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渝委办发[2012]6号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文件
渝委办发[2012]6号
━━━━━━━━━━━━━━ ★ ━━━━━━━━━━━━━━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2012年2月16日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扎实开展“人才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力实施“六百三万”计划,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五个重庆”、构筑内陆开放高地、促进“缩差共富”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加强宏观指导,落实“1+6+14+38”人才发展规划
1.广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解读、宣传科学人才观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联合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华龙网、七一网等媒体,开展“科学人才观”征文活动。加强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效的宣传,集中宣传“1+6+14+38”人才规划,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实施人才规划的经验做法,以及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进一步办好《重庆人才工作通讯》、《青年人才论坛》、《重庆技能人才》、《女性人才》。〔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重庆社科院党组,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党委等〕
2.深入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6支队伍、14个重点领域和38个区县人才规划,制定落实各人才专项规划年度计划,深入推进人才强区、人才强县、人才强企、人才强校、人才强院等工作。加强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督促检查,组织开展人才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建立完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检查、评估和考核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重庆社科院党组、6支队伍和各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3.开展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推动在渝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学科设置,提升学科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单位、使用单位和理论研究机构合作,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人才理论合作研究。加大人才理论研究投入,加强重庆市人才工作研究会建设。做好人才工作法制化、人才特区、人才项目、人才考核、职称改革、创新型科技人才、涉外人才、专家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编印《重庆人才发展规划汇编》。〔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重庆社科院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4.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和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建立人才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推广运用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分级分类建立专家管理信息库。办好重庆人才公共信息网。〔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二、实施重点项目,提升人才对科学发展的支撑力
5.稳步推进“六百三万”计划。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工作制度》,建立“六百三万”计划协调落实机制。健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制度以及工作例会、信息沟通、督促检查及监测评估制度。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才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保障重点人才项目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6.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万名专技人才“三支”和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择优选派16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开展100个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业试点。实施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计划,选派1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实施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从市和区县选派1万名机关干部驻村,推进千村脱贫。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招录3812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做好项目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三、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领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7.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参与实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培养造就青年英才的实施意见》。启动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重庆市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举办第十届重庆高交会暨第六届国际军博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与企业结合转化科技成果。实施区县、产业、民生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3+1”示范工程,采取“人才+项目+基地”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培养急需科技人才。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企业)研究中心等载体,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和团队,促进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加强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培养“两江学者”15名、高水平学术学科带头人10名、工程技术带头人10名,建成35个高水平研发团队。举办首届“重庆青年科学家论坛”。〔责任单位:市委科技工委、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农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两江新区党工委、市科协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8.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启动思想建设、能力提升、结构优化、作风锤炼四大工程,实施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和基层干部三大培训工程,加强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深化“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提升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开展聘任制公务员和公务员跨部门(区域)竞争上岗试点。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注意选拔优秀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基层领导经历和工作经历的干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公务员局党组、市委党校,各区县党委等〕
9.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中国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和中欧经理人培训项目,打造海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继续推进MBA、EMBA学历学位教育和高级工商管理培训。加强优秀企业家培养,选派11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培训,培养20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举办“国资大讲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家专题讲授。加大市场化方式选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力度。加强企业董事会和外部董事会队伍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健全董事会功能。〔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党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工商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0.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等工程。推荐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研究制定《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创建国家专家服务基地。新建一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加大招收海外留学人员和外籍博士后力度,鼓励博士后开展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副职选派管理。推进“西部之光”、“三峡之光”、“民族之星”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军地联合培养人才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举办25期高级研修班,在重点领域培训3万名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人才。