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jz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及建设途径
Djz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及建设途径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
为了对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进行评价,首先应该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合,然后给出各因素的评价等级,再对照企业的现状,给出企业安全文化当前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究竟应该有哪些,还没有定论。国外的一些文献提出过2 到19个不等的因素。如亚洲地区核安全文化项目研讨会提出衡量安全文化的因素有6个。韦格曼等人在分析了大量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全文化至少有5个评价因素,即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奖惩系统和报告系统。下面分别介绍这5个因素的含义。1.安全文化中的组织承诺
就是企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组织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不应该口是心非,而是组织高层领导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因此,这种承诺也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前进的态度,以及有效激发全体员工持续改善安全的能力。只有高层管理者做出安全承诺,才会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支持安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2.安全文化中的管理参与
是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通过每时每刻参加安全的运作,与一般员工交流注重安全的理念,表明自己对安全重视的态度,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文化中的员工授权
是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授权就是将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以下级员工的个人行为、观念或态度表现出来。在组织内部,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然而,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授权的文化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根据安全文化的含义,员工授权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4.安全文化中的奖惩系统
就是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以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之下,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因此,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统,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说,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和被全体员工所理解等才更属于文化的范畴。5.安全文化的报告系统
是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有人认为,一个真正的安全文化
要建立在 “报告文化”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报告系统是安全文化的中流砥柱。一个组织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取得经验并改正自己的运作,这对于提高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报告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可导致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注意的是,员工不能因为反映问题而遭受报复或其他负面作用;另外要有一个反馈系统告诉员工他们的建议或关注的问题已经被处理,同时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以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总之,一个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报告系统,并且该系统被员工积极地使用,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6.安全文化中的培训教育
除了上述韦格曼等人所提出的5种评价因素外,实际上还应该有一个评价安全文化的重要因素,就是培训教育。安全文化所指的培训教育,既包括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安全培训教育在企业重视的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和广泛性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自觉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等。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
二是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公司到矿、区队、班组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公司成立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每季度对公司重点装臵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各矿提出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公司级、矿级、整改项目进行归口及时整改。各矿也相应成立安全检查鉴定组织机构,每月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区队上报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矿级、区队级整改项目,落实责任人进行及时整改。车间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对管辖的装臵(区域)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次,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矿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由上级部门鉴定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重奖在工作中发现和避免重大隐患的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五是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还有,本来“我要安全”是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一日不除,正确的安全理念就树立不起来,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掌握自救、互救应急的防护技术。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第二,紧紧围绕企业实际,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文化推
进过程中,各单位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第三,不断创新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第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臵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第五,不断加大投入,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企业要预防事故,除了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依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主要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生产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实施办法
1、召开企业安全文化启动大会,颁布企业安全文化大纲
2、用文化理念变革企业制度
3、导入CI塑造企业新形象
4、编制企业员工文化手册,规范员工行为(二)文化传播
1、培养企业安全文化骨干
2、组建宣传网络,建设文化载体
3、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传播
4、通过CI和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进行传播
5、通过广告、新闻和有奖征答等活动传播
6、组织公益活动、展览、展销会和接待参观活动传播[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途径
(一)、五个保证:
领导重视 组织保证 规划保证 教育保证 物质保证
