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永和报告听后感 学思结合做教研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
2014/12/30 14:29:21 阅读数:357
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
——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学习心得摘录
江宁区首届教育科研新秀班是江宁区教育科研的一股新生力量,11月末举行了首次培训,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学思结合”做教研》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会后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平日的工作,撰写了学习心得,为自己成长为有思想,有思路,会思考的科研型老师迈近了一步。现选取编辑12篇心得文章,以供大家深入交流,携手进步!
叩开教科研的大门
江宁区淳化小学 吴施华
带着一丝激动,怀揣一颗梦想,我加入了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对于一位刚入职三年的教师而言,“教科研”还仅仅停留在尝试的阶段。如今有了这么一个专门的学习的平台,无疑给自己赢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初次培训,就有幸聆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和先生的讲座——“学思结合”做教研。短短两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给我们以后的教科研之路指明方向。
心向往之——做教科研的有心人。忙忙碌碌干教育,平日的工作常常是繁琐的,人心亦会波澜起伏。然而做教科研,需要静心。带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携一个嗅觉敏锐的鼻子,加一双勤于动笔的手。刘老师用一句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诠释教科研的精髓。何为学?要关注平时的学习,报刊杂志、科研书籍、学术报告、网上科研······留心处处皆学问。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要做教科研的有心人,课堂上的一个插曲,可能就是一个研究的问题。化解一场学生纠纷,可能就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关注一个教学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总之,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心向往之,科研亦可多姿多彩。
思而不倦——做教科研的行动者。诚如刘老师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同时,一定需要做一名思考者。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文章千千万,自己说来口难开,说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简单的表层阅读,这样根本达不到研究的程度,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种阅读积累。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自己探索教育时,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反思。刘老师从大的方面来说,反思四大教育改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教师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反思一堂课,反思一次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思结合做科研,学与思,从小时候起就天天接触的两个字,做起来却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学,不仅要有一颗学习之心,而且要有学习之法。没有灵活的学习、研究方法,就如折翅的小鸟,无法展翅飞翔,教科研无从做起。审视自己的教科研,发现还有许多的不足。
课题研究,浅尝辄止。工作至今,虽然已有两项区级课题,但是从研究的问题,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示来看,自己的课题研究,停留在真问题,假研究,无成果的阶段。没有像刘老师指点的那样,真正的从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来寻找课题。
论文撰写,思路狭隘。虽然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撰写了许多论文,也有几篇获奖,但是从撰写的思路和选材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狭隘的。主要倾向于经验总结。每年都有许多的论文评比,这无疑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平台。但每次评比来临,心中却总是觉得很空,有种无从着手的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己的思路不够宽泛,还在于没有厚实的积累。许多的教育事例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许多的研究问题一不留神忽视了。所以在撰写论文时,会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
教育研究,断断续续。教科研,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情。在平时的工作中,很不自觉的将教育与研究两件事情生生分开。每次到论文上交时,匆匆选材,匆匆撰写。这起不到研究的效果,只能说是总结。坚持教科研,需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将自己的教育工作本身作为依托,及时的反思每一堂课,记录每一个发生的教育故事,关注身边的教育案例,总结自己聆听到的专家讲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我来到了教科研的大门口,打开门,就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年轻的我,没有理由畏惧,因为拥有如此优越的机会,有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这个强大的集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集体中,只要“敏而好学”相信收获肯定会颇丰的。行笔于此,说再多的豪言壮志都是单薄的,最好的还是付诸实践,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教科研的大门,开了,踏进去。在新秀班这个大家庭中,享受集体的智慧。
种“南瓜”
东郊小镇小学 马星星
在江宁区首届教育科研新秀班的开班仪式上,我有幸听了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题为《“学思结合”做教研》的课。刘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那些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实例让我深深为之折服。课上,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念:“教育科研是南瓜,不是丝瓜”。
这句话一出,让在教育教研方面一直迷茫的我如醍醐灌顶。是呀,南瓜越老越甜越有味,丝瓜越老越苦越干枯。搞教研就如同种南瓜,是在搞农业,需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需要的是时间是精力,而不是搞工业,一夜之间扬名立万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我也即将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走上这条种南瓜的道路。
作为一位新老师,欠缺的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是这样是不是就不能搞教科研?是不是就不能搞好教科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刘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目标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现象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方法中可以找到研究课题,教育经验中也能找到研究课题。在这里,刘老师给我们举了陆一鹏校长“考试备忘录”的例子和他的同事马老师的例子。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就藏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只要你用心去发掘用心去体会,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发现留心处处皆学问。教育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在积累经验和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关注路边的风景。那么这么多的课题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理论和实际的支撑,不能空讲大道理也不能只是单纯的叙述事情。搞科研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就像种南瓜一样,急功近利就只会落得跟揠苗助长里面的主人公一样的下场。
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她几乎会出现在我的每一篇教育叙事里。开学第一天,所有小朋友乖巧的坐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那个看似柔弱文静的小姑娘居然在操场上和一帮小男子汉们捉青蛙;阳光体育活动时所有的孩子都在热火朝天的跳绳,可是,只有她把绳子扔在一边问我能不能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收作业,一数少一本,不用看就知道她没交……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束手无策的小姑娘,在记录下她怪异的一举一动以后,我自以为是的开始研究起来,甚至做了一个一周改造计划并付诸实践了。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我所做的一切都仿佛是徒劳的。我茫然生气甚至对孩子发火,这时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知道了这个情况,笑着跟我讲,深入的去研究孩子,观察她的行为,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付诸实践,最后进行总结,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吗?以后不管是对自己的教育之路还是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妄图在很短的时间让她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越是急功近利,越是徒劳无功。
对呀,教育科研就是这个样子的,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仅要学还要思,要学思结合。每一个课题都是一个南瓜,我们是在用一年四季去辛勤的耕耘,好的课题更是能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更具价值。南京市上元小学言克琴老师在她的《好文章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里,提出了教书匠和思想者的区别在于方向感、智慧、责任和使命。身在一线的老师们首先都是一个教书匠,但是怎么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向思想者迈近呢,这就又回到了刘老师这堂课的大标题上面“学思结合”做教研。
既然有幸成为教研新秀班的一员,我就更加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热爱我的孩子们,热爱教育教研工作,希望能在前辈们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收获香甜的大南瓜。
教学研究,一种坚持
江宁区横溪小学 贾慧敏 11月21日下午参加了江宁区教科室举办的教科研新秀班开班仪式,并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教学研究调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的讲座。培训归来,反思这次的开班仪式、刘老师的讲座以及前一天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邹正老师的教育思想报告会收获颇丰。
首先十分感恩教科室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科研动态,为我们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11月日在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听的那场讲座对我的触动真的很大。作为一个为一名教师,我是否正在做着或者即将做着不可被原谅的事情?
后,作
而刘永和老师的在开班仪式上的那场讲座则更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现实,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动情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学思结合”做教研。的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听得太多、看的也很多、接触都是鲜活的教育案例,但是每当我们提起笔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不知从何处下笔。面对不断发展的学生,我们忘了留心,忘了研究,忘了去记录、去分享和反思。
留心处处皆学问。刘老师用一个有关爱迪生考助手的小故事将我们带进了报告的第一个主题。刘老师睿智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尽皆知却恰恰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留心。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每天我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往往学生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语言会触动到我,但是转眼间一些琐碎的小事的发生就让我们忽略了刚刚的发现。听了讲座,我想可以试着准备一本班级日志本,记录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滴,记录我们的发现。这既是以后写论文的一个素材,同时也是一本情感的回忆录,是自己一步步成长的脚印。除了平时接触到的鲜活事例,我们也可以通过剪贴、摘抄报刊杂志、阅读科研书籍撰写笔记、研读学术报告,借助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以及网上搜索、下载科研资料。合作研究收获更大。有时候一些小问题、小观点独自思考往往寻求不到答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学校的老师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我相信集体的智慧一定能让自己茅塞顿开,有时候即使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但也许众人的观点也会为我打开不一样的思路。作为我们自身首先要大量研读有关的教科研书籍,特别是我们的课程标准,有时候一种发现、一种质疑甚至是一种不解,只要你去搜集资料、思考了,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在做研究了,不管结果怎样,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大大的收获。
刘老师所讲的真的很贴近我们的工作实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思考提炼出自己的想法并形成理论文字,这些思想凝练的文字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教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另外刘老师还向我们表达了一个理念:坚持真理。这不管对于我们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极其重要的。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往往跟着所谓的专家跑,撞得头破血流也不知为何走了弯路。教学和教学研究需要一些坚持。这使我想到了一次听课的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掌声》之后,分管语文教学的领导专家提出可以将文中的“慢吞吞”改成“急匆匆”比较阅读,这样可能学生体会更深。但是这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上文已经提出主人公小英心里很犹豫,加上小英的腿是有残疾的,小英不可能“急匆匆”,三年级的学生能够领悟,所以这样的比较阅读是没有必要的。这位老师最后的课也是按照她原来的思路进行的。且先不论谁的教学思路更具智慧,这位老师的坚持让我佩服,试想自己也许就随着别人的思路了。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坚持自己思考后的成果,而不是随着教参的思路。这也是我从这个讲座中学到的最珍贵、最可贵的精神。这次讲座我收获了很多,值得用更多的时间去回味、去思考、去消化,相信肯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相信在以后新秀班的活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会对我的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更多的帮助。
照进心灵的阳光
横溪中心幼儿园 郭芸芸
如潺潺的溪水,清凉滑过我的内心;如温和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如挺拔的劲松,傲立于岩石之上;这些都是刘永和书记的《“学思结合”做科研》讲座给予我的感受。当预示讲座已经结束的音乐响起时,我还恋恋不舍的沉浸在刘书记带给我们的那轻松、幽默、形象生动及深刻的氛围里,还在感悟着博闻广知的刘书记交给我们的“思”和“学”结合做科研的方法。
我想“受益匪浅”这四个字已经远远不能够表达我内心持久的震撼、感动和更多的激动。刘书记的讲座从非常专业而又贴近我们生活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才是教育科研、如何进行科研。之后又用讲故事,举例子等互动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学和思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引导我们从一个小小的事情,小回忆反思着如何写好教育叙事。满满的是收获:(1)处处皆学问。这是刘书记的指点,有突如其来的感悟,原来研究离我们很近很近,只要我们放下浮躁的心,放慢节奏,只要我们能在日常繁琐的事务中留心,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事就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所在。(2)观察,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有一直追求的久违的灵感,更有激励,让我信心满满去从事我爱的事业,去探索我热爱的研究。(3)要有“思想”,有“思路”。学会研究性学习,有思想而又善于整理自己的思路。(4)善于反省,做到正真的学和思相结合。
我是一名年轻的来自农村又在农村从事幼教的老师,我的年轻不仅仅是年龄上,更多指的是我对教育科研的接触、认识和理解,记得在刚刚工作的时候,觉得别的老师论文、案例获奖是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心生羡慕却又不知从何做起,我所拥有的是一本又一本我还一知半解的理论,帮不上我半点忙,但羡慕好奇的心驱使我一步步向前,我试探着,琢磨着,寻找着……渐渐的,我似乎找到一些眉目,似乎又对书上的理论有了新的理解。不断的验证和尝试终于让我也能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这丝丝甜蜜如汩汩甘泉,清新可口。我想教育科研的道路是“甜”的吧!
