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考试失利原因分析与对策
体育考试失利原因分析与对策
任有志
优异的体育考试成绩是在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创造出来的。其中,身体素质是保证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运动技术是基本条件,而心理素质则是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发挥作用的内部动力。考生临近考试,身体素质、能力及技战术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情绪和思维活动的变化却要激烈的多,因此,考前的心理准备和考中的心理稳定,某种程度上,比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准备更重要。它直接关系着技术水平的发挥。心理素质引起考试中考生失利有以下方面:
一、体育考试是在严格的规则下进行的,由于考试的机会有限,考生必须全力去对待每一项(次)考试的机会,不得出点差错,因而考生心理负担往往很重。如五十米跑考试,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从测试开始到结束,只在几秒钟之间,但由于考生没有经历过如此严肃场面,有一部分考生,一上场就因心理准备不足而怯场。在临考时呼吸短促,甚至全身发抖、乏力,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
二、体育升学考试是考生集中起来进行的,考试时环境、气氛比平时更紧张,有观众,有监考工作人员,还有家长,这些都给考生增加了许多新异的刺激。加之考生在不熟悉的场地、环境等条件下,心情紧张,往往由于习惯动作而造成犯规或由于害怕犯规而造成动作变形,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三、考生由于对做准备活动的作用不够了解,更不知道怎样去做准备活动,做到什么程度,因而误认为做准备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导致准备活动不充分,影响了成绩发挥,有时甚至造成伤害事故。
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对考生仅仅满足于平时体育课成绩测验的心理适应性,而没有训练他们升学体育考试的心理适应性,届时将会由于这一失误,导致考生在考试中失控,一旦学生自身失控,即使他们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也难保证在考试中不失败。一场考试,对考生来说,就是一种异忽寻常的“应急”事件。他要求考生在处理这一“应急”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深刻和敏锐的思维等心理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特有的心理特点,是无法顺利取得好成绩的。这也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严格把好技术关而且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力争考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步伐,能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
采用哪些训练手段和方法,能教好地使考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应根据不同考生的心理素质,因人而异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心理训练计划,并施行于平时的教学之中。通过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心理训练方法。让学生不断进行相应项目的比赛。促使他们在不断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情绪的适应,争取学生的紧张情绪由此而逐渐降低。当然,这种比赛一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才能使其成为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手段,目的是指导考生临场考试时,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有计划地对考生进行模拟考试,利用模拟考试形式使考生接受接近考试的情绪锻炼,好让他们从中尝试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模拟考试,从中获得不同考生情绪变化特点的资料,为消除考生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对考生进行临场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考生的紧张情绪是与考试条件直接联系着的,在这种情况下,考生的注意力越是集中于当前的考试情景,情绪的紧张强度也就越大。因此,平时必须训练考生掌握临场转移紧张情绪及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1、呼吸调节。考试时,考生的心理情绪不断变化,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也随之变化。当情绪紧张、激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动作不协调、思维混乱。这时如果采用慢节奏的深呼吸方法就会减轻以上现象,消除紧张,提高运动成绩。反之,情绪低沉时,则可采取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2、肌肉放松调节。人在精神紧张时,肌肉僵硬、紧张。通过按摩和自我放松手段,可以有效地缓减激动、急躁、焦虑、紧张等情绪,消除疲劳,保持肌肉弹性,使运动技术发挥自如,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理的稳定性。
3、想象调节。在考试时,如果出现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现象时,考生可以想一想动作的技术要领或平时创造优异
成绩时的动作感觉来稳定情绪。
4、转移注意力调节。考试时,心情很紧张,通过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做一些自己的习惯动作,或看自己喜欢的颜色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自我语言暗示,闭目养神等调节心理,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第四,重视考生树立信心的心理训练。考生对考好成绩的信心的大小,直接关系其在整个考试中的精神状态。但是,信心不是任何外部力量能任意强加的,应来源于考生的内在力量,来源于正确的心理训练,因此,在训练中应采取考前动员,通过语言的分析,是考生更深刻地认识考试的意义和有利条件,激发考好良好的考试动机,从而使他们确立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的信心,消除思想压力,发挥自己最高水平。还可以结合平时测试成绩进行信心训练,也就是通过对考生平时测验成绩的分析,使考生能较准确地正视自己,避免他们盲目自信,或防止患于在第一项考完后,自认为成绩不理想而大失信心现象。
教师在平时的组织教学和课外训练中,应不断地对考生进行相应项目的比赛,帮助他们掌握好有意识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合理地安排模拟考试,让考生接受考试情绪的实际锻炼;积极地培养他们转移临场紧张情绪的能力;加强消除紧张情绪的能力;有目的地鼓励他们树立考试成功的自信心,保持他们应考的旺盛精力;制订切实的考试方案应试策略,做到知己知彼,临阵不乱,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罗屯中学)
