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罪调查(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孩子犯罪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孩子犯罪调查》。

第一篇:孩子犯罪调查

清末教育家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充分说明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一般理解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年龄为十四至十八岁的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2006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1995年《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于被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犯分别关押、管理,并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给予照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仍不可忽视,由于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殊,管理、教育工作尤显重要,本文就建水县在押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现状和原因作了简单分析,并浅谈了在押未成年在押人员管理教育的方法及回归社会后再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建水县看守所犯罪未成年在押人员羁押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水县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从建水县看守所近几年统计数据看,在收押人数中,未成年在押人员比重虽大,却逐年呈下降趋势,这与建水看守所多年来的精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从犯罪年龄看,低龄化仍占一定比例;

2、从犯罪形式上看,以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为主;

3、从犯罪性质看,两抢一盗、故意伤害最为突出,其次是妨害执行公务、强奸、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破坏电力设备等犯罪也时有发生。如,建水县看守所2008年全年共收押468人,其中未成年在押人员90人,占总收押人数的19.23%;2009年全年共收押501人,其中未成年在押人员72人,占总收押人数的14.37%,与上年同期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4.86%;2010年1月至5月共收押234人,其中未成年在押人员26人,占总收押人数的11.11%,犯罪率比上年下降3.26%,比前年下降8.12%。

二、在押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实际就是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不同,各人的德育和智育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和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影响,集中反映出来,那就是未成年人犯罪,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的主观因素

1、道德意志薄弱。未成年人正处在高度社会化过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极易走向反面,甚至沦入犯罪的深渊。

2、未成年在押人员、价值观念扭曲。由于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未成年形成畸形的“浓缩人生”、“老实吃亏”、“法不责众”等错误价值观。自私自利、唯权唯钱却成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未成年在押人员心理动因。

3、是非观念模糊。由于未成年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从众同流”心理严重。不知不觉走上犯罪的道路,或是明知故犯。如,2010年5月29日在校学生柯贤碧(16岁)、李国坤(15)因受朋友的蒙蔽,仗义帮助朋友解决经济困难,便不分青红皂白持刀抢劫他人。

(二)未成年在押人员年犯罪的客观原因

1、社会诱因的侵蚀。人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各种西方腐化的“泊来品”蜂拥而来,社会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是造未成年在押人员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2、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父母离异,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监护不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是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都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给其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让未成年人走上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3、学校教育失误。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必将对孩子心灵后天的成长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导致学生畏惧,最后干脆逃学,流入社会,参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管理教育的措施

看守所对在押人员的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是看守所的重要职能,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押人员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即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教育。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是从收押开始,一直到出所才结束。管理教育中,管理要用法律管、用制度管,教育则要用正直善良之心去教育,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用高压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在未成年在押人员年,效果明显,却难以服其心,一有缝隙不良的种子就会在监室萌芽。而用教的方法来管理在未成年在押人员年,虽不如管的效果来得快,但管理效果却有独到之处。如果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施以管理,再辅之教育感化,在管理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进行管理,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管理治标,以教育治本,从而达到“看守安全”和“教育转化”的最终目标。

(一)安稳心,求安全。看守工作本身单调,枯燥,繁琐,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麻痹思想,酿成安全事故。因此,管教民警要有充分认识,立足本职,安心工作,坚持求真务实。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如春风化雨般,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教育他们。在看守所管理工作中,对“人”的管理即是重点,也是难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且我们面对的人又是一个个被扭曲灵魂的人,谈何容易。尤其是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未成年人犯罪后被送到看守所,是其犯罪后首次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第一场所,同时这一阶段也是犯年心理压力最大,思想斗争最激励,思想最复杂,情绪极不稳定,行为极易失控的时间。如果稍有疏忽,不注意加以引导,极易发生绝食、吞食异物、或自伤知残的手段达到非法目的安全事故,争取在第一时间充分发挥看守所的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矫治功能,解除其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对消除看守安全隐患,确保看守所安全至关重要。例如2010年5月18日因涉嫌多次盗窃的李见三(16岁)入所后,因思念家人,担心身患肺结核且又瘫痪父亲连续五天不吃一口饭,所领导、驻所检察室的检察官和作为管教民警的我每天都专门端着“病好饭”,苦口婆心的对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第五天了,该李见才开口和我们交流,但他始终三缄其口,只说一句话:“我想我爸,不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在我们的面前忏悔着自己的错误吃下了饭。

