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

时间:2019-05-14 22: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

第一篇: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

石家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精神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创伤,过错配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对离婚本身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的赔偿,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对这种离婚本身进行安抚的抚慰金,兼具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双重功能〔1〕:一是从经济上填补损害,二是抚慰受害方因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之痛苦。三是制裁、预防违法行为。

2001年我国在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修改了《婚姻法》。其中提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由此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2001年4月28日颁布的新婚姻法正式确立。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28条的规定:新《婚姻法》46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责任制度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合理延伸,建立该制度也是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内部协调健全的结果。〔2〕

一、构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2001年4月28日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首次规定了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完善我国婚姻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首先,保护婚姻家庭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方针。其次,保护公民的精神权利也是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的明文规定。因此,如果夫妻一方不履行夫妻义务或以其他方式侵害了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致使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使无过错方精神上遭受痛苦,过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建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离婚无过错方的重要措施。

从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婚内侵权行为屡屡发生,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四分之一起于家庭暴力,因夫妻一方有婚外情 通奸 姘居 重婚而导致婚姻破裂离婚的有增无减,在某些地区已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此类案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60%以上。许多无过错的离婚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如果不能得到救济,则无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因此在离婚程序中建立这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婚姻秩序法治与德治的高度统一。人们的婚姻关系的调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凡涉及到保障公民人身 财产 和 维护社会主义婚姻秩序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法治,即用用法律的权威性手段和强制性手段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涉及思想品行 生活习俗等问题应运用德治,即依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贯彻到婚姻法修正的全过程。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本身

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

就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典范。

综上所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我国现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设计的缺陷

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这些立法基本确立了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它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

(一)适用主体上存在缺陷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新《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了四种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只有无过错的配偶才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承担义务的主体是配偶中的过错方。此规定中的权利义务主体范围过窄。首先是权利主体适用方面的缺陷。从立法上看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赔偿请求权人被限定为无过错的配偶一方。但是,该条第三和第四两项,及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行为的对象是家庭成员,而家庭成员不仅包括配偶双方还应该包括配偶的父母子女或者其他直系亲属在内。虽然遭受家庭暴力或者是虐待 遗弃或其他行为的家庭成员,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赔偿之诉或者是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但是,这样做在诉讼上不仅增加了诉讼成本也会因部分受害者不愿单独起诉,而使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救济。

其次是义务主体适用方面的缺陷。在离婚损害赔偿中导致婚姻家庭关系破裂通常都由第三方故意或过失因素而导致,这种故意或过失应当和过错方构成共同侵权。因此,只规定过错方成为赔偿义务主体,对受害方追偿是不利的。婚姻法第四十六条仅仅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向谁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即未限制赔偿义务主体的范围,而《婚姻法解释

(一)》第29条却把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限定为无过错方配偶,而排除了婚姻关系双方以外的对破坏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实际上免除了作为共同侵权人的第三者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该项法律规范“从立法原意上应该是不允许向自己的配偶以外的其他人提起此类诉讼的。”〔3〕这使得受害人遭受的损害不能得到有效救济。

(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原因过于狭窄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原因,包括重婚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婚姻法目前规定的这几种法定过错实际上是婚姻一方故意或过失违反婚姻义务的结果,都是对他方义务的严重侵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对受害方给以损害赔偿。但事实上婚姻关系中的过错行为甚至是严重的过错行为远不止这些,我们的立法技术有待改进,应扩大精神损害赔偿法定原因的范围。

(三)关于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不完善。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非常复杂,它不同于财产损害,无法适用等价赔

石家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偿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28条规定:“离婚案件中„„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该解释第十条列举了民事侵权中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六个因素,但其中“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手段 行为方式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结果”等,适用到离婚案件中很难掌握。

三、构建我国完善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一)适用主体的完善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新《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了四种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只有无过错的配偶才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承担义务的主体是配偶中的过错方。在此,需要对权利义务主体的适用范围进行完善。

