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观趋势大调查――经济学人预警2012
宏观趋势大调查――经济学人预警2012
又一个轮回,似曾相识。
中国经济在这个“防通胀”与“保增长”的悖论中艰难行走了多年,却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衰竭,内部矛盾集聚,外部环境恶化。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会怎样,似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以各自的视角会给出不同的判断。虽然从宏观经济学理论上看,经济增长随着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是正常现象,但普通大众,总希望“低物价”和“高增长”两者兼得。2012年,这种纠结会延续,甚至矛盾会更加突出。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想必会有很多人认为是经济“硬着陆”。但“十二五”规划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正是7%,因此仅从数字上来讨论2012的增长下降是不够的,否则就只能永远陷入“防通胀”与“保增长”这个永远难以两全的“死胡同”中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十年,2001年底,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正是如何扩大内需缓解国内生产过剩的问题,这与今天的景象何其相似。但当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成为了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渠道,而且还拉动了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全球化的红利越来越薄,这从出口增速连续下滑已见一斑。因此,2012年中国经济又回到了如何扩大内需的老问题上。而如何扩大内需,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完善改革、结构转型的问题。
未来中国经济究竟会怎样?2012年优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英才》记者全方位专访到了来自国内不同研究机构、高等学府的知名学者,以期对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冀望中国经济少走歧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谨防硬着陆
关键词:减速、硬着陆、减税
2011年以来,C P I走势一直是影响中国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的关键指标之一。物价数据显示,当前的通胀压力已经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结构转型推进缓慢、房地产企业在压力下推高民间融资成本等。这些变化需要政策做出适度调整,以防止结构性的、局部性的问题显著影响经济软着陆的进程。
未来政策有多大的放松空间,是否可能从当前的边际改善转变为政策方向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动荡和内部调整阵痛叠加的影响程度。外部主要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实体经济回落,内部主要取决于一些存在明显变数的领域。
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继续扩大。2011年1-10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1.1%,较上月回落依然平缓,但是一些重要指标蕴含着未来加速下滑的风险。包括:作为先行指标的新开工面积的大幅下滑,同比增长率从8月的32%、9月的8.9%骤降至10月的2.2%;销售面积和价格的下滑,且2011年首次出现销售额增速小于面积增速,显示全国房价已开始出现下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20.2%,增速缩窄2.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的下滑将影响到开发资金来源,并最终导致投资额的持续下滑。综合来看,未来数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幅度存在显著扩大的可能性。
二是出口难以走出下降通道。去年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3.8%,连续第四个月同比增幅下降。预计欧洲经济将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上升,同时美国弱增长格局难以扭转。因此,未来中国出口尚难以走出下降通道,甚至存在明显回落可能。
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增长,从过去较多依赖出口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地转向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当然,扩大国内消费最终还是取决于收入分配、减税等一些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等。
因此,我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题词是要避免因为投资大幅下滑和出口显著回落带来的短期增长的骤然减速,也就是要防止硬着陆。在政策上,需要防止货币政策大幅放松,以及需要同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的减税、以及放松管制的改革,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未来的政策不能再简单以投资为主,应该在投资和消费之间取得平衡,以保障民生和推动消费为主线。
文|本刊记者 郑景昕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
中国经济三大挑战
关键词:转嫁危机、反通胀、利益
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其一是外部环境险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关键,是发达国家在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双重困扰下难以自拔。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正在被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席卷;苹果公司虽然销售业绩出色,但这几乎无助于改善美国的就业。20世纪高福利的制度设置也成为了这些国家的沉重财政包袱。欧美国家依靠内部力量无法解决大萧条与大失业并存的危机。
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趋势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深陷泥淖,他们解决危机的主要办法就是企图把难题转嫁到中国。不论是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调门持续提高,还是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力图从中国借更多的钱,本质上都是向中国转嫁危机。
中国却没有应对的经验。毫无疑问,中国真正的风险来自外部――美国国债违约风险,谁是最大受害人?中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损害全世界美元资产持有者利益,谁是最大受害人?中国。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美欧货币政策已经和正在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和极度不稳定,谁是最大受害人?还是中国。因此,中国不得不忍受由此造成的输入型、成本推动型的通胀。
其二,反通胀难度不断加大。中国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抑制国内农产品价格,但并无系统解决输入型通胀的办法。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第一位的任务是反通胀。2012年,这个任务并未减轻。那些对通胀形势过度乐观的看法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为什么会面临通胀?统计局数据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但中国粮价涨,是因为国际粮价涨;国际粮价涨,是因为国际油价涨;国际油价涨,是因为美元贬值以及国际资本借北非、西亚等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炒作。我们得清醒地意识到,推动中国输入型通胀的这些外部因素并未看到任何缓解的迹象。
当前,美国放风要金融封锁伊朗,切断伊朗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潜台词无疑是要切断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渠道。由此判断,2012年输入型通胀因素还将严峻而不是缓解。
其三,平衡国内多重利益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城和乡的矛盾、穷人和富人的矛盾、政府和市场的矛盾都明显趋于激化。
很容易举出的例证是,人民币升值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胀,但我们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减速和失业造成的社会矛盾;升息以抑制物价可能不可避免,但我们得小心翼翼不要对消费伤害太大;收紧货币供给对调结构和稳定比值关系重大,但我们还得注意到对中小企业的保护。
房价问题是这些矛盾综合的外在反映。2012年,我们不仅要研究怎样让更多中低端群体加速改善住房,还要研究怎样帮助那些买了房贷了款、利率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中低收入群体保住他们的房子;不仅要研究怎样规避银行的风险,而且还要努力寻求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合理结构、实现风险均衡配置的途径。
文|陈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
民间金融要阳光化
关键词:政策松动、金融改革、输入型通货膨胀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还会继续放缓。依靠投资拉动会消耗很多资源,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出口方面,从现在的数据看出口顺差已经缩窄了,今年甚至可能出现逆差,对经济的带动就会减小,原因是外部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仍在发酵。但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过中国的经济非常特别,如果GDP增速低于7%,就会出现紧缩、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如今以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还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从2010年10月央行开始实行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2011年上半年央行三次提高利率,期间每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高位,这直接造成资金流动性偏紧,导致银行信贷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总体上说,未来的几个月,将还是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我认为,2012年的货币政策至少会有所松动,政策将由稳健偏紧向稳健偏松转变。同时,中国应该推行一些金融改革措施。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主要靠银行融资,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并未健全,银行贷款中,主要依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实际上发挥作用很小,真正对中小企业、对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还远远不够。