(二)、三个结合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三)、主要途径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脱钩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增加投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高起点,要与时俱进,不断与国际接轨[2]
第二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途径包括:
一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
二是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
四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
五是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掌握自救、互救应急的防护技术。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企业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企业安全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心理,并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就能有所保证,这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
浅谈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企业中,谈到生产就不可避免要提到安全问题。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就是伴随着生产的一种状态。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生产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所谓矛盾性,首先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与生产顺利进行的矛盾;其次是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的矛盾,表现为采取安全措施时会影响生产,增加成本。这些矛盾只是暂时,从长远看,矛盾一解决,很快就会促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这种矛盾只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矛盾,而从本质上看,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严格执行安全规定,表面上降低劳动生产率,但如果从深层次看,一旦发生事故,将会损失更多工时,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企业生产和形象,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又为安全创造必要物质条件。所以安全与生产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没有生产活动,安全问题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安全条件,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
工作中要坚决反对要么为了安全就放弃生产,要么为了生产就忽视安全,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走向了极端。抓安全是为了生产,只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生产才能得以正常进行。抓生产必须保证安全,安全没有保障就根本谈不上生产。对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决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第三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
有位企业家说过,小型企业的管理靠领导魅力,中型企业的管理靠严格的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就要靠企业文化了。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达到安全意识的普遍提升,就要在意识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安全文化理论,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真正实现从“要我遵章守纪”到“我要遵章守纪”的转变,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一,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所有“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筛选提纯的具有积极导向功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安全文化以全体职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凝聚职工力量,形成企业文化理论,最终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一个现代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塑造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为广大职工所认可、接受的企业文化精神,也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有了凝聚力,就能激励和带动企业的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安全文化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是大众智慧的结晶,对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传递功能、凝聚功能、经济功能、保护功能。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就会失去健全的灵魂,明确的方向。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企业要建立安全文化,必须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客观地分析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分析安全生产的科技、管理状况,因势利导地推进。既要大力发展物质基础,莫让“安全文化”成为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更要大力提炼基于物
质基础之上的安全文化理念。应以大力发展安全物质建设为基础,以建章立制、发展科技为纽带,最终在企业职工中培育强烈的安全法制意识、安全科技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投入意识,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
1、建章立制完善机制
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是法制、体制和机制相互结合的体系,是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项手段的综合运用。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容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建设,监管体制、应急救援体制的完善,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的推广实施等诸多方面。
企业首先要根据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依法生产,有章可循,规范操作。这些规章制度既要包括约束员工行为的岗位责任制,也要包括惩处不安全行为、特别是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制度,更要包括弘扬安全生产先进事迹的激励制度,更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作用、引导作用、激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的运作机制。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就不能产生良好的安全文化。
2、加强培训培育意识
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通过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和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拦、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狠抓落后个案,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摒弃一切品位低下的“文化”,净化施工场地环境,大力倡导“有了
安全,才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才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新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纪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树立安全思想,确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与行为规范,营造一种健康、活拨、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3、严查隐患狠抓整改
