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监督论文
会计监督论文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针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健全企业法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视政府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建设;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完善企业考核体系,实行激励约束并行机制;改进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审计委派制度.[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会计监督逐渐形成以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为主要形式的监督体系.但是,现阶段企业会计监督呈现出低效率、弱化势态,监督职能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编制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屡见不鲜[1].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是我国企业的重要任务.1 会计监督机制弱化成因分析现阶段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受个人利益驱动、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等,导致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失调,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职能,严重危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1.1 企业内部审计力度不够,独立性差会计监督机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制度.我国内部审计职责定位较模糊,既要求企业管理当局配合审计人员工作,又要求内部审计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这种职责不明的工作性质使内审人员进退两难,使审计工作质量因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大打折扣,极大地限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2].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企业内部独立性的缺乏进一步使内部审计丧失了应有的地位和职责权限.1.2 会计法制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督力度不够新实施的《会计法》虽明确了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迟迟没有跟上,致使新《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之已出台的法律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与惩罚力度不足、惩罚对象不明确、执法效果不明显等,共同导致体系监管制度上的缺陷.另外,由于保护财会人员合法权益的规定过于笼统,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职责模糊、监督者监督效力低等症结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使执行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监督性大为削弱.1.3 政府监督力度弱、监督形式化政府监督是企业
监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已形
成了包括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政府监督机制,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监督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信息沟通,管理分散,未能有效形成监督合力.多年工作中形成的惯性和政府职能转换时72期对新政策把握不准,使政府会计监督弱化.政府监督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部门自律监管程度不高,部分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使得社会监督力不能充分体现出来.1.4 企业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度小,稽查范围有限,奖惩缺乏制度化,致使部分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以偏概全的情况屡见不鲜,编制假帐、报表和税目等现象时有出现.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网络技术在财务体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任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等难以驾驭复杂的网络技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工作秩序混乱.1.5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单位领导人易于越权会计信息逐渐被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也是政府部门进行统计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企业为了躲避政府监督,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目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偷税漏税、业绩作假等,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经济秩序[4].企业单位领导人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现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和领导体制还不完全具备会计人员监督企业管理者所必需的独立性.管理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乱提费用、成本,虚报收入等,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人,不能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机制失效.1.6 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失调公司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往往忽视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重核算轻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及与现行核算的不配套,使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间前后不衔接,缺乏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失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发挥.2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对策
2.1 加强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5].企业内部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层次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不仅决定内部审计的科学性与合 理性,也直接决定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是将审
计风险降到最低的最根本保障,应当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具备一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2.2 健全企业法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建立操作性强的内部会计监督、法制体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同时,建立适应企业的法制体系,为强化会计监督创造条件,加强董事会对企业财务的监督作用,通过完善的法制制度保障,为财会人员实施有效监督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使监督行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制度的约束和体制的权力共同制约,实现企业会计监督目标.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是内部控制失调的主要表现之一.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及与会计相关的控制,考虑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监督检查等因素保证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的控制完全独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强化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监督力量、上级单位会计检查力度的增强,从而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推动力,通过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2.3 重视政府监督力量,加强外部监督建设政府部门应尽快落实审计、税务机关和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社会监督力量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给以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进行检查与审核,提高会计监督的外部基础.在实践中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行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外部监督的能力范围及监督权限有机注入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范畴中.2.4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监督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保持与员工顺畅的沟通渠道,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在管理中及时纠正工作误差,使企业文化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为全体成73员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同时,建立企业内部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对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开展内部继续教育,结合每年定期的财政部门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和外出培训,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完善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要求财会人员严于律己、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不断提高思
想觉悟,自觉抵制不法行为[6].2.5 完善企业考核体系,实行激励约束并行机制通过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让各项监督指 标真正落到实处.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和财会人员的执行情况实时实地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考核制度的进行批评和处理.同时,单位管理层应重视并强化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单位领导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履行好会计监督的领导责任,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7].在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应使管理者利益与所有者利益协调发展,相互约束与激励,避免管理者因利益驱动而干预会计信息.2.6 改进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审计委派制度组织结构是企业针对组织机构设置、职权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调整[8].企业强化组织结构调整,可从决策层着手,通过成立总经理领导下的专业执行委员会实施合理有序的流程设置,使企业的各项流程程序化、透明化;然后部署实际工作任务,通过高层人员设计企业总体组织机构,按照不相容职权分离原则将权限进行分离,避免多头领导,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治理质量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不少企业财会人员由于长期隶属于固定岗位或部门,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为了杜绝会计信息失真,便于人员的统一监督,财务领导人应实施派驻制、对审计人员实施分片委派制.被委派至子公司的主管会计其所有人事关系由母公司管理,母公司又对子公司会计人员参照母公司管理办法条例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实行交叉管理.这不仅可以分离会计人员与子公司之间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而且可以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真正发挥会计委派制度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力度.[参考文献] [1]刘巨钦,王小文,李树丞.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5-53.[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29-37.[3]王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08(22): 67-68.[4]何明霞,刘晔.浅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J].经济问题, 2007(3): 116-119.[5]程琳.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财会研究(甘肃), 2006(10): 32.[6]杨慧荣.会计监督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9(9): 150.[7]黄元元.社会管理者视野下的会计监管[J].生产力研究, 2007(12): 132-134.[8]朱永永.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30(5): 607-609.
