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
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
管理学概述
---参加swan高级员工培训有感
管理实际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一样的人和一样的物结合,交给不同的人去管理,结果会得出不同的事来,我们谈管理,就是确保人与物的结合通过管理得到最有效的事。
“事”是管理的对象。在企业内部,“事”包括工事、公事和共事。工事是指本职工作;公事是指企业内部的核心工作和战略部署;共事指的是协调和沟通工作。其中,一个管理良好的企业,共事是各部门工作的交集,公事是所有部门工作的交集,公事自然是共事的交集,本职工作,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和公司的战略部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员工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也是一致的。相反,一个缺乏管理的企业,所有部门工作没有交集,公事落空,企业的核心工作和战略部署成为空谈。
“人”是管理的核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往往会招致矛盾和障碍,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或许事情会简单得多。一个好的管理者既要善于管理自己,也要善于管理他人。一方面,要不断认识自己、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逆商和德商;另一方面,要善于与他人沟通,诚心相待,敢于表现、感染并影响他人,对下属敢于放权,要富有同情心和宽恕心,并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能力。
西方管理哲学以“事”为中心,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而中国式的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认为管理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我个人认为管理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它不是“0”和“1”的概念,管理上最重要的是合适不合适,能不能促进你工作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庸之道与企业管理 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是我国儒家学者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是很科学的,需要我们辩证地认识、看待,从中正确地汲取养份,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中庸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有三层含义。第一、做任何事情要有度,不要走极端。第二、把握好矛盾双方,保持矛盾双方的统一协调,从事物对立的两面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偏不奇。第三、掌握好灵活多变的原则,要在事物的变化中看待问题,将遇到的事情放在当时的政策、形式、状态下来处理。
运用到管理当中,管理者要做到中庸首先要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感知员工的需求,其次要调整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致起来,当全体成员的价值观都统一到一起的时候,就到了企业效率最大化,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时候,企业才更加和谐,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大,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庸的最终目的。
中庸之道与财务管理 财务部作为公司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公司财务监督的重任。同时,财务部也是一个和员工接触最多的部门之一,是一个传递和弘扬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
不少财务管理人,要么轻视财务的服务职能,自行抬高财务监督的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越俎代庖,对其他部门指手划脚;要么放弃财务监督职能(也有领导是否理解支持问题),只轻松地核算其他部门的业务和被动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公司经营中出了问题,一概把责任推到其他部门身上。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即使是重视财务服务职能,也鲜有认识到“传递和弘扬企业文化”的程度。
监督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果,预防企业经营风险,杜绝内部舞弊行为,保全企业资产。服务是以良好的态度和高效的工作,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并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为员工解决合情理问题,体现出财务工作人员的修养和素质,传递公司的价值观和对员工的关怀,提高公司的向心力。一个合格的财务负责人,会一方面争取领导和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有重点、有方法地开展财务监督;另一方面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为公司提供优质服务。
财务工作是经营工作的晴雨表。财务分析的准确度、深刻度、透明度及其全面性、及时性,关系到正确决策的大事。这是基本的要求。今后的方向是: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梳理解决清遗留问题,实现财务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变被动记帐式财务为主动经营性财务;二是变服从型财务为把关型财务;三是变马后炮财务为马前卒财务;四是变核算型财务为参谋型财务,五是变清欠型财务为追究责任型财务。中庸之道与执行力 为什么有的公司总在讲没有执行力。古话说得好,“言必行,行必果”。海尔的张瑞敏也提出“日清日毕”。公司上下思想要统一,要把管理层的思想转化为日常工作的指导。比如工作的“应收账款”做得好不好,就关系到公司管理的“执行力”问题。中国人自古受“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也做到“不偏”、“不倚”,这是执行力之大忌。在执行力上,我们不需要“中庸之道”。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要继承和发扬,对不好的部分要批判和摈弃。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就一定能创造百年企业的目标。
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从而行成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在这个世界里,人之所以有优秀与一般之不同,在于优秀者更有实现构想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企业亦如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别人做得好,落实更到位,执行更有效果。结束语
通过对《swan高级员工培训》的序列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更适合swan当前的形势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是一件值得大家一起商讨的事。我有一个建议,可以让大家一起来参与讨论Fred的这套管理方法论,在辩论后付诸行动,逐步探索,找出一条适合于swan的管理之路。我相信,在公司老板的正确领导下,以fred的管理方法论来武装我们的思想,swan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中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甄别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杜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尤其是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管理思想
1.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要求。3.法家思想
法家继承、改造并发挥了道家的管理谋略,主张法、术、势融为一体,以法教民,以势牧民,以术察奸。法家的主张最能表现出我国的管理与世界各国管理的共性,它所提倡的严格管理、要有规矩和尺度等等做法无不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张有着共通之处。4.兵家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的“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近年来,《孙子兵法》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于 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意义已为国内外的众多企业所认同,企业竞争战略本身即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家思想也给企业管理以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做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百姓的需求愿望。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可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人为中心,把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不断发展。2.中庸之道与和谐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即是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基础标准。3.以“礼”服人与管理控制
