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

时间:2019-05-14 22: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

第一篇: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北环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

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

一、单选选择题(Ⅰ)(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5.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A.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D.世博亚运扬国威 改革发展创奇迹

6.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农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经营形式从家庭私人经营到集体经营转变 B.所有制结构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为工业化的开展奠定基础 7.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而建成通车的青藏公路已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公路建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利益 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大跃进”运动历时3年,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浮夸风和全民大办钢铁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是相伴而生的 D.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1.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D.进行三大改造

13.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1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保护富农的经济

15.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万隆会议

17.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1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20.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科学发展观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23.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4.在衢州对口支援的新疆乌什县传诵着独特的“三字经”:“乌什县,大家庭,各民族,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家亲。”这一事实说明援疆工作有利于()

A.和平统一 B.民族团结

C.民族自治 D.同步发展

26.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7.2009年,在澳门热烈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8.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应该是评价

()A.和平共处原则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政策 D.贸易自由化

2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惠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0.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二、单选选择题(Ⅱ)(每小题2.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1.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机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旧中国的石油业和国防力量十分落后,为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和增强国防力量,用自己毕生的努力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分别是()①侯德榜 ②王进喜 ③邓稼先 ④詹天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8.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①新疆 ②西藏 ③香港 ④台湾 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39.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肯定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一个1分,最多只能选择两个选项,错选、多选则该题不给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41.土地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发展

4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C.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3.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利属于公民 D.保护资源、环境

44.三大改造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是(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45.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A.要加强、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B.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安定团结 C.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不要开展思想解放运动

46.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是(A.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B.吸引侨资、外资

C.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D.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4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主要表现有(A.平反冤假错案 B.加紧立法

C.实行全民普法教育 D.扩大民主权利

48.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与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美国 B.印度 C.缅甸 D.越南

49.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C.消除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矛盾

D.促使中国与亚非国家选择相同发展模式

50.我国目前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哪些特点(A.高起点 B.同步进行 C.多层次 D.宽领域)))))))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周联考

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作业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作业

(第一、二单元)

班级姓名成绩

(一)复习提纲

第1课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时间在举行,会议通过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

2、开国大典:。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西藏和平解放: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

1、最可爱的人指,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

3、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它规定:废除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 ——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

2、一五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大桥建成;、、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从此,进入。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实现,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和。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先进人物——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第7课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

(二)检测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12.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3.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14.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8.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9.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20.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3.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5.“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20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6)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6)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8)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5DBC BB6——10 ABDCD11—15 CDDCD16—20 BA BDC21—25CACB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每小题2分)

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8.(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一、选择题(50分)—5DBC BB6——10 ABDCD11—15 CDDCD16—20 BA BDC21—25CACB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每小题2分)

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8.(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第三篇: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第二学期 高二级

第一次段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2、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1(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蜜衿(蛮荆)。(背面):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 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3、“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5、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6、《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中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7、《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 1 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

8、《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C.“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D.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9、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10、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1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材料主要表明该法

A.协调邻里关系 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 C.维护私有财产 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12、英国史学家梅因指 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1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14、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15、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 2 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与内阁成员一起辞职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6、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了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D.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18、《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

19、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20、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到:“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只有经济上的往来

B.中英经济利益上的摩擦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先进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向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挑战 D.“鸦片战争”与“鸦片”根本没有关系

2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2、《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3 其中,“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23、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2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25、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26、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 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 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 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27、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2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2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30、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 4 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 B.继续革命 C.再造共和 D.严肃纲纪

31、我国近代外交留下过这样的印记:1842年丧失关税自主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收回关税自主权;1943年,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近代外交是一部屈辱史

B.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中国近代进行靠外交手段争取主权独立的努力 D.收回关税自主权表明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

3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33、《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A.军事革命委员会 B.沙皇政府 C.工兵苏维埃政府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4、《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主要内容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35、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3分,第37题8分,第38题9分,共计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

材料二 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5 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请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3分)并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2分)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2分)

(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3分)

37、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据此梁启超认为“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甲午战争后,也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甲午战争之胜负有很大的偶然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关于甲午战争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38、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5分)(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4分)

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5——2016学上学期文科班第三次段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满分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5 CDCDA 6-10 DBBAA 11-15 CDDDD 16-20 DABCB 21-25 DCBAA 26-30 DADAA 31-35 CBDC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题13分,第37题8分,第38题9分,共计30分。)

36、(1)特征:”民主”;”君民共主”;”君主”政治。来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2)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区别: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有无任期限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

(3)不同:从“君民共主”到“主权在民”。趋势: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传播;思想解放运动推动。

37、答案一:

赞成: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

①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答案二:

反对: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双方实力对比: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

(第一层次,0—3分,观点不明确,没有结合史实论述,逻辑关系不清楚。第二层次,4—6分,观点较清楚,只结合部分史实论证。第三层次,7—8分,观点明确,能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严谨,层次分明。)

