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2: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

第一篇: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

昌珠镇人民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

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镇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镇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工作,现将我镇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基本情况

我镇辖12个居委会,30个组,总户数1633户,总人数6471人,总收入7887.9万元,人均纯收入6179元,人均现金收入4538元。镇辖区内有一所完小,占地面积为279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61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10人,住校生3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教职工47人(含教学点),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党员24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学历14人,高中1人,初中1人,小学7人,学历符合国家规定47人,学历合格率100%。下设有两个教学点。

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镇教育面貌发生了一定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镇完小曾获得了地区级教育评估先进学校、自治区级规范化学校(合格学校)、自治区级现代远程教育特色学校、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等。

二、“两基”基本情况

我镇为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建立相应机制,并落实到位。

我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我镇建立了“两基”迎国检专班,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镇政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镇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党政重教方面

镇对“两基”迎“国检”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党政重教方面,主要做法即“六个到位”

(一)宣传到位。我镇利用干部职工、村居领导、农牧民 群众大会、传达精神、粘贴标语、悬挂横幅、办板报、开小组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也利用教职工大会、板报、校园广播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广泛的舆论引导。

(二)认识到位。由于广泛宣传,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积极配合,都决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两基”迎国检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三)领导到位。我镇接到迎国检任务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具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实行责任到人。做到目标明确,工作开展顺利。

(四)行动到位。为了建立健全各种资料,“两基”迎“国检”小组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各种表、册、卡、图的建档工作。通过检查落实,镇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积极协调,同心协力解决大小问题,把工作做到位。镇领导经常深入完小进行监督指导,保证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起到政治核心作用,还积极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镇政府和完小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一支有凝聚力、号召力,有改革,有开拓创新精神且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

(五)控辍保学工作到位。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镇干部职工、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在控辍保学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同心协力、狠抓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法》,对出现的辍学生开展强有力的劝学工作。以学生家庭而言,与各辖区居委会签订“九年义务入学接受教育责任书”。镇人民政府与辖区居委会也签订相应的责任书并着重落实,以村规民约的制度促使家长将适龄儿童送入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此期间,凡出现学生无辜辍学,镇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对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学校方面,制定了一套学生综合评估方案,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促使班主任、任课教师主动做好防止学生流失工作。家长方面,从认识上转变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能够坚持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依靠相关政策,实行普九教育,切实保护适龄儿童少年利益,镇党委、政府时常深入学校、教学点对学生、教职工、家长开展送法律、宣传政策,最大化的解决在办学、教学过程中以及在校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六)教育投入经费到位。长期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辖区完小教育经费的投入工作。在改善教学条件以及改进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面,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投 入并在政府财政相当拮据的情况下,尽所能拿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去。同时,监督学校在使用“三包”经费的运转情况,防止“三包”经费挪用、挤占、截流、贪污等问题发生。

四、“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镇政府加强对完小的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其所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两基”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普及程度

2007—2008年度“两基”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全镇辖0—6周岁幼儿共计568人,女性275人,其中6周岁125人,接受学前教育的15人,完成学前教育率12%;

(2)7—21周岁少儿共计659人,其中小学在校生559人,中学在校生91人,残疾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女性入学率100%;

(3)13—15周岁少儿共计390人,其中初中在校生378人,残疾4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女性适龄少年入学率100%;

(4)15周岁152人,女性人口70人,其中小学毕业生89人,初中毕业生61人,残疾2人。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女性初等教育完成率100%。(5)17周岁人口125人,女性人口61人,其中小学毕业生3人,初中毕业生121人,残疾1人。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99%,女性完成率98%;

(6)15—50周岁共有4016人,其中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有473人,小学毕业1923人,初中毕业833人,高中毕业113人,中专毕业27人,大专毕业30人,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15人,脱盲553人,残疾55人。非文盲为100%,女性脱盲率100%;

(7)小学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学历符合国家规定45人,学历合格率98%。

2008—2009年度“两基”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全镇辖0—6周岁幼儿共计484人,女性225人,其中6周岁81人,接受学前教育的28人,完成学前教育率35%;

(2)7—21周岁少儿共计62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559人,小学毕业60人,残疾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女性入学率100%;

(3)13—15周岁少儿共计386人,其中初中在校生384人,残疾4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2%;女性适龄少年入学率100%;

(4)15周岁120人,女性人口64人,完成初等教育的119人,残疾1人。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女性初 等教育完成率100%。

(5)17周岁人口155人,女性人口65人,其中初中在校生4人,初中毕业生150人,残疾1人。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97%,女性完成率95%;

(6)15—50周岁共有4087人,其中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有463人,小学毕业1907人,初中毕业941人,高中毕业113人,中专毕业27人,大专毕业29人,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15人,脱盲537人,残疾55人。非文盲为100%,女性脱盲率100%;