礼,通“理”,不单指礼仪,还指规范规则。中国古代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要制定一套严密的法规制度,但法家的思想毕竟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因此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制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该软硬结合,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此建立适合本企业具体背景的文化体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1.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2.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3.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4.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刘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陈宝良.中国的企业与文化[M].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张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现代企业管理方法[Z].2010.[4]徐珺,孙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商情,2011(5).[5]李琦.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2).[6]刘春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0(8).
第三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五千年来,更是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博大精深,流传千古。如同真理一样,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下,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1世纪的今天,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力推动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早已席卷整个世界,现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开始回归过去,从传统文化入手,审视现代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以求有所借鉴。故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以期有所裨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一、时代背景
提起传统文化,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多数国人来讲,都是一个不甚明晰的概念。尤其在“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道德近乎沦丧,诚信不值一钱,传统文化更是被人们抛之脑后。难道五千年来的深厚积淀如此不堪一击,我们的祖先耗费心血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将遭遗弃?虽然,我坚信这不会发生,更不可能发生。但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的所谓的信心实在是毫无底气。不过,随着近几年《百家讲坛》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类节目”的火热播出,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国学”狂潮。一时间,“传统文化”与“国学”便划上了等号。显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好事之徒”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以偏概全。“国学”这一概念,且不说它的具体内容,单就其“来自日本”的出身便撇清了它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界限。毫不夸张地说,这还是一“舶来品”呢。不过,概念的区别并非本文重点。在此援引这一事例,只是为了说明——“国学热”带动引起的传统文化再次被重拾这一现象,让人欣慰。而从“国学”之说出发,理解以儒释道为主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摘取其中对现代企业管理颇具借鉴意义的思想,不啻为一条捷径。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我看来,有三点内容:第一,它是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悠久的历史决定了其长期性、稳定性及不可动摇性;第二,它是我们的祖先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创造、总结并流传下来的,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腐朽和落后,而且根深蒂固;第三,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包含佛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学派及贵族、市井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文化在内的大杂烩,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内容给其注入了千年不衰的生命活力,直至今日,仍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深远。
(一)儒家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倡导的“义利观、忠信观、任爱观、中和观”今天看来,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具影响的主要有两点:第一,以人为本。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管理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全球上下几乎所有企业在“人”这一问题上,可谓达成了共识——“重视员工的贡献”、“重视消费者的喜好”等。但是,各种各样的口号、仪式仅仅止步于浅层,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依旧缺少。像Google这样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呢?答案很复杂,在此不做赘述。我只说明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其一切行为自然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因而,在此基础上的任何人文关怀必然会沦为一种工具性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被披上了一层光鲜亮丽的外衣而已。第二,重义、守信、轻利。“义信利”,这一商业精神是我国晋商自古以来始终秉持的从业信条。“重义”、“守信”、“轻利”这三个词,正是现代中国企业普遍缺失的“商业之魂”。接二连
三、频频爆出的“食品危机”,让整个中国上下惶恐不安。“我们能吃什么?”、“我们还要不要吃?”等疑问萦绕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难道“传统美德”真的过时了?难道“利益”面前,就是人命也不关天?我不想探寻答案,因为我还怀有希望。我相信,一切的一切都会回归本真。就像儒、释、道三家共同点明的“初心”一样。初者,心也;企业者,良心也。
1(二)道家文化
