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在华成功启动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599期
2010年10月30日
万钢部长会见德国客人
10月15日,科技部长万钢在京会见了德国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Peter Ramsauer部长一行。万部长表示,在两国政府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德科技合作实现了务实、高效的发展,尤其在新能源交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科技部与德国交通部在电动汽车示范领域已开启合作,这是“中德替代动力平台”的四大支柱性合作之一,中方愿同德方一道继续推动该领域合作,共同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为两国人民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拉姆绍尔部长积极回应万部长,对两国近年来实施的燃料电池伙伴合作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能在电池驱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与中方加强合作;在电动汽车示范合作领域,建议双方在“武汉-北威州项目”基础上继续开拓两个示范区域合作项目。同时,他还希望继续加强两国在公路收费、高速磁浮和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
万钢部长会见ITER组织总干事本岛修
10月18日,科技部长万钢在京会见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即ITER组织)总干事本岛修。万部长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ITER组织工作,履行中方的各项义务和承诺。中方很高兴看到ITER组织管理上的变化和取得的进展,希望ITER组织按照每方一名副总干事的原则尽快完成高层管理结构的改革,既保持管理的顺利衔接和项目实施的高度连续性和计划性,又能有效提高ITER组织和ITER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和项目实施成本;希望各方和ITER组织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精神,精心维护团结和合作,共同推动ITER计划的顺利实施。
中国-OECD创新战略圆桌会举行
2010年10月19日,由中国科技部和经合组织(OECD)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中国-OECD创新战略圆桌会”在北京举行。科技部王志学副秘书长和OECD副秘书长Richard Boucher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和OECD的专家共计60余人出席会议。
会上双方代表分别就“OECD创新战略:关键结论和政策原则”、“OECD创新政策国别研究”、“中国创新政策评价”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10月18日下午,科技部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与OECD科技与产业司司长Andrew Wyckoff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国深入参与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下属工作组会议及项目(包括创新战略手册、创新度量、绿色增长等)、在中国合作举办研讨会、在华建立与OECD科技政策合作联络点、中方向OECD派遣实习人员、2011年联合庆祝中国加入OECD CSTP10周年活动等交换了意见。
2010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
由中国科技部与新西兰研究、科学与技术部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于10月18日在京启动。今年新方选派的5名学者分别来自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堪培拉大学和新西兰皇家农业研究所,专业涉及疫苗佐剂研发、反刍动物营养学、精密医疗器械、数字断层成像和数据挖掘等领域。在华期间,他们将分赴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十余所接待单位进行交流访问。
“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是根据曹健林副部长于2009年2月访新时与新西兰研究科技部副部长Helen Anderson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新西兰研究、科学与技术部关于启动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的协议》而设立的科研交流项目。根据项目安排,双方每年将分别选拔5名相关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前往对方国家的科研机构从事研究访问工作,为期4-6周。该计划旨在促进中新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鼓励中新青年科学家共同参与两国的合作研究计划,为中新两国未来的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千人基因组计划获重大成果
由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英国桑格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10月28日在《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同时也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在基因研究技术手段上的收获。