38、(1)确立为民行政、反对因循守旧的官员考核标准;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官员考核是否合理有处置权;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和路程远近确定事务完成期限;每月逐级监督并考核事务完成质量;考核官员赏罚分明。(5分)

(2)整顿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不分轻重、降罚过严的问题。(4分)

第四篇:广东省深大附中等五校2016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深大附中等五校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3.全卷四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据报道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群。他应该是()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秦国弱时,山东六国皆卑秦,谈笑间便要合谋分之”。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 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据此回答 3、4 题

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小篆

B.楷书

C.金文

D.甲骨文

4、《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属于哪个学派的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据此回答5—7题:

5、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

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6.“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7.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D.百家争鸣思想影响 8、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9、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0、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

一、图

三、图

二、图四 B.图

四、图

二、图

一、图三 C.图

一、图

三、图

四、图二 D.图

四、图

一、图

二、图三

11、古人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登天子堂”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14、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经济的讲座中多次提及“曲辕犁”和“筒车”对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

A. 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5、两宋时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全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A.关中地区 B.黄河流域 C.太湖流域 D.珠江流域

16、某剧组拍摄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的场景是()A.男主角在京城瓷器店购买冰裂纹瓷器 B.晚上,几个朋友相约逛夜市

C.有人购买了大批优质占城稻种,并用“交子”付账 D.满载中国瓷器的海船航行到了非洲西海岸

17、右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18、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19、在中国古代史上,以下历史事件明显有利于民族融合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科举制

20、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21、联合国教科文准备去考察金字塔保护的情况,他们应该去下图中的哪一地区()

2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是谁成为了“现代世界曙光”的先驱()

A.莎士比亚 B.牛顿

C.达.芬奇 D.但丁

23、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24、“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的史实是()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5、世界近代史上,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拿破仑法典》 D.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26、甲午战争之前,有一位中国人东渡太平洋到美国考察。回国后,撰文描述其在美国的见闻。下列事物可能出现在其文中的有()①火车 ②汽车 ③飞机 ④电灯泡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8、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问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29、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得“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A、美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 B、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美英等国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美国对德、日等轴心国宣战 30、如果把“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动荡与变革 B.两极下的竞争 C.两极下的格局 D.和平与发展

二.综合分析题

31、(10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 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除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皮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皮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革的人,到岭南去成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迫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皮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 1000多年的时间。

材料三 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皮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皮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后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9世纪开发西部,以里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1分)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1分)

问题二: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什么时候?(1分),为什么会完全南移的原因?(3分)

问题三: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和清朝时期为管理西藏采取了那些措施,各举一例?(2分)

问题四:根据上面材料可以得出,我国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32、(15分)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几个世界性大国,它们各具特色的崛起道路启迪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昭示着我们的未来。结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所学史实,回答下面各小题的问题。

材料一: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此时的它,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各种合力下,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 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 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33年1 月,苏联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建成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 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有4 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它”指谁?(1分)“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的原因有哪些?(2分)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1分)中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这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遇到以下许多问题,写出解决方式?(2分)赢得独立 —— 维护统一 ——

问题三:材料三中日本遇到的“生存危机”是什么?(1分)它是如何度过危机的?(1分)渡过危机后的日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1分)

问题四:从材料四可以看出,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1分)两个五 5 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

问题五:你从大国的崛起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哪些对我国发展有益的启示?(至少写2点)(2分)

33、(15分)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问题一: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如何开创 “全球化” ?(1分)对这两个国家活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问题二: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美苏各举一例?(2分)

问题三:第三阶段美国崛起最重要因素是什么?(2分)第四阶段“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这一时代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2分)未来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问题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发达国家为什么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五: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怎样面对?(3分)

参考答案

1-10BBACB CCBAB 11-20BDACC DCCCD 21-30ADBBC BCDBD 1.分封制 郡县制

2.南宋 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2)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3)北方战乱,南方安定4)政府的支持(任意三点即可)3.元:宣政院 清:驻藏大臣、册封**额尔德尼、**喇嘛 4.统一性

32.1、英国

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较早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闭关锁国

2、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3、外来侵略,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由一个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重工业 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大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5、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政策制度创新。33、1)新航路开辟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美:北约 马歇尔计划 苏: 华约 经互会

3)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 苏联解体 多极化 4)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较弱

5)对于中国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投资技术,学习先进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第五篇: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

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下列有关澳门回归的史实,正确的有()①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

②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00多年的占领

③香港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澳门特区可以和台湾地区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军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6.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 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 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 D.都牵涉到外国势力 7.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教学课件

8.台湾商界表示,“三通”为台湾渡过金融危机增强了巨大信心。那么“三通”能够实现开启的原因是()①两岸人民的要求和热切盼望

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国共两党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的结果 ④台湾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国民党主席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教学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 D 2. C 3. D 4. D 5. C 6. C 7. A 8. B 9. D 10. D

教学课件

下载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北环中学八级历史下学期第十五周联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