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21: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

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

[ 作者:罗云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发布时间:2005-3-16

责编:周文国 ]

现状2004年11月28日发生的陕西省陈家山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还未调查完结,今年2月14日,相隔不到3个月,又发生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214人死亡的特大矿难。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局部问题,还是全局问题?如果仅仅是个别现象,我们就不能定下是全局问题结论。但情况并非如此,我国的现实是:今年超过200人死亡的孙家湾特大矿难是我国196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0月以来,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发生3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如此频繁发生矿难,在我国近20年来实属罕见;我国已持续两年(2003年和2004年)特别重大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是1990年以来的高发期;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多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近3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8起重大事故,每周发生近3起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特别重大事故;我国目前冶金的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至6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约10人,是美国的10多倍、日本的20余倍;近15年民航重大事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2倍、航空发达国家的约4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问题认识不够,还是政府、经营者、部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是对事故的症节或原因认识不清,还是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不力?是微观(现场)、局部(行业或企业)的原因,还是有深层次、全局性的根源?

笔者认为,相对重要的症节是上述各组问题中的后者。

社会背景和宏观根源分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或重大事故高发与社会大背景有密切关系。

一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涉及生产安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生产安全支撑与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比如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就有待于加强和改善,国家安全监察与地方属地管理的职责需要明晰。

二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规模扩张,工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为生产安全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快速增长与生产安全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事故隐患和危害日益严重。如煤炭行业近3年的原煤年产量为16亿吨至20亿吨,而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含露天矿)2000多处,生产能力约为每年12亿吨,表明三分之一(近7亿吨)的原煤产量提高没有安全保障。

三是,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高品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矿山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相应增加,自然条件不断恶化,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如我国现有煤矿95%以上是地下开采,不但条件差、开采深度深,而且瓦斯含量高、煤层透气性差,这就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四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老装置的改造还是新装置的建设,单套装置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共同趋势。如电网由区域电网向全国电网过渡,高电压、远距离和交直流混合输变电技术在推广使用;民航、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增加。

五是,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的长距离输送管道和城镇输送系统管道在大幅度增长。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如北京的人口密度已是纽约的1.7倍,城市灾害事故放大、耦合、衍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在增加。如重特大事故均是在大中城市、国有大矿和大型飞机等人员密集和规模较大的区域或场所发生。

六是,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多元化,私营、个体企业大量涌现,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安全管理及其监督监察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如我国的事故高发行业,一是矿山行业,特别是煤矿,二是建筑行业,它们都有从业人员数量多,整体素质低的特点。

七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各级政府官员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经营者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也有待提高。

除了深层次的根源外,重大事故高发的直接原因还表现在:安全法规、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投入明显不足(长期安全欠账近千亿元),事故查处力度不够,特别是经济处罚、法律处罚的力度不够。

规律和特点无论是矿山事故、消防火灾事故,还是交通事故、企业经贸事故等,都有其共同的本质和特性规律。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如中石油川东北井喷事故、北京市密云县踩踏事故、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事故等都是责任事故,都是生产过程或系统控制不当,造成秩序或能量失控所致。理论上讲这些事故都是来自于技术系统的风险问题。对于技术风险现象,一般讲都是人为可控的,它是人造系统不良和失控的表现,这种现象是能够控制和防范的。如果我们在生产技术、作业管理等方面未做好工作,即本质安全和防范措施无力或失效,事故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对重大事故的规律认识,要从其构成的要素入手。通过对火灾、爆炸、塌翻、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以及道路交通事故、飞机失事、火车相撞等意外事故的分析,都能够揭示出其规律,即不外乎人的不安全作为(人为因素)、生产或技术系统的不安全状态(物质因素)、作业条件或环境不良(环境因素)、生产或经营管理欠缺(管理因素)等“四要素”所导致或构成。这里说的“四要素”,并不是说要同时存在,有的情况下一个要素就足够引发一起事故。