“老庄之说”自古以来虽然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但其深远影响绝不亚于孔孟。记得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是孔子,而人生理想是庄子”。这是于人,于企业呢?我们知道,虽然道家主张“无为而尊”,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无所作为”。恰恰相反,道家之“无为”的建立基础是“有为”,而且是“有大为”。显然,对于追逐利润的企业主体而言,社会理想必然是“有为”,甚至是“大有所为”。那么,社会理想之后,企业该不该有“人生理想”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里之于企业的“人生理想”有所不同。对于自然人而言,它是“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以Apple公司为例,作为全球市值第一的IT企业,在外界眼中,它的社会理想早已实现。但以“不完美,所以追求完美”著称的Apple来说,它的“人生理想”仍在继续。今天的Apple,或者说未来的Apple,其对企业自身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已经成为它最大的内在驱动力。至于经济利润,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副产品”。这也是为何,一流的企业从不刻意逐利,但利会不由自主地送上门来。显然,能力的高低在这个时候已不重要,境界的大小才是关键。正如《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所说,“小 1孔南钢:《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1年07月第4期。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又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所记,“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眼界需要放宽,境界需要提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将其他对手远远抛之脑后。到了那个时候,失败远比成功困难得多。
(三)释家文化
“佛门,净地也”,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个共识。佛家或者说释家,在多数国人眼中都可谓“高深莫测”。且不说其思想内容和哲学内涵,单是传入时间到现在为止都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故其神秘色彩可见一斑。若论及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更是不易。在此,我仅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三点看法:第一,散财与人。即对佛家“乐施”思想的一个具体提炼。我一向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虽然在一线为企业创造财富,但却几乎很少直接参与分享。多数时候,除了微薄的工资以外,别无其他。因为,在马克思的笔下,员工从来都只是资本家的剥削对象,资本家依靠攫取“剩余价值”而聚敛大量财富。所以,当企业面临经济危机时,员工就成了首当其冲的“待宰羔羊”。尤其是今天,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依旧未消的情境下,基本每天都有企业倒闭、员工下岗。“散财与人”的思想对企业而言就更具意义。还记得2009年阿里巴巴的“逆势加薪事件”吗?马云的做法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对员工们的一种关怀,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第二,先时快进。这是我在佛家“无常”思想的基础之上新创造的一个词语。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与时俱进”对于企业而言,早已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必须行为。而要满足“创新”这种高层次需求,必须“先时快进”,别无他法。Apple公司的成功,显然是对于本词的最好诠释。乔布斯用事实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证明——Apple公司从来都不是走在对手的前面,而是走在时代的前面。第三,善恶有报。这是从佛家的“缘起性空说”或者叫“因果报应说”中提炼出来的。我认为,这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良心,到底要不要有?到底应不应该有?或许有人会讲:“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的确,虽然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请相信,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行善,必得善报;为恶,必遭恶报。所谓“因果报应说”,便大抵如此。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牢记于心,因为做企业,说到底还是做良心。别忘了,有人说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2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文只是摘取儒、释、道三家的部分思想稍作浅析。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中蕴藏的财富是巨大的,有待挖掘、研究并运用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企业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择“恰当”而用,相信对其经营管理思想理念的转变、调整将有 2 引自香港电影,《无间道2》。
/ 4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所启发。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玉德:《文化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黄河涛、田利民主编:《企业文化学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3]孔南刚:《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1年07月第4期。[4]熊捍宏、王维拉:《佛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企业导报》,2010年第2期。
/ 4
第四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管理,影响,电力,我国,中国,传统文化,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为万物之灵,是原于自然,超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命之物。儒家这种人本主义哲学观对电力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在电力企业管理中不能见物不见人,而是要更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企业的主体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一切物的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性,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商品。所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以员工、客户和社会为中心,这种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服务。
2、仁爱的道德精神
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义、礼、智、信”的基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仁爱的道德精神要求以仁德之心对待顾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伦理规范,这些规范的总和就是道德,儒家非常讲究人伦道德,把它看成是区别人和动物的质的规定性。“仁”,即“爱人”就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然后才能爱国敬业,所以儒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爱的品德,首先要以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和基础,要实行仁德,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乎于社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和谐与协调。
儒家的仁爱之心,在企业内部管理同样是有它的重要价值的。人与人相爱可以是人类长期共同求的价值准则,只有以仁爱之心去对别人,社会和企业才可能有个和谐安的环境。企业的领导要以仁爱之心去待你的上级和下属,同样工人也应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凝聚力。并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以仁为本的道德规范,即应以爱心、善意对待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并顾及和维护其长远利益。仁爱的道德精神,还包含着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和奉献。作为社会组织中最具活力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细胞单位——企业,是有责任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责任和义务,以仁德之心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著名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坚持“同志同仁,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这足以体现了对民众和国家的仁爱;还有中国彩电业中的长虹集团以“产业报国”为理念,把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使长虹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发展到更高层次。
