然后用几句
话描述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开心吗?你是否
喜欢等等。
2.巧妙调节,激发兴趣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情感目标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中情感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吸收。教师应把握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策略对情感信息进行处理与挖掘,从而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达到品德教育的目标。
[案例5] 五年级下册 Unit 3 My Birthday 中的Part ARead and write
本课的主要句型有: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in May.My birthday is in June.Uncle Bill’s birthday is in June , too.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讲述家庭成员的生日,内容贫乏而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处理,以达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性情。
英语歌谣有独特的韵律,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用的巧可以令课堂
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设
计这个课时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吟唱这首歌
谣(右图),边吟唱边跟着节拍做些动作,从而能把学生的学习精神调动起来。
在新授课环节上,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重新制作一个图表,说明John的家庭成员的生日在什么时候,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出家庭成员的生日。
在拓展教学环节上,我要求学生真实地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生日制作一个图表,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是:My family’s birthday.最后,把以课文Part C.Let’s sing “My
birthday” 来结束此节课,让学生在快乐的歌曲声,再次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德育教育是
不完整的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才能
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材。英语教师
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
方面渗透德育教育,引发学生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让学生的心灵达到高尚的境界,让德育之花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黄秋燕.2014.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巧妙渗透情感教育[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始用)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T].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4]杨柳.2014.让英语课的情感 “浸润”实现灵动[J].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
第五篇:让德育之花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绽放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对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和发现学生兴趣使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结合。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教学
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一、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加强德育教育
中学信息技术大纲要求70%是上机课,也就意味着学生上信息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机房度过的。良好的上机习惯指的是爱护机房的各种设施设备,遵守机房规章制度,操作正确规范,上课带书和笔,及时完成任务,对号入座等等。人们常说: “好习惯终身受益。”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呢?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先制定好全面而完善的规章制度。开学初的第一堂课就应该给每位学生安排固定的座位,并约法三章,要求课前对号入座,不允许相互更换座位,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许大声喧哗,不准在机房吃零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上机时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及时完成本节课所布置的任务;学习结束后要按常规整理好电脑设备、书本及凳子,并按正常的操作顺序关闭计算机后才可离开;若损坏和故意损坏电脑设备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仅有第一节课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应将思想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每一堂课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课,它注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不能忽视对学生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不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在机房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机房中,学生对教师机都很好奇,每次进机房都会刻意地看教师机,而且特别关注教师此时的“所作所为”,有些教师稍不注意,就会被学生悄悄模仿。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二、在挖掘教材内容上,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此外我们还应该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备课的时候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寓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想教育。
在课堂上讲到《保护我的资源库》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造成计算机运行受到影响,重要数据遭到损坏和丢失,计算机硬件受到损坏,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在例如,教材中的《网络与道德》内容,是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意识的好材料。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培养学生可贵的合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致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
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老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未复习时、对问题未作深入思考时、自己没有尝试操作时等,都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四、在培养健康兴趣中渗透德育
如果问学生最喜欢的课是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说是信息技术课。问其原因,则回答:“可以游戏,可以上网,上课比较轻松自在。”听到这样的回答的时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要开始反思,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就拿游戏来说,有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也有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的。帮助学生认识游戏,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游戏,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客观上说,现在有许多网络游戏是不健康的,或是丑化社会,或是宣扬暴力,或是鼓吹侵略,或是践踏道德。对于单纯的学生,这些游戏无疑是一颗颗毒果,食之将严重侵蚀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辨别良莠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远离不良游戏的诱惑。
总之,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习惯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发掘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定贵.寓德育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2】魏昕.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J].信息教研周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