(二)存戒心,抓预防。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是看守所管理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所谓“预”,就是管教民警应有戒备心理,要有预见性和敏感性。要善于收集监室信息,善于观察在未成年在押人员行迹,捕捉非正常迹象,从中加以分析,及时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戒备心理,就要求有较强的敌情意识,不能认为这里关的都是手无寸铁之人,是小孩,再坏、再恶也不过是关在“笼子”里的“病、死老虎小兔子”。其中也会有一些人为了逃避打击,挺而走险。否则管教民警的无心之失,往往就会给看守所安全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和漏洞,给其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来可乘之机。提高戒备心理,除了要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以外,还应注意制定和完善符合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制度:一是形势分析制度,在容易产生思想波动的时侯,要及时进行形势分析。二是加强请示汇报制度。监室的值日员和监室里为我所用的在押人员要定时、不定时向管教民警汇报每个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情况,出现问题应及时汇报,以便管教民警有的放矢做好工作。三是奖惩制度。对好人好事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出现问题,果断进行处理。四是值日员和为我所用在押人员的培养使用制度。要重视对值日员和为我所用在押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发挥他们在监室中的辅助作用,使他们在管理出现空档时能做到“三会二能”:即会摸清同室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会做简单的心理疏导工作,会处理在押人员之间一些小磨擦。能以身作则,给其它在押人员起到遵守监规监纪的表率和带头作用,能及时反映监室真实情况和信息。

(三)要细心,抓恒久。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要心细。在未成年在押人员年,内心复杂多变,情绪波动较大,这就要求管理教育要事事要细心,在工作中克服麻痹思想,处处为在押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看守所安全着想,避免工作粗枝大叶。绝大多数在押人员,都是自律性较差的人,管教民警要在心里时时刻刻想他们之所想,经常提醒,随时告知,时常谈心,寻机交心,处处留心,对监室的情况、大小事都要力求掌握,确保监室安全无事故。尤其是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管理,既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胆大心细。细心,具体还体现在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上。管教民警要想方设法为在未成年在押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居高临下的训斥和盲目下结论,如果那样,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增加不少新的问题。

(四)有耐心,知状况。由于在未成年在押人员成份复杂,社会阅历不一致,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教育必须以不变应万变,用耐心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克服短期效应和侥幸心理,不能一味地看成绩,更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耐心。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了如指掌,是耐心做好管理教育工作的前提,俗话说:“百人百姓百脾气”。未成年在押人员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原因,脾气秉性各不相同,性格脾气互有差别,内心世界比成年在押人员更为细腻、复杂。管教民警只有在熟悉每个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生理表现、综合因素等基础上,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此,管教民警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知心。未成年在押人员从小到大,多数人在家时都是被呵护、照顾、关心的对象,情感需要较深、较细,因此要经常与未成年在押人员谈心、交心、贴心。了解他们违法犯罪后对前途的考虑,对法律、政策、家庭的态度,理解他们的需求,懂得他们的苦衷。二是知变。在他们生活发生变化时;在受到表扬、批评或奖惩时;在其家庭亲人或本人遇到困难、挫折时;甚至发生不幸时,他们思想上会产生变化,要及时注意掌握。三要知情。对每个未成年在押人员要多接触、多观察,做到“七个”心中有数:对他们的作息情况心中有数;对他们不能入睡原因心中有数;对他们拒绝学习、劳动的原因心中有数;对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心中有数;对重点人员的情况心中有数;对突出的好人好事心中有数;对他们的家庭情况、社会经历、简要案情、文化程度、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爱好厌恶、优缺点等情况心中有数。此外,还应注意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其心理烦躁,易疲乏,可少批评,多关心,研究其心理,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保持监室的高度稳定和安全。

