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
班主任如何认识素质教育12 03 19 007
素质教育是德育目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德、智、体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无疑应当体现于全体教师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教育规律有一定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实质上涉及到对一个人的全面培养与塑造,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立体的教育网络,会对学生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只能在学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坚持德育教育的低起点,高标准,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纪律观念、劳动观念、学习习惯等方面,以每周的校风评比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管理,通过各班的评比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说,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并且对班级体建设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班主任无疑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做准备。成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真诚包容的爱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
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措施,班主任应牢牢把握一点即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育人,因此应当对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恰当的应用各种评比激励机制,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管、导结合。
例如,校风评比是目前多数学校都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只是在评比的细节上有所差异。通过值周生检查,每周对全校各班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这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谁都愿意自己的集体在评比中名列前茅。但这种措施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突出的导致部分班主任在思想上过分追求校风评比的高分,将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唯一标准,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过分严厉的管理方式。这无形中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恼,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班主任,拥有一个宽容大度、充满爱心的健康心态是很重要的。应当承认类似校风评比的管理在教育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的工作,反映了班集体某一时期的状况。班主任应当对评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善于从评比量化表中发现本班的倾向性问题,抓住时机,教育学生,促进班集体建设。但必须承认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完全公正的。无论从评比的细节还是检查环节看,由于是学生自我管理,也就难于达到很高的规范性,但从大的范围看它是公
平的,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又不能过分看中整个评比分数,对集体问题应有自己科学、理智的分析,不盲目责备学生。
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尚未成年、有着丰富个性特征的孩子,十多年来的成长使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再组成不同的新集体,同样会形成不同集体取向和风气。因此同样是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我认为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开始,在起始年级就为学生立好规矩,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不断检查落实,反复督促。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多数孩子的劳动能力、组织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比较差,因此笼而统之的说法有时会让他不知所措。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应在建班初期对班级一日生活提的细致具体,重点突出,操作性较强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也就是每天的到校时间、值日扫除的标准、不同场合的礼仪细节等其实有关事项。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当通过小组长、班干部等环节坚持每天到位的检查,及时解决 出现的问题,定期讲评,不断强化。
第二,班主任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既为学生做出榜样,又要教给学生做事的方法。尤其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有的连擦桌子、扫地都要示范,否则达不到要求。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热心地帮助,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影响学生。如此坚持一段时间,班集体的多数成员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少数学生的问题出现反复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做过细的工作。
第三,校风评比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冷静对待。首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是客观因素影响还是学生确实做错了,在什么情况下错的,尤其应当讲究评比的方式方法。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没错,关键是班主任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批评的语气、态度,甚至到用词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十六七岁的孩子自主意识、自尊心很强,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应当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自觉地认识和改正不足之处,以利于其学习和成长。作为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个性的学生,只要始终以真诚的爱心相待,从爱护、教育他们的角度出发,坦诚交流,办事公正,诚恳地指出其缺点和错误,最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解决问题,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大可不必因为校风评比的几分而耿耿于怀。这种时候最忌讳那种一味地埋怨,粗鲁的批评,讽刺挖苦,那样只会在无形中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疏远,更加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第四,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素质教育要坚持其长期性,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应当保持长期一贯,而不是五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教育的作用体现于日久天长的潜移默化中。这就需要班主任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对每学期、每阶段的工作有一个总体把握,不断增强工作的计划性,提高工作实效。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其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是摆在每个教师前面的极富挑战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推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还需要我们潜心探索,深入研究。创新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随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方面已付诸具体行动。如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造小组,设置创新活动日、活动周等等。应当说,创新教育已有了一些气氛。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在创新教育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已成为当前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就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创新哪些工作谈一点看法。
一、在创新教育中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获取知识的渴望心理
193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
际上是一种本领危机。这个危
机是一切危机的根源,解决了这个危机,一切危机都不复存在。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自身本领不够强大所致。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
