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近年来,电业局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供电企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胆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使企业在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供售电量、队伍建设、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加强基础管理,实现制度创新。以建设“国电一流供电企业”为依托,深入开展制度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在全局上下全面实行综合目标、综合线损、安全生产、电费回收、行风建设五大责任制,并制定了各项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促进了全局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的管理水平,该局依据国网公司规范化供电所管理标准及考核办法,积极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活动,全局65个供电所全部通过电力公司规范化供电所考核验收,其中,7个供电所被授予“电力公司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先进窗口单位”荣誉称号,3个供电所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从提高全局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入手,启动了以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三标一体”贯标工作,将各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标准化理论和方法,分专业、分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执行作业指导书,并在全局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深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指导书的应用,减少
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作业质量。在实现“国电一流供电企业”创建目标基础上,运用“标杆”管理,加大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同业对标工作管理机制,以突出企业安全、质量效益为重点,开展指标分析,实施对标诊断,主动查找不足,激励全局上下学先进、找差距,形成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促使全局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努力构筑“安全监督、审计监督、效能监察、厂务公开”四位一体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开展安全监督,夯实安全基础,防范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大的生产事故和责任事故;开展审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工程结算,防范经营风险,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开展效能监察,规范掌握人、财、物权力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不发生违规事件;深化厂务公开,使各级干部和权力岗位人员
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发挥好参与权。四位一体的企业内部约束体系,使所属单位和职工的行为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坚持科技兴网战略,高点起步,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打造先进数字电网,建立了全局互联的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推广应用了调动信息自动化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综合mis查询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流程化、操作记录无纸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台帐管理电子化。大力开展“真诚服务”工程,95598客产服务中心、急修中心遍布全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几年来,电业局通过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开创了一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成功之路。,该局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该局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第二篇: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文章标题: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近年来,**电业局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供电企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胆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使企业在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供售
电量、队伍建设、优质服务、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加强基础管理,实现制度创新。以建设“国电一流供电企业”为依托,深入开展制度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在全局上下全面实行综合目标、综合线损、安全生产、电费回收、行风建设五大责任制,并制定了各项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促进了全局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的管理水平,该局依据国网公司规范化供电所管理标准及考核办法,积极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活动,全局65个供电所全部通过**电力(集团)公司规范化供电所考核验收,其中,7个供电所被授予“**电力(集团)公司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先进窗口单位”荣誉称号,3个供电所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荣誉称号。
从提高全局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入手,启动了以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三标一体”贯标工作,将各项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标准化理论和方法,分专业、分岗位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执行作业指导书,并在全局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深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指导书的应用,减少作业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作业质量。在实现“国电一流供电企业”创建目标基础上,运用“标杆”管理,加大同业对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同业对标工作管理机制,以突出企业安全、质量效益为重点,开展指标分析,实施对标诊断,主动查找不足,激励全局上下学先进、找差距,形成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促使全局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努力构筑“安全监督、审计监督、效能监察、厂务公开”四位一体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开展安全监督,夯实安全基础,防范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大的生产事故和责任事故;开展审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工程结算,防范经营风险,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开展效能监察,规范掌握人、财、物权力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不发生违规事件;深化厂务公开,使各级干部和权力岗位人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发挥好参与权。四位一体的企业内部约束体系,使所属单位和职工的行为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坚持科技兴网战略,高点起步,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打造先进数字电网,建立了全局互联的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推广应用了调动信息自动化系统、营销信息系统、综合MIS查询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流程化、操作记录无纸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台帐管理电子化。大力开展“真诚服务”工程,95598客产服务中心、急修中心遍布全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几年来,**电业局通过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开创了一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成功之路。2003年,该局被国家电网公司命名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2005年该局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管理创新为电力跨越式发展助力。