第二篇:会计监督理论研究论文定稿
X X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摘要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和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必须从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个方面构造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解决我国目前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和会计报告质量。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监督弱化;完善机制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目 录
一、会计监督概述„„„„„„„„„„„„„„„„„„„„„„„(4)(一)会计监督的概念„„„„„„„„„„„„„„„„„„„„(4)(二)会计监督的要素„„„„„„„„„„„„„„„„„„„„(4)1.监督主体„„„„„„„„„„„„„„„„„„„„„„„(4)2.监督客体„„„„„„„„„„„„„„„„„„„„„„„(4)3.监督内容„„„„„„„„„„„„„„„„„„„„„„„(4)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5)
1.合法性„„„„„„„„„„„„„„„„„„„„„„„„(5)2.合理性„„„„„„„„„„„„„„„„„„„„„„„„(5)3.综合性„„„„„„„„„„„„„„„„„„„„„„„„(5)4.及时性„„„„„„„„„„„„„„„„„„„„„„„„(5)5.双重性„„„„„„„„„„„„„„„„„„„„„„„„(5)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6)
二、内部监督„„„„„„„„„„„„„„„„„„„„„„„„„(6)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6)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6)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7)
三、外部监督„„„„„„„„„„„„„„„„„„„„„„„„„(8)
(一)社会监督„„„„„„„„„„„„„„„„„„„„„„„„(8)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8)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8)
(二)国家监督„„„„„„„„„„„„„„„„„„„„„„„„(8)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8)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9)
四、会计监督现状„„„„„„„„„„„„„„„„„„„„„„„(9)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9)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10)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10)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10)(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10)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11)
六、完善监督机制„„„„„„„„„„„„„„„„„„„„„„(11)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11)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11)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12)
七、总结„„„„„„„„„„„„„„„„„„„„„„„„„„(12)参考文献„„„„„„„„„„„„„„„„„„„„„„„„„„(13)致谢„„„„„„„„„„„„„„„„„„„„„„„„„„„„(14)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一、会计监督概述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要素
1、监督主体
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在中国,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2、监督客体
会计监督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
3、监督内容
(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
1、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合理性
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3、综合性
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4、及时性
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5、双重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而且三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审计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政府部门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二、内部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监督形式,具体由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
1、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2、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资产与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适当的会计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记录以及资产的维护保管等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者部门。
(2)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承担。
(3)会计工作的责任应该划分。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
(1)单位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应该划定。除了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以外,所有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者产生风险的借贷、交易、担保、往来等经济业务事项都应该纳入重大业务事项的范围。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应该实行分离。不允许决策人同时又是执行人,应该使决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透明度,使决策在监督之下作出和执行。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有固定的程序。每一步骤要有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应的手续,留有文字记载和依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此办理所发生的会计事项。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和经济业务范围,对本单位的财产清查作出规定,明确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一般应该一年至少一次。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于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而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三、外部监督
(一)社会监督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它是一种外部监督。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监督包括了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两种类型:法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实施的监督,监督目标由审计准则来设定;非法定监督的典型表现是群众监督。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社会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监督不像国家监督那样由国家各监督部门主动去执行,而是受委托被动地执行监督,并且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而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依法承办审计业务,包括审计企业财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等,并出具有关的审计、验证报告。承办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2)承办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包括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代理纳税申报,拟订合同,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等业务。
(二)国家监督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
国家监督也称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这是中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实行的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1)审查监督
我们知道国务院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都有审计机关,审查监督也就是政府审计监督,是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各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
(2)财政监督
中央有财政部,下面各个地区有财政局、财政所等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行使的监督。
(3)税务监督
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各单位的纳税和影响纳税的事项所实行的监督。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和有关资料等。
(4)金融监督
金融监督主体主要有银行体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这些部门利用信贷监督、结算监督、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监督等形式,促进各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帮助各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国家财政监督除了这些主要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监督形式,例如工商部门对工商企业的监督,对于那些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不予办理登记注册或年检。
四、会计监督现状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
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例如,编造假账,挤占生产成本;随意核销费用,偷税漏税;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虚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盈余,欺骗国家。
(二)企业管理机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弱,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平时出了问题还不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则会出现知情不举、串通舞弊、监守自盗等违法行为,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效益往往是事业单位追求的的惟一目标。单位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守法、不执法,以不知情为由,有意无意地制假,不能真正完成会计监督的使命。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六、完善监督机制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绝大多数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各单位领导要带头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做懂法、守法的表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会计监督落到实处。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严格、定期进行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财产清查;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为会计工作者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障。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思想,培养客观、真实、公正的工作作风,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会越来越复杂,这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充分把握风险,才能做出理性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监督。