首先,权利主体的完善。

要真正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应有功效,就应该扩大损害的请求权主体,不仅限于无过错的婚姻当事人,还应包括与婚姻当事人共同生活的受婚姻过错方的暴力侵害或虐待遗弃的其他家庭成员

事实上,夫妻一方因另一方对其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 遗弃行为提起的离婚诉讼,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其他家庭成员,因此法律应允许配偶以外的家庭成员作为具有独立性请求的第三人,参加到离婚诉讼中,并有权独立就自己所遭受的损害,请求损害赔偿。

其次,义务主体的完善。

《婚姻法解释

(一)》第29条把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限定为无过错方配偶,排除了婚姻关系双方以外的对破坏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实际上免除了作为共同侵权人的第三者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这使得受害人遭受的损害不能得到有效救济。笔者认为,侵害配偶权的第三者,也应当成为婚姻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也负有不得为损害婚姻关系的行为的义务。若第三者行为损害了合法婚姻关系中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遭受损害,受害人应有权向其主张损害赔偿。

为了通过立法保护正常的 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不受非法干涉并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赔偿义务主体上趋于完备,笔者认为,应把故意侵害合法婚姻关系行为的第三者纳入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范围。

(二)扩大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原因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原因,包括重婚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事实上婚姻关系中的过错行为甚至是严重的过错行为远不止这些,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将配偶一方通奸、卖淫、嫖娼等导致离婚,给无过错方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列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原因。〔4〕我们的立法技术上应考虑采取列举性规定与

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

概括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列举性规定之后增加一个概括性规定:“其他导致离婚的重大过错”行为,扩大精神损害赔偿法定原因的范围。

(三)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不能完全客观的以金钱计量和赔偿,因此其赔偿数额只能是补偿性,而不是等价性,只能是适当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关于离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立法应否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考虑到过错配偶的主观过错程度 违法行为导致离婚精神损害的手段情节及后果赔偿责任主 体的经济负担能力,以及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立法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不宜规定一个笼统的标准。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法官决定可能较合理。法官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以及有关的民事政策的规定根据离婚案件的审判实践经验结合具体的案情当事人本身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对赔偿数额进行取舍增减以确定一个适当的赔偿数额。

赔偿数额的确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低的赔偿数额可能导致片面强调象征性,根本起不到抚慰受害人弥补其内心痛苦和悲伤的作用。也起不到惩罚过错方的作用。过高的赔偿数额则可能导致片面强调惩罚性,有悖于离婚自由原则,避免无过错方以赔偿巨额精神损失费为同意离婚的条件,要挟过错方。离婚案件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更多的涉及到伦理 道德 感情的因素,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充分考虑离婚案件的特殊性,使赔偿数额的确定既合法又合情合理。

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规定法定情形,以确保实现损害赔偿制度所要达到的对权利的补救和对过错行为制裁的功能。〔5〕笔者认为,法院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损害的数额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无过错方精神的损害程度;2.过错方的过错程度;3.过错方和无过错方的年龄 健康状况 经济情况及谋生能力等4.当地平均生活水平。5.婚姻存续期间和再婚的可能性,婚姻存续时间长的,精神损害赔偿应该适当高些,妻子年龄偏大再婚可能`时,根据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原则,应适当增加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另外,根据婚姻法的立法精神,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分四种情况分别处理:1.无过错方主张离婚,则赔偿诉讼请求与离婚诉讼请求一并提起,否则视为放弃诉讼请求权。2.过错方主张离婚,无过错方既不同意离婚,也不请求赔偿,经法院审理,判决双方离婚,则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3.过错方主张离婚,无过错方一审未提出赔偿请求,二审时才提出,则法院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在一年内另行起诉。4.过错方和无过错方无论是何方主张离婚,经法院审理,判决不准离婚,双方当事人均不得主张赔偿请求权。