3、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不言利”,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不是绝对的,而是提倡“义者 ,宜也。”即要合宜、合理地行为、做事、取利。因此儒家的义利观在长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被不断更新和突破。例如中国大多企业家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总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义利结合、义利兼容、义利并举,就是取利的手段要合理,取利的来源要正当,要符合“义”的规范。我们熟知的民间商业谚语“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
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义利观的真实写照。
面对电力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将获取利益视为其生存的前提,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根源。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通过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以义为前提和基础,做到见利思义,以义生利,义利结合的正确义利观,这样企业在面对义与利之间发生冲突时,是以义为主,而不是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以损害消费者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获取一己私利,更不能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企业在坚持以义为本,以义求利的经营道德观念下,持之以恒,便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而长久的利益。由此可见,正确的义利观对电力企业管理可持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对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1、在管理方式中注重“情、理、法”三者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真情去打动人,使员工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引起共鸣,从而自觉地按组织目标规范个人行为。例如:一些企业为员工组织过生日活动,这一活动虽小,但是可以用集体的温暖去关心员工,使员工感觉到企业不仅是自己工作场所,还犹如自己的家。所谓“理”,即道理,管理者应把道理说透,使员工充分领悟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地投入工作。所谓“法”,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就要求管理活动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实现管理目标。三者有机的结合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管理实践中刚柔相济,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共同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这种管理既合情,又合理,并辅之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在电力社会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管理过程中以礼为上,以和为贵,遵规守法,实现和谐竞争
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中,礼是指社会各阶层、等级之间的秩序,以及为维护这一等级秩序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并以“礼”作为调整与社会各界利益关系的准则。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秩序视为“礼”,要求企业自觉遵守市场秩序,按照市场规则行事,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各项法规,遵纪守法,并以此来调整企业与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及社会各相关人群的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中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和”即调和、和谐与协调,即在遵礼守礼的过程中,强调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管理中将和谐观念表现为人在与各种自然、社会关联中的能动作用。例如: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也强调“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这都表明电力企业组织内部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其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贵在和谐的这种思想并非要求企业之间毫无原则地、盲目地追求一致性,而是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在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三)对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既要会用人,就得知人,不知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主张“任贤使能”。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产品服务,持久的企业发展潜力都是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因此,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主要途径。
2、以智为先,以大智求大德的企业经营道德管理制度
儒家伦理中的智包括知人之智,知事之智、知物之智和自知之明,智的最高境界为大智,即洞悉万物,高瞻远瞩。电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同样需要大智来把握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市场发展动态。为此,企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包括知识、理念、意志和组织修炼等使电力企业在“仁、义、礼、信”等各个层面的道德修养也会全面提升,从而在追求大智的同时,实现大德。大智和大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凡在经营竞争中取得较大成功的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无一不兼有大智与大德。所以,儒家关于修身养性,以智求德的思想,也对电力企业经营道德制度有重要的影响。
3、诚信至上的管理制度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伦理文化将“信”视为做人立业的根本。我们熟知的“人而无信 ,未知其可也”,要“言必信 ,行必果”,否则将失信于人 ,无以立足,这些充分说明儒家伦理中的诚信观在中国企业道德制度中占有的分量。
在当今诚实信用当作经济行为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信义、信用、信誉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讲求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注重信用,这是电力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从而也丧失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以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和规范。而讲求信用、注重信誉正是履行合同、遵守契约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信用则没有契约,没有契约则没有秩序。例如一些企业在巨大经济利润的诱惑下,不讲信用,言而无信,任意毁约,不守承诺,不仅直接损害对方利益,而且将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最终只能是损人又害己。因此,以诚实守信为首的管理制度将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依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面对现实,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中一些利弊兼有的思想,要辩证对待,兴利除弊,正确合理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电力企业在当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应有选择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地“筛选”,使其既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能使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孙钱章.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简编(第1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文献综述
