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8.30
第一章 班级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班级
(一)班级组织的历史发展
1.“班级”一词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率先正式使用 2.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早期实践
中世纪末开始,开始出现将相同年龄和相近知识经验的学生组织起来施教的形式:
(1)在西欧,一些古典中学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班级组织的尝试;
(2)新旧各教派兴办了很多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3.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原因
(1)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产生了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教育对象范围扩大,教学效率亟待提高;(2)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增加,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提出了要求;
(3)个别教学不适应大工业生产的要求;
(4)进步教育家的提倡,普及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新教育。4.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成果巩固与推广
(1)17世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在欧洲,班级组织在许多学校逐步推广;工业革命以后,班级授课的形式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普及;我国最早的班级雏形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班级组织得到普及。5.班级组织/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态与变革(1)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的具体组织形式
曾在英、美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2)马卡连柯工学制 班级是集体教育的承担者。(3)特朗普制
采用灵活的时间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与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但是,19世纪70年代,班级授课制受到种种批评。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班级授课制被否定,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得到 1 提倡。
(4)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克伯屈制的具体组织形式 两者力图废除班级授课制,回归个别教学法。
(二)班级组织的界定(1)班级组织的定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作用
编辑
1.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微型社会。即是说,班级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班级集体的共同愿景、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等,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和投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首先,班集体为学生参与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交往和其他各种活动的环境,班级组织机构和人际关系是社会组织及社会关系的反映,班级情境中的活动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处理,实际是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及机会。其次,班集体为学生选择职业、扮演社会角色及发展相应能力奠定基础。班集体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往往被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受到不同的期待,得到不同的体验,这些对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普遍具有较强的成功感,积极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并且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权威意志。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对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他们今后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班集体的学习、交往及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方面,班集体能够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班集体为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得到重视、受到关注、赢得肯定和欣赏的学生,往往有积极的体验,形成积极进取的个性,反之则可能会形成消极的个性。关注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展现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在班级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成功的班主任共同的经验。
3.保障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班集体可以说是教育化的微型社会。班级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都为学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班级教育管理 者的责任感、专业素养,以及对班级学生的关注,都能够及时预测、发现和干预危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因素,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班级就是在学校内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由学校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按一定人数规模,与一个适宜环境共同组成的集体组织,按照学校要求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2)班级组织的特点
A班级是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特殊性社会组织 独立的“小社会”;“准社会”性组织 B班级是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活动的教育性组织
具有教育功能的学习性组织;具有教育功能的生活化组织 C班级是由多元化背景构成的文化性组织 D班级是以人格化特点表现出来的生态型组织 班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生命体组织(3)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的正式结构(金字塔式)人为制造
班级的非正式结构 自然选择 两者的关系
都是班级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互为需要和补充。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二、什么是管理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1)管理发端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之中,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当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活动的目标,就会推出领导人物来组织协调大家的行动,这些领导人物将人们的行动组织起来,进行计划、领导和控制。
(2)20世纪前,对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劳动分工和产业革命。(3)20世纪前半期,管理思想处在一个多样化的状态。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管理思想有四种:
A科学管理——监工和领班的角度
B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整体组织管理者的角度 C人力资源方法——指导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
D定量化方法——开发定量模型为管理者制定最优决策的角度
(4)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管理学作为学科进入成熟阶段。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得到很大认同。
(5)21世纪,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全球化背景下,管理跨越了国家的边界,被管理者具有文化多样性;管理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凸显出来。
(二)管理的概念界定(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管理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效率和效果。(2)彼得·德鲁克与管理学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一些细分学科的组合。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和管理,而且要学习历史、社会学、法律和自然科学。管理的本质要求: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和企业的整体认识;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些理论和学术研究,而是应该用来解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德鲁克一向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还原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领悟到的思想观念”。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德鲁克则补充道,分享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三、什么是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是根据学校一定目的的要求,由教师带领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和构成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组织活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现有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层级管理模式 2.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4.合作小组管理模式
(三)班级管理的现代理念
理念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辞海》第1367页)。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叫“理念”。如:人生理念、哲学理念、学习理念、时空认知理念、成功理念、办学理念、推销理念、投资理念或教育理念等等。在人生理念中,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管理理念是对管理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在管理方面的理性认识或主张。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观点和主张。不同的班级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理念继而形成不同的班级管理风格,决定着班级健康发展与否。1.以人为本
(1)哲学: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哲学转向,关照人本身(2)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国理念(3)管理学:
A科学管理学派:把人视为工厂里的机器
B组织理论学派:重新认识人在组织中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
C现代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需要,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需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管理。2.系统优化 什么是系统?