总结

随着我国婚姻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婚

石家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姻家庭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带来了我国婚姻法律体系的新进程,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这一法律制度,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我国对婚姻损害赔偿方面的眼研究起步较晚,仅仅是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不可能从开始就是完善的,相反作为一个新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其惩罚 保护 补偿之功效,担负起维护公序良俗的重任,使我们在坚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也能依法治家。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婚姻立法方面必能取得更大进步。构件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会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立新:《新版精神损害赔偿》【M】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2]冯杨勇,等.最新婚姻法律解读与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婚姻法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4]于大水.简论婚姻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政法论丛,2002,(4):13-14.[5]夏吟兰:《离婚救济制度之实证研究》【J】《民商法学》 2004年第3期.石家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对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全面的了解,并拥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我会继续关注这个课题,积极探索,努力提出新的创新性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制度。

在此,我要真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吉朝珑老师以及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由于你们的辛苦栽培指导,我才会成功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同时也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会再接再厉!

再次衷心感谢三年来学校的辛苦栽培,我们会不断拼搏进取,祝愿母校蒸蒸日上!

第二篇: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颁布实施至今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颁布实施至今,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远远滞后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适用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呈现出不少弊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会计原则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充分、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负债,对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估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有效性:

一是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收入、支出仅包括以现金实际收入和支付的部分,虽然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却不反映那些本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如一些事业单位拖欠的工程款;也不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偿还的债务,如借款利息,这就使得当期收入和成本费用反映不真实;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反映不全面。

二是经常存在每个会计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如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并非每年都会发生,而固定资产的使用损耗是逐年发生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的,根据收付实现制将修理费直接计入支出,造成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同样,有些收人是本期一次性收取,但要涉及若干期如培训费收入,在培训费收取的当期,收入有大幅增长,以后则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特别是在各期培训费收入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使得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就不具备可比性。

三是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只能在实际收到付款单据时按付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付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四是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准确。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虽然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两种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极不准确,难以反映各项业务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这既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不能使预算内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二)关于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核算问题

(1)固定资产折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做出明确的规定,会计制度通用科目中没有折旧这一科目。在实务操作中,事业单位一般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而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这种核算方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是价值背离。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差额越来越大。

二是虚增净资产。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以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现有生产能力状况,虚增净资产。

三是成本不完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业务活动成本相应也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虚增了事业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四是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2)购置固定资产。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通过两组分录反映: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上述会计处理存在两个不足:

一是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并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存在形态的一种转换。而借记“事业支出”,势必虚增了单位的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又虚减了单位结余,有违真实性原则。

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由于只是制度的一种硬性规定,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会计往往做了付款分录,忘记做固定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是导致账外资产形成,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2、无形资产核算问题

(1)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备,各事业单位都缺乏严密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按现有制度规定,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分期计入经营支出。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是合理可行的,但对于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摊销一次计入事业支出的会计处理尚有商榷之处。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核算无形资产时,只是通过借记、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最终转入“事业支出”,当期“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为零,作为资产组成部分的无形资产也就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其存在。由于会计报表和账户未列示无形资产状况,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单位而言,不利于单位内部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控制、监督管理;就国家而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例如事业单位因发展需要向国家、集体新征用土地,以支付土地出让金、补偿费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单位对征用的土地享有长期利用、经营的权利。事业单位在取得以上无形资产时,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千万元,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取得的这些无形资产一次摊销,直接计入事业支出,当月的会计报表和次年的会计账簿中无形资产账户都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存在,这些无形资产就成为事业单位拥有的账外资产。

(2)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利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需要。

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入的无形资产,按双方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账面原价,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已将取得的无形资产一次摊销,直接计入事业支出,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为零。

那么,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若干年后将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制度规定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账面原价,贷记“无形资产”科目,就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按账面原价”确定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原价?因为对外投资时无形资产账户余额为零;二是会出现“无形资产”科目有贷方金额没有借方金额,期末余额为贷方的现象,这样既使人费解,也违反了无形资产账户期末余额为借方的规定。

3.事业单位结余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十一条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1)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如:某事业单位有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人员100人,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人均预算定额标准400元提取医疗基金40000元。做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缴费40000;贷:专用基金——医疗基金40000.我们知道,净资产属于剩余权益,归法人所有,但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属于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将负债列入净资产核算,显然是不合适的。