加大交通人才、环保人才、统计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重点项目,壮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举办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积极引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人才。继续开展“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交通党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环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统计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科协党组、第三军医大学党委、后勤工程学院党委、重庆通信学院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11.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紧缺高级技师培养,围绕重点和新兴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6万名,其中紧缺高级技师1000名。贯彻落实《重庆市高技能专家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评选认定一批高技能专家工作室。推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办好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举办10场职业技能大比赛。协调引进1—2项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落户重庆。〔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市工商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市妇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参与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贫困地区农民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学校、专业技术协会和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才、农产品加工能人和能工巧匠培养力度,多渠道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加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力度。建设20个农村信息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1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0所农民田间学校,资助100人参加全国农交会,扶持100人创办领办示范型专业合作组织。选派农业专家团助推“两翼”农户增收。推进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园区创业。加强农业类职业院校、区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支持建设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水利局党组、市工商局党组、市林业局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3.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重点领域培养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教育、医疗、司法等相关领域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制定社会工作员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开展社会工作员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组织引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新建2个社工专业实训基地,在老年人服务、社区建设、矫治帮扶等领域,建设10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示范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编办、市信访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公安局党委、市司法局党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卫生局党组、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市扶贫办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市残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4.加大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力度。研究制定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宣传文化特殊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文化名人、巴渝新秀培养工程,加强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培养,培养2—3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文化名家工程”人选。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培养1000名文化工作骨干。继续实施“百名宣传文化青年骨干挂职锻炼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重点学科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优秀专业技术文化人才专题培训,组织高层次人才赴市(境)外学习研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化广电局党委、市新闻出版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5.加强金融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金融、财会人才发展政策。加强金融财会高端人才培养,培育10名高层次金融人才和30名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依托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金融学院)等市内外知名院校,加强本地金融财会人才培养。选派优秀金融人才到国际金融组织顶岗锻炼或访学研修。围绕建设内陆地区金融高地,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依托重庆联交所、农村土地交易所等要素市场,引进一批高端金融管理人才。大力引进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要素市场交易结算等方面的高级会计人才。举办“金融开放论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党组、市金融办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国土房管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地税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6.加强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法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面向基层遴选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公安、司法等政法队伍。加强政法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人才交流。采取院校培养、顶岗锻炼等方式,选送一批优秀政法人才赴市内外高校培训。完善政法人才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继续推进警务人才公派留学项目。〔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高法院党组、市检察院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公安局党委、市司法局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17.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旅游博士人才、旅游饭店管理人才、旅游景区管理人才等“十大”旅游人才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旅游人才。积极筹办重庆旅游学院,筹建重庆旅游人才研究院,加强旅游学科建设,优化旅游专业设置。做大做强旅游职教集团,打造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8.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和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风雨同舟•十百千万工程”,培养一批在全国和全市有影响力的党外人才。推进“千名党外干部挂职锻炼工程”,强化“7+38”党外人才实践锻炼基地和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筹建武陵山区非公人才国家级培训基地。加大微型企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参加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升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委“两新”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工商局党组、市中小企业局党组、市工商联党组、市总工会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19.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加强首批“两江学者”管理服务,做好第二批“两江学者”评审工作。举办专家政治理论研究班,组织第二批市委直接掌握联系专家赴井冈山、延安开展理论培训,加大有突出贡献专家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进园区”咨询服务活动,大力开展专家学术交流、国情考察及走访慰问活动。加强高级专家疗养休假中心建设,做好院士专家疗养休假、医疗保健工作。新建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专家工作室。〔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科技工委、市科协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四、加强交流合作,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
