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顺德区模优秀作文专题
2018年顺德区模优秀作文汇编
题目:新鲜
晒晒新鲜的照片
沉渔归渊,大雁归乡。在生活的空闲,我收到了奶奶刚晒出来的照片,上面还留有余温,我躺在家中的藤椅上,惬意地翻开这新鲜晒出来的照片。倏地,儿时与奶奶的种种画面便涌上心头。
品豆花醇香
石磨徐徐转动,雪白的豆汁缓爱流出,滴在木桶中溅起一朵朵晶莹的白莲花。生火,煮浆,豆汁在锅中翻腾,升起的袅袅水汽将您包围。石灰粉轻挥,稳稳落入锅中,您和我蹲坐在锅前,共同看着这美妙的化学变化。取一个白瓷碗,撒一摄白糖,豆花如琼浆般在碗里颤动。轻吸一口,豆花如牛奶般丝滑落入喉中,满嘴豆花香醇回荡。
您年纪已大,早已转不动即石磨,愿还能有机会再次品尝您亲手做的豆花,品味爱的味道。
赏绣花精巧
旧台灯那微光中,您的身影若隐若现。你的女红在村中是最好的。面对母亲责骂我总是把袖套弄脏,您找来三尺上好的绣布,给我做绣花的袖套,几日后,一簇蝴蝶兰跃然绣布上,美得令人室息,针线在绣布上来回穿梭,旋转翻飞,无不诉说着您对我的爱。
那簇烟蝴蝶兰依然在绣布上,那对袖套定是费了您不少的心思,愿时光走得再慢些,只是您早已看不清那精小的绣针,缤纷的绣线,我还想和您一起,赏这绣花精巧。
听星南悠您
院里,梨花飘飞,花瓣如雪。你穿着美妙的戏服,轻步曼妙,水袖轻飘。优美的声音从您口中飘出,“落花满天蔽月光……”奶奶您的歌声在我耳畔萦绕,直敲心头,您从小就教我唱粤剧,您不愿看着它渐渐没落。起式,回旋,无不诉说着你对粤曲的爱。
听一曲《帝女花》,您昔日风韵跃然眼前,愿还能再赏你的一曲粤韵,听这粤韵悠悠。时光不等人,纵使回忆再美也成为过去,须珍惜眼前人。我收好这还留有余温的照片,把奶奶如您的爱留在我的心中!
新鲜的你
盛夏,茉莉花丛中,新鲜的气息。沿着长满杂草的小径,重新开辟那久久无人来过的世界,闷热的风引起我心中温存已久的骚动。香飘十里,果然名不虚传,那新鲜的气息,正如那个新鲜的你……
那天,是严热的一天,烈日当头让人不由汗珠直流。当然,那不过是正午的一瞬间的定格,午饭过后,晴天霹雳,夏日的热情霎时间被哗然而下的暴雨冲洗得一干二净。再接着的,是电闪雷鸣,正午时分的惬意早已被大雨倾盆所带来的凉意取而代之,穿着短袖短裤的我不由得心生悔恨之意。
回到宿话,立即我打了那个让人“敬而远之”却又是“救命稻草”的电话号码:“嘟——嘟——喂?”电话拨通了,顿时似乎有什么东西咽住喉咙,两秒过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吞吞吐吐:“爸,那个……你可以帮我送一些长袖校服来吗?”得到的是对方的一阵淡然:“我说过了,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好,这就是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结果,买个教训吧。”你挂了,正如我意料中的那样。也许我本就不该打给你,那多么次的淡然,也该习惯了。毕竟,这才是冷漠的你。没办法,只好忍着,或许这凉意很快就过去了吧。我回到床上,蜷缩着身子,用单单薄的被子紧紧包裹着身子入睡了。
突然,我那恩受到有一股力量不停地摇动着我的手臂,我从寒冷中惊醒,一睁眼,便是生活老师的脸庞,她温声细语:“你睡醒后下门卫室拿下衣眼,你爸送来的。”“哦,好。”心中的震惊正如我呆板的回答,你怎么可能送衣服给我了呢?突然,我似乎感受到了一阵暖意,犹如太阳会意地照射着我,透过我的心房,给我送去爱与温暖。那可真是个新鲜的你。
原来,你不只是冷漠的你。你也有新鲜的脸庞。正如那来茉莉花新鲜的气息,芳香传播远方……
新鲜滋味
——题记
三月的雨润极、雅极,细腻的雨丝裹住整座城。它静悄悄地来,再静悄悄地离去。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离开补习班的我在商业街上东瞧西看。并非人流繁多的时分,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满了夕阳的胭脂,正欲离去的我却被不远处喧嚣人潮吸引。
走近一瞧,嘿,这不是我妈吗?轻轻一拍她的肩,却只换来她一句“你放学了啊。”说罢又继续拧过头观察着什么。“妈,你看什么呢?”“没什么,你等等,我马上就行了。”
心中好奇更甚,我凭着身材优势挤进人潮,中心竟只是位老奶奶。扎着长长的麻花辫,身上的衣物破旧却整洁,肩头仍沾有点点雨渍,面上满是迷茫与无措。