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4、提炼升华树立理念
企业职工具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最终应高度浓缩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四大安全理念:
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② 整章建制、落实责任。
③ 以人为本、依法生产。把人的生命摆到至高无上的单位,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高度尊重,从传统的“人治”思维转变到现代的“法制”思维,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生产。
④ 本质安全、科技兴安。充分认识安全科技的重要性,从提高本质安全入手,让科技成为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问题、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重要手段。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永无止境,要把安全文化从理论上实践上真正成为能为人自觉接受的一种观念,成为安全生产的动力,唯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不断推进安全工作再上台阶,才会发挥作用,产生无穷的魅力。
第四篇:阻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因素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
阻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因素
一、企业体制问题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
体制不顺对企业执行力产生负面影响。
超强计划性的遗疾是企业执行力阻力之一。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简单机械的重复着生产
职能,完成计划任务,盈利和亏损由国家全部掌控,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执行”观念,从而在员工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执行”顽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被推上了市场的浪尖,又由于一些配套改革未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国企执行力建设必将走过的一
段艰难历程。
潜规则的广泛存在是国企执行阻力之二。在国企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相对
于其它性质企业,潜规则要多,并且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比如山头主义、拉帮结派,逢迎领
导喜好,上下猜忌并刻意制造矛盾,用人多看资历少看能力等等。这些在明文后面潜藏的说
不清道不明但又无形存在的规矩,调整着企业的一些正常运行制度,使显规则受制于潜规则,进而强化了国企执行阻力。
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国企执行阻力之三。权力的高度集中给国企带来的负面后果是形成了
不少专于政治而不谙企业管理的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领导层人员,进而强行以人治方式治
理企业,往往造成企业执行力或执行的不可控。这样,资产所有者聘用任命的企业中高层管
理者,即便是恪尽职守的职业经理人,在推行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碍于强大的压力,也不
得不顾及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的一些意愿与利益(尽管这些意愿及利益有时表现得近乎
荒唐)。这样,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当行使企业执行力与这些意愿及利益冲突的时候,多数
情况下,这种执行便表现出一种屈服与无奈,正常经营管理过程发生畸变(通常称变通执行),造成企业令难行,禁难止的困难局面。
二、企业发展战略愿景与经营目标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
因战略策略的不当所导致的执行阻隔,典型表现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脱离实际,使得战略
执行“悬空”。企业制订战略,主要是为企业制订发展方针、目标,经营管理的办法措施(策
略),企业围绕总体战略制订分战略(职能战略),但由于制订战略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的原因,往往使企业在制订战略与战略规划时,很容易流于形式,脱离实际,随之而来的结果
是围绕这一战略制订出来的经营方针、目标、策略(措施、制度)等,随之变形,执行力受
阻。
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就是我们通常遇到的“目标明确,措施
有力,但推行困难”这种常病。之所以出现执行受阻,战略目标无法“落地”,是因为尽管有
一套好的方法与策略,但它如果脱离了企业实际,没有和企业历史的、现实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结合起来,再好的战略目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战
略与策略的失当,方针与目标的虚置,会加重员工的迷茫情绪,对企业未来失去信心。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
三、经营管理者与管理团队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是企业战略、目标、决策以及管理职能的核心,而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中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品格、素质、能力等密切影响着执行力的强弱。
企业经营活动往往是通过压力传递的方式把企业战略目标、方针、策略分解落实到各个
环节。压力传递之初必然要考虑传递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如果在中高层这个传递的起点就因
为弱化执行而出现压力不足的话,那么,在此出现的损耗必然在下一个传递环节出现放大效
应,结果是执行阻力在压力传递中逐步加大,而工作、管理的责任压力却逐步减弱,最后可
能还在中间环节就全部消失殆尽,压力传递失败,计划落空。
因此,在推行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塑造坚定强有力的管理者队伍至关重要。
通常说的“雷声大、雨点小”,形象概括了企业执行不力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如果经反复
论证,使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就应该坚定信念,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由此而产生的策略、方针、措施、制度。如果在中高层这个环节上首先出现执行隔阻,给企业造成的伤
害是致命的,深层次的并可能是无法弥补的。这就要求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个
人素质,品格与能力(这里的能力包含决断力、权变力、意志力与执行力)。
四、企业经营业绩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执行力直接影响着企业,但并不是意味着执行力是经营业绩的全部前提,因为企业
经营业绩的好坏还受很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影响。但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好
坏反过来会影响企业执行力。当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时,受冲击的是员工思想与情绪,这种思
想与情绪首先表现在收入降低时的浮躁与激动。
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一直顺利,稳步成长,突然遭致内外部各
种巨大因素影响而导致企业极度困难,这个时候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极低(长期在稳定之
中,对困难估计不足或者根本没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这就容易产生不满或对立情绪,甚至缺乏对困难局面的深刻全面反思,有时还表现出某种过激行为,执行往往受阻,如果这
种情况出现在单个或少数员工身上,矛盾可能会化解,但事实上在这样的企业,表现时常带
有全面性,执行以及执行力受到挑战。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长期处于一种困难状况,长期在一
种“冲出困境,振兴企业”的说教下生存,企业没有彻底关闭,但却长期低迷,企业员工往往
表现是麻木以及无归属感。这个时候企业单靠宏观的目标已经无法对员工产生有效激励,员
工关注的仅仅是当期企业状态。
战略落空以及目标实现成为泡影,导致对企业策略的不信任感加剧,直接影响员工价值
观与价值取向,在企业内部必然形成一股惯性的对抗执行的暗流。这个时候运用强力去制止
执行不力往往会事倍功半,形成更大的执行力阻隔。
五、组织制度的设计与规范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执行的依据与标准,制度的缺失或者放大都会对执行力产生隔阻。这
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制度缺失,没有一整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结果是潜规则充斥着
管理活动的过程,造成企业许多管理活动无法正常推进,因为缺乏文本性的规则,各个环节的执行便丧失了执行的依据与评价标准,而这个时候,往往与之相对立的潜藏的一些惯性潜