(五)献爱心,求突破。让未成年在押人员产生畏惧感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管教民警不能高高在上,使在押人员不敢讲心理话,与管教民警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距离感,以至我们无法把握他们的内心活动、心理变化和监室的真实情况。作为与他们面对面管理、时时相处的管教民警,更应有爱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用心去关心和照顾他们,去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只要心系未成年在押人员,给予他们真情与爱心,他们自然而然会听从管理教育。平时的管理中管教民警不经意的一个“关心”动作,就足以让在押人员感动一生,以至出所后还念叨。如,管理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候”,生病时的一个“询问”、“安慰”,帮他们捡起凉晒中掉在地上的衣物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对管教民警的基本工作要求。在管理教育在押人员过程中,管教民警要注意立足一个“心”字,突出一个“情”字。要对在押人员有真心,了解他们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教会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到犯罪的根源,确实改正自己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弃恶从善,从新做人。俗话说“将心比心”,要使他们在法律的尊严下低头认罪,在认罪的前提下痛改前非,不但需要一个“法”字,还需要一个“爱”和“情”字,把在押人员当人看待,当自己的兄弟、亲人、朋友看。要增加感情投入,未成年在押人员中,因盗窃、故意伤害犯罪所占比例较大,这部分人往往由于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可他们可塑性很大,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改造的动力,他们也渴望获得别人理解和尊重,如果加以引导,工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在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在管理上严格要求他们,用心去感受在押人员一丝一毫的变化,积极引导他们在监室内创造一种安静的气氛,这样对工作很有利。

(六)共齐心,促帮教。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呈现日益攀升的势头,未成年人占有很大比例,有的还是在校学生,为此,建水看守所通过增强社会教育功能,把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列入我们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方面,眼睛向内,对在押的未成年实行严格、科学、文明、规范管理,强化法制教育,倡导人性化管理,维护好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误入歧途的失足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挖掘、开发监所的教育资源,变废为宝,主动服务社会,与广大师生、社会团体联手把看守所建成高墙内的特殊法制教育基地。自2005年在建水看所成立特殊法制教育基地以来,几所中学师生每年在这里举行了多期对在押人员的互帮互教大会,通过在押人员的亲身经历及现身说法,让在校学生从他们“贪名、贪利、贪财、贪色”等各个角度,多方面、深层次地剖析违法犯罪的原因和教训,提高各位在校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远离犯罪,为建设和谐建水和维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政治稳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四、回归社会未成年人再犯罪的预防

现在,国家从以人为本出发,越来越重视社会矫治。特别是未成年人再罪犯,将在社区进行改造、矫治。因此,只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进行再犯罪的预防,才能达到改造、教育的预期目标。回归社未成年人再犯罪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一)强化综合治理,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环境。以责人之心责已,事前的谨慎,胜于事后的追究。社会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保障,国家要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各类违犯犯罪活动,扫除各种黄赌毒现象,严格监督各网络场所与娱乐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等相关制度,净化社会风气。各职能部门、派出所民警要利用下乡、办案等机会,充分利用开会、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 开展多种形势的正面或反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人们的心灵。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学校教育,让未成年人重塑正确人生。未成年罪犯刑满释放或变更措施出所后,心里压力的阴影特别大,他们的未来人生该怎么走,对他们来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学校不能只为了追求升学率,动不动就对一些有恶习的学生进行开除。心底无私天地宽。相反的,我们要对有恶习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开导教育,更要接纳未成年人罪犯回归学校,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一技之长,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巩固矫治效果。

(三)强化家庭监护,为未成年人铺垫守法基石。自古说“养不教父之过”,未成年人走错了路,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石。严是爱,松是害,不闻不问要变坏。因此家长必须履行法定监护义务,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不良行为进行管制与约束;帮助孩子认清不良行为和网络成瘾的危害,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孩子养成感恩心态,感恩意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四)强化跟踪回访,与未成年人结对子促帮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真情去呵护,反复去培养。因此,看守所要加强对出所罪犯,特别是出所未成年人罪犯的跟踪回访、帮教;派出所要利用直接管理、教育、监督、考察优势,由看守所管教民警或派出所社区民警与出所未成年人罪犯结对子进行帮教。而其它政法机关也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相互配合,长时间的不断添砖加瓦,共同努力去完成,力争获得最好的矫治效果。