第三篇:为公司跨越式发展不断
为公司跨越式发展不断“给力”
——大冶有色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大冶有色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安公司)是一家以工业、民用建筑安装施工为主的企业,在册员工705人。公司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160名党员。近年来,建安公司党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党的“三个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不断“给力”,探索出一条党建与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思路。2000年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连续9年被湖北省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1994年起连续11年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公司施工产值更是翻倍增长,从2009年的1.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4亿元。其中,外拓市场份额在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实现了连续翻番,从2009年的3800万元跃升到2010年的8200万元。全体建安人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奋勇前进。
在“创先争优”中夯实“原动力”
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以“创先争优”为主题,建安公司党委不断深化和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为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夯实了“原动力”。
上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最经常、最基本的教育形式,搞好党课教育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建安公司党委在不断改进党课教育方法,加强灵活性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以“问答式教育法、演讲式教育法、民主讨论式教育法、主题辩论式教育法、巡回宣讲式教育法、大会报告式教育法、支部联合式教育法、电化教育法”等“党课八法”来提高党课教育质量,用好管好党课教育这个思想阵地。为使党员在组织上入党的同时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该公司党委积极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了“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每名党员在入党日前后由党组织负责人与其谈话,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角色”意识。随着建安公司经营规模的加速扩张,“新鲜血液”被不断地充实到公司中来,为让这些后劲人才健康成长,该公司党委因材施教的开展“政治导师”和“导师带徒”活动,对进入公司三年之内的大学毕业生和技校生,一律由所在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其政治导师,通过带思想、带技术、带业务,帮助这些生力军在“事要流程、物要有序、人要规范”的目标要求下快步地成长成才。
与此同时,建安公司党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了活动形式,丰富了活动内容。在党支部中开展“三升创优”,在党员中开展“三融两争”等活动。“三升创优”,即一是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升级。各党支部通过建设“四好班子”,内练素质,外塑形象,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注重练好内功,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注重增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注重树好形象,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升级。要求各党支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工作水平整体上了新台阶。三是党支部党小组达标竞赛升级。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党小组活动方式,制定了党小组达标竞赛活动方案,明确了党小组的任务,加强了党小组工作指导,选拔和培养了一批自转能力强的党小组长,使党小组真正成为了职工群众思想工作的“桥头堡”、党员活动的“小阵地”、党内生活的“监督哨”。“三融两争”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围绕工程建设任务,牢固树立一“融”俱“荣”的思想,主动融入工程建设实际,开展“融合、融智、融心”“三融工程”,主动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无事故,使“和谐工地”、“和谐项目”变成了现实。与此同时要求每名党员记载“党员争优日志”,从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增收节支、效益效率、创新创造、形象亮点以及支部考核等七项内容对党员提出活动要求,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坚持“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活动,让党旗高高地飘扬在工地、飘扬在基层。
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战斗力”
企业党组织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围绕中心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就是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奋力实现公司各项工作目标“凝心聚力”。
在去年的大冶有色集团公司澳炉(20万吨铜冶炼节能减排配套工程)建设中,在工期急、施工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安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大冶有色公司“五上”目标,始终与公司行政一道站在大冶有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顾全大局,不讲任何条件,不谈客观理由,带领全公司党员、干部、职工自我挑战、勇敢超越,采取超常措施,发挥超常斗志,以党员观念先新,带动职工“跟我走”(发动党员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投入紧张的施工,用身先士卒的精神带动职工跟着走);党员技术先精,带动职工“跟我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用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技能、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职工争学技术、提升技能,从而带动职工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施工任务);党员困难先上,带动职工“跟我干”(号召党员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在职工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的“三先三带动”主题活动,为大力加快施工进度,促成43项分项工程的关键环节、每个子项的关键节点的顺利攻克,为确保澳炉按期完工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年,建安公司在节能减排配套工程建设中共完成了厂房建筑面积25784平方米,钢结构制作4000吨,设备安装328台(套),工艺管道安装15100米,电缆敷设114000米,非标制作800吨,还有大量的混凝土浇捣和轻型围护结构安装等工作任务,创造了澳炉建设世界规模最大、工程质量最优、建设速度最快、施工难度最大、生产安全最佳的“五个第一”的惊人记录,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赞许。