(2)修购基金的问题。现行《事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使得固定资产价值两次被列入支出:如前所述,购置固定资产时,已经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而此处又一次借记“事业支出”,造成虚增事业支出。

(3)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对事业单位收益的一种分配,按照规定,事业单位通过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该在年终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为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而现行的办法,不能清晰的反映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也不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

(三)关于会计报表问题

与企业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两个最大的特点是:一是从会计报表体系上看,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二是从具体会计报表的结构上看,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表”的结构形式。这两点表现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报表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现金流量表所表现出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不能替代的。首先,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支调整为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的收支,所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事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这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问题。资产负债表是静态的时点报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壮况的报表,它所表示的必然是一个时点而非时期。但是,事业单位规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列示不科学,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要素,也包括了“收入、支出”这类属于特定时期的动态项目,从而使这张表失去了原来的含义。作为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列示收支类项目是不必要的,同时也与收入支出表重复。因此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改进,使之符合惯例要求。

三、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为了更好地规范会计核算,实施财务监督,强化资金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笔者针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实行统一的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要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

(二)改进相关会计要素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笔者认为,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成本费用——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没有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由此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需按资金来源列支,可象企业会计一样,购置入时,直接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

另外,建议增加“在建工程”科目。当事业单位购置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或者建造工程类固定资产时,先在“在建工程”中归集相应的成本和支出,待安装完毕或工程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2.改进无形资产核算

(1)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建立和登记无形资产台帐,建立台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主权主体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实在物据,一旦有侵权行为发生时,作为索赔的标准。

二是在评估时,作为评估计价的基础。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应根据它带来的未来收益而确定,但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成本投入,也就是某项无形资产的投入费用仍不失为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依据。

三是根据某些规定对没有转让出去且已失去价值的无形资产,通知财务部门摊销其价值。四是便于对无形资产的盘点、清查及档案管理。

(2)为了避免在无形资产摊销中产生账外资产,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建议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比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购入时,直接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

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有关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不进行摊销。当按规定需转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3.改进事业单位结余的核算。

(1)建议取消“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将专项资金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如上例,提取医疗基金40000元时,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缴费40000,贷:其他应付款40000;发生医疗费支出时(假设一次性用银行存款支付30000元),直接做会计分录借:其他应付款30000,贷:银行存款30000.(2)对修购基金的建议。如果不取消修购基金,建议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提取修购基金,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有利于避免现行会计核算中的弊病。

(3)将交纳所得税作为一项支出而不是对结余的分配。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而且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结余中,仅按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均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的单位收支差额。所以,结余分配的明细账除所得税外只设“提取专用基金”,不再进行细分。若将修购基金作为结余分配的,其明细账的设置需细化,即在“结余分配”总账下的“提取专用基金”明细科目中,再设两个三级明细科目,一是“福利基金”,二是“修购基金”。在提取修购基金时,会计分录为: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使用修购基金时,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银行存款

(三)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可借鉴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至少应包括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强调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对关键项目作出说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其中业务活动表、预算收支总表、基本建设投资表、国有资产情况表应包括上年数和本年数。这样,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建立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将现金流量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统一的需要。同时建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删除,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反映单位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维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篇:摘要介绍了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最终版)

[摘 要介绍了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管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干部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党中心、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办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有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颁布,有的以内部规定的形式颁布,并能健全有关经济责任的配套制度,规范运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据调查了解,大都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熟悉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和要求。各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经调查,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新问题[

1(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学习宣传不够,高校部分干部、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熟悉尚不到位,非凡是领导干部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熟悉不够端正,不能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或认为只有有新问题的干部才会被审计,或认为只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一定要查出新问题。这些直接导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寻找突破口。有的人认为,被审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调任或晋升组织已经有意向或即将作出任用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有的人非凡是被审计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还有的人认为被审计对象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工作过于认真会得罪人等等。

(二)贯彻先审后离原则不够

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干部管理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熟悉不足,有关部门从自身工作出发,在审计之前就做了干部任用或调离的决定。另一方面,由于和审计部门事前衔接不够,造成先离任、后审计多有发生,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监督功能,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功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任务书中所确定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明确,不能进行量化考核,难以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评价。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新问题。