第二篇:普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
普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
春节过后,企业部分熟练工离职让人惋惜,笔者试着对普通员工在不同的阶段的离职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努力减少职工离职,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入职第一天。员工到工厂进车间,一般是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可能面试人员能够大概对车间的工作环境有所描述,但大部分人是一种尝试的心态。到车间一看,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象的一般美好,或者感觉很糟糕,肯定会离开。而且一般不会告诉你。
入职第三天。能够过的了一两天的人为什么第三天会离开?因为在这三天时间,员工会对环境有个大概了解,包括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制度、福利工资待遇等等,也可能刚进来的时候就适应不了,但又想试着去适应。最后真的是不能适应。
入职第三个月。第三个月离职的原因多半是工资待遇的问题了。基本上大部分制造企业是要压一个月或两个月工资的,也就是说在第三个月,员工可以拿工资了。这个时候,员工才知道自己实际拿的工资是多少,当和他的期望值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基本会选择离开。
入职一年以上。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入职素质要求一般不会太高,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工作基本上能掌握所需要技能。对于现在的就业者,尤其是年轻的就业者往往是比较浮躁的,一年的时间,工作的新鲜感已经过了,就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考虑变换环境,也有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技术水平提高了,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而当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就可能想要离职。
基于以上原因,又该如何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
首先,要做好招聘工作。在招聘时一定要对员工很详细的讲解企业和生产车间的详细情况,包括企业文化、工资待遇、福利、车间环境等等,必要时可以用画册或者幻灯片的形式。介绍情况时一定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致,不可有夸大现象,要知道,现在的招工是双向选择,千万不要欺骗员工;同时,要选择员工,一定要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不要“宁滥勿缺”,这样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要做好员工到岗后的工作。这时候的主要工作应该由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来做了。要让新进人员尽快融入到群体之中来。要把你的新进人员介绍给你的团队认识,(不要把他晾到一边,或者随便安排一个人指导一下),欢迎他加入你的团队,最好是在集体会议的时候。要给员工创造一种友好的气氛,这是对新人的一种最大的尊重。很简单,人都有一种怯生的心理和一种排斥新人的心理,作为管理者是协调新老员工关系的纽带。如果真的员工要离开,他也会感谢你的。
第三,管理人员要及时跟进。在新员工进入的第一天,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多抽时间去跟进。去询问员工是否适应着个环境?有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对工作方面有什么理解?多去指导他的工作。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真的关心他帮助他。这项工作最少要持续三天。
第四,关注职工最关心的“工资问题”。工资是员工关注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制造企业一般采取计件
工资,可能有的员工因为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造成工资低的情况,这时必须告诉员工工资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努力帮助员工拿到高的合理的工资,这样一方面员工的收入上去了,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第五,想办法留住老职工。有工作经验的老职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熟练工离职是大多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可能有几百个,但让员工留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认为这
个单位值得留下来。如何让让员工觉得有必要留下来?要靠合理的工资制度,还要靠完善的保险、保障机
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具要注重发挥工作稳定而且给缴纳保险的优势,所以要多向普通员工宣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作用和意义,这是吸引员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还要靠适度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对技术能手
和人才可以给予一些津贴和荣誉;要靠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职工喜爱的文体活动。归根到底就是要替员工着想,就是要善待每一位员工。如果他真的要离开,也不要怪他,真心的让他离开,他可能还会回来的。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想要留住可用职工,就要善于抓住员工的心理特点,采取
多种具体措施进行疏导,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关心职工、善待职工”。2
第三篇: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辍学情况统计
2014年春,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在校生27129人,辍学生7人,辍学率0.026%(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1%,农牧区1.5%以下);初中在校生12066人,辍学生83人,辍学率0.69%(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2%,农牧区3%以下)。XX市中小学辍学生共90人,州、县(市)中小学辍学率均达标。
(一)按县(市)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XX市64人,XX县20人,XX县6人,XX市0人。XX市辍学生最多。
(二)按小学、初中学段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小学7人,初中83人。辍学生大多数为初中生。