在今年的引进美国孟山都制酸工艺、年制酸量70万吨的大冶有色硫酸三系异地改造工程建设中,建安公司党委针对工程任务繁重、有限工期一再被压缩的双重压力,在全公司党员干部职工中发出响亮倡议,明确“五要”理念,(即,向超前行动要效率,向先进的施工组织要效率,向科学施工要效率,向“敢打善管”要效率,向先进的理念要效率),并要求各党支部围绕重点工程总目标细化和分解落实实战措施形成决心书。如今,在施工现场的可移动式不锈钢宣传橱窗内,红底黑字的倡议书和决心书尤为引人关注,它们仿佛就是一道道无声的指令,鼓舞着参战职工再破常规,大干快干。在“党徽”的引领和照耀下,目前,硫酸三系异地改造工程正以一天一个样的态势向前大步推进,可望于今年八月底竣工投产。
在科学发展中打造“竞争力”
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是以思想凝聚和统一引领企业的科学发展,将企业愿景和经营战略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建安公司党委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查找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要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建安公司作为大冶有色公司内部的建筑业企业,在抓好内部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面向市场、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竞争新优势。为此,该公司提出了实现“一主两翼”的小巨人建筑施工企业目标,即做大做强建筑安装主业,同时把商品混凝土和钢结构加工扩张锻造成为公司的两支刚劲有力的发展羽翼。
为了争取到最大的外部市场份额,该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少书同志带头树立“企业要想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把眼光放大到外部市场去”的发展理念,多次北上进京、远赴山东、南下南疆,积极带头跑市场,加强与一些先进建筑企业保持友好沟通。在他及其他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该公司外部市场拓展工作有序开展且取得新突破:2010年,成功地与北京恩菲公司签约合同价款达1000多万元的广西苍梧有色金属冶炼公司6万吨铅冶炼技改项目综合管网工程、与中冶南方公司签约20万吨铜冶炼28000NM3制氧机工程;承揽了山东东营铜冶炼设备安装工程等多个外部市场工程项目,近到邻省江西,远到广西苍梧、广东佛山、山东东营乃至边陲新疆乌恰等地,都留下了建安人开拓市场的足迹。“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安公司党委敏锐地洞察到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不能满足于现状,就必须解放思想、破题攻坚,为公司加快发展打造“竞争力”。面对商品砼销售“十一五”期间实现“三级跳”的骄人业绩(混凝土销售从5万方到10万方再到20万方),他们不是躺在成绩之上自喜、自得和自傲,而是充分分析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趋势,调研论证,考量市场,科学决策加大对商品砼的硬件投入,使得商品砼的生产能力得以翻倍提升,今年向力争完成30万方混凝土销售任务发起了冲刺。与此同时,投资达6000多万元、年达2.2万吨生产能力的建安公司现代化钢结构制作基地建设正在强力推进,计划今年7月底建成投产。目前,该公司在大冶有色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出有品牌的金格钢结构产品,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现公司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补齐短板,助力云南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少数民族众多,至今仍有400多万人不通汉语。全省校点分散,至今仍有教学点3 56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 354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44万人,其中在乡镇及以下学校的乡村教师约31万人。全省于2010年实现“两基”,人均受教育年限7.2年,在“全面改薄”等项目的支持下,9个县区于2015年通过国家督导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乡村教师立足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奉献乡村,堪称当代最可爱的人;乡村教师视学生为子女,教书育人,三尺讲台送寒暑,无怨无悔,堪称时代楷模。怒江上晃晃悠悠的溜索,香格里拉厚厚的积雪,哀牢山茂密的丛林,瑞丽江暗流湍急的河道,这些在游客看来美不胜收的场景,有时却是云南乡村孩子上学、放学路上不得不经历的风险。面对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做了不少,但要做和能做的仍然很多。
云南的教育能走多远,云南就能走多远。这是一种情怀,一种远见,一种时代的认知。在这种情怀下,教师成为坚守者,坚守讲台,坚守山村,坚守孩子们希望的田野。在这种远见下,各级党委、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乡村教师排忧解难。在这种认知下,全社会尊师重教,为乡村教育雪中送炭,为乡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云南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所肩负的任务艰巨,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这个跨越,是厚积薄发的跨越,是水到渠成的跨越,是时不我待的跨越。云南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补齐乡村教育这块短板。在这点上,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云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在教师,关键在教师,动力在教师,重点难点在乡村教师。
乡村学校,一块不大的地方,有的还有些许简陋,但它的心脏,却始终飘扬着鲜红的国旗,传出朗朗书声和阵阵欢笑。它,承载了故土文化的根,充盈了远行者的乡愁;它,不断读取着儿时的欢乐记忆,时刻写入乡亲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地方,需要有人坚守,需要有人耕耘,更需要有人传承。于是,在这片红土高原上,有了爱生如子的张桂梅老师,有了坚守麻风村学校数十年如一日的农加贵老师,有了苗寨里最受尊敬的先生熊照才老师,有了立志让更多娃娃走出大山的张有国老师,有了温暖孩子快乐成长的特岗教师桑磊„„这一曲曲长期扎根乡村、受到全国表彰的师德师风主旋律,始终滋润着乡村学生的成长。
特岗教师,这一源自云南的做法经验,已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10年来,全省共招聘特岗教师57 500名,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8.89亿元。特岗教师分布在全省近100个县的2 000多所乡村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16.4%。三年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90%以上选择继续留任,转为当地在职在编教师,圆了乡村孩子们的上学梦。
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住房条件差,择偶难,是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几大难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迎难而上,以“再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的共识,敢于担当,宁可其他事业放缓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千方百计地把乡村教师的问题解决好。云南129个县中,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级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85个县,县域财政自给率低。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成为行动指南,每人每月500元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政策覆盖全省符合政策规定的乡镇学校教师。在此基础上,许多贫困县实行差别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重点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倾斜。昭通市绥江县根据工作环境和交通条件差异,将教师生活补助分为四个类别:一类学校每人每月1 000元,二类学校700元,三类学校500元,四类学校300元。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普洱市等州市,分别根据艰苦、边远程度,对乡村学校教师给予30~400元不同标准的生活补助,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