身旁人的细言碎语拼凑起前因后果,老奶奶的老伴病了,卖鸡蛋的重担便落到了她肩上,无奈迷了路。她说是土鸡蛋,是好蛋。
“鬼信咧,让她砸一个试试又死都不肯。”大妈双手插腰,高傲得不可一世,白眼就快蹿上天。老奶奶双唇微动,几不可闻地说道:“不能砸啊……每一个……都是好蛋呐……”
一腔热血涌上心头,手里攥着零花钱,正欲伸手,却被人轻轻抽回来。“是不是土鸡蛋难说,电视上也经常报道常有老妇人以坏蛋或普通鸡蛋冒充土鸡蛋。世风日下,人心隔肚皮啊。”妈妈语重心长。
“可万一是呢?”我抽回那钞票,稚嫩幼雅而有力坚决。
“老奶奶,给您。”义无反顾地拎过一兜鸡蛋,我听见老妇人的低声感谢,看见她双眸中点点泪光,心中溢满一种从未有过,稀军新奇,新鲜的滋味。
回到家中,在暖黄灯光中,手起刀落,蛋液清澈无比,蛋黄似醉了酒,竟比外头的夕阳仍红。是好蛋,是土鸡蛋。
诚如妈妈所说,世风日下,人心隔肚皮。但为何要因此而不再信任,不再善良?唯有善良,方能使生命之花璀璨绽放,让社会流满渐鲜滋味。
让“新鲜滋味”不再“新鲜”,而是更常见,普通。
善良,犹如三月的春雨,在生命的长河上浇灌出珣丽的花朵,让生命溢满新鲜滋味。
爱的新鲜
爱,永恒而珍贵,我一直追寻,一直珍藏。
——题记
清晨·薄雾·桂树寻芳
晨曦微露,乳白色的薄雾走访着大地,掠过嫩草,掠过香花,只留下那颗颗晶莹的露珠。我随着奶奶的脚步,走往那幽深的桂园。正值金秋九月,空气里满是桂花浓郁的甜香。我学着奶奶摘下那最洁白的花蕾。在弥漫着热气的厨房里,奶奶利落地料理好事物。磨米,压汁,成型……我静坐一旁,闻着甜看,观看着那微妙而神奇的变化。在浓郁的香气中,我竟睡着了。待我醒来时,奶奶给我端上了那新鲜的桂花糕。那股香气在味蕾中跳动,我大口地咽了下去。奶奶看到我滑稽的样子,不禁大笑。一切是那么美想。
那香甜的糕点,带我领略到奶奶对我新鲜而无微不至的爱。
黄昏·月阳·感对足下
夕阳西下,晚霞在天边编织着那变化离奇的图画。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心中充斥着忧愁和烦闷。天边绚烂的晚霞已无心欣赏。“闺女!”一阵熟悉的喊声在耳旁响起。我下意识地向那大门望去。是爸爸!他拎着一个保温瓶,大力地向我挥手。我大步流星地向他走去。爸爸小心翼翼地拎开瓶盖,透过铁条间的间隙,把汤递了给我。“饿了吧,赶紧喝!”爸爸的声音动听而温暖。我慢慢地喝起了汤。爸似乎看出了我的烦恼,轻声说:“要努力读书,不要遇到一些小挫折就轻易放弃。”我哽咽着,没有说话。我喝完汤,爸爸给我做了个加油的手势,离开了。望着爸爸高大的背影,我落泪了。
那让我怦然心动的话,带领我领略爸爸对我的期望和那平凡却新鲜的爱。爱,永恒而珍贵。爱,永保新鲜,永不变质。那新鲜的爱一直带领我走向远方……
那一碗新鲜的凉糕
傍晚,我坐在大树旁,望着远山边的夕阳,逐渐沉落。再近些,一座座建筑闪着光,好似被久阳镀上了层金红。我品尝着手中的一碗凉糕,在徐徐的微风中,香甜正浓,随着树枝摇曳而紫绕着……
那真是一个遥远的时代,我还是一个孩提。那时在家乡的环抱中,我刚学会在田野间嬉戏,刚学会在草地上奔跑,刚学会在院子里打滚。我常跟随着外婆去集市赶集,每当“跋涉”过几里路后,我们便到了集市,趁着口渴,我便央求着外婆给我买几块雪糕,可外婆只是笑笑不语,摸着我的头说:“回家才有哦!”
我却不肯相信,便在回家的路上哭闹着,最后哭得都快没声儿了。不久,我们便进了家院子,外婆让我坐在院子的大树下,便进屋去了,我独自坐在大树下,望着远山与夕阳,依旧是模糊一片。这时,外婆便端着一只碗缓缓地走了出来,生怕碗中的东西洒落出来,最后让我接过这只碗,“我没骗你吧!”
我便来不及擦掉泪水,便一口气将这碗白花花的新鲜的凉糕含着咸涩的泪水吃了下去。那咸与甜交织在一起的凉糕味道如今我依旧能感受得到,还是新鲜的,是外婆亲手制成的。叫完后,我心中的一股火便被浇叉了,心中凉滋滋的,再吹着这轻柔的凉风,感到无比地惬意,嘴角便扬了起来,眼睛也眯成了条缝儿,看着外婆,我们便都笑了起来。
那一个个夏季的夜晚,我和外婆便会坐在这院子中的大树下,享受这夜晚村庄的宁静,外婆便又端来了碗碗新鲜的凉糕,我们便享受着它的凉爽与甜蜜。外婆便又给我讲起了故事来,有时会进最近的新鲜事儿,有时会讲那山后的大海,还有的便是那无尽的星空……
这些对我而言的都是新鲜的,也令我感到很好奇。不久,我便要离开那个故乡了,也要与外婆分别了,那个下午,外婆又端来了碗新鲜的凉糕,让我吃了。她便对我说:“尝了新鲜的凉糕,再去品尝外边的新鲜事儿吧!但不要忘记回来,因为这里总有一碗新鲜的凉糕在等你回来!”