(7)现有教职工47人(含教学点),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党员24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学历14人,高中1人,初中1人,小学7人,学历符合国家规定47人,学历合格率100%;我镇完小历年来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二)经费投入

长期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辖区完小教育经费的投入工作。三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达10.48万元,同时,也深入学校监督检查其经费使用情况,尤其监督学校在使用“三包”经费的运转情况,防止“三包”经费挪用、挤占、截流、贪污等问题发生。

(三)队伍素质 我镇现有教职工47人(含教学点),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党员24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学历14人,高中1人,初中1人,小学7人,学历符合国家规定47人,学历合格率100%;我镇完小历年来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四)教研教改

镇完小一直注重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除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审核、试卷的制作与成绩的考评等进行规范管理,认真负责课程常规管理和建设工作外,还经常组织老师们听课评课,通过个别交流、集体讨论等方式多次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整合、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等。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既注重系统理论的讲授与学习,更注重组织学生模拟教学实践。我们还在学生考核和成绩评定上侧重能力考查,重平时实践环节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参与课堂活动、问题讨论、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项目构成。

(五)财务管理

镇完小有专门的会计管理财务,一切进账、出账均有明细账目可查,镇振华副还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完小监督检查其财务管理情况。确保了完小的一切账目有帐可查、清晰明确。

(六)德育教育

镇完小设有专门的德育室,有专任教师授课并组织学生自发学习,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德育课教学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了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七)安全卫生

我镇辖区内完小、教学点无D级危房,危房率为0。镇政府与完小签订了《食品安全卫生责任书》,要求完小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坚决杜绝在我镇完小发生因食品安全不合格而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

(八)电教及远程教育

镇完小设有专门的电教室,电脑达到了33台,学校还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相管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电脑水平。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电教课上,学生也能利用所学的电脑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漫,学生还学会了利用网络知识去探寻知识的奥秘,电教及远程教育为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及教师的综合素质。

(九)职业教育

全校占地面积为27945平方米,校舍面积647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1平方米,基地面积4666平方米,建筑面积4461平方米,其中农村教改基地面积为4666平方米,猪圈面积为151平方米,牛圈面积为84〃7平方米。为学生学习使用技能提供了场所。

五、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镇的“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控辍保学工作举措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普九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了普九教育 工作,轻视了成人技术培训和脱盲后继续教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学校内部设施还不完善,应用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4、办学经费不足,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打算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今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如下几方面:

1、加大力度把控辍保学摆在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多举并重做好劝学工作,保证新学期开学时把辍学生送到学校就读。

2、将教育工作纳入政府主要领导和居委会领导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中,严格明确职责、追究责任,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有人负责。

3、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将控辍保学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生活、生产质量的重要法宝。继续巩固“两基”教育工作成果。

4、积极向上建议聘请专兼职教师,建好成人技术学习阵地,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普九教育、成人教育的双翼齐飞。

5、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6、加强对辖区内完小及各教学点的监督指导力度。

7、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加大力度抓好校园规划和校园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达到一校一特色,一处一景点,我们争取把外地经验和当地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做好整体规划,长期坚持开展创等级学校和美丽校园工作。

总之,我们要一如既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政府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昌珠镇人民政府 2009年7月10日

第二篇:市政府“两基”迎国检自查汇报材料

绵竹市人民政府“两基”迎国检自查汇报材料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工程。我市自1993年通过省“普九”达标验收、1999年通过省复查验收,2007年我市又经过省人民政府验收荣获“义务教育示范县”称号。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普九”。通过采取“全民动员,依法治教,加大投入,巩固优势,强化弱项,坚持标准”等系列措施,使“普九”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经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自查审核,认为普及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现将我市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距成都80公里,属成都一小时经济圈。辖19镇2乡,总人口51万,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40所,在校学生48093人,在岗教职工3401名,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4所,在校学生35924人,教职工2667人。

二、普及指标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方面

近三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做到全部入学,绝大部分初中适龄少年也能按时入学,残疾儿童绝大部分随班就读;小学杜绝了辍学现象,初中辍学人数控制在规定范围;15周岁人口全部能够接受完初等教育,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 育完成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全市经国家“高标”扫盲检查以后,成果得到巩固,已经基本消除了青壮年文盲。

近三年的普及程度情况如下:

2008年普及情况:全市学龄儿童22977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14584人,在校人数14584人,入学率达到99.92%;残疾儿童123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学年初在校人数26411人,辍学率为0;初中学年初在校人数为15720人,辍学学生18人,辍学率为0.11%。小学毕业班5362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人数5263人,毕业5251人,毕业率为99.77%。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20%。