“四要素”当中,从原因上讲,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直接地讲就是作业人员或操作者违章或差错。深入、细致地分析,技术、环境、管理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如技术设计不合理、安全规范标准质量不到位等技术原因;现场管理不善、政府监管不力等管理原因,都是相关人员安全不作为或作为不良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政府管理部门的资质审核、发证、监督、管理等都照章办事,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规范、管理有效、人员培训严格、操作者遵章守纪,各种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对策思考遏制重大事故的高发,需要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工程措施。在社会宏观机制和安全生产战略性措施方面,一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经济发展速度、协调市场机制,合理构建行业(能源)结构,避免粗犷型发展模式;二是建立多元化安全投入结构和政策机制,首先国家要建立安全投入公益化机制,同时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企业、社会、个人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投入模式;三是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四是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特别是提高政府官员的公共安全管理素质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人员的安全监管,提高企业的事故预防能力;五是在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处罚力度,改变“安全违法成本低于事故预防成本”、“死得起,伤不起” 的现象,提高事故违法成本,提高事故赔偿标准。

从微观或安全专业理论上讲(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同样证明),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基本措施有三,称为三大对策(三E对策):科学技术对策、安全文化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科学技术对策就是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等安全工程与技术硬件的投入,实现生产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三同时”审核制、安全预评价等措施和制度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煤矿,就是要求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有瓦斯抽排放系统、瓦斯报警监控系统,配备良好的个体防护装备等。

安全文化对策就是通过对全民,包括各级政府官员、企业法人代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甚至社会大众、学生等的安全培训教育,以提高全民的素质,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素质。对于煤矿,要提高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矿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具备防火知识、使用灭火器材的技能等。

安全管理对策是指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的条件和环境达标,以及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靠行政管理的手段来保障安全生产。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我国正在完善法制管理的手段。随着国家管理体制变革和创新,以及“入世”后面对的国际和社会经济背景,我国的安全管理应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寻找新的手段。对于政府层面,在通常的领导批示、红头文件、电话会议、大检查等手段的基础上,要向管理深度、治本力度、预防效果方面发展。要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在企业层面上,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科学、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煤矿,要加强政府监察,坚持“不达标、不投产”,完善各种现场管理制度,形成“当地政府、开采矿主和矿工”三方自律机制等。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教授)

第二篇:当前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及对策

当前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及对策

摘 要近来煤矿事故多发。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管理松弛、投入不足、培训不够和滥采乱挖。从10个方面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宣传、加强安全法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瓦斯治理、要求保留下来的小煤矿合法开采和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等。关键词 煤矿安全 安全生产 安全监察

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部分地区的乡镇煤矿和一些国有煤矿安全状况不好:在国有重点煤矿中,特大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有发生;乡镇煤矿事故更是接连不断,反复较大;重大、特大事故总的呈上升趋势。

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1)少数领导指导思想不端正,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些地区和煤矿的领导同志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臵上,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首先保证安全,坚持安全第一,而是放松对安全的要求。有的事故单位采掘工作面风量明显不足,瓦斯时常超限,却不及时采取坚决措施进行瓦斯治理和强化通风,而是继续组织生产,甚至高强度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减少,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大大降低。由于煤炭市场持续疲软,货款拖欠增加,资金极度紧张,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职工基本生活,一些企业安全投入大为减少,有的甚至谈不上投入。如陕西省截止1999年5月止,共被拖欠货款7个多亿,其所属局矿、公司全部欠发工资,安全资金投入不能落实和保证。吉林省截止到1998年末,国有重点 煤矿安全欠帐近1.66亿元,其中缺自救器32330台,瓦斯检测仪2930台,瓦斯探头163个。据初步了解得知,现在94个国有煤矿下放给省里后,真正能保证安全投入的只有5个,其余的发工资都困难,根本无法在安全上进行投入。

(3)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放松现场管理。不少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工作抓得不实不细,对井下的问题心中无数,往往讲得多,干得少;浮在上面的多,下井的少;有的以包代管,甚至包而不管。一些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也很不得力,不能严格执行“三不生产”原则,导致劳动纪律松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过去一直坚持比较好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也出现较大滑坡,使安全生产失去可靠基础。

(4)一些煤矿对瓦斯灾害的超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事故隐患严重。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发现,一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设臵监测装备和瓦斯报警断电仪;有的装备了,但维修管理跟不上,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工人用工作服包住瓦斯探头而冒险蛮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高突矿井不重视瓦斯抽放工作,有的虽有抽放系统,但采、掘、抽严重失调,预抽欠账;还有的矿井巷道失修严重,通风断面严重不够,加之通风设施质量不好,造成工作面风量严重不足;一些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风流短路和循环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强度生产,但没有实施可靠的通风安全措施,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频繁,这些都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诱因。