总之,未成年在押人员在看守所因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殊,构成一个特殊群体。给看守所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但同时他们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也给我们的改造、矫治提供了有利条件。看守所对在未成年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要充分利用犯罪心理的消退理论,对未成年在押人员进行良性、正面的反复影响,应采取多种方法,消除其犯罪心理,最终才能唤醒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使未成年在押人员重新树立起改恶从善、回归社会的决心。

第二篇:青少年犯罪调查

人,为什么不像人一样地好好活着,为什么要有贪婪、犯罪和凶杀?为什么走向墓地的却是生命含苞欲放的青少年?为什么他们稚嫩的心灵会成为监禁他们自己的牢狱?——摘自《青少年警示录》

青少年犯罪的严峻现状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很多情况下,是青少年已经犯错误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这段表面的**过后,又有不少青少年重蹈覆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未来?

青少年犯罪人年龄偏小,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养成“哥们义气”,“享乐主义”等种种不良习惯和不正确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教育引导的不当,极易导致走上犯罪道路。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这一群体违法犯罪现象还欠缺深入研究,更缺少这方面的专著,我认为,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现象,就要对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进行改革,要丰富社会学、犯罪学和中学生犯罪研究,强化学生权利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铁铸的法律,是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隔起的铜墙铁壁。”如今,小新的悔恨已不能换回疼爱他的奶奶。如果小新在拿起刀前,还有一丝丝的理智,还能心存一丝丝对亲人的感激,还会造成这样的恶果吗?痛心之余,大家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小新,是的,他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这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那么多诱惑青少年的不负责的网吧、游戏厅或舞厅,很多像小新这样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我们国家的法制还不是那么健全,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但在一部更完善的保护青少年权益法制出来之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此外,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而一个人失足后,是否仍然能正常地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否能被身边的亲友真诚地接受,这些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应该考虑到并处理好的。

我们希望,社会能够以正直、公平、公正、礼貌、正确的价值观来熏陶和培养我们的年轻一代。青年一代并不是像网络上评论的那样胸无大志,没有理想,没有灵魂。只是他们成长的环境与前辈不同,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渴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青少年犯罪调查

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十几二十几岁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然而,有的青少年却由于种种原因,却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有的身陷囹圄,有的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在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又不能不对“花儿”的过早凋零扼腕叹惜。

2001年至2003年,福建省龙岩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23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53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犯罪特征鲜明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以侵财型犯罪为主,此类占批捕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5%,以抢劫和盗窃最突出,其次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较常见,三年共批捕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绑架等五类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920人。赖某某等3人(年龄在14-17岁不等)为抢摩托车,以雇车为名将载客司机谢某某骗到偏僻路段,用西瓜刀将谢某某砍死后,骑着抢来的摩托车逃离现场,荒唐的是,作案前3人还模仿电影里的镜头,特地到城里买了一块手表,看杀一个人要花多长时间。黄某某仅仅因其父不肯给他200元“出门打工费”,便当场用水果刀将其父刺伤致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绑架、投毒、妨害公务、非法拘禁、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明显增加,如利用网络进行强奸、诈骗等。姜某某通过玩网络游戏认识浙江的网友楼某某后,多次以做生意急需资金为由向楼某某“借”(实为诈骗)了70多万元用于挥霍。

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明显增强,利用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实施犯罪。黄某某、刘某某、罗某某(均为17岁)等人疯狂盗窃作案14起,案值达5万余元,他们分工明确,事先踩点,选好作案目标,戴手套作案,作案不留痕迹,加大了侦查机关的破案难度。