面对本领恐慌,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因此,班主任对新知识的渴望心理,乃是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试想,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班主任,连胜任教学都是困难的,又何谈创新?闭塞、贫乏、寡闻,再没有学习的渴望,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仅要误人子弟,更要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每一位班主任都应不断学习,获得新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知识的储备越丰富,可供调用的知识信息就越多,运用起来就越灵活,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蒋祖钧(2010-10-21 21:42:05)
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教师的权威心理,是传统教育方式及行政权利赋予教师的一种特有心理:学生必须唯师是听、唯师是从。事实上,教师的这种权威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认识教师权威的自醒心理。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这首先就要发展学生个性,即让学生在气质、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让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让学生思想中的创造因素得到鼓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的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清除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扫除障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对教师只讲服从,这必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的向导和顾问。因此,必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果说教师具有权威,也只能建立在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及科学点拨上。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白,教育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独享的一种权利,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
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中,教师再不能武断地传播知识,而不容学生提出质疑;再不能强迫学生记忆,而忽视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再不能滥施权威,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评定学生的优劣。事实上,面对未来尚不知晓的世界,已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只有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商讨,和学生做一个探索中的伙伴,在知识面前应该忘却师生界限,这样才能达到在教学相长中共同提高,使师生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最大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 蒋祖钧(2010-10-21 21:42:26)
有教无类的博爱心理
创新是新世纪一代人的发展道路,不是只让少数尖子去创新。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博爱心理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做到博爱,首先要具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承认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水平以及在创新思维中所反映出的差异程度。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教师要做到不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不以智商高低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同样的口吻,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有极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而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鼓励的言语,又有着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获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评价。我们的教师只有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学生负
责,使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获得尊重、获得信任、获得成功,各得其所,各成其才。•
蒋祖钧(2010-10-21 21:43:00)
用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班主任的创新心理,主要体现在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各工作实践中,并做到有独到见解,能够发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创新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新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富有创新心理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探索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习俗束缚,敢想人所未想,敢做人所未做,勇于独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此,班主任必须勤学善思,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路子。
• 蒋祖钧(2010-10-21 21:43:22)
二、创新教育呼唤班主任工作要创新
㈠学会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并不领情,甚至还引发后感。学生,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对事情的敏感,往往出乎意料。“如何关心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关心”,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课题。
1、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
班主任同小学生“平等相处”,说起来轻巧,做起来老大不易。因为班主任总有一定权威,居高临下,喜欢指指点点。然而有些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敏锐地感觉到,学生在班主任权威面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他们虽然不可能产生与班主任平等相处的奢望,但内心深处倒是渴望能有与老师自然交往的机会。孩子们特别喜欢与小学生打成一片的班主任,面对盛气凌人的班主任敬而远之,或不敬而远之。
“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⑴“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常处于被指导的地位,这是正常的工作关系,不以师生个人意志为转移;问题是这种工作关系容易导致班主任权威的滥用。尽管有些班主任非常谦虚和谨慎,由于工作繁忙,在遇到麻烦时,也免不了对学生发火,或对学生无端干涉。
例如,放学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游戏,可是见到老师来了,却慌忙停止游戏,听候“发落”。这引起了一位细心班主任的深思。反思之后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暂时“转换角色地位”的含义:老师暂时把自己当成孩子,同他们一起游戏。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后来,这位班主任很注意“角色”的转换,如把孩子当成大人,请他们来家作客,请学生给老师写评语,暂时把学生当作“小老师”。
• 蒋祖钧(2010-10-21 21:43:46)
⑵寻求师生自由交往的渠道
按理,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过,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班主任面面俱到,哪有这种精力?一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已经不错了。这种做法,往往会忽视遗忘一些中等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中等生既得不到班主任的表扬,也得不到班主任的批评。国外的一些教育家把中等生称作“灰色儿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把您期望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您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例如,一个表现中等的学生,居然冒出一个怪念头:想向“差生”学习,以便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一位班主任从中深刻地感受到:班主任如果不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与学生平等相处,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岂非成为空话?问题是在正式的师生交往中,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具体交往的机会有限,于是那位班主任专门邀请“中等生”来家作客。
自然,师生的角色地位是由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所决定的,角色地位的暂时转换,非正式交往都属补充形式;但有没有诸如此类的非正式交往关系的补充,情况大不一样。学生往往从这类不寻常的或自由的交往中,体察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
蒋祖钧(2010-10-21 21:44:13)
学会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的自尊心”。