(5)有的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混乱,业务保安工作落实不够。一些矿井的许多重大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有的甚至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存在和留下了安全上的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又迟迟得不到整改。如采区部署不合理,工作 面密度过大,甚至在高瓦斯区域内密集布臵许多采掘面,造成了风门过多,通风系统复杂,发生事故后容易造成事故扩大。

(6)煤矿工人安全培训滞后,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煤矿事故多发和技术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暴露了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差距。大量生产一线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他们是伤亡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主体,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也往往是伤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煤矿一线职工中80%以上为农民协议工,他们文化基础差,招工到矿后仅仅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进入采掘一线,部分职工连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措施都不了解,自主保安意识相当淡漠,不具备起码的抗灾害能力。特别是许多从农协工中提拔上来的基层现场管理干部,素质偏低,对规程一知半解,执行很不自觉,对灾害应变能力较差。

(7)乡镇煤矿的滥采乱挖给自身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矿的安全生产。煤炭行业关井压产以及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地区继续非法开采,煤矿生产秩序仍然比较混乱,反复较大。许多无证非法小煤矿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却仍然私开滥挖,超层越界,争抢大矿资源,不仅自身事故频发,而且往往殃及大矿的安全生产。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理顺和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力量。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以法制的形式确立的,是对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安全综合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我国现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监察的管理体制是符合企业安全管理客观要求的,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在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力量上下功夫,调整充实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履行对煤矿的安全监察职责,加大对国有企业下放后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监察力度,督促企业严格管理,加大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外部压力,确保安全生产。

(2)调整和改善局、矿两级安全监察机构的管理,强化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当前局矿两级安全监察机构(矿务局安监局、矿安监处)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演变为局、矿行政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很难在生产过程中大胆履行安全监察职能,尤其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往往安全服从生产。有鉴于此,矿务局安监人员最好由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派出并负责管理;矿安监人员由矿务局派出和负责管理,以此来强化企业的安全监察。

(3)大力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地把这项基础工作做好,要使各级领导、企业法人、生产经营者和广大职工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分析事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酿成的事故,在整个伤亡事故中占绝大多数,必须向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要安全。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消除愚昧落后、违章蛮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安全生产。

(4)大力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以后,不能过于强调依靠企业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搞好安全生产,尤其是那些乡镇煤矿。作为政府以及煤炭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监督检查。要尽快加强安全监察队伍的建设,提高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尽可能地改善各级监察队伍的交通、通讯和技术装备。

(5)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现在各级局(矿)工会组织都普遍建立健全了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和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委员会,全国有不脱产的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员约20余万人,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对安全生产最有知情和发言权,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各级领导必须继续重视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认真落实煤矿工人安全生产十项权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负责,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的义务。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必须从严和强化。因此,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坚持全员全过程抓安全,实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

(7)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关安全生产法律和贯彻执行法规的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国家的基本策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突出问题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已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所以,怎样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抓紧落实仍显得非常重要。

(8)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瓦斯灾害治理力度。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有一半左右属于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 大危害,预防瓦斯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瓦斯煤尘事故控制不住,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因此需要继续坚持原煤炭部要求的以风定产和先抽后采的原则,狠抓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检测系统改造,使之科学、合理、规范。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针对瓦斯煤尘事故多发单位的特点,认真寻找规律,帮助指导瓦斯的综合治理和瓦斯灾害预防的科研工作。

(9)整顿煤炭生产秩序,促进乡镇煤矿依法办矿。应抓住当前关井压产这一契机,切实搞好关井压产工作,督促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和布局合理小煤矿以及严重威胁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对保留下来的小矿要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监督其合法开采。力争通过整顿,努力减少和消除隐患,使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好转和改善。

(10)按“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当前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规定,依照事故的处理程序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对因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综合手段,严肃查处事故,努力防止和克服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偏袒责任者的错误做法和行为,一经发现,要对这些单位的领导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和帮助事故单位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克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第三篇:浅析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使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机动车拥有量大幅提升,而农村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又使得农村开始成为交通事故的潜在多发地区,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交通民警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交通管理第一线,为压事故、保安全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但就目前情况看,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仍然是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已是摆在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农村道路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是人的因素。人作为道路交通活动第一要素,对预防事故发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但是人的因素却因地区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参与素质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农民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不多或认识肤浅,认为违章是小事小错,谈不上违法,不一定直接造成对社会的危害,也不会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知道违章与事故之间的必然联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违章可能转化为事故,甚至构成交通肇事罪。正是由于一些交通参与者主观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即使交通事故频发,仍不能引以为戒。无证驾驶、争道抢行、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因不懂交通法规野蛮驾驶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几乎占70%以上。包括驾驶人在内的所有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是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