20.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部委、“985”高校、东部发达地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央国家机关、京津沪鲁苏浙等东部发达地区干部交流。深入落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校(院)地合作协议,从“985”、“211”高校选调4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渝工作,支持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强博士服务团队管理服务。举办第三届“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和第二届“国家级大院大所重庆行动”。组团参加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千人计划太湖峰会”、武汉“华创会”。〔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1.加强渝港澳台人才交流合作。继续实施“海联(重庆)开放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赴港顶岗培训、港澳青年人才重庆实践计划等合作项目。组团赴港开展紧缺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邀请港澳台知名专家来渝开展学术交流。深化渝台经贸活动,推进渝台电子信息、商务人才合作。〔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统战部、市外经贸委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22.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参与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海外赤子计划,深入实施重庆市“百人计划”、海外留学人员“直通车”资助计划。依托海外人才联络站,组团参加北美洲中国留学人员人才交流大会,举办欧盟生态环保人才、北美汽摩人才、印日软件人才招聘活动,开展“百名海外留学博士两江行”活动,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籍高级专家来渝工作或服务。举办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七届年会。贯彻落实《国家特聘专家服务与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有关待遇的意见》,加强国家和市级“特聘专家”服务管理。评选第三批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组织文化产业与传媒人才赴美国、理论人才赴俄罗斯专题培训。组织高校后备干部队伍“4050”干部出国培训,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外经贸委党组、市公安局党委、市环保局党组、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党组、两江新区党工委、市科协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五、加大人才政策重点难点突破力度,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23.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推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分类考核,探索干部德的考核新方式和新办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和正高级会计师、技工学校正高级讲师资格评审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有效途径,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和评价办法、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政策。筹办第六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民政局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公务员局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4.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研究制定《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继续实施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整合。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完善各类人才队伍之间合理流动政策。建立重点企业工程师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名师互派“双师”挂职制度。〔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组织部、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5.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认真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改革科研经费分配和管理办法,完善实施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财政供养人员津补贴和职工社保待遇统筹力度,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缩小不同区域收入差距。探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收入增长挂钩机制。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专业合作社、领办示范园。继续开展“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重庆市重大技术创新奖”、“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杰出企业家”、“重庆市名师”、“杰出农村实用人才”等评选表彰活动。〔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党组、市经济信息委党组、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科技工委、市委农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市总工会党组、团市委党组、市妇联党组,各区县党委等〕
26.加强人才特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才特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挥人才特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两江新区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加快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万州经开区、长寿经开区、重庆理工大学市级人才特区建设。总结推广人才管理创新经验,积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使用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科技工委、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各“人才特区”建设单位,各区县党委等〕
六、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27.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健全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分解制度。健全完善督促落实机制,建立检查通报制度、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和人才工作监测与评估制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28.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实行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加强人才工作考核,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健全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人才工作联系点、示范点指导。〔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区县党委,各市级人才工作联系点、示范点等〕
29.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引导区县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强区县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人员。人才密集单位要明确人才工作专职人员。举办3期人才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提高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党组、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党组(党委),各区县党委等〕
中 共 重 庆 市 委 办 公 厅
2012 年 02 月 17日印发
(共印份)
第二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渝委办发〔2010〕54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办发〔2010〕54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30日
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每名大学生种100棵树,每所大学建1片“大学林” 由市林业局牵头,市教委及相关区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1.建“大学林”。54所高校在25个区县(含北部新区)建立64片“大学林”,共约2.5万亩(见附件一)。
2.集中种树。各高校与相关区县对接,结合森林工程建设,就近选择植树区域,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集中种树,共约40万亩(见附件二)。
3.分散种树。结合社区绿化、校园绿化、房前屋后绿化、补栽培植和“三进三同”等活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分散种树。
(二)时间安排
1.2011年初,54所高校和25个区县(含北部新区)分别对接,制定“大学林”建设和大学生种树实施方案。2.2011年12月底前,54所高校全部完成“大学林”种树任务。各高校“大学林”统一命名为“某某大学(高校全名或校名的规范简称)林”。
3.2011至2015年的种树季节,采取建“大学林”、集中种树和分散种树等形式,组织大学生植树造林。
(三)工作分工
1.市林业局负责协调有关区县,落实各高校“大学林”、集中和分散种树区域,提供技术指导,参与任务布置、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教委负责指导和督促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种树活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3.相关区县党委、政府负责落实“大学林”、集中和分散种树区域,提供树苗和工具,协调处理“大学林”建设及学生种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承担“大学林”和集中种树区域的管护工作。
4.各高校组织学生种树,负责交通、饮食、安全保障等工作。
二、组织大学生带薪实习1个月
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教委、团市委及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每年为大学生提供30000个实习岗位,其中市人力社保局提供2000个实习岗位,市直机关工委提供1000个实习岗位,市国资委提供10000个实习岗位,市工商联提供2000个实习岗位,各区县(自治县)负责提供15000个实习岗位(2011岗位计划见附件三)。每年组织300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带薪实习,重点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时间安排