乡村教师有没有房住,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2011―2015年,中央下达云南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 152个,建设规模747 390平方米,总投资107 000万元,拟建周转宿21 354套,预计增加入住教师21 354人。目前,一批乡村教师住进了已建好的周转宿舍,安居乐业不再是遥远的梦。
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和需求,深化培训模式、内容和方式改革,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迫在眉睫。全省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平台,积极探索乡村教师培训改革。送教下乡,是近年来广受乡村教师欢迎的培训模式之一。结合“国培计划”、省级培训等项目的实施,送教下乡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平时难以“走出来”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也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培训。针对偏远教学点的教师,我们组织实施数字化资源全覆盖培训项目,为教学点送去“新教师”,把优质教育资源送给教师和学生,逐步缩短与其他学校的差距,满足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我们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引进国内外的好项目,服务于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联合国儿基会在云南腾冲县、景洪市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立足乡村,立足课堂,立足校本,深入偏远学校开展送教服务,系统开发适合当地特点的校本教材,实施效果显著,为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能为乡村教师再做些什么?这是我们的一个自问。结合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办法,全省正在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通过“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打组合拳”的方式,统筹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乡村教师的期盼就是我们的责任,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这一刻,我们在路上。乡村教育发展了,农村孩子成才了,农村贫困不再代际传递,农村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才算打赢,对此,我们信心满怀。
第五篇: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课题实施方案
李俊学区:仁存小学
一、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本课题指导思想:
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全面整合,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三)本课题基本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教育资源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先进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尤其是“双主”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结合各学科自身特点,探索深层次整合的各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实现语文、英语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资源整合目标。
建立资源库管理系统,支持教师通过浏览器上浏览、下载资源;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库。
通过试验项目的实施,使参与试验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等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他们,进一步带动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试验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与试验学科紧密结合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做出典型综合课例,积累一批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与教学数据;
2、跨越式发展目标。
对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索和研究实现跨越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如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语文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规定小学1-2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600到1800个,3—4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5-6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本研究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探索,预期使小学起始年级学生通过三到四个学期的学习,能累积认识2500——2800个汉字(多数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时,少数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达到目标),达到小学四年级结束时的识字量,突破识字关,能够写出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到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定级,下同)基本要求。学校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预期通过三年的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研究,从一年级开始参加试验的学生,在三年级结束时,听说能力及词汇量达到新课程标准的三级水平(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认知能力及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相对于对照班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题实施的关键问题、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内容及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年级语文、英语课程实施跨越式的实验,推进全校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为了实现“整合”,首先要进行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学习,以便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其次要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为此课题指导小组将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全员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希望达到如下目标:
思想观念:培养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逐步加强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的变革和促进作用。了解国内外典型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的宗旨、目标和实施。
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利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并具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的能力。