然而当我迷茫不知道课题选择什么问题来研究,当我熬到凌晨不知如何表达我想表达的词句,当我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继续时,我才感受到走教育科研的道路也是“苦”的,这是一条纵然我觉得“苦”却无法割舍的路。这是一条我热爱走的路。
虽然,从事幼教三年来我对自己的成果还算满意,但我知道我才接触教育科研这片广阔的土壤的一点点,我要做的还很多,我要时刻反思自己,充分利用好机会,好好规划自己。
(一)继续注重理论学习和推敲,增强科研底蕴
虽然在学校我已经接触很多理论知识,但很多我都不理解甚至误解,工作的过程正是给予极好的机会,让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前我尝试过做问卷调查,从发放到分析,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思路。回顾自己过去的方法,是那样的笼统,如今我要更留心周围的现象,争取做到能对一些问题作出新的判断,一步一步地向科研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二)继续热衷于教育科研,通过研究反思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日常的工作任务真的很繁重,在校时很难闲下心来读一些书籍。不光是理论知识需要充电,自身的素养也需要新的知识来浇灌。如果不学习,那我们的研究必定如同大海上一艘失了灯塔的船。我们要把自身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留心观察对象,一方面,积累经验不断的去提问和解答。
(三)学会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我想教育科研不能是个人行为,自己研究和大家一起研究的收获必定不同。加入教育科研新秀班后,我要多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和学员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交流会弥补各自的不足,既充分地贡献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又不断地吸收别人的优良成果,在实践中增强合作精神。
我们该怎样成长
上峰中心小学 张志琴
2014年11月21号,作为教科研新秀班的一员,来到兴宁幼儿园,有幸有刘永和老师为我们新秀班的成员开了《“学思结合”做科研》的专题讲座。刘永和老师的那句话:教科研就像南瓜,越做越甜。这句话给了我自信,让我坚信我的成长之路。
一、学思结合,才能越来越甜
(一)科研之路需要学习
如果你是刚踏入课堂的老师,看到可爱的孩子,看到身边那么多优秀的老师,那告诉我,我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学习的资源来自哪,来自报刊杂志、来自科研书籍、来自学术报告、来自网上科研等等,这些的基本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有了这基础,我们的科研之路才能走的更远、更坚定。
(二)科研之路需要反思
有了基础,我们不能全然接受,而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要将科研之路要想走得越来越甜,那就需要我们留意身边的小事、关注各种教育信息,对此我们不是仅仅知道、不是仅仅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反思小事、教育信息背后的东西。在反思之路上,我们才能越走越远!
刘老师的幽默小故事——有没有闻到苹果的味道,让我知道真理需要智慧、需要信念、需要坚持。教育科研同样需要,需要我们将学思相结合,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我们将学与思的过程,通过实践付诸行动,通过文字将其记录,而这些来自我们平常的积累,需要我们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相信在这样的“学思结合”的教科研路上,我们将会甜甜的。
二、课题引领成长
想要成长,我们需要成为有思想、有思路、会思考的教师。科研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这条路上学思结合、踏踏实实地走,这就需要我们带着课题去研究、去实践,而课题会引领我们的成长。
(一)小课题,大收获
课题来自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来自实践中的真问题。我们可以从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经验入手寻找课题。其实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留意我们身边小事,就会发现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哪怕是小课题,踏踏实实的做,深入地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会有成长。如我现在研究的班本作业,从预习导航到“1+1”作业模式,旨在适应孩子发展的作业,虽然只是小小的作业,但我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感受到前进的动力。
(二)实践才是真理
有了课题,除了需要学习、反思,还需要实践。只有实践了,才能说是真的进入了科研。从方法上,有很多方法,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它让我感觉到真正在做这件事,收获将会很多,会有很多感想、很多想法。如我之前写的浅谈系统脱敏法,就是从我班一个原本害怕进电影院的女孩子实际案例出发,在这过程中,感觉到把大学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帮助他人,收获成功感;又如现在做的“班本作业”课题,都让我感觉到我在成长。
三、我们该这样成长
除了以上的两点,刘老师的讲座与这次开班仪式,让我又有了以下的成长想法:
(一)成长,需要合作
成长,需要合作。合作就是团结。俗话说:“小合作就有小作为,大合作就有大作为,不合作就将一事无成。”世界上最奇妙、最伟大的团结就算是乐团演奏了吧。大家想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几十个不同的声音,统一的自然的,在指挥家的指挥下就能汇聚成音乐的天堂,旋律的海洋。难道这不是合作吗?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合作就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心窝;合作就如十字街口的指路标,指明方向。科研之路同样如此,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人合作,研究的深度将越深,收获也就越大!
(二)成长,需要帮助
走在科研之路的人,有时迷茫,有时激进,这就需要有人在旁边提点我们。刘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提供了途径。因时间关系,刘老师还有部分内容没法在这次讲座中以交流的形式展现给我们,但刘老师也尽他的努力——讲座后,有需要的老师可以以发邮箱的形式向刘老师要你所需的东西,刘老师会以邮件形式发给你。回家后,我向刘老师发了封邮件,刘老师真的第一时间给我这样一位一线普通教师回复。这样的一件事,让我感觉到刘老师的胸襟,感觉到刘老师对我们新秀班的关心与帮助。我想,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身边的其他老师,资源共享,成就自我,又去帮助他人。
(三)成长,需要坚持
科研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从容研究,冷静思考(分析问题)。做教育科研并不难,难的是一直持续不断的做,难的是将教育科研视为自身教育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教育教学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的决心、信心和恒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科研走近我们,让科研走进我们的课堂,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学思结合,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关注路边的风景,关注平时的学习,留心周围的事物,通过科研把它做好、做精、做得有创意。只有这样,教育科研才能深入寻常家园,才能走向高阔的境界。
种南瓜般做教科研,且种且珍惜
麒麟小学 胡蓓蓓 些许几米阳光,那个深秋初冬的下午并不那么寒冷,转折间来到初生的兴宁幼儿园参加江宁区首届教研新秀开班仪式。可能还是有些激动吧,早早到了幼儿园,入座环视一下,周围散坐着几位多是年长我的教师,想着工作不到三年的我有幸和优秀前辈一起参加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培训,竟也有些激动。在董主任做完开班致辞和对我们新秀的期盼后,心头多了一份压力,正想着,大家鼓掌致意学者讲话的声音让我对学者又多了一份期盼,只见他从容走下讲台,如是说:“我还是喜欢站着和大家交流。”当学者打开了电脑文件播放,质朴无华的PPT上显示的是讲座主题“学思结合做教研”和学者的头衔,最后是学者的名字:刘永和。刘老师的几句看似不经心的自我介绍道出了他令人敬佩的丰富从业从教经历,其实都是洗尽铅华后的从容与智慧结晶!刘老师说做教科研是农业,不是工业;是种南瓜,不是种冬瓜。是啊!多么形象发人深省的比喻啊,反思时下我们的浮躁,不论是做教科研还是做事情,我们好像总难以做到精心下来以蓄势待发。我们做的是工业,求快,求高产;我们种的是冬瓜,熟了摘下了就吃。唯独少了做教科研的那份至真态度,即静心积累,持续的辛勤耕耘,深入探究。
关注沿途风景,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刘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刘老师说我们做教科研不是仅仅扎头埋进无数资料,信息中去索取,而应抬眼望去,关注沿途的风景,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东西了,没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做出的教科研是没有血肉的。刘老师就举了一个爱迪生通过考验学生是否观察到了实验室门口的那棵树来向我们说明观察的重要性。他也举了自己的例子给我们听,他说到一位上海导演被问到是不是读了很多佳作才导出优秀作品,导演说:“我只读了半本书,但是我都用上了。“这是学以致用的高端体现。我们作为新秀,在做教科研也当如此,不能贪多,贪快,囫囵吞枣甚至拿来主义拼凑所谓的成果,生活处处皆学问,应该多多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多积累,丰富自己的阅历,沉淀,积累,思考后再广泛涉猎报刊杂志,科研书籍,学术报告等材料,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借专家的头脑思考问题,才能使我们的阅读更高效,有价值,可持续,可发展。才能帮助我们即使在限制条件下,也能求得最优解,因为我们的阅读已不仅仅是机械式的灌输了,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后与材料做到的激烈的思维火花的碰撞。
进行研究辩证性学习,为了遇见更美好的教育
作为一种流行也颇具成效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这是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精神。我们需要的是坚持的智慧和信念,刘老师用了“有没有闻到苹果的味道”告诉我们真理需要智慧和坚持,不能人云亦云,明明就是一只假苹果,而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说能闻到苹果味就认为就是一只真苹果的态度是滋长谬论的沃土。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我们应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和相关理论,并辩证看待新兴的教学方法,不可盲从,不可武断嗤之以鼻,要为我所用,坚持自己的信念,方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思而不学则殆,三思而后可以做科研
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思的力量,我们强调的思,是指由思想,有思路,会思考。这样的教科研做出来才是有成效的,才会使我们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作为一线教师,我已经连续带毕业班,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以及我的学生时,难免会有难以承受之重;在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面对教学目标提出的利用多媒体信息辅助教学这一条,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呢?被夹在无数诟病声的应试教育和如火如荼的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是否也陷入两难中呢?如何权衡,如何取舍,如何真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呢?这都是我们应该要反思的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我们经过留心观察才能为我们的科研提供思路。
课题源于实践,源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于我而言,更缘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真问题。缘起终有因。我们可以从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经验中需找思路。
A.你是唐僧
曾有位学生给老师发信息,内容为“你是唐僧。”这个看似恶作剧的教育现象中,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研究思路,老师是顺着学生的心态气急败坏的回过去你是谁?还是以幽默化解?该老师先置之不理,后来学生回一条信息“你想知道我是谁吗?”老师机智的回过去:“莫非你就是猪八戒?”但老师在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平时过于啰嗦使得学生厌烦了呢?最后就在师生的信息回复中,这本以为会造成气急败坏的看似没有尊师重道的行为以教师的反思改进幽默化解。原来学生认为老师总是占用放晚学下课的时间去布置班务,导致学生赶不上校车,步行好几里才能摸黑回家。后来教师据此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学生对他也心服口服了。这个教育现象可以为我们做课题提供一个思路,即我们应该敏锐抓住教育中的典型现象,深入分析其原因,反思,寻找问题解决对策。现象的产生一定是背后处理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
B.考试备忘录