1.岗位收集阶段。每年11月,各责任部门组织用人单位收集下一实习岗位。
2.岗位发布阶段。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每年6月中旬、12月中旬收集汇总各责任部门实习岗位,会同市教委将岗位信息发布到相关网站。市教委将岗位分解到各高校,各高校将对应岗位信息发布到学校网站。
3.报名组织阶段。实习岗位发布后,市教委及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各高校做好对接工作,并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加。
4.带薪实习阶段。利用每年假期,组织大学生进入各实习单位参加1个月的实习活动。
(三)工作分工
1.市人力社保局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带薪实习工作,组织协调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提供实习岗位,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2.市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协调市级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提供实习岗位。
3.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协调市属国有企业提供实习岗位。4.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协调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5.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及区属企业提供实习岗位。
6.市教委负责组织高校与相关单位的对接工作。7.团市委负责组织高校学生骨干参加带薪实习活动。8.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带薪实习,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三、到农村“三进三同”1个月
由团市委、市教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及相关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各高校与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建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基地(见附件四)。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市、校、院(系)三级组织实施。每年集中组织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主要面向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分散安排其余大学生开展“三进三同”实践活动。
(二)时间安排 以寒暑假期为主,也可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灵活安排“三进三同”实践活动。每次集中组织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不少于1个星期,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该项活动总时间不少于1个月。
(三)工作分工
1.团市委、市教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到农村“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委组织部负责落实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基地,指导全市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
3.相关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大学生入住农户家庭的食宿、安全保障等,协调处理“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4.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三进三同”实践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四、到企业做工1个月
由市国资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工商联、市教委、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市国资委牵头建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工活动基地(见附件五)。结合学生课程实习、专业实训、青年就业见习、毕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开展学工活动。
(二)时间安排
1.每年12月底前,市国资委、市教委分别到国有企业和高校调研,收集校企合作信息;市国资委和市工商联分别确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工基地。
2.市教委负责及时将学工信息发布到各高校,同时会同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采取分配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当年学工指标,公布相关信息。
3.学工信息公布后,各高校与相近学工基地对接,签订相关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做工1个月。
(三)工作分工
1.市国资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学工活动,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学工活动基地,做好任务布置、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教委负责及时发布学工信息,组织高校与学工基地对接,指导高校开展学工活动。
3.团市委负责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团员青年学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
4.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工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五、开展学军1个月 由重庆警备区、市教委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学军活动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总时间为1个月。其中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
(二)工作分工
1.重庆警备区协调驻渝部队和军事院校,选派军事教官,编制训练大纲和计划,提供军训所需武器弹药等。
2.市教委负责组织高校与驻渝部队的对接工作,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3.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军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六、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由市教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解
组织全市在校大学生结合种树、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和学军等活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和工矿企业调查研究,每人至少撰写1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内容包括重庆城乡统筹情况、重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农村增收脱贫情况、“五个重庆”建设情况,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交办的其他调研内容。
(二)工作分工
1.市教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做好大学生调研活动的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成果运用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委宣传部负责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确定每年调研内容,搭建展示交流优秀调研报告的平台。
3.团市委负责指导各高校开展社会调研工作。4.各高校负责组织师资力量,指导大学生开展调研活动。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市委、市政府建立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级相关部门和各高校,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办事人员。各区县(自治县)由党委副书记负责分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并明确1名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专门负责有关组织协调工作。
(二)安全保障
各高校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各接收单位和相关区县(自治县)配合做好大学生在本地本单位实践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和市教委分别负责签订企业、单位与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市公安局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市教委负责协调保险公司,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校校方责任险范畴。
(三)后勤保障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后勤保障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专项经费,做好重大活动的经费预决算等工作。市交委负责配合各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交通保障工作。
(四)营造氛围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市属新闻媒体和中央媒体,市级相关部门、各责任单位、各区县(自治县)和高校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生动事例、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积极引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
(五)督促检查
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检查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自治县)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市级各牵头部门负责督促检查相关单位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单项活动的情况。市教委负责督促检查各高校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市教委负责统一制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各高校确保大学生人手一册,并督促大学生如实填写。