组长:胡庆江
组员:夏雷孟德、占莹、骆林华、魏元春、陈泳麟、黄佳、杨子豪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将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最青春的企业管理联系起来,是有趣而有益的课题。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影响的利弊,并找到其中实际的解决方法有很大的价值。现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影响的利弊做一文献综述,并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以便读者了解相关的现状,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文献综述;
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全球经济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日益增多,文化对企业管理就更具特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就越发凸现。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一)传统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
“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一个只想赚一些钱的企业只要抓出一次好的机遇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一个想在十年时间内连续取得成功的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想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非常重要。若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企业管理学结合,以制定出较符合现实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是许多企业家和研究学者们所关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法、道、中庸思想、孙子兵法等等名家名言都为现代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少启示。为此,本文将总结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期望以此确定往后的研究方向。
从各学者已进行的研究看来,在西方管理体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主要是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企业法规、管理人素质这几方面着手分析)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
韦公卓(2010)认为制定一个符合企业良好发展的战略计划需要同时从西方吸取管理方法的精华,同时巧妙运用东方智慧。首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以服务企业战略管理(从儒、释、道三方面谈伦理型管理模式);其次提升领导者的自身文化修养(从中庸之道学诚信,从孔子之说学德才、仁政,从道家之学习按规律办事);再之以文化主元素构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最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进行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此外,赵桂娟(2006)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分析企业间的文化差异来评定战略的有用性。她客观分析了中外文化用于企业管理的可行性,结合易经、道家、“和”、孙子兵法等中国智慧,较合理地分析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利与弊。宗红宝(2011)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文化带给企业战略管理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中庸之道的诚信,道教的顺应自然规律,以“和”的思想创造企业文化这三方面进行。欧雁群、方玉聘(2010)则着重探讨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从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管理之“人”、管理之“法”等方面,结合孙子兵法的“五事”“道”“天” “地”“将”“法”分析。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消极影响
郑朝华(2006)认为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实施。首先,由于中庸之道的深入人心,使许多中国企业过于保守,不敢承担风险,对发展不利;另外,人治大于法治的思想影响组织功能的发挥,不方便管理;最后西方的管理学说与东方的传统文化有着根本性的矛盾,要解决矛盾很难。宗红宝(2011)亦认为传统文化会影响战略的制定,削弱战略的执行能力,同时导致人才流失。
通过以往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少有学者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多是触及浅层表观现象,而普遍忽视了研究传统文化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的根本原因,未能深层且系统的分析这种影响的原因。
(二)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的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文化管理必须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变化之意即与文化管理中通过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企业“家”的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是异曲同工的;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知识团体,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文化对这种团队精神的强化,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既有积极意义亦有消极影响。
一、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肖军(2007)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上司适度授权、运用德才互助的用人原则、采用合理的情感激励及和而不同的沟通策略均体现了中庸之道。
孙孝花(2011)认为管理者采用适中、适度的管理办法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庸之道;重视员工需求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部门和员工的管理方案体现了因材施教;营造和谐工作环境注重团队建设体现了以和为贵。
杜国岗(2010)认为依靠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有效影响被管理者 的心理和行为,使员工乐意为企业效忠体现了董仲舒的“为政以德”及“中和之情”的思想。
邵爱国、朱永新(2005)认为在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庸之道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时,主要以顺道管理、和谐管理、整体管理、适度管理、权变管理五种管理方式来体现其“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执两用中”的整体原则、“经权损益”的权变原则、“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
二、儒家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消极影响
李洁(2006)认为儒家管人思想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重德治而轻法制的偏向容易导致企业员工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其次,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容易导致个体对集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阻碍创新。再次,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容易使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已有的方法和制度,而不愿意思考、改革。
曾捷英(2009)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儒家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就消极影响而言主要有:首先重人情会增加企业内耗;其次,重权威而轻民主,影响企业成长;再次,片面的群众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而通过贯彻“经权达变,持中守衡,整体和谐”的中庸原则,人才的潜能及其创造性能得到最大发挥,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也必然能得到最大提升,这是儒家文化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