二是车的因素。就目前而言,农村机动车的质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新时期交通安全工作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农用机动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85%农用车、摩托车、拖拉机的机械性能偏差,日常维修保养滞后,制动性能差,夜间灯光不全等问题十分突出。一些驾驶员缺乏应有的安全驾驶常识,有的甚至无证驾驶,今年1至7月份,垦利县因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的驾驶人50多人中,70%以上都是农村驾驶人。大多数参与运输的农用车车主为增加收入

而不顾交通安全,人货混装,严重超载,有的核载500公斤的实际超出核载的400%以上,甚至非法改型,开带“病”车上路。这种交通违法行为虽然使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短期内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给正常的交通秩序和出行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种复杂,多种形态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条道路上并肩而行,是农村公路交通的一大特点。车种不同,速度不同,车辆的载质量不同,构成了农村公路交通秩序混乱,相互影响,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是道路的因素。农村公路里程长、公路等级不同,大多数是多种车辆共行的混行交通,平面交叉路口过多,路口的形态各异,有的若明若暗,不易被发现,从客观上给驾驶人造成了一定错觉和判断障碍,道路条件与车辆的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由于经济等方面原因,农村公路对发展农村经济起着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质量欠佳,通行能力差,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在农村公路上,除了道路环境复杂外,交通设施也不健全,有的地方没有指路标志,没有路口标志或者是限速标志,道路上有的没有施划中心线,没有给驾驶员提供足够行车信息,造成驾驶人行车精力不集中或驾车采取措施不及时,给驾驶人的行车造成了一定困难,导致事故发生。据统计,我辖区80%的农村公路没有交通标志、标线、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较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四是管理的因素。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驾驶人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但由于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管理的相对滞后;当前交警部门警力严重不足,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因此管理工作向乡村道路延伸的进度相当缓慢,而与警力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农村道路里程和交通流量的成倍增长,形成人、车、路矛盾的局面,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经常发现无牌无证车上路、无证驾驶、农用车载客和报废车上路等严重违法现象,致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案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遏制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的对策

以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切入点,做好农村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一是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改革当前由宣传民警独自“承包”的宣传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改革管理体制,加强警种间的协调及与各村委的联系。在挖掘警力资源,依托片警管片优势的同时,促进农村派出所与村治保会的沟通,成立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协管队伍,以缓解交警部门的工作压力,扩大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网络,密切警民关系。二是以创建“交通安全村”为契机,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保障农村群众的出行安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从而实现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常识普及、宣传广泛深入、出行文明安全、交通事故减少的工作目标。三是通过交通安全“五进”工作的深入开展,让农村交通参与者充分认识到无牌无证驾驶摩托车,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载、人货混装、驾驶病车或报废车辆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在此基础上,交通安全教育应推陈出新,形式灵活多样,积极提高群众的参与兴趣。在宣传教育形式上除以上交通安全课,派发宣传单、宣传画为主外,还需采用有创意性的形式,以防一些驾驶员、村民对这些宣传教育方式产生厌倦情绪,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以提高车辆安全质量为切入点,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工作。一是在加强源头管理的基础上,严把车质关。重点加强对农村车辆和相关驾驶人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车辆、人员档案,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交通民警对管界内的农村公路要经常进行巡查,以此强化对农村公路的监管。二是积极开展路面查验工作。加大对报废、漏检、私自拆改、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挪用号牌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一律予以滞留,对违章人一律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上限进行处罚。同时,在每日路检及不定期组织开展的晨检、夜检或集中治理行动中,注重对行驶证、机动车号牌、车型、车身颜色、发动机号、车架号等进行认真核查。发现车辆有凿改痕迹或与行驶证中登记内容不符的,追查来源,有盗抢嫌疑的迅速移交刑侦部门。

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为切入点,完善农村道路质量和安全设施。一是广开渠道积极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政府城建、交通等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从本辖区的修路架桥等源头规划建设上提出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