在作案时,有的青少年往往不计后果,采取残忍手段。陈某某、黄某(两人均为18岁,已于今年10月被执行死刑)伙同郭某某、林某某、林某某经多次密谋,事先便踩点好埋尸地点,绑架了小学六年级学生连某,采取先“撕票”后勒索30万元现金的手法,用尼龙绳残忍地将连某活活勒死。周某某等九人受色情影片、书刊的影响,经预谋,在一周末晚上,由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将其初中女同学江某某等3人骗出喝酒,九犯罪嫌疑人对三少女轮番敬酒,后不顾江某某的苦苦哀求和反抗,对江某某实施了轮奸。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以结伙或共同犯罪为主,出现了帮派苗头。主要表现在抢劫、抢夺、绑架、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中,基本上都是2个人以上共同作案,在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62%。从结伙类型来看,社会青年易与有前科的人结伙,在校生易与辍学生结伙,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感染,互相提供信息、技术,作案的动因、能力、频度大大提高。17岁的胡某某和16岁的赖某某因不服其同伙被人欺负,邀集一伙人,携带马刀等凶器,对中学生谢某等十人恣意砍、打,致使谢某等7名学生不同程度被砍、打伤(其中一名重伤者达六级伤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模仿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组成具有黑社会萌芽性质的犯罪团伙实施犯罪活动。2002年查处的“蝎子帮”,就是由6名16至20岁的青少年(其中一名为女性)组成,他们设立“帮主”、“堂主”,在当地发展成员43名,疯狂实施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主体呈现男性化、低素质化,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为男性。因近年来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维权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依托,在校生犯罪率较低,仅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1.2%。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一大部分为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三年共批捕无业青少年犯罪嫌疑人323人、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嫌疑人256人。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意识差,基本属于学校的流失生、辍学生或社会上的“问题青年”,为了满足私欲或追求剌激,走上了犯罪道路。

犯罪成因多样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黑网吧”有抬头之势,超时营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吧经营者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培训班等为名,“挂羊头卖狗肉”,极具隐蔽性。走私、盗版音像制品活动猖獗,其内容往往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青少年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图书屡禁不止,违规经营歌舞厅、录像厅和淫秽色情表演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模仿欲望,难以抵制不良诱惑,容易走向犯罪。

不良家庭环境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师长,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造成子女的心理障碍,以致诱发违法犯罪。放任型家庭使青少年缺乏家庭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对孩子百般溺爱,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不顾子女的内心感受,经常对子女大打出手。父母自身素质偏低型家庭忙于做生意或沉溺在酗酒、赌博、搓麻将上,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还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性教育采取回避的方法,缺乏用科学方法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另外,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异、死亡及

父母犯罪等,都有可能会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支柱,产生孤傲冷漠、报复等病态心理,有的甚至过早辍学流入社会,与社会不良青年结群而误入歧途。

学校对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德育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后进生”无人过问或受老师及同学的冷眼看待,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前途丧失信心,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最终脱离学校,走入社会。流入社会后,校外教育工作又没有跟上,无人管理,从而使这些青少年滑坡堕落的危险性大大增大。

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成长因素也不容忽视。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确的理想、道德观念,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断力,容易感情冲动而失去理智和控制,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产生犯罪动机。

犯罪预防任重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须从多方面下手,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进行立体的多方位治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

第一,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应恩威有节,循循善诱,使子女懂世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

第二,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整顿,加强监督检查。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第四,要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青少年犯罪后,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能弃之不理,应结合他们具有的可塑性强、易改造的特点,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把着眼点放在对他们的感化、挽救上,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

第五,社会各部门应加强联系,建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对青少年犯罪的控制与预防,单凭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这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网络,使“花儿”不再过早凋零。

青少年犯罪调查(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调查

青少年犯罪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但对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免疫力,以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因此,研究农村青少年犯罪特点和预防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创建和谐农村,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本人通过走访村民和法律人员,从2011年8月1日到8月30日对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为

期一个月的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青少年犯罪特点

(一)年龄趋于小龄化,结伙作案增多。农村青少年犯罪因年小力弱,多结成固定或临时的小团伙实施交叉作案,而且农村青少年由于文化水平低、阅历浅,作案时常无所顾忌,犯罪性质不断恶化。上述案犯在实施犯罪时,有时就公然在白天的繁华街口抢劫,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犯罪动机简单化,作案次数频繁。农村青少年犯罪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前因条件,往往只是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或是受经济利益操纵而实施犯罪,而且犯罪不知深浅,只要没有被抓住,便不停手,不歇气,频繁作案,有的一天作案多次。