计划取得了两个重要成果,一是研究人员找出了1000多万个大大小小的基因变种,其中约800万个都是前所未知的。对于人群携带率在1%以上的基因变种,本次研究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得出了迄今最详尽的基因多态性图谱。该成果在医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通过参照图谱,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变种。二是研究人员验证了在大型基因研究中综合使用多种基因测序手段的可行性。由于基因测序成本目前仍很高昂,如果能在“精测”一些基因序列的同时,对另一些基因序列只需“粗测”就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将可以大幅降低基因测序研究的成本。
该报告还只是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中搜集的数百人的基因数据,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欧、亚、美、非各洲不同人群中2500人的基因数据,预计在2012年发布的最终结果将可覆盖99%以上的基因变种。
中国海洋大学海泥发电获阶段性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付玉彬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利用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在海底的海泥中插上两根电极就可以发出电来。这种“海泥电池”的海泥和海水全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添加剂。若使用一般碳/石墨材料电极,电池功率低,须提高功率才能走向应用。为此,研究小组在电极表面改性处理、电极形状设计、电池结构设计、测试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该电池输出功率可以达到数百毫瓦,远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海泥生物燃料电池水平。在实验室里,该电池已成功驱动收音机、计算器、钟表和小型玩具平稳运行。
该电池可望用于深远海水下仪器的电源补给、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海泥微生物菌种筛选、海洋地质沉积层探测等方面。该研究小组目前正在优化结构设计,开展实海研究。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将于明年发射。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仅是试验舱部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按照工程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我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近日表示,我国有能力在实现绕月探测之后,力争于2013年开展首次绕火星探测,相继开展金星及小行星探测;在实现月面软着陆与月球车巡视探测的基础上,可适时开展首次火星软着陆与火星车巡视探测;在实现月球自动采样返回(2017年)的基础上,发射火星软着陆器探测与自动采样返回(2019年)。
在火星探测器方面,主要包括:建立独立自主的火星环绕探测基本工程系统;获取第一手火星测量数据,开拓我国行星科学研究领域;突破深空探测共性关键技术,实现由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的技术跨越;对基于探月工程的成熟技术进行创新,确保研制周期与可靠性,使我国成为第4个独立并成功实施火星探测的国家。
整个火星探测任务的规划为:运载直接将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在地火转移轨道上探测器需经历约10个月的星际飞行;经过2到4次中途修正,最后实施火星轨道捕获;实现火星捕获后,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运行的大椭圆轨道;在之后的1~2个月之内,探测器对捕获后的轨道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使命轨道,并在此轨道上开展为期1~2年的火星探测。
火星探测器也将以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为基本型,探测器发射质量约为2350千克,干重1040千克,携带约110千克的有效载荷,在环绕火星的椭圆轨道上进行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成功进入距月球15公里轨道
10月26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降轨控制,约18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距月球15公里的虹湾成像轨道,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像做好了准备。本次降轨控制,对控制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月球引力场影响下,卫星轨道近月点迅速下降,容易出现轨道漂移。此外,发动机点火进行变轨时,卫星正好位于月球背面,大部分时间处于“盲控”状态,控制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为确保控制万无一失,北京中心采用非对称轨道控制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近月点高度低、测控不可见、月球引力场对轨道影响大等技术难题,大大提升了控制可靠度。
中国核电站“神经中枢”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10月24日,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了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安全级数字化控制平台,标志着中国在核电站“神经中枢”——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领域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该平台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CPR1000等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的安全级保护系统,也可用于第三代AP1000和EPR核电站,并对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堆核电站的保护系统研制具有推动作用。