2009年普及情况:全市学龄儿童19280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11855人,在校人数11835人,入学率达到99.83%;残疾儿童123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32%。小学学年初在校人数22185人,辍学率为0;初中学年初在校人数为14926人,辍学学生50人,辍学率为0.33%。小学毕业班4466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人数4892人,毕业4875人,毕业率为99.6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66%。

2010年普及情况:小学学年初在校人数20877人,辍学率为0;初中学年初在校人数为14047人,辍学学生88人,辍学率为0.63%。小学毕业班4239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人数4850人,毕业4740人,毕业率为97.73%。由于时间原因其它一些普及指标数据正在统计之中。

(二)师资水平方面

1、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中小学在册教师3665人,其中在岗教师3261人,离岗待退404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为99.5%,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83.1%;初中专任 教师学历达标为99.3%,专本科学历及以上占89.2%。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小学生师比为13:1,初中生师比为14:1;中级职称小学37.3%,初中36.5%,高级职称小学1.3%,初中7.7%。

绵竹前十年小学一年级每年入学学生为5000-6000人,前五年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为4000-5000人,今年九月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为2963人,小学毕业人数为4415人。预计后五年小学一年级入学学生为2500人左右;学生人数相对集中在城区,农村人数减少较多,班额人数较少。四川省编办给绵竹下达的编制数为3239人,我市整体超编22人。2008年招特岗教师41人,2009年特岗教师29人,2010年计划招特岗教师25人,其中小学9人,中学16人;由于学科不配套,小学实需音体美外语教师21人,中学实需教师23人。灾后教师在重建中工作压力大,地震后的心理阴影有待于抚慰,提升,有的农村小学教师一周上24、5节课,工作量大,教师的素质也急需提升,教师培训的力度较大。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今年上半年校级干部共计300人次参加了江苏挂职和省、市、县级培训,其中217人次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灾区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专项培训、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第四批38名中小学校长赴江苏无锡挂职培训。在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资助下,全市教导主任45人参加了培训。二是深入实施以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师全员培训。在骨干教师培训、心理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陆续增加了国学经典诵读、美术教师培训、“四课”技能培训、高中新课改培训、音乐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中学生物、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等项目,进一步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和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 的育人作用。上半年全市共计1000余名教师参培。三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合灾后学校布局调整,通过“城乡互动、优势辐射、轮岗挂职、岗位竞聘和择优选调”等措施,进行了70余名学校干部的调整。今年已从城区选派了5名校级干部、2名教师到偏远学校。一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查处教师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骨干队伍的考核和管理工作,注意教师骨干队伍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发挥,在庆祝第26个教师节暨师德承诺大会上,组织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并作出了庄严的职业道德承诺。

(三)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建设好“普九”的硬环境,全市中小学咬定办学标准不放松,用足政策,引外援,鼓内劲,上求支持,下抓发动,使全市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中小学的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经5.12大地震以后,所有学校均进行了重建。各校校舍坚固、漂亮、够用、彻底消除危房。生均校园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均超过标准要求。

1、全面实现学校有安全漂亮的教育教学用房。5.12大地震以后,由于各校均进行了重新布局和重建,学校已成为我市最为漂亮和最为安全的场所,教学危房一说在绵竹已成为历史。

2、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我市按照城镇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并着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坚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与重点建设中心校相结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质量。我市依托重建,本着“规范、适用、够用、不浪费资源”的原则,按照“小幼合理布局、初中相对集中、高中傍依县城”的重建思 路,统筹协调,科学论证,制定了《绵竹市“5•12”灾后学校重建总体规划》,对全市学校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把全市震前各级各类226个办学点整合为83个重建实施项目,实施项目规划总面积672311平方米,规划总投资近18亿元,全市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实现城乡教育基础条件的灾后配置均衡,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倾向薄弱;建好一校,装备一校;竣工一校,复学一校”的思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22个大类,17000余件套,总投入达5100万元的教学装备配置,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四川省2007装备标准(川教函(2007)168号要求),部分镇乡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甚至超过了城区学校。全市中小学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必备的教室、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及功能室,校舍总面积达到63.7万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小学生均校舍达到12.01平方米(含学生宿舍),初中生均校舍达到14.56平方米(含学生宿舍);中小学均配备设施齐全的功能用房,如科学实验仪器室、理化生实验仪器室、藏书室和阅览室、音体美卫器材室和音美专用教室、少先队活动室、团队活动室、运动场。小学拥有图书380303册,生均18册;初中拥有图书173983册,生均12.4册。农村初中和小学逐步具备寄宿条件,确保学生“进得来”,小学寄宿生364人,占学生总数的1.75 %,初中寄宿生7944人,占学生总数的56.55 %。

目前,全市初中小学有853个教学班,从2008年秋季起,要求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的标准(小学45人、中学50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化解大班额,力争在2011年底全市中小学班额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并建立起控制大班额的长效机制。