规则对执行形成阻力,这种阻力在企业制度不完善和缺失情况下,似乎是显性的并且“合法的”。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积重难返,加之各种观念根深蒂固,要化解这种阻力绝非易事,必须从制度的清理分类,设计建设上下功夫,弥补制度“空洞”,以文本制度强制隔离“潜规
则”,才能逐步降低执行阻力。
同样,制度放大也会对执行带来阻力。所谓制度放大,主要是指企业的制度完全脱离实
际。空洞空泛,没有执行的基础,完全丧失可操作性,或者无法持之以恒执行下去。这样的制度,往往是束缚了制度制订者与执行者本身。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企业有一些看似很严格的制度,从出发点上,从最终目的上,都无可挑剔,奖罚力度不小,但往往不易兑现,缺乏
可操作性。这个时候,执行的过程甚至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过程。正式发布的制度不能有
效推行,执行遇到了制度设计者与管理者自设的障碍,执行遇阻。
六、人力资源因素与用工制度对执行力的影响
执行的过程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人的因素对执行力影响尤其突出。
首先,在人力资源因素方面,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在内部没有合理的人力资
源结构和充分的人才贮备,那么,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执行力肯定遇到较大阻力。
这种状况在许多企业即使是民营企业都通常存在,因为在企业执行过程中,往往碰触到的是
人的利益,整个执行的链条上全部是人的环节相扣,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如果执行遇阻,但又
不得不强力推进的话,很多企业往往是在左右思考权衡之后,放弃了执行或者弱化了执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迁就”,在针对一些特殊技术人才、专业业务关键岗位人才上表现得尤其
具体。
其次,企业在用工上如果没有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也会给执特带来巨大阻力。
一个企业,没有对企业员工进出、使用、晋升、降级等作出明确规定的话,那么员工队伍必
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那些在聘用、辞退员工上随意性较大的企业,员工缺乏稳定感与安全
感,归属感,而就业压力又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的话(员工可能在企业执行之初便出现对抗,之后炒掉企业),企业的执行当然会遇到强大执行阻力。
七、传统人际关系与情感因素对执行力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传统人际关系与情感因素对执行力的影响事实上就是习惯势力对执行的影
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情感与人际的因素往往优先于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出现相互对立与
矛盾的时候,很多问题总是从属于情感与人际关系。在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特别在创立时
间较久的企业尤其突出: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通过多年的相处共事,建立了
浓厚的感情与交织密布的人际关系,这种感情关系甚至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与企业密切联系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的组织或者个人身上,各种利益与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企业执行力的强大阻力。
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顾及到这些人的情感因素与关系因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执行弱化现象便因此而不断出现,进而逐步加大了执行成本,阻力增大。
八、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设计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业务流程设计上的不合理与缺陷同样对执行产生阻力。
从组织结构上看,它是执行渠道是否畅通的保证,许多企业,由于组织结构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或不合理,带来的结果是指挥渠道不畅通,有时甚至出现多头管理双重管理的情况,工作责任压力无法正常传递,管理上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快速对责任单位作出准确判断,这就
是通常遇到的责任无人承担的现象。
从业务流程上看,它与组织结构联系密切。组织结构合理或趋于合理了,但是,由于组
织结构的职能(业务)不明确或职能(业务)交叉又较多,也同样会导致业务流程的不合理。
这样,出现的问题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梗阻时,要么无法清晰快速地判断这种梗阻出现的原因,拿出解决的办法,要么就是找出了原因却因为流程混乱,职能职责交叉重叠而使责
任边缘化、模糊化,执行反而丧失了对象和依据,造成企业执行阻隔。
总之企业执行力问题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影响执行力的因素较多,这里仅仅罗列
其中几项主要因素。而影响和制约执行力的因素又是多变的,所以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企业,这些因素也不尽相同,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只对执行力影响因素作
一些肤浅的梳理,没有对解决执行力的基本对策与方法进一步论述。
第五篇:企业建设安全文化途径探讨
企业建设安全文化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11-000-02
摘 要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建立安全文化体系加强安全工作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实施职安管理体系、科技推广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对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安全 安全文化 建设途径
一、引言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安全文化从概念研讨到走进企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虽然目前其基础理论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实际中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绞合上又存在很多问题。本人作为生产一线的安全工作者,深刻体会到,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既要依赖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依靠企业整体安全氛围、安全文化的提升和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安全文化概念讨论
安全文化自古有之,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才从现代开始。具体说,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十余年的事。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评审会议”,强调所有核电站都必须建立“核安全文化”。“安全文化”这一名词就此诞生。
我国于1994年初,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等单位组织了跨学科的首次“安全文化研讨会”,之后安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各行各业相继展开。
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1991年INSAG-4报告中为安全文化做出了一个定义,指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我国劳保科技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研究员认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地质大学罗云教授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
可以看出,安全文化是一种观念,是安全观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对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这种人的内在世界对待安全的观念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体系规范、安全投入等诸多方面加以改造完善。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概况
自从安全文化从核领域走进普通企业,有关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方式方法就一直在被人们探讨。安全文化只有植入企业的沃土,才能结出香甜味美的果实,不然其只能是纸上兵马,镜中月花。