对于民间借贷,一直被看作高利贷和非法金融,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所以2012年中国要发力金融改革,我建议,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要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对于合法的民间贷款、融资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解决。
此外,发展民间金融和利率要放开利率,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城商行、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满足各方面的金融需求。另外,要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健全信用评估、评级体系,完善管理体制。
另外,2012年的输入型通胀形势将更加不确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国内的通胀形势影响较大,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今年将更加不确定,如果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石油价格肯定会上升,而现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5%,2015年将达到60%,如果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将直接引起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
卡死土地财政
关键词:增长放慢、调结构、城乡失衡、地方财政
现在经济出现下滑,所以有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词就应该是保增长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们经济热了就防通胀,稍微凉一点就保增长,那就永远没有调结构转方式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但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前进。现在,我们对经济增长是过于紧张,甚至于有点神经衰弱了。我不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会出大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定的经济增长率是7%,而现在经济增长还在9%左右,这个速度还是很快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对增长的认识很有问题,连一个季度出现较低增长都不敢了。持续刺激、人为地扭转经济周期,像2008年一样,结果是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该低的时候就让它低,否则人为地要维持那么高的增长率,就只有靠政府强行地去干预经济了。为了维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又不得不去维持中央赤字、地方借债。
关键是调整心态,一味地保增长,结果把弦崩得太紧,导致各个方面都不能主动。实际上,增长速度适当地放慢一些,对我们好处很多,比如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减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相对疲软,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减小。这个时候来调结构、转增长方式就比较容易。
如果未来政策又像现在媒体炒作的保增长,那么调结构又没戏了。调结构怎么调?首先要知道结构的问题是什么。中国经济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失衡问题,几亿农民工没地方住,这是政府要调的,保障房是相当大的一块,还包括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现在房地产市场降温,回到自住、保障这些基本属性上来,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过去房地产价格疯涨,造成了城市化成本的过高,带来了严重问题。拉动经济的是建筑业,不是房地产,保障房包括以满足自住为主的普通商品房这块可以有大发展的空间,但是原来那种以投资性为目的的市场萎缩是应该的。
地方政府不能再以卖地作为财政收入了。现在地方政府靠卖地过日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三公支出那么多,办公大楼盖得那么漂亮,所以,卖地收入本来就应该卡死,土地财政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政策。
地方政府的建设少一点,民间的投资正好补充上来。不存在地方政府日子不好过了,中国经济日子也就跟着不好过的问题。因为,他们这些年钱拿得太多,上的项目太多,摊子越铺越大,与其将来出大泡沫大问题,不如现在就卡死。
文|本刊记者 郑景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适度回调是有益的
关键词:不确定性、欧元区、自主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经济运行走势。如果国际经济环境出现重大的变化,比如欧元区经济崩盘,就会给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压力。如果国际经济环境能够平稳,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稳定增长。具体来讲,影响中国2012年经济走势的最主要不确定性来自于欧元区。目前,欧洲的形势非常严峻,很难做出准确的预判。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救助机制,比如设立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基金,以及建立欧元区金融交易税等手段,是解决欧洲问题的重点。如果救助机制能够相对有效的解决欧洲未来若干年主权债务承载压力的问题,欧洲的经济就不至于崩溃。
相较于欧洲雾里看花的复杂状况,美国的能见度就高很多。总体来说,美国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方面是掌握量度的,如果欧元区发生重大经济危机,美国就可能加大量化宽松的量度,如果平安无事,也就没必要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外部环境一旦出现重大变故,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经济的主要几个经济体都是联动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一向很大。所以,2012年的重点是提防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同时掌握好政策层面必要的优化调整。
对于房地产投资的下滑,要审慎把握。适当的回调是有必要的,过度就具有了杀伤力。地方债的风险总体而言是可控的,现在已经基本有了管理框架,还是要积极的防范风险,另外要疏堵结合,建立疏导机制,抓紧开展阳光融资。至于土地财政则是要靠系统性的制度改革来矫正其缺陷。总体来说,土地财政的问题是很多配套改革无法启动而形成的问题,所以要亟需推进配套改革。
2012年,在外部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变成某种确定性因素之前,要在提防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经济自主增长,通过进行预调、微调,更好地让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发展。经济回调并不可怕,适度的回调是有益的。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于9%,而2012年会保持在8%以上。“十二五”规划中的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能够达到7%即可。所以在增长速度方面,问题不大。当前要尽可能地把速度问题和结构优化、深化改革结合好。
文|本刊记者 徐建凤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
政策左右中国股市
关键词:换届年、监管、政策市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大局已定。首先,P M I已经出现了连续下降,并且数值已低于临界值50%;其次,由于2008年4万亿投资过猛,使得货币政策在去年处于偏紧的状态,由此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进而影响今年的经济增长;第三,由于国际形势将可能进一步动荡,中国出口势必下滑,拖累GDP的增长;而从消费方面看,财政政策虽已向这方面倾斜,但社会保障体系还完全没有到位,如今仍然找不到好的扩大消费的渠道和出路。
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中国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10.4%、2011年的9.1%(预计),下降到8.5%―8.8%之间。
2012年,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国际金融方面,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将进一步陷入动荡之中。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形势开始进入不稳定期,到2011年不稳定的形势加速恶化。首先是美国的债务危机在次贷危机后更加显露;其次,欧债危机又愈演愈烈,从希腊一直波及到欧元区的腹地――欧洲第三、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危机仍在深度蔓延,其波及面更广,动荡更大,短期内难以恢复。
此外,中东形势可能会进一步动荡。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加上其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结果将会直接导致石油价格的波动,产生石油危机,并进一步加剧国际金融动荡的局势。
2012年也是国际上普遍知名的换届选举之年,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都将面临政府的换届调整,从历史规律看,这种选举换届之年也会产生较多的变动,各国的金融走势、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会增加。
至于中国股市的下跌,既不是国际因素的影响,也不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所牵连,更不是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政策的问题。除了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之外,主要是由股市内部监管政策的缺陷造成的。
所以,中国股市的低位徘徊和宏观经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走势,只能把它归结为受政策影响。中国股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如果政策不好,股市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和问题,这是确定无疑的。