我们的班主任大都比较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工作中,也发现有些班主任无意中随便公开学生的隐私,当众揭学生的短处,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改变学生的想法,有意或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会尊重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
⑴维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大抵有两种含义:消极意义是不侵犯学生人格,这对大多数班主任来说,不成问题;其积极意义在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合理的意愿,能够做到却并非易事。学校教育活动中,涉及此类的案件有许多:班主任把一些“差生”的名单写在黑板上,让任课老师评优,其出发点是希望这些差生得到更多老师的鼓励,更快地摘掉“差生”的帽子,但获奖励最多的一“差生”却向班主任提出宁愿把名字从黑板上察去,也不要老师的奖励;班主任发动同学对有困难的学生献爱心,而效果却大大出乎意料,被关怀的学生不领情,甚至有些反感。这些案例表明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孩子心灵中自尊心也是不可侵犯的,我们的班主任在为这些学生做“好事”时,容易忽视它的另一面:无意中刺伤了被关怀者的自尊心。
• 蒋祖钧(2010-10-21 21:44:37)
案例1:“祝福鸟”衔来“自信”
北京小学高玉丽老师曾接手过二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居最末位,当然其他学科成绩也不理想。学校安排高老师在这个班进行“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高老师通过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在思想中树立起“只要换一个角度,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的信念。她从培养起每一个学生对前途的希望着手,在第一节数学课上,她将亲手折叠的39只“祝福鸟”赠送给每个学生,以其挚爱与真情,衷心地祝福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高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从她手里接过“祝福鸟”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地说一声“我能行”。那一声声“我能行”的响亮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形成了一种自信的声势和氛围。
高老师从树立学生高昂的精神状态中开始她的数学教学。她注重创设多种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如活动参与、思维参与、交往参与,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学习应用题方面很吃力,读不懂题意,理不清数量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高老师没有喋喋不休地为学生反复讲解,也没有像以往那样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学生记忆、表述所谓分析数量关系的一大堆套话,而是引导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高老师带学生来到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来寻找身边的应用题。“花园里有3张石桌,每张石桌旁都有4个小石凳,一共有多少小石凳?”“饭厅前左右两边有相同的水龙头数,一边有8个,两边共有多少个?”在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的基础上,他们首先直观地“看到”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高老师尝试着让学生脱离实物,自己想象着编出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相互交流讨论。高老师还把学生们编出的应用题编辑、打印成册,起名《聪明泉》,每个学生人手一册,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师出题学生做的被动形式,让学生出题学生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夫不负有心人,高老师一学期的努力,不但换来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由老末跃升为全年级第一,而且学生们积极进取的“自信”精神面貌逐渐地形成。
• 蒋祖钧(2010-10-21 21:45:07)
案例2:《“真左假右”的故事》
有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并不笨,上课举手特别积极,老师让他起来回答时,却又不会。老师私下了解原委后,不但不批评,还和他签定了“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老师抓住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表扬鼓励他,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学习不断提高。
⑵维护学生的面子
小学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确实是“小孩子”,大人即使说了过头话,只要不出格,他
们一般也不会计较,而他们在自己的伙伴中,情况就不同了。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别的同学,他们会有个比较。年纪再小,在同伴之中,也有个“面子”问题。
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在遇到偶发事件和无意中发现学生的隐私时,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采取了各种教育行为,为了避免孩子感到难堪,巧妙地给了他们面子。
案例:《你们怎么都不要脸》
有一位新班主任,上课时发现了一个男生吃东西,她就训斥了这位男生。后来又有一个女生捣乱,这位班主任就气愤地说:“咱们班男生女生怎么都这样不要脸┄┄”结果引起了“公愤”,全体学生一起站起来“抗议”。
• 蒋祖钧(2010-10-21 21:45:49)
案例:《换一种思维方法》
一天,我去班里上课,发现后面下窗的一块玻璃被打了一个洞,洞口四周裂了许多放射性的绽缝,玻璃的碎片落在了外面的窗台上。看来玻璃是从里面被打碎的。这说明打玻璃的一定是本班学生。于是我便向全体学生责问:“是谁把玻璃打坏的?”无人答复。我又重复了几次,仍没有人承认。我又问了在这个玻璃窗就近坐的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就有些火了,拉下脸诈唬到:“谁打碎了玻璃,请自觉地去办公室承认,不然我查出来有你好看的。”然而,两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同学承认玻璃是自己打碎的。这使我更加恼火,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查出了打玻璃者,一定狠狠地整一整他,谁让他打破玻璃不承认!我准备先从班委会成员查起,一个个进行查询。可前思后想,又觉得着这不是个好办法,兴师动众的,因为一点儿小事影响了全班同学的情绪。于是我冷静下来想: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其意思是: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怀和信任,将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后来,我在班会上就对全体同学说:“我班最近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任课老师也普遍反映课堂上没有搞小动作了,迟到的同学也没有了。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我班也表现得非常好。比如在前几天清理环境卫生的劳动中,同学们干得就非常出色。有的同学如李惠、赵伟、潘建伟等同学,干完了本组的活以外,还主动帮助别组同学。还有不少同学,干完了我班的活还帮助别班的同学干。这说明同学们不但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我相信,同学们会越来越懂事理。由此我也相信,我班的那块被打碎的玻璃,虽然目前还没有同学承认,但我相信,肯定不过两天,那位打碎玻璃的同学会自觉地把玻璃换好。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不犯错误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好同学。如果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犯了错误能认识并改正错误,老师绝不会批评半句,而且视其改正的程度还要提出表扬呢!”
结果奇迹出现了:第二天下午,一块崭新的玻璃取代了那块被打坏的玻璃。那位打破玻璃的同学在晚自习来我办公室向我诚恳地承认了错误。我问他为何当时不承认呢?他说:“我看老师当时很气愤,如果我承认了,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还怕老师告诉我爸爸。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曾偷拧过批评我的一位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结果让老师知道后告诉了我爸爸,被我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还罚站了两个小时,所以┄┄”
• 蒋祖钧(2010-10-21 21:46:29)
学会理解学生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各有各的愿望,有些学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有些学生有难以摆脱的困境,他们小小年纪所承受的压力和思想困惑,往往是班主任意想不到的。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接受“应当理解学生”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会不会理解学生”。
⑴学会满足学生的合理愿望
学生的愿望是丰富多彩的,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现象、行为,往往在孩子看来却是神圣的。对教师而言,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这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成为问题,难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教师行为的选择。一些优秀班主任,面对一些特例,采取了非常规的方式,满足了学生愿望。
案例:《借分》
一个学生期中考试语文考了59分,哭着找老师,要求加1分。老师说:“分数不能改,但我可以借你一分,条件是期终考试你要还我10分。”学生想想同意了。期终语文考试这位同学考了91分,还掉10分,实得81分。像这位同学,在别得班主任那里,也可能得到的是难堪:“加分,天底下哪有这种事,自己不用功学习,还有脸来找老师!”