(六)考核评比 市教委负责牵头制定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考核办法,汇总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各单项活动实施情况,组织召开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不定期召开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的通知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的通知
渝委办发[2008]17号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
《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5月13日
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乡镇锻炼成长、建功立业,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素质,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简称“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城乡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农村乡镇人才开发力度,着力构建农村乡镇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新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的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一)优化乡镇人才队伍结构。
2008年至2012年,选派32511名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全市901个)机关、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工作,充实农村乡镇人才队伍。
优化乡镇党政人才队伍。每年从本科以上毕业生中为每个乡镇党政机关选派大学生1名,5年共计选派4505人,其中研究生901人。优化乡镇政法人才队伍。每年为每个乡镇政法部门从法学类本科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1名,5年共计选派4505人。
优化乡镇教师队伍。每年为每个乡镇学校从师范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1名,5年共计4505人。
优化乡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每年为每个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从医学类本科或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1名,5年共计4505人。
优化乡镇农技服务人才队伍。每年为每个乡镇农技服务机构从农学类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1名,5年共计4505人。
优化村“两委”人才队伍。5年内,为每个行政村(全市9986个)从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1名,每年选派2000人左右,5年共计选派9986人。每年安排一定指标,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村干部中招录(聘)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聘)用后派驻村“两委”工作。
力争到2012年,全市乡镇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占比由现在23%提高到35%,村“两委”班子中大学生的占比达到30%以上。
(二)提高乡镇人才队伍素质。
5年内,选送100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到高等院校脱产接受学历教育。开展以公共治理、公共服务、依法行政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公务员轮训。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技术骨干业务培训,培训10000名。开展以解决“三农”工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等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负责人轮训。
(三)构建以城带乡人才支援新格局。5年内,由各区县(自治县)从乡镇、区县(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组织5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县(自治县)、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锻炼。从市、区县(自治县)选派10000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农技人员、医生到乡镇支教、支农、支医(简称“三支”)。由“一圈”与“两翼”地区乡镇互派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争取中心和国家机关部委政策支持。
利用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团中心等中心和国家机关部委,在人才项目、资金、名额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乡镇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乡镇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等方面给予非凡优惠政策;答应乡镇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乡镇与村之间、体制内外之间的人才合理、有序、顺畅流动。
(二)加强对选派大学生的政策支持和项目统筹。
大学生选派工作参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的有关规定,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面向社会公布需求,定岗报名,全市统考,公平竞争,择优选派。选派到乡镇的研究生可担任乡镇长助理,优秀的可担任乡镇副职。选派到村的大学生关系在乡镇,工作到村,可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经过一定时间锻炼,本人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通过有关程序,可担任村“两委”负责人。选派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间,区县(自治县)负责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保险费用为每人每年200元。选派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满两年,经考核合格,到乡镇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行政村的正式录用为公务员,到乡镇学校、卫生、农业部门的正式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选派大学生执行所在区县(自治县)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标准。选派大学生前两年的工资,主城区(不含渝中区,下同)由区财政承担,“两翼”区县(自治县)由市财政承担,其余区县由市、区县财政各承担50%。津补贴由区县(自治县)财政承担。两年后,由市财政承担的部分工资转由区县(自治县)财政承担。
2008年以前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重庆)”计划的高校毕业生,现仍在我市基层岗位服务的,可参加当年的选派考试。也可在服务期满后,参加全市组织的定向考试考核,择优招录(聘)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原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
将目前的“选调生”、“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重庆)”等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进行整合,纳入“计划”统筹实施。
(三)为艰苦边远乡镇静向培养紧缺专业人才。
由市教委每年从市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单列300个指标,为艰苦边远乡镇教育、农技、卫生等事业单位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后到定向单位工作,最低服务年限5年。定向培养指标由区县(自治县)申报、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并向社会公布。“定向培养”大学生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按考分从高到低录取。“定向培养”大学生享受市“建设资金”每人每年6000元的资助(国家助学金受助生可以纳入本“计划”,在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资助的基础上,市里再给予4500元资助)。需要“定向培养”的区县(自治县)、承担“定向培养”任务的学校要与学生签订专业培养、工作安排、服务年限等方面的协议。
(四)加大乡镇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力度。
加强学历教育。每年选送20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高等院校脱产接受学历教育。由市教委从成人高校招生计划中单列指标,统一考试录取。两年学习期内,参学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按政策发放,并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资助。资助经费主城区由区承担,“两翼”区县(自治县)由市承担70%、区县(自治县)承担30%,其余区县由市承担30%、区县承担70%,在各级“建设资金”中列支。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参学人员的考核治理,将学历达标情况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对脱产学习后未达到学历要求的,给予两年的补习期。补习期间,只发给70%的工资和津补贴,不再给予资助。补习后仍达不到学历要求的,视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予以辞退(聘)处理。
加强专业培训。每年由市教委组织500名乡镇中小学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业务培训。由市民政局组织100名社区治理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业务培训。由市劳动保障局组织300名劳务经济、社会保障治理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业务培训。由市建委组织200名乡镇规划建设治理人员到建筑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业务培训。由市农业局组织400名乡镇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单位进行业务培训。由市卫生局组织500名乡镇医护人员到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进修。每次培训时间不低于2个月。培训经费由牵头部门负责,市“建设资金”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资助。加强村干部轮训。从高等院校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专家中抽调人员组成讲师团,在开展实地调研、编写专门培训教材的基础上,赴区县(自治县)开展村“两委”负责人轮训。每年培训4000人左右。讲师团人员的交通、食宿补助等费用由市“建设资金”承担。培训场地、参训人员的交通、食宿补助等费用由区县(自治县)承担。