中国第一台5兆瓦级海上风力直驱发电机问世
10月21日,由湘潭电机集团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同日,科技部“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落户湘潭电机集团公司。
该公司研发的5兆瓦级海上风力直驱发电机攻克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集成、专有单主轴同步永磁发电机、冷却系统、防腐防潮和复合材料叶片等技术难关。与欧洲已在试运行的几种同功率等级的风力发电机组比较,具有结构优化、可靠性强、轻量化和维护便捷等优势。此次下线的2台机组,年内将分别供应中国和欧洲市场。
第二篇:2011年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开幕式在京成功召开
中 国 科 技 通 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第618期 2011年5月10日
中瑞签署科技合作联合声明
4月25日,科技部长万钢在北京会晤瑞士联邦委员兼内政部长布尔克哈尔特,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瑞士联邦内政部关于中瑞科技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回顾了近年来中瑞科技战略合作计划(SSSTC)取得的成绩,就继续推动和鼓励两国未来科技合作、特别是支持中瑞科研机构在生命科学、卫生健康领域开展联合研究达成了共识。
2011年“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开幕式召开
2011年“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开幕式于近日在京召开。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陈和平副主任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Emma Afterman二秘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科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中澳科技合作背景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情况。澳方选派交流的8位青年科学家,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该计划是在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澳期间,由中国科技部与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签署的《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执行协议》设立的科研交流项目,旨在促进中澳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鼓励中澳青年科学家共同参与合作研究项目,为两国未来的长期合作关系奠定基础。每年双方从相关重点领域分别选派约8名优秀青年科学家赴对方国交流,为期两周。此次澳方选派的8名青年科学家将在未来两周内赴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与中方的科技人员开展科研交流。
中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试验成功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5月7日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7日7时整,“天鹰3C”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在海南探空部火箭发射场沿北偏西45度方向、87度仰角发射。43秒时,火箭高度升至60公里,火箭转速稳定至约2转/秒,箭头与箭体分离,电场仪伸杆展开;至46秒,火箭高度升至65公里,朗缪尔探针伸杆解锁、展开;215秒达到196公里轨道顶点;420秒,再入大气层,飞行试验结束。
本次试验搭载的鲲鹏一号探空仪,包括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大气微量成分探测仪、朗缪尔探针三个科学探测有效载荷以及箭载公用设备、箭上发射系统、姿态测量仪、高动态GPS接收机等设备。其中,双臂探针式电场仪以及由中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朗缪尔探针是在我国空间探测活动中首次应用。
截至目前,“子午工程”已沿东经120度、北纬30度线布局建设了15个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站。其中位于海南儋州的海南探空部为功能最全的一个综合性站点。
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鲤鱼基因组高密度连锁图谱。
5月6日,中国“鲤鱼基因组计划”学术报告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实施的“鲤鱼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测序,并绘制了鲤鱼基因组框架图谱、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高密度连锁图谱,为鲤鱼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优良品种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鲤鱼基因组框架图是以中国养殖最广的鲤鱼品种的雌核发育纯系单个个体为测序对象,测定了超过100倍覆盖率的高质量数据。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经过全基因组鸟枪法数据拼接和组装等多种技术途径,已完成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工作。鲤鱼基因组大小约为1.7Gb,拼接组装所获得的Scaffold的N50长度为404 kb。此外,还产生了7万多条鲤鱼BAC克隆末端序列、166万条的表达序列标签和由8万多个BAC克隆组成的基因组物理图谱。框架图分别覆盖了96.5%的BAC文库末端序列、96.2%的表达序列标签和95%的物理图谱。