离开故乡也已有好几年了,许多新鲜事儿似乎都已陈旧了,但每当尝起外婆的凉糕时,便永远觉得它是新鲜的,我也便永远喜爱上这难以忘怀的味道。
新鲜的红晕
斜阳西沉,天边浮起丝丝红晕,没有些许新鲜,只是多了个老人长长的背影。
周末的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一个月总会回爷爷家一趟,饭桌上我们按着以往在家的可惯玩起了手机,无暇顾及爷爷奶奶精心准备的饭菜,只是简单地扒拉几口,一桌寂静。
未几,爷爷放下筷子,起身便往屋外走,我抬头望了望爷爷,问道“爷爷,你去哪?”:他答道:“吃饱了想出去走走。”便摆摆手,颤巍巍地走了出去,我和奶奶都放心不下,便跟了过去。
爷爷走到一个小广场中央的石墩上,坐了下来,静静地坐着。不一会儿,几只流浪小狗摇着尾巴,围绕在爷爷身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渐渐绽开了一丛笑,像是打满褶皱的脸庞拧出来的一朵素花,朴实却温柔。
晚霞残招,夕阳浓妆淡抹,晕红了一片天,广场一隅,一个老人,几只小狗,定格在了我心一幅画面,悠然美好。斜阳缓缓铺开,像姑娘的笑靥,洒落一地情思,让我对斜阳有了新鲜的认识。
我一时愣住了,一旁的奶奶,在我耳边轻声说道:“他呀!每天都会在这里跟流浪狗呆上一段时间。”“他那么喜欢,为什么不领回家养?”我连忙问道。“他说怕养了狗,你们再也不回来了。”奶奶说道。“对,我从小就怕狗,都是他保护我的。”我想。顿时,我的心加了一份疼意。
不知何时,我对那位儿时陪伴我的老人失去了新鲜感,甚至遗忘了。儿时,爷爷听我讲学校的趣事,陪我下棋,教我道理,听他讲述当兵的事。可是这位老人如今如斜阳般老去,我该为你做些事了。
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往下流,我拭去泪水,走到爷爷身旁,拉起爷爷的手,说道:“我们一起回家吃饭吧!”爷爷马上就会意了。我拉着爷爷的手,满是茧,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新鲜。红晕映红了我的脸,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多了一份温暖与新鲜。
小手拉大手的画面定格在了红晕中,暖了心。每当夕阳西沉的时候,你是否依然等待我的归期? 我愿为你着上一抹新鲜的红晕,永不老去。
远方的记忆依旧新鲜
小时候的我曾经惊叹于七八年是个多么漫长的时间跨度,却不曾想,那七八年后的少年正深深地怀念着那段跨越漫长时间的永不褪色的回忆。
那段旅程,是这段回忆的开启。
我们一家和隆一家是很早便认识的两家人,而我和隆则从出生成便成为朋友了,那个暑假的阳期城本是炎热的,但我们的车在去往山腰的一阵颠覆后,打开车窗就接到了凉凉清风的邀请函。
山腰处是一大片果林,果树那密密麻麻的枝丫像是这座山体上的一件糖衣。
我们还未见过她此之大的果林,母亲刚打开车门,两个小鬼便朝着果林呼啸而去……
我和隆在果林里像无头苍蝇般东冲西撞了一会儿后才看见父每们执着剪刀,提着果篮徐徐上山,原来是来摘果子的,我们恍然大悟。
那时的我们太矮,只能拣着身形矮小的果树下手,原本一开始我还精挑细选,专拣大的、色泽鲜亮的来摘,却没想到另一头的隆向我下了战书——谁摘得少谁就赢!话音刚落,我那悠然自乐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眼睛也顾不得精挑细选,便开始囫囵吞枣般剪下能够到的果子。甚至连青嫩的也起不出我的“魔掌”。
大概那时候爸妈们也只是笑笑不得地望看两个小屁孩在你追我赶他比赛摘果子,他们大多在聊天,聊风土人情什么的。
我不曾想过摘果子却也是这么累人的一件农活儿,只尝到了儿童独有的甜头,而那些果子在称量时也称出了古怪,大概隆爸怕费钱,便把俩筐里的青果子情悄扔了罢,我和隆问起时,他只是一脸神秘并宣布我俩双赢。
那次比赛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当然,后来也没谁提它,我和隆的故事持续了很多年,只是这段回忆镌刻着远方的我们,就连回忆里的空气也仍旧新鲜。
如今的隆已经在太平洋的另一位,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在未来的远方坚守着这份珍贵的回忆,等侯我的到来……
“新鲜”的蚝墙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透过幽静的小巷,斜斜地洒落在灰白的蚝墙上。
拐进寂静的小巷,一排白墙闯人眼帘。密密麻麻的蚝壳,层层叠叠地垒在一起,围绕着留耕堂,如同一幅素净淡雅的画卷,绵延至小巷屋头。这是什么?新鲜感充斥着我的胸膛。凑近墙边的简介,才恍然大悟,这,叫蚝墙。灰白蚝壳与泥的磨炼与凝合,铸造了蚝墙的雄伟身躯,令人心头震撼。指尖游走于凹凸不平,棱角分明的蚝壳边缘,竟感受到了一种极具雕塑感的磅礴气势。
蚝墙的旁边,是一小块空地。一位年过七间的老者困坐在旧式的老藤椅上,微眯着眼,神色安然恬淡。几个孩子推推操搡,嬉嬉笑笑地走进巷中,自然也就看见了蚝墙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休。许是新鲜,许是淘气,他们竟俯下身捡起树枝,好奇地戳蚝壳上的小洞。那位微盹的老者似乎在一瞬同觉察到了什么,睁开了眼,倏地就起身来:“哎咬哎!”他瞪直了眼,呵斥道:“你们于什么?怎么能破坏
蚝墙呢?”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透着不可抗拍的威严。几个犯了错的孩子悻悻地丢下树枝,逃离似的离开了古巷。
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老伯皱着眉头咕哝了一句:“堆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他缓慢地那到蚝墙边,俯下身细细地检查,确认蚝壳并无大碍后,紧锁的眉头才微微舒展开。他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蚝壳,眼中已无呵斥孩童的严厉,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温柔与怜惜,轻柔的动作,慈爱的眼神,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
许是看出了我对蚝墙的新鲜感,他问道:“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这叫蚝墙,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咯。以前里头的蚝墙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可后来啊,大部分都被人破坏了。”老伯神色黯淡下来,一下子苍老了几分,长长的叹息,隔着蚝墙,传了很远,很远。
“你们这代人呐,对蚝壳亮都不太了解,不了解便罢了,还破坏了这百年的蚝墙。”老伯的声音回荡在耳畔,让我楚心生愧疚。
是啊,我们对传统文物一无所知,却倍感新鲜,不该心生愧疚吗? 我们对百年蚝墙不加珍惜,却以新鲜之名,无情破坏,不该心感惭愧吗? 蚝壳为之,一望略然。愿时光不老,蚝墙永驻。
新鲜的玉兰花
奶妈已经逝世多年,但每每踏过院子,望着给予多代人荫蔽的玉兰树,就感觉奶奶在身边。我缓缓地挪到了院中,奶奶正攀在木梯上,手中只有一个白蓝色的大瓷碗。我知道,她又在摘玉兰了。“跳跳,厨房窗台上有新鲜的花粥和花糕,你自己拿啊!”
“哦!”我转回身去,吃完早餐的我看着几竿高的奶奶,我大声喊:“奶奶!你要不要我帮忙啊!”奶奶笑了笑,缓缓说:“我才舍不得我宝贝受伤呢!”我挠挠头,害羞地帮奶奶扶住了木梯。“奶奶,我们要把这棵树移到院子中间,可好!”“为啥?”“你着,这白玉花这么香,要是掉到别人家去,多不好啊,那我们可亏了!”