七、总结
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10期; [2]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第2期;
[3]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 [4]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年第10期 [5]高一斌.《我国〈会计法〉的制定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8).[6]陈留平.《对〈会计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12).[7]张敦力.《论我国〈会计法〉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5)[8]《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9]赵玉民,《林业财务与会计》,《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10]《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11]周丽君,《财经理论与实践》,《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12]顾建平,《财会研究》,《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2001年第10期 [13]郑胜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福建财会》,2003、2 [14]宋昕:《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山东建筑》,2000、3 [15]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2002年6月第1版。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生我者父母。感谢生我养我,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育我成才者老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成双,这篇论文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杨老师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指导。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将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感谢会计2013级的同学们。两年来,是同学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第三篇:浅谈会计监督
第一章前言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第二章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
一)外部监督
1.政府监督
第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第二,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的监督。第三,税务监督。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纳税及影响纳税的其他工作所实行的监督。
2.社会监督
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承办的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并且在政府监督强有力的保障下,其审计工作具有法律公正性。
除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外,社会监督还包括舆论监督,例如媒体监督、人民大众的监督等。这一类监督因其主体的广泛性,在会计监督体系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监督
主要是指以单位为主体的自我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监督的过程是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依照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
(三)会计监督体系的内部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业务首先接受的是企业的内部监督,故而内部监督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关键。但是,内部监督存在不完善的可能性,因此会计信息业可能失真,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来发挥作用。其中,政府监督因以国家公权力为支撑,因而是强有力的监督;而社会监督因其主体、涉及面的广泛,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监督手段。
第三章 现有会计监督体系的问题
(一)法律约束机制不完善
我国有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但在目前的会计工作中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这是因为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能跟上,且部分法律法规条款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必要地专门法律尚未出台,而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却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缺少对违法行为定性定罚的明确界限,有没有细则加以具体化,甚至有一些行为无法得到规范,出现“真空地带”。
(二)内部监督未发挥基础作用
1.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管体制是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只管政策制度建设和业务工作,不管组织人事工作。这就给会计人员履行职能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其不但不能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反而削弱了监督职能。以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原有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逐步显现出来,如组织之间权限不清,出现重复监督、真空监督的问题。
2.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使得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把执法守法与自身利益对立起来,指示、授权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甚至会和管理者同流合污,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3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单位领导者在会计监督中重核算轻监督,对会计监督职能往往只是被动地通过会计核算职能来实现,而没有主动实施。对于会计监督的定位不能正确把握,认为会计监督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这些认识上的而误区,都阻碍了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寻找有效对策解决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4.原始凭证失真,基础数字不实
这种现象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为了掩盖不合法的经济内容编造原始凭证,从而形成表面上完全合法的内容;二是虚构经济内容,随意填报发票,凭假发票报销,致使为成本计算提供的有关数字存在相当大的水分。
5内部管理体制与控制机制不完善。
较为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其构成人员均由部门领导委任, 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 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 因此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的极少。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 红光实业” 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 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 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还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即一方面是监督主体,但另一方面又是企业的成员,受制于企业管理者,这使得会计行为成为企业行为,会计人员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
6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会计人员是财务会计活动的主体, 因此, 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信息提供和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会计监督工作的成败。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 而现阶段, 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 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很多人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普遍欠缺, 其中无证上岗者大有人在;而且, 不少人职业道德修养较差, 不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品德和人格。同时, 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约束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主动放弃会计监督职责。更有甚者, 有的人还参与造假,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社会监督、社会审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注册会计师以自身完善的体制一直发挥着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其作为 中介的独立性以及公正性,且其行业的惩罚力度极严。这都是其行使会计监督职 能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的“经济警察”的作 用有目共睹。然而,不规范的职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相关部门对注
册会计师监管不力,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社会审计的缺位为内部监督的畸形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一旦存在内部监督的缺位,社会审计也会屈服于企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下而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再者,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新兴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无比行为难以被发现,这在新形势下给注册会计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政府监督缺乏权威性
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大多是对事不对人,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没有被查单位的人事任免权,进而也就没有行政处分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会计监督的权威性。除此之外,政府职能部门间职能划分不清,造成检查重复,出现问题后又相互推诿,最终责任承担问题不了了之。
第四章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对《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理》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加快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使会计法律法规尽可能全面配套、及时,加强可操作性。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程序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形势要求必须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如《 经济法》、《 证券法》 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
执法人员也应更新观念, 提高政策水平, 改进工作方法, 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 帮助企业强化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 还要利用各种方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使所有人了解、掌握国家的财经方针、财务法规, 做到知法、守法、执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的领导同志要带头执行财经法规, 职工群众自觉维护财经法规。对执法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从严从快处理,坚决杜绝利用手中职权进行以权谋私的行为,防止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3.加快普及会计法律法规的步伐
