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改革开放看国际贸易的作用
从中国改革开放看国际贸易的作用
——陈罗琳 U201516220 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9年。首先来回顾一下这39年来关于国际贸易的大事:
1.1979年,为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国务院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2.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被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
3.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4.1996年4月1日,我国对40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23%;
5.1996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提前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世贸组织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作出的所有承诺都是中方的权利,中国将享受多边贸易体系多年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享受的权利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
一、从经济发展上来看:
a)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
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b)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
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而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d)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从外汇短缺国到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十八位,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壮大,经常项目贸易盈余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短缺迅速成为历史,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超过3万亿美元,2012年达到33116亿美元,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i.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5年来,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
ii.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很不稳定。但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融资方式多样化,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大幅提高,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42.4%和18.0%。.三、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从数据上来看:
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工业化快速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58958万吨,比1978年增长93.5%;油料产量3437万吨,增长5.6倍。2011年,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列第二、三、四位。从人均水平看,2012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36.5公斤,比1978年增长36.9%;人均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1公斤、25.4公斤、99.8公斤和43.7公斤,分别增长1.2倍、3.7倍、3.0倍和8.0倍。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启动,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12年,原煤产量达到36.5亿吨,比1978年增长4.9倍;粗钢7.2亿吨,增长21.8倍;水泥22.1亿吨,增长32.9倍;汽车1928万辆,增长128.3倍;家用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12年的842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1.3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2012年产量分别达到11.8亿台和3.5亿台。35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到17.6%。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978年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偏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国家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逐渐深化,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1407亿元,1979—2012年年均实际增长1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实际增长9.5%,批发和零售业年均实际增长10.5%。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2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8%;房地产业由80亿元增加到2900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1.3%。近年来,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
简单来说,贸易不仅使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相互满足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就业,拉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1.调节供求关系
世界各国由于受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分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市场供给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为国内市场的过剩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从而调节了供求关系。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些国家劳动力富余而资本短缺,有些国家土地辽阔而耕种技术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其短缺的生产要素的制约,一部分生产要素将闲置或浪费,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通过国际贸易,采取国际劳务贸易、资本转移、土地租赁、技术贸易等方式,将本国富余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国家交换,从而缓解或消除短缺生产要素的制约,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3.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各国生产不同商品的效率不同,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扩大优势商品生产,缩小劣势商品生产规模,再进行交换,从而在社会生产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由于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实现决定平衡的增长,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刚好符合,因此需要利用世界市场,调节产业结构。另外,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进竞争机制,必然要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某些不合理的产业,以优化资源配置。进出口竞争的刺激和进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又会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5.增加财政收入
政府可对过往关境的货物征收关税、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获得大量财政收入。另外,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进出口不同商品,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此外,国际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说,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另外,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出口能力决定偿债能力,出口越多,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加大市场竞争,刺激企业积累再生产。
第二篇: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有着13亿人口、30年计划经济经历的大国——中国来说,这“弹指一挥间”的改革,又是多么的壮观、宏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创造了国际社会公认并广泛流行的“中国模式”。一时间,“中国模式”被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各国智库纳入研究视野,并被广泛借鉴。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东西似乎一直在深深地影响和伴随着改革开放全过程,这就是思想解放。如果把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看作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1978年“真理标准”的讨论;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全面推动了拨乱反正,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从而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这场思想的大解放,不仅顺利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而且催生了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针对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裹足不前的实际发表的南方讲话,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科学回答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恢复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再一次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因此,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源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传统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难点和问题凸显,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矛盾凸显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要求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成县作为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份,如何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勇立潮头的气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始终做到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合拍,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五个必须”。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上说不清”,常常是影响解放思想的关键性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感到茫然困惑、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就是思维层次不高,没有很好地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每一次思想解放无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指导,突破了“两个凡是”,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第二次大的思想解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使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当前解放思想,重点就是要解决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系统地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从而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性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方法,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效促进思想的大解放。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形成总是和人们所处时代的条件相联系的。当今的世界和中国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有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走向中拓宽我们的视野、把握发展的方向,才能在对时代特征的理性思考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的勇气和胆略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因此,解放思想必须放开眼界审时度势,密切关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认真分析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大背景、大格局、大趋势,在回应挑战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要树立世界眼光,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认真审视和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审视和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审视和研究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视角中树立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观念。要加强战略思维,以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中国看成县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县在全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而清醒地认识当今全国的发展大势,自觉地把成县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为不断开创成县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动力。