在教学仪器配备上,将对遵道学校、顶新小学、天齐村小进行补充装备,并完成对中小学劳动技术室和设备的装备。另外,绵竹的远程教育设备目前均 不能使用,还需要补充和完善。

3、全力打造教育品牌。我市不断加大各级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力度,按规定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在此基础上,树立特色品牌意识,建设一批素质教育窗口学校,形成分布合理、示范有力的辐射格局。

(四)落实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畅通主渠道,依法保障教育投入。

我市依法保障教育投入,2006年以来,教育经费连年增加,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的“三个增长”,在整个教育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体现了教育经费主渠道作用。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精神,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三税”税额的3%,凡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教育费附加的纳费义务人。每年初由财政下达教育费附加征收计划、教育部门编制结合部门预算编制使用计划经批复后由财政部门按月拨付到校,地税部门负责征收,财政部门管理,学校安排使用,做到“税务收、财政管、教育用”。2006年至2009年,全市共征收教育费附加 万元全部安排用于教育。

3、办学形式多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我市鼓励和发展民办教育,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民办或民办公助学校1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3所,民办公助普通中学1所,民办高职院校1所。同时,我们亦对企业办学和其他公民团体办学予以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既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基本满足了经 济发展对初级人才的需求,也减轻了财政的负担。

4、积极鼓励企业、公民、社会团体捐资助学。

5、加强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建立以来,我们对全市公民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了学费和书本费,并对原有的收费项目如信息技术教育费以及服务性收费(蒸饭费、自行车寄放费)由本级财政全额转移支付,全市除作业本费(小学每生每期15元,初中每生每期20元)外无任务其他乱收费行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我们均要求做到“亮证收费”,服务性收费实行“期末结算,多退少不补”,收费时使用规定的票据,同时要求建立收费“公示制”。

6、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

2009年,对全市3440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了免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实际支出1621万元。

对全市3997名贫困住校生按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的标准给予贫困学生生活补助。

为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我们将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建,在我市建成了一所全寄宿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解决了该校所辖区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住宿问题。

7、化解“普九”债务,义务教育轻装上阵

截止2005年12月31日,我市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为8634076元,其中本金7697376元,利息936700元,债务用途主要为: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1383843元、行政办公用房建设11700元,校园环境建设201833元,设备购置6936700元。2007年12月31日前,全市已化解债务3866376元,2008年以来化解债务4767700元,其资金为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到目前为止全市全面消除义务教育 “普九”负债。

8、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新机制建立以来,不仅要保证教育的正常需求,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保障水平,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保证并逐步提高公用经费转称支付标准,本级财政除将中中央和省级公用经费转移支付全额安排用于教育外,还由本级财政按小学20元/生年,初中40元/生年标准给予配套,2009年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小学320元/生年,初中540元/生年,达到了省定标准。2010年,又根据灾后新建校舍公用经费陡增的实际,将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到小学480元/生年、初中580元/生年。

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全面消除中小学校舍危房。本级财力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将中、省、市三级危房改造经费以及本级配套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后重建,通过两近的实施,全市全面消除了中小学校舍危房。

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建立以来,我市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工资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安排经费近1000万元建立了教师激励机制,对在职教师除按月发放150月津贴、按期发放800元期考核奖励外,年底还一次性给予人均2000元的督导考核奖励。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财政部将绩效工资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除奖励性绩效外,按月发放。在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同时,除基本的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外,还为教师购买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做好新机制后农村学校编制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建立以来,财政对全市义务教育经费实行了“预算到校,不留缺口”,按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的要求,首先由学校按照新机制定额,编制需求预算,报财政审核后,财政结合财力情况下达预算控制数,学校再根据控制数调整当 年预算,再报财政后由财政下达全年执行预算。

9、加强制度建议,教育经费监管

为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我们专门制定了《财务管理实施意见》、《基建管理实施意见》、《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学校财务管理。为加强监管,建立了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学校三级内部审计架构,对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几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严重财务违纪违法行为。

(五)全面贯彻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中考、高中高考成绩在全德阳市居于领先地位。高考每年都有考生上北大、清华等全国名校。

1、规范教学行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二000年三月十四日 川委发〔2000〕15号),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2、严格贯彻执行作息时间。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义务教育学生不早于8:00。住校生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00。没有学校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开 齐开足课程,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严格按照课程内容和计划进行教学,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赶超教学进度;

4、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生作业控制在每天1.5小时之内。

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我市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调查学校的学生情况师资情况、生源情况,制定招生计划。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合理确定学校招生范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5、规范办校办班行为

我市在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发展,学校均衡,不设立设立重点校,停止审批改制学校,目前我市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绵竹实验学校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禁止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禁止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编班依据。