系统由若干个相联系的分系统组成。班级作为一个组织系统,由众多要素构成。3.民主管理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4.素质提升
(1)应试教育的弊端 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分数(2)素质教育
将重心从知识授受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德、智、体、美、劳等各育并重,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构建完整意义上的人。
第二篇:班级文化活动概述
班级文化活动概述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制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学校的重视,成为学校实施班级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抓手。小学班级文化小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个性发展的状况与水平。因此,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校优化育人环境,深化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
一、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从结构上看,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班级文化在小学是以儿童文化的姿态出现的,所以它又具有童趣性、想象性开放性和兴趣性等特点。小学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无时无刻不在对每一个学生起着积极的潜移默的影响。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世纪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班级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 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能提高小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常常不能满足他们的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班级文化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趣,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三)班级文化能增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级师生为制造和形成班级文化而进行的一系列造性活动。实践表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其结构的四个层面全方位同时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要体现出素质育的思想,使其成为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有效渠道和要阵地。
(一)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体现自主性。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校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如宽敞亮、空气流通、视听效果佳的教室等),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霍经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具体要求是:
1、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班集体奋斗目标言简意赅成几个字,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教室的正墙上悬挂国旗以及张贴治学格言,侧墙上上《中国地图》,设置“谁的红花多栏”,后墙黑板报两边可以设计少先队“争章角”、“生物角”„„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能陶冶学的情操,还可能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办好黑板报。班级室内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识的“宝库”。从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显神通。小学生天真烂漫,富于遐想,积极活跃于这块“百草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
3、建好图书角。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小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书和报出来,与他人交流,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我班可以开展争做图书角的“热心人”,争做图书角“热心读者”,争当图书角活动的“佼佼者”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本好书的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班级开设荐书栏,由班上学生轮流撰写,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出了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二)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体现实践性。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百鸟学艺”的小巧手比赛,“伙伴,请记住你他”的互帮互助联谊会,“我是小红军”模拟红军长征远足等活动,学生过模仿、操作、实践等反复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办法出主意,运用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克服活动中的困难,以期达到活动的目的,享受成功无穷乐趣。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从“烛光里的微笑”、“酿蜜与习”、“小牛犊闯关显神通”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获得一技之长。
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开展班级课堂教育、德育活动,还是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订出周详的、切实行的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措施扎实、操作有力,果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开展班级行为文化活动,首先必须要有价值,或教育于活动之中,或寓娱乐于活动之中,或寓求知于活动之中,不能为活而活动。其次还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老方式、旧内容。
(三)构建班级制度文化,运用新方法,体现主体性。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已不能再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为了让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更好地认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守纪的良好习惯,率先在自己班级里采用了“班干部轮流制”和“文明学生评比制度,巧妙地变强制性要求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具体做法是班委会每月轮换一届,每一届中由原来的两名班委成员(每月评出的最佳明学生)“组阁”,成立一届新班委。要求他们除了完成班级工作计划中的务外,还要组织好一次“文明学生”的评比,从守纪、勤学、劳动等方面荐出两名最佳学生。这样,在一年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委,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了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又提高了学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也培养和锻炼了更多的小干部。
(四)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体现发展性。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
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第三篇:1107班班级情况概述
1107班班级情况概述(2012—2013学年)
2012—2013这一学年,1107班结合学校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发展做了以下工作:
1、每周一次主题班会,班主任参加;
2、延续了大二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包括校级演讲比赛、宿舍文明评比活动以及系里举办各类活动;
4、通过一系列的动员大会,包括四级考前动员会等等,让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首次四级通过率为百分之五十。
第四篇:设计管理概述
关于项目开发的设计管理:
一、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总体设计是否成功?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是否上乘?总体进度