综合运用:培养教师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信息技术,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对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颁布的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中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新的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基本上是将识字、阅读、作文教学分离为几个阶段,即小学低年级重点解决识字,中、高年级逐步解决阅读和写作。这种方法固然出于学习汉字的无奈,但是它造成的识字、阅读、作文的不同步,使识字难以联系语言实际,反过来又增加了汉字识记的难度,使识字的效果受到影响。而通过灌输式的集中识字教学,必然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此外,儿童单纯识字,忽视阅读,无法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也难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活儿童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语文学科教学中,在小学低年级将识字、阅读、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识字、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吸取传统识字教学法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健康的阅读材料,如寓言、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古诗词等,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与其他学伴共同学习,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后进行扩展写作练习,使识字、阅读、写作能力整体提高,为后继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小学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
我国英语教学多年来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学习,识记了上万个单词,但仍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造成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既有重视语法、词汇教学,忽视听说训练的偏差,也有教学内容狭窄,教学方法单一,脱离语言运用环境,不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分析为中心,违背语言学习规律,而且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难以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如英语教学中的问答教学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口语教学方法,其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不仅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没有提问的习惯,也不会提问。虽然对话教学由于主题突出,连贯性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能够和教师对话的时间很短,学生练习的机会非常有限,因而听说能力难有大的提高。
本研究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强调以语言应用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资源提供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有助于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和任务的引导下,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体验、参与实现任务目标,在活动中与学伴充分对话、交流,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展现个性,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关键问题:
1、师资的培训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
2、科学合理的资源库及管理应用平台建设。
(三)、本课题的实施。A: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郑岩峰 副组长:王军
成员:张新荣 王瑞娟 董文铮 荀怡君 B:重点研究子课题及相关负责教师。
(1)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郑岩峰 张新荣
(2)小学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王瑞娟(4)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王小虎 朱玉琴 C:本课题实验的困难分析及有利条件。困难分析:
1、信息课教师工作负荷问题。
2、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条件:
1、学校领导重视并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2、有高水平的专家组指导。
3、教师结构年轻化,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4、各学科都有一至三名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D:课题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重点子课题负责人。(9月10日前)
2、制定教师培训计划(9月13日~17日)
3、密切配合专题组,积极组织师资培训(9月初开始)。
4、做好学科资源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0月份)
5、完成资源库规划方案。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学校学科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有序进行教学素材收集和整合。
语文:董文铮 王小虎 郑岩峰 英语:王瑞娟
E:课题实施初步安排。第一阶段(第一年):
1、初步完成校内资源库的构建。
2、一年级2个班级展开“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3、英语学科做好学科资源的前期准备工作(信息技能的学习、素材的积累)。
4、信息技术教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实际应用培训(学习重点:(1)因特网环境下资源的搜索;(2)常用素材整理工具(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的使用。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的使用手册或校本培训课程。
第二节段(第二年):
1、学校资源库进一步完善,撰写相关论文。
2、原试验班中期小节,完成阶段试验报告。
3、一年级2个班级、二年级2个班级继续展开“小学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完成1~2教学课例,并做好拍摄。
4、组织教师构建学科特色,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深化研究性学习探索。第三阶段(第三年):
1、按实施要求完成学科资源库建设,完成试验总结论文。
2、语文、英语学科进一步进行教育整合探索,做好课例拍摄,课改方案的撰写,完成总结论文。
3、三年级做出示范课例。
4、切实做好试验的评估、总结工作,完成总结性报告,为学校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提供理论、技术及物质依据,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四、本课题预期成果。
参加试验的学生在语文学科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相对于非试验班有极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达到试验的预期目标。
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大的提高,尤其是听说能力。
实验班学生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和成果;
实验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参加试验的各学科都能做出体现跨越式发展思想的若干优秀综合课例、教改方案。研究力量较强的学科及教师除了达到上述目标外,能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反映试验成果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量化考核成果有:(1)设计出不少于3个具有典型意义和创新价值的示范课,并进行拍摄与录制;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教学交流(其中必须有一次是校外区内交流);(2)做出10个以上的优秀课件。(4)收集整理出一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包括小论文、小课件、报告的PPT文件、创作的其它作品等;(5)完成一份完整的、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项目实施的总结报告。
2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