(五)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支教、支农、支医。
采取按需选派、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市、区县(自治县)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农技人员、医生到乡镇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支农、支医服务。市里5年选派2500人,其中教师1000人,农技人员500人(农业150人、林业100人、水利150人、农机50人、畜牧50人),医生1000人。区县5年选派7500人,其中教师3000人,农技人员1500人,医生3000人。市、区县(自治县)教育、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卫生等部门,分别负责相关人员的选派及治理。选派人员的具体数量和专业,根据乡镇实际需要确定。“三支”人员在基层服务期间,原单位所有待遇不变,并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资助。资助经费按选派渠道,分别由市、区县(自治县)“建设资金”承担。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明确“三支”人员的职责任务,加强考核治理,使人员下得去、有事干、出成效。对选派后不到岗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追缴资助经费,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六)引导人才积极投身基层。
加大从乡镇基层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对选派到乡镇、村任职的优秀大学生,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先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交流任职。区县(自治县)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或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时,要向乡镇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新提拔的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原则上要有基层锻炼经历。
逐步实行从基层选拔市、区县(自治县)机关公务员制度。从2008年起,市、区县(自治县)机关补充公务员,主要应从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择优选调。市、区县(自治县)公开招录公务员时,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中招录的比例不得低于60%,以后每年提高10%,2010年以后达到不低于80%。
逐步实行从基层遴选市、区县(自治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度。从2008年起,市、区县(自治县)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除非凡单位、非凡岗位外,一般应从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择优选调。市、区县(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中招聘的比例不得低于40%,以后每年提高10%,2010年以后达到不低于60%。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应向乡镇适度倾斜。坚持把农村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今后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时,在同等条件下,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者优先。
(七)强化资金保障。
市财政6年投入5亿元用于本“计划”实施,其中4亿元用于选派大学生前两年的工资,1亿元(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建立“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简称“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生定向培养、在职人员教育培训、“三支”人员资助、计划治理等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应建立相应的“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其中主城各区每年不低于200万元,“两翼”区县(自治县)每年不低于50万元,其余区县每年不低于100万元。市、区县(自治县)“建设资金”分别由市、区县(自治县)“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治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结余结转,资金运行情况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并向社会公布。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计划”在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实施。成立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组织、政法、编制、教育、民政、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农业、卫生、共青团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区县(自治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市、区县(自治县)“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落实专职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工作治理,提高工作实效。
(二)制定方案,稳步推进。
各区县(自治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在每年2月底前,根据本地区、本系统乡镇人才的需求情况,编制“计划”实施方案,报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拟订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起草配套政策,经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年底要对各区县(自治县)、市级相关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情况汇总上报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市委、市政府。
(三)严厉政策,严明纪律。
各区县(自治县)、市级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计划”的相关政策,对执行中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严禁自作主张。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要加强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政策,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落实责任,加强督导。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市“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领导不重视、“计划”实施不力、政策不落实等情况,严格追究责任。对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第四篇: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推荐]
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科协组函人字〔2015〕124号
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同意,现将《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把握时间进度,注重工作实效,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2015年4月24日
附件
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2015年,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机遇,围绕科技创新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拓宽人才服务渠道,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才的培养举荐、评价激励、引进使用、联系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密切与科技人才的工作和思想联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
1.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履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人才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文件,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向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推荐人选,会同科技部等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适时召开中国科协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传达中央部署,沟通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有关部门与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人才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中组部工作部署,对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2.加强科协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开展“十三五”规划人才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科协人才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科协实际,对科协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特点、规律进行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及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构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3.加大人才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就,总结宣传科协系统人才工作经验做法。继续通过资料采集、专题展示等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完成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事迹突出、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发展研究中心
