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创新设计练习册课外古文翻译
八年级语文下创新设计练习册课外古文翻译
8页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后反复,辞色逾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名为庶人。如是者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翻译
大理丞徐有功,每遇到武则天将要杀人,必定根据案情依照律法当着朝廷众官面前提出争辩。曾经与则天后反复辩解,言辞声气越来越厉害。有次,武则天真的恼火了,下令把徐有功押出去斩了。徐有功被拽走时还回顾头来说:“我虽然被杀了,国家的律法绝不可更改。”到了刑场,临近用刑又被赦免,而被免去官职,成为百姓。就这样上上下下有过三次,一点都没有使徐有功屈服。当时朝廷上不少官员都依赖他仗义执言,至今还念念不忘。
24页
卢沟桥横跨卢沟水两岸,金国明昌(金章宗完颜璟年号)初期建成,我朝(作者的朝代,明朝)正统(明英宗年号)九年又进行了修补。桥长二百布(步:是古代长度计量单位),(两侧)石头栏杆、柱子的顶上,母狮和幼狮,回头看的、抱在怀中的、背着幼狮的、连在一起的,姿态表情相呼应,数都数不完。俗语说:(这是)鲁国公输班(即鲁班,姓公输)神妙的雕刻。桥北有个村子,有好几百户。己巳年(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元朝的兵马焚烧、抢夺几乎光了。村头上的碉堡工事,沿着河蜿蜒不绝,望去就像城墙上的矮墙(也叫女墙)。31页
翻译 秦穆公曾出巡而走失骏马,亲自去寻找,看到有人已杀了骏马,正一起在吃马肉。穆公就问他们:“这是我的骏马呀!”众人都吓得站起来。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而不饮酒的人会死。”于是吃马肉的人,依次饮了秦穆公赏给他们的酒。饮酒后,杀马者就都惭愧地离去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国,包围了秦穆公。以前偷马吃的人知道了,都说:「三年前穆公饶恕了我们一命,这个恩情欠得太久了。现在我们可以舍命来报答他了。」於是大家拿起武器,冲进晋军阵中,把穆公救了出来。穆公突围后,一举擒获晋惠公,打了一场胜仗。39页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吴国王想要攻打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说:“敢进谏的人要处死!”有一个年轻的侍从官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到王宫后花园,露水湿透他的衣服,这样过了三个清早。吴王问道:“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说:“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啄螳螂时,”吴王说:“您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灾祸。说得好啊!”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41页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43页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寓意: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43页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u)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亦不自识。诟(gò编辑本段译文
张丞相喜欢写草书,字却写得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讽嘲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一天(灵感突发)想到好句,就拿起笔迅速地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就让侄子来抄录。当抄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疑惑,就停了下来,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于是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我,我也忘记了。” 编辑本段注释
好:喜欢,爱好
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
得句:想到佳句。索:找到
龙蛇飞动:形容字龙飞凤舞,没有字体
使:让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罔然:迷惑的样子
执:拿,持
熟视:仔细地看
诟:责骂
胡:为什么
余:我 皆:都
工:规范
汝:你
亦:也 编辑本段启示
1.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2.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3.无论任何事情,4.当听到旁人对自己的批评时,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要虚心接受,并改正.该文应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原因有二:1.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2.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44页 赵 将 括 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向)王曰:“括不可使将(做大将)。”王曰:“何以(为什么)?”曰:“始(当初、原先)妾事(侍奉)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用)十数(计数),所友(做动词,交朋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把)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臧于家。乃(表转折,却)日(每天)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认为)若(像)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决定)矣。”括母曰:“王终(终究、最终)遣之,即(如果)有不称(称职),妾得无(能不)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已经,可翻译为“„„以后”)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因为)括母先言,故(所以)卒(最后、终于)不加诛。
[说明]
①《古文观止读本》上“王曰:‘他’”一句中“他”应改为“不也”。[翻译] ①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大王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子两人各不相同,用心也各不相同。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
②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大王终究要派遣他,如果他有不称职的地方,我能不受到连累吗?)③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赵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理解]
①上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首先要会分析赵母这个人物形象。赵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她有知人之明。她对赵括的缺点非常清楚(通过赵括与他父亲的对比),深知赵括并非大将之材,所以力劝赵王收回成命。(其实她的劝阻也包含了对儿子的一份爱心,希望能为儿子避祸。)。其次,她有先见之明。劝阻不成,便和赵王有言在先,避免了因赵括的失败而受到连累。最后,她不偏袒自己的儿子。
②从这篇短文简要分析赵括战败的原因。赵括之败,历来被认为是因为纸上谈兵的悲剧。但这篇短文并没有说到这一点。上文通过赵括与其父亲的对比,表现了赵括的只顾私利,不知体恤部下的缺点。这应该也是赵括失败的原因之一。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46页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47页翻译 五柳先生传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49页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令高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隋书·文四子传》,《北史》七十一)译文:
我听说上天不保佑亲近的人,只恩赐有德行的人。纵观历代帝王,没有追求奢侈豪华而能长久享有天下的。你作为接班人,如果不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怎么担当祖宗重托,作为百姓的君王?我从前的衣服,每种各保存一件,你要常常观看,用来自我告诫。有打算分别赏赐你的兄弟们,又担心你现在作为皇太子的心,忘记了从前的事情。所以让高 赐给你我从前所佩戴的刀子一把,以及一盒菹酱(一种食物)。你当年担任上士,经常吃的就是它。如果你还记得从前的事情,就应该明白了我的心。
50页
甘戎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戎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戎矣。” 译文:
甘戎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在这边隔着,你都不能自己渡过,有能力替大王做说客吗?”甘戎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而不消用兵;良马,能驾驭千里,放在宫室让它捕老鼠,不如小猫;干将这把剑很锋利,名闻天下,用它来砍伐数目,不如斧头(斤也是一种斧头)。现在摇着船桨过河,我不如你;说服千乘(相当于现在的发达国家)之国的君主,你又不如我啊!51页
西湖最盛(17),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4),为朝烟,为夕岚(3)。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25),尤(6)为奇观。)(7)数(16)为余言:“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玉照家故物也,急往石篑(kuì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18)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23),弥n)之盛(12)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10),粉汗为雨(11),罗纨(wá,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3)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21)午、未、申三时(14)。其时湖光染翠(24)之工(19),山岚设(22)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15)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20)哉?