⑵学会理解学生的“心结”
学生的心结往往是细微而多样的,老师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或无视此类问题,也是常有的事。例如,一些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或信任,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鼓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后进生非常苛刻,对他们非常“吝啬”,不肯给他们尊重和赞扬。•
蒋祖钧(2010-10-21 21:47:00)
案例:《“遗忘”在讲台上的班务日志》
班长送来本周的班务日志,我翻开一看,在迟到、早退、上课讲话等栏目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的机会总是最多。这位同学是我班的一位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的学生,曾因参与打架而被学校处分过。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处分而从此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到现在,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学校领导和老师谈起他都很头疼,他已成了学校的“反面典型”。
作为班主任,我不知多少次与他谈心,对他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我还找来他的父母共同对他进行教育。母亲的一把泪一把鼻涕并没有打动他的心。我曾对他大发其火,令他检查又检查,对他引导又引导,可他均是短暂的口服、长久的心不服。难道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对他失效了吗?难道他真的已顽固不化、没有挽救的余地了吗?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他并不是没有一点长处,他为人正直仗义,性格豪爽。那次参与打群架是因为我班有位同学被外校学生欺负而引起的,他只不过是想帮助那位同学而已;还有一次,我班和其他几个班级一夜之间丢失了几十支钢笔和其他学习用品,是他明察暗访,终于抓住了“窃贼”┄┄
看看手中的班务日志,想想他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曾经用过的各种教育方法,我终于决定在班务日志上做点文章。
我把班务日志翻到班主任意见一栏,略加思索,写了一段对他的评价。
第二天,我把班务日志带到教室,跟往常一样,我讲了班务日志几个典型的问题,但闭而不谈他的事情。放学了,我让他关锁门窗。我先走出了教室,把班务日志“遗忘”在讲台上。
他抑制不住内心那种强烈的好奇,翻开这本他认为只记载他的“罪证”的班务日志,不想在班主任意见栏内却看到这样一段话:XXX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坏”,在我看来,在他一系列的不良行为背后,仍隐藏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他关心集体,爱护同学,疾恶如仇。他的那些错误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一时义气用事。事后,我看得出他内心充满悔意,这说明他已有改变自己和重塑自己的愿望和决心,只不过他暂时还缺乏勇气。如果他能经常约束和控制自己,凡事三思而后行的话,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我相信他会改变的,我等待着。
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变样了,不仅在行为表现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
事实上,班务日志上的这段话我也曾对他当面说过多次,可为什么这次效果却不同呢?还是用他自己日记中的一段话来说吧:“这些话瞿老师曾对我说过很多次,那时,我以为老师是当面奉承我甚至是敷衍我,是企图使我听话和就范的‘招术’。自从看了班务日志后,我才知道,这些话是出自老师的真心话,因为班务日志是给学校领导看的,说明了老师在当面和背地里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
蒋祖钧(2010-10-21 21:47:26)
⑶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案例1:一个少见的高智商的学生,却患有多动症,父母亲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加大服用药物的剂量。当老师知道药物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损害时,便主动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不要再给孩子服用药物,她不愿让一个优秀学生毁在药物上。这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
下,硬是靠意志战胜了多动症。
案例2:这是一个曾被拍成电视短剧的真实的例子。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他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一位同学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个“璧”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当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则满脸通红。随后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同学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是家境困难,母亲卧病在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当时老师又布置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老师了解了事实真相后,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写上一个“玉”字,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几年后,同学们毕业了,有一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在信里,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信任。这名女生已经考上了师范学院,也准备当一名教师。•
蒋祖钧(2010-10-21 21:48:06)
学会因势利导
教育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平时细水长流的工作,由于日常工作的成效不显眼,而使学生习以为常,印象不一定都深刻。在学生群体中,常常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容易引起学生群众的注意,若把偶发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成效,由于这类事件来得突然,教师和学生都无精神准备,教师临场发挥,很能显示教育机智。
案例:《迎面“接球”,转身“投篮”》
周末,教室里位空人去,引我注意的只有黑板中间那行得意忘形的粉笔行书:“班主任喜欢这三个人,一个冰清玉洁,一个满腹经纶,一个娇里娇气┄┄”
我怔视了良久,深知这是心怀“嫉妒”者对我的再次挑战,而我对于这一“杰作”的反应和处理势必影响“双边关系”,并将产生教育正面或负面的效益。
再三玩味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把它看作贬意,更可以取作褒义。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它当作声讨老师“偏爱”之类的攻击性行为来追究,必将导致消极作用。反过来,我何不妨借题发挥,以争取主动权。
召集了所有“欣赏”这道板书的同学,我坦言道出与大家共同商讨的想法。同学们见我自以为受了好评并表现出光大所谓优点的那种兴奋与诚恳,难免将信将疑,便特别留心我的有关言行。我庆幸这回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首先,我开设一个“讲座”。就从“小观察家”们冲着我所措的微词入手,我启用课堂上刚教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体式,多角度深入浅出阐释焦点话题:《冰清玉洁—难能可贵的品质美》、《满腹经纶—魅力无穷的才华美》、《娇里娇气—可惜还怜的仪态美》。也许是审视我有否辩解之嫌吧,这次的“说教”竟然会令全体听众兴致盎然,其间,我亲自办出一期配套板报,亮出的见解如石击水,引起了所有同学关于美的全方位思考。