段波、周银珍(2001)认为虽然儒家思想有不少观念对人力资源 有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如“人性善”强调伦理道德的感化而忽视制度法律的约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如重“民本”轻“人本”的价值观无法对个体进行有效的激励;再次,传统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如“中庸之道”强调明哲保身,不利于创新开拓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的社会,即偏重于感性,所以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品德、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求有比较高尚的情操与修养,这样才能管理好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到人力管理上,比如“以人为本”、“和为贵”、“持中原则”等文化观念要充分发挥与宣扬,而“人情至上”原则、“劣胜优汰”无为等原则则要给予清除。
(三)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控制和财务预算有密切联系,预算是控制的重要依据,控制是执行预算的手段,它们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循环。
耿惠芬(2008)从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来阐述儒家思想对会计职 业道德建设的影响:(1)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协同性:a.儒家思想的诚信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b.儒家的义利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c.儒家的素质观与会计职业道德 d.儒家的仁爱敬业观与传统职业道德。(2)儒家思想文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不适应性:a.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视个体作用 b.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不利于工作创新 c.儒家思想提倡“为政以德”,忽视法治。
刘中华(2003)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于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点:(1)儒家“义利观”的现实意义(2)实现人本主义、任何精神与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结合,以限制集权思想与大权威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3)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等优秀思想,能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4)“天人合一”与“中庸之道”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启示。并且从企业财务管理自身来研究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内涵的影响:(1)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2)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包括a.传统文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b.传统文化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 c.传统文化对分配决策的影响)(3)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他还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a.改革开放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b.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财务理念 c.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影响。
田颖骊(2010)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讲道义,二是讲修养,三是讲和谐。指出对外应当追求“人和”,协调好与有关各方的 利益关系,使企业外部财务关系保持一种和谐持久的良好状态,以便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统一起来;对内则通过内部财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文化建设。如在筹资时既要计算筹资成本.更要考虑筹资行为的合法合规;投资时既要考虑企业的投资报酬与风险,更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企业在运营中既要注意增收节支,多创利润,更要注意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通过平等和谐的财务文化环境使财务和谐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给全体员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空间,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使企业财务一标与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员工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传统文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综述
企业组织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及执行企业的战略策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所建立的社会机构。企业组织行为策划主要通过组织设计,制定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劳动分工和责权范围。而这一组织无疑受到基于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以下为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组织方面影响的综述:
傅明华(2004)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组织有着深远的影响。华人家族企业之所以采取家族制的治理模式,从经济原因看是组织运营的成本低、效率高, 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唯一选择, 但从深层原因看, 还是由传统文化背景下家族主义伦理观所决定的。文化因素作为融化到人类个体血液中的深层因素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家庭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拥有和管理企业的影响, 诸如在组织行为、竞争策略、项目融资、产品销售及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家族企业在产生和发展初期, 由于家族成员具有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 较注重长远利益, 具有向心力和互助精神, 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致所导致的决策目标的一致及效率, 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经营优势。但随着它的发展壮大, 往往会出现家族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冲突: 任人唯亲和家族成员间的冲突, 身兼家长和企业最高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家族成员的独裁和武断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刘兆明等(1996)研究台湾企业所获得的实证结果显示, 即使在位于工业化都市的大企业中, 即使员工有97% 以上为大专毕业(20% 以上有硕士学位), 公司之内仍然是遵循一些传统性文化价值, 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是如此。他们以不同企业(皆非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为主题从事研究, 发现台湾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现象:(1)组织领导者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家长式的权威, 并且将这种权威建立在道德或伦理基础之上;(2)组织内强调家庭气氛, 特别重视和谐, 鼓励团队精神, 形成组织是个大家庭或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一体感;(3)组织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的长幼辈份,并建立私人感情以维系此种特殊伦理关系;(4)依关系亲疏形成组织内的不同地位, 进而导致以组织领导者为中心的内团体, 使组织内的层级化更为明显;(5)组织内强调“以实为本”的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重视刻苦耐劳、脚踏实地、勤俭朴实及任劳任怨等价值观念及行为表现。林峰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制度存在着矛盾。在企业组织中拥有财产权的未必有充分的信息掌握权,而有信息掌握权的人才能做出最有效最正确的决定,这样一来,在企业管理中实行“分权化”是个比较理智的选择。然而在我国的宗法制度下形成的集权意识已经根深蒂固,这就形成了企业制度“分权”与“集权”的矛盾。