只见奶奶双眉一横,瞪着我,没好气地说:“跳跳,你怎么这样想!”奶奶紧抓着一碗快溢出来的玉兰花,缓缓她爬下木梯,“做人不能小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你自己种的玉兰,香了整里的人,他们会多开心啊!”奶奶只疼大方、懂得分享的跳跳。“那你还想不想把树挪走?”“可不想。要分给别人,自己才能更快乐,对吗?”“跳跳真棒!来,拿着这一碗花。”我接过新鲜的玉兰,奶奶拿起另一碗玉兰。我们祖孙俩走出院子,还能徜佯在新鲜的玉兰香中,奶奶挨家挨户地敲门,我们挨家挨户地送新鲜的玉兰。
“哇,你们家的玉兰好美!”“你们家的玉兰好看,都飘到咱家里了!”“谢谢你呀!”“跳跳真乖,这么小就那么懂事了!”赞美和褒扬使我快乐地扬起了嘴角,手中的新鲜玉兰花愈发清香,萦绕在鼻尖。久而久之,奶奶身上好像也染上了这新鲜的清香味。
我出神地看着眼前的玉兰树,又到了花季了。我搬来奶奶放进杂物室内的木梯,手中拿着一个白蓝色的大瓷碗,缓缓攀上木梯,开始撷取新鲜的白兰花,这兴许是传家之宝,香气弥漫在院中,洗不掉。
找只想把这新鲜的玉兰花,玉兰香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像当初奶奶教我的那样。
橘香依旧新鲜
橘香萦绕心中,独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宁静的后院里,橘树下,考试的收音机播放的京剧断断续续,嘶哑地叫唤着,年过花甲的老人躺在竹编的藤椅上,沟壑纵横的手提着蒲葵扇,嘴里似有似无地哼唱着什么。
“叫了你别爬,快下来,你这个小屁孩!”阿婆假装严厉了起来。
我却丝毫没有听进耳朵,依旧一手握着橘树的枝丫儿,脚踩着藤椅,踮起脚尖,竭力地向着那个最大的橘子伸着手,却怎么也够不着,看着那个橘子就像在挑衅我,我却摘不下,我便嘟长了嘴,鼓着气。
阿婆见我这个样子,总是说:“哎呀!你下来,阿婆给你摘,给你摘。”我便才放心。阿婆提着一个破旧的篮子,一把小板凳,慢悠悠地走到了橘树下,你别看阿婆人老,她可是灵活地很呢,她踏上小板凳,往树上抓起一个橘子,“嚓”地一声,阿婆便把橘子摘了下来,她像捧了个大胖娃子
轻轻地把它放进篮子里,在这时,我总真欢踮起脚尖
把篮子往下拉一拉,嗅一嗅橘子,淡淡的橘香调皮地蹿入我的鼻孔里。不久,阿婆便把橘子切好了,说:“今儿的橘新鲜:”没等阿婆说完,我便唰唰地把橘子吃完,阿婆说,你看你,小脏猫,吃得满嘴都是了。”
阿婆还能用橘子做很多好吃的,比如橘子糖水。
还记得那个慵懒的午后,调皮的阳光不安地跃进窗台,轻巧地挤入绿色的百叶,偷偷窥探那熟睡的香甜。呢喃的呓语让它嗤嗤地笑弯了腰。午睡醒来,已是黄昏,床边的橘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橘子糖水。顾不上昏沉的睡意,二话不说便喝了一大口,烫得我哇哇大哭。阿婆似箭般冲了进来,急忙地想了一会儿,便低下头向我的嘴唇吹着清凉的气,就像夏天灼热的大地袭来一股凉风。
梦醒,照了镜子,发现脸上多了两道泪痕。
夜澜人静,独自一人谛听着钟摆在不停地,冷漠地摇摆,走到后庭,看到破旧的收音机变得沉默,橘树枯黄。
但我依旧闻到那股橘香,依旧新鲜,在我心里……
第二篇:一模优秀作文
温州市2014年“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泰戈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成语)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悦纳错误,理性对待
龙湾中学高三(10)班 范晨雪
有人曾说,人之降临,错误便已如影随行。他时而阴骘如鹰,时而温柔似水,既是坠入深渊的羁绊又是攀登成功的云梯。有的人恐惧殊甚,詈骂斥之,而有的人则坦然豁达,悦纳错误,理性对待,最终成就人杰。
诚然,错误又矮又丑,实在称不上是个“高富帅”,也着实不讨人喜欢,但若抱着愉悦态度看待他,却也是受益非浅,青霉素的发明,不正是这样一个美丽的错误创造的吗?
我们常惊叹聪颖的牛顿引我们走进了一个多么神奇奥妙的世界,那星河闪动,银光烁烁,令多少人留恋忘返,可观之晚年,却固执信奉上帝,不愿接受错误,才为他璀璨人生留下了可叹的一笔。而焦尔在数次试验后,果断提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这为他往后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埋下不可置否的一笔。这是对于错误的悦纳,是科学的睿智,是恰如其分的知难而退。
欧阳修曾说,强者不自省,或死或泥于无闻,弱者能自力,必能称其于一世。弱者的成功,是面对自己犯下的数次过错的接纳与纠正,是无数个红叉后得到的胜利的对勾,是拾起强者不屑的自省。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拒之门外。泰戈尔如是说。陶行知面对弟子的诘问大度认错;吴冠中的画受农夫批判也虚心纳谏;丘吉尔坦诚接受来自士兵的指责。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毫无瑕疵的,我们有权利并且一定要让自己懂得犯错,这才是大家的风范,名将的豁达。
然而并非所有错误都可被原谅,一场败兵走北的覆国之战,究其缘由竟是区区一枚马掌钉;一场步步为营的对弈,却因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还有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自鸿门一宴后,就已注定他霸王不复,命绝乌江的结局。由是观之,纵使有些错误是助你前进的垫脚石,但有些错误,哪怕微毫,足以让人悔不终生。对这“一着”,我们要慎之又慎。是故,有遇错误,悦而纳之,但更高明的做法,理性待之。不是盲目的排除和接纳,而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渐入佳境,这样错误才不至了无意义。将它当作一次美丽的邂逅吧,也请用智慧驾驭它。
(50分)
[评点] 本文融合两则材料,辨证的看待分析错误,提出理性对待错误,既要悦纳错误,又要注重重要的环节;观点较明确。既有名家之言,又有事理分析,内容较充实。六七两段采用排比形式列举分析事例,容量较大。个别事例尚不够典型;文章虽用牛顿的反面事实,但反面论证需要进一步充分论述,使文章论述更具辩证性。
脚边的淤泥
苍南中学学生
真理是上帝的脚印,错误则是你脚边的淤泥,只要你保持清醒,坚守自我,那么你终究会寻到自己的上帝。
古语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实则不然。棋局之上,步步凶险,千变万化,一子下错,即陷入万劫不复。但人生之安变化对于棋局来说只多不少。有谁生而为圣人,从不犯错?我想没有。所以重要的不是在乎自己是否会犯错,而是应该在意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
文学巨匠高尔基著作等身,闻名中外。但他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写诗。虽然自知写的不尽如人意,但他还是会不时写上几首。
一天,恰逢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到家中作客。大文豪按捺不住,将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诗拿出来请教马雅可夫斯基。谁知这个被誉为“革命歌手”,写“楼梯诗”的诗人一看便开始批评高尔基:“你这诗怎么可以这样写?„„”待马雅可夫斯基说完,抬头一看,这个老人正在偷偷地抹眼泪。同来的人强烈要求马雅可夫斯基向高尔基道歉。高尔基却说:“在这个方面马雅可夫斯基是我的老师,他指出我的错误是应该的。”
这短短几句话,不仅突显出高尔基一代大怀的谦逊,而且还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待错误的态度——接受并改正。假使高尔基仗着权威勃然大怒,呵斥马雅可夫斯基,结果可想而知。
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遇到了阔人,连忙向前兜售鲜花。好心的流浪汉不忍拒绝,用身上仅有的二角五分买了一束鲜花。这个片段播出后,受到人们广泛的称赞。当人们问卓别林怎么想到这么细致、真实的场景,并将其演绎得如此完美之时,他淡淡地说了一问:“我只不过是在否定了341个方案后得到的第342个方案。”