接着,我安排了一个“演讲会”。理性思考升华了认识,同学们的“美谈”便大大方方地摆上了讲坛,围绕着“美的启迪”这一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一时佳话迭出,思想火花闪烁。辅之以“美的讴歌(诵唱会)”、“美的传说(故事会)”等系列活动,便形成了浓郁的审美氛围。
接下来,就是推出一组形象。看到大家审美兴致勃勃,我建议班委会组织开展一次大评比,从心灵美、谈吐美、举止美、热情美、诚实美、纯粹美、意志美、探索美、精神美、服务美等等多方面树立风范可鉴的典型,作为其他人的参照。同时,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能为公认的榜样采写一篇表现其美的闪光点的通讯,一面鼓舞他人,一面也鞭策自我。
然后,进一步引导大家完善自我。表率的激励,加强了主观的努力。为了强化每个自我的执着追求与完善,我郑重推荐了一幅组字画,构成青春女性侧面头像的13个字:我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的一生,一下子铭刻在同学们的头脑
里。自此我发现,连日记也成为同学们的审美阵地和塑造完美自我的手段。
大胆改进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控制力,如同迎面接球、转身投篮一样,以攻为守,终于赢得了我们师生间的这一番默契。
这些案例说明,对班主任来说,教育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不应该被学生了如指掌,班主任应学会和学生“智斗”。教育方法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出其不意的教育方法才会做出出奇不备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有偶发事件的发生,能否把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时机,全凭教师的敬业敏感。•
蒋祖钧(2010-10-21 21:48:26)
学会解读特殊学生
每个班级总免不了有几个让老师伤脑筋的特殊学生:有的顽皮成性,上课捣乱,屡屡不改;有的动辄骂人打人,欺侮同学,甚至公然与教师对抗;有的过早地沾染诸如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如何教育好这些特殊学生,一直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比较常见的一种见解认为:对这类特殊学生要严格管理,这种做法在实践中确有效果,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那些调皮的、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严格管理,虽然能生一时之效,却不能根本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其实,特殊学生有他们特殊的内心世界,不进入这个世界,就很难理想特殊学生之特殊行为的背景,也就难以真正教育好他们。
⑴接纳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究竟“特”在哪里?谈到这类学生,都不难数落一通:;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屡教不改、成绩落后、甚至品德恶劣┄┄其实,这些还只是这类学生的“通病”。所谓“特殊学生”之所以“特殊”,实在是由于他们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解读“特殊学生”,正是解读这些各不相同的“经”,即“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实践表明,“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颇不容易。因为这些学生行为虽然放纵,他们的“心灵世界”往往对教师都是封闭的:“你不接纳我,我就不接纳你”。
实在讲,绝大多数班主任对这些“特殊学生”,都颇为关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费心尽力,倾注了相当精力。不过,这类关心多多少少都带着“改变”的心态,很难讲是从心底里“接纳”了这些学生。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心态,班主任在与这类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虽是用心良苦,总难免表现为训诫多于理解,不大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从那里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 蒋祖钧(2010-10-21 21:48:46)
案例:《转变差生的一把钥匙》
有一位同学,是初二上学期中途来到我班的,他原来在其他学校就读,但由于表现太差而被劝退,又先后托亲戚转了几所学校,都应屡屡违反校纪、亲戚又不便管教而无法继续上下去。我从熟悉他情况的同志那里了解到,这孩子很聪明,小学毕业升中学时,还嫌企业学校条件不好而报考了市属中学,由于离家较远,入学不久就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混在一起,学坏了。若是能引导好,多下点功夫,说不定会变好的,我收下了他。开始两周还好,可在第三周的一天下午,他竟买了一挂鞭,突然在教学楼前燃放,真可谓“一鸣惊人”。不少同志说,干脆让他走算了,因为来时,家长曾给学校领导及任课老师说:“虽说是进了咱自己的学校,但我知道这孩子难管教,过一段,看实在不行我还领回去。”这件事发生后,我没有先叫家长,而是找他耐心地谈话。我问他:“初来两星期表现还不错,怎么想起了放鞭炮?”他满不在说:“闷得慌,想玩玩!”我一方面指出他这样做,是严重违反校纪,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错误行为,将会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又向他检查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说明对他关心不够,让他寂寞了。要求他在班上认真检讨错误,同时我又动员团干部和其他同学多和他接触,相信他会和大家一起进步的。当我了解到他下棋有一手时,就把他介绍给校内几位象棋爱好者和他对弈,切磋技艺。从此,他主动和我接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刻苦学习,要求进步,初三下学期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还获得了三等奖。到初中毕业时,他不仅入了团,还被评为出席郑州铁路局的三好学生,参加了中考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有位同事半开玩笑地说:“XXX真的立地
成佛了!”家长也逢人便说:“多
亏他老师管他得法,前几年真不敢想象他还能考上这样的好学校!”他自己也曾多次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没有您的教育我现在不知会成啥样子!”我本人也从不少差生的进步中,深深体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转变差生的一把钥匙。• 蒋祖钧(2010-10-21 21:49:11)
⑵争取为特殊学生所接纳
单单班主任接纳学生,如果学生不能接纳班主任,问题照旧难以解决。特殊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其“特殊行为”,往往由来已久。由于长期受到教师的“特殊对待”,他们反而容易形成抵触情绪,既不乐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心声,也容易把班主任的关心理解成跟自己“过不去”,从心底里拒绝班主任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的正常沟通就显得至为重要:一方面,班主任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心理话,理解学生的苦衷;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设法清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误会,让学生理解班主任的苦衷。实践证明,积极营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班主任争取被学生接纳的有效途径。
案例1:《善用表扬出奇迹》