(三)按性别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男生52人,女生38人。男生较多。
(四)按民族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蒙古族3人,汉族27人,维吾尔族43人,哈萨克族7人,回族10人。维吾尔族辍学生较多。
XX市辍学生分布特点是:XX市多,初中生多,男生多,XX族多。
二、各县(市)“控辍保学”的主要做法
各县(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街道)、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校落实了入学通知书制度、辍学生汇报制度。县(市)、乡(镇、街道)、校按照职责要求,对中小学进行管理。一是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期初,各校将未及时入学名单报辖区乡(镇、场、街道)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学校安排人员做辍学生的劝返工作。二是开展助学活动。各乡(镇、场、街道)、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组织捐款助学,扶助贫困学生。三是学校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登记取证。四是县(市)教育督导部门对“控辍保学”进行专项督导。
三、辍学和劝返困难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庭困难。孩子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辍学后打工。二是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父母双方的爱护,性格孤僻,容易辍学。三是家长愚昧,让女孩子辍学早婚。四是家长的监护职责缺失,养不教。
2、学校原因。教育态度、内容、方法的不完善,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学习动机丧失,因厌学而辍学。
3、行政原因。制止学生辍学是政府行为,执法措施不力,对辍学生和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监护人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政府和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劝返无效。
四、对策
1、落实各级政府防辍工作的法律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县乡政府要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对拒不送适龄子女上学的家长和监护人要依法予以制止。依法对招用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用人单位进行查处。依法对辍学生结婚的案件进行查办。
2、发挥“三民”驻村工作组“控辍保学”的作用。“控辍保学”关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县(市)、乡(镇、场、街道)要给驻村工作组安排“控辍保学”工作,驻村工作组要对户籍在本村队的辍学生调查、取证、劝返,关注辍学生家庭。
3、发挥归校返岗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返岗教师帮扶经劝返回校就读的学生。安排返岗教师随班听课、参加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全方位的和返校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随时给予指导帮助。
4、特殊关照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安排生活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5、建立助学金制度。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对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帮助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附件:《XX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统计》
2014年X月XX日
第四篇: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与对策
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与对策
王虎
摘要:习惯性违章是操作中的痼疾,防误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抓“违章”,持之以恒地抓防误操作技术措施的落实,误操作事故是可以杜绝的关键词:电气误操作 技术措施 对策
近期迁钢电气事故频发,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中大多数的事故是因为一些误操作引发的,如动力作业部综水电弧烧伤事故,和综水南区首自信万用表使用错误导致放炮的事故 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
1.1 人员违章
不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违章操作,是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根本原因。在恶性误操作事故中,很多属直接违反操作票制度,主要表现有:
(1)认为操作简单,不开票或者开了票也不带到现场,或者事后补开票,补打勾,应付检查;有的不按操作票顺序操作,跳项或漏项操作造成事故;
(2)不唱票,不复诵,不核对名称编号,监护制流于形式。操作人和监护人错位,不履行各自的职责,实际上往往变成单人操作,失去监护;
(3)模拟图与现场实际不符。运行状态变了,模拟图没有及时变更,或倒闸操作前根本就不核对;
(4)班前会不认真,交接班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不对口交接。接班人员不按岗位要求认真检查设备状态,不查看有关安全工器具情况和运行记录,在没有认清设备实际状态的情况下,盲目操作。
(5)运行人员对《调度规程》、《安规》及“两票补充规定”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在带接地线(地刀)合闸事故中,有发生在设备由检修转运行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没有认真交接班,认真核对设备状态,把处于检修状态的设备误当成冷备用状态操作。
1.2 技术措施不完备
1.2.1 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疏漏
在带接地线(地刀)合闸事故中,有地线与刀闸之间没有设置防误闭锁,110 kV及以下的部分设备“五防”功能不全。
1.2.2 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
(1)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特别是万用钥匙的管理规定不完善,在执行中不严肃认真;
(2)培训没有跟上,运行人员不了解防误装置的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
(3)防误装置检修维护工作的责任制不落实,有的单位防误装置的维护主要依赖厂家,而有的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防误装置完好率不高。以致于在错误操作被防误装置正确闭锁时,运行人员还盲目地认为是防误装置故障,这也是擅自解锁的一个原因。