陆一鹏校长曾因有同学考试中看了书本而竟然因此许诺全班同学,考试可以带备忘录进考场,这一爆炸性消息无疑在全班引起轰动。学生们考试前通力合作,做到了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一张
A
4的纸正反两面写的密密麻麻,带进考场信心无限,考试成绩甚是理想。第二次考试,陆校长为难道:“这次只能带A4纸的一半进考场,”学生们不敢轻易下笔,想要好好利用这半张纸,大家一起讨论上次老师试卷的重难点,生怕遗漏一点也不敢多写太多细节性知识,因为“洛阳纸贵”啊,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如上一次,第三次陆校长将考试备忘录的规模压缩至四分之一,这时全班没人再下笔流畅的写上知识点了,对考试备忘录是又爱又恨,当老师准备继续为学生提供压缩升级版的考试备忘录时,学生主动说:“老师,我不要备忘录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你的考试重难点,不需要了,这么小的备忘录,反而费时费神。”最后这个班的均分高出其他班一截。陆校长的做法是智慧的,他顺应了学生在考试时需要寻求安全感的心态,“欲擒故纵”,让学生学会了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而我们在为陆校长的教育智慧拍案叫绝时,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是,这样的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我们应辩证看待这个教育方法,并且思考自己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该如何智慧的去急救,如何沉静下来去制定解决策略,思考的过程既是不易的,也是智慧火花碰撞的,我们的教育科研正应以这样的思路去做,方能有效。
C.他竟然不听我的
刘老师向我们说了他当主任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让我由衷敬佩主人翁马老师。刘老师那时要求老师们早上早些到校以维持班级的管理,避免出现管理开天窗的问题,老师们都照这样做的,但是只有这个马老师一连几天都不和其他几位老师同步,总是迟一会儿才进班。刘老师的直脾气忍不住了,终于想要找马老师好好谈谈,他就走进马老师的班级,准备从班级的一些客观问题上找到话题源,谁知,映入刘老师眼前的竟然是朗朗读书声,整洁的教室,和空无教室的早读课堂,刘老师带着惊喜和疑惑便走开了,事后他找来马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在马老师的英明领导下,学生对于班级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早已成了习惯,根据每天学生的表现,马老师如是在每个人的行为记录表上用加减相应分量化并公开化,因此学生每天的循例管理进行的井井有条。我想,马老师的成功管理依靠的一定不仅仅是一张量化的表格吧,比如马老师的人格魅力,再比如马老师那鹰般的眼睛总能洞悉学生的心灵,那铿锵有力的语言总能恰到好处的触动学生的心灵。做到如此,一定非一朝一夕的工作经历,并且是马老师长期积累,思考,形成的“马氏班级管理特色”。
学思结合做科研,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刘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思结合做科研,科研之路是长期的,不易的,我们不仅要去寻找做科研的来源,也要广泛阅读各种学术期刊,资料以充实理论,掌握科研最新动态,更要敏锐观察教育中的问题,去思考,深入分析研究,我们的思考还应该是缜密的,有理有据,思考全面,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正如A例中教师那样,机智与学生的对话找到问题所在,既帮助解决问题又并利用新的策略帮助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又获得了学生的敬畏。我们的思考也应是带着怀疑的,辩证的,比如B例中陆校长方法任是如何让人称赞,但是适应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吗?适合各学科吗?适合每一次的学业检测吗?如果不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做一个正迁移以运用到后续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呢?而C例中的马老师那样的成功班级管理固然是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丰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同时,不忘养成自身良好学习探究品格,关注每一位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试着全面了解学生,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方式,成效赢得学生,帮助学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第一次的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是让我充满激情与斗志的,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老师知道了做教科研我们需要的基本品质以及如何切实做教科研并出成效。刘老现身说法,集智慧与亲切于一身,这或许是我如此信服其关于做教科研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任重道远,我会不断努力,向农业那样踏实沉稳做教科研,希望收获到愈经甜美的南瓜。
学做一名“三思”教师
禄口小学 刘远方
11月21日,在江宁区教科研新秀班的首次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刘书记的精彩讲座。刘书记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他的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从一个个教学困惑中有所感悟、豁然开朗。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短短的两句话中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刘书记在讲座的开始就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思考、有思路、有思想的教师。我想,这样的“三思”教师也一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真切的职业幸福。
一、有思考——原来,教育是“农业”
刘书记告诫我们,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用工业的方法做教育,虽然见效很快,但并不能长久,更不能深入人心;相反,将教育孩子当做是一份农业来做,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张文质老师一直主张“慢”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与刘书记所说的“农业”教育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只可惜当今的教育却越来越从“农业”教育倾向于“工业”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反思。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可以返璞归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课程改革一次又一次,我们是不是真的领悟了其中的要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由个人到小组,又由小组到个人,是否真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从简单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技术的投影电脑白板,是否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个个问题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是一份长久的事业,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才能够浇灌。
二、有思路——原来,教育科研并不难
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小学教育。当时我们的课程中也不乏教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的时候只觉得云里雾里,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更别说是运用它们去做什么研究了。工作了之后,每天忙于班级和教学上的事务,虽然说一时的感想也不少,但也都不成体系。我也总觉得自己很难将教育实际生活与教学理论真正联系在一起。
在这次的讲座中,刘书记通过自身的几个做科研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做教育科研,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和习惯,教育科研并没有那么难。首先,我们要学会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来获取多种多样的知识并注意筛选;其次,我们要多多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注意积累和总结。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说:“虽然每天的教学工作很繁忙很繁琐,但我却乐在其中。因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能在第一时刻把它当成是我需要去研究的课题。”是啊,如果我们都可以抱着这样的心态,每一天的工作一定会很有趣很有挑战性,因为学生是未知的,事件是未知的。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做一次教育科研。这样的教育科研够真实够丰富,实际上也才是真正的研究。
三、有思想——原来,教育生活也可以一路幸福 刚工作时候的我们,都带着一腔的热情,进入了神圣的教育殿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倦怠就慢慢地侵蚀了我们的思想。这意味着工作状态上的停滞和工作方向上的迷失。刘书记告诉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很简单。一是要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这我们已经都拥有了),二是一辈子认真做到底。认真两个字,一天容易,一个月容易,一年容易,一辈子,却不容易。
我们要将教育作为终身的事业来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有老师自己首先是喜好学习并且擅长学习的人,他们才能教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追寻自身的专业成长,思考着并行动着,这样才能带着创新的思维和执着的态度对教育事业永葆热情。从而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与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
莫忘初心 整装待发
机关幼儿园 宋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小时候我总是看着老师托着腮发着愣,梦想像我的老师那样,站在讲台上洒脱的讲解,不经意间就将知识的种子洒在我们的心田。长大了,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快乐的机幼孩子王,是多么的幸运!何其有幸又被选为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的学员,可是我在幼师的时候学习是小学美术专业,虽然后期自己又进修了学前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我觉得自己在经验和能力上仍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面对自己仍旧有些陌生的教科研领域,心中莫名多了的压力,促使我带着充盈的求知欲参加了两次新秀班的学习。
第一次是因为参加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教育思想系列报告会》校长邹正的汇报演讲“如何追寻学生自由成长的教育之路”的一席话让我认识到,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身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一个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才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好的发展。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很好,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成长需要训练,但是训练走得太远会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人们走的太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纪伯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忘初心。