初接新班的时候,我了解到陈燕是个令人头疼的差生,经常缺课,学习成绩差,且好与同学闹矛盾。原来老师用的谈话、请家长、批评等等方法,对她统统不起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决定对她采用另一种教育方法。
一次上课做练习时,我发现全班同学中只有陈燕不做,我走过去轻声问她,她说把笔借给身后的同学了,我名知道对于她来说这只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但我没有进一步追究。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她原以为我会批评她,耷拉着脑袋,没想到我表扬道:“你把笔借给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练习机会,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错。”说到这里,我发现她抬起头,眼中闪过几丝亮光,于是我接着说:“看来其他人对你的认识是不公正的,你还有许多优秀的地方嘛。”
后来的几天,陈燕的表现明显有所改进,家庭作业能认真完成,还悄悄地打扫了教室卫生,再遇到我时,她不再低着头躲过,而是自信地和我打招呼,我乘胜扩大战果,在课堂上着实表扬了她一番,并要其他同学向她学习。接着,我又私下找她谈话,在表示过我的信任后,我说:“如果你能够做到不影响学习的话,我想任命你为劳动委员,你看怎么样?”她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班级的劳动工作在陈燕的带动下搞得有声有色,陈燕的名字居然能出现在学校的表扬榜上。此时,在陈燕身上完全没有随便旷课和与同学闹矛盾的现象,学习态度也进一步端正了。
我又一次来找她:“现在大家都重新认识你了,你确实没让我失望。”她神采飞扬,又高兴又感激的样子。我又说:“从你现在的情况看,距离一名真正的优等生只差一步了,你愿意赶上吗?”“哪一步?”她急切地问。我说:“你想想。”“学习吧?”我肯定了她的回答说:“你觉得在这学期末能达到中等成绩吗?只要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对你是很重要的。”我还启发引导她,让她写份向好生学习提高成绩的倡议书,我鼓励她说:“以你当劳动委员的成绩看,这样做能带动大家一起进步,也是你对班级的又一贡献。”事实上,这也使她自己没有了回头的余地。自此,陈燕学习更加努力,常常请教同学和老师,我还为她挑了好几本复习基础知识的辅导书。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居然上升到班级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她的成绩单上,我表扬了她的进步。
第二学期,在我的提议下,陈燕被同学们选为副班长,她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也常常表扬她的进步,主动帮助她解决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我和她一起制订的学年末拿到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的目的终于实现了。
• 蒋祖钧(2010-10-21 21:49:42)
案例2:《三十六计在转变差生中的运用》
例如文XX,男,7岁。复小1.1班就读,后转入1.2班。原因:上课一个多月,除开学第一周外,不愿进教室,全家人都送过,老奶奶甚至“随堂学习”,均不见效。
万般无奈中,我同意转入我班,到班上后,他只上了一天课,第二天早上就看不见他了。多方打听,才知道他已到了半路。我急忙跑去看,见他双脚全湿,裤子上沾了许多泥。
我假装不知内情地说:“咳,你
爸也真是,怎么让你穿一双这样的鞋?下次我一定叫他给你买一双,(此为‘假痴不癫’)来,我背你,这截路你这鞋怎么走?(此为‘釜底抽薪’)”他好半天才爬到我背上。我边走边与他谈心(此为顺手牵羊)┄┄只此几招,他再没耽搁一天课。我再来一个以逸待劳、欲擒故纵,一环套一环,半年间便使他走上了正道。
从“接纳特殊学生”到“为特殊学生所接纳”,营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从“特殊关系”变为像同一般学生之间那样的正常关系,从而为教育特殊学生扫除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障碍。•
蒋祖钧(2010-10-21 21:50:11)
㈡发挥品德评语教育作用
1、存在问题
以前的品德评语中存在的问题是:评议一般化,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同学生的评语之间差别甚小;在评语结构中,偏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的描述,评语主要面向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评语用语贫乏,流于俗套,不足以打动学生。总之,评语缺乏教育性。
2、改革目标
⑴从面向家长的评语到面向学生的评语的转变
“面向家长的评语”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它往往出现“该生”提法,把学生视为介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第三者”。“面向学生的评语”虽不一定都采用第二人称,但从语气与行文中力求使学生意识到,评语是老师对自己的评语,是为自己而写的评语。
⑵从片面评价的评语到关于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评语的转变。
“片面评价的评语”指的是老师凭个人价值观念、个人爱恶评价学生。“全面评价的评语”,指的是按照社会公认与政府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品德与行为。
⑶从枯燥的评语到色彩斑斓的评语的转变
“枯燥的评语”,指用语贫乏、内容笼统的评语。“色彩斑斓的评语”,指用语丰富,内容具体的评语,讲究用语的区分度,并带有适当的感情色彩。
⑷从结论性评语到形成性评语的转变
“结论性评语”指的是以武断的语气,把学生说“死”。“形成性评语”着眼于学生现有行为同以往行为的比较和行为的改进的可能性。• 蒋祖钧(2010-10-21 21:50:49)
3、评语的全面性
有研究者把评语分为7个项目,43个指标。
⑴学习
包括的指标有:学习成绩、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字迹、知识面、学习基础等9个。
⑵个性
包括的指标有:性格、成熟老练、粗心、胆子、进取心、为人、信心与毅力、自我要求、兴趣与爱好、情绪、竞争、自我评价等12个。
⑶智力与能力
包括的指标有:智力状况、工作能力、特殊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特长、其他能力等6个。
⑷品德
包括的指标有:集体活动、集体观念、热爱劳动、工作态度、关心同学、同学关系、尊师、守纪、讲文明、其他品德等10个。
⑸卫生
包括的指标有: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2个。
⑹文体
包括的指标有:文娱活动、体育锻炼2个。
⑺健康状况与外貌特征 •
蒋祖钧(2010-10-21 21:51:12)
4、评语的准确性
评价准确,是评语本身的内在要求。评语与学生实际情况符合程度的判断问题,其实也就是评语准确性的判断问题。判断评语的准确与否,一个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班上读学生的评语,看学生能否说出评语写的是谁。
给小学生写评语,要生动、活泼、形象、简洁,要用孩子的语言,使学生容易领会和接受。如:“你是一个粗心大王,好好的试卷上因粗心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
关于评语的准确性,应注意两点:
评语用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
我们对你的字感到遗憾。
你的字让人看了不舒服。
你思维很慢,接受能力不
强。
我要提醒你,学习和做人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懒惰。
评语用语不能过于花俏。
例1:你的天真、纯洁与善良,如同一朵百合花含苞待放,祖国的明天需要你去装扮。努力吧,多吸收一点知识养分,让自己在明天绽放,为自己,为家人,更为祖国,为社会,倾吐自己的芬芳。
例2:聪明的孩子,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你的进步,你能坚持住吗?别忘了,有困难,我会帮助你的。继续努力吧,可爱的小精灵。
例3:一个聪明的孩子知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学习和生活;聪明的孩子应该知道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为自己服务。我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你愿意吗?