(三)报复性和逆反性强。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案例:A、B、C三人同村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其中AB的父母均在外打工。三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最终为了搞到钱三人在晚上撬门抢劫他人财物,共抢得总价值仅1050元。但要命的是他们抢夺过程中携带了一把管制刀具,按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这样就构成了抢劫罪(虽然他们在抢夺中未曾使用和出示过该刀具),因此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法院还是判了六年有期徒刑(要知道按照司法解释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从这个案例来看,案中的未成年人是吃了法盲的亏,我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责任在谁身上,应该如何预防。

是什么原因导致年纪轻轻的青少年过早地丧失童心与单纯而铸造一双充满罪恶与血腥的双手最终走向违法犯罪?本人认为,农村青

少年犯罪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农村青少年犯罪与不良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温饱已不成问题,但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明显滞后,封建迷信思想、宗族观念及其他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而这往往是他们不惜以身试法的诱因。

一是缺乏良好教育。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劳作辛苦,对子女或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是溺爱袒护,或是放任不管,不懂得也不善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而为农村提供精神文化资源、起着智力支持和推动力作用的农村知识分子增长非常缓慢,教师资源流失比较严重,即使在岗有的也心猿意马,在贫富分化加剧、不良文化入侵、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青少年们的思想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触动。没有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及时予以疏导,青少年极容易发生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

二是缺乏精神食粮。在农村,虽说物质生活比以前大有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无非是电视和少量的书籍,于是一些网吧、舞厅、录像厅等社会场所对农村青少年形成巨大的诱惑,由于他们本身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不健康的电影、电视情节,淫秽书画以及无处不在的高消费直接刺激着青少年还不成熟的思维方式,这无一不成为青少年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导火索。

三是缺乏法律意识。由于农村地广人员分散,召集不易、宣传形式单调、再加上一些农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农村进行普法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农村青少年更容易成为普法的盲区。但不管原因如何,造成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对于一些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知晓,青少年正处在思想摇摆不定的特殊时期,贫乏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触犯法律。

三、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农村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其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不能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要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采取切实可行的实际措施。

(一)注重强化引导。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书画、报刊,让他们识大体知大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逐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大力发展教育。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普遍比较

低,违法犯罪青少年明显表现头脑简单、思想愚昧,受传统的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腐蚀很深,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以有效的方式留住和吸引教育人才,积极开展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有利于开阔农村青少年的眼界和观念,改善生存环境、转换其就业方式,以使他们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绝大数青少年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辍学回家,有些青少年即使考取了大学也因经济原因不得不面对退学的境况,因此应尽可能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机制,以有效保障优秀农村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积极开展普法。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农村青少年不懂法,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法律的需求不强烈,往往是广大农村青少年渴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却摸不着法律的大门。因此,要积极地开展法制教育,多搞一些送法下乡活动,并注意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特点,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切实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真正掌握影响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

(四)加强综合治理。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特别要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清除文化垃圾,净化

文化市场,抵制消极文化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在青少年中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动员全社会一起起来净化社会风气,努力为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动员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做好预防工作。

第五篇:老年人犯罪调查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文化的显著发展,科技及医疗水平的巨大进步,加上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实施,使得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强。到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倡,近几年,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对老年人身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犯罪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犯罪屡有发生,且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夕阳”蒙上了一层阴影。农村老年人操劳一生,本该含饴弄孙,趣遣时日,但有些人却因犯罪而铁窗相伴。这些农村老年人在人生的暮年堕落成社会的罪人,既严重危害了社会,同时也给家庭、子女及被害人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从人口比例来看,我国老年人犯罪率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化速度快,老年人犯罪的绝对数仍不容小觑,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的农村老年人犯罪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主要犯罪特点