中国科学家找到调控胃癌侵袭和转移的“枢纽”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胃肠外科主任薛英威在对胃癌形成的变化规律及早期信号的研究中,通过对四种胃癌细胞系Twist蛋白水平的筛选,发现Twist是调控胃癌侵袭和转移的“枢纽”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薛英威课题组建立了技术成熟的胃癌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基因表达产物,明确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同时证实了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通路与胃癌细胞生长、黏附、移行和侵袭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作为上皮细胞核间质细胞标志分子、侵袭转移相关分子,Twist蛋白为调控胃癌侵袭和转移的中枢所在,通过应用目前的质粒构建、小片段RNA干扰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证明Twist蛋白与胃癌的侵袭迁移能力、抗药物诱导的凋亡能力,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均有内在关联,这些观察结果为中晚期胃癌分子的靶向治疗及遏制胃癌腹膜转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中国最大无人直升机V750首飞成功
由潍坊天翔航空工业有限公司、青岛海利直升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目前最大的无人直升机——V750无人直升机5月7日在山东潍坊首飞成功。该机由B2B双座有人驾驶飞机改装而成,起飞重量为757公斤,任务载荷大于8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161公里,最大航程为500公里,续航时间大于4小时。该机可人工遥控,也可以程控自主飞行,两种模式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切换。V750无人直升机的控制半径超过150公里,使用升限为3000米。
V750无人直升机是一种多用途无人直升机,可从简易机场、野外场地、舰船甲板起飞降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直升机可针对特定地面及海域的固定和活动目标实施全天时的航拍、侦察、监视和地面毁伤效果评估等。直升机可完成森林防火监察、电力系统高压巡线、海岸船舶监控、海上及山地搜救等任务。
国内首个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获批上市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成功研制出HIV(1+2型)口腔黏膜渗出液抗体检测试剂盒。用棉签在口腔内蘸取唾液后,在试剂盒中加入几种不同的检测试剂,30分钟就可快速检验出是否感染艾滋病。这款艾滋病唾液检测试剂采用先进的免疫渗滤法,操作简便,采样时无痛,不会对受试者皮肤造成针刺损伤,极大降低了被检测者和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该试剂还适用于一些不宜使用静脉采血的人群,比如儿童、肥胖者、静脉萎缩者等,便于医疗条件较差、采血困难的边远地区以及大规模人群初筛使用。据了解,该试剂已获批上市。
此前,该试剂已分别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系统权威的临床研究,并在全国范围的高危人群中采集了1271份唾液样本。最终的临床考核显示,该试剂与进口的HIV抗体酶联免疫试剂阳性符合率达99.09%,阴性符合率99.79%,总符合率99.61%。
国内首个乙肝病毒基因多功能共享数据库建成
近日,国内首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功能共享数据库在解放军302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其收录了我国10000余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基因克隆和相关临床资料,具有较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为研究我国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耐药、分子致病机制、疫苗设计和免疫应答等提供了共享信息平台,也可为临床合理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据介绍,该数据库具有序列数据量大、数据资源免费共享的特点,并可系统地检测和监控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耐药变异;此外,该数据库还在不断收录新的病例资料和序列信息,具有可扩充性。该数据库目前已收录了2000多个代表性病毒基因克隆,收录了耐药变异、抗病毒药物治疗和临床应答指标等相关信息。
该数据库具有多种实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包括序列相似性比对、基因亚型分析、HBV血清型分析、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位分析、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个性化数据筛选分析功能,能从核酸和蛋白两个层次,对HBV各个功能区不同长度的序列多态性进行统计。数据库已在多家医疗与科研单位进行了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已正式联网运行。
中国研制海底观测网核心部件首次深海试验成功
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观测网组网核心部件已于4月下旬顺利完成在美国蒙特利湾海底布放工作,正式与美国海底观测网络并网运行。至此,由浙江大学研制的海底观测网络次级接驳盒及海底摄像系统、同济大学研制的海底原位化学分析系统、中国海洋大学研制的海底物理原位分析系统组成中国节点,正源源不断从美国蒙特利湾海底获取水深888米海底环境数据。