(四)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如调查被审单位有无小金库、有无未在财务部门账上反映的账外账,有无领导个人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财产流失和浪费的情况。因为侧重点不明确,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审计结果也就得不到学校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

(五)有关部门配合脱节[2

部分高校到目前仍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也未成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如审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时没有主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被动参和或根本不参和。由于部门配合脱节,工作中轻易互相推诿,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审计人员较少和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审计滞后

由于批量任免、调动,集中开展审计,审计任务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果。突击性审计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有的责任人任职时间较长,由于审计力量有限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将其经济新问题查清、查透。从而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有时审计部门同时组成几个审计小组,全力以赴、交叉进行,也很难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熟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学校领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随时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监督指导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信心和责任感。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本部门的计划、做法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还要汇报各高校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人对其重要性熟悉不足,对审计程序缺乏了解,所以配合不够主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充分熟悉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分清是非曲直、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管理、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及时和组织、人事委托部门沟通,确定拟进行审计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审计工作计划中。这样,审计部门可以合理布置审计时间,避免突击性任务,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经济责任审计能有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3

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是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立法的步伐,对现有的《审计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增加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其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因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一是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三是规定由谁来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责任追究可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再次,各行各业都要尽快制定适合本行业的统一的、明确的、科学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统一评价口径和标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如何确立领导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此,必须正确区分四个界限,即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领导责任和现任领导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客观、准确、全面、统一、谨慎的原则。合理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对于恰当评价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至关重要。在目前尚无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审计评价应注重以下三点摘要:一是紧扣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不要超越审计的职能去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二是客观明确地界定该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对于和财务收支无关及尚未查清的新问题,以及不好定性的新问题,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咨询,必要时要向学校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小组提交书面报告,而不宜直接进行评价;三是要考虑影响领导干部业绩和责任的各种因素,在评价时据实写明相关的具体情况,对于事实不清、审计证据不充分或拟移交的事项不纳入评价。

(四)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质量管理是审计组织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规范的探究,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报告规范、审计评价规范等。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严格按规范实施审计,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和日常审计工作相结合。在高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中,将涉及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及个人廉洁自律的资料存入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以备经济责任审计时利用,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同时,应加强任职期间审计。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新问题,促进其改善管理,也可降低到离任审计时由于审计范围时间跨度过长形成的审计风险。

在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为此审计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校审计工作。

首先,审计前应重视收集和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包括和审计项目相关的规范、以前内部审计中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新问题、质量控制关键点等,在此基础上,探究审计风险点及控制办法,并编制充分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应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写出述职报告。听取经济责任人述职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和把握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为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要和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签订《审计承诺书》,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做出承诺。这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也有利于保护审计人员,缩小其承担责任的范围。

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把握重点,突出审查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和效果情况,国有资产的平安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健全和执行情况,经济责任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等。对由于会计人员的责任而造成的会计处理差错,在未达到重要性水平的情况下,不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力争做到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要重视召开相关部门或单位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充分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经营能力、业绩、勤政、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找经济责任人所在部门或单位干部职工个别谈话等形式获取相关审计情况和线索。

第三,审计报告要针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来反映新问题,并分析落实经济责任人对新问题应负的责任。评价语言要标准规范,不用或少用修饰性词语,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证据不足的事项及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和经济责任无关的其他新问题,可采用管理建议书等其他形式来辅助反映。

第四,要强化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包括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复核,及时发现审计人员专业判定中可能存在的偏见,提高审计质量。要加强和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沟通。在对审计证据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经济责任人及其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意见,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进一步核实并做必要的修改,对被审计经济责任人提出的不合理意见不能屈从,但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此外,应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这是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方法。

(五)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

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必须依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财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成效。为此,各高校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协调配合机制,要求部门在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等环节上相互支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程序,形成整体合力。要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探究和解决审计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这不仅有利于对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审计手段的不足,确保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提高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水平。