二、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4.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研究提出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方案,确定中国科协拟保留改进的奖项、拟取消的奖项以及新设立的奖项。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强化导向,完善程序,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争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结合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组织研究、推动设立“国家杰出科学家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重点奖励重大科技贡献和杰出科技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计划财务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普及部
5.做好科协奖项组织评选工作。与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与全国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公司共同开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工作,与总政干部部、求是科技基金会等联合开展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完善科协奖项工作机制,扩大人选推荐渠道,优化评审程序,提高评选质量,提升奖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学会服务中心
6.做好国家科技奖等奖项推荐工作。按照国家奖励办通知要求,组织评审、推荐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精选学会组织推荐优秀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国家奖励评审,强化对科技人物的奖励,优化国家科技奖励结构。按照科技部部署,组织推荐“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候选对象。做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等国际科技组织奖项的推荐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服务中心、有关全国学会
7.发挥全国学会人才评价作用。指导、协调全国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继续推动全国学会做好科技奖励工作。发挥科协组织在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标准、方法及成效的研究。进一步做好全国学会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相关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科普研究所、有关全国学会
8.做好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通知要求,按照《中国科协推荐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同行评价在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学术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坚持专家主导,强化纪律意识,注重廉洁高效,严格工作程序,制定问责制度,确保推荐(提名)的权威性、公正性,高质量完成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评审工作,为国家推选举荐高层次人才。结合推荐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学术部、学会服务中心,有关全国学会、省级科协
三、统筹促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9.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着力办好大会特邀报告、专题学术交流、高端人才推介等活动,帮助博士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依托全国学会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鼓励学会自主设计,探索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早期资助的有效路径和创新模式,支持“小人物”脱颖成才,帮助他们在科研资源配置、评价奖励、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持续稳定支持。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学术部
10.加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开展“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和“中学生英才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工作,培育创新创业后备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科学技术普及部、青少年科技中心
11.加强科普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和科普人员的继续教育,指导全国学会做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推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本学科、行业和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科普志愿者协会,完善科普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科学技术普及部、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技馆
12.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调整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职能,在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牌子,加强工作指导,推动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更好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完善专家工作站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项目合作和创新方法培训,推动科技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创新创业;改进“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形式,丰富时代内涵,畅通扶持和举荐企业科技人才的渠道,引导企业用好用活人才;组织实施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提升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1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化高水平智库建设,服务联合国咨商和国际组织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更多世界一流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加大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大奖的推荐力度,支持更多优秀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提升“海智计划”水平,探索启动“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工程”试点工作。配合中组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研究编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规划。
责任部门和单位:国际联络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14.做好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候选人的推选工作。优化、完善相关程序和制度,扩大选人视野,将成果突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热心科协工作的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团结凝聚到科协组织中来。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
四、扎实做好科技人才的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工作
15.引导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出台科学文化建设纲要和科技工作者行为规范,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弘扬科学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依法依规开展科技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科技界深入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发展研究中心
16.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部署,做好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启动“创新50人论坛”,发挥高层次专家在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举办论坛或研讨会。继续做好《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界情况》、《调研动态》等编印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发展研究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7.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通过全国学会引导科技人才参与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为科技人才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科技交流活动,支持学会积极申办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办好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继续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积极搭建高层次的综合国际交流平台,继续推进《华盛顿协议》各项工作,争取在2015年转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国际联络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8.认真办好2015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组织部署全国科协系统在12月15日前后,集中举办表彰、慰问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系列活动。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主场活动。协调配合党组书记处领导走访看望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现有资源,加大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宣传力度。研究、论证将“中国科协会员日”更名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日”。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学会学术部、调研宣传部、中国科技馆、机关服务局、信息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9.组织科技专家暑期考察休假。以中国科协重点联系专家或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组织开展科学家暑期考察休假。结合考察休假活动,召开院士专家服务地方发展咨询座谈会、院士报告会,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听取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有关地方科协