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归纳和梳理我县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的正确思想从哪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践这个前提,势必会走偏方向,更换脑筋如果离开实践这个依据,势必会更换出错误的东西。因此,这次解放思想,我们必须立足县情、研究县情、分析县情,认真搞好对我县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总结梳理,使我们的思路更加符合我县实际,如果脱离这个根本,盲目借鉴和引进,不但学不到别人的经验,还会削弱自己的强项。我认为成县改革开放30年最主要最基本的经验和启示就是做到了“六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一切从县情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成县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县域发展空间;始终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了和谐成县建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只是宏观的概括。当前,全县各部门都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年这一主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梳理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启示经验,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全面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切实理清我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理清我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理清我们需要牢固坚持的基本原则,理清我们需要继续创新的思路措施,理清我们急需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县情实际。解放思想能否取得成效,一个重要检验,就是要看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思考得如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新举措、新办法、新成果。事实上,解放思想离开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没有靶子的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只有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研究解决当前我县的现实问题上,才能真正“解”到点子上,“放”到关键处。成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总体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县情。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不优、机制体制不活、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仍然表现得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
求和期望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在一定情况下还表现地异常激烈,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逐一突破、逐一解决。因此,解放思想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关系全县建设大局的关键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长期困扰全县经济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认真加强理论思考,真正做到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掌握客观实际的过程,作为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过程,作为科学决策、解决矛盾的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围绕“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切实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改进和修正工作的过程,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在我们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各项部署上来。必须深入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切实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过程。
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扬弃旧的思想观念。从认识论角度看,解放思想既是不断认识未知事物、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各种既有的已经不合时宜的认识中摆脱出来的过程。这次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自我扬弃、破旧立新,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当前,我们究竟急需破除那些旧观念、树立那些新观念?就是要破除“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的“十重十轻”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协调发展观念、绿色发展观念、开明开放发展观念、创新发展观念”的五种新观念。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显微镜和放大镜审视自身,切实摈弃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要勇于触动自己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自觉将“十重十轻”观念和五种新观念,与自己进行对号入座和量体裁衣,通过开展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锋,真正使思想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使认识得到飞跃。
解放思想必须超前把握经济社会知识。实践证明,解放思想,知识是基础;接受信息、更新知识的程度决定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程度。特别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昨天的理论未必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及时掌握经济社会的前沿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解放,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因此,这次解放思想,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在培养广博科学的见识上狠下功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国内外众多新的发展理论、发展经验,不断丰富头脑,开阔视野,使我们的思想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善于学习国际国内有益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积极进行对比甄别和借鉴创新,形成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理念,善于运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来观察、思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篇:从农村看改革开放成就
从我们村的改变看改革开放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学习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长处,学习他们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开辟了新天地,中华大地一片繁荣景象,国家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周围正在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我们南充市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贫困的面貌。
1、我们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以前,我们村内部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主要是土路,还没有公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十分不便,到处都是泥泞。现在,村里修了公路通向镇上,道路的畅通,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以前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备,阻碍了农民的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如今,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突破。比如现在打谷已经不用人工了,都靠机器完成。
2、我们村公民就业变化
以前,我们村的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村民们富裕起来。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有的农户联合起来搞生猪养殖,或者养鸡养鸭,首如相当可观。以前卖蔬菜都是每家卖一点点,而且品种单一,现在是村民联和起来把菜地扩大,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再卖到各个乡镇,这样市场也扩大了,村民收入也比较稳定了。
3、我们村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二层三层,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有了讲究,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我们村医疗保险方面和农业税收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找个医生很难,有的可能还要走上百里路才能请到医生,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农业补助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我们那片原先光秃秃的山上种满了,国家给农民直接补发粮食补助款,减轻了我们农民的负担。
5、我们村教育方面的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改变得尤其明显,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有国家的政策帮助我们村里人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村村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来,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即使是十分贫困的家庭,家长们也会咬牙让孩子上学,“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以前,我们村的很多村民连小学都未读完,只得务农。那时经常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生产队里抓紧做工分。于是,家务活、部分农活就落在孩子,特别是长子长女的肩上。农村的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机会都很少。由于观念落后,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们村以前没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都很少。即使有少数人希望求学,也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农村的教育观念已经转变,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读上书,逐渐的,我们村有了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世事更替,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我们村不再是贫困村,相反,村民们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一定会继往开来,发展得越来越繁荣!、
第四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五篇: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农民也不再是不懂生活的“乡下人”,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农村改革开放,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电网的普及和与城市同网同价的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农村用电价格,提高了用电质量。改革开放前,农村交通闭塞,出行都是步行,货物流通靠肩挑。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修通了到乡到村到社道路,而且道路逐步硬化,开通了乡内公交车,农村交通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农村通讯问题得到解决。水利设施更加完备,农业生产性用水有了保障。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在医疗上有了较好保障。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前,农村长期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农业生产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连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但解决了人生存最基本的温饱需要,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从吃得饱到吃讲营养,从住的能挡风到住将宽敞,从穿的能遮体到穿讲漂亮,从愁办不起喜事到办事讲排场,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农村改革开放,减掉了农民负担。农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种田要加纳农业税外,还要缴村提留、乡统筹款(简称为双提留款),农村所有社会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建设、村组干部误工、军属五保优待等费用,都是由农民承担,农民的负担确实太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纪律来减轻农民负担。国务院《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的实施、制止农村“三乱”、规范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村与城市用点同网同价、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等都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农民负担增加和反弹。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让农民休养生息,在二00二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民按人头负担的“双提款”,只按耕种的田交纳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它为全面取消农民负担迈出了关键的一年。二00五年全面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政策,结束了中国农民种粮食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减去了农民一切负担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深得人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