据了解,经过3年技术研发,由同济大学牵头的项目组突破海底观测网络多项核心技术,研制出海底接驳盒、水下原位化学和动力环境监测系统等样机与配套软件,并于去年9月成功进行浅海试验,已验证海底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海底接驳盒信息融合与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此次深海试验,验证了接驳盒输能通讯、海底水下离子色谱原位分析、海底化学环境传感监测、海底动力环境监测、数据库与网络发布技术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
“泵、风机测试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近日,由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业电机及典型泵阀节能关键技术”重点项目“泵、风机测试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课题开展了内流特性测试、示踪粒子跟随性测试、内流诱导噪声测试、振动与压力脉动测试、新型扩压器与叶顶间隙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离心泵内旋转湍流场中示踪粒子跟随性数学模型,总结发展了适用于风机有叶扩压器内部流场PIV测试技术;建立的基于泵全特性测试的泵四象限测试系统,可以掌握泵的全工况的特性,准确了解泵的运行范围,最大程度利用泵的潜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泵的可靠性以及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手段,相关成果已在百万吨PTA、舰船生命保障系统等领域应用。
第三篇:关于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大韩民国科学技术部
关于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大韩民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称双方)为促进中韩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达成以下谅解:
一、计划背景
本交流计划是根据1993年11月5日由两国部长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中韩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签署的协议执行的。
二、计划目的双方通过正规的研究人员交流,为他们提供提高科学知识和积累研究经验的机会,以增强各自国家的科技水平。
三、计划概要
1、管理机构
为有效的实施本计划,双方指定以下机构负责实施本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MOP)
大韩民国科学财团(KOSEF)
2、培训时间:一年
3、参加人员:在预算范围内每个国家每年各派10人。
4、条件:
两国参加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2)
3)
4)
5)本国政府推荐 具有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的科研经验 原则上是40岁以下 具有良好的语言说写能力(接受国语言或英语)身心健康,能够胜任科研项目
5、优先领域
中方:空间技术、材料科学、电子、生物技术、化学等
韩方:电子和通信、材料、物理等
6、工作方向
参加人员在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领导下,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7、培训机构
1)
2)
3)
四、费用负担
1、赴韩中国学者
国际旅费:中方
生活津贴:韩国政府
医疗保险:韩国政府
家属津贴:韩国政府
研究支持费:韩国政府
2、赴华韩国学者
国际旅费:韩国政府
生活津贴:韩国政府
医疗保险:韩国政府
家属津贴:韩国政府
住房:中国政府
五、申请程序
两国政府分别向对方提供候选人名单,接受方将据此在审查申请之后最终选定参加人员。
在培训开始前3个月之前,报名人员应向本国有关政府机构提交3份申请书。
六、有效期
本备忘录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2年
如签字一方未在有效期满前6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备忘录,本备忘录将自动延长两年。政府支持的研究所 大学 私营企业研究所
本备忘录于2000年11月17日签署,一式两份,每份都用英文写成。原始文本于1994年2月5日在北京签署后,分别于1995年10月4日和1998年12月进行了修改。
中方代表韩方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科 学 技 术 部
副部长马颂德科 学 技 术 部 次官韩锭吉
第四篇:DHC的在华营销模式的成功
DHC的在华营销模式的研究
摘要:日本DHC的化妆业务始于1983年,所有产品均以通信贩卖的形式进行销售。从基本肌肤护理开始,至化妆品、美体产品、护发用品、男士护肤品、婴儿护肤品以及健康食品。经过30年努力,DHC已经成为通信销售化妆品领域的NO.1,在洁面,卸妆,保湿品占据通信销售市场领先地位。DHC的品牌产品在全球影响深广。作为日本通信销售第一的化妆品品牌,彩妆、香水、美白防晒、护肤、瘦身等应有尽有!DHC的护肤产品已经在全球引起了轰动。
主题词:网络营销; 体验营销; 口碑营销; 多渠道营销; 产品促销
DHC是日本通讯销售化妆品NO.1的品牌,2005年全面进入中国,虽较欧美等品牌进入中国较晚,但DHC因地制宜,实施了有中国市场特色的营销变革,包括网络病毒营销、体验营销、口碑营销、会员制体系、多渠道营销、产品促销等,从而在复杂的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一、网络营销
(一)网络营销内涵
“网络营销”广义地说,凡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开展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营销(或网上营销)。具有跨时空、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成长性、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经济性、技术性等特点于一体。包括网站推广、网络品牌、信息发布、在线调研、顾客关系、顾客服务、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等。