我们不免惊叹于卓别林对艺术的热爱与敬重。正是这种一丝不苟,承认错误并争取完善的态度成就了一代大师。
错误,不过是脚边的淤泥,它能够阻碍你,但它永远都不能限制你前进的脚步。当你经由山水,经由光阴,脚边的淤泥也随着这一切雕琢你,塑造你,锤炼你,带你去找寻真理。
在路上
瑞安市第十中学高三学生
人生在世,我们一辈子都在路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或许这里说真理,便显得有些空乏,我们不妨把真理的尽头看作是一份事业,或平凡或非凡伟大的成功。
那么在这真理之路上,这一道弯弯折折,时而泥泞时而顺坦的路上,我们知道,会有一段路总是布满荆棘,或花开遍地。
但你要时常想起那尽头,那来自成功的光明。那尽头便是风郎气清。所以,你不必怕。
也就是说,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你不必怕被锋利的荆棘刺破皮肤,不必担忧犯下的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你必要坚持不懈义无反顾。
你是否记得英雄丹柯?面对族人的质疑、不屑、轻蔑,他毅然决然的掏出自己熊熊燃烧的心,照亮了黑森林,带领那一群无知的族人走出了阴暗痛苦的森林。走向了光明幸福的草原。
那些来自无知的族人的“刀锋”,还有那来自险境里的威胁无疑是丹柯在通往草原道路上的尖锐、极具杀伤力的荆棘,然而丹柯,这位心灵充满爱的英雄,高举自己燃烧的心,勇往直前,披荆斩棘。
我们暂且不去评判丹柯的牺牲是否值得。于他而言,对族人的救赎便是他光荣的使命。
丹柯做到了,到达了光明的彼岸,真理的尽头。那些出现在途中的荆棘都不是问题。
你是否听到来自古希腊的沉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这位古希腊文明的集大成者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他认识到老师柏拉图在哲学与生物学上认识的错误,经历数十年的不断探索,实验,终于,真理之光降临。
所有真理必出自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所有成功必来自无数次曲折的探索。你抬头看那日光灯,在黑暗中为所有勤勤恳恳的人照明,它便出自爱迪生无数次的实验。
爱迪生的成功,攻克下所有可能的错误。于是有了这满室通亮的光明。所以,我们在路上,不必怕那险滩与荆棘,一路大步向前吧。那些错误,在尽头的真理之光的照耀下,也会显得可爱起来。
(50分)
[点评] 文章仅写了不怕失败一方面,而且主题不够明显,达, 不到一类作文的要求。但可贵的是能够以课本里的丹柯为例子。(刘建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温州市第四中学高三(6)班 陈渊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之所以要以问号结尾,并不是在乎会否 “满盘皆输”,而是对“不慎”二字充满了疑惑。对比着泰戈尔的那句话,我便开始思考:“不慎”,是怎样的“不慎”才会导致“满盘皆输”?
“不慎”应当有两种。一种“不慎”便如泰戈尔所说的,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便对其关上门。这种人我称他们为“伪君子”。“君子”之处,说的是他们有追寻真理的行动,进行过,失败过。而“伪”呢?便是把一切错误都当成了错误,真理最终都没有机会出现,而前面所做的工作全都化为了泡影。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满盘皆输”。
而第二种“不慎”呢?是对一切错误都开门,这是完全不同于第一种“不慎”的做法,我称这么做的人为“先驱者”。他们与前者的本质不同便是把错误请进门,仔细研究、深刻思考,不断改变自己的意识,去理解、去接受这些可能是“对”的事物,并提出自己的全新理论。这种人最令我欣赏。可是这么夸他们,为何他们还会“满盘皆输”?其实,这里的“输”只是他们向真理靠近的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阶段,这里的“输”代表着另一个开始,为后人向真理出发找到一个更近的新的起点。
就像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理论,现在看来已成为大家的一个笑料,以致于人们附带着又重新看待了其他由他而提出的理论。虽然错误较多,亚里士多德却仍然是我们心目中的伟人。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的确是个大输家。但当时人们的认知也不可能意识到有“加速度”之类的东西,是生活、经历让人们把它给提炼了出来。这种“不慎”虽会被世人所笑,其主人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输家,但是精神可取,社会需要这种先驱者。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牛顿,其万有引力、牛
一、牛二定理,皆来自于先人,也就是所谓的“巨人”,牛顿对他们所总结出的理论加以修改,便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其一,巨人所做的铺垫必不可少;其二,牛顿也是个“不慎”(第二种)的人,区别只是他成功了,在时间的推移中,真理站在了牛顿身边,他是个幸运儿,也是个伟人。
“一着不慎”,虽可能“满盘皆输”,但是请不要胆怯,打开门,把错误请进来,坐下来,花点心思,谈一谈,又有谁会说你做错了什么呢?或许这便是你收获真理的唯一机会呢!开门吧,真理已在苦苦等候。
[点评]
一、切口小巧。“不慎”二字贯穿全文,紧扣层递、不漫不溢,此谓之“小”;避开寻常或热门的字眼,而将目光锁定该词,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匠心独具,此谓之“巧”。
二、条理清晰。以对“不慎”之第一种人的心理动机、行为效果的简述为辅,主要突出作者对第二种人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其中渗透着浓浓的钦敬之情,并能将两则材料有机结合、恰当运用。
三、语言活泼。“伪君子”、“先驱者”之论准确简练而又生动可感,且将作者的褒贬意自然蕴含;结尾处的修辞甚为妥帖,既把作者的态度和盘托出,又与材料中泰戈尔的话语照应、相承,开放式收束,引人遐思。
第三篇:三模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的本质就是炫示,是才华的恰当显露。
宿迁市2014届高三三模考试优秀作文
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3月19日第五届中国电影最差影片奖——“金扫帚奖”揭晓,但获奖者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演员景甜一听到“金扫帚”三个字就立即挂断了电话;杜海涛因录制节目不能出席,但给主办方发来了获奖感言。影片《快乐到家》的导演傅华阳也特意发来一段获奖感言:“获得金扫帚奖确实振聋发聩,我开始发现我十年来失去初心,为名为利身不由己,这正好给了一个反思检讨的机会。”工作人员还透露,由于获奖演员的不支持,此项评选活动明年将无法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淡泊名利,深思初心62分
傅雷曾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浮浮沉沉中,勿失本心。”
世事本就应该这样,有最好的便必然有最差的。作为演员一辈子的终极梦想也许莫过于荣获?“奥斯卡的金像奖”,但当:“金扫帚”扫到了你家门前的那片尘土,你是否还能有闲情逸致和童心群模仿哈利波特用扫帚作轻骑?相比较杜海涛景甜等拒绝出席典礼的行为,我更喜欢傅华阳的:“为失去初心,因名利身不由己”的这句检讨。
是啊,心本就只是一个拳头般的大小,太多的名利于其内,单纯的本心何处安放?
