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当学生和家长的明灯》
当老师这件事儿,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可孩子和家长们已经把我放在了心上,有问题问老师,有困难找老师,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信任。
放学后,张泽荣妈妈电聊了对孩子教育的无奈,她妈妈无奈地说:“我想找回原来的泽荣。”孩子的情况有些复杂,现在对所有事情都毫不在乎,包括学习。爸爸六年前就因病去世,去年哥哥因打架被刑拘两年,平时陪伴他的只有妈妈和姥姥,家庭的变故让他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学习中也养成了各种各样的坏习惯,搓铅笔、抠橡皮,写字歪歪扭扭,坐得晃晃悠悠,整个人都没有一点儿精神气儿。
为这孩子,我心里很难过。哪怕什么困苦也不能帮他减轻,从明天开始,我也要试着和孩子交流,换一种眼光去看他,多一些鼓励和赞美,看看能否解开孩子的心结,帮他重拾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对于吕延泽,可以说是花费了我很多的心血和口舌,今天的赞美发自内心,因一篇作文。这篇作文要求围绕一件事儿把人物特征写具体,他的文字充实而生动,用幽默有趣的表达把人物特征写的很饱满,我满心欢喜地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你就是未来的小作家,加油吧,少年!”他妈妈晚上发来感谢的信息,说他很雀跃,对他妈妈说:“我要改变,我要当作家。”一个孩子,当他付出了努力,能得到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对他们来说就是明灯。对于这样的孩子,从明天开始,我会每天走到他们身边,轻抚摸他们的头,告诉他们:小伙子,干得不错!或许效果会抵得上10句批评。明天,看你的吧!
第二篇:我当一天家长
我当一天家长
胡梦婵二年五班
周五,赵老师给我们留了个作业“我当一天家长”。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远,早上妈妈要很早起床给我做早饭,还有接送我不方便,妈妈只好给我租车上下学,一个月要二百元呢!况且,我每天回家妈妈还要给我做饭、辅导作业、做家务。每当我睡着的时候,妈妈却还在干活,就这样妈妈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闹钟一样从早忙到晚。我问妈妈:“您不累吗?”她每次都回答说:“不累!”那时候我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好帮妈妈分担一下。
今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乐开了花。哈哈!今天终于有机会表现一下啦。马上行动!我先到厨房里看到碗池里还有没刷的碗,我便拿出洁洁灵和钢丝球准备洗碗。我把洁洁灵倒在碗上,然后用钢丝球在碗的周围仔细地刷起来,最后用水把泡沫冲洗干净,这样所有的碗都被我洗的干干净净。
洗完碗后,我又忙着做卫生:擦地、擦桌子......正干着起劲,就在这时,一双手拍在了我的肩上,我转过头一看是妈妈,妈妈眼睛里含着热泪,那是激动的泪水。妈妈一把把我抱进怀里说:“我们家的祺祺长大了!”
第三篇:当一日家长感想
当一日家长感想
“当一日家长”刚开始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多少还有一些不以为然:不就是做做饭拖拖地洗洗碗嘛,有什么大不了。但是真正实践起来,才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当一个称职的家长呢,会做饭是必须的。要做饭,必然少不了要买菜。买菜这个词对我来说多少有点生疏,平时本来就不大会做饭的我,更加不会挑菜了。买菜需要技巧,肉,什么颜色是新鲜的,什么颜色是不能要的。什么菜配什么菜。然后便是洗菜,洗菜也是需要技巧的,到底是裹在一起洗呢还是切开再洗。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煮饭和炒菜。煮多少米要放多少水,炒什么菜应该放什么佐料,放多少自然要把握好。仅仅是一顿饭就要操心那么多事情,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平时更是得操不少心。当个家长可真不容易啊。
第四篇:学生当“师”
学生当“师”
小的时候理想就是做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向学生传授从师长学来的“满腹经纶”,想象着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和专心致致的学习神态,更坚定了做教师的信念。心想事成,十几年后我如愿的当了一名教师。登上讲台后,自己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总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一下子讲授给学生,但事与愿违,当了几十年教师,自己刚登讲台时的激情被一点点消耗着,看着学生浪费我的心血,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也为这一代学生担忧和惋惜,自己也曾暗暗的反思:自己有不足的地方?自己所教的学科不受重视?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开学后,学校掀起了课改的浪潮,教师自研、互研开展的有声有色,自己也在摸索着、实践着课改的理念,试着把课堂还合学生:试着与学生平起平,试着不再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试着让学生间多一些讨论,试着师生间多一些对话,放下自己严肃的面孔。慢慢的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学的学生少了,主动参与学习的多了,我心中的顾虑也逐步打消了,对课改更加投入了。
有一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又登上了讲台,“老师好!”的声音刚落,“老师,赵彗莹要讲课,她已经准备好了”,一名学生在下面高声地说,当时我一愣,心想:学生又在耍花样。同时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赵彗莹,她充满自信的点点头,看到她自信的神情,我马上说到:下面请“赵老师”给我们讲课,班级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彗莹大步登上讲台,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紧张的表情,但故做沉稳的神态,让人感到这名老师的幼稚,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往往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手高高地举着总也不放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学生没有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在桌堂中摆弄手中的东西,被“赵老师”发现了,我想她一定会把这名学生交到我这或出出这名学生的洋相,果然,这名学生被点名站了起来,一脸的不知所措,“赵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没有听讲当然回答不上,该出洋相了,我心里暗想,谁知“赵老师”却说:同学们用掌声鼓励他,争取下次回答的完美。这名同学惭愧的坐下了,我观察这名学生,他后一段很认真,并且积极讨论、回答问题,下面的学生也没有搞小动作的了。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晔......”。下课后不少学生毛遂自荐,要当“老师”。
回到办公室,我想了很长时间,学生当“师”是反映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要挣脱固有模式的束缚,虽然学生讲的课还有很多漏洞,但毕竟学生敢想敢做,不再是一个乖乖的“小绵羊”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让他们干自己想干的事,教师不要再强加给他们无意义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去发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要把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他们的转变让我真正明白了课改的意义,学生是指引我教学的“老师”。
一次课堂上偶然的事件,让人感触颇深,是课程改革触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了胆,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表现自己。教师也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敢于放手,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发挥的空间。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学生的行为,但它代表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教学模式因知识而变,因学生而变,只有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理念。
第五篇:《点亮智慧的明灯》学生读后感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沿着这阶梯一步一步地攀登。
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之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点亮智慧的明灯》了。《点亮智慧的明灯》里面内容丰富多彩,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它的一幅幅画面,一篇又一篇的名人小时候发生并给他们很大启发的事常常倒映在我的心中。我不禁叹道:“原来,他们之所以长大能为自己的祖国干一番大事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不管多么辛苦、刻苦都会好好学习。”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渐渐变富饶了,但是,幼小的我们却不懂得珍惜、好好学习,我们一定要牢记周恩来爷爷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中国人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干一番大事业,让祖国变得更富饶。
这本书是一本有我国、外国的科学家书,有的写名人从淘气包变成优等生的事;有的写名人到外国从学习医学变成学习文学的事;还有的写名人把自己的命运从成为艺术家变成了成为数学家……《点亮智慧的明灯》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发。
《点亮智慧的明灯》虽然这本书不贵,但是却是一本好书,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是它的价格、外貌,而是它的内容,如果这本书内容不好,哪怕再贵,外貌再怎么吸引人,也不见得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