二是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公路,尽可能地在公路上施划标线,规范村民的交通行为;一些弯路和平面义叉路口,设立“急弯、鸣笛”、“事故易发地段、谨慎驾驶”等明显标志,并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为交通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标准。使其成为引导交通参与者行为的道路交通管理语言,也是管理者与参与者行为的共同依据。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和施划,使道路交通管理的语言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使其更具人性化、实用性,是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提高民警管事率和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加强农村路面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深化民警勤务制度的改革,在警力全面倾斜一线的基础上,向科学的制度要警力。加强事故“黑点”、秩序乱点和交通堵点的排查整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农村地区公路危险路段、事故易发地段进行全面排查,将事故频发的地段统一列为事故“黑点”进行整改。三是机动车管理要加强服务意识。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造成农村大量无牌无证、未检未审车辆违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远离城区,上牌办证、检验审验很不方便,且手续繁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交警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农村,掌握农村公路沿线车辆、驾车人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需,适时派出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

第四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把握越准确,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理解越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就越自觉越坚定。把科学发展观同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越紧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越能结出丰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实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毫不迟疑地去改,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安全事故多发的社会原因分析与建议

近年以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检查频率,并加大处罚力度,但仍然不能有效地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多起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后,我们认为,在目前建筑市场的大环境下,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的规律。安全事故的发生固然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三级教育形同虚设、弄虚作假,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但也有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不健全,标准、规范滞后,安全监管手段缺乏或以罚代管,以及农民工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十分薄弱等社会因素。本文从安全事故发生的社会原因分析着手,提出了遏制安全事故多发的建议。

1安全事故多发的社会原因分析

1.1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标准制定滞后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众多的地方规章制度对建筑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作出了种种规定,条文之细,覆盖面之广,表明了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狠抓安全生产的决心。但仔细研究后发现,目前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存在着几个明显缺陷:一是缺乏劳动者因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伤亡后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理条款。不论劳动者是否违章,发生死亡事故后,其死亡赔偿金是一样的。而不是像交通事故的处理,根据驾驶员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大小,分别给予死亡者不同的赔偿。这种看似公平的死亡赔偿,实则是对遵章劳动者的不公平。二是标准、规范的滞后,造成监管依据不足。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高、大、难、结构新颖、造型复杂的建筑物不断涌现,而目前主要用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别是1992年和1999年实施的。由于这些规范、标准长期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缺少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与施工控制中依据不足,造成监管缺失。如钢筋桁架模板的设计安装,目前只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企业标准,其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只有安装时作业人员必须悬挂安全带,在《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也只有“在梁面上行走时,其一侧的临时护栏横杆可采用钢索”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没有考虑到钢筋桁架模板在作业人员违章不挂安全带时,由于模板的表面不平,容易绊倒导致高空坠落的特点。又如对架子工这类高危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也缺乏研究。三是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的矛盾使得管理失控。建筑法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不得分包,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则鼓励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如钢结构工程属于主体结构,按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得分包,但目前钢结构专业分包后再劳务分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是合法还是非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由于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是普遍现象,又是独立的法人,劳务分包后进一步削弱了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监理规范的要求,监理单位不能直接对分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缺乏监管、管理混乱,安全意识不强的劳务队伍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主体。

因此,制度建设、规范、标准的滞后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2安全监管手段缺乏

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国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工程质量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工程质量规范与标准,形成了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与方法。监理工程师可以通过报验、隐检、旁站、验收等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当一道工序不合格,只要监理工程师不签字认可,施工单位就不敢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相对于质量控制,安全目标的控制就显得十分薄弱。首先,工程建设有关安全的强制性条文本身就很少,覆盖面低。第二,当施工单位违章作业时,监理工程师不象在质量管理中那样有一票否决权,只能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第三,当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时,监理工程师没有处罚权,只能向建设单位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于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对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不采取措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建设单位清楚知道,只要自身不违规,发生安全事故不能追究建设单位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因此,在利益驱动下,建设单位接到报告后一般不会采取严厉的措施。同样,施工现场每天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的整改也总是拖拖拉拉,如果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两次可以,如果三、五天就报告一次,有哪个建设主管部门受得了。我们曾在某地进行了一次试验,将每月对所监理的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呈送建设主管部门,目的是以简报这种比较柔和的形式代替直接的举报,送了2个月,建设主管部门就电话通知不要送了。安全监管缺少强有力的手段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1.3以罚代管