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人民币国际化正当时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资产证券化
当前的经济周期依旧处于成长期,经济增长还会维持在8.5%-9%之间。但2012年的政策周期已经发生改变――货币紧缩的周期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将是一个经济增长的相对稳定期或者微调期,也不排除今年开始进入一个宽松期。当然,现在还是以稳定和微调为主,货币政策真正大的变化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20%的存款准备金率或许是比较适当的。
经济如此增长,资本市场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反应。由于整个货币紧缩周期已经结束,资本市场环境会因此得到改善,市场的成长是可以期待的。
今年,中国将有两项金融改革显得比较迫切:对外是人民币国际化,对内是资产证券化。汇率机制改革的目标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成为完全可交易的货币。汇改该走的其实已经走完了,剩下的就是放开,让市场决定。由于美元长期信用的降低,今年是一个人民币可以放开的时间窗口。
如果人民币不成为可交易的货币,中国怎么来发展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与资本市场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人民币国际化了才能有内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人民币汇率不放开也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目前的汇率保护了一些落后产业。
资产证券化对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来说非常有必要加快推进的,既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也包括发展债券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对金融衍生品过度警惕,实际上,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基石,没有资产证券化就没有现代金融。特别是我们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这么大,需要证券化,让它流动起来,释放风险,否则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还会越来越大,这很恐怖。
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占据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性位置,但从改革目标来看,是要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在融资和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以及在全社会资产结构中的比重。但我们近些年整个金融运行方向却是与改革有背离的。
最后,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松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需要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发展来支撑。房地产是靠银行信贷资金支撑,其泡沫化的结果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里边去,这对实体经济包括金融改革都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担心是外部市场的动荡,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不可收拾,欧元崩盘。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是美元的走弱,如果没有欧元,便会强化了美元,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利。美元的长期风险是存在的,因为它还会通过量化宽松来对冲它的支付风险。
文|本刊记者 郑景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
继续救市后果严重
关键词:增长下滑、内需、体制创新
2011年一季度以后,中国经济的主要压力是增长速度的下滑,而且会比预想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因素还没有变,比如中国人致富欲望比较强、城市化、工业化还没完成,还会继续推动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因素已经出现了。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和刘易斯拐点。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的状态已经从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很快。处于这个阶段,一般而言增速都会回落。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种力量也都出现疲软状态。中国80%以上的出口去向是美国和欧盟,而目前美国失业率很高,恢复实业以降低失业率的做法已经很明显。而欧盟基本上实行的是紧缩货币政策,收缩市场需求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萎缩。这也是为何中国连续7个月同比净出口均是回落。再看投资,虽然投资数据看起来还可以,但是缺乏新增投资。而消费的总量虽然还在增长,但是房子、汽车和家电三大核心消费已无法继续支撑。
再者,地方政府的资金链断裂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地方政府是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主要依靠地方建设项目。地方建设项目的主要来源一是土地财政,二是借贷。但是目前土地财政和借贷压力都很大。
民营经济已经被挤压在产业链的最低端。目前,国有经济基本垄断了四大资源,即货币资源、实物资源、物流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资源被垄断之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润大量被这四方面吸入,导致缺乏投资积极性。
另外,中央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余地也不大。一旦经济下滑,可能也只能容忍。中央政府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借贷。这两个政策现在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
综上所述,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是大幅度下滑。所以我们要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从目前的抗通胀转向稳增长。而稳增长只能依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就是必须强调内需,消费和技术创新。
目前的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再想放大是不可能的。从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至今,所有的体制红利都已经消耗殆尽,只有通过体制创新才能维系增长。所以,体制改革很重要,而改革的重点就是把当前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改成真正的市场经济。政府应该适当的退出经济活动。如果2012年为了稳增长而考虑继续救市,后果是很严重的。
文|本刊记者 徐建凤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过度担忧也是风险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房地产投资
人们对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有些人认为,现在经济下滑、货币太紧,主张要放松;另一些人认为,现在经济依然过高、依然宽松,主张要继续收紧。各种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走中庸之道。
什么叫中庸?认为货币太紧的人觉得经济增长率9%太低,而认为货币政策可以再紧一点的人觉得经济增长率9%太高,掉到7%才比较合适。中庸之道就是,8%―9%,它不一定是中位数。因此,2012年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货币政策,不松也不紧,但感觉上不会像2011年这么紧。
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投资下降风险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对此忧心忡忡,但我认为担忧必须要有证据。
目前,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并无多少确凿根据。审计署报告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有10.7万亿。但是政府性债务包括了公司、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和机构。中国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公司的债务要由财政来清偿。
更重要的是,债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投资到基础设施上去了,这些项目有多少是不该建的?如果这些项目不建又会怎么样?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展开,这些项目都必须建,个别几个项目成次品,是有可能的,但总体上没有问题。
比如铁路的问题,不给它资金,没法建下去,而不是铁路该建不该建。停留在一个对债务概念的担忧上并没有落到问题的实处。如果因为担忧债务,资金不下发了,项目建了一半,由此真造成了不良资产。
审计署有些项目是从2002年过来的,七八年都过去了。哪怕是2009年以来的投资贷款,实际上是从2008年11月展开的,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了,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是这三年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比例的双降,而按投资贷款比例来算,这两年到期还款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有些担忧作为一种警示提醒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警示提醒过头了,它才会造成真正的风险所在。
再说有人担心的房地产投资下降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完整概念应该是房产市场和地产市场。房产市场有四块:工业用房市场、办公用房市场、商业用房市场和住宅用房市场。现在,大家讲的实际是住宅市场,这部分投资减少,其它三块市场投资增加行不行?
即使是住宅用房市场,也可分为两部分:商品房住宅市场和非商品房住宅市场。2010年保障房的竣工量是600万套,而现在我们一年就要下1000万套,这是很大的一个增长,在保障房投资上来以后,整个住宅的投资只会更多。
文|本刊记者 郑景昕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分配矛盾越来越尖锐
关键词:投资、出口、消费需求、分配矛盾