电影《那些年》的导演九把刀自称,买过最贵的东西是梦想,不是别的,是梦想。梦想如何卖?怎样买?说到底不过是对最初梦想的恒心坚持。最贵的定义是那些坚持中不可回头的单程岁月。在他的博客中,曾写过这样一番话:“华人世界一向欣赏默默做事默默努力的人。当这些拥有谦虚特制的人成功时。旁人会因为其鸭子划水般的努力给予热烈的掌声。但是当他们失败时,没有人会知道他们曾经努力过。”九把刀就像是那只默默努力的鸭子,他的谦虚本质的背后是不争,是淡泊,他坚持把兴趣与梦想当作工作,没有成功就继续培养兴趣,更加坚定梦想。他苦中作乐的幽默背后,每一句都是勿忘本心的深思。
一个人一辈子如果可以找到一件事情,并非常笃定这就是他的兴趣,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很难再输。当这条人生的路上,其他任何东西压得他举步维艰,他定会果断舍弃。
曾经远离家乡来到城市拼搏,一新追求梦想的韩少功,在岁月变迁,浮华虚名带给他的已是生命本体所不能承受之重,他 背起行囊,带上他的狗,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乡的途中。不为别的,只为“勿失本心”。
拥有名利固然是好的,谁不想获得优秀,赢来成功。但当努力过后的“最差”的透御降临。只要你还坚持初心,我想你就能有勇气坦然接受,并且不惮继续前驱。把自己当做一颗大树,自己的本心是扎根于地的树干,浮华虚名不过是过秋后迟早飘零的叶子。最后的成功不看叶子绿时有多美,而看泥土下的根有多深。
简桢有言:“难道不能再名利缰利锁中做一名脱巾独步的逸士,在仓皇岁月中策马扬鞭,做一个誓死无悔的轻骑?笃利老来,且让我沉剑埋名,独与绿杉野屋惺惺相看。”我想做这样的逸士,从今朝起,披上梦想,策马扬鞭。“眼”界的打开和提高,为“手”笔的洋溢与神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让初心永存61分
获得“金扫帚奖”的傅华阳说:“我开始发现我十年来失去初心,为名为利身不由己。”是啊,在梦想的起航时,我我们都拥有一颗初心,一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初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初心也在消逝,因此留住初心,让初心永存显得尤为重要。
诚然,在生活安逸的今天,物欲横流流尽了初心,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我们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粹的追梦少年。
只有找回初心,我们才能遇见当年那么纯粹的追梦少年。人生几多风雨,几多诱惑,别人只看见了繁华的海市蜃楼,而他却能拨开云雾看见纯洁的初心。韩少功曾辞去海南作协主席的位子,回乡躬耕七年,回到那个文学与初心扎根的地方。在那里,他有春日黄鹂鸣啼的满足,有夏日蛙声的喜悦,这些自然之音洗了他的铅华外表,他用七年找寻到了心灵深处呼唤的初心,他用宁静与质朴遇见了当初那位只是单纯热爱文字的纯粹的追梦少年。
要想找回初心,需要有执着的信念与淡泊的人生态度。王家卫导演七年磨一《叶问》;杨绛先生始终远离喧闹的媒体;周汝昌一生只研究《红楼梦》这一部。从他们身上,我们清晰地看见了什么叫“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是啊,他们是导演,是文学家,是红学大师,课他们更是始终怀有一颗初心的逐梦人。他们执着追求,他们淡泊名利。但最终却收获了名利,收获了追求。因此,让初心永存,就要怀有执着的信念与淡泊的态度。
那些汲汲于名利,想让历史铭记的人,往往逃不出被遗忘的宿命。在逐梦的路上只能以失败告终。老年的张爱玲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初心,当她开始为了金钱与生存创作时,却再也无法写出优美的文字。那些让人铭记的作品只属于她的过去,老年的她是被人遗忘的。
面对初心,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失去,或在渐渐消失。在纸醉金迷的今天,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执着,选择淡泊,选择初心。亲爱的朋友们,请选择初心吧!正如三毛所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梦想,心若没了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初心之于梦想,犹如雕花之于璞玉,更增其美丽纯粹。就让初心在生命中永存吧!
伸出手,拥抱星空61分
我吃力地用右手一一把被褥、枕头整理好,又用右手费劲地抱起桌上的一摞书向班级走去。初中了,爸妈坚持要求我住校,可是,难道他们不明白我强烈反抗的理由吗?
“喂,快看那个小孩的手指比我们少一根。”这样的一句话在我的心园里插满了荆棘。也就因为这句话,幼儿园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被他人奚落:“你是不是真的只能数到九就必须从一开始数了?”
