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

时间:2019-05-14 21: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

第一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为我们描绘了更加宏伟美好的蓝图,同时也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省公司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上,省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毛日峰对公司系统团员青年提出了“积极争当„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楷模,始终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人生支柱;始终把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作为成才的根基;始终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作为前进的动力;始终把勇于实践、勇挑重担作为成功的阶梯;始终把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业绩作为追求的目标”的殷切期望,省公司团委也作出了“抓好„一项教育‟、深化„五大行动‟、加强„三大建设‟”的工作部署。这就迫切要求即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团委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司系统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当前,公司系统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壮大公司实力,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新的形势赋予共青团组织新的任务,新的理念必将推动共青团工作新的发展。公司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电力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围绕大局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上,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为青年提供有效服务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团的自身建设上,把工作的根本点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战斗力,努力实现公司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团结带领公司系统广大团员青年在推进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党委就团的工作提几点要求和希望。今天大会,团市委和省公司团委的领导还将对我公司的团青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请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

一、适应企业改革新形势,切实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团组织要团结、教育、引导和服务好青年,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身建设是基础。应该看到,当前随着企业改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团的自身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牢固树立“大团建”工作理念和全团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进一步推动和谐企业的建设。

要把基层团建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既要重视抓工作、搞活动,又要抓建设、打基础,要克服搞活动出效益,抓团建无所谓的片面认识。要按照创建“五四红旗团委”工作的要求,建立联创工作机制,在加强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工作的同时,加强团支部的创建工作。要结合公司机构的调整,及时调整团组织的机构设置,确保不管团员到哪里,团的组织就覆盖到那里。

要加强团内民主建设。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团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团组织内在活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团内民主建设是党建带团建的要求,是增强团组织内在活力的一条重要渠道,发展团内民主,有利于激发团员和团干部对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的责任感,有利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善团内监督。

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从学习中汲取能量和动力,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始终保持团组织的旺盛生命力和蓬勃活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新世纪共青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各级团组织尤其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争当学习型员工,使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蔚然成风。

要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改进企业团干部教育管理方式。广大团干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学习、细谋划、会协调、善待人、严律已,在工作中做到“五多五少”: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负;多一点认真,少一点较真;多一点应对,少一点应付;多一点比较,少一点计较。当遵守《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的表率,体现当代电力青年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

二、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企业团组织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找准位置、有所作为,使团的工作真正做到企业需要、青年欢迎,才能真正充满活力。为此公司共青团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党政中心工作,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广大团员青年要做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积极贯彻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要求,真正把创新和创效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做出积极贡献;要围绕健全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体系,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言献策,率先垂范,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要着力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以技术、管理、营销和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号、手”活动、岗位练兵、五小攻关等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员工开展项目攻关,推广应用创新成果,提高青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在安全生产上多作贡献。公司系统团员青年大多在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着安全生产工作。要认真结合当前的迎峰度夏和站际竞赛工作,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克服习惯性违章,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任务,防范大面积停电的风险等工作实践中多作贡献,带头做好安全生产这篇文章。开展好团员身边无违章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三个体系” 的建立健全,成为维护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局面的“尖兵”。

要结合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大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光明服务队活动,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完善服务措施,强化规范管理,自觉投身“满意工程”建设、服务“三大战役”、“优质服务年”活动和“百问百查”专项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要把握好台线绩效考核与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确保在做好台线绩效考核的同时不影响优质服务工作。各县公司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团员青年进一步开展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活动,为巩固“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的成果,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和电气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安全用电、科学用电做出应有的努力。

8月5日,省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毛日峰带领省公司有关部门同志,利用宝贵的双休日休息时间,顶着炎炎热日、冒着酷暑,驱车200余公里深入我公司控股管辖的铜鼓、宜丰、万载、上高等县公司营业窗口一线暗访优质服务工作,对窗口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优质规范的服务工作均表示满意,特别是对铜鼓县供电公司营业窗口的供电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日峰总经理的表扬既是对我公司系统优质服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公司进一步打好迎峰度夏战役,开展好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认真实施“满意工程”、积极参与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为此,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各县供电公司要以省公司毛日峰总经理暗访给予的高度评价为动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将我公司各项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