(二)DHC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必要性
1、定价,产品价格是企业实现利润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互联网促进了产品价格的透明化,顾客能够很容易发现价格差异,进而选择转换交易对象。市场的有效性提高。
2、产生较低的价格,一方面来自于互联网所带来的降价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主要包括营业成本的节约,无纸化订单处理所带来的节约,广告费用的节约,以及电子支付中介所带来的节约。
(三)DHC互联网络病毒传播
在新品牌和新产品方面,互联网的重要性第一次排在电视广告前面。DHC采用广告联盟的方式,将广告遍布大大小小的网站,从而使获知产品信息。因为采用试用的策略,广告的点击率也是比较高,因为采用了大面积的网络营销,其综合营销成本也相对降低,并且营销效果和规模要远胜于传统媒体。网络病毒营销成为DHC网聚年轻一代的体验利器。
化妆品一直就是网上购物最热门的品类之一,仅仅淘宝网一家,一年售出的香水和化妆品就达数千万件。要想让消费者看得见,来自网络的体验自然是重中之重。DHC官方网站是其产品网络体验的“主战场”,传达的主旨只有一个:给消费者最时尚、最贴心、最个性化的购物体验。DHC官方网站充满了促销气息和销售氛围。
二、体验营销
(一)体验营销的内涵 所谓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二)DHC在华体验营销策略的选择必要性 1.中国内地企业及个人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当部分消费者只相信“看得见、体验过”的化妆品。
在我国,失信违规发生后,追责相对较难,不仅信用卡支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通信销售企业在中国普遍采用的货到付款等方式,也受到广泛质疑。不能体验,甚至没有看到产品就直接付款购买化妆品,这与许多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相悖。大部分消费者宁愿选择风险更小、购物体验更丰富的商场专柜购买化妆品。
2.通信销售市场的不规范,使人们对没有消费体验的通信销售化妆品缺乏信任。因为监管的缺失、市场的不规范,在不法利益的驱使下,很多通信销售化妆品利用消费者不能亲身体验的漏洞,用虚假广告“忽悠”人、用劣质产品和服务“糊弄”人,消费者深受其害。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营销法则下,整个通信销售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3.中国女人“先体验,后购买”化妆品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期内轻易转变。
(三)DHC的体验营销
DHC采用试用体验的策略,用户只需要填写真实信息和邮寄地址,就可以拿到4件套的试用装。当消费者试用过DHC产品后,那么就会对此有所评价,并且和其他潜在消费者交流,一般情况交流都是正面。
1.“用得着”的体验,看得见的体验,主要是混个脸熟,侧重于日常营销维护。而真正要让消费者掏钱购买DHC系列产品,还要过“亲身体验”这一关。“看得见的体验”远不如“摸得到、用得着的体验”来得印象深刻。尤其是中国消费者,笃信“产品好不好,用了才知道”的购物体验,而化妆品的产品特性,也要求使用体验无处不在,最好能够预先享受。
重点市场密集派送DHC试用装,给中国消费者免费的美丽体验。DHC进军中国的第一站,选择了上海。据DHC中国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在短短4个月里,DHC在上海的会员就达到了几十万。
试用体验持续升级,保持DHC消费体验的广泛度和持久度。在扩大会员规模的同时,DHC还不断维系现有会员的忠诚度。除了常规的每月定期赠送DHC《橄榄俱乐部》、邀请会员参加线下推广活动外,还不时给予会员实实在在的利益诱惑,极大地增强了会员的归属感。
逐步构建从通信渠道到“虚拟+实体”相结合的多渠道体验平台。通信销售部分地解决了消费体验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消费者仍然习惯于到终端亲身体验化妆品,DHC会员也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以触摸到的体验平台,从而带给自己更真切、更丰富的消费体验。进入中国仅仅两年,DHC尚未完成通信销售在中国市场的全方位渗透,就毅然放弃了单纯通信销售的模式,大力拓展终端直营店。从单一的通信渠道到“通信渠道+终端实体”相结合的多渠道体验体系,DHC的体验营销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2.“看得见”的体验 大众媒体高调出击,给消费者无处可逃的感官体验。大规模品牌广告给消费者“我是第一”的品牌体验,800免费订购电话则告诉消费者一个简便的产品体验途径。在传播过程中,DHC巧妙实现了塑造品牌与促进销售的双赢营销效果。
互联网是让消费者看得见DHC体验的重中之重,DHC官方网站传达的住址只有一个:给消费者最时尚、最贴心、最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并且,DHC还把这种体验在网络上无限放大。以广告联盟的方式,DHC将产品试用信息撒满大小网站,从而使获知产品信息、领取试用装体验的人群成倍增加。直投手册锁定受众,DHC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中文版的《橄榄俱乐部》,为迎合中国女性喜好体验的特征,其中对于专门筛选有关东方女性的美容资讯予以特别突出,还特意增加了美容体验信息、夹送产品试用装的种类与数量,且试用装多为DHC最新推出的产品,以供中国会员抢先体验。
3.“信得过”的体验
多渠道体验营销并非简单地指“看得见,用得着”的体验,还涵盖更深层意义上的“信得过”的体验。DHC正是通过多渠道体验,确立了消费者对品牌、对产品发自心灵深处的信任,才使体验营销的溢价作用最大化、长期化,才使多渠道体验营销摆脱了“为体验而体验”的窠臼,形成了“因体验而信赖”的良性机制。
产品体验,日本原装进口的自然派化妆品。DHC坚持日本原装进口的产品生产原则这在化妆品采购生产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是十分罕见的。“日本原装进口”正是要带给中国消费者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心灵体验。
