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值得警惕的十个课堂教学细节
值得警惕的十个课堂教学细节
所谓课堂教学细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如不经意的语言、表情、手势,它常带有情景性、突发性和隐蔽性,因此少有人去关注、去研究。但这些教学细节可以折射出教学者的教学理念。剖析并警惕这些教学细节,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促使新理念在教师头脑中生根、开花、结果,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深入。
以下是笔者观摩一次省级课堂教学大赛后对一些教学细节的思考,谈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1.提问学生的自负手势
课堂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往往用掌心向上手指向上翘几下来示意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完后用掌心向下挥挥手示意坐下。从这个干练简洁的动作,折射出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专制型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是课堂的中心。
新课程倡导师生平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主动摄取、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2.学生活动的多余礼貌
当学生帮助老师、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当学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或精彩的回答时,教师很激动地连声说“谢谢!”。显然这感谢折射出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学要求尊重、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独到的思维、精彩的回答,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3.节外生枝的回避处理
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往往会有学生发表不尽相同的观点或想法,小组讨论时往往会提出了许多“离题太远”的问题。
他们大多采取选择性吸收的态度,对那些符合原先教学设计的,或大加赞赏,或大做文章;对不符合原先教学设计的,教师或装聋作哑视若不见,有意回避,或匆匆的强行将课堂的走向拉回“主题”。
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自己的探索、思考与种种体验,敏锐捕捉和发现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疑惑,灵活及时地提供支持来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难,最终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深化、认知更为全面、体验更为深刻,使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越教师的课前预设。
4.习以为常的预设提问
许多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评价,很少有同伴间的互动评价,极少出现热烈争辩的课堂场面。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个人”。教师要变“裁判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倡导学生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欣赏。
5.随意运用的表扬鼓励
眼下的课堂上“比一比哪个做得最好”,“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多”已经习以为常。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但要注意表扬和奖励的质量和频率,注意奖励的时间和方式是否恰当,注意对象的年龄层次。对于高中学生,尤其需要在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
6.小组讨论的表面合作
时下的课堂大都有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讨论时,前排学生迅速回头,前后四人一组,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似乎每张嘴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却谁也听不见谁。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个人意见。上述现象说明合作学习缺少有效指导,实效性低下。
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活动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充分探究就草草收场;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效地与别人合作的社交技能,这包括倾听、鼓励、轮流发言、说话音量适当、有序表达等;分解任务,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使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主动地参与并作出自己的贡献。
7.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
大多数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搜集、整理活动材料,小组忙于热火朝天、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组织、展开一个个活动,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
8.回答问题的集体合唱
我们应该去努力营造和追求激烈的争论、争辩的局面,把大合唱变成小组唱甚至是独唱。这既是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也是同伴学习、合作学习的要求。
如果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那么学生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们的课堂就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这无疑是给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民主与自由的人文氛围必将荡然无存。
9.提问板演的变味使用
上课有时难免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思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些老师看到这些情况往往通过突然提问,上台板演等来提醒敦促学生注意听讲。这样做往往让学生当众出丑难堪,我们可以采取其他友善的方式提醒学生,如轻轻走到学生旁边,轻轻拍拍肩,使一个善意的眼神等等,让回答问题、上台板演成为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10.课件板书的冷热不匀
在众多的公开课、优质课中已很难找到没有使用课件,没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了,但没有传统的板书板画的课即是比比皆是。好多教师上课可以没有粉笔黑板,但少不了多媒体设备。