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10月,龙岩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5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194人,占批捕总人数5195的4%。2001年批准逮捕农村50周岁以上的犯罪嫌疑人66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3.4%;2002年批捕77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4.11%;2003年1月至10月共批捕51人,占批捕总人数的3.69%。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共142人,占总数的73%,平均年龄为55.97岁,年龄最大的为80岁。犯罪所涉及的罪名近30种,主要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及侵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类型。

1、涉林犯罪所占比例最重。2001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批捕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属涉林犯罪的共86人,占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44.33%,主要涉及失火、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伐珍贵树木、非法猎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罪名。其中,失火犯罪最为突出,共41人,2001年以来分别占当年的10.61%、35.06%、13.73%,仅2002年就达27人,均为因扫墓、野外用火不当等引起较大面积烧山毁林;其次为盗伐林木犯罪,共计38人。

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涉及罪名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及拐卖妇女儿童罪等类型。2001年以来批捕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14人,拐卖妇女儿童罪7人。2001年4月29日凌晨,81岁的农民余某问酣睡中的78岁老伴几点了,问了几遍老伴都没回答,最后老伴说:“你自己不是有手表吗?”岂料就一句平常话,竟勾起了余某的心头火。余某心想:子女不在身边,现在老太婆也不理我了,我还怎么活,不如把她杀了,我也死了算了。9时许,余某趁老伴不备,将其按倒在地,用菜刀猛砍颈部,致使老伴儿大出血死亡,自己自杀未遂,后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人老了,体力差了,收入少了,这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权逐渐发生动摇,作为一家之长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修养较差、缺乏道德观念的子女看到父母亲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和其他好处,有可能用恶劣的态度对待老年人。如程某故意杀人案,程某生活本来就拮据,其子还经常向程某要钱,一次两人因钱的事发生争吵,其子拿出菜刀要砍程某,程某夺下菜刀对其子连砍十八刀致其死亡。

3、农村老年人性犯罪不容小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刺激了老年人生理需要的多极化、深度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性和物质的需要方面。此外,老年人的体质相对以往也增强了许多,体力的充沛为老年人实施一些暴力型犯罪提供了身体上的便利条件。2001年以来批捕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中涉及强奸罪15人,其中被害人属未成年人的有8人,属精神发育迟滞的有6人。另外涉及猥亵儿童罪2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2人。罪犯多是丧偶、离异、孤寂之人,他们大多家庭居住单门独户,与人交往较少,或子女成家立业远离自己,或老伴去世、离异,故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人格障碍,而其独来独往又为实施性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69岁程崇华案发前帮助某小学的教师及学生煮饭。自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他利用中午该校女学生小莉、小珊、小菁到其房里玩耍之机,以给糖果或零钱为诱饵,先后共奸淫3名幼女14次。其中被害人小莉被奸淫6次致怀孕,由于小莉腹部隆起而案发,并被送往医院施行人流手术。61岁的赤脚医生侯某租别人家的房子开一家个体诊所,经济上比较富裕,但老伴早亡,也一直没有再婚,生活孤单,精神缺乏寄托,一次趁房东家无人之机,将房东家不满14岁的小保姆金某奸淫。农村老年人性犯罪一般不进行准备、策划,大多都是临时起意,采用的也大多局限于暴力威胁和欺骗利诱等较为原始的犯罪手法。例如,61岁的郭某将本村的幼女曾某诱骗到一龙眼林中,对其实施奸淫,次日,遂被抓获。而52岁的林某则是见10岁幼女刘某上厕所,一时起意,跟上去用手伸进刘裤子内对刘某进行猥亵,刘某放声大哭,遂案发被抓。

4、涉及的罪名发生变化。由于老年人感知和记忆能力的巨大衰退,老年犯罪人一般不实施需要精心的作案准备和高度紧张的作案过程的犯罪,因而一般不呈现智能性。过去农村老年人犯罪作案手段一般都比较简单,且多为单独作案,说明老年人犯罪并不因年龄增长、经验丰富而使作案能力、作案技巧提高,这与这些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且多为农民有直接关系,这一特点与青少年多为结伙犯罪形成鲜明对比。犯罪手法也比较间接、隐蔽。农村老年人犯罪,尤其体力不济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往往不是自己亲自实施,而是假借他人的行为实施。常常教唆或帮助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60多岁的周某因与某鞋店店主发生的照顾和感情上的慰藉,尊重老人的人格,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减轻他们的失落感,让他们幸福地安享晚年,如此,老年人便不会丧失生活信心,因而也就减少了许多导致其犯罪的因素。