品牌体验,与当红韩星一起放飞美丽梦想。DHC主要选择当红韩星做品牌代言人,为的就是给中国消费者更深刻、更具亲和力的品牌体验。与当红韩星零距离,DHC品牌给消费者一种“不懈追逐美丽梦想、追逐最新时尚潮流”的心灵体验。
三、口碑营销
(一)口碑营销的内涵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努力使消费者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传播开来。这种营销方式成功率高、可信度强,这种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称为口碑营销。从企业营销的实践层面分析,口碑营销是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企业的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
(二)口碑营销的选择必要性
通过口碑营销,增强可信度。消费者对潜在消费者的推荐或建议,往往能够促成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31%的被采访对象肯定他们的朋友会购买自己推荐的产品。26%的被采访对象会说服朋友不要买某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对传统媒体广告信任度下降,口碑传播具有营销方式成功率高、可信度强的特点,往往成为化妆品消费最有力的营销策略。DHC的免费试用装活动,是它最有力的口碑武器,这是一个深具人性的病毒式推广工具:消费者往往主动鼓励其它尚未获取DHC试用品的朋友去申请试用装,这样促使大量本来没有行动意愿的消费者也加入到DHC的行列中去。
(三)DHC的口碑营销
身边亲友的口碑体验,是最真实、最卓有成效的。来自DHC数百万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已经成为DHC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将来自会员的口碑体验“广而告之”,DHC还别出心裁地在《橄榄俱乐部》中开辟会员留言板栏目,将会员亲笔书写的体验感受及产品评价择优刊载,就连笔迹都保留原样,如此真实的口碑体验,自然产生强大的传播威力。
四、多渠道营销
(一)多渠道营销的内涵
营销渠道又叫做分销渠道或者销售同路,根据斯特恩和艾尔-安塞利的定义,是促使水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多渠道营销是指公司建立两条或更多的营销渠道已到达一个或更多的顾客细分市场。
(二)DHC的多渠道营销的选择必要性
多渠道营销增加了市场覆盖面,使公司获得顾客细分市场;降低渠道成本,公司可以增加能降低销售成本的新渠道;顾客定制化销售,为顾客提供更适合顾客要求的渠道。比单一渠道推销更能实现市场渗透。
(三)DHC的多渠道营销
网络营销是DHC营销体系的一部分,DHC依然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包括重金聘请代言人等行为,都是在提升品牌的形象,多渠道的营销推广,加深了消费者对DHC的品牌印记,当接触到试用的机会后,促成购买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获得的便利性。在这一点上,DHC和戴尔可以说是异曲同工。DHC在自己的网站为会员和非会员提供操作简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代码和数量,进行轻松购物; 800-820-820免费电话的开通,使消费者不仅可以咨询美容信息和产品信息,也可以电话下定单购物。在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DHC实行速递配送,货到付款;同时,DHC还开通了邮购服务,消费者可以在邮局通过邮购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
五、产品促销
(一)促销的内涵
促销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目标市场之间双向传递信息,以启发、推动和创造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并引起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综合性活动。促销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促进产品销售,另一方面能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二)DHC促销的选择必要性
促销有助于沟通信息,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时空和信息分离引起的矛盾。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的前导。因为市场营销既以市场为起点,又以市场为终点,伴随营销活动始终的信息流动也遵循这一流程。许多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纷纷倒闭。
促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商品极大丰富的社会里,人们选择购买哪个企业的产品不是取决于产品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与企业形象。
促销有助于突出产品差异,促进产品销售。通过促销活动,企业突出宣传自己产品的特点,使顾客认识到本企业产品与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在顾客心目中确立产品的“差异优势”,从而促进销售,增加盈利。
促销有助于刺激需求、创造需求,开拓市场。
(三)DHC的促销
DHC全线产品有过百种,若产品只用“自然温和”、“肌肤零负担”的特性为卖点,在市场上并无竞争力可言。因此,主打王牌成份“橄榄果实精华”就成为DHC产品的宣传策略之一,以达到品牌差异化的目标。他们通过广泛发布此成份的信息,教育消费者认识产品的好处,甚至促使其成为城中热门话题。DHC这样一个庞大的日本化妆品集团,品质已得到认同,系列式商品由内到外,由化妆护肤品至“吃的保养品”一应俱全,营销层面更宽,也达到交叉开发顾客群的效果。交叉销售也就是说,买护眼霜的顾客,对于针对眼部的产品都有兴趣,很容易被说服买下相关的保养品。同样,买保养品的也有机会看上这里的化妆护肤品,然后一并买下。这个现象,相信女士们不难明白!