演讲中我再一次理解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懂得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知道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处处皆学问: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幼儿园也一样。原来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报刊杂志(剪贴、摘抄)、科研书籍(写笔记)、学术报告(借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网上科研(搜索、下载)。研究性学习:刘所长首先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课题及课题研究、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如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教育途径上增加了“社会实践”,教育目标中增加了“美”育等。以前我也曾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但对课题理解得却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听了刘永和老师的讲座后,我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尤其是我们这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也能在教育科研的过程当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现在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也让教育丧失了风骨,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接着刘所向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如何选题,选题要尽量结合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所教的教材,做到心中时时有科研。平时活动时要想到课题怎样进行渗透,反思随笔要体现课题,围绕课题去写,就是评他人的课也要围绕课题去评。这样把自己的研究课、反思心得、评课材料整理起来内容就丰富了。这是课题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也是最有意义的最有说服力的好东西。其次是理论或他人案例或论文之类的收集。这些东西要跟自己的课题相关性要很强。因为这既是学习的关键,又是自己以后写结题报告的理论支柱。对于这些资料可不能敷衍了事,因为即使你现在或许因为时间忙草草应付一下,等到写结题报告时,你还得补这一关。
还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其中的反思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反思中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这次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刘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科研是一项如此有意义的事情。
真理需要智慧、真理需要信念、真理需要坚持、教育真理需要教育科研。这次学习让我了解到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拾起自己最初的梦想,背起行囊,整装待发。
带着问题上路
汤山中学 曾晨
专业成长是我们新秀班学员工作以来面临的首要任务,它决定着我们教师职业发展的高度和厚度。几年前,青涩的我们告别了简单轻松的校园生活,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崇高的职业。几多憧憬与向往,几多努力与探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比书本上的理论复杂的多的问题,这让我们感到疑虑与困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些问题是压力也是动力,在研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只有勤于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问题,做到“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才能在教育中感受幸福,遇见最美的自己。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江宁区新秀班首届开班仪式,聆听了刘永和特级教师的讲座,让我印象深刻:他的讲座更像是演讲,整个过程中,刘老师都是站着,并且时不时的和学员进行互动,显得博学又谦和。讲座中,刘老师运用了许多案例,使得讲座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一、带着问题上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做教育
刘老师在讲座中举了一个关于“苹果的香味”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需要“安静”下来做一些“真”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能只顾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学生的认知感受;在目标达成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过程;在教育科研中,我们应摒弃急功近利,“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的教材,研究自己熟悉的东西”。
二、带着问题上路,需要我们“学思结合”做教研
在教育科研方面,刘老师教给我们几种很好的学习途径:即剪贴、摘抄报刊杂志;认真做好科研书籍的笔记;学会记录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搜索、下载网上科研等。我想这些方法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专家的头脑”思考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层次,避免走弯路。
“留心处处皆学问”,日常教学中同样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教学案例,就看我们有没有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有没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带着问题上路,需要我们时刻抱着钻研的精神,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而努力。
三、带着问题上路,需要我们“勤勉用功”添智慧
讲座中,刘老师讲述的陆一鹏校长的“考试备忘录”让我惊叹不已。陆校长巧妙地运用“考试备忘录”来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对考点有了全面的掌握,印象自然深刻,复习效果十分明显。
显然,陆校长的教学智慧是在长期的教学观察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学习,多积累经验,以实现厚积薄发。通过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丰富的教育教学案例是我们进行教育科研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好自己所在的教研组团队,积极参与教研组的集体研讨活动,多提出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创意,“学人所长,补己之短”,为自己的科研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本次的教科研新秀班,我有幸被选为首届学员,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的参与每一次培训活动,用心完成每一次培训作业,我相信,在新秀班的结业典礼上,我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我要努力行动起来:从第一次课堂观察做起,从第一次学情调查做起,从第一篇文章写起。让笔尖在稿纸上舞蹈,让成长在科研中腾飞。
四时有序,且行且思
东山小学分校永泰路小学 谈笑
很荣幸可以成为首届教研新秀班的成员,并在这个初冬时节聆听到刘所充满智慧、妙趣横生的讲座。对我而言,刘所就是一位智者,他毫不吝啬的把自己多年的教研经验与我们分享,他善于用若干生动的事例和贴近生活的语言向大家传递深刻的道理,让我感受到教研是一件甜蜜的事,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更是一件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事。刘所说教研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要遵循四时的规律,那我就围绕“四时”谈谈这次培训的收获吧。
春种,种一颗善察的子。最近几日,走在校园的走廊上,发现两旁的树叶尽是绚丽的色彩,那春日玉兰如白瓷般绽放的树上竟长出橙色的小叶片,衬着蓝灰色的天空,如同油画一般美丽。这些叶子长在这儿多久了?一定不是今天才长出来的,我每日匆匆路过,却没有仔细观察,就像在日常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也有很多我没有关注到的地方,这些细小之处往往也是可以研究的地方,这几日,我留心课本,更多的关注课堂,发现了很多问题:我发现一下语文课本一类生字的笔顺不再是每个笔画都出示,而是直接出示一个部件;我发现孩子们“开火车”读词语时积极性最高;我还发现《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除了苏教版和人教版还有不同的版本……这种观察后的收获让我欣喜,让我坚信:只要心中种一颗善察的种子,就能看到藏在路边的风景。
夏长,长一片善行的叶。做教研只会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行动。平时注意收集材料,阅读杂志时注意圈画,可以适当摘抄关键词。周六阅读《现代快报》时,一则“父亲陪孩子玩电脑游戏五年”的新闻吸引了我,阅读后,觉得很有意义,便把报纸收藏起来。我觉得在阅读科研书籍后,也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如果是在网上阅读,就要给这些材料分类,便于下次寻找。除了收集材料,还要做一些实践。我们江宁低语课题组在分解低段课标后,都会带着细化后的课标实践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教科研绝对不是纸上谈兵,它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又服务于此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秋收,收一朵善思的花。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对教科研来说是一种非常的品质。观察到某种现象,对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但是用心思考,理性分析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每上完一节课,都可以分析自己本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可以思考课堂生成和预设之间的差距是否太大,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学生总会把某个生字写错?为什么有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举手回答?是教师语言表达不准确,还是没有遵循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或者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只有不断的思考,不停地追问,你才有可能找到答案。这学期,是我们学校推行低段小组合作的第三学期,小组合作的优点不胜枚举,但是否也会有弊端?肯定会有,这弊端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例如,如何在合作中关注到中、低层次学生的发展?如何让分工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既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又遵循学生的特点?这些都需要我勤于思索,不断钻研和深入理解。冬藏,藏一份善学的果。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参加培训的机会,带着思考去学习,做到学有所悟;我们要多读教科研方面的书籍,尝试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交谈;我们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科研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入手,寻找适合自己的课题。带着求索的精神,懂得“君子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才能藏着这份善学的果,等到春暖花开时,再次播种。
春夏秋冬,四时有序,做教科研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用心发现,潜心研究,且行且思。
在问题中思考与成长
周岗学校 周友杰
2014年11月21日,平凡而特殊的一天,在这一天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开班了。开班仪式上各位教科所领导讲话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又心有忐忑。期待的是自己在这个新秀班的成长,忐忑的却是自己薄弱的教育科研能力。但是紧接着刘永和所长《“学思结合”做教研》的讲座却让我激情澎湃,充满信心,就像刘所长所说:教育科研是农业而非工业,是南瓜而非丝瓜。的确,教科研就需要像农业一样深耕细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培育,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坚持中体会教科研的“甘甜”,就如同南瓜一般,越久越觉得有味。作为一名年轻新秀,我想充足的“耕作时间”是我最大的资本。
一、收获与感悟
1.“学思结合”的前提是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也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可是,我们往往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负担重等原因,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自然,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那我们该如何学习?
(1)留心处处皆学问
刘所长以爱迪生与他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留心处处皆学问。同时给我们指出了诸多学习的途径:报刊杂志(剪贴、摘抄)、科研书籍(写笔记)、学术报告(借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网上科研(搜索、下载)。
(2)研究性学习
刘所长强调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如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教育途径上增加了“社会实践”,教育目标中增加了“美”育等等。只有研究了,对比了,才有发现与收获。
2.“学思结合”的核心是思。
“思”可以理解为“思想”,亦可理解为“思路”。即首先我们需要有研究的意识与思想,也只有在 “有思想”的大前提下,我们才会去“找思路”。当然,正如刘所长以课题为例所强调的那样,有了“思想”这个前提,开阔的课题“思路”乃是核心。那们该从何入手寻找课题“思路”?