1.3 运行检修人员误碰误动
检修中刀闸试分合的操作缺乏规范化管理,职责不清,措施不完善,操作中没有监护;刀闸电动操作箱没有上锁,电动操作按钮没有使用双重名称编号,电动按钮缺乏防误碰措施,操作后操作电源没有及时断开等,留下误操作隐患。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电气误操作事故关系到人身安全、设 备安全、电网安全,危害极大。要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契机,从法律的高度提高抓好防止误操作事故的认识,高度重视防误工作。误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但不能简单地把违章的责任全部归罪于直接违章者。要深入、准确地分析违章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对症下药。一把手要亲自抓防误工作,明确防误工作专责人,形成防误工作网络,落实防误工作责任制,做到人员、措施、资金、工作四到位。
2.2 在思想上筑牢防误操作的第一道防线
分析表明,误操作事故往往发生在简单的操作任务中,并没有复杂的技术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思想麻痹,缺乏严谨的作风,心情浮躁,怕麻烦,不认真执行“两票四制”,随意操作。因此,防误工作首先要在“执规”上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在思想上筑牢防误操作的第一道防线。
(1)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地区电气安全规定要求》和安全生产通则,结合热轧作业部的停送电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2)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增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现场操作不论复杂还是简单、不论领导或安监人员是否在场,都要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严格执行“两票”,不折不扣地执行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每一项操作都做到“一站、二看、三对号、四唱票(手势)、五复诵、六操作、七核对”。
(3)利用多媒体《安规》培训系统,加强《安规》(包括补充规定)培训,使员工能准确地理解《安规》的每一条规定,这是正确执行安规的前提。
(4)加大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包括防误装置)的现场布置、系统联系、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
(5)加强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合理地安排运行倒班方式,保证运行人员休息充分,上班时精力充沛。尽量避开交接班前后安排操作任务,保证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6)建立防误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做到“零违章”和杜绝误操作事故作为创一流班组的必备条件;建立倒闸操作的全过程质量标准和考评规定,实行千项操作无差错奖励制度。认真抓好误操作事故的“四不放过”,要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2方面对事故的直接原因作深入准确地分析,找准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对误操作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不仅对已构成事故的误操作要“四不放过”,对未构成事故的违章行为也要“四不放过”,要从思想根源、技术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违章的原因,严肃处理违章者。
2.3 在技术措施上筑牢防误操作的又一道防线
(1)对电气防误闭锁装置开展一次全面普查,电气设备的防误装置必须具备“五防”功能要求。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检查3 kV及以上设备是否每个间隔都装设了防误闭锁装置,功能是否满足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2)新建、扩建、改建的变电项目,要坚持“五防”闭锁装置“三同时”的原则,即应与变电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加强防误装置的管理。明确防误专责人,建立防误装置台帐,对各种型号的防误装置的故障率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做好基础工作。制定电气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规程和检修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闭锁装置万用钥匙保管和使用的管理。明确运行人员巡回检查要把防误装置作为检查项目,防误装置的检修试验应列入相应设备的检修项目。要把防误闭锁装置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工作落到实处。保证防误装置安装率、完好率、投入率100%。
(4)加快厂、站和电力线路的安全设施规范化建设,为两票制度标准化奠定扎实的基础。现场设备都应按国电公司的安全设施规范化要求,有明显、清晰的名称、编号及色标。电动刀闸操作箱亦应纳入规范化管理,电动按钮应使用双重名称,电动按钮应有防误碰措施,操作后应及时断开操作电源,刀闸操作电源必须有独立的控制开关。(5)运行单位应配置充足的经国家或省、部级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操作工具、安全用具和设施。为防止误登室外带电设备,应采用
全封闭(包括网状)的检修临时围栏。
(6)运行单位都必须有随时与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相符的一次系统模拟图(或计算机模拟系统图),且通过严密的设备异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保证模拟图上设备状态与现场实际相符。
结束语:
习惯性违章是操作中的痼疾,防误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但是,只要坚定不移地抓“违章”,持之以恒地抓防误操作技术措施的落实,误操作事故是可以杜绝的。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8级应用心理学王岳13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日递增,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焦点。21世纪的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犯罪是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一面特殊镜子,能从反面反映某一社会人们的文化、道德素养以及精神面貌,暴露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与问题。可以说,青少犯罪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等情况,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青少年的状况,对于某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前途与未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根据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由2006年的414起上升到2008年的513多起。