二是惩治与维权相结合。通过打击,使那些在犯罪边缘的老年人能悬崖勒马,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从而收到预防老年人犯罪的效果。在我们的司法工作中应严格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依法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慎重对待、妥善处理农村老年人犯罪案件。检察院对农村老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在实体上,须根据老年人的犯罪性质、特点、犯罪原因、情节和危害结果综合考虑,在办理程序和策略上,尽量适应和照顾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注重说服教育,消除对立情绪,保护老年人的自尊。力求做到:一方面,通过惩治老年人犯罪,维护最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惩治中把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贯彻始终。老年犯罪者一般具有意志薄弱的特点,表现为不良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难以改变,具有很强的守旧性、习惯性和固执性。也正因为如此,要针对老年犯罪者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改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偏离社会轨道行为的错误,重新做人。例如可以在监狱里建立专门的老年罪犯管理机构,统筹安排老年罪犯的收监、改造,建立老年服务网络。但要端正对农村老年人罪犯的惩治态度,感情上的倾斜要把握尺度,不要形成老年人犯罪必然从轻处理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弱势人群维权体系,对被不捕、不诉、宣告缓刑的老年人要落实帮教措施,特别要重视对老年人刑满释放后的安置。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嫌弃。要充分发挥行政、法律、政策、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对老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的老年犯,有效地遏制老年人犯罪和再犯罪。家庭、居民委员会、民政部门和社会福利部门,应及时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落实生活保障措施,预防再次犯罪。

三是舆论导向和加强文娱生活相结合。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要求的复杂特点,一方面,社会应该给他们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正视、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排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加强对老年人自尊自爱、洁身自好的教育。老年人不能错误地认为前半辈子辛苦劳作,到了晚年,就应不受任何限制地享受生活,把自己置于法律之外,当特殊公民。另一方面,社会积极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我们的社会不仅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关心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也要多顾及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心理的健康状况。一些家庭的后辈认为老年人年纪大了,能保证他们有吃有喝就行了,他们哪还有什么精神追求。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老年人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老年人精神空虚,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减少老年人犯罪是有积极作用的。给他们提供合理、合法、健康的娱乐、健身、学习场所,农村可以通过村委会组织各种娱乐、体育活动,使其获得身心愉悦,不再孤独自闭,远离腐朽思想毒害,以避免老年人误入歧途,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老年人犯罪调查(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孩子犯罪调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孩子犯罪调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犯罪调查

    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十几二十几岁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青少年犯罪调查(推荐)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并且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以......

    老年人犯罪调查[5篇材料]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

    未成年犯罪调查问卷

    预防青少年犯罪调查问卷 1:您是否在平时关注过青少年犯罪:(单选题) A经常关注B偶尔关注C从不关注 2: 你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其他 3:您......

    青少年犯罪调查(最终版)

    都有可能会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支柱,产生孤傲冷漠、报复等病态心理,有的甚至过早辍学流入社会,与社会不良青年结群而误入歧途。学校对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

    网络犯罪问题调查问卷(共五则范文)

    网络犯罪问题调查 您好,我们是在校的大学生,正在进行网络犯罪及其影响的社会调查,我们非常需要您的意见。为了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理解您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建设我们共同的网上家......

    青少年犯罪现象调查问卷

    青少年犯罪现象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阅读此份问卷。此卷是为了解我市青少年教育及青少年犯罪现象背后的一些问题而设计的。请您仔细阅读此问卷,并将合适选项写入()中,或在_____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范文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问卷一.单选 1.您的年龄是( ) A.小于16B.17-18C.19-25 2.您所知道的涉及青少年的案例有多少( ) A.很多 B.一般 C.少 D.没有 3.您觉得哪一方应队青少年犯罪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