当今“培育”安全文化最为成功的企业就属美国杜邦公司,在其它各国各行业视安全事故为洪水猛兽时,而有着200多年危险品生产历史的杜邦,却做着安全产品的买卖。安全文化让杜邦――一个生产危险品的企业,成为比家还安全的地方,安全文化成为杜邦公司全球五大业务平台之一。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安全文化在我国企业推广虽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对多数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企业安全文化还是 “阳春白雪”一曲,只能欣赏,无法亲身躬行,或者只能像蜻蜓点水,无法触及安全文化精髓实质,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提高、培养。下面我们就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体系规范、安全投入这几个主要方面来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观念文化要靠宣传教育、知识普及来影响,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就要利用一切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发挥包围员工的安全文化环境的作用。安全文化宣传和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和形式,传播安全文化意识、普及安全哲理、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应多从实际出发,结合工种特点,避免大道理讲得多,实际结合少的弊端,从而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的目的,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加强宣传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教育。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即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从意识形态上让员工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懂得主动防守,才能让安全作业成为一种本能。例如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在基础管理组织干部职工推广“安全知识应知应会”知识普及活动,决策领导、技术骨干以及生产服务人员都通过此次活动更多的了解了各生产工序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提高整个作业现场的安全氛围具有很明显的作用;矿业生产车间班组每天坚持列队班前会安全教育,实行班组长负责,讲解本班应注意的安全及质量问题。
2.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所谓安全技能,是指岗位工人实施安全作业的技巧和能力,或者是安全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而培养职工这种安全作业实践的能力和熟练程度的教育,即谓之为安全技能教育。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因素,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职工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就能在生产操作中熟练运用安全规则,这不仅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西北地勘七一一总队地质钻勘分队,重视现场安全作业管理,通过推行5S管理方法,安全标准化作业制度,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技能,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氛围。
(二)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企业意识,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保障。在企业中,当员工还没有认识到安全的规律和重要性时,即员工的认识落后于被证实了的安全生产现实时,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为规范和强制推行安全文化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我们很多企业不太注意总结,不注重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更有甚者将用钱、用教训买来的安全规章制度让它长期沉睡在档案柜中,除非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安全管理仍是靠习惯、靠经验,到头来企业的安全生产得不到持续保障,缺乏制度施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此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缺乏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进步
行为文化要靠科学的管理来约束。如果有人觉得安全文化实在太虚,要将理论文化转化成行为文化无处下手的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无疑为安全文化的具体运行提供了一个坚实平台。这两个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是以企业整体的安全文化建设为着眼,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管理重点放在了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该体系解决了提升安全文化应该做什么事,谁来做,如何做,做的如何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审核认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职安环境管理体系,并且让体系得以高效运作,做好内审、外审工作,形成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使企业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现持续改进、守法的承诺,实现不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目标,从而起到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的作用,形成健全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从2008年来一直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有效的使安全文化渗透到实际的管理机制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加大安全投入,推广科学技术,保障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在推广安全文化过程中,势必需要在安全方面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安全投入,改进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技术革新,推广科学技术,引进对员工身体无伤害或伤害较小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等,使企业员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促进作业人员安全心理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生产良性运转。
安全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很多企业觉得在安全方面投入犹如石沉大海,遥遥无期,殊不知加大安全投入、推广科学技术在人类文化进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作业,不受职业病危害,对保护环境有利的科学技术本身就都是安全文化因素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来保障广大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四、结论与展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工程及其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用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时空、每一个环节,树立“以人为本”良好社会形象,大力推广“本质安全化”理念,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提高,持续创新和丰富。只有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中层的周密规划,员工的主动落实,才能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只有着力创建企业自己的安全文化活动形式,持续改进,才能形成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繁荣的企业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王旭 2003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工程专业
在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 从事安全技术管理11年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写[M].安全文化新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1
[2] 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罗云.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论[J].建筑安全,2002,(9)
[4] 罗云,黄毅 著.中国安全生产发展战略―论安全生产保障五要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李静忠.杜邦的企业安全文化[J].安防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