(1)我们可以从教育目标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我们教育的归宿,它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抓住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目标,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预示研究的结果,就可以作成研究课题。大到教育目标,小到课程目标,都应该是我们教育科研的重要对象。(2)我们可以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教育过程中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而我们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其实,凭借我们的直觉,敏捷地抓住这些教育现象,深入地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可以把它作成研究课题。
(3)我们可以从教育方法入手寻找课题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讲学稿”式教学法;“学生主讲”式学习法;只要善于发现,这些都是课题的孕育的温床。
(4)我们也可以从教育经验入手寻找课题
教育结果,甚至是教育经验,还往往不是教育成果,还不能复制,不能指导面上的教育工作。但是对教育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进行深加工,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条捷径,也是课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南京的“赏识教育”等等。
二、认识与思考
刘所长的讲座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样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思考与研究中获得成长。简单讲,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
1.教学即科研(1)教学需要科研
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科研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和环节之中。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盲目的甚至是无用的。“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的确突出了教科研的的重要性。教科研没有什么神秘的,更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维度之中的。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反省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态度行为,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驾驭。在反思中总结,这就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教育科研,亦是最有的放矢、最高效的教学。
(2)科研指导教学
教学活动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案例和平台,教育科研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反过来再指导、矫正、提高我们的教学。两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彼此促进,良性循环。有了教育科研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会更科学更有效。
2.问题即课题
课题并没有那么神秘、高深,只是教学中的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已,可大可小,可长期的也可短期的。当学生听不懂了,我们要研究;当学生不愿意学了,我们要研究;当学生学习效率低了,我们要研究;当学生讨厌我们了,我们也需要研究。总之,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课题就在你身边。
3.成果即成长
套用刘所长的人生成功标准: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工作,一辈子干到底,人生就是成功。我想一名教师教育科研的成功标准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研究就成长了;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我们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完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我们要总结出原因和教训,要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思考了,探究了,总结了,就成功了。
“学而不思则空,思而不学则浅”
湖熟中学 徐烨
2014年秋末冬初时节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江宁区首届教科研新秀班。在开班仪式上,我们聆听了南京市教科所前所长刘永和老师的专题讲座,他的讲座用三个字概以括之“近、尽、进”。讲座之精辟,语言之动人,主题之引领,对我都有着深深的影响。整个过程我是听的不亦乐乎。
说是讲座,刘所并没有坐,这是刘老师的风格。记得2011年省培在徐州,也请来了刘所,当时他也是站着两个多小时完成了自己的讲座,当时的话语神情好似历历在目。没想到第二次听他的讲座他仍是如此,所以我知道这肯定是他的风格。站起来走到听众中间,这样的方式无疑拉近了说者与听者的距离,拉近了学习者与专家的距离。此为一近。古时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我觉得确实如此。当时的我坐在第一排,刘老师亲切的说教态度让我也有种不得不听,不得不信的,不得不做的学习态度。
主题是“学、思做科研”。看似专业、很深奥的主题,可是刘所用自己幽默诙谐的语言,取之不尽的教育教学故事和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为每一个论点提供着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试想,要有多深的功力与底蕴才能做到,完全脱稿信手拈来的说出那么多的充满魅力的故事。说到写论文的主题选择,刘所告诉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教育现象、教学方法、经验等方面着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举了南师附中陆一鹏校长的例子。主题叫做“考试备忘录”。对学生而言,阶段性的学科检测是他们非常重视的,每一位学生都想考得好。根据这一特点,陆校从自己所教的化学学科入手探索了一条指引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教学方法:在一次化学学科检测前他郑重其事的告诉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份考试备忘录带进考场,要知道这对南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第一次测试成绩皆大欢喜,学生高兴,老师高兴,家长高兴。就这样一次、两次,备忘录由一张纸变成半张,再由半张变成四分之一张,最后所有学生非常自信的说“老师,我们不需要了,因为我们知道你要考什么了”。在整个过程中,陆校长合理有效充满技巧的运用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类似这样精辟的教学案例,刘老师几乎在每一个标题后都有例举。只有将自己所积累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这点刘老师做到了。对我们来讲学习很重要,但学后思更重要,每一次的培训如果不做反思,听得、记得东西之后不做消化,培训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空”。
“思而不学则浅”。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便老矣才学也不迟,此为三“进”这。刘老师用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实例告诉我们做一个会学的教育人有四个基本素质,即要关注路边的风景,留心处处皆学问,学会比较学习,利用学习型组织进行学习。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没有时间继续教育,我也是如此。刘老师以捡金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路边走边学,不要回头看才发现自己错失了金子;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向我们说明留心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学习不是停下来抱着书读,有一颗时刻爱观察的心,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以教育方针改革的例子提出做科研要有怀疑的态度,缜密的思路。
其实,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纯理论的东西太高、大、上,离我们太远。将理论的东西联系到活生生的经典实例,例子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用刘永和老师的一句话说“谁都不是教科研的能者,要在实践中做科研,教科研要做成农业,论文要富有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制成品;教科研是南瓜,不是丝瓜,研究的越透彻越香甜,越有成效”。
第二篇:刘永和讲座听后感
有“思想” 新“思想” 会“思想”
——刘永和讲座听后感
7月23日上午,我们听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题目为“三思而后行”的讲座。刘老师的讲座深刻新颖,颇具思想性,引导我们跳出平常的琐碎,从理论的高度来看我们的工作。
有思想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去研究,去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我们的教育环境,尤其是面临的一次次的教育改革,我们如何能够不盲从,不迷失,能够对教育现状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也要思考老师要如何教。刘永和老师认为研究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毛病是中断了我们的思维让思维没有体系,他认为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型学习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新思想就是我们要做一名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善于从平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就像刘老师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精彩的东西,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育现象找问题,问题就是课题,就可以去分析研究。比如我们常做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关键在典型性,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对练习题加以分析研究,找到典型的例题,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会思想就是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发散性思考。唯有学习和思考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思考的过程中要质疑,要从不同的角度,要善于问问题,要善于借鉴等等。刘老师一直在强调他所说的只是个人的见解,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必须要说出理由。是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就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喜欢他最后的结束语,是一首小诗《我和小鸟、铃铛》
虽然我伸开双臂
也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
但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地上欢快的奔跑
虽然我晃动身体
也不能像铃铛那样发出美妙的声音
但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唱好多好听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都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思考的,也是刘老师的讲座给予我的最深感受。
第三篇:刘树凡 感恩报告听后感
“让真爱洒满人间” 听后感
李家埠小学五年级二班 刘树凡
今天,学校邀请了北京团中央《让真爱洒满人间》爱心讲师团的张教授来我校作了精彩的演讲,张教授的演讲震撼人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我也一次次流下了眼泪。
张教授就爱我们的教师这一话题,讲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张教授的话发人深省。他用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对老师们的采访,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位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身后的一些辛酸故事。听着张教授的演讲,我回想起平日老师的辛勤付出,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暗下决心,以后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要好好学习!用成果来告诉老师:“我爱您,我尊敬您,您辛苦了!”当一位位老师走上台前,看到老师脸上,因为我们而操心的皱纹还有他们那瘦弱的身体,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像没阀门的洪水涌了出来,我第一个冲上台前,对着我的班主任说:“老师您辛苦了!”要不是大家的拥挤,我真想对每一个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通过张教授的演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它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敬感激的人。
“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张教授问在场的同学们,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只有几个人举起手来,而当问到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全场“刷”全都举起了手,这些足以说明我们对父母的关心不够,了解不够。”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供我们吃穿,供我们上学,生活上一切锁事他们都包揽了,而我们有给父母洗过脚,捶过背,端过水吗?我想应该没有。他们一天工作下来,多么希望我们这些做孩子的跟他们说一声安慰的话。多么简单的要求啊,而我们却做不到,还整天惹得他们生气。希望同学们也包括我在内所有的孩子,再惹他们生气的同时,想想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是谁像疯子一般为我们忙里忙外,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啊。
而作为父母,每天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目的都很单纯,就是让我们以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也渴望得到孩子的关爱,所以我们该多体谅父母。当张老师说给父母一个拥抱的时候,我努力擦干泪水,走上前去拥抱了妈妈。回到到位置上,我眼泪禁不住再次流下来,心里默默的念着:“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谢谢你们!”也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不会再顶撞父母,再伤父母的心,一定会更多的孝敬父母!