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一些以板书板画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丢弃,我们应该让传统与现代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第二篇:十个细节
十 个 细 节 摘自闽西广播电视报2007年第37期 父母必须让孩子记住的十个细节
1.记住父母的生日
2.离家出门要禀告父母
3.咳嗽时要捂住嘴巴
4.进入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
5.与人沟通时要注意对方的眼睛
6.主动帮别人拾起掉下的东西
7.与人相撞要主动说“对不起”
8.习惯说“谢谢”
9.多听长者劝告
10.学会赞赏别人 父母应鼓励孩子做到的十个细节
1.多问为什么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勇于承认错误
4.乐于与人分享
5.独立思考问题
6.经常幻想
7.想做就去做
8.自己选择
9.与人交往
10.善于表达自己 父母应关注的十个不良细节
1.孩子总说“坐不住”
2.孩子磨磨蹭蹭
3.孩子有不良“口头禅”
4.孩子总“心存侥幸”
5.孩子有“厌学”情绪
6.孩子虚荣心很强
7.孩子嫉妒心旺盛
8.孩子“唯我独尊”
9.孩子“骄傲自满”
10.孩子有“局外人”心理 父母要管好的十个细节
1.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2.管好孩子的“零食”
3.管好孩子的“学习计划”
4.管好孩子的“家务劳动”
5.管好孩子的“交友圈”
6.管好孩子的“收藏珍品”
7.管好孩子的“好胜心”
8.管好孩子的“上网时间”
9.管好孩子的“择校大事”
10.管好孩子的“课外阅读” 父母经常提醒孩子的十个细节
1.健康第一
2.心态积极
3.自我保护
4.惜时如金
5.充满自信
6.充满爱心
7.懂得忍让
8.懂得知足
9.爱护环境
10.与人协作
缓解亲子矛盾的十个细节
1.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要只看到缺点
2.做朋友,讲义气
3.帮“大耳朵、小嘴巴”的父母
4.以心换心要幽默
5.宽容比处罚更有效
6.该放心的要放心
7.为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8.善待孩子的谎言
9.宽容孩子的偶像崇拜
10.陪孩子一起当“球迷”
优秀父母一定要做到的十个细节
1.细心关爱不唠叨
2.说话算话不打折扣
3.不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
4.进孩子房间敲门在先
5.从不偷看孩子日记
6.孩子在场不吵架
7.尊重孩子的朋友
8.让孩子理解自己
9.舍得让孩子“碰钉子”
10.舍得让孩子说“不”
第三篇:中药材资源匮乏值得警惕
中药材资源匮乏值得警惕
中药材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其“质”和“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受到天然资源制约、中药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显,中药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瓶颈。如何解决这个瓶颈,本报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以及业内权威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找到解决路径,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不堪登陇望,白日又西斜”——这是唐末五代僧人、画家贯休的诗句。而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甘草这种根系庞大的植物留给人们的不再是“独草成原”的瑰丽,而是因过度采挖导致的数百万亩沙化的草原和强劲的沙尘暴。
“冬虫夏草、野山参、肉苁蓉、重楼、杜仲、三七„„人类每开发出一种新的中药,或许就会导致一个物种的大量减少和相应的生态失衡”——一位医药业内人士如是说,此说也许有些绝对,但却令人警醒。现在,和野生甘草面临同样境地的药用植物排成了长长的一串。资源匮乏,生态危机,已成为中药产业难以承受之重。
一些药材濒临灭绝或品质下降
《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了42%。以利用野生植物为主的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这是在提到中药资源情况的时候被广为引用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一份调查报告,10年后的今天,无序而过度的索取,情况很可能已比当时更加危殆。
1983~1984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中草药种类共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统计表明,其总蕴藏量达850万吨。
2011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终于拉开了序幕。2012年11月,作为普查技术依托单位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成立。据该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介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首先在四川、新疆、重庆、安徽等10个省、市、区展开,2012年陕西、西藏等12个省、市、区又相继启动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四川省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初步表明,与30年前相比,多数中药资源明显减少,比如冬虫夏草、川贝母、佛手参、羌活、大黄、石斛、重楼、天麻等;药材的品质也有明显的下降,仅仅从药材的形态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比如重楼重量由原来的每头50克以上变为现在的每头只有5~10克。
杜仲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不仅在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是名贵的中药材以及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是这种珍贵植物的原产地,2005年,由黄璐琦主持完成的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杜仲、肉苁蓉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杜仲在全国的分布估计在300万亩以上,但绝大多数均为栽培种植,野生存量极少,很多地区原有的成片野生杜仲现已消失,仅在深山中有零星单株,已濒于灭绝。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软黄金”的冬虫夏草织就了人们的致富梦,世界上98%的冬虫夏草采挖自这片高原。每到虫草采收的季节,都会有一支庞大的“挖草军团”奔赴3000~5000米的高山上采挖珍贵的虫草。2010年,中科院组织的一项实地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已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40%的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生长冬虫夏草。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27.38,0.31,1.15%)董事长肖伟提出了《强化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案。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产业,我国对中药的利用还存在无序的问题。“我们将大量稀缺的中药资源或提取物用于供应国际市场,但占有的中药和植物药的国际市场份额却不足5%。一些原料出口后经过加工以高价返销国内,中国沦为了廉价的资源供应国,而这其中很多是以采挖难以再生的野生资源为代价。”他还建议,建立国家中药资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常态化的中药资源普查机制等。