20.举办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根据中组部部署,从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获奖者中选拔学员,6月份在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一期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国情知识、增强国情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
21.面向科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深入开展企业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育及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调研工作;支持学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加强与人社部协调沟通,推荐更多全国学会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加大推荐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的力度;举办全国学会继续教育工作人员培训班和研讨班。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学会服务中心
22.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建好、用好全国和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科技人才队伍状况,反映科技工作者呼声与诉求。在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当权益方面积极发声,为科技人才放手创新营造有利环境。推动厘清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边界,按照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保护科技工作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发展研究中心
23.拓宽方式和渠道,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日常联系。建立、落实中国科协重点联系专家制度,体现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才的关心关怀。召开在京中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反映愿望诉求。组织青年科学家创新沙龙,为增进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工作联系、思想沟通与学术交流提供平台。继续做好中国科协八大代表联系服务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中国科协联系专家的方式和手段。重视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完善和更新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专家信息。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信息中心
第五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2-04-25 13:00文章来源:商务部 电子商务司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政策
【发布单位】商务部 办公厅
【发布文号】商电字[2012]18号
【发布日期】2012-04-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现将《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商务部 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电子商务工作,对于构建搞活流通长效机制,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电子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着力加强电子商务工作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管理
和行业指导工作力度,加强示范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业务指导工作
(一)结合实际,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制订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分工,落实具体责任。
(二)强化对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督检查,加强计划与规划目标、工作安排与规划重点任务、政策制定与规划导向的有效衔接。
(三)商务部将对各地规划发布及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组织交流经验,通报有关情况。
二、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章立制工作
(四)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以网络零售立法为突破口,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规章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五)各地要针对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开放性、兼容性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
三、加强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
(六)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商务主体、客体、主要环节和不同领域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一批标准规范。
(七)加强对电子商务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工作,加大标准的实施力度,提高标准的实施效果,切实发挥好标
准引领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加快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设
(八)制订国家电子商务统计标准,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发挥电子商务统计标准在规范各地电子商务统计指标设置、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九)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全面掌握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及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电子商务报告》、《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和《网络零售市场评估报告》,做好相关信息发布工作。
(十)各地要结合当地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与当地统计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扩宽数据来源渠道,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电子商务发展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十一)指导有关中介组织,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分析电子商务服务业统计数据,做好电子商务服务业典型企业调查工作。
五、开展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跨部门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十三)研究制订电子商务信用评估指标、管理办法以及信用保护、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等实施细则。有条件的地方要优选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信用评估服务机构,探索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参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促进和扶持第三方信用评估业发展。
六、抓好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工作
(十四)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推动网络零售规制、流通电子商务应用等各项工作,特别要推动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试点工程。
(十五)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在示范基地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政策体系、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与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应用企业的聚集地和电子商务的创业创新平台。
(十六)加强对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跟踪研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示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带动关联企业协同发展。
(十七)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通关、退税、融资、信保等政策问题。
(十八)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省要继续加强网上购销对接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
(十九)建立健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电子商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