听了这次《让真爱洒满人间》的感恩演讲,让我混沌的心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只有真爱才能创造这个美妙的世界。真爱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做起,才能懂得怎样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第四篇:思政结题报告
不同教育背景人员对高中优秀教师特征认
知的比较研究
分为氛围分为,额我无法呃
(XXX大学XXX学院,广东XX 510XXX)
摘要:为了解中学优秀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征,本文对高中生、师范生、在职教师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不同调查对象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使用SPSS和 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探讨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优秀教师特征评价的异同之处。结果发现三类人群均最看重教师的思想道德,而对于师范技能和知识水平而言重要程度不相上下,教师个人的个性风采比较次要了。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try to know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normal students,in-service teachers'opin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outstanding teachers thro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From the analysis,we foun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 knowledge,but normal students and in-service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while the in-service teacher is more emphasis on teaching methods.关键词:优秀教师;特征;比较研究;
Key words: prominent teacher;characteristi
一、研究目的
教育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目标的综合改革成为了近年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知识化社会,在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大力培养综合型的优秀教师是应对国家挑战和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优秀教师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需求,而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研究也成了重点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建设,因此对优秀教师的特征要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更加严格对教师的行为与素质的要求。
不同对象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探究不同对象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异同对于教学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即将步入中学教学教育的师范生而言,对优秀教师特征的探索可以帮助准教师们更好地树立职业观,学习如何当一名优秀教师,快速地了解并适应教师角色;对于资深老教师,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刚步入教师行列的年轻教师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教育素质,使教育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运用因素分析、主成份分析等多元统计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教师素质结构的主要因素,使定量表述成为定性分所的凭借,定性分析赋予定量表述以实际意义,为研究教师素质结构的主要因素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效地服务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概况
近来国内有关优秀教师特征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批判色彩较重,而实证研究较少。
大多数的研究都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对优秀教师特征。此类研究一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察由课程改革牵动的一系列变化,教师应如何主动建构自身素质,以适应课改需要;还以教师教育理念取代传统的师范教育及教师专业化为基础,谈优秀教师特征。虽然属于批判色彩较重,但角度众多,考察面较为广泛,可知当前人们对教师及教师研究的高度关注,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在该课题研究方法上,采用实证研究或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很少见,较多采用简便易行的问卷进行调查,谢天等所作《基于多方面评价的中学优秀教师特征比较研究》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四中的教师、学生、家长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调查对象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研究表明:教师认为专业能力对优秀教师最重要,学生认为个性品质对优秀教师最重要,家长认为职业素养对于优秀教师最为重要。
(二)教师素质的整体研究较多,优秀教师素质的研究较少
较之于教师素质研究,有关优秀教师素质的研究显得更为单薄。申继亮等所作《论教师素质的构成》研究,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为教师素质基本内涵,认为教师素质至少包括五种成份,即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并且认为,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育观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学监控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五种成份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汪波所作 《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因素的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提取出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教育理论素质等五项主要因素。该项研究统计方法得当,不足的是调查对象自身属性除学历外,性别、年龄、职称、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程度等未作考察,即忽略了由此可能带来的组内变异。如前所言,关于优秀教师素质的专门研究非常鲜见。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学学生、师范院校大学生和在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优秀教师特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有关优秀教师的评价维度较多,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维度
有关优秀教师良好品质及其教学行为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及其教师效能的研究十分丰富,从教师角度确实提供了许多有关优秀教师品质方面的内容,综观这些研究成果,足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优秀教师良好品质清单,这对于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这些研究所划分的维度标准比较凌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大部分是由研究者个人或是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来的,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和修正,这就导致对于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维度。
上述研究表明,优秀教师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由于对优秀教师的研究角度不同,人们在研究优秀教师标准时的方法和手段差别很大。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中学学生、师范院校大学生和中学教师的视角来研究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探讨学生心目中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从而了解并掌握现代学生的优秀教师观,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学校的行政部门的招聘和甄选优秀教师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也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服务。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先通过与学生及教师的深入访谈后,对调查的方向做出整体把握。我们先运用无约束短文分析法,让25名师范生自由撰文,要求不以任何一个具体老师作模板,各完成一篇短文,描写优秀教师的具有的特征。而后整理并分析短文,把描述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词条划出来,意思相近的用同一词条代替,剔除非教师心理素质的成份,并利用文献通过查阅文献和各种资料,参考以往对优秀教师特征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取出描写优秀教师各方面特征的词条20个,并将这些特征分为四类:品德素质类、师范技能类、知识水平类、个性风采类,汇编成评价量表。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量表的结构和内容见表1。
表1 优秀教师特征的评价量表
分量表 品德素质类
内容
责任心强、通情达理、尊重学生、富有耐心、项目数 5
温和友善
师范技能类
教学方法好、课堂气氛活跃、管理能力强、表
达能力强、善于发现学生问题
知识水平类
专业知识深厚、见识广博、注重教学研究、应
试技巧强、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个性风采类
幽默风趣、冷静克制、率真直爽、声音清晰好
听、亲和力强 5 5
将评价量表编写成问卷后,进行数据收集并和汇总整理。每个特征从“特别赞同”、“很赞同”、“比较赞同”、“一般赞同”和“不赞同”五个答案中选择唯一答案,分别赋值为:5 分、4 分、3分、2 分、1 分,将数据信息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经过检测比对,概括描述,理论探讨等,将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三所不同层次的高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113中学和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教学能力由高到低)的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随机抽取数量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高中生共发放180份问卷,有效问卷167份。教师有效问卷36份。同时针对华南师范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0份。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高中生对优秀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
对调研问卷中20道优秀高中教师的特征进行计算平均分并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高中生教师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n=167)选项 见识广博 尊重学生 教学方法好 善于发现学生问题
表达能力强 责任心强 专业知识深厚 注重教学研究 富有耐心 温和友善
平均分 排序 4.70 4.63 4.49 4.48 4.39 4.38 4.34 4.28 4.27 4.17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应试技巧强 幽默风趣 亲和力强 通情达理 课堂气氛活跃 声音清晰好听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班级管理能力强
冷静克制 率真直爽
平均分 4.16 4.16 4.16 4.15 4.15 4.15 4.11 3.94 3.94 3.90
排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调查发现,在校高中生认为作为一名优秀高中教师,应当具备的特征排前五项的包括:见识广博,尊重学生,教学方法好,善于发现学生问题,责任心强;而高中生对优秀教师声音清晰好听,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班级管理能力强,冷静克制,率真直爽重视程度较低。
从折线图看,高中生对优秀教师特征认知的折线图波动不大,总体趋于平缓,表面学生对于优秀老师的特征总体重视程度都比较高,希望教师能品德素质、师范技能、知识水平、个性风采四个方面都能均匀发展。
在高中生看来,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五种特征是见识广博,尊重学生,教学方法好,善于发现学生问题,责任心强。可以发现这只包含了教师四个维度的三个维度,见识广博属于知识水平类维度,尊重学生和责任心强都属于品德素质类维度,教学方法好和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属于师范技能类维度,学生对个性风采类该维度没有太多的要求。
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不高,对知识能力要求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当前社会的信息化有关。有些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基本上在网络上都可以查到,甚至网络上讲的比老师讲得更好,这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可以发现学生对于一个老师的见识是否渊博还是很在意的,可以看到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学生更喜欢那些见多识广能帮助指导自己全面发展的老师。而这五种特征中,师范技能类和品德素质类各占了两个。学生对教师师范技能类的那两项偏向于挖掘学生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反映了学生对老师能因材施教的渴望以及对一个高效课堂的要求。而学生对教师品的素质的重视程度,反映了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人做人,学生要求老师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
(二)师范生对优秀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
同样对调研问卷中师范生对优秀教师的20道优特征进行计算平均分并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3 师范生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n=90)
选项 责任心强 尊重学生 专业知识深厚 善于发现学生问题 教学方法好 表达能力强 亲和力强 富有耐心 见识广博 幽默风趣
平均分 4.77 4.67 4.64 4.56 4.54 4.52 4.42 4.34 4.33 4.24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通情达理 课堂气氛活跃 班级管理能力强 温和友善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注重教学研究 应试技巧强 冷静克制 率真直爽 声音清晰好听
平均分 4.21 4.19 4.16 4.11 4.11 4.08 4.01 3.92 3.88 3.76
排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调查结果显示,师范们更重视高中优秀教师能做到:责任心强,尊重学生,专业知识深厚,善于发现学生问,教学方法好,但对于注重教学研究,应试技巧强,冷静克制,率真直爽,声音清晰好听显得没那么重视。
从折线图看出,师范生对高中优秀教师特征认知的重视程度中,教师的个性风采方面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师范生对优秀高中教师在个性风采方面的特征重视程度较低,但比较关注教师的亲和力问题,认为优秀高中教师需要较强的亲和力。
在师范生看来,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最重要的特征是责任心强,尊重学生,专业知识深厚,善于发现学生问题,教学方法好。可以发现这只包含了教师四个维度的三个维度,尊重学生和责任心强都属于品德素质类维度,专业知识深厚属于知识水平类维度,教学方法好和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属于师范技能类维度,师范生对个性风采类该维度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师范生的身份介于学生和老师之间,刚从高中生的身份转换过来,或多或少还保留着过去身为高中生对优秀教师定义的认识,因此调查结果也与高中生的调查结果高度相似。不同在于师范生更重视的是专业知识和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见识是否渊博。师范生经过了几年的专业学习,接触到的都是和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应聘时也只注重师范技能以及本专业知识,对于其他专业知识也不做太大要求,因此师范生更多偏重专业知识。而当今大学生阅读量不高的现象也是师范生为什么不重视见识是否渊博的原因之一,因为对于师范生自身而言,也并没有做到“见多,识广”。
(三)在职教师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
在教师看来,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重视程度如表3所示: 表4 在职教师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n=36)
平均选项
平均分
排序
选项
分
责任心强 教学方法好 尊重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问题 注重教学研究 专业知识深厚 表达能力强 班级管理能力强
富有耐心 通情达理
4.81 4.77 4.69 4.68 4.59 4.53 4.44 4.42 4.41 4.39 2 3 4 5 6 7 8 9 10
应试技巧强 亲和力强 见识广博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课堂气氛活跃 冷静克制 温和友善 声音清晰好听 幽默风趣 率真直爽
4.32 4.16 4.12 4.07 4.05 4.05 4.01 3.64 3.52 3.3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排序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教师对优秀高中教师重视程度较高的几个特征是:责任心强,教学方法好,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问题,注重教学研究,但对于冷静克制,温和友善,声音清晰好听,幽默风趣,率真直率这几个特征的重视程度较低。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在职教师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中的教学方法好和注重教学研究这两点重视程度比较高,表明在职老师对于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较为看重。
在在职教师看来,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最重要的特征是责任心强,教学方法好,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问题,注重教学研究。可以发现这只包含了教师四个维度的三个维度,尊重学生和责任心强都属于品德素质类维度,教学方法好和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属于师范技能类维度,注重教学言几句属于知识水平类维度,在职教师对个性风采类该维度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在职教师属于“圈内人士”,对一般教师以及优秀教师的区别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师范技能类、品的素质类这两方面和学生上有着共鸣,但是在知识水平类则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职教师对于优秀教师的评价更加注重“教学研究”。就知识水平而言,这对教师而言本身不是问题,因此对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没太大的区分度。但是一般教师要是向突破教师生涯中的一个瓶颈,获得更好的职称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成绩,比如说在教学研究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而论文课题则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地方,近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热衷于做教学研究,从而获取“优秀”的荣誉。此外,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新课标课程改革,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成了一门艺术,因而对教师的师范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也是在职教师注重师范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基于多方面比较不同人群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的认知