6、严禁下达升学指标。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各学校体育课开课率、开足率均达100%。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7、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市中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突出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在广大教师中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 并重,德育为先”的观念。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紧抓社会热点进行教育活动。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让每个学生感受师爱、感受亲情,形成了良好的育人、育才氛围。

8、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卫生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落实保证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通知》精神,督促学校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开齐开足课时、上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的内涵,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全市所有学校都能够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出健康教育专刊,培训健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禽流感和H1N1防控等专题教育,真正把健康教育落在实处,学生的卫生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抓好艺术教育队伍建设。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六)学校管理

1、大力规范常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新路子,近三年来,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考均创佳绩。

2、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了保证课改工作有序、深入开展。我们注重加强课改评价制度的探索,对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加强教育科研,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建立完善市、镇、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3、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我市注重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校校建立了安全责任管理责任制,编制了学校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预案。各学校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经常性开展师生突发情况下的逃生演练、自救、自护等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与政府和当地派出所积极沟通,认真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近年来,学校无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㈠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绵竹,发展最快的是教育,但最需要加快发展的也是教育;财政投入最多的是教育。然而市域经济的实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办学条件方面的所有问题,特别是江苏援建后学校的维护成本过高,导致学校办公经费的捉襟见肘。

㈡城乡教育存在差距,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人民群众渴望子女受到优质教育。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往往只能是小班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城市大班额情况普遍存在(如:紫岩雨润中学班均人数60.7人,紫岩小学班均人数55.5人),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㈢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相对滞后。实行以市为主的教育体制后,学校对教师的制约能力明显减弱,教师的管理难度加大;教师不能合理、有序地流动,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创新。

(四)留守子女教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调查发现,这些留守子女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给予她们正确的教育引导和更多的关爱,使她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师老龄化严重,部分学校近十年没有进人,教师出现断代现象;同时因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变化,造成学校整体人员超编,但在某些学科不配套,缺教师。

(六)由于人口密度和流动性大,对于如剑南镇的学龄少年儿童入学情况追踪显得非常困难,难于统计(或说难于准确地统计,我们也正在研究解决办法)

(七)部分新任学校教导主任,由于对“普九”的统计工作不够熟练,导致“普九”资料不够完善和规范(我们正积极准备对全市教导主任再次就此项工作进行培训)。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及对策

㈠强化举措,不断提高普及程度。普及程度是五项指标的核心,而初中普及程度,又是全市普及程度方面的重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提高15周岁人口的完成率、初三年级的巩固率更需要加以重视。全市各镇、村和各学校,要认真学习新的《义务教育法》,大力做好防辍控流工作,紧抓辍流重点,掌握学生流向。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校,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在校。

㈡政策倾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㈢科学引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㈣创新机制,全面构建和谐教育。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既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要改革,要在稳定中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教,围绕创新抓教育,立足改革抓教育,着眼发展抓教育,促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教育”。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二是构建和谐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努力促进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

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教育为本;“普九”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千秋基业,只有不断夯实基础,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将在省、市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不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把全市“两基”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安远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 全力备战“两基”迎国检工作

—— 安远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对“两基”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希望你们对我镇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我就本镇近一个阶段“两基”迎国检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安远镇坐落在河西走廊之门户,丝绸之路之咽喉的乌鞘岭北麓,面积206平方千米,距天祝县城44千米,国道312线、徐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0332人,其中藏、回、土、蒙古等少数民族3865人,占总人口的37.4%。

全镇有独立初中1所、完全小学3所、村校3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064人,其中:初中368人、小学548人、学前生148人;教职工125人。

二、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初等教育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100%,毕业率100%,普及率100%,小学适龄少年辍学率为0;残儿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两基”国检指标要求。

2.师资水平。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100%;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学校校舍占地面积5128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8.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100%;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106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0.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100%;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水源、旗杆合格率100%。

4.教育质量。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及课时;二是坚持“课内提效、课外强体、减负增效、愉快教学”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追求办学特色,聚焦课堂,有组织的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促使全镇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小学毕业年级双科合格率2008年为81.9%,2009年为82.6%,2010年为83.1%;初中毕业年级五科合格率2008年为25%,2009年为32.6%,2010年为34.7%。

5.教育经费。一是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的收费标准,不乱收、多收学生一分钱,无乱收滥支现象;二是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合理利用资金,为学校精打细算,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四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有效遏制了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势头。

6.学校安全管理。我镇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乡镇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每学期即要求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安全教育课,开学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等,每学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演练、填写好安全台账。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全镇师生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近几年来,我镇中小学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7.成人及扫盲教育。青壮年人口总数6853人,非文盲率100%。全镇设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所,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

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培训提高班180余期次,参加人数为5400余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60余户。镇村农民文化技术(扫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做到了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基本设施,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图书资料。