罗珉, 孙晓岭(2004)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影响,他们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管理问题可能做出的不同抉择说明了文化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较有影响的是儒、道、释三家, 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要属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强调克己复礼, 强调秩序, 其精华体现在五种基本秩序上, 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关
系。儒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讲仁义和中庸, 提倡天下归仁、义以为上, 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见危受命。儒家的讲秩序、重等级、重关系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认为, 在当前我国的组织文化中, 主要反映在“面子”、“关系”、“家”和“有限自利性”等四个基本的假设上。
(五)传统文化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综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积极影响
王渝生(2012)在1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最早重视和开展科学教育的国家。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 和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为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亲笔书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源自孔子之孙孔伋的《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这就完全符合科学的认知和研究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逻辑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
杨振宁于199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向学生谈治学经验中,强调了《孟子》对他的巨大影响。他认为,《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一本书。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把民本思想和民主精神应用到科学研究上,那就要求真、求故。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
此外,王渝生还认为中国很多传统经典,如《大学》在现在的科学研究中都很具有积极的意义。他在演讲中指出:作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大学》,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本来是古代知识分子中家喻户晓的话,可惜后人多引 后半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忽略了前半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前半段指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格物致知”为知之始,“诚意正心”为行之始,是为本。后半段是知行观的外推于家国和社会,是为末。研发是始与本,需要这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精神,就是对工作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的执著专一。在《大学》“经”之“传”中,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引《康诰》曰:“做新民。”引《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真是充满了创新精神!王五一(2007)认为:传统文化是多流派、多文化的集合。从儒家讲就是仁、义、礼、智、信。最根本的是伦理和道德的核心基础,就是人性,从人的发展,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实践使自己提高, 到使自己的理论和道德伦理达到非常高尚的水平、境界,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科学家的责任有三: 探索、坚持和宣传真理。因为科学家群体对真理的认识是先知先觉的,所以首先要追求真理、追求真相、有责任感。从传统文化来讲,就要使自身不断地达到最高的境界。坚持真理是指不受他人观念的影响,行动上不受其他利益和权威的影响, 同时要宣传自己所认为的真理。更重要的, 首先要揭示真相, 然后发现真理,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他坚信:中国有最先进的文化传统, 制度的建设如果能比较好地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最有可能使我们在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中研发的消极影响
郎咸平认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阻碍了中国企业科技研发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就是说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
(2)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在研发中,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
(3)中国文化过度的追求完美,认为发生错误时没有水平的表现;而西方则更容易接受错误,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4)我们的研发工作一般提倡“内行领导内行,而西方则更重视“外行领导内行”。所带来的好处是:研发人员就必须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
(5)中国文化相信奇迹,崇拜奇迹;而西方文化重视规律,讲究制度。
(6)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段目标”、“综合指标”。
王铮(2007)(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认为:从科学 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一个是分类的思想, 另一个是格物致理。而可惜的是中国的分类思想走到类型分类是非常有限的。而我们提倡提倡格物致理不是格物致用;以及盲目地追求和模仿都限制了研发上面的成就。
杜德斌(2007)(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认为:中国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影响的, 很多海外华人在科技界取得很大成就, 这是一个事实。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官本位的思想。他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官本位的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研发的弊端:
(1)首先是精神文化。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追求官本位, 以官为荣, 以官为争, 以官为位的价值体系。
(2)其次, 精神文化会影响行为文化。最明显的例子是我们在竞争中以官为主, 以官为先。
(3)学术评价在如此的思想指导下, 还是以官为主, 所以我们的社会评价是以官方制定的诸多标准, 例如发表论文、科研数量等,但这些指标往往又很容易弄虚作假。
(4)科学体制还是官为主,创新体制也还是以官方为主, 中国科学院、高校、企业都是非常薄弱的。
李平(2007)(商务印书馆)认为: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系中, “中庸之道”是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共同的价值观,会通过个人来影响群体, 从而影响科学家共同体, 最终势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 从而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企业研发部门很少有批评和质疑,大家更愿意做和事佬,以和为 贵。
周尚意(2007)(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认为:中国文化中不存在精深创作的快乐,不存在在创造中享受乐趣,少有贡献精神。所以要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第一位当然还是制度,但第二位就是社会要建立的道德和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所崇尚的东西。