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固然重要,但是对它的普及更为重要。只有会计监督的主体了解并掌握了相关法律法规,才有严格遵守和执行的可能。不仅如此,对社会大众的普及也不容忽视。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将宣传财经法规纳入其日常工作中去,及时地将新出台的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向各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宣传, 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有利于会计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企业的会计监督, 必须使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配合,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建立健
全内部监督制度, 主要是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还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社会审计监督方面, 要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 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论文格式造, 提高执业能力, 防范会计造假。政府监督方面,要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
(三)建立会计职业管理制度
1.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在会计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是对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其余会计人员由企业按照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任聘;二是将企业会计组织、人事、公资关系等从企业分离出来,由各级会计管理局管理;三是国家会计管理局赋予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权利。当前,会计任免权由经营者掌握实行这一制度可将会计人员的任职、考核权从各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敢于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建立科学合理的平衡机制以及引进先进技术监督
企业是一系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组合,投资企业的股东是委托人,投身企业的经理室受托人,企业得靠经理来经营管理,如何既考虑短期经营业绩又兼顾长期经营业绩的激励契约式最优的,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和对股东利益的侵蚀,抑制董事和经理层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谋取私利;同时对经理激励奖罚。可以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
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减少国企的种种“内部人”行为,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3.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择优选用的管理制度,给会计人员增加压力和危机感,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丧失原则,贪污挪用公款公物、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等原因之一就是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使会计人员相互监督才能保证财经法规在单位的贯彻执行。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流动制度,逐步实行定期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表现淘汰不称职人员,使会计队伍处于学习、竞争的气氛之中。轮岗期原则上为2-3年。这样就便于其在工作上互相理解和配合。二是要制定会审制度,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工作。在总会计师或稽核的领导下,会同内部会审标准,召开会计会审会议,组织会计人员将会审期内所有的帐表、凭证等交付会议评审,加盖“验讫章”,对有纰漏的要及时纠正。三是要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随时清查财会人员掌握的现金、实物,检查帐证、帐表、检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等。
(四)强化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意识。
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是经济活动的责任主体, 因此, 明确他们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强化他们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意识, 是保证会计监督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所在。作为单位负责人, 他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负责, 应当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除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外,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这样,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意识和责任主体地位, 就为会计工作者顺利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五)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修养。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修养, 是完善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和前提条件。第一, 会计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纪观念和一定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 保证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转;第二, 会计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特别是要牢固树立诚信观念, 这是会计监督和会计业务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三, 会计监督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发现潜藏的问题, 并及时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总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监督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 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会越来越多,这就对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监督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平时应自觉坚持锻炼和学习, 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第五章总结
经过初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加以完善,否则将会影响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但是,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才能加以解决。长久来说,其完善还是应重点放在内部监督的完善上。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在一系列措施的完善下,必会促进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6.
[2]陶良虎,贺茂清.市场经济与会计监督.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湖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张俊民.会计监管.立信出版社,2000.
[5]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聂顺江.跨级信息质量检验、决定及保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第四篇:会计监督
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5.1 加大宣传学习《会计法》的力度,从思想上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的意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是会计工作依法进行的有效保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实行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5.2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随着我国加入WTO,必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借着我国“入世”的东风,有利于企业管理体制方面实现政企分开,弥补法人治理结构的漏洞,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经营机制等。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内部要有高度的组织和严格管理,这也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基础。
5.3 制定制度标准体系,以利完善制度建设。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使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章可循,首先是在遵守《会计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国家要组成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比较详细的适合不同规模企业,又便于建立和操作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供企业选择制定,这样就避免了完整系统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因企业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完成的困难。其次是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纲”,而内部监督制度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内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真正得以贯彻实施,就必须有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5.4 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并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企业内外监管机制和制度,这对一个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单位内外部形成合力予以监督方能奏效,外部由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上级主管单位及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检查;内部由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监管,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五篇:如何加强会计监督
1、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2、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国家执法部门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要明确会计主体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活动;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多种办学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参与会计的在职教育,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新的会计监督理论指导下,我国会计监督的新的框架体系已经以其崭新的面貌体现在新《会计法》之中,也必将能够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
4、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管人员的行为
分清高管人员的职责,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高管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5、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纪委监察的监督作用
首先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分工和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其次,对于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要联合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面的内部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