三、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超前规划。镇党委、政府在3月1日参加完天祝县“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3月14日召开全镇“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对迎国检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安排,确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五个一”的发展思路。(“五个一”即:明确一个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抓住一条主线,全力提高教育教学做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全镇教育发展;服务一个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坚持一个中心,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两基”国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持之以恒切实抓紧抓好;登上一个台阶,努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阶段性重大问题,将教育发展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由于镇党委、政府思想统一,认识深刻,规划超前,从而富有成效地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根据省、市、县“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精神,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两基”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镇的“两基”迎国检工作;二是为了明确“两基”国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镇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听取辅导站站长、学校校长的“两基”国检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为了强化“两基”迎国检的责任意识,镇政府与各站、所签订了“两基”国检目标责任书,辅导站与各学校签订了“两基”国检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四是按照《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安排意见》《教育局“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安远镇“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安排意见》,在“两基”国检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过程督导。先后进行了D级危房排除、“两基”资料,学校图书配备使

用、实验教学设施配备、实验教学管理、控辍保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6次专项评估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我镇“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两基”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本学期开学之际,我镇各个学校利用悬挂“两基”迎国检横幅、刊出简报、刊出黑板报、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做到了电视里有声音、学校里有专栏、校园里有横幅、围墙上有标语、农户家有传单。截止目前,辅导站及各个学校共悬挂横幅22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800余份、刊出简报20多期期、刊出黑板报8块,在天祝电视台播出相关新闻1条,使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认同“两基”,关心“两基”,支持“两基”,营造了浓厚的“两基”工作氛围。

4.突破难点,保学控辍。“保学控辍”是“两基”巩固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镇政府强化对“保学控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民群众增强依法送子女入学意识;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坚持做到“五包五到位”,即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片、辅导站包学校、校长包班级、教师包学生,并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工作到位;三是建立学校承诺制。学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以任何借口迫使学生退学、转学,不歧视学困生,不乱收费;四是认真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扶助贫困生入学,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政策,以达到“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能走”的目标,保证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五是通过全镇干部、教师两轮下乡入户动员和资金支持,使初中辍学的马索霞等12名同学已全部入学。

5.扫除文盲,加强培训。根据剩余青壮年文盲少、居住分散的实际,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一是稳定成教队伍,做到场地、人员、教材、教案、考试试卷“五到位”,保证成教工作的连续性;二是采取集中上课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扫盲办法,借助学校的教学设施实行“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的办学方式,具体落实“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措施,使学习文化知识与农科技培训的有机地结合,达到让广大农民学一门技术、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三是积极依托农村中小学和各村现有的现代运程教育平台,大力发展农民网校,提高农民培训信息水平。使网校既可对农村干部、村民进行培训,又可作为信息收集、信息发布、技术推广、政策咨询的富民通道。三年来,全镇参加各种农科技培训达5000多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种、养殖能手和示范户、专业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6.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祝县委、天祝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我镇严格按照教育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从教育管理体制、安全及德育工作、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撤点并校,提高效益。近几年来,我镇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撤并了4所生源少、办学效益差的村校和教学点,撤销了2所小学的三至六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小由原来的7所降至现在的3所,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资源配臵明显得到改善和优化,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寄宿制办学的目标日益凸显。

8.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狠抓学校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镇政府投入资金4万余元,购臵树苗210棵,为各个学校校园绿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站和各个学校购臵打印机、电脑,制作横幅、标语、展板,粉刷、维修校舍、美化、绿化校园等已投入资金12万余元。

9.狠抓管理,塑造形象。一是实行“两个规范”,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按照《规范》、《守则》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内部建设,创建示范班级和文明学生;二是加大班风、校风建设力度,对学生安全、出勤、卫

生、纪律等进行全面督查。强化班主任职责,注重住校生全程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科学育人;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学校每年体操比赛、歌咏比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课外活动,陶冶情操;四是每学期开展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的良好品行。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校舍条件还不达标。一是辅导站各个学校尚存在3308.7平方米的D级危房,其中:中心小学1858.8平方米,白塔小学335.9平方米,三沟台小学1114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封闭1093.25平方米,继续使用2215.45平方米,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二是随着安远初中、中心小学寄宿生的不断增加,学生灶房不达标,食堂、宿舍严重不足,学生食宿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

2.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需求。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实验仪器与现用教材不配套且破损情况严重,分组实验、演示实验难以达到“两基”国检指标,音体美器材严重短缺,致使部分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3.流动人口子女进校读书,异动随意性大,给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4.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一是安远初中、中心小学地处312国道旁,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二是随着撤点并校力度的加大,学生逐渐向中心校集中,寄宿学生年龄小,人数多,自理能力差,生活指导老师配备不足,宿舍配套设施不完善,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寄宿学生离家路途遥远,居住分散,上下学途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天祝县党委、县政府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安远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两基”国检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老百性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动力,思想不松,措施不丢,力度不减,常抓不懈。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不动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方式不放松,紧紧瞄准建设教育强镇目标,着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镇政府将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要对安远初中、中心小学的软、硬件建设,增加投入,通过1至3年的努力,把两校建设成为县级 “示范学校”。