中国经济从2011年开始将连续三年下行,2012年是第二年。我原来预测的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增长率分别是9%、8%、7%,但目前看来,也不排除9%、7%、5%的可能。从简单数据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1-10月)、出口增长率(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10月)分别为25%、21%、17%,数据还不错,但从更深层次去看会有不同。
首先是投资。投资的特点就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购买各种东西,包括劳力、原材料、机器设备,但当它完成之后就变成了产能。因此我们看到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不能认为投资需求在高速增长,而应该认为供给在高速增长。
其次出口也有问题。21%的增长率是按现价美元计算的,如果考虑到这两年全球通胀很严重,以及2011年人民币升值加快,前10个月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只有6%,这已低于GDP的增长率。
最后消费也有问题,虽然增长速度还是很可观,但这两年消费涨得快有一个特殊性,就是这两年农产品涨价幅度比较大,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通胀,所以政府开始用紧缩货币的办法压制通胀,2011年7月以后消费物价开始走低,但又出现了农产品难卖和价格暴跌的情况,对农民收入形成了压力,所以2012年的消费需求会衰弱一些。
投资、出口、消费需求都只有压抑它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经济增长就会有问题,而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之后,分配矛盾越来越尖锐。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宏观政策上放松就能解决的。放松货币是给企业放松,对企业放松是增加供给,而需求不通过结构调整是打不开的。
分配矛盾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体制因素和发展因素。体制因素就是少数人先富,他们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发展因素则是城市化太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中国居民主体没有购买力。
但目前结构调整的步子始终没有迈开。2011年做的一件事是上调个税起征点,但也只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0.3个百分点,力度太弱,我们在收入分配结构制度调整方面基本没有做什么事。
“十二五”将城市化作为十大战略取向之一,但也并没有将其作为结构调整的核心对待,本来城市化是一个最大的战略举措,目前重视依旧不够。但不去从收入分配制度和城市化上下手,就只能看着经济往下滑。
文|本刊记者 郑景昕
第二篇:经济学人翻译
欧洲 法国税收 对富人的严厉打击
弗朗索瓦·奥朗德继续致力推行严厉的富人税
作为法国总统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承诺将高达75%富人税用于促进其所在左翼党派的名声,并摆脱来自共产党撑腰的竞争者的威胁。作为法国总统,奥朗德2013年预算的核心是税收改革。然而,12月29日,在税收政策实施前几天,宪法委员会驳回了这个一流的方案,认为此法案不符合宪法要求。
奥朗德试图对委员会的评论置若罔闻。新年晚会的电视讲话上,他说道,最高税率将会重新调整,但不会改变它的目标。我们将要求最富的人缴纳更多的税率。总理埃侯(Jean-Marc Ayrault)补充道,这个富有争议的75%所得税会重修修订,并提交议会,仅在一年后实施。
然而委员会的裁定暗示法国政府不是技术能力有限,就是政治上鬼鬼祟祟行动。委员会拒绝此方案违背了家庭间财务公平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法国税收准则的奠基石。75%的税收适用于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130万美元)的个人,而不是整个家庭收入。所以说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2人的年收入都是900,000欧元,将不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而如果一个家庭中个人的年收入刚好超过100万欧元将会受到影响,即使他的另一半没有收入。
这些技术专僚应该已经预测到了政策实施的这个障碍,但是一些评论员争议到75%的所得税有个更大的潜在的本质问题。委员会说道在裁定拒绝这个方案时,没有衡量其他违背税收的因素,比如税收可能有充公的因素。1789年的权力宣言中,税收必须根据按公民的收入比例征收。在最新的裁定时,关于其他税收问题,委员会认为说超额的税率侵犯了这个原则。
奥朗德从未装腔作势说75%的所得税会提高很多资金,但是称赞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可能会帮助他赢得选举,但也会带来长久的问题。
委员会的裁定促使左翼党派的人高呼被欺骗了,他们担心富人会“出逃”,并且法国的香烟税、啤酒税以及其他基本物品的税收将会上涨。他们不需要担心。不管75%的富人税会不会实施,政府将向公司、资本收益、创造的财富、收入征收新的比例更高的税收。正是这些政策共同的影响促使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离开法国,企业家们纷纷谴责政府是创造财富的梦魇。奥朗德75%富人税可能现在不会实施,但是这个象征性的危害已经造成了
英国 衡量种族多样化 伦敦效应
英国渐渐成为一个大都市
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这个新兴小镇,离伦敦只有50米,拥有249,000人口,其美国风格的道路布局,明亮超级摩登的购物商场,用混泥土和玻璃纤维做的不吉利的牛群雕塑,在英国人中很有名。但是这些愉快,沉闷的郊区已不再是过去五颜六色的美景了。现在有许多商店与商场里的连锁商店竞争卖亚非特产。在一个平日阳光灿烂的下午,女人们身着土耳其长袍在宽阔的广场,低下通道聊天。米尔顿凯恩斯现在带有一些多彩的伦敦的活力。
11月11日,2011年英国和威尔士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公布(苏格兰,北爱尔兰的数据分开公布)。如广泛预测的一样,声称属于少数民族或者非英籍人的数量大幅增长。与上次2001年的人口普查相比,自认为“白种英国人”的数量从当时的88%下降到现在的 81%。同以前相比,有宗教信仰的英国人比以前少:早在10年前大约15%的人没有宗教信仰,而现在大约是1/3。
但是在这些大的趋势外,人口普查数据也揭露了一个更加微妙的模式。2001年,英国、威尔士中的少数人口中足足有45%住在伦敦。现在,他们都分散出去了。如下面地图所显示的,居住在伦敦的少数民族从像纽汉、陶尔哈姆莱茨区,这些内陆城市分散出来,搬到比如巴金区、达格南这些偏远的地方。同时,英国其他的地方渐渐开始更像伦敦:白人变少了,人种越来越多元化。
2001年,英国大约80%的非洲黑人住在伦敦,而现在仅有58%。在其它主要的种族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减少,也许更少,即使有些被认为没有分散的很多种族,比如孟加拉国的人。总之,伦敦外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90%,而伦敦的只稍微增加了63%。
伦敦南部一个富裕的小镇肯尼(Kent),尽管一开始起步低,但2001年来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了115%。而伦敦北部一个乡下郊区小镇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少数人口数量翻了一番。很多人都搬到了一些比如肯尼的阿什福德,赫特福德郡的韦林花园城。这些城镇有方正型的房子,随意的道路布局,许多但不特别分部的绿化植物和人字铺砖。当地的政策围绕着阻碍绿地发展的项目。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搬到这些小镇。这里犯罪少,学校特别棒。房价比伦敦低得多,但快捷的交通方式使从伦敦到这些小镇很方便。主要的新移民是来自伦敦的非洲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定居在全国各地的波兰人(2004年,英国允许欧盟新的成员国居民在这工作)。类似的人口迁徙潮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坐落在伯明翰南部边缘的一个富裕的郊区小镇索利哈尔(Solihull),自2001年来就有印第安人和巴基斯坦人涌入。
飞往郊区的航班也改变了伦敦内部格局。伦敦南部自治区朗伯斯区(Lambeth)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伦敦加勒比人的第一所在地,1948年帝国疾风号的乘客大部分在这定居。但自从2001年加勒比黑人迁徙出去,而非洲人在这落根。商店里陈列着便宜的钱币兑换广告,可以打到加纳和尼日利亚的公共电话。尽管在全国自称“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幅度下降,但非洲人的涌入部分上解释了为什么,朗伯斯区和伦敦其它的自治州努力提高自身的忠实程度。
过去的10年内总移民量飞速上升,可能是导致移民变得如此有争议的原因之一。在许多郊区地方移民者涌入,白种英国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外国人。现有居民通常反感新来者,他们会抢夺学校名额,医生的预约,公共住房。政客们都纷纷呼吁减少移民。12月12日,保守党内阁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谴责“不受控制的、大量的移民”,这取代了英国人的工作,迫使他们依赖救济金生活,并压抑了低收入者的薪水。
但是其它证据表明大部分移民人及其子女有效的聚集在一起。自称是混合种族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001年的661,000增长到现在的120万。智囊团英国未来的秘书长德·卡特瓦拉(Sunder Katwala)认为,英国的跨种族结婚的夫妻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包括美国。尽管种族多样性不断上升,但91%的人在填写人口普查表时声称多少有些英国国籍,把自己叫做英国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北爱尔兰人,或者真正地英国人,有时加上民族。
据智囊团牛津移民观察会称,与其它城市相比,伦敦人不喜欢移民者的情绪较弱,即使是在白种的英国伦敦居民中。因为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种族的人拥挤地生活在一起。伦敦市长约翰逊·鲍里斯(Boris Johnson)赞美了开放边界的好处。与市长建议相反的是,多样化增长的需要不意味着凝聚力,冲突的缺失。真正地,如果英国的其它城市效仿伦敦的模式,英国也许最终会减少凝聚力和冲突。
第三篇:经济学人4.09
Cola wars, continued
可乐之战,胜负未定
Good for you, not for shareholders
肥了顾客,瘦了股东
As Pepsi struggles to regain market share, IndraNooyi’s job is on the line
百事争取重新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英德拉努伊总裁之位岌岌可危
IN OCTOBER 1996 the cover of Fortunemagazine showed Roger Enrico, then the chief executive of PepsiCo, trapped in a Coke bottle under the headline “How Coke is kicking Pepsi’s can”.Ten years later, just after Pepsi had surpassed Coca-Cola in market capitalis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108-year rivalry, the same magazine ran another big story on the cola giants.It admitted that it was wrong to have declared Pepsi defeated and lauded it as one of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1996年10月的财富杂志封面上有这样一幅插图:百事当时的CEO罗杰恩里克陷入可口可乐的可乐瓶中,插图上面写着这样一句标题:“可口可乐怎么抢走了百事的生意”。十年后,百事可乐市值第一次超过了其百年的竞争对手,同样的杂志报道了关于这两个可乐巨头的一件大新闻。该杂志承认以前认为百事被击败是错误的,并且称赞百事公司是美国运营最好的公司之一。