对调研问卷中四类优秀高中教师的特征进行排序,并按照排序结果,名次第一、二、三、四分别记4分、3分、2分、1分,并进行计算平均分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表5 不同人群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认知的研究
人群 高中生 师范生 教师
品德素质 3.32 3.54 3.66
师范技能 2.49 2.78 2.64
知识水平2.56 2.83 2.53
个性风采 1.63 2.07 1.61
调查的三个人群中都认为评价一名高中教师是否优秀首先应该看重的是思想道德,而对于师范技能和知识水平而言重要程度不相上下,然而教师个人的个性风采就显得比较次要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从古至今在大家看来育人往往比教书更为重要,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得以在社会立足,因此当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首先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作为一名优秀高中教师,师范技能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的较量是不相上下的,因为一个老师学识再渊博,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出优秀教师的实力。而如果一名教师自身的学识并不多,也很难教出好学生,所以说师范技能和知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至于教师个人的个性风采,由于学生这个群体很广泛,性格特点各异,因此不同的学生会倾向于不同性格的老师,因此对于个性风采的要求较低。
对三类不同人群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的重视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表4:
表6不同人群对优秀高中教师特征重视程度的比较
人群 最重视的五种特征
见识广博、尊重学生、教学方法好、善高中生
于发现学生问题、表达能力强
理能力强、冷静克制、率真直爽
最不重视的五种特征
声音清晰好听、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班级管责任心强,尊重学生,专业知识深厚,师范生
善于发现学生问,教学方法好
在职教师 责任心强、教学方法好、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问题、注重教学研究
注重教学研究,应试技巧强,冷静克制,率
真直爽,声音清晰好听
冷静克制、温和友善、声音清晰好听、幽默
风趣、率真直爽
经比较发现,高中生、师范生以及在职老师都对优秀高中教师尊重学生、教学方法好、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很重视,而在没那么重视的方面比较统一的是声音清晰好听、率真直爽两个方面,其他方面则表现各异。无论是学生、师范生还有在职教师对于个性风采类相对其他几类而言都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可见对于这些关于长期作用下形成难以改变的东西,对于是否能优秀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具有良好的个性风采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向很好的加分项,因为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很大程度上与学科的教师的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对高中教师启示
(一)加强品德素质培养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这一职业不仅要求其自身学术水平符合教学要求,而且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等一些人格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保证教师不仅在教学生知识文化,也是在教学生做人做事。调查发现,学生很注重优秀教师的品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对学生的责任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优秀教师的素质体现。因此,对于教师,首先,发扬良好的师德师风,坚持高尚的情操。其次,热爱、忠诚于教育事业,具有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最后,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虚心学习、刻苦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注重健康个性心理的培养。
教师的个风采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教学效果的许多影响因素都是通过教师个性这一因素起作用的。优秀教师大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次调查结果说明而且学生会注重教师幽默风趣、冷静克制、率真直爽、声音清晰好听、亲和力强等方面的品质。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的上述品质及耐心、亲和力、通融性等等品质的培养,使教师能理解学生,平等待人,对学生富有感情。
(三)提高知识水平,注意知识更新。
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学生很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知识的更新程度,尤其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炼。在知识广度上,要求学识渊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深度上,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更新,向学生传授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四)加强师范技能锻炼,熟练教学技能。
研究表明,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是评价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尤其注重教师能够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表达能力强,教学逻辑性强,教学方法合理等素质特点。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坚持和发挥探索精神,突破“框框”优化教学方案,熟练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注重教师表达能力,教学逻辑性和合理性方面的培养。
(五)关注差异,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研究表明,高中生、师范生、在职教师对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特征重要程度评价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关注不同人群对教师要求的特点,除了注重教师同行的评价,亦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有的放矢的培养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参考文献
[1] 周卓华:《当代大学生对优秀教师素质特征的认知及相关对策研究》,《经济师》,2006年第9期
[2] 谢天,黄文树,徐河,等:《基于多方面评价的中学优秀教师特征比较研究》,《学理论》,2015年第2期.[3] 史克学:《对优秀教师心理素质认知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8期
[4] 陈小红:《优秀教师的特征-基于对学生的调查》,《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年第1期
[5] 徐爽:《高校学生优秀教师观的调查研究》,《重庆大学》,2009年第4期 [6] 申继亮:《论论教师素质的构成》,《中小学管理》,1996年第11期
[7] 秦发盈:《我国优秀教师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探微》,《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第5期
[8] 汪波:《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因素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
第五篇: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0.11 常州市潞城中学
沈雪萍 金建斌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1)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2)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校教师构成已经呈现出年青化的趋势,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68%,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29%,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38%,(到目前为止的最新数据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13%,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8%,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45%,)如何尽快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途径,以提高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建立与完善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与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建立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3、通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
1、了解与分析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建立与完善适合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
2、研究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以及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3、完善《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资源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11-2008.1)。1.课题组的成立与管理
学校一把手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为课题组具体负责人,学校全体行政与学科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作为组员。整个课题组成员负责心强,教科研有一定的经验,从人员配备和组织管理都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组织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各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主要学习材料如下:各科新课程标准、《教育科研功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课程变革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等。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了解校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使课题组成员成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3.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设计《潞城中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们对我校目前校本教研情况、效果的看法,了解老师们的想法,并请他们提出建议。(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1-2010.5)
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1.学习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研有效性。
由教科室利用集体业务学习时间,邀请校外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同时以校教师论坛的形式介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并介绍相应的案例。更新的教师观念,使教师重视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教师们主动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定期请市里的有关专家做教师专业成长等专业讲座,进行课题等业务培训。通过这些讲座,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为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在主观态度的基础上打好基础。2.完善、修改制度,保障教研有效性。
①修改完善部分制度
改进和完善《常州市潞城中学听课制度》,调整了不同听课对象的听课数量,实现不同层次的听课。同时提出对听课的质量的要求。重新设计了听课记录,增加了栏目设置(增加了“优点与亮点、不足之处、改进建议”三个栏目)从形式上对听课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带着目的听课,并在听课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课后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交流,对一些疑问进行研讨,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改变了原来听课只是做记录,也没有课后交流的无效状况。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集体备课制度》。优化原有的集备形式,重新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发挥组长的带着作用。在管理方面加强了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优秀年级组、教研组评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年级组与教研组建设,明确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职责,促进两位组长发挥组织管理作用,从组织上保障上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②对活动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原本的安排是单周二为集体业务学习,双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周三为教师会。
现改为单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双周为年级组活动,单周三为教师会,双周三为集中教师业务学习。从活动时间上比原先多,同时也增加了年级组活动的时间,两者相辅相成,在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双管齐下。
③对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实行教研组活动主题制。改变了原来各教研组活动以传达工作、布置任务为主的形式,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开展日常教学研究的团体。在学期初始时,各个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组内的校本教研计划,提倡以主题活动进行的实践研究。政史教研组选择磨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数学组等开展“同题异构”活动,语文组以论文案例的写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3.加强管理,组间交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对于教研组与年级组活动,校行政带头认真参与,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做好活动情况检查记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检查结果。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内容记录。定期组织教研组长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改变原来的各自闭门造车的情况,通过交流与学习,提升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教研组长迅速成长。4.活动与竞赛,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竞赛,激起教师们的竞争心,让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一系列的评优活动。《潞中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潞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评比》《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优秀教师成长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竞赛促有效性。
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由原来的个人单兵作战,改为先教研组协作,“说课-反思-修改-试上-反思-修改-定稿”这样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赛课的质量,在合作与提高,实现共赢而且对组内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多样的活动与竞赛,我校教师间的教研气氛日渐浓厚,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在市区的教学调研中受到好评,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近几年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省、市、区级学科教学竞赛中,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取得好成绩。详见附件。5.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与内容,从多个层面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课题组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现学科特色和以人为本。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在五级梯队所处的位置,结合个人的发展规划,我们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结合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具体需要求,进行专题讨论。
针对学科特点,在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面的专题讨论,我们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研讨、同题异构等有关活动,效果较好。
对于课题培训、班主任工作、教育思想方法的研讨,我们进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中研讨。比如日常的业务学习就采取这样的形式。在2010年上学期,我校开展“减负增效”讨论活动,先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形成发言,然后在全校教师会上以论坛的形式,由各教研组代表交流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6.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课题组认为,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而且由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的成效不一定立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我们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于2008年开始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工作。