3.努力促进教育平衡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臵,抓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等特殊教育。

4.积极投入新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课改之路,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为深入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科研积累更多的经验。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探究性教学方面,要更加大胆地探索,努力培养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要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安排意见》精神,以“校园建设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行为美”为思路,根据各个学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抓点促面、推陈出新、彰显特色等方式,再塑人文环境,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继续做好成人教育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个学校必须抓好农牧民群众外出务工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劳务简报、宣传标语、宣传单、咨询服务、墙报及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创业成功经验和外出务工典型事迹和保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

权益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更多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获得一技之长,加强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质量。

7.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镇政府将积极争取资金,在初中、中心小学修建门房,初中、中心小学、白塔小学、三沟台小学、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安排保安人员,落实安全防卫措施,确保和谐校园的建设。

8.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 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严格履行武威市教育局“八不准”,以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我们深知“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我们恳切地希望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以这次督查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努力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实现“五个突破”:教育普及程度有新突破、义务教育水平有新突破、师德师风建设有新突破、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突破、农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新突破;达到“五个提升”:办学品位和内涵发展得到提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办学条件得到提升,最终达到面貌新、氛围浓、师资强、普及广、档案全、特色显、设备齐、安全实、质量高、创一流的“两基”工作目标。

第四篇:四堡小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材料

四坝小学“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在政府,教体局,学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把“两基”工作作为全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经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和全体家长的通力合作,我校今年的“两基”工作成果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有教学班4个,在校学生81人,专任教师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

二、普及程度

近年来,通过对学校工作的严格科学管理,通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达到了验收《细则》要求。

三、办学条件

一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要求。

1、全校校舍均为危房。共有4个教学班,固定教室4个,学校占地面积9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5平方米。

四、领导管理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教导主任和班主任为成员的“两基”工作小组,全面实施我校“两基”工作。

2、各级“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安排部署“两基”工作,解决具体问题。严格控制在校学生流失,制定了控制流失制度。为全校的“两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事事有人抓,样样有人管,形成了齐抓共管“两基”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力度,为“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五、办学效益

加大“两基”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教意识。今年我校利用各种形式的会议,让大家明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义,强化目标责任制,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学校明确的控流制度,责任分明,大家齐抓共管,杜绝我校的在校学生流失现象。

抓好“两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我校“两基”档案做到了标准统一,今年继续收集整理资料,充实和更新装档内容,继续保持全校“两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

大力改善了办学条件。我校所在乡镇的党委、政府,学区历来都十分重视教育,在尊师重教方面做出了显著成效。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搞好环境育人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位。学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且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工作。首先抓好了师德建设。利用教师大会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了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贯彻于教育、教学、考评等各环节之中。开展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活动,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了分年级的德育目标。

近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为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作上也存在很多不足。校领导班子既要管理学校,又要直接管理两基的所有具体事务,班子成员还有自身的教学工作。应付的工作多,各项工作都将受到影晌,为做到“两基”和教学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知难不难,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使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第五篇:“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自评

尼玛县申亚乡“两基”迎“国检”工作

自查自评报告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计划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普遍提高我乡广大牧民群众素质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根据我乡实际,把“扫盲”、“普六”、“普九”工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乡的就教育事业。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定不移的抓好“两基”攻坚工作,以“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契机,举全乡之力,按上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两基”攻坚各项工作,现将“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申亚乡基本情况及教育基本情况

申亚乡位于尼玛县东南部,地处我县与申扎交汇地,距县城所在地96公里,全乡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牧民经济收入渠道以畜牧业单项收入为主。全乡辖6个村,22个自然村,包括1个联营牧业合作组织。全乡现有农牧民418户,1648人。全乡现有干部职工19人,其中聘用干部3人,临时工4人,卫生3人,兽防2人,公安1人,公务员6人。

2009至2010学年,我乡现有完全小学1所,在籍学生152人。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临时工4人。

二、“普六”巩固情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把“两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两基”成果得予巩固和提高。2004年实现“普六”后,乡党委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争取,扎扎实实抓好“普六”的巩固提高工作。经近年来的努力,我乡“普六”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4年至今,全乡适龄儿童(除三类残疾外)入学率连续7年保持100%,并保证在校生巩固率保持在100%,真正的做到了适龄儿童入学“不少一个”。

三、“扫盲”情况

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投入,艰苦卓绝工作,举全乡之力,于2006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这标志着我乡基础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为防止青壮年复盲,切实有效巩固“扫盲”成果,乡党委政