控制是否成功?总体造价控制是否经济合理?各部门的工作是否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均同项目的设计直接相关和密切相关,因此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管理中占有龙头地位和起着关键性作用,项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设计管理。
二、项目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作用及工作内容
1、项目拿地阶段
地产公司称为拓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公司的拓展部门进行专业技
术支撑,对意向用地的规划条件、区位、市政、自然等用地条件进行设计专业的分析,分析用地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是否有硬伤等,此阶段一般进行强排,会同拓展部、销售部、财务部、造价部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公司拿地提供支撑、进行机会的甄别。
此阶段工作可委托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进行也可由设计部专业人员
进行,成果深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及营销定位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专业的总图布置与分析;为其它部门的分析提供前置条件;最终汇总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2、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在拿地前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目的是通过概念性方案设计向政府推销开发的构想,打动政府为在土地竞标中胜出和向政府争取相对优惠的开发条件。此阶段设计重在得到政府的认同,为成功拿地提供支撑,因此要求充分思考能给政府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城市格局及风貌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什么以及自身运营项目的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此阶段设计深度比较粗,但设计成果一定要充分有想法要要亮点有全局观,一般此阶段一般直接委托相对熟悉的有实力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周期比较短、设计质量要求很高、设计费用的浮动区间比较大。
拿地后的概念性方案设计,是主要是为开发商产品开发服务,也是为进步向政府咨询意见,以便建筑方案设计能通过政府的审批。此阶段设计的前置条件为用地规划条件、产品策划及定位书以及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等。因为此阶段决定了项目开发整体的走向,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期间可能邀请有实力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规避开发商对市场对产品的局限性,大型项目一般会邀请3家左右的设计单位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开发商进行比选甄别或综合汇总,使开发设计思路明朗,最后委托其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计费方式一般第一名在邀请招标文件中约定设计费其它单位明确达到深度的成本补偿标准。
3、方案设计阶段
一般会采用概念性方案单位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此阶段主要作用是将概念性方案落地进行细化优化,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同时做文本做方案上会,取得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
此阶段的工作深度为基本同建设部要求的方案设计深度,方案直接落实了开发商用地开发的总体构想(总平)、产品组成及产品的平立剖设计、景观总体构想、物业管理总体构想等,核心目标基于专业的设计达到用地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能有效通过市场的产品,各地产公司的操盘方式不一样盈利模式不一样具有较大的差异。
1-3阶段项目开发最有关键的阶段,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走向和成败。
4、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方案确定后有很多并行性的设计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包括景观的设计工作、展示系统的设计工作(样板间示范区售楼部)、地勘及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等。并配合开发完成地勘的审查、深基坑的专家论证、规划报建、施工图审查节能备案以及消防人防园林等方面的专项审查工作。
概括的讲此阶段一方面需完成图纸的设计工作也同时配合其它部门完成有关的审批工作,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此阶段涉及到很多单位的选择,根据情况有议标、招标、直接委托,根据开发企业资源情况而定。
5、后期服务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一些深化工作和协调设计单位处理现场问题,主要有门窗幕墙的深化、立面分色及材料定板、电梯扶梯的深化等,主要对销售系统、工程系统、开发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直至竣工备案交付业主使用。
第五篇:扁平化管理概述
什么是扁平化管理
问题:什么是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扁平化组织:“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扁平化管理是针对传统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管理而言。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金字塔式和扁平化共存。
之所以“扁平化”成为现代组织变革的关键词,是因为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造成决策链过长、反应缓慢,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市场关联度高的部门,分权、授权管理,使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组织机构趋向“扁平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严格意义上的多层级、层层汇报的垂直管理不再有效,从另一方面加速了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的趋势。
想要对扁平化管理的概念有真正的了解,就必须明确几个其他相关的基础概念:
A.管理幅度(spanofcontrol):是指管理者所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目。人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有效的管理幅度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当管理幅度以算术级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却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管理者和下属人员会使管理工作复杂化,而个人的工作能力则是有限的,因而有必要确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这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B.管理层次(layerofmanagement):是组织内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企业内部的组织层次,实际上又是垂直的组织分工,部门化并不是企业内部惟一的组织分工。部门分工与层次分工分别属于企业组织分工的两个不同侧面。组织层次的分工,着重表现出在一定限度内自上而下地行使权力、利用资源以及明确管理职能的过程。组织中各个层次都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
C.科层结构(hierarchymodel):也称“宝塔形”结构,是指一种典型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
D.扁平化结构(flatmodel):与科层结构相对应,是指管理层次较少,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
在这几个相关概念中,A与B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管理幅度越小、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管理幅度越大、越宽,管理层次也就越少。C与D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代表了A与B在量化上的此增彼减。
实行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缩短经营管理通道和路径,扩大经营管理的宽度和幅度,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一般是指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二级分行所在地,二级分行与网点之间不再设办事处这一中间管理层次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市区的选择,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加大企业二级分行的直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力度。