残缺的身躯使得我的自尊变得更加敏感。小学六年,没人见过我左手的样子。是的,它太丑陋了,连我自己都不喜欢它。可是,没有办法,它就像狄青脸上的刺青一样一辈子难以抹去,成为我屈辱的象征。我努力掩盖自己的缺陷,我所有的衣服都特别宽松,特别是左手的袖襟比右手要长一只手的长度。这十公分的长度是我自尊的碉堡,一旦缺失,自尊也就会成为别人的践踏之物。
“同学,稍等一下,帮忙拉一下床单可以吗?”一张陌生的面孔,可能是今后的同班同学。
“对不起,我不太方便,而且有其他事情,你请别人帮吧。”我灰溜溜地逃走,决不能让他发现我的左手。
早晨,宿舍最早起床的人必须是我,因为我无法在他们面前伸出那丑陋的标志。晚上,我只选择在熄灯后上床,因为只有黑夜,我才能放心地用左手来协助右手脱掉外面的衣服。
“你,你……怎么那么早就起床了?”我不安地对着A,偷偷把左手缩回去。“哦,我肚子坏了,起来上厕所。你的左手没事吧?”他犹疑的眼光打量着我的衣袖。
“没什么事,你赶紧睡吧。”我佯装镇定,内心祈祷他什么都没有看到。没想到夏日的清晨寒冷也逼人肌骨,走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重重的露水压垮了翠绿的小草,地上到处都是枯萎的花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与地坛》,这是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的一篇肺腑之言,他用生命之笔写下的文字影响了很多人,你们一定要好好感悟。”老师在讲台上又照搬以往的说辞。不,这次他说到“残疾”,我的心登然一紧。
“残疾作家,难道他喜欢这个称谓吗?”我心理暗忖着:“原来他也难过于自身的残缺,可是他的精神为何如此高昂,他那蜷缩在轮椅上的身躯里为何站着一个灵魂?”
我下意识的用右手抚摸着我的“残缺”,我有将衣袖捋起的冲动,我终于明白,狄青为何取得辉煌功业,史铁生的身躯里有一个站得笔直的灵魂,贝多芬的乐曲中有着高昂激荡的情怀,他们都不再介怀于自己的残缺,他们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黑夜里,我捋起衣袖,借着星光,欣赏这份独属我的残缺,在想着明天早上也美美地睡上一个懒觉,和大家一起起床。伸出手,拥抱这满天星光,我想只要我伸出手,我的灵魂中的荆棘也将被扒光,种满鲜花。
我自静默向纷华61分
菊花没有跟随玫瑰的脚步,于瑟瑟秋中彰显傲骨;雄鹰没有跟随候鸟的轨迹,于长河落日下彰显气概;我没有跟随名利的号召,于纷华世界里彰显静默。
木心曾在《素履之往》中说过:“凡在精神世界经历已久的人,必不会被物质世界的豪华所震慑。”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在得知自己获奖后说:“获奖了,我很高兴,我会继续努力的。”如此的低姿态、语谦然,毫无架子,仿佛这只是人生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事后他更是没有如惯例般大肆地出现在媒体镜头前,更是拒绝了诸多采访,全身心投入了创作中,他于精神世界中如孩童般嬉戏,丝毫不顾及物质世界的豪华与否。这才是莫言,才是真正的大家,这种品性与心性是常人模仿不来的,更是他的独到之处。
朱德庸曾说:“若你满足于物欲的追求,那你的精神便可以成为一滩死水了。”“江郎才尽”的故事不正是这句话最好的佐证吗?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江淹在他的早年是那样潇洒豪放,是那样的风光无限,是那样的诗情洋溢。但那似乎成为一个幻境,不断地离他而去。名气渐大的江淹满足于人们对他的赞美与吹捧,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于是,他迷失了自我再也无法写出曾经的辉煌,他开
始彷徨,开始后悔,但这依然无法改变他在浮华世界迷失自我的事实,于是他便成为了那被后人无限惋惜的才尽的江郎了。倘若他能一直半尺他的潇洒,没有被物欲蒙蔽双眼,他定会成为诗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林清玄曾说过:“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翁。”只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你的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反观我们的社会,追逐名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们沉浸于钱财,名利带来的诱惑,从未于浮华中思考过:“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吗?当然,我们也不缺乏能于万华纷华中保护本心的富人。万千富婆佘友珍坚持扫大街,李连杰热衷于壹基金,比尔盖茨选择裸指,马云、史玉柱选择退体,这些富而有爱,贵而知心的人总能让我们肃然起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俯仰天地间,做个精神的富者。
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我愿以静默为帆,以本心为桨,纵使惊涛骇浪,我亦于纷华中选择静默前行。
不忘初心60分
林徽因说: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民国才女林徽因被誉为不染凡尘的一株白莲。无论何时,她总是那般平静与淡然,一身清雅。她是一世才女,在文学、建筑方面都有所建树,荣誉加身,受人敬仰与追捧。可她不曾迷失方向,飘飘然不知所向。她于红尘陌上独自行走,从没有忘记她的初心。纵是名利,亦锁不住她丰盈的内心。
反观傅华阳,《快乐到家》可谓是彻彻底底的烂片,为无数网友围攻。他自己也坦言十年来为名为利身不由己,失去初心,以致获得“金扫帚奖”。
不禁想起张爱玲,这个声喊“出名要趁早”的孤傲的不可一世的女子。年轻时的她于旧上海滩独领风骚,《倾城之恋》、《沉香屑》、《金锁记》,数不胜数的好作品。那时的她,即使拍照都高昂着头。高潮过后,她便很少推出新作,即使有新作,不过是池塘中投石子,击起几圈涟漪而已。忘却初心的她晚年离群索居,再不见客也不再拿笔写作,只为寻回最初的心。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的不是野兽便是神明。拾回初心的张爱玲便是神明。曾经闪耀文坛的民国上海滩的才女如苏青等都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有她持有不断的生命力。
东山夷魁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清泉在流淌,这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内心与灵魂。只是我们忙于功名,再也听不见那泉水的声音。是的,我们总是忙于现世的功名利禄,奔波于名利场上,心中的清泉不再流淌,我们的初心蒙上了尘埃。为何就不能脱去那些浮名浮利,重拾初心,让心中淤塞的清泉再度流淌,过对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的自在生活?