要在促进队伍稳定上多作贡献。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系统管理不断规范,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利益调整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应的队伍稳定的压力也在增大。团员青年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坚决执行不做有损于队伍稳定的事,不说有损于队伍稳定的话,在促进保持队伍稳定上起表率作用。要从共建和谐企业出发,当好员工群众的宣传员,大力宣传国家形势、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企业的改革措施和企业的实情,引导他们提高认同感、承受力,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员工,形成保持队伍稳定的强大凝聚力,在公司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推波助澜,勇做电力体制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只有如此,团的组织才能摆正位置、明确方向,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纳入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也只有如此,团的干部才能胸有成竹、盯准目标,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谋求工作的新发展。

三、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年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智力支撑。青年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团组织要切实肩负起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历史重任,为企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努力为青年服务。

一是不断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新一代电力青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深层次矛盾的逐渐显现,以及各种国外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更为复杂,特别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冲击也更为严重。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紧跟形势变化,把握青年思想脉搏,配合党组织抓好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将远大理想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电力,立志献身电力,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引导团员青年准确理解、全面把握、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坚决拒绝“黄赌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团员青年要自觉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自觉把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成长紧密相连,把个人成就事业的理想转化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扎实行动,把个人抱负转化为做强做大企业的强大动力。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公司和我公司2007年半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切实理解精神实质,增强理解力,提高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把公司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全面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得到锻炼成长。

二是促进青年学习成才。青年只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积极为青年的成长创造条件,使各级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成才的摇篮。要利用和整合本单位现有资源,向青年提供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信息,促进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要进一步开展 “号”、“手”联动评选活动,完善青年人才表彰举荐体系,鼓励青年立足岗位、自学成才。大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拓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强化青年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广泛开展青工技术比武、导师带徒、QC课题研讨和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团员青年职业技能和科技素养,为企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广大团员青年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拓宽知识面,切忌一张文凭定终身,防止出现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五个结合”:与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相结合,与推进企业“两个转变”相结合,与建设创新型企业相结合,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设计相结合,与他人共同提高相结合。要保持虚心的态度,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不耻下问,向技能水平高的同行学,向有经验的同志学。要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利用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潜力的最佳时期,发挥精力旺盛的优势,针对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重点难点问题,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善于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各种难题,勇于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争当优秀技能人才。目前省公司毕业生聘用制度、员工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省公司在推进人才建设中的重大举措,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竞争平台,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贯彻好、把握好、执行好,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凸显才华。

三是团结和带领青年投身实践开拓创新。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创造其应有的价值。团员青年工作经验尚不足、社会阅历欠丰富、经受的人生锻炼不多。各级团组织要面对这一现实,充分调动、发挥、保护好青年的积极性,组织和动员青年围绕公司党政提出的中心工作,积极实践,以适合青年特点的各种活动为载体,使其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创新是任何事业发展的动力,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才能,各级团组织要带领青年勤奋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开拓创新,逐步解决公司在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成为电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承担起电力现代化建设的重担。

四、认真贯彻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重视、关心、支持团青工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平台。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培训、教育、引导青年的学校。大家知道,党委领导和指导各级团组织的工作,是《党章》规定的党委的主要任务之一,各级党组织必须尽到这个职责,将团的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以党建带团建”的精神。

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多给他们出点子、压担子,要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要亲自过问团的工作。二是要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要为团的工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工作条件。三是要关心团干和青年的成长,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团青“双推”(即向党组织推荐优秀青年作为入党发展对象;向党政领导班子推荐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提拔、任用和深造)工作,把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业务技能精、奉献精神强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党的队伍中来,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督促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立足岗位,奉献成才,通过共青团这块阵地,培养推进电力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美好的事业激扬青春的风采,崇高的使命铸造青年的未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重任在肩、义不容辞。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会,公司的团青工作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实践中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公司的崭新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则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他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要求。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大有作为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在教育系统要想办好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职工和工人这三支队伍搞好三个育人。工会作为高校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团结三支队伍,共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在保持学校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靠工会,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党、政、工领导共同的责任。工会是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环节。工会组织必须把握大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把坚持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和发挥工会组织的四项职能统一起来,要以人为本,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协助党支部做好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好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对个别教职工的特别困难要实施帮扶措施。

工会要坚持依法治会,规范自身行为,增强组织活力。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改革、完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根据本单位实际和教职工的意愿,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推进工会组织的群众化和民主化建设,努力把工会建成“教工之家”,成为教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通过这些把广大教职工团结起来,形成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力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