上述评语的缺陷在于:有的文学色彩用浓;有的空洞、笼统,让人看不出到底评了些什么东西,更难说学生从中能明白什么?还有的“深奥”难懂,叫人摸不着边际。
第二篇:再认识素质教育
再认识素质教育
在新世纪2013年9月9日,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际访问发表的“给教师最亲切的慰问”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感慨万分,在感动之余,我再次感受到一名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与自豪,也再次感受到了肩上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同时更加坚定了在平凡岗位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执着信念。习主席的一番话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好似响雷,震撼了中华大地,从国运兴衰和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向我们提出了教育的各项要求。我结合实际,认真地学习和深刻地领会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谈话精神,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再认识。
本人正在认真地贯彻和落实谈话精神,通过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教育,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主要工作和措施如下:
一、减少作业量
素质教育与搞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相比,作业要明显减少。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喜欢的事,培养特长,发展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如何让学生“松绑”呢?那我们老师就要“加负”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我做到:每天课前深入钻研、精心设计,力求课堂上高密度教学,力争使学生当堂吸收、消化,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中午学生就没有书面作业了,晚上也只有精选的少量作业。这样,学生就轻松多了。
二、学生是主人
“应试教育”历来把学生看作是填装知识的“布袋”,“素质教育”则主张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区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师生是平等的。我做到:
1、提倡学生质疑。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设疑,学生当然也可以提问质疑,而且更理想。
2、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核心是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知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培养能力必须落到实处,渗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过程的支柱。
3、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管理。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践证明,“班干部”的“学期制”不符合“自主型”管理原则,得到锻炼的人只是少数,不能很好地培养多数学生的责任感。因此,今年我有计划的推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人。
三、培养兴趣特长
通过肩负,把支持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小学生年纪小,还不会合理地安排、充分地利用时间。这又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引导和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兴趣,发展其特长。我鼓励学生每天多看课外书、新闻联播、有意义的儿童电视节目,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周末举办数学小报语文小报及各类专刊,来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四、加强思想教育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过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主题班队活动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每节班队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主题班队教育,若发现不良行为,就及时加以纠正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来实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节、体育节等。我们只要认真工作、耐心教育,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好局面就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篇:家长怎么认识素质教育
家长怎么认识素质教育,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为什么势在必行 在讨论为什么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势在必行的问题之前,需要理清一下什么叫学生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家长们所理解的那样么?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素质教育的——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儿童、青少年在其成长的教育环境中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共同生存;在掌握各种技能时,也要拥有健康的心里、良好的人格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这些都需要一种实践性的素质教育来实施完成,正如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的:“要激励一个人,使之获得‘体验’远比‘说教’来的更有效”。实践也证明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夏令营便是最好的例证。
现在的事实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在课外的培训班里也可以做的写得好、算得快、画得美、弹得雅,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恰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年龄的伙伴们相处愉快,如何面对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建立自信等等。其实很多人,包括家长们自己也意识到,知识、技术、技能是有形的资本,而精神、信念、品质是无形的财富,如果缺少后者的支撑,有形的资本最终只能化为真正的无形。中青报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团队的精神、忠诚度、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是跨国公司选材是最看重的思想特质,而这一规格也逐渐再被很多民营企业运用。因此,只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才是最和适宜的,而不是一味的为学生增加某项技能、技术。
近两年,庞大的教育体系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在摸索中前进,但是要在学校中增设实践课并不大可能,毕竟学校还是以学知识为主。幸好,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素质拓展训练异军突起,完善的课程体系配合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长。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们学会了自理、自助、互爱、互助;经历过共患难、同开心的时刻;建立起自信与互相信任;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遇到事情就不知所措,找父母解决;如果你的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站在父母或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还比较胆小,不知道怎样去与人沟通„„作为父母的你不要太过着急,给他一个素质拓展训练的环境,让他在特定的情景中去体会、去发现。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他所感觉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他所感悟到的才是最深刻的。错过了夏天的夏令营,还能错过周末的素质拓展训练吗?