捧着锈钝的心,脚踩“恨天高”,穿短裙、黑丝的于丹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而不忘初心,生活朴素;已年逾百年的杨绛大师却受人敬重。大师已过百岁,心灵却如初生的婴孩般纯净。于丹丢掉了初心,不断地商业化使她落得被轰下台的下场。
不忘初心,不迷于名利,看水尽云起,看一树菩提一烟霞听心中清泉的叮咚流响,于红尘陌上上踽踽独行。那么便可淡若轻风,自在安宁,无论那名利多重,都压不住轻盈的灵魂。
第四篇:2014广州一模优秀作文(推荐)
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评分〗24+25+10=59 〖简评〗
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2.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一考生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评分〗23+24+10=57 〖简评〗
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
3.校服意识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评分〗22+23+9=54 〖简评〗
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服意识淡化与追求个性的关系,内容符合题意。文章能辨证看待问题,例证有力,分析层层深入,体现了很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分析略显单薄。
信手涂鸦几时休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许亚丽
不管是平时出门逛街、散步,还是偶有兴致到各地旅游胜地游览,到处都可见到乱涂乱画乱张贴的文字或图画。看到干净漂亮的墙壁被画得惨不忍睹,看到历经沧桑的文物宝器被刻得不成样子,不知你是否会对这样的行为扼腕振叹,问一句:信手涂鸦几时休?
还记得一中学生去国外旅游时在埃及文明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甚大。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无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丢的更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人人都这样不懂文明,随手乱画,被污染的就不只是那棵树,那堵墙。这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脸上,作为文明古国公民,连爱护公物这最简单的文明都忘了吗?
再回到中学生的身份。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可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却尤为严重。原本整洁的校服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可如今却成了他们试笔的草稿或歌星签名炫耀的资本。真是可悲可叹。可悲的是,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本是该校学生的另一张脸,乱涂乱画之后,这好比天真纯朴的一张婴儿脸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得犹如妖怪,他们仍未发觉。可叹的是,在他们眼中画上各种喜欢的图画就成了时尚个性,殊不知真正的时尚个性绝不仅仅是一张图一幅画就能证明的,它应该是独特的情怀底蕴,那是富有内涵的显现,而不是表面功夫。
除了校服上的涂画现象,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课桌,还有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明文规定要爱护公物,不能乱涂乱画,学生守则也有相同的规定。为什么读了十多年的书,连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无法遵守呢?有些同学觉得这是小事,学校哪管得那么多呢?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再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明文规定,不遵守就是违反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因为,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样,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现在在自己的课桌、校服上乱涂乱画,将来破坏的就可能不仅仅是自己,就如那在国外留下姓名的中学生,丢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脸,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了。
信手涂鸦,逞的是一时之兴,可毁的是你个人的形象,更是全体国人的形象。就让我们勇敢地举起手,理智地对它说再见!
方中有圆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刘秀琼
目前,中学生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现象一则反映出学生对校规校纪的漠视,二则也体现了学生对个性的张扬。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者带来全新的思考,到底是培养中规中矩的学生重要,还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要?或许我们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在外强调规则,对内张扬个性,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
无规则不成方圆,但任何事情也都得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生在校服乱涂乱画是对规则的严重漠视,若学校不加以制止,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出社会后是否会同样地漠视法律法规,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太多惨痛的事例仍历历在目,若李天一的父母、师长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明白规则是不允许轻易触犯的,他还会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还会毁掉另一个女孩的花样年华吗?规则,是每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大至国家、社会,小至群体、个人,我们都应尊重它。以规则要求自己,方能事事畅通,时时顺心。
当然,过于严厉地管教,一味地强调规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此亦不可取。老师要求学生用涂改液涂掉校服上的机器猫,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对规则的认同与敬畏感,反而把他们的个性也抹杀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就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多数只会附和而没有自己的个性。君不见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台下却鸦雀无声吗?君不见考试卷上一片“似曾相识”,却难以看到个性答案吗?这到底是谁之过?不得不说,这是规则教育的失败。
惟有把张扬个性的空间还给学生,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追求个性,力求突破是年青人的特征,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凡高追求突破,《向日葵》诞生了;乔布斯力求创新,苹果手机问世了;袁隆平挑战权威,“杂交水稻”出现了;校服上的机器猫,说不定也会催生下一个“迪斯尼”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地张扬,我们才不会让更多的天才毁在平庸教育的手里。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地张扬个性,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规则与个性,就像方和圆,他们并不是对立的。尊重规则与张扬个性可以同时存在,而且缺一不可。教育者应认真思考与处理二者的关系,让我们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校服难道不可以涂画吗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王 军
每当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国外演出时,观众除了对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由衷赞叹外,总少不了对中国演员动作的整齐划一的揶揄之词;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或站或蹲自由散漫的场景后,总免不了要惊讶地喊出:这也太不严肃庄重了!怎样才严肃了,怎样才庄重了,应该是穿着整齐的校服、挂着统一的笑容、保持行列整齐的队形吧。
是的,我们已习惯于用严肃庄重、整齐划一来要求我们的学生。校园里天天都在上演拿着校规校纪的尺子来丈量学生的言行,而学生也总在用自由反叛、个性张扬来拒绝淹没在统一的集体中。于是乎,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一律穿着校服,否则要扣分;学生就在校服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以此来标识“我”的独特。接着,就有了老师“对校服不尊重”的斥责,也就有了学生“至于吗,多大点事”的嘀咕。
校服的功能之一本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但大多数校服都是运动装,款式单一。这与学生的审美追求会有一些冲突,于是也就出现了画点自己认为很酷的图案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涂画现象也反映了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激情。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去涂画校服,而总是习惯用“你就应该这样”、“大家都这样,你为什么不这样”的思维去制止,这多少有点简单粗暴的嫌疑。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创新品质总是备受质疑,或许也可以从团队生活中这种整齐划一的思维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一切行动听指挥”“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中找到答案。创新就意味着要摆脱旧思维的束缚,要拒绝从俗,要敢于质疑。但如果只把“创新”挂在嘴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却用千规百矩捆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必将不敢相信自己的个性,不敢再越雷池一步。校服涂画一点,到底违反了哪条规定,这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因为要统一而简单地不允许出现不一样,就对涂画校服之类行为严防死打,我看大可不必。
严肃庄重真的那么重要吗?整齐划一真的那么美吗?校服上画个机器猫就非得涂掉吗?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不深思。
第五篇:2014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2014年广州一模优秀作文
校服意识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家们如是说。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
有多管闲事之嫌了。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