二、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切实履行基本职责,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基础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责无旁贷要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始终放在自己工作的突出位置,具体地讲,重点是突出“三个维护”,即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民主、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合法权益。这“三个维护”是新时期教育工会工作的基本支柱,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保证。

1、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是教育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根本任务。教职工的政治民主合法权益集中表现在“知校情、参校政、督校事”。目前正在推进的校务公开是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发展与深化,工会的职责是做好监督工作,并促使落实这一工作,通过校务公开使广大教职工知校情,并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关心学校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参与和携手解决学校发展的难题,依此,提高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奋斗。

2、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是教育工会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师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但是,随着学校用人机制的变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广大教职工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要适应和承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而且必须适应和承受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校内聘用制的深入开展,也不可避免地触及部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此,工会组织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教职工端正心态,适应改革的形势,另一方面要关注出现的新动向、新变化,相应采取新措施,保护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不受大的损害等等。

3、维护教职工的文化权益,大力推进教职工队伍建设。工会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根据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要坚持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师德建设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和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和各种劳动竞赛等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并努力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实效。通过这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社会基础。

三、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注入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和谐校园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构建基于协调和默契,终于竞争与效益。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校园掌舵人带领船员绕过险滩暗礁,走到光明彼岸的“顺水顺风”。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的和谐发展入手:

1、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我们期待着“和谐社会”的构想尽快变为现实,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2、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3、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各学科自然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考试科目是主科,分值比例大的是主科,其余均为副科。由此,学科地位、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发生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无疑给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改革的学分制管理又为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搭设了平台。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4、“五育”的和谐发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仍然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积极构建和谐、健康、文明、团结、互进、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打造沟通关爱的平台,构建和谐、健康、文明、团结、互进、互助的师生关系。

1、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的传递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建设者、塑造者。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是知识的传授,育人是道德的熏陶,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一脉贯通。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道德。他们“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一种教育,决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所能代替的。” 才高为师,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文化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知识的总和平均每七年增长一倍,在爆炸式涌现的知识面前,一个教授若不及时学习充实和更新,很快就会陈旧落后。因此,在社会生活急剧变革的当代世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涵养、道德认知等都面临重大冲击,发生着不断的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树立学习的观念,顺应整个变化的形势和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方法和观念,以开放和开阔的眼界接受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之前,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既要掌握人类文化知识,成为活的知识宝库,更要熟悉新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手段,善于把智力财富传给青年一代,激起学生心灵中的求知欲望和点燃爱知的火花。如果说教书是教师职业的话,教师更大的责任是育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个体成长的“雕塑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此,教师必须要使自己具有魅力,拥有崇高的思想和道德境界,有完善的人格,吸引青少年,即“在敢于担任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为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需要追求,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如强烈的独立意识、略带偏激的批判性思维、丰富充沛的创造力等,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出发,正确对待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上的差异,启发、强化他们不断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观念。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行为、能力、爱好等,促进个体在群体中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相互陶冶。像关心自己的眼睛一样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并信任学生,也严格要求学生,善于运用不同方法,针对个体差异,诱导个体的学生动机,引导学生的行为,发挥学生主动性,体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的宗旨。激励学生自强、自尊、自立、自信,在人本主义的育人环境下,锻炼学生确定发展目标、找到前进动力、开辟发展途径、探索前进方法。特别是在社会开放和观念激荡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教师更要承担起社会变动的思想疏导和指导责任,培养社会主义的公民观念、法治思想,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行为,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利益观,并给予学生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心理上的合理疏导,避免人际冲突,养成完整的人格精神。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角色随着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表现出许多全新的现象。社会参与意识增强,注重自我发展,追求主体价值,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突出,平等观念明确,为教育理念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学生扮演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主要表现在明确意识到活动目标和方向的自为性,以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出发改造主体的自主性。主体性的获得不是自然的行为,必须在观念转变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才能逐步建立起来。首先,平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关系,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教育的实质是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帮助下,消化、吸收、实践的过程,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民主化,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来参与学习。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动机和兴趣,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转移、升华由挫折导致的需要受阻。再次,教师的激发、诱导只有引起学生的认同,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要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减少和避免强制式灌输,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以“引导”的理念去认识学生,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发挥学生主动性,增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必须完成四个转变:即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学生“学会”为主转向学生“会学”为主,以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以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个性特色。提倡并开展探索式、研究式和批判式的学习方法。