Fast forward another six years and Coke is again kicking Pepsi’s can.Both are losing cola drinkers in America as consumers switch from fizzy, sugary drinks to healthier water, tea, juices and sports drinks.But whereas Coca-Cola has lost on average 2% a year in like-for-like volume of fizzy drinks in America since 2004, Pepsi has lost 3%(see chart), according to Sanford C.Bernstein, an investment bank.That means its American drinks business has shrunk by about 20%.Coke’s Simply juices and its lower-priced Minute Maid are taking share from the fruity concoctions of Pepsi’s Tropicana.And Coke’s sports drink, Powerade, is knocking spots off Gatorade, Pepsi’s brew for athletes.光阴飞逝,六年过去了,可口可乐又抢走了百事的生意。由于消费者不再喜欢含糖碳酸饮料,偏好更加健康的水,茶,果汁和运动饮料,可口可乐和百事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顾客。但是,2004年以来,可口可乐每年碳酸饮料的销量同比降低2%,而百事每年降低 3%,以上资料来自一家名为桑福德伯恩斯坦的投资银行。这意味着百事的美国饮料业务已经收缩了20%。可口可乐的名为“简适”的果汁饮料和低价饮料“美汁源”不断侵蚀百事果汁饮料“纯果乐”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的运动饮料“劲力果汁”轻松击败百事的运动饮料“佳得乐”。
Faced with mounting investor dissatisfaction about Pepsi’s stagnant share price, the food-and-drinks giant recently embarked on an effort to relaunch the company.On February 9th the group announced that it was cutting 8,700 jobs, or 3% of its workforce.Having underinvested
in its flagship beverage brands for years, it i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by $500m-600m.It has some catching-up to do: at the end of 2010 Pepsi spent 3.3% of sales on advertising compared with 8.3% of sales at Coca-Cola, according to Judy Hong, who follows drinks makers for Goldman Sachs.由于投资者对百事停滞不升的股价深感不满,这个食品饮料巨头最近着手进行重整。2月9日百事宣布裁员,共裁掉8700个岗位,占其职工总数的3%。由于多年来对其旗舰饮料品牌投资不足,百事正增加5-6亿美元的投资用于营销和广告。要想奋起直追,百事需要更多努力:根据高盛投资的朱迪洪多年来对饮料厂家的调查,2010年末百事将其销售额的3.3%用于广告支出,与之相比可口可乐用掉 8.3%的销售额。
Pepsi is also pinning its hope on the launch across America on March 26th of Pepsi Next, a new soda sweetened with both high-fructose syrup and artificial sweeteners which has 60% less sugar than classic Pepsi.Angelique Krembs of Pepsi says the new drink is aimed at consumers who are keen to imbibe less sugar with their cola but dislike the taste of diet drinks.She splits this mostly male group in two: “dualists”, who switch between regular and diet(and sometimes mix the two), and “resistants”, who never touch either.百事还将希望寄托3月26日在其新饮料Pepsi Next的全美发布上,这是一种甜甜的碳酸饮料,含有更多的果糖浆和人造甜味剂,因为有了人造甜味剂,这种饮料含糖量比传统百事要低60%。百事公司的安吉利可克莱姆布表示新饮料的客户定位是那些希望自己的可乐含糖量低,但是又不喜欢低糖饮料口感的人。她将这个主要是男性的客户群体分成了两部分:第一个“兼爱者”,即能喝传统碳酸饮料又能喝低糖饮料的顾客;另一个是“兼恶者”,两种饮料都不喜欢的人。
Will Pepsi’s reset be enough to win over investors? Pepsi Next is dividing opinions.“We have seen this movie before,” says Mark Swartzberg, a drinks analyst at StifelNicolaus, a bank.In 2004 Pepsi launched Pepsi Edge, a mid-calorie soda, which Coca-Cola matched with a new mid-calorie brew called C2.Both disappeared from the shelves after a few years.百事的重整活动能否成功以赢得投资者呢?对于百事的新饮料Pepsi Next,各方的看法不一。史帝弗尼可拉斯银行的饮料分析家马克瓦茨伯格表示,“我们对这种桥段早已不陌生”。2004年百事推出新产品低卡路里汽水“Pepsi Edge”,可口可乐针锋相对,推出自己的低卡饮料C2。几年后,这两种饮料都退出市场。
Pepsi’s boss, IndraNooyi, is seeking to revive the company’s core business while continuing her ambitious drive to transform the company into a maker of healthier drinks and snacks, and a better corporate citizen.In the past few years MsNooyi has spent disproportionate time and effort on promoting products that Pepsi calls “good for you”(oatmeal, fruit juices and sports drinks), which make up about 20% of its sales.She is aiming nearly to triple the revenue of nutritious products, to $30 billion, by 2020.百事的总裁英德拉?努伊正试图重振公司的核心产业,同时继续实现自己的野心——将公司转变成一个健康饮料和健康快餐的倡导者,转变成更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过去几年来,努伊
将不成比例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促销百事所津津乐道的健康饮食上(燕麦片,果汁和运动饮料),这些产品占其销售额的20%。她的目标是到2020年,这类健康产品的营业收入要提高到300亿美元,接近现在的三倍。
MsNooyi has also devoted resources to cultivating a corporate image focused on global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2010 Pepsi skipped soda ads at the Super Bowl, launching instead a $20m online competition for the nomination of worthy causes that Pepsi might finance.The Refresh Project succeeded in gathering 80m online votes and helped numerous homeless shelters and orphanages.But it did not sell much soda, which is why Pepsi went back to its usual ads at the 2011 Super Bowl.努伊还投入大量资源,通过增强全球社会责任感树立百事可乐良好的公众形象。2010年,百事撤掉超级碗的百事可乐广告,发起一项公益事业网上投票,百事将为这类事业花费2千万美元。这个名为“焕新”的项目共征得8千万网上投票,帮助建立了无数的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和孤儿院。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帮助百事卖出更多的汽水,这也是2011年百事重新在超级碗投放广告的原因。
It will take time for the revised strategy to bear fruit, as it did for Coca-Cola when it reset its course in the late 2000s after a series of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mishaps.Coke’s bosses now feel they are on the right track with its offering of fizzy drinks, vitamin water, juice, coffee and tea.They think they are giving health-conscious customers sufficient choice.Of the 3,500 drinks Coke sells worldwide, more than 800 are zero-or low-calorie.这个改进后的战略若要奏效,恐怕须得假以时日。对此,可口可乐深有同感,在经历了一系列管理和市场上的灾祸之后,2000年末可口可乐重组了自己的业务。可口可乐的管理层认为可口可乐的主业就是提供碳酸类饮料,维他命水,果汁,咖啡和茶,在这方面他们已经步入正轨。他们觉得他们给了关注健康的顾客足够多的选择。在可口可乐全球销售的3500中饮料中,有超过800种是无卡路里或者低卡路里饮料。
If MsNooyi’srelaunch does not work Pepsi may get a new chief executive.The company seems to be preparing for a possible change at the top.On March 12th it revamped its management structure, poaching back Brian Cornell-a former Pepsi man who went on to run the Sam’s Club division of Walmart-to head Pepsi’s Americas Foods snacks division.It put John Compton, the current head of Americas Foods, in charge of all the company’s global groups, making him an heir apparent in the newly created role of president.Another possible crown prince is ZeinAbdalla, boss of Pepsi’s European business.如果努伊的重整计划不能奏效的话,百事可能得需要一个新的CEO。百事似乎正准备企业高层的人事变动。3月12日百事重置了公司的管理结构,挖回了布莱恩康奈尔,让他负责百事美国快餐分部。康奈尔曾是百事高管,后来投奔沃尔玛,担任山姆俱乐部负责人。让原先负责美国快餐部门的约翰康普顿负责管理公司在全球的子公司,这让他成为董事长的首选继任者,另一个可能的接班人是阿卜杜拉,他是百事欧洲业务的话事人。