第一阶段:我们向全体教师收集案例与反思,进行筛选与分类整理,上传至《资源库》。并要求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阅读、点评这些案例与反思。
第二阶段: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基本写作知识。以及案例与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校内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学校规定了每位教师每月上传1-2篇案例或反思。课题组组织专人进行评比,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案例点评。
组织新教师学习《资源库》中的案例,能过阅读优秀案例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写作,二是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尽快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第三阶段(现在进行中),动态调整《资源库》的分类,使之科学合理,方便教师应用。同时,长期向教师征集优秀的案例与反思,以及校本教研的主题活动方案,篇二:校本研修结题报告 文档
校本研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 江 寿 2013年12月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富平县漫町初中 田江寿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2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策略研究 团队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实施。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在新课程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行为、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不难看出,我们离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尽快扭转现状,我教研组于
2012年12月向学校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这是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2.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催生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三)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科研目标:总结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3达到教师学习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二)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1.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策略
(一)基本内容: 两年多来,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2.学习有效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丰富理论水平。
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4.对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二)研究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切入教学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错误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问卷调查、统计、座谈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二)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篇三:经贸学校校本研修结题报告1 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直通车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第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目标。
第二、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离岗培训日益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使教师教育在体制上、内容上、模式上、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
第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就是师资与技术的发展不平衡,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学习和培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中职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模式,推动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范围
(一)概念界定
1、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方面含义,具体指: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基层学校组织,以基层学校为主阵地,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自主确定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寻求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专业特征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所在学校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研究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是针对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的教师情况。即如何使我校教师与教改一起成长;如何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注重教师发展成长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中职学校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效研究。
五、课题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以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增进实效。
3、主体性原则:学校自主研修,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协同性原则:实现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培训机构良好合作。
5、开放性原则:注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寻求援助。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调查,了解当前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状,提出方案,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科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案例、教学反思等,及时交流。
4、反思实践法: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个载体。在实践与研修中进行反思并不断反馈调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三)校本研修实效性运作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10 月-2008年12 月)1、2008年10月我们组织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我们根据职教部《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子课题,选定了适合我校开展研究的《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于昊同志为首,以科研处为主,教学、实训为辅助,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组。并在全校召开了贯彻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解读大会,让全校教师认知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的主旨、意义和该项工程的实施方法。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并讨论我校的二级子课题《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制定2009年工作计划,将课题研究变成工作内容,实现问题即课题、工作即过程、成绩即成果的校本科研研究。
(二)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10年12月)
1、抓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学校围绕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方面所做的是,进行教师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培训,强调教师从基本技能开始,提高自身素质。每周五下午由教务、科研和教学督导共同完成,围绕教师教学的十大基本技能开展讲座、讨论。同时也对教师最基本的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教师两笔字加强训练,外请书法教师到校指导,在学校教师中掀起了练习硬笔书法的高潮,学校也定期进行我校教师两笔字的考核,优秀者奖励,良好、及格的教师还需二次、三次考核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至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两笔字考核三次,先后 名同志两笔字考核过关。同时我们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管理规程》和我校的《教学一日常规》,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学生测评、教学领导听课评价,教学材料检查(教案、听课记录、业务学习笔记等)并且对优秀者给予表彰鼓励。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设条件。
2、抓专业教师,培树教师队伍成长,我校的教师队伍状况是文化课教师年富力强,专业课教师相对的年轻。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开展拜师结对活动,选择20名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级教师或省市骨干教师,承担导师任务,让每位年轻的老师,在经贸都有一位导师做指导,让其在教育、教学、专业等多领域同步提高。抓住国家和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让一线教师充电学习,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同时在一些单项学科中我们还及时更新知识,在目前的培训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期选派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电脑美术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充电,学习新理论和新技能。先后学习了《动画制作》、《局域网搭建》、《汽车电器维修》等最新领域的技能。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例如在2008年学苑杯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专业教师李明锐老师、张洪铭老师、李翠玲教师等等都是通过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后迅速成长的代表。在2010年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各专业教师又载誉归来,八名参加市大赛的选手中李洪媛、刘松滨获一等奖,于红岩、李海霞、郑艳玲、李明锐获二等奖,宗驰鸣、姜京爱获三等奖,其中李洪媛、刘松滨、李海霞、郑艳玲、宗驰鸣代表吉林市参加省选拔赛,李洪媛、郑艳玲将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同时我校在09年省说课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于洪岩代表省参加国家大赛,获得文秘组一等奖,马驰野获书法组三等奖,刘松滨获物流二等奖,也同进我们也注重树立专业教师典型,在市精品课评比中原定的四位做课教师,有三位是文化课的老标杆,在实际的评比审定前我们调整了原定计划,由年轻的专业教师挑大梁,在只有王红柳一位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又由电子技术专业的孔红霞、2计算机专业的李明锐及物流专业的张晓春三位年轻的专业教师代替三位文化课教师,取得不错的成绩。在课题名师培养中我们也是推出一线的专业教师参加培养。今年的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教师也取得优异成绩。在通过培树,加快了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快速成长。
3、抓学术活动,营造科研教研氛围。
在学术工作中,我们注重校本科研,关注过程研究,每年我们都组织教育教学案例交流活动。2009年我们又进行了教育教学学术年会活动,在五月份的活动月。利用三个星期里通过“案例”、“论文”、“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和“教育教学论坛”等四项活动,展示经贸学校一年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这项活动来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年的进程。2010年,我们将在10月份进行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月活动,介时还将增加省级课题结题展示、专业课程 开发活动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中,参研人员自主申报,积极性强,不留死角;学校鼓励科研活动,参研人员热情高。在09年的校本教材编写方案的展评中有九项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出台,前期工作及部分初稿以经完成。有望在今年的市评比中参评。基础教研室的《3500常用字及经典颂读》、《法律常识读本》、英语教研室的《旅游服务及文员英语》、市场营销专业的《推销实训》、物流教研室的《物流仓储》、旅游服务及文员专业的《实用礼仪》、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实训》、计算机教研的《计算机基础》、电脑美术教研室的《实战pop手绘设计》。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我校的各个专业。我们也计划在今后的几年中,每年推出一部分,就可以使我们的学校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的老师也能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抓教学模式,创设校本科研品牌
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是我们在2008年在我校的表现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浙江职教经验,创设出一种适合我校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学习、调研、分析后拿出改革方案,经全校教师多次讨论和理论培训,在2008年11月在全市课程改革年的经验交流现场会中我们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典型我们在去年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现场会的鼓舞,2009年进行教学模式的深化活动,在全校各教研室进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究课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到六月份,每月进行两到三个教研室让全体任课教师都上一节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课。然后进行研讨提高。在下学期进行全校教学模式课的展示活动推出十节课在全校进行展评。2010年的上半年,我们结 合模式改革进行了教学设计说课、说教材活动,任课教师全员参与,让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发展得到真证实现。做到了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人人创新模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充分得到锻炼,成长。学校的科研品牌在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更加深入,扎根、开花、结果。
5、抓团队培训,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团队培训中的团队有两层意思,其一,培训者是一个团队;其二,被培训者也是一个团队,同时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共同属于同一个团队。也就是说,团队培训中的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愿望。
团队培训的原理是产生于行动导向培训模式,以往的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中心,一讲一听;而团队培训,则是以被培训者为中心,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培训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校“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研发与推广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这种培训和推广模式。以往的培训推广都是经过学习-培训-讨论-研究课-汇报课-全面实施这些所有的步骤后,才能完成推广任务。因为所有的培训都是在课余的时间,教师一边在常规教学同时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要逐步抛弃以往比较成熟的东西,是非常痛苦的,这一般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全面完成。而我们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好在我们在假期有了比较集中理论学习培训,研讨和解读了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这项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直接进行团队研究课,具体的做法是,培训团队也是五个人,教学校长于昊、教务处赵原、科研处李灿锋、实训处吴群、教学督导寿吉明。然后从各教研室再抽出一名教学骨干,进行先期集中的培训,然后培训者深入各教研室,与教师们共同研讨、设
计教学方法。每人承包负责两个教研室,如:于昊校长负责电子、焊接教研室,赵原负责英语和电脑美术教研室,李灿锋负责营销、物流、旅游和德育教研室,吴群负责计算机教研室,寿吉明负责语文数学等基础课教研室。由培训者与各教室再一次组成一个团队,共荣共辱。通过小组共同备课,讲课(同类专业),然后让先行一步的老师为全体教师上研究课,在研究课中不是为学生上课,而是全体教师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听课和评价,培训人员对每个环节加以指导,教师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提异议,讲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更正教学方法,讲完后,大家共同讨论和评价,不是讨论讲课教师的得失,而是共同探讨教学模式的运用。然后在第三、第四周各教研全面铺开,进行说课,讲课(在教研室内部)。经常用一整天的时间,在教研室,没有课的老师进行轮流说课,第二天就在模块教室或实训室进行上课,没有课的老师当听众,当某个教研室的某位老师基本成熟时,就在当周的周五进行全校的研究课,每一次研究课都有一次提高,每一次听课,其实也是一次培训、一次学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是引领者,被培训者是学习者也是参与者。这样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们在这样的衔接紧凑的,实践性强又非常具化的培训中,收效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研修更加内容丰富,针对性更明确、实效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