第四篇: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参加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有感
古蔺县二郎小学校雷飞
本人有幸参加了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义务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泸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培训形式多样,培训主讲人员更是精心遴选,他们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负责人、课标修订核心组成员,他们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大量的教学个案调查研究和精深的教育理论,因而讲起课来总是深入浅出,高屋建瓴,让我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特别是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已经让所有教育工作者不再陌生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就已经提出来了,到目前已有30年,30年时间,我们不断实践,探索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的认识也由浮浅向深入发展,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有很多困惑,如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吗?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与国外许多发达的国家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区别呢?中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我们该坚守什么?我们的路在何方?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
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有无具体的标准?有无具体的教育模式呢?根据现阶段我们队素质教育的概念界定,其实无具体的标准,都是一些笼统描述性的语言,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标尺去比较和衡量。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追求,无具体的模式和手段。它同应试教育不同,应试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它为了追求高分数,为了考试,可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基础会有不同的教育形态,因而素质教育具有阶段性。我们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画画、唱唱、跳跳”,是素质教育吗?我认为是素质教育,是最初级的素质教育,到20世纪末,把素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界定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这是对素质教育更深一步的认识和发展,也是素质教育。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尊重人性、着重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我们有很大区别时,我们就妄自菲薄,否定了我们多年教育的优秀成果,这是极端错误的。我国的国情是: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教育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也只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素质教育,不可能等同于于发达国家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必然的,我们只有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国情,探索适合自己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这才是正确的,我们一味的否定自己和照搬照抄别
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已走过了30年历程,取得了许多素质教育方面成功的教育经验,特别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经历10年,并且课改工作还在深入进行,我们怎样正确认识课程改革,怎样认识素质教育,这都必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课程改革的理念源于素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际就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我认为,当前各校要抓好素质教育的落实,重点抓好课程改革,从最基础的“三开”工作开始抓起,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别开始抓起,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只要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作为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指导,这就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学校班主任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班主任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深化素质教育,要让孩子们自己当家作主。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先队员自己的组织,应当让少先队员自主自动,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少先队里人人都是小主人,人人都有资格当选,选举队委,应给予每一个队员平等的权利。要选出孩子们心中的中队委,老师决不能自己指定某些同学担任,这样剥夺了队员们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队委的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在本期的中队选举中,我充分让孩子们”当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明中队委改选要求,鼓励人人参与。
开学第一周,我作为辅导员慎重向全体队员宣布本次中队委改选的要求:”只要你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火热的心,愿意把班队工作搞好的同学,无论你自己认为过去怎样,写上自荐信,我们都会为你投上一票。”
孩子们一听,热闹开啦!三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极强,人人都想试一试,平时调皮的孩子也问:”老师,我也可以写自荐信吗?”我说:”你是我们中队的队员,为什么不可以参加竞选?你要相信你自己。”我主动帮助孩子们如何写好自荐信,赢得更多的选
票。有的孩子回家请家长帮忙,星期天有不少家长打电话问竞选要注意哪些情况,孩子们自主参与竞争的强烈意识,也常常地感染了家长。
二、自荐中队委演讲,无计名投票选举。
第二周少先队活动前,我作了初步调查,全班48人,写了自荐信的有39人,多数同学作了精心准备。根据三年级孩子不够稳定的特性,为了让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参与中队管理的同学面更大,我和副班主任商量,最后决定选a、b两套中队委班子,轮流当值,互相竞争。
自荐中队委活动在庄严的队歌后开始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态度诚恳,神情庄重,有的孩子的自荐信让我们听了非常感动,教室里掌声不断响起。大个子熊俊舒,平时很调皮,常和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殴打,吵架,我没少帮助过他,看见他一步一步走上讲台,没有了往日连扭带跳的样子,我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当他站定后,举起右手为大家端端正正了一个队礼,同学们愣了一下,继而响起一片掌声:”老师们,同学们,我个子大,跑得快,声音特别响亮,老师表扬过我口令喊得好,现在我们做操没广播,我愿当体育委员,为大家服务。我当上体育委员后,一定要改正平时吊儿郎当的坏习惯,把字写好,成为同学们的好干部。
如果没有选上,我也不气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选上。请大家投我珍贵的一票吧!”言语是那么真诚,感人,全班48人,他获得了40票,当他得知自己当选后,高兴得热泪盈眶。就这样,由孩子们自荐演讲,无计名投票选出了a、b两套班子共14人。对没选上的同学,队员们主动提出希望。
选举完后,有许多一直在外面观看的家长赞叹:”这些娃儿好乖,好会说!”“看起长大多了!”有没上台自荐的家长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自荐,并指出他与别人存在的差距在哪里,鼓励他们下轮参加竞选。连任四届的中队长卢璐是个优秀的孩子,这次没竞选上中队长,我给她和她家长讲:”中队长不连任,让更多的孩子当队长,显示他们的身手。”她和她家长非常赞同,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次自主竞选中队委活动,真是做到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干部自己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影响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波及家长,收效是很大的。
三、中队委不负重望,中队工作运作出色。
后经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是队集体的领头人,是队集体的核心所在。他们能紧紧依靠、团结、吸引队员们一起参与,设计队
工作,设计出更贴近队员们的生活的活动,使活动有声有色。
明确了各委员的工作范围要求后,工作于第三周开始正常运作了。早上,学习委员在教室带领同学早读,劳动委员带同学去扫工地,课间有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操……少先队活动由中队委按大队部要求,讨论,与我商量,由中队委自己设计,自己搞。每逢遇到节日,孩子们只要想搞,我总大力支持,帮他们出谋划策,买奖品。三八节搞了”献给妈妈的歌”、圣诞节搞了”圣诞狂欢夜”、六一节搞”欢乐的六一”等等,孩子们自己写串词、联节目、搞排练,自己从家里带化妆品化妆,家长送相机,每次活动都搞得生动活泼。记得去年圣诞节,彭森宽家长送来一颗圣诞树,活动室里,文娱委员忙着给大家化妆……一次一次的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事实证明,我们的新中队委是不负重望的,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我们都能得上;运动会体操比赛、接力赛我们样样夺魁,本学期评为巴蜀好集体。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我们这支得力的中队委分不开,他们是我得力的左右手。
通过这次中队委改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信孩子们,让他们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