MsNooyi may leave before she is pushed out.She is one of the contenders for the top job at the
World Bank.Though she says she loves her job, she has talked in the past of her desire to spend some of her career in public service.And the World Bank may suit her zeal to do good on a global scale rather more comfortably than the maker of popular but largely fatty, salty and sugary foodstuffs.努伊也许不会等到被赶下台,而会自己选择主动离开。她是世界银行行长职位的竞争者之一。尽管她称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但她曾经提到希望能将自己一部分职业生涯用在公共服务事业上。世界银行能为她在全球范围内热情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这个工作要比生产虽受大众欢迎,但脂多盐多糖多食品的工作也轻松得多。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我国经济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以投资驱动为主,工业主导型,而且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以美国为例,其宏观经济体现为消费驱动,服务业主导,投资基本由私人进行。另外,中国的制度演进的步伐较快,而西方国家的制度体系基本定型了。相比之下,在投资、金融、法制、人力资源、技术、制度变迁等对宏观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各方面,中国的情况都与西方差异很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西方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环境,而在中国存在着南北、东西、城乡等地理区域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动态性和发生畸变的不确定性。而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往往存在着不比较模型的使用条件,较多采用静态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缺陷,局限性是很难避免的。方法论方面的尴尬,使我们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观经济数据,套用现成的静态模型,又不能只是依赖以前几次经济过热的经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各家各派的观点也就无法统一,甚至无法建立共同的研究出发点。
笔者认为,应该深入研究投资,消费,政府支出,进出E1分别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体里,他们的实际作用是不同的。在中国投资对GDP的影响达到60%以上,消费的影响只有不到40%,而美国却几乎正相反。在正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中,投资就是指私人投资,而且这部分不受政府干预,完全由市场信号引导,投资的领域也没有太多限制;在中国投资的限制很多,而且政府投资有替代和挤出私人投资的倾向。对于这些区别,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程度的不同。量的不同造成了对GDP增长率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而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模式对经济的影响被放大,最终可能会带来质的变化。再更进一步看,以投资为例,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影响也不同,以目前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来看,能源工业,基础材料工业等耗能大户的低效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巨大,这些部门的投资扩大,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直接影响到别的行业发展和表现,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复杂的相互互动,可能使作用的结果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控制范围。同样,消费领域也是~n.cL,消费的组成结构,消费的倾向,不同消费群体的比重,消费能力的区别对于决定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很不同的。这些都需要更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实际是国民经济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与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不少学者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很多问题是因为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在中国目前特定的转型过程中,有其独特之处,不应该忽略。在国内也有先行者在企业层次上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微观单位和宏观总量之间还存在这一块十分广大的“中观”领域,认为对这一中间地带的研究必将大大丰富现有的宏观经济理论,但宏观经济学却不研究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总量稳定间理论关系。
客观地讲,政府在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做法也有其难处。受到现有管理体制的限制,不得已采用粗放式管理。在目前条件下,与其热衷于对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做出结论,不如集中精力研究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经济区域的发展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细化在这些中观层次的协调管理,通过中观层次的微调达到整体宏观经济稳定,相信只要搞清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以及其影响方式、传播机理,通过控制主要变动因素的波动,就可以达到对整体波动幅度的把握。在摸索出规律后,就有希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应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宏观经济理论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在开放的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的,而中国的经济学也理应在转型的中国的环境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建立起来。
也许等我国发展到具有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一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条件下,两种理论体系会很好地融合,这是一个远景。但现在,我们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果,不唯书不唯上,走出适合中国自己的路
第五篇:《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中文版2009年04月
American banks 美国银行Payback time还债赎身
Apr 16th 2009 200年4月16日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摘自《经济学人》印刷版
Goldman Sachs and other banks want to pay back bail-out cash.But the banking system is not in the clear yet
高盛投资公司及其它一些银行希望偿还政府救济资金。但银行业并非已脱离困境。
USING taxpayers’ funds to prop up America’s banking system was a necessary evil.So in many ways it is welcome that some banks now want to repay the money.On April 14th, six months after getting $10 billion from the Treasury, Goldman Sachs sold $5 billion of new shares with that in mind.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持美国的银行业本就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因此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一些银行希望偿还这些钱是受欢迎的。在四月十四号,即从财政部获取一百亿救济金六个月之后,高盛投资公司抛售了价值五十亿的新股用于还债。
It is easy to see why.Some banks, including Goldman, say that back in October they had enough capital and took part in the bail-out only to show solidarity with the government’s plan.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excoriated by Congress and now face restrictions, mainly on pay but also on hiring foreigners, that Lloyd Blankfein, Goldman’s boss, says “limit our ability to compete”.Meanwhile banks’ shares have soared on optimism about their profits.Goldman says that repayment is a “duty”.But who wants to rely on livid voters and banker-bashing politicians when private cash is available?
其中缘由显而易见。一些银行(包括高盛)称,早在十月份他们就有充足的资金而参加政府救助计划只是为了声援政府救市方案。自那以后他们就一直受到国会非难而如今还要面临诸多限制。这些限制除薪酬问题外还包括聘用外籍员工方面。正如高盛老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说,“那将限制我们的竞争力”.同时银行的股票已出现上涨,他们对利润收益颇为乐观。高盛称还债是“义务”。想想,当有私人资金可以利用时谁还想依靠满脸愠色的选民和欺压银行的政客?