这已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迫切任务。这项任务需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机制,而司法机关恰恰处于该防控机制的关键位置,这使我们不得不对未成年人犯罪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1、犯罪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已提前至十六、七周岁,而且低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2、侵财和暴力性犯罪倾向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青少年由于尚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从小就迷上了吸烟、酗酒、上网吧、打游戏机、上娱乐厅蹦迪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犯罪类型多样化。在以往的青少年犯罪所涉罪名中,主要是抢劫、盗窃和故意伤害的犯罪。而在近二年以来,尽管这几类犯罪仍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但是也新增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各种犯罪案件,强奸、猥亵、失火和交通肇事等各类新型案件也层出不穷。
4、团伙性犯罪日趋严重。尤其在抢劫案件中青少年共同犯罪案件居多,如2008年3月份审结一起抢劫案中,王某等5被告人均为青少年且有3人系在校学生的团伙性犯罪,目的都是为了敛财用于玩游戏、找歌厅的消费。
5、犯罪主观恶性不深、临时犯意的居多。青少年处于心理未成熟阶段,因心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犯罪时往往事前没有经过缜密地预谋和计划,常常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下而为之。从审结的案件来看,大多是青少年为了满足一时的吃喝玩乐或为了一时的刺激而临时起犯意,在同伙的哄闹煸动中或教唆下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这在青少年抢劫案件中表现尤为明显。
6、犯罪大多表现为模仿性、盲从性。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自身素质不完善,致使他们遇到事情不够冷静,许多人表现出一时冲动、不顾后果。有的只是为了追求享受、快乐、刺激和哥们义气而去偷、去抢,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自身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易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不能客观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从生理因素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
2、部分家庭管束与少数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少年父母离异或父母监护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了青少年信心和自尊心,导致青少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做出不良行为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青少年父母将其托付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自己外出务工,造成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不力。(3)、一些父母因为文化程度、生活观念、法制意识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引导教育子女,甚至对子女有一些误导。他们有时对子女的严重不良现象(比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不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加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反而在别人面前护短迁就,一味溺爱。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一味迁就、溺爱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同时,学校的教育失当,管理不利,也是青少年犯罪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学校的教育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3、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观念,势必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三、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建议和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各种措施多管齐下。既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以司法手段矫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又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一致,各尽其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1、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矫正。青少年的心智本来就不成熟,其走向犯罪多半是误入歧途。因此需要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
2、构建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平台,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纠正一些青少年父母重养轻教的认识偏差和溺爱青少年的不良做法,提高家长素质。
3、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治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青少年较之成年人,外在社会环境对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应把净化社会环境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社会环境要由公安等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顿,以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4、建立适合于青少年身心特点的青少年矫正机制。即考虑青少年的特点,从保护青少年、减少对青少年今后生活的负面影响出发,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