李秀彬(20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认为:中国企业研发之所以会落后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独立主义,西方自由独立的大学文化在中国是欠缺的。而我们更多的是重视民主主义,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们的学术正是在这种高责任心的重压下形成的学术,却缺乏了自由主义和独立精神。
通过对文献的整合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性、创新性,责任感等很多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中的研发都是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研发管理的一些弊端。上述的很多文献资料都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来得出结论的,所以我认为现代企业应当扬长避短,在弊端方面不盲目的追求西方的文化,但却要做到一定的结合。如果现在的企业科研方面的运作管理能够很好的结合现在的制度与传统文化,并兼容一些西方文化的优秀理念,那么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六)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冯炜(2001年)认为“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管理者把和的思想纳入管理中,以创造公司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和是形成企业内部合作关系的基础;同时冯炜也认为精忠报国的思想对企业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企业把“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观念,以追求卓越,致力于创造高效益和精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对于增加企业凝聚力和激励员工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有着重大的作用。此外,王新华(2004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极具生命力的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的相同之处,是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企业是有人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认识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消极影响
冯炜(2001年)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分钟注重伦理关系,这是因为中国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伦理的核心是小辈尊长辈,虽然这种思想在某些方面是一种美德,但在企业管理中是弊大于利,首先它表现在职工对领导的服从多,参与意识差。领导也以长官自居,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甚至独断专行。其次这种思想倾向于保守。长此以往,变成了“老年一定比青年强”则走向极端,由于什么事情都论资排辈,青年人不思进取,没有了创造力,是企业职工普遍缺少创新意识,企业没有了生气;冯炜还认为“中庸之道”是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背道而驰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鼓励“出头”的。此外,王新华(2004年)认为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割裂的观念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这种观念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通过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需要怎么样在既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使得传统文化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七)文献综述简评
企业管理在当今特别是我国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是个重要话题,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现在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如何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更是特别重要。我们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佛、道、法、兵等各家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八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综述,即:战略、人力、财务、组织、营销、研发、企业文化。
想要发展、繁荣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国好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中国更强调“人性”的管理,级人际关系、资历、群体艺术、忠诚、合作等;二西方则更重视制度。个对于上述的两种文化,我们不应一味的摒弃其中一种而一味追求另一种,而应在中国企业管理的探索道路中,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与西方文化所代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融合、研究来不断的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
通过以上综述使我们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管理在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后的高效运行,同时我们一发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带给中国企业管理的益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可以给政府和个人提供重要的企业管 理方面的知识经验和借鉴,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定可以促进企业更和谐高效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颖骊.试论企业幼务支化.[J].公共论坛.2010(8).[2] 王棣华,程九刚.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第17卷第2期.[3] 王棣华.中国传统文化与财务管理.[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24卷116期
[4]肖军.基于中庸之道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7):63-64 [5]白萍.孔孟之道与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0-22 [6]颜爱民,刘媛,张敬军.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2007(6):122-125 [7]黄静.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济南大学学报 2002 第十二卷增刊
[8]郑维权.论传统榜样文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二期:230转253.[9] 徐珺.浅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年8月2日.[10]王凤彬.西方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4年,2卷(期):56-60.[11]林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12]王新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4(2):1-2 [13]冯炜.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1(5):47-50 [14] 王渝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演讲.[J].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5-14 04:38:14 [15]郎咸平.郎咸平说.[J].百度文库
[16] 王铮,杜德斌,李平,周尚意,王五一,李秀彬.科技导报.[J].科技导报2007 年第25 卷第15 期(总第237 期):82-83 [17]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王新华 百度文库 [1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冯炜(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 第5期 百度文库
[19] 黎敏.从传统文化看关系营销 百度文库
[20] 刘凯 黄珏.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