府与各村委会以及乡完小有效结合,精心组织、分工明确,扎实有效的做好了“扫盲”巩固工作。

申亚乡总人口1679人,其中15—50周岁人员1038人。近年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共设扫盲点12处、办扫盲班8个,招聘扫盲教师16人,发放扫盲材料3000余份,投入扫盲经费20000余元,为扫盲巩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年来,全乡共扫除青壮年文盲675人,复盲率0%。

四、“普九”情况 1、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10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163人,其中残疾13人,小学在校生152人。适龄儿童在校生1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初中入学率:2010学年全乡13—15周岁适龄少年94人,其中残疾11人,初中在校生83人,其中超龄0人,初中入学率为100%。

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2010学年初小学在校学生152人,学年末全乡小学在校生152人,学年内辍学0人,辍学率为0%。

4、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010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83人,学年末全乡初中在校生83人,学年内辍学0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5、15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全乡15周岁人口总数为27人,其中残疾1人,完成小学教育26人,完成率为96.3%。6、17周岁人口中初中教育完成率:全乡17周岁人口总数为39人,其中残疾3人,完成初中教育36人,完成率为92.3%。7、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全乡15周岁人口总数为27人,其中残疾1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26人,现有文盲1人,文盲率为3.7%。8、15—50周岁人口文盲率:全乡15—50周岁人口总数为1016人,其中残疾35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325人,脱盲675人,现有文盲16人,文盲率为1.57%。

(二)、师资水平

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全乡小学专任教师9人,其中大专学历9人,中专(高中)学历0人,合格学历教师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10、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全乡已无代课教师1名。

11、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05年以来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中专(高中)学历0人,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12、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全乡共有小学正副校长3人,经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有3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经费

13、教职工工资发放:教职工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现挪用、挤占、违规使用或拖欠、截留教职工工资等现象。

14、“三包”经费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安排部署,我乡“三包”经费由专人负责,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违规使用,保证了“三包”政策落实到。

(四)、教育质量

15、教学计划执行:我乡党委政府及学校能按要求执行区、地、县三级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文课。

16、德育工作:乡完小建立了德育室,强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执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反分裂教育,坚持了升国旗唱国歌制度。

17、体育艺术工作:乡完小开齐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体育艺术工作有开展。

18、小学毕业率:2010学年小学毕业班学生27人,其中在外借读生4人,毕业27人,毕业率为100%。

19、初中毕业率:2010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36人,其中1人在外借读,毕业36人,毕业率为100%。

20、安全卫生:乡完小和乡党委政府协助成立了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卫生工作有安排、有开展,全学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三、“两基”巩固工作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我乡加大了

党委政府行为,强化了党委政府职责,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切实做到对教育工作的常抓不懈。一是乡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中,把“两基”成果的巩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年初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对本我乡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同时,与各村、乡完小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二是加大督导力度。乡党委政府经常深入乡完小开展检查、督导、调研,准确把握全乡教育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为乡党委、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提高全乡干部职工和牧民群众对“普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乡坚持“宣传先行、引导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开会、法制宣传月等有利时机,通过讲解、散发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普九”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好处。二是结合3月份的综合治理宣传月、“五五普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组织教育、文化、法制工作组,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进村驻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方针政策、制度、措施,使教师和家长明白自己在“普九”工作中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

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两基”巩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项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兴教氛围,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大好局面。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影响,我乡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由于我乡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牧民群众思想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对牧民群众生产和农牧民生活的影响不大,教育的自身吸引力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四是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管理思路、手段缺乏创新,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有待提高。五是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以后工作中,我乡将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强化措施,抓住关键,全面做好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标。

下载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珠镇人们政府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评估工作的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

    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 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全体教职工,发......

    红水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红水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

    XX镇学区“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XX镇学区 “两基”迎“国检”自查自纠报告 XX教育局: 我学区根据《XX教育局“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制定了《XXXX镇学区“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坚持“两基”工作......

    乌江镇“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乌江镇“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13个自然行政村,共有27600人,8800户(镇办公室提供,需核对)。全镇现有小学生1464人,共有9所完全小学。全镇共有在岗教师123......

    国强 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榆中县国强光彩小学“两基”迎国检 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国国强强光光彩彩小小学学““两两基基””工工作作自自查查自自评评报报告告 ““两两基基””工工作作是是我我国......

    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中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于“两基”迎国检自查中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县人民政府: 按照新政发[2006]31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扫除青壮年文......

    2010年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卓尼县柳林小学 2010年“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每个儿童都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为保证每个少年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切实做到“一个都不少”,根据省、州、县《“两基......

    县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好范文原创投稿 昌都县“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自****年实现“两基”目标以来,昌都县始终将巩固“普九”成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