只要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错误的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肯定有责任。有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甚至在未认定责任的情况下以扣分、停止招投标、取消工程质量评奖等非行政处罚手段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处罚;并不给被处罚单位与人员申辩的机会,使得被处罚单位与人员申述无门。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忠于职守的,在事故发生中无责任人员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也诱使部分施工企业隐瞒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发生事故后“破罐子破摔”,反而产生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种不分事故责任大小、有无责任,以几千年前的“连坐”、用行政手段控制市场规律的方法来遏制安全事故多发的企图,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手段的缺乏。

1.4招投标制度不规范

目前的招投标制度尤其是低价中标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于参与评标专家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评审时间不足,对于投标文件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生产费用能否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来不及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这就给一些技术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带来了安全生产经费不足,有的是相差甚远。如某一重点工程,钢结构,土建中标造价为1.5亿元。而该工程的全部安全施工措施费用只有24万元,仅占总价的0.16%,这一点点安全措施费用,对于一个施工工艺复杂的高层建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样的报价能够中标,不能不说是招投标制度的悲哀与评审专家的耻辱。这种在“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下,不顾尚在建设诚信社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环境的招标评标,迫使施工单位为中标任意压低安全生产费用。过低的安全生产费用是造成施工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也使建设部要求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费用实施专款专用的监管成为一纸空文。事实证明,恶劣的施工环境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1.5民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城市化建设推进的浪潮中,大量的民工涌入城市,对刚放下锄头就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来说,无知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落后的劳动保护措施,使他们成为安全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我们曾在许多工地对违章作业者进行询问,问他们是否了解违章作业的危害时,不少违章作业人员“要么不干、要干总有危险,安全带挂上不方便干活”的回答令人无法理解。而劳动部门在改革浪潮中放弃社会责任,放弃对农民工的培训管理,放任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是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的关键。改革开放前,劳动部门对企业新招工人有严格的审批、转正定级制度,工种界别严格,没有经过学徒及熟练工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已不复存在。而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不少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或弄虚作假或流于形式。在农民工没有意识到“生命第一”,且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据统计,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是低工龄的、施工经验不足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的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是死亡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建议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下列办法,供大家参考。

(1)修改职工因公死亡赔偿办法。对自身违章作业造成伤残、死亡的从人道主义出发,可以维持现有的赔偿办法。但对遵章守法,因企业或外部力量造成伤残、死亡的应大大提高赔偿金额,甚至几倍于现在。这样做,一方面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迫使企业增加日常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另一方面,让劳动者看到遵纪守法与违章作业的后果大不一样,引导劳动者自觉遵守安全作业规程,提高他们的安全保护意识。

(2)健全法律法规。对于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对责任人的处理,一定要依据事实与责任大小进行处罚。要像公安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一样,什么样的违章对应于什么样的处罚。只有严肃法纪、奖惩分明才能从法律法规层面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正常人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行走被车撞死是得不到赔偿从而不会擅自在高速公路行走一样。同时,政府部门要给被处罚的人有申诉权,并对申述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到达公平、公正,提高政府部门执法水平,对被处罚人起到教育惩戒的作用。

(3)规范招投标制度。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防护费用,在对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招投标时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评审,并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审核的环节,对安全生产措施及费用不符合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要鼓励技术进步,遏制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工程特点将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列入工程量清单,确保安全生产经费足额投入,对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实行差别化计量,从而便于投标评审及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管。

(4)在加强三级教育的同时,重点宣传“生命第一”的观点,要让农民工认识到违章作业是安全事故的源泉,从而提高农民工珍惜生命,增强安全保护意识的基本素质,培养遵章作业的良好习惯。

(5)对规范、标准要及时修订和补充。当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论证时,应同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论证,安全技术措施应纳入到鉴定意见中,便于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监管。

下载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特大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不断发生。 占有关部分统计,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每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

    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

    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分析(2)为了保障加油站的安全生产,国家不断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建设,如在加油站标准的制定完善上,于1992年发布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5篇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近一个时期以来,吉林、山西、贵州、河北等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

    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剖析及应对措施

    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剖析及应对措施 (平锦煤矿“11〃22”运输事故通报会议材料) 2011年11月22日13时10分,平锦煤矿发生了一起运输事故,死亡1人,轻伤1人。上面专家组就事故经过及原因......

    全国重特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有限责任 公司八井“12·1”重大透水事故 2012年12月1日23时,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八井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造成了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造成了夜间道路交通事故危害性、破坏性、......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2010-06-29 18:33: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