【选自《袁中郎集》】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7)
(18)
(19)
(20)(16)数:多次。盛:美。去:离开。工:巧妙。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用。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翻译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间烟雾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歌和着打乐声像风声一样,散发着脂粉香味的汗水像雨一样,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 有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意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老马之智可用也。”53页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释义】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文言文翻译】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使用示例】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第二篇:八年级古文翻译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翻译】
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狄仁杰(孔平仲《续世说》)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译文】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翻译】
有一个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和李白的《宫词》和《心经》,还能在客人来时,寒暄问安。主人十分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 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这话感伤得段生泣不成声,于是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翻译】 仁宗在东宫在位的时候,宗道是谕德(相当于太子太傅)。宗道家边上有一家酒馆,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乔装在那里饮酒。有一天,皇上急召宗道,使者到他家里找,但是他不在,过了段时间宗道喝完酒回家来了,使者和宗道商量说:“皇上假若责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事情推托?”宗道说:“就说实话。”使者说:“但是那样会得罪圣上的。”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瞒圣上,就是臣子的大罪了。”使者感叹而去。真宗果然问起这个事情,使者就按宗道说的回答了。真宗问宗道为什么私自去酒馆喝酒,宗道回答说:“我家里贫穷,没有酒具,酒馆里的东西齐全,我去了就像在自家一样自在。正好当时有家乡的亲戚朋友从远方过来,所以去酒馆和他喝酒。但是我换过衣服了,百姓就没有人认识是我了。”真宗从此觉得宗道品行很可贵,认为可以重用他。后来他被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家在汀州。他在汀州两年时间,关门闭户不见人客,每天就是在家里看书读卷。房子里只能容得下一张床,他坐和睡都在里面,准备就这样终老。其他人都为他感到担忧,但是他却处之泰然,并不觉得不好。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翻译】 唐玄宗任用韩休当做(唐玄宗的)门下的随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做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起初,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荐给唐玄宗。共事的时候,韩休持守正道不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宋璟感叹说:“没想到韩休还如此有能耐!”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少有差错,常常对身边的大臣(左右在古代是身边的大臣的意思)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拿着镜子对着它默不作声,身边的大臣说:“韩休做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即使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翻译】
一个叫悟空的和尚,在长江边见到一只猿猴坐在树梢上,弋人趁它不注意,(用箭)射它,正好射中雌猿的腹部。那只母的叫了那只雄的来,托付自己的孩子给它,哀叫了几声,就把箭拔出来,掉地死了。射箭的人,把箭折了,丢了弓,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洪承畴①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②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翻译】 洪承畴进入北京后,他的母亲还活在人间。他把他的母亲从福建迎接到北京后,他母亲一看到他就非常愤怒地责骂他,用自己的手杖打他,一一数落他没有为国捐躯的罪过,说:“你把我接来,将要让我成为清朝的老婢女吗?我把你打死,替天下百姓除害。”洪承畴快速地跑掉了才没有打到他。他母亲就雇了船回南方老家去了。
黄石斋先生被清兵抓住了,然后关押着。洪承畴前去看他,黄先生闭着眼睛不看他。洪承畴出来后,黄先生拿起笔来迅速写下一副对联。说:“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原来“成仇”和“承畴”正好同音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翻译】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 告老还乡。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公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防碍了你的公务,特地留你下来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公笑着说:“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饮食责怪别人了
明成祖问讲官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翻译】 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在成祖旁边侍奉,(一次)成祖回头问讲官说:“今天要讲什么文章?”讲官回答说:“讲《论语》里面的小人和同章。”明成祖问:“为什么君子难以晋级而却容易被(罢免?或者退职?),小人则容易晋升难以被(罢免?)呢?”讲官回答说:“(是因为)小人喜欢显示自己的才能又无耻,君子恪守道义又没有什么欲望。”明成祖又问:“为什么小人却往往得势呢?”讲官回答说:“这要看上面的人的好恶,如果执政的是个明君,那么必定是君子胜过小人了。”明成祖又问:“明君都不用小人吗?”讲官回答说:“小人如果真的有才不能舍弃的,必须常常去警告提醒他,不让他有过错就可以。”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翻译】 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十分害怕,就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第三篇:八年级下语文练习册答案
学习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学习代表未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成就人生,学习改变命运。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答案
一、1、jù;pì;nuò;fèn;ju;lüè;gū;kǎn;yān;huì;yǐ;yāo2、略
3、C4、即;贯;经;哑;若;悦;弛;哕;淳
5、(1)生面别开
(2)哑口无言
(3)若无其事
(4)贯穿古今
6、略
二(一)
7、“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等。这些景物描写,衬托出路上歌声的优美动听,烘托出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
8、歌会无处不在,参与的人非常广泛。表达了作者对云南歌会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9、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息。
10、略
(二)11、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12、不偏题。作者之所以略写竞赛场面,而详细地写竞赛者如何组织以达到“合作努力”,是因为这样有助于突出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这一主题。
13、答案举例:“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三个“莫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14、“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侧面烘托龙舟赛的盛况;语言简练明快,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生发联想。
15、联想合理即可。
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答案
一、1、缠;粽;橱;腌;槛;籍;凑;毒;蜍
2、A3、(1)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2)因而也感到荣幸。
(3)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指读书刻苦。
(4)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4、汪曾祺;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5、C6、凿壁偷光,程门立雪