The principles for letting a bank repay bail-out cash are clear.Its capital position must remain strong: capable of at least maintaining its lending book, absorbing shocks, and commanding enough confidence to allow borrowing without state guarantees.It should repay taxpayers by selling new shares or retaining profits.For a bank to boost capital by withdrawing credit or exiting important business lines would be counterproductive.It must have healthy profits and sane risk and pay policies.European banks, such as HSBC, that have got there without state support have rightly been applauded.能让一家银行有能力偿还救济资金的条件很明显。那便是它的资本状况务必尚需雄厚:至少有能力维持放贷、缓解冲击及有足够的信心无需国家担保获得借款。银行务必通过出售新股或保住盈利来偿还纳税人的钱。而如果银行靠降低信誉或取消重要业务来募集资金的话只会适得其反。银行务必要有相当的利润及健全的风险和薪资政策。欧洲银行,如汇丰银行,就没向国家寻求支持而被连连称赞。
Does Goldman pass these tests too? Although it has just reported bumper earnings(see article), their quality was mixed, and relied too much on volatile trading.It has a slug of hard-to-value assets and its borrowing costs have yet to return to normal;it is still using the government’s debt-guarantee scheme.But its regulatory capital ratios are solid, half as strong again as those of America’s ten biggest banks overall.When the Treasury completes its stress tests to evaluate the largest banks soon, Goldman should pass with flying colors.高盛能经得起这些考验吗?虽然据最新报道高盛获得了不错收益(见全文),但这些收益的质量参差不齐,过多依赖于不稳定交易。高盛拥有小部分难估价资产并且它的借款费用又回到了原样;高盛仍沿用政府的债务担保方案。但是它的法定资本比率高,相当于美国前十大银行总体比率的二分之一。一等财政部完成对十大银行评估的压力测试,高盛将胜利通过。
No bank is an island 没有哪家银行能独善其身
Yet the crisis has shown that banks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Some say that by letting lenders repay the state, those unable to do so would face runs on their shares and junior debt.This cannot be made the sole consideration—the banking system should not walk at the pace of its weakest members.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danger that the American banking system as a whole is nearly insolvent.And if the stress tests are rigorous, they could show that insolvency is indeed some banks’ likely fate: losses may well eat up much of the system’s capital.这次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银行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人说如果让银行返还政府救济金,那些没能力偿还的银行将得拿它们的股票和顺应债务去冒险。但不可孤立地看问题-——银行业不能被这个行业的弱者拖了后腿。然而,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美国银行业仍有破产的危险。如果压力测试严格的话,破产的确是某些银行的可能面临的命运:破产损失将吞掉银行业好些资金。
The slim margin for error means confidence could still evaporate, with even good banks dragged down by counterparty risk.The government says banks that fail the stress tests must raise capital within six months(from the state if necessary)and sell toxic assets.The tests must not be fudged.Providing that the six-month deadline is a firm one, forcing Goldman and others to retain their unwanted funds till then seems fair.But that is long enough.Meanwhile, the politicians should stop changing the rules about pay and bonuses.细微的误差率也可能意味着信心的消失,因为即使实力雄厚的银行都可能被交易对手风险拖垮。政府称,如果银行未能通过压力测试,将必须在6个月内筹集资金(有必要的话通过国家筹集)和出售不良资产。测试不得掺假。如果6个月期限确定的话,要求高盛及其他银行保留其空闲资金至那时看起来似乎公平。但是,六个月的时间够长了。与此同时,政界人士应停止对工资和奖金规定变来变去。
The dollar as a reserve currency 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Handle with care小心应对Mar 26th 2009
China suggests an end to the dollar era中国建议结束美元时代
IN FUTURE, cha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re likely to be shaped by Beijing as well as Washington.That is the message of an article by Zhou Xiaochuan, the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Mr Zhou calls for a radical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which the dollar would be replaced as the main reserve currency by a global currency.It is a delicate issue, however.When Tim Geithner, America’s treasury secretary, discussed the proposal in New York on March 25th, his remarks sent the dollar tumbling before he made clear that, naturally, he thought the greenback should remain the dominant reserve currency.在将来,就像美国一样,中国很可能会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布的一篇文章所隐含的信息。周先生要求彻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由一种全球性的货币来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当然,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美国财政部部长蒂姆.盖特纳于3月25日在纽约讨论这项提议时,他的讲话引发了美元比价的波动,他很快就澄清,认为美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储备货币。
Mr Zhou’s proposal is China’s way of making clear that it is worried that the Fed’s response to the crisis—printing loads of money—will hurt the dollar and hence the value of China’s huge foreign reserves, of which around two-thirds are in dollars.周先生的建议清楚地以中国方式表明担忧,美联储为应对危机而大量印制美元将损及美元的价值,进而影响到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的价值,这其中近三分之二为美元储备。
He suggest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a single currency(he does not actually cite the dollar), has two main flaws.First, the reserve-currency status of the dollar helped to create global imbalances.Surplus countries have little choice but to place most of their spare funds in the reserve currency since it is used to settle trade and has the most liquid bond market.But this allowed America’s borrowing binge and housing bubble to persist for longer than it otherwise would have.Second, the country that issues the reserve currency faces a trade-off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Massive money-printing by the Fed to support the economy makes sense 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 but it may harm the dollar’s value.周先生认为基于单一货币(他实际上并没有提及美元)的国际金融体系,有两个主要缺陷。第一,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的美元促成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贸易顺差国家别无选择,只有将大量备用资金投入到储备货币中,用来稳定贸易和拥有最佳流动性的债券市场。但是,这种做法相对其他方式所导致美
国更无节制的借贷和持续时间更长的房地产泡沫。第二,储备货币的发行国面临权衡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性的抉择。从国际角度来说,美国联邦政府大规模印制美元来支持经济发展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损害到美元的价值。
Mr Zhou suggests that the dollar’s reserve status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the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 a synthetic currency created by the IMF, whose value is determined as a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dollar, euro, yen and pound.The SDR was created in 1969, during the Bretton Woods fixed exchange-rate system, because of concerns that there was insufficient liquidity to support global economic activity.It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as a reserve currency, but is now mainly used in the accounts for the IMF’s transactions with member countries.SDRs are allocated to IMF members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fund.周先生认为,美元的储备地位应移交给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创立的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取决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加权平均值。在1969年,因为担心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持全球经济活动,在制定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制度时设立了特别提款权。设立特别提款权初衷是用来作为储备货币的,但现在主要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间的贸易结算。特别提款权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配额是以成员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贡献为基础的。
Mr Zhou’s plan could win support from other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large reserves.However, it is unlikely to get off the ground in the near future.It would take years for the SDR to be widely accepted as a means of exchange and a store of value.The total amount of SDRs outstanding is equivalent to only $32 billion, or less than 2% of China’s foreign-exchange reserves, compared with $11 trillion of American Treasury bonds.周先生的计划可能赢得来自其他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新兴经济体的支持。然而,中国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取得很大的成效。这将需要几年的时间让特别提款权以一种交易和保值的方式被广泛接受。相比于十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特别提款权未缴总额仅相当于三百二十亿美元,还不足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百分之二。
There are also big political hurdles.America would resist, because losing its reserve-currency status would raise the cost of financing its budget and current-account deficits.Even Beijing might want to rethink the idea.Mr Zhou praised John Maynard Keynes’s proposal in the 1940s for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Bancor”, based on commodities.But as Mark Williams of Capital Economics says, central to Keynes’s idea was that a tax be imposed on countries running large current-account surpluses, to encourage them to boost domestic demand.该项提议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政治障碍。由于失去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会提高融资预算成本和导致经常帐户赤字,美国将会抵制这项提议。就连中方可能也要重新考虑这一想法。周先生称赞凯恩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所提倡的基于商品定值的国际性货币“Bancor”的建议。但资本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凯恩斯的建议的实质是,对那些拥有经常账户巨大盈余的国家征税,来鼓励他们扩大内需。附加解释:Bancor: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