DHC每个月都会推出一款或几款“本月主打星”,或者低价销售某款产品,或者原价销售产品但赠送具有吸引力的相关赠品。并且,DHC的拳头产品会通过组合销售的形式进行出售,组合产品的价格比各产品单价的总和要低30%以上。同时,在新开一家门店时,会推出该门店的特价产品。通过上述产品促销,能够鼓励现有的顾客更多地购买,吸引未使用者试用;吸引竞争者地顾客。
DHC在中国的成功绝非偶然。通过上述几种适应中国特色的营销手段,大幅度提高了DHC品牌占有市场的速度,并且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为DHC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DHC更了解市场,懂得利用新媒体为品牌传播。通过传统媒体、形象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可信度,对于新产品而言是核心关键;网络的病毒营销能够将传播的点放大化,投入1分的成本看到的也许是10分的效应;通过体验营销的方式,直面消费者,用产品去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旦能够建立品牌信任,很有可能DHC在这个消费者影响范围内就传播开来,更多的人申请试用,更多人尝试购买;最终用DHC的会员DM杂志将用户和品牌紧紧捆绑在一起,不断关注和提醒消费者,自然会促成更多的购买决策和传播影响。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交流的欲望,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需求,进而商业的转化也是十分便利,帮助品牌凝聚精准用户产品的应用,必然会受到商业的青睐。也许这就是社会化商务应该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营销管理》,王永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0-08 [2]《DHC在华渠道体验营销策略》,郭俊,《销售与市场》,http://finance.QQ.com,2008-12-09 [3]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分析——DHC的奇迹,manyawei,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0-01-06 [4]《销售市场(管理版)》,2010年第五期
[5]DHC的营销模式分析——从DHC通信销售方式看销售新渠道,全世欣,你我他网站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2012年NSK在华销售计划 专题
2012年NSK在华销售计划(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 Ltd.,以下简称NSK)计划到2012/13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底之前,将在中国的销售额提升至1000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相当于是在上一财年(截至今年3月)销售额的基础上提高75%,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8000亿日元销售额和800亿日元营业利润,2012年NSK在华销售计划。这是NSK公司总裁Norio Otsuka近日在接受日经(Nikkei)采访时透露的NSK的未来四年发展规划(截至2013年3月)的部分内容,销售工作计划《2012年NSK在华销售计划》。NSK的未来四年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底之前(最早可能是11月份)公布。Norio Otsuka没有透露在中国的营业利润目标,但表示“其增长率将类似销售额的增长率”。此外,NSK还预计本财年(截至2010年3月)在华销售额将增长5%,至600亿日元。鼎达进口轴承--王小姐NSK在中国轴承市场一直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该公司在华发展步伐仍在加速。今年7月30日,Norio Otsuka宣布NSK董事会决定在中国设立一个新的全资子公司--沈阳恩斯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Shenyang NSK precision Co.,Ltd.)。该厂计划从2010年4月开始投入运营。NSK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恩斯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研发大楼也已从2008年7月8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秋投入运营。这是NSK在日本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鼎达进口轴承--王小姐已投稿到:网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