(六)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为了防止出现就审计论审计,审计结果运用不落实的弊端,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摘要:一是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区别对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二是在干部监督管理上,除了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外,还要求实行任职公示制度,并将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的内容,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要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参和监督的功能,不断完善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既可以让教职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任用干部的情况、尤其是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情况,又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和效果。三是要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运用审计的量化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

(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4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功底要求都非常高。审计部门要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创造条件。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强,审计风险大,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特征。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态度、严明纪律,对审计核实的新问题,要认真对待、严厉处理。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及利益的诱惑,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还要依据审计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那些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行为依法抵制。

总之,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在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新问题应负的责任,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进而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有效办法;是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厉财经纪律加强学校的财经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实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有利于抑制各种腐败现象,促进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教育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同广。评析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摘要:高教探究版,2004,8(4)摘要:73-74.[2王漪。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4)摘要:113-114.[3吴万才。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3)摘要:75-77.[4贺长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形成和防范[J.陕西审计,2003,(1)摘要:16.[摘 要介绍了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管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审计;干部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也是党中心、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办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也进入了市场。在国家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成为相关人员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前状况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有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颁布,有的以内部规定的形式颁布,并能健全有关经济责任的配套制度,规范运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发展进度较快,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据调查了解,大都分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是经过授权进行的,授权部门以组织部门居多。说明在审计授权方面,各校的熟悉是比较统一的,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和要求。各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

经调查,绝大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实施审计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几方面。审计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其他方面。虽然各高校审计报告及评价涉及的内容基本一致,但从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尺度把握等方面来看,仍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性的制度。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新问题[

1(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学习宣传不够,高校部分干部、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熟悉尚不到位,非凡是领导干部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熟悉不够端正,不能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解成一种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或认为只有有新问题的干部才会被审计,或认为只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一定要查出新问题。这些直接导致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寻找突破口。有的人认为,被审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调任或晋升组织已经有意向或即将作出任用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有的人非凡是被审计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还有的人认为被审计对象都是领导干部,审计工作过于认真会得罪人等等。

(二)贯彻先审后离原则不够

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干部管理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熟悉不足,有关部门从自身工作出发,在审计之前就做了干部任用或调离的决定。另一方面,由于和审计部门事前衔接不够,造成先离任、后审计多有发生,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监督功能,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功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任务书中所确定的经济责任不是很明确,不能进行量化考核,难以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评价。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没有具体量化标准,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审计评价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等新问题。

(四)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如调查被审单位有无小金库、有无未在财务部门账上反映的账外账,有无领导个人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财产流失和浪费的情况。因为侧重点不明确,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价值和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审计结果也就得不到学校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

(五)有关部门配合脱节[2

部分高校到目前仍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也未成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如审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时没有主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组织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被动参和或根本不参和。由于部门配合脱节,工作中轻易互相推诿,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六)审计人员较少和任务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审计滞后

由于批量任免、调动,集中开展审计,审计任务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果。突击性审计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有的责任人任职时间较长,由于审计力量有限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将其经济新问题查清、查透。从而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有时审计部门同时组成几个审计小组,全力以赴、交叉进行,也很难按时完成审计任务。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正确熟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学校领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随时听取审计部门的工作汇报,提出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监督指导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信心和责任感。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本部门的计划、做法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还要汇报各高校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人对其重要性熟悉不足,对审计程序缺乏了解,所以配合不够主动。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充分熟悉到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分清是非曲直、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管理、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部门要及时和组织、人事委托部门沟通,确定拟进行审计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审计工作计划中。这样,审计部门可以合理布置审计时间,避免突击性任务,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经济责任审计能有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3

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是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立法的步伐,对现有的《审计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增加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其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因对届满、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并制定责任追究细则,一是明确追究主体应负的责任,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三是规定由谁来执

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篇:新修订《0809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0806