最早将“扁平化管理问题:什么是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思想付诸实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1981年,韦尔奇就任通用公司首席执行官时,通用电气公司从董事长到现场管理员之间的管理层数目,多达24~26层。韦尔奇上任后,顶住压力,通过采取“无边界行动”、“零管理层”等管理措施,使公司管理层级数锐减至5-6层,彻底瓦解了自20世纪60年代就深植于组织内部的官僚系统,不但节省了大笔开支,更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世界经济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着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在今后的竞争中,企业规模已不再是决定企业最终命运的决定性力量,灵活性和适应性将成为决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今天的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安全加密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营销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集中快速处理,在第一时间内将企业所有高价值信息传递给高层决策者、供货商、经销商与合作伙伴,实现“一网打尽”。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经典管理理论中“管理幅度”论的理论基础,使许多原来仅起到“信息中转站”作用的中间管理层完全成为多余,这在客观上促使许多企业达成了关于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共识:即当企业扩大规模时,原来加强管理的思路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思路却是增加管理幅度。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扁平化管理”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扁平化管理”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这是企业能够“扁平化”的前提;
二是“扁平化管理”反映了现代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客观需要;
三是“扁平化管理”确实为众多企业带来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率。
扁平化管理的结构形式
由于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必然导致企业结构趋向扁平,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扁平化管理结构,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获得成功,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即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扁平结构
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直式结构是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就要增多,花费的精力、时间和费用都要增加;而扩大管理幅度,可以减少管理层次,问题:什么是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所需的管理人员、时间和费用减少,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
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旨在构筑新模式、组建新机构、再造新流程。变矩阵式管理为扁平化管理,突破次序、等级结构的界线;突破部门和职能职责的界线,变分散管理为集成管理,对企业进行整合。
首先是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扁平化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的扁平化、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和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只是为扁平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为信息的扁平化提供物质载体。
其次是构建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是保证一个组织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企业的组织一般都是基于职能设立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各自为战,失去了协同作战的能力。所以,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信息网络的畅通。
再次是构建企业外部的信息网络。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外部信息的获得多数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关键在于谁能及时获得信息,谁就能领先进入市场。
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对策
实施扁平化管理不是简单地撤并机构就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关系和生产流程复杂,在推行组织结构扁平化时,首先,要对管理业务整合和职能调整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论证。业务流程设计应做到职能设置科学,管理流程短,信息畅。管理层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应做到精干高效、责权对应。其次,要对作业层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则是工艺相近,区域相邻,集散有度,有利管理。三要提高员工素质。由于扁平化的内涵是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因此一定要实行竞争上岗,保证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素质。四要周密编制实施方案,特别是企业集团大范围地推行扁平化管理,更应编制好科学、详尽的实施方案。
实施扁平化管理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扁平化管理存在诸多优势
首先是企业管理层次可以大大减少,控制幅度大大扩展。
金字塔状的企业结构由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和操作层组成,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操作层;操作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塔顶。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而且越往高层,一个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越少。这样的情况下,最高层管理者的意图传递到底层时已经变样;反之,底层的信息动态传递到最高层时也会变样。据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曾经失去大客户上海汽车一事,顶层管理者三个月后才知道。但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化管理的形成,使企业的管理幅度得到扩展,企业的中间管理层次也就可以相应缩减,而扁平化管理就是将原先承担上传下达任务的中间管理层次减少。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不良最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如海尔集团将原来的职能结构转变成流程网络结构,垂直业务结构转变成水平业务流程,使企业达到了“三个零”——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和质量零缺陷。
其次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
金字塔状的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而扁平化管理的决策触角直接伸向市场,能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决策,并能立即得到响应和执行。如郭士纳董事长将IBM原来“中央集权”的金字塔变为一种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后,曾经因为机构臃肿而变得步履蹒跚的 IBM对市场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大增。
第三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金字塔状的企业实行的是绝对集权管理,要求下属绝对地服从上级的命令、听从指挥。如IBM最高决策者的指令,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要通过18个管理层传递到最基层的操作者,传递过程和时间长,信息易失真。而扁平化的企业实行的是分权管理为主,权力中心下移,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这将提高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的效率。
第四是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
金字塔状的企业中,各个管理层和操作层被动地接受和完成任务,在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环境中长期教化,成长的周期要长一些,能成长起来的人才要少一些。但一个企业家组成不了优秀的企业,需要一大批人才优化组合才能支撑一个优秀的企业。扁平化管理中,仅有的几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管理人员必须直接面对市场,独立行使众多原来由高层拥有和行使的职能,对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战中更容易尽快成长起来,也更容易形成彼此互补、彼此合作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