竭泽而渔致诸多负面问题
“冬虫夏草不能再挖了,你看看今天这个沙尘天儿。”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赵步长,全国政协委员王阶、王承德、杨金生在一家医院参观调研,看到陈列的冬虫夏草标本时,异口同声地说。2013年的“两会”期间,北京连续遭遇雾霾、沙尘天气。
对药用植物野生种群的过度采集,造成了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据了解,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野生人参、冬虫夏草、雪莲、天麻、猪苓等野生种群数量下降达90%以上。甘草、光果甘草、羌活、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在它们当中,有很多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物种。
贺兰山,1000多年前贯休就是在这里看到了“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那里挖甘草破坏了800多万亩的草原,腾格里沙漠一度“爬上”了贺兰山的半山腰。“2008年6月,我在内蒙古包头城西,和向导一起遍寻了几公里才找到两株残存的甘草秧苗,而滥挖甘草留下的坑穴、土丘遍地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系教授王文全从此以后投身甘草生态学研究。
王文全介绍说,甘草生于干旱荒漠地区,其粗壮的主根可达5~8米甚至10米以上。甘草不怕土埋沙压,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野生甘草主要通过根茎繁殖“扩充领地”,只要环境适宜,一条甘草生长20年以上就可以独自形成一个拥有数百条根系近千株秧苗盘踞1亩以上的单株群体,形成“独草成原”的景观。而干旱和沙漠地区的甘草种群一旦遭受不科学的采挖,就会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沙丘流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助纣为虐促使沙尘暴形成。
和甘草遭受同样命运的沙生植物还有麻黄,有报道称,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甘草和麻黄的滥采滥挖得到了遏制。
野生中药材的无序采挖,带来的不仅仅是药用植物本身濒临灭绝,更会导致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走向消失的境地。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被诗人屈原一咏三叹,喻为洁白、清净的美丽香草杜蘅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我国特有的野生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依杜蘅而生,杜蘅的花期很短,而且成长较难,因此虎凤蝶的分布便被限制在有杜蘅分布的很狭小区域内。2011年,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所在秦岭调研时发现,杜蘅是中药材和调料,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采挖,在太白山数量已经下降了90%,相应的中华虎凤蝶数量也下降了90%
第四篇:浅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 值得警惕》
浅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 值得
警惕》
浅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
近日,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作出了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下来,我也认真拜读了新华社这篇,对里面列出的10种老问题新表现有一些共鸣,结合基层工作的所见所知所悟,对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现象。我们现在的一些为民服务的窗口,一些为单位服务的权力部门,服务的效力大打折扣。有些偏远点的老百姓,大老远赶来,可能就是因为业务工作人员的临时有事,把他们一天都耽误了事还没办成;一些乡镇街道的工作人员去部门办事,也可能因为业务人员的开会或临时有事,一半天、一天耗在等待上可是事还是没办成;一些本来在很好解决的一些小问题就把资料打回去叫别人重新做好了再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是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材料”落实“材料”现象。现在一些地方开会,就把从上面开会带回来的材料照念,而不是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讲,有目的性的贯彻落实,用会议贯彻会议,到头来会一开,完全不知道讲的什么,也没人有把他放在心上来落实到行动上。一些地方写实施方案,完全按照上级部门的实施方案改个标题,内容改几个字就行,完全没有结合本级、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来写,在做起事情来就是敷衍了事,盲目应付。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最后的结果就是假大空,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三是有的干部知情不报、听之任知,态度默然。这一点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一些干部对违规整酒不劝阻,对违规建房不制止,怕得罪人,怕以后工作不好开展,以一种听之任知的态度任由事态的发展。
第五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
表现一:调研----现场成秀场
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表现二:窗口----“管卡压”变“推绕拖”
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表现三:项目----“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表现四:会议----一个接一个,没有时间抓落实
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表现五:文风----照抄照搬,抄袭拼凑
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表现六:决策----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表现七:政绩----兵马未动,经验已出
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表现八:履职----他人的“责任状”,自己的“免责单”
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表现九:默然----知情不报,听之任之
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表现十:表态----虚多时少,阳奉阴违
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习近平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