3、在人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已经成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法》)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历史使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国际竞争中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品质。创新人才是知识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创新人才的创造性活动,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过程也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社会和人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体现自己的生活意义,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创新人才是具有追求创意的鲜明意识,具有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认识事物和把握机遇的敏感气质以及适应改造环境应变能力的人才。为此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本主义“三育人”模式就是调动教育的各种能量,根据创新的形成机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为取向,培养追求真理、不断超越的进取意识,主动、好奇、敏锐的个性品质,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态度品质以及良好的修养、自信心和危机感。

4、理解、宽容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自然需要解释,而人需要理解”(狄尔泰)。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交流的精神活动过程,无论是学生主体还是教师主体,都是主体间的关系互动,带有明显的主观成分。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在于倡导一种理解式地启发教育。理解的前提是沟通和了解。在教师为中心的关系中,学生和教师相对于对方都是它者,二者建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成为纯粹的知识获得者。学生主体指导下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即我-你关系。师生各方并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对象,而是看作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者,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谈、相遇,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和知识等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双方都在理解中获得了沟通和共享。”教师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双方平等地了解和沟通,正确理解大学生的思想、宽容大学生的行为,认识到大学生不是圣洁的天使,也不是未曾雕琢的璞玉,大学校园也不是象牙塔,更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密封箱。大众媒介的影响日益扩大,学生面对激烈的信息流和缤纷的外界生活,常陷入困境而无所适从,人格发展中形成激烈震荡。对此,教师必须指导他们的生活和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并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武断和专横,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思自己的生活、展望自己的未来,做出有价值的选择。同时,学生也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教师共享。

5、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学生的个体发展更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需要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既是知识的增加,也表现为精神的生长。发展人格、陶冶情操、公民养成、职业道德,建立温暖健全的人际关系,负有责任,成为有教养的人,这些都应该是每个学生必须在教育中养成的。重视德育的基础性作用,改变智育挂帅下,轻视思想道德修养、急功近利的危险倾向,德育的发展不要在一片“强化和重视”声中被“弱化和忽视”。获取科学知识只是手段和过程,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才是目的的观念。而美好生活的获得“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因此,只有培养知识丰富且品德高尚的个体,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谋幸福,否则,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是一柄双刃剑,可能成为人类灾难和痛苦的加速器。总之,高校工会要以这些理论为基础打造沟通关爱为平台,努力构建和谐、健康、文明、团结、互进、互助的师生关系。

五、积极大胆探索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新途径、新方法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阶级性和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两个鲜明的特征。工人阶级的内涵已经深化,其外延正在扩大,加之人们的就业形式和就业行为多样化,其职业、身份的经常变动,如果继续恪守原有的观念,会人为地缩小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工会不从自身特点出发,有效地加强作风建设,就会出现脱离群众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同时,进一步履行代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加大源头参与和维护的力度。在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把教职工的物质文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探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团结、创新、务实、清廉”。一定要加强团结。工会领导班子要讲团结、顾大局、识大体,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工运事业的发展为重,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勇于创新。“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工会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富于创造性。要深刻认识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结合高校的实际,结合工会工作的特点,转变观念,闯出一条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新路子。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倾注真情来做好教职工工作,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工会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明,要带头讲正气,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严于律已,清正廉明。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教育工会体系,把广大教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促进有关困难问题的解决,力争做到教育工会组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新的形势,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赐于我们的大好机遇,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抓住机遇,实现教育工会工作新的突破,开创教育工会工作的新问题,而决不可坐失良机,贻误工作,辜负党和广大教职工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和谐社会主题

●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

对性、综合性、有效性,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性

■据新华社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党全国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势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实践上有了新的进展。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等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党全国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调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会议提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重点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有效性,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加强和改善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讲全局、谋长远,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确保“十一五”时期发展的良好开局。

又讯中共中央7月21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意见。胡锦涛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6点要求。温家宝通报有关情况,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出席。

第五篇: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

九大目标和任务如下: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

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下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政方针的确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集锦

    1.[理论文章]十六届六中全会论文下载[佚名][2006年10月16日][0]正确认识现实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 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三支一扶”志愿者朱俊2010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履行一个部志愿者......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讲稿-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六中全会中应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到和谐社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演讲稿-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六中全会中应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提到和谐社会的问题,特别是把社会和谐做为中国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再次强调了党风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最近一些地方发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一个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热潮正在中华大地兴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