二(一)
7、作者先写端午节的种种风俗正是为写“端午的鸭蛋”烘托出浓烈的气氛,设置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从各地均有的习俗写到家乡的风俗,再写到“咸鸭蛋”,最后写到“端午的鸭蛋”,水到渠成。
8、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衬托相结合。
9、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如写到平时吃咸鸭蛋的情节,“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10、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11、(1)浓厚的口语色彩。
(2)淡淡的幽默。
(3)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二)12、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13、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4、旧时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都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5、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
16、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变化的乐趣。
第四单元《吆喝》答案
一、1、lái;fàn;hé;tún;bō;lǔ;jiē;zu2、压一押合一阂虚一嘘厉一俐
3、略
4、(1)《北京城杂忆》;萧乾;作家;记者;翻译
5、(1)位
(2)种
(3)样;副
(4)串
(5)通
(6)通
(7)声;气
(8)挂
二(一)
6、作为文章的引子,引出作者对北京街头的吆喝声的描写,同时把自己对吆喝声的理解与洋人的理解进行对比,突出吆唱声给作者带来的趣味和怀念。
7、吆喝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节奏、吆喝的广告含义等。将介绍的食物分类;按内在联系安排好顺序;使用一些具有概括作用的总起句或过渡句。
8、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感到惋惜。
9、略
10、略
(二)11、浸润
12、摆谱,摆架子。
13、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14、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
15、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
16、如昆剧、黄梅戏、越剧等
第四单元《春酒》答案
一、1、氛;糕;舔;榄;倒;碟;罩;乖
2、(1)限止,管束。
(2)自家酿的酒。
(3)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4)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
二(一)
3、勤劳善良。
4、提示:可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角度来谈。
5、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6、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二)8、答案示例: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9、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她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她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10、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
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困而感到哀伤。
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第四单元《俗世奇人》答案
一、1、模;裆;撮;贱;秫;撂;擀;袱;疚
2、略
3、D
二、(一)
4、结合后文,一是把像捏得高明进行回击,二是捏出海张可一世的狂气,且只捏头像,还一“戳”。
5、充耳不闻是不作一般见识;从鞋底抠泥巴是对其鄙视;瞅也不瞅既是手艺高的表现,也是瞧不起对方;捏完后一戳是借对其头像的不尊重,表达叫板的意味。
6、手艺高、修养好、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
7、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8、夸张。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9、略
(二)10、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11、能突出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2、示例:苏七块赠送药物这一细节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苏七块善良的本性和鲜明的个性。
13、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14、示例:
①小说构思精巧。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示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②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八年级下语文练习册答案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课外积累(模版)
描写月的古诗:
1、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三)秋歌》
4、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0、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描写山的古诗: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胡阴先生壁》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东汉〃曹操《观沧海》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东汉〃曹操《短歌行》
13、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王观《卜算子》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7、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9、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2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
2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5、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北朝民歌《木兰诗》
26、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北朝民歌《木兰诗》
2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2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四季的古诗:
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描写水的古诗:
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写人与自然的古诗: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李清照《如梦令》
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第五篇: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 教案(范文模版)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赠从弟》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领会诗歌的情感,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背后的意思及真实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有感情的反复朗诵,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 宝。今天我们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二、走进诗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从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风声。一何:多么。盛:大,凶猛。罹:遭受。凝寒:严寒。
四、教师范读读全诗。
五、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齐读全文
八、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1],干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2],寄身于草野[3]。
妻子象禽一兽 [4],行止依林阻[5]。
柴门何萧条[6],狐兔翔我宇[7]。
【注解】
[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绕行。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
【鉴赏】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所以'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