新修订《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

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政工条例》)日前颁布施行。

《政工条例》集中规范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根本制度和组织体制,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法规。2003年颁布的《政工条例》,对于规范和指导军队政治工作,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增强部队战斗力和保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修订《政工条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牢固地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充分体现党的创新理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总结吸收军队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回答和解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形势下我军的使命任务、建设目标和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原则、根本作风、主要内容以及党的领导制度、政治机关的主要职责等方面的规定,作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到我军的性质、任务和政治工作的原则要求、主要内容等各个方面,并对军队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充分体现了胡锦涛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思想政治建设“三个确保”时代课题、思想政治工作“三个紧贴”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要思想。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对近年来军队政治工作实践,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教育训练中探索总结的新鲜经验,都作了认真概括和充分吸收。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增加了做好军队使命课题训练、联合训练、战略战役首长机关训练、基础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以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抓好部队政法工作等内容,强调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政治工作,对党委(支部)领导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组织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等作了明确规定。

新修订的《政工条例》,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必将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共同分享

第五篇:在海关总署发布了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后

在海关总署发布了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后,昨日,武汉海关交上了湖北省外贸成绩单。2012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19.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4.8%,将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河南,滑至中部第四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在钢材、农产品等产品出口走弱的情况下,我省还没有出现新的可以持续出口的产品,导致外贸缺席“三驾马车”,“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富士康身上。”

武汉拖后腿

武汉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1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进口125.6亿美元,下降10.6%;出口194亿美元,下降0.6%,出口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在中部6省中,去年,河南省以 517.5亿元的外贸总值位列中部首位;安徽省位列第二位,外贸总值为393.3亿元;江西省紧随其后,以334.1亿元的成绩位列第三,而湖北省让出以往的“老大哥”之位,落为第四。

“武汉很糟糕。”叶青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湖北外贸处在中部省份倒数的位置,主要是武汉市拖了后腿,“1-11月份,河南郑州出口总值达183亿元,安徽合肥为128亿元,而武汉只有98亿元。”

去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203.5亿美元,下降11%,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7%。其中,出口107.5亿美元,下降8.3%;进口96亿美元,降幅达13.7%。值得一提的是,我省17个地市有11个出口逆势飘红,出现了小“艳阳天”。其中,孝感出口6.4亿美元,劲增69.2%。襄阳、黄冈、恩施出口增长三成多,荆门、十堰、仙桃、天门出口也增长了两成多。

寄望富士康照相机

“湖北有五大难,出口就是其中之一,在所有跨越性的增长因素中,湖北缺了外贸这驾马车。”叶青认为,河南外贸的快速增长,受益于苹果产品的全球风靡,“郑州有三个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空运到全球,还是供不应求。合肥也有稳定的汽车产品出口,而在钢材和农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走弱的情况下,湖北省还没有一个新的可以持续出口的产品。”

海关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去年,我省出口钢材11.7亿美元,下降11.8%;出口农产品11.5亿美元,下降19.6%。而出口机电产品99.1亿美元,增长4.8%;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7.1亿美元,增长12.4%。

“湖北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增长,但不是很强,还没有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叶青说,由于传统的钢材、船舶、粮食等出口大多走水运或火车,进出口周期较长,“一走就是二三十天,我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富士康照相机身上。”

下载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摘要:我国在2001年6月28日颁布实施了新(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一周年讲话

    今年11月1日,是《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我市围绕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这一主......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有了新的发展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我们每天都要刚水,要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回答可能有]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定量的水,否则人将不能存活。 2.水在人体内起着凋节体......

    我国中小企业ERP策略研究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ERP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八条策略。关键词:ERP 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

    3月1日是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两周年

    利通区水务局认真学习宣传水土保持法 3月1日是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两周年纪念日,也是新水土保持法宣传日。近日,利通区水务局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多形式开展了纪念新《水土保......

    摘要禸考察了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共5篇)

    摘要禸考察了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禸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对策摘要: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存在的问......

    摘要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及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摘 要 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及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塑造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关......

    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

    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充实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分析及建议 调查目标:为改善银行服务行业 调查时间 : 7月25日-8月25日 调查对象:商业银行调查方式 :消费者调查问卷调查背景 :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