Economic indicator经济指标Googling the future Google一下未来
Internet search data may be useful for forecasters
网络搜索数据也许可以帮助经济预测专家
CLAIMS of clairvoyance, particularly when they come from economists, deserve a sceptical reception.Hal Varian, a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ho also happens to be Google’s chief economist, has no such pretensions, but he does believe that data on internet searches can help predict certain kinds of economic statistics before they become available.人们具有预见能力的这一说,尤其是经济学家的预见能力通常都会引起质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谷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Hal Varian表示,他没有如此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但他相信在某些经济统计数据公布之前,网络搜索的数据能够帮助预测这些数据。
In a new paper written with Hyunyoung Choi, a colleague at Google, he argues that fluctuations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people search for certain words or phrases onlin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conometric models used to predict, for example, retail-sales figures or house sales.Actual numbers for such things are usually available only with a lag.But Google’s search data are updated every day, so they can in theory capture shifts in consumer behaviour before official numbers are released.Varian和谷歌的另一名同事Hyunyoung Choi最新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表示对于人们在网上搜索的一些字词短语,其频率的变化可以提高经济计量模型预测零售销售或售房数据的准确性。这些确切销售数据通常是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但是谷歌搜索数据每天都在更新,因此理论上在官方数字出炉之前,们就把握住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These data are available through a site called Google Trends, which allows anyone who cares to do so to download an index of the aggregate volume of searches for particular terms or categories.Mr Varian and Mr Choi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se search trends to econometric models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ir estimates.人们可以在一个名叫谷歌趋势的网站上得到这些数据,并且可以下载特定条款或物品被搜索总量的指数。Varian和Choi表示,共同利用这些搜索趋势和经济计量模型就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For example, using data on searches for trucks and SUVs to predict the monthly sales of motor vehicles reduces the average error by up to 18%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s from a model that did not incorporate the search data.The volume of searches for Hong Kong carried out in countries like America, Britain, Australia and India also seems to predict eventual tourist arrivals to the territory from these countries rather well.比如,与不用搜索数据的模型得出的预测相比,利用货车和SUV的搜索数据来预测汽车月销售量会减少高达18%的平均误差。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进行的对香港的搜索似乎也能预测从这些国家到香港旅行的游客人数。
How widely could this idea be applied? For some things, like retail sales, the categories into which Google classifies its search-trend data correspond closely to what people may want to predict, such as the sales of a particular brand of car(see chart).For others, like sales of houses, things are less clear.It appears that searches for estate agents work better than those for home financing.But anything that makes the crystal ball less cloudy is welcome.这一方法的应用有多广?对于一些事物,比如零售销售,某些种类(谷歌将搜索趋势数据划分到该种类)和人们期望预测的事物非常相关,比如某一种汽车品牌的销售。对于其它的项目,如房屋销售,情况就比较模糊。但对房地产经纪人的搜索似乎比对房屋抵押贷款机构的搜索更能清楚地说明房屋销售问题。无论如何,只要能使这个水晶球更加透明清晰,任何方法都是受人欢迎的。
Japanese banksA capital affair 日本银行的资本事件Apr 8th 2009 | TOKYO
The investments of Japanese banks in other firms create a vicious circle
日本银行投资于其它公司成了一个怪圈。
IN A country where social relations are paramount, Japanese banks are so loyal to their customers that they hold shares in them.That loyalty has been tested for almost 20 years whenever the stockmarket lurches lower.But still the banks cling on to their shares, carrying around ¥10 trillion-worth($100 billion)on their books.日本是一个社交至上的国家,日本银行如此忠心于其客户,以至持有他们的股权。这份忠诚已经历了20多年来股市每每受挫时的考验。而银行依然保持参股姿态,在其收支平衡表上大约值10万亿日圆(1000万美元)。
The trouble is, the further the market falls, the more banks have to write down the asset values on their balance-sheets, which increases their losses.It also shrinks the tier-one capital that they hold as a cushion against further losses, constraining their ability to lend.麻烦的是,市场越下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价值就越缩水,为此损失越多。一级资本亦会缩
减,一级资本被用作对付进一步亏损的缓冲,同时放贷能力受限。
The country’s three “megabanks”—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MUFG), Mizuho and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SMFG)—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Their shareholdings as a percentage of tier-one capital range from just below 50% to above 60%(see chart).The trio are expected to post losses this year.日本三大“超级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瑞穗金融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尤为岌岌可危。他们所持股权占一级资本的百分比由50%以下变动至60%以上(见表)。预计三大行今年将亏损。
But in Japan, even the titans find it hard to break with tradition, especially one that dates back to the Meiji era in the late 1800s when Japan began to industrialise.Capital was scarce and banks felt they had a role to support national industry;taking a stake in a borrower showed that their fates were united.Moreover, most banks were linked to companies within corporate families, called zaibatsu.That smoothed trade within and outside the groups.但在日本,即使是伟人也难于打破传统,尤其是在19世纪末日本开始工业化的明治时代。资本匮乏,且银行认为它们有责任支撑本国的工业;参股借贷企业表示他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此外,大多数银行都与家族集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财阀。这样做使集团内外的交易顺利进行。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huge conglomerates were forbidden and replaced by the keiretsu, a network of individual companies working together.Cross-shareholdings remained routine.二战后,大型企业集团被禁,转而由企业联盟替代,这是一个私营公司合作网。交叉持股依然是惯例。
For most of the postwar period, the arrangement was highly lucrative.As share prices soared, balance-sheets swelled.This in turn pushed share prices higher.But after the bubble burst in 1990, it took a decade for regulators to begin forcing banks to reduce their shareholdings.In 2002 the government capped the ratio of equities to tier-one capital at 100%,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duction(with the state itself as a buyer).Now, as then, requiring banks to dump their shareholdings altogether—however laudable—would run the risk of turning a bear market into a rout.战后的大多时间里,此举带来了高额利润。随着股价高涨,资产负债表跟着膨胀。这转而推动股价进一步走高。但在1990年股市泡沫破灭后,日本监管层耗时十年开始强制银行减少其所持股权。2002年日本政府规定了所持股本最高上限,即为一级资本数额,此举标志着缩减股权的开始(国家作为买主)。目前同那时一样,要求银行抛售他们手中的股权——虽值得赞誉——却存在着使本就颓废的市场垮掉的风险。
Although today shareholdings remain huge compared with bank capital, the ratio is a third of the 150% of a decade ago.And although Japanese banks own 5% of the value of the country’s stockmarket, this too is far below the 20% they owned in 1985.So however troubling the problems remain, the banks can at least point to improvement.虽然当前所持股权相较于银行资本而言依然是庞大的,但比率却是十年前的三分之一,当时比率为(一级资本的)150%。而且尽管日本银行占有该国股市市值的5%,但这相较于其1985年所占20%的比例真是小巫见大巫。因此虽然麻烦问题仍在,银行却至少能励精图治。
Japanese banks must deduct a percentage of certain unrealised losses from their shareholdings from their tier-one capital.According to UBS, every 10% drop in the Nikkei 225 Stock Average requires banks to raise from ¥13 billion to ¥190 billion apiece to replenish their tier-one ratios to around 7.5%.That would still be below 8%, the level considered safe in the current climate.日本银行必须要从其所持股权和一级资本中扣除一定比例的未变现亏损。据瑞银集团(UBS),日经225指数每下滑10%,银行就需要增加130亿至1900亿日圆补充其一级资本,使其比率维持在7.5%左右。该比率仍低于当前环境下8%的安全度。
Raising funds is painful.In February Mizuho said it would issue ¥80 billion in preferred securities to rebuild its capital, but pay an annual fixed coupon of almost 15%—a cost it almost certainly cannot cover from
its earnings.More recently it declined to redeem a $1.5 billion security at the first possible date, underscoring its need to preserve capital.增加资本金着实困难。瑞穗金融集团在2月份表示,该集团将发行800亿日圆的优先债券修复其资本,但所支付的固定票息超过15%,收益几乎不够支付成本。最近该集团拒绝在最初的可能到期日赎回价值150亿美元的债券,强调其需要保有资本。
In recent weeks, the government has offered to inject capital into the banks and has set aside ¥20 trillion to buy many of the wilting shares from them.That would enable the banks to strengthen their balance-sheets further, preserve capital and keep on lending.But most banks have resisted: relying on the state would suggest they are in trouble.And selling would require them to crystallise the losses rather than let hope—that one day the stockmarket may miraculously recover—spring eternal.In the season of cherry blossoms, hope is all they have.近几周来,日本政府已提出向银行业注资,并留有20万亿日圆购买银行手中持有的许多贬值股票。此举可使银行资本负债表进一步充盈、保有资本及继续放贷。但多数银行却拒绝了,认为依赖政府会表明他们陷于困境。而出售手中的股权将要求他们具体化其亏损度,而非使希望——某天股市会奇迹